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72782500 上传时间:2024-08-13 格式:PDF 页数:72 大小:5.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叫你看懂钢筋图(精编文档).doc(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平法梁基本知识2.1平面注写方式平法梁的注写方式分为平面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式两种。一般的施工图都采用平面注写方式,所以,我们下面只介绍平面注写方式。2.1.1 平面注写方式的概念(1)什么是平面注写方式平面注写方式系指在梁平面布置图上, 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 在其上主席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的附属表达梁平面平法施工图。(2)平面注写的分类平面注写分有“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如图 2.1 所示。集中标注表达的是梁的通用数值, 原位标注表达的是梁的特殊数值。不过施工应用时,原位标注取值优先。【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2梁的集中标注2.2.1梁

2、的集中标注梁的集中标注,详见图 2.1 所示。(1)梁集中标注的分类在梁的集中标注中,可以划分为“必注项”和“选注项”两大类。(2) “必注项”包含的项目内容在梁的集中标注中, “必注项”包括有:梁的编号; (KL2(2A))梁的截面尺寸;(300650)梁的上部通长钢筋;(225、410)梁的箍筋.(8100/200(2))(3) “选注项”包含的项目内容在梁的集中标注中, “选注项”包括有:梁的架立筋; (410)梁的下部通长筋;侧面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梁顶面标高高差。 (0.100)下面, 我们首先介绍梁的“选注项” , 再介绍梁的 “选注项” 。2.2.2梁的编号标注(1)梁编号标注的

3、格式【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编号标注的一般格式分为:BHm(n )或 BHm(nA )或BHm(nB)其中:m 梁序号n 梁跨数A 表示一端有悬挑B表示两端有悬挑梁的编号(BH)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详见表2.1 所示。表 2.1梁编号表顺序号12345例如:KL1(4) 表示框架梁第 1 号,4 跨,无悬挑WKL1(4) 表示屋面框架梁第 1 号,4 跨,无悬挑KZL1(1) 表示框支梁第 1 号,1 跨,无悬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类型代号序号框架梁屋面框架梁框支梁非框架梁纯悬挑梁KLWKLKZLLXLm(nA 或 B)m(nA 或 B)m(nA 或 B)m(nA 或 B)m

4、(nA 或 B)L3(2) 表示非框架梁第 3 号,2 跨,无悬挑XL1 表示纯悬挑梁第 1 号KL 4(3A) 表示框架梁第 4 号,3 跨,一端有悬挑KL 4(3B) 表示框架梁第 4 号,3 跨,两端有悬挑(2)关于“次梁编号”的问题什么是“次梁”?“次梁”是相对于“主梁”而言的。在本图集第 65 页“L 配筋构造”就是讲“次梁”的配筋构造。在不少的施工图中经常出现“LL” ,以作为“次梁”编号标注,是否正确呢?一般来说, “次梁”就是“非框架梁” 。 “非框架梁”与“框架梁”的区别在于框架梁是以框架柱或剪力墙作为支座,而非框架梁是以梁作为支座。那么在施工图中如何识别“次梁”呢?也就是说

5、,两根梁相交,哪根梁是“主梁” ,哪根梁是“次梁”呢? 一般来说(特殊情况除外) ,截面高度大的梁是“主梁” ,截面高度小的梁是“次梁” 。而且两根梁相交,总是“主梁”把“次梁”分成两跨,不存在“次梁”分断“主梁”的情况。此外,从图纸中的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也能看出谁是“主梁” 、谁是“次梁” ,因为附加吊筋或附加箍筋都是配置在“主梁”上的。前面已经介绍过,在框架结构中, “非框架梁”就是“次梁”【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其编号是“L”采用编号“LL”是错误的。例如: L1(4) 表示非框架梁第 1 号,4 跨,无悬挑。我们既然要采用 03G1011 标准图集, 就得符合该图集的规定,首先要做

6、到的是,各种构件的编号一定要规范化。(3)两根梁编为“同一编号”的条件梁的“同一编号”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把不相同的两根梁编为“同一编号”首先会造成工程预算的不准确;如果把两根不同的梁按同样标准制作钢筋,则会在过程施工中带来麻烦,甚至造成质量事故。所以, 不管是设计人员,还是施工、 预算人员,都必须认真对待构件的编号问题。两根梁编为“同一编号”的条件是:两根梁的跨数相同,而且对应跨的跨度和支座情况相同;两根梁在各跨的截面尺寸对应相同;两根梁的配筋相同, 包括集中标注的钢筋和原位标注的钢筋相同。截面尺寸和配筋相同的梁,在平面图上布置的位置(轴线正中或轴线偏中)不同,不影响梁的编号。(4)如何识

7、别“屋面框架梁”和“楼层框架梁”用 “WKL”冠名屋面框架梁可以起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但是,如果把” WKL”冠名于楼层框架梁上, 就会起到误导读者的作用。所以,看一根梁是不是屋面框架梁,表示看它的名称,而是看它【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的实际位置是不是在“屋面”上。例如:某“高低跨建筑” ,对于低跨屋面的一些框架梁,有半截在低跨屋面上,应按“屋面框架梁”处理,另外半截在属于高跨的中间楼层,应按“楼层框架梁”处理,这时把整个梁作为“WKL”,是不合适的。因此,哪部分是“屋面框架梁” ,哪部分是“楼层框架梁”应按照框架梁的实际位置来判断。屋面所使用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 ,对框架梁统一采用

8、“KL”来编号,如何识别“屋面框架梁”和“楼层框架梁” ,让计算机根据框架梁的具体位置来自动判断。2.2.3梁截面尺寸的标注(1)梁截面尺寸标注格式梁截面尺寸标注的一般格式是:bh或 bhyc1c2或 bh1/h2其中:b梁宽;h梁高;c1腋长c2腋高;h1悬臂梁根部高h2悬臂梁端部高(2)梁截面尺寸的标注【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普通梁截面尺寸的标注例如:300700表示:梁的截面宽度 300mm,截面高度700mm。加腋梁截面尺寸的标注例如: 300700y500250表示: 腋长500mm, 腋高250mm。详见图 2.2 所示。注意如果 300700y500250 用于集中标注时,表

9、示该梁的每一跨都要进行加腋,如果某一跨不作加腋,则在该跨原位标注“300700”悬臂梁截面尺寸的标注例如: 300700 / 500表示: 梁根部截面高度 700mm, 端部截面高度 500mm。注意“300700 / 500” 的集中标注一般用于“纯悬臂梁” 。若是“框架梁带悬挑端” ,则在悬挑端进行原位标注“300700 /500” 。2.2.4梁箍筋的标注(1)梁箍筋的标注格式【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箍筋的标注格式: d m(z)或 d m /n(z) 或 d m (z1)/n(z2)或 s d m(z)或 s d m (z1)/n(z2)其中:d 钢筋直径m 、n 箍筋间距z 、

10、z1、z2 箍筋肢数s 梁两端的箍筋根数(2)常见的梁箍筋标注梁箍筋标注例 1 10100 / 200 (2)表示的是:箍筋为HPB235 钢筋,直径为 10,加密区间距为 100,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均为两肢箍。梁箍筋标注例 2 10150 (2)表示的是:箍筋为 HPB235 钢筋,直径为 10,两肢箍,间距为 150,不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梁箍筋标注例 3 8100 (4)/ 150 (2)表示的是:箍筋为 HPB235 钢筋,直径为 8,加密区间距为 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为 150,两肢箍。(3)规定了加密区长度(或箍筋个数)的梁箍筋标注梁箍筋标注例 413 10150/2

11、00(4)表示的是:箍筋为 HPB235 钢筋,直【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径为 10,梁的两端各有 13 个四肢箍间距为 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 200,四肢箍。梁箍筋标注例 51812150(4)/ 200(2)表示的是:箍筋为 HPB235 钢筋,直径为 12,梁的两端各有 18 个四肢箍间距为 150;梁跨中部分间距为 200,两肢箍。注意:集中标注“箍筋”时,表示的是:梁的每一跨都按这个配置箍筋,如果每一跨的箍筋配置与集中标注不同,可以在该跨原位标注箍筋。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设计人员喜欢把箍筋原位标注在梁的每一跨上。只不过给绘图或看图增加了一些麻烦。2.2.5梁上部通长筋的标注(

12、1)梁上部通长筋的标注格式梁上部通长筋的标注格式: sd或s1d1+s2d2或s1d1+(s2d2)或 s1d1;s2d2其中:d 、d1、d2 钢筋直径s 、s1、 s2 钢筋根数(2)常见的梁上部通长筋标注格式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 1225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用于双肢箍)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 2225 + 222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两种规格,其中加号前面的钢筋放在箍筋角部) 。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 3625 4/2表示的是:梁上部通长筋(两排钢筋:第 1 排 4根,第 2 排 2 根) 。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 4( “+”号前面的是上部通长筋)225 +(4

13、12)表示的是:梁上部钢筋:225 为通长筋,412 为架立筋。梁上部通长筋标注例 5( “+”号前面的是上部通长筋)322;420表示的是: ;梁上部通长筋322,梁下部通长筋420。(关于 “上部通长筋” 的概念及连接问题详见 “框架梁节点构造”一节。2.2.6梁的架立筋标注叫你看懂钢筋图.doc架立钢筋是梁上部的纵向构造钢筋。(1)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抗震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是: s1d1 +( s2d2)“+”号后面括号里面的是架立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其中: d1、d2 钢筋直径s1、s2 钢筋根数(2)非抗震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架立筋标注格式非抗震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架

14、立筋标注格式是:s1d1 +( s2d2)或者是:( s2d2)( s2d2)格式,表示这根梁上部纵筋集中标注全部采用架立筋。(3)常见的几种格式抗震框架梁 KL1 的上部纵筋标注如下:225 +(412)表示的是: 225 为上部通长筋,412 为架立筋。非框架梁 L1 的上部纵筋标注如下;:(412)表示的是:梁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为架立筋 412.(4)关于“架立筋”标注的几个问题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标注“架立筋”?架立筋与箍筋肢数有什么关系?“架立筋” 就是把箍筋架立起来所需要的贯穿箍筋角部的纵向构造钢筋。对于“两肢箍”的梁来说,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225”就完成足够了。但是,当梁的箍筋是

15、“四肢箍”时,必须把“架立筋” 也要标注上, 这时的上部纵筋应标注为 “225 + (212) ” ,圆括号内的钢筋为“架立筋”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所以,只有在箍筋肢数多于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时,才需要配置架立筋。其计算公式如下:架立筋的根数 = 箍筋的肢数 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架立筋的根数、箍筋的肢数与上部通长钢筋的根数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 在对梁的钢筋标注和阅读结构施工图时,一定要注意遵守这种制约关系。在某结构施工图中,抗震框架梁 KL1 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为(214) ,请问这样的标注正确吗?所标注的(214 )是架立筋吗?A 根据抗震规范的规定,抗震框架梁

16、 KL1 必须有两根上部通长钢筋,所以上述的标注是错误的。正确的标注是:214 。b 如果是非抗震框架梁,或是非框架梁,其上部纵筋的集中标注为(214)是正确的。此时可以理解为这根梁“集中标注全部采用架立筋” 。但是这并不排斥梁原位标注支座负筋。当这根梁的支座负筋直径较大时(若为 225) ,则14 与25 的搭接长度为 150mm 。2.2.7梁下部通长筋标注(1)梁下部通长筋标注格式梁下部通长筋标注格式是:s1d1;s2d2其后面的 s2d2是下部通长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其中:d1、d2 钢筋直径s1、s2 钢筋根数(2)梁下部通长筋标注实例322 ;420322 为梁上部通长

17、筋,420 为梁下部通长筋。(3)关于梁下部通长筋标注的几个问题为什么上部通长筋为梁集中标注的“必注项”因为框架梁在设计时要考虑抗震作用,根据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至少应配置两根直径不小于 14mm 的上部通长筋,这两根上部通层筋应绑扎在箍筋角部。由此可见,上部通长筋系为抗震而设置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与梁的跨度及所受竖向荷载无关。为什么下部通长筋是梁集中标注的“选注项”因为下部通长筋系为抵抗正弯矩而设置的, 它与梁的跨度和竖向荷载有直接的关系,这与梁的支座负弯矩筋类似。所以,从归类来讲,梁的下部通长筋与梁的上部支座负弯矩筋为同一类。因此,就将下部通长筋定为“原位标注”的必注项, “集

18、中标注”定为有条件的选注项。当各跨梁不同的时候,不可能存在“下部通长筋” ,只有在各跨梁的下部通长筋存在”相同部分“时,才有可能在集中标注中定义为“下部通长筋” 。如果抗震框架梁在集中标注时标注了下部通长筋, 在施工中这些通长筋必须设置成为通长筋吗?当抗震框架梁在集中标注时标注了下部通长筋时, 如果这根贯通的下部通长筋不超过钢筋的定尺长度, 可以把它作为贯通处理,如果超过了钢筋的定尺长度, ,则可采用按跨锚固的方法处理。例如 03G1011 中某工程的 KL5,就不可能有下部通长筋,而该例工程的 KL1,4 跨梁的下部通长筋存在“525”的相同部分,才能在集中标注中定义“下部通长筋 5252.

19、2.8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1)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是:Gsd(G 表示“侧面构造钢筋”)其中:d 钢筋直径s 钢筋根数(2)梁侧面构造钢筋标注格式实例G412表示的是:梁的两侧共配置 412 的纵向构造钢筋,每侧各 212。(3)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规格和根数是由设计师在施工图上明确标注的。 可详见 03G1011 图集第 6265 页。 其搭接和锚固长度可取为 15d.。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的拉筋在施工图上是不标注的, 施工和预算人员要根据 03G1011 图集第 6265 页的规定来布置拉筋,如:当梁的宽度350mm 时,

20、拉筋直径为 6mm;当梁的宽度350mm 时,拉筋直径为 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2.2.9梁受扭钢筋标注梁的“侧面受扭钢筋”也称为“侧面抗扭钢筋(1)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是:Nsd(N 表示“侧面抗扭【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钢筋“)其中:d 钢筋直径s 钢筋根数(2)梁侧面抗扭钢筋标注格式实例N622表示的是:梁的两侧共配置 622 的抗扭钢筋,每侧面各配置 322 。详见 03G1011 图集第 6265 页。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搭接长度为 ll (非抗震)或 lle(抗震)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

21、固长度和方式与框架梁下部纵筋相同。(3)关于梁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的几个问题梁的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有什么相同点?“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都是梁的侧面纵向钢筋,通常把它们称为”腰筋.所以,就其在梁的位置来说是相同的。按其构造的规定,其相同点是它们都应在梁的侧面进行“等距离”的布置。其“拉筋”规格和间距的规定也是相同的。梁的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有什么不同点?a“构造钢筋”是按结构构造而设置的,不必进行力学计算。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10.2.16 条规定:当梁的腹板高度 hw450mm 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每侧

22、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 bh 的 0.1%,其间距不宜大于 200mm。hw 截面的腹板高度:矩形截面,取有效高度;T 形截面,取有效高度减去翼缘高度;工字形截面,取腹板净高。【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B“抗扭钢筋”必须进行抗扭计算后才能确定其钢筋规格和根数03G1011 图集对梁的侧面“抗扭钢筋”有以下的要求:a 梁侧面抗扭纵向钢筋的锚固长度与方式同于框架梁下部纵筋。对于端支座来说,梁的抗扭纵筋应伸到柱外侧纵筋的内侧,再弯 15d 的直钩,并保证其直锚水平段长度0.4l*E;对于中间支座来说, 梁的抗扭纵筋应锚入支座的长度l*E,并且超过柱中心线5d。b 梁侧面抗扭纵向

23、钢筋的搭接长度为 ll(非抗震)或 lLe (抗震)。c 梁的抗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当梁的箍筋为多肢箍时,应做成“大箍套小箍”的形式,且应沿截面周边布置;当采用复合箍筋时,位于截面内部的箍筋不应计入受扭所需的箍筋面积;受扭所需箍筋的末端应做成 1350弯钩, 弯钩端头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10d(d 为箍筋直径)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梁的侧面纵筋是构造钢筋还是抗扭钢筋,应由设计师确定。标注“G”的钢筋是构造钢筋,标注“N”的钢筋是抗扭钢筋。2.2.10 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1)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格式一般楼层顶板结构其梁顶标高与顶板(楼面标高)应为同一标高。但是,当梁顶与板顶不在“同一标高”时,就

24、要在梁标注【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中注写“梁顶面标高高差” ,注写方法是在圆括号内写上梁顶面与板顶面的标高高差。当梁顶比板顶低的时候,注写“负标高高差” ;当梁顶比板顶高的时候,注写“正标高高差” 。(2)梁顶面标高高差标注格式实例(- 0.100)表示的是:梁顶面比楼板顶面底 0.100m 。如果没有此项标注,则表示梁顶面与楼板顶面为“同一标高” 。2.3梁的原位标注梁的原位标注包括两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和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梁上部纵筋的标注位置,可以在梁上部的左支座、右支座或跨中;梁下部纵筋的标注位置在梁下部的跨中。梁的原位标注详见图 2.3 所示。2.3.1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梁

25、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分别设置为:左支座标注、右【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支座标注。(1)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是: sd或 sdm/n或s1d1 + s2d2其中:d、d1、 d2 钢筋直径s、 s1、 s2 钢筋根数m、n 上下排纵筋根数(2)梁支座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实例6254 / 2表示的是:上排纵筋为 425;下排纵筋为 225 。225 + 222表示的是一排纵筋:225 放在角部:222 放在中间。为了讲述方便,常把上排上部纵筋称为“第一排上部纵筋” ,把下排上部纵筋称为“第二排上部纵筋” 。在有的工程中,还设置有“第三排上部纵筋” 。例如:

26、9254 / 3 / 2, 第三排上部纵筋是:225 。(3)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支座的标注值包含“通长筋”的配筋值例如:KL2 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是 225,详见图2.4 所示。而在某跨左支座的原位标注是 625 4/2, ,则左支座第一排上部纵筋 425 中的 225 就是上部通长筋(即处于梁角部的那两根上部纵筋)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另一边可以不标注。也就是说,当支座的一边标注了梁的上部纵筋,而支座的另一边没有标注的时候,可以认为支座的左右两边配置同样的上部纵筋。在 KL2 中间支座的右边标注了 625 4/2,当支座左

27、边缺省原位标注时,则认为支座左边的配筋也是625 4/2,我们把这性质称为“缺省对称”原则。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必须在支座的两边分别标注。例如: KL2 某个中间支座的左边标注 425, 又在右边标注625 4/2,说明该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详见图2.5 所示。设计时应注意,对于支座两边不同配筋值的上部纵筋,尽可能选用相同的直径(其根数不同) ,使其贯穿支座时,以避免支座两边不同直径的上部纵筋均在支座内锚固。【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当梁某跨支座与跨中上部纵筋相同, 且其配筋值与集中标注的梁上部纵筋相同时,不需要在该跨上部任何部位标注。也就是说,当某跨梁的上部没有进

28、行任何原位标注时,表示该跨梁执行集中标注的梁上部纵筋上部通长筋(和架立筋) 。例如:在图 2.6 中,KL2 第 3 跨的上部没有任何原位标注,则认为该跨上部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 425 。(4)如果出现不规范的钢筋标注时该如何处理?例如:在施工图中常出现下列的钢筋标注形式:218 + 420 4/2(梁上部纵筋标注)425 + 222 2/4(梁下部纵筋标注)以上标注显然是不规范的标注格式,其处理办法如下:当梁的上部纵筋或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可以斜线“/”【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将多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例如:下部纵筋标注625 2/4表示的是: 第一排下部纵筋为425,第二排为 22

29、5。但是,上述2/4 的表示方式,只适用于单一规格钢筋的“分排” 。对于两种以上规格的钢筋的分排,则要在斜线“ /”的前后写清楚具体钢筋的规格和根数。例如:225 + 322 / 525。如果梁的上部纵筋标注为“218 + 420 4/2”的形式,应结合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来考虑,如果通长筋为“218”,则可按:“218 + 220/220”来处理。如果两的下部纵筋标注为“425 + 222 2/4”时,按以下的处理比较恰当,即“222/425“。因为,把粗钢筋放在下面的第一排,有利于加强梁截面的承载力。2.3.2梁跨中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我们在图纸上经常可以看到, 某跨梁的左右支座上没有做原位

30、标注,而是在跨中的上部做了原位标注,现就这个问题介绍如下:(1)梁跨中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梁跨中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与某跨梁左右支座上部纵筋原位标注是一样的。 其钢筋标注格式是: sd ,或 sdm/n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或 s1d1+s2d2其中:d、 d1、d1 钢筋直径s、 s2、s2 钢筋根数m、 n 上下排纵筋根数(2)梁跨中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实例625 4/2表示的是:上排纵筋为 425;下排纵筋为 225225+222一排纵筋:225 放在角部;222放在中间。当某跨梁的跨中上部进行了原位标注时, 表示该跨梁的上部纵筋按原位标注的配筋值。从左支座到右支座贯通

31、布置。例如:在图 2.7 中,KL1 梁第 1 跨的上部跨中有原位标注 825 4/4,表明该跨的配筋从左支座到右支座贯通布置, 即表明该跨的从左支座到右支座贯通布置上、下排纵筋各为 425.。(3)在梁上部跨中原位标注 625 4/2,与同时标注左支座 625 4/2、右支座 625 4/2 等效吗?【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原位标注在梁上部跨中, 与同时标注左右支座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在梁上部跨中的原位标注,表示钢筋全跨贯通。而原位标注左、右支座的,则表示该跨梁的左、右支座附近的上部有纵筋布置,而该梁“跨中”没有这种钢筋配置。其具体配置是:该跨梁的第一排上部纵筋 425 从支座边沿向跨中

32、伸至“1/3 跨度” 的位置, 而第二排上部纵筋225 从支座边沿跨中伸至 “1/4跨度”的位置。上述两种原位标注方式的钢筋配置,如图 2.8 所示。现以 03G1011 图集中的“图 4.2.7”为例,在 KL3、KL4、KL5 的中间跨,也都采用了“上部跨中注写”的方法,而且在许多施工图纸中大量地出现,可见这种方法还是很适用的。(4)关于梁“跨中上部原位标注”的实际应用在实际工程中,经常可以看到两“跨中上部原位标注”的应用实例,如:【例 1】框架梁(或非框架梁)悬挑端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在跨中上部,如在 KL4(3A)悬挑端的上部跨中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详见图 2.9 所示。【最新整理,

33、下载后即可编辑】框架梁(或非框架梁)悬挑端之所以要进行“跨中上部的原以为标注” ,是因为梁悬挑端上部纵筋不在悬挑端的 1/3 跨处截断,而是在悬挑端上部贯通。【例 2】当多跨框架梁的中间跨是短跨时(例如一个办公楼的走廊跨) ,这个跨度较短的中间跨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应该注写在跨中上部。如果 KL4 中间短跨的上部没有进行原位标注,但是中间短跨两边的长跨的左右支座上都进行了原位标注 622 4/2,详见图 2.10 所示,则根据“缺省对称”原则,中间短跨的左右支座上都具有了 622 4/2 的钢筋配置。在这种情况下,中间短跨的实际配筋是:无论第一排上部纵筋,还是第二排上部纵筋,都可能在短跨的跨中发

34、生交叉重叠,可见图 2.10 下方的 KL4 上部纵筋的实际配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如果在中间短跨的上部跨中进行原位标注 622 4/2 以后, 此时中间短跨的上部纵筋在本跨贯通不吧存在交叉重叠的问题) ,而且与左右两跨的支座负筋连通。这时的实际配筋,详见图 2.11 中的下方所示。图 2.11 的左右两跨的原位标注可以简化为图 2.12 的形式,即把靠近中间短跨左右支座的原位标注缺省。根据原位标注的“缺省对称”原则,仍然可以获得622 4/2 的配筋值。有就是说,图 2.12 的配筋与图 2.11 的配筋是相同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3.3梁跨中下部的原位标注梁跨中下部

35、原位标注包括: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原位标注;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侧面抗扭钢筋的原位标注;梁截面尺寸和形状的原位标注;箍筋的原位标注等等。(1)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是: sd或 sdm/n或 s1d1+s2d2其中:d、d1、d2钢筋直径s、s1、s2钢筋根数m、n 上下排纵筋根数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实例625 2/4表示的是:上排纵筋为 225;下排纵筋为 425。225+222一排纵筋:225 放在角部;222放在中间。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a 当集中标注没有梁的下部通长筋时,在梁的每一跨都必须进行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因为每

36、跨梁不可能没有下部纵筋。b 如果某根梁集中标注了梁的下部通长筋时,泽该梁每跨原【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位标注下部纵筋都必须包含“下部通长筋”的配筋值。c 当梁某跨下部纵筋配筋值与集中标注大梁下部通长纵筋相同时,不需要在该跨下部重做原位标注。也就是说,当某跨梁的下部纵筋没有进行原位标注时, 表示该跨梁执行集中标注的梁下部通长筋。(2)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原位标注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原位标注格式其原位标注格式是:sdm(-k)/n或 s1d1+s2d2(-k) / sd其中:d、d1、d2钢筋直径s、s1、s2钢筋根数m、n上下排纵筋根数(-k)不伸入支座的钢筋根数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原

37、位标注格式实例实例如下:6252(-2)/4表示的是:上排纵筋为 225 且不伸入支座;下排钢筋为 425 全部伸入支座。225+322(-3)/525表示的是:上排纵筋为 225 和 322 其中 322 不伸入支座;下排钢筋为 525 全部伸入支座。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a 不伸入支座的纵筋仅限于梁下部纵筋的上排钢筋;b 不伸入支座的纵筋仅限于“ (-k) ”前面所定义规格的钢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从上述实例 2 所知, “ (-3) ”前面的钢筋规格是22,所以不伸入支座的纵筋是22 而不是25;c 按 03G1011 图集规定, 不伸入支座的纵筋在距离支座 0.1跨度处截断,所以

38、本伸入支座的纵筋长度是本跨跨度的 0.8 倍,详见图 2.13 所示。关于“梁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的几个问题A“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在什么情况下执行?“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是当下部纵筋的规格后面加上“ (-k) ”的注写时,就表示有 k 根下部纵筋不伸入支座。B“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的断点距离支座边缘 0.1lni,由于它离开了支座,会使梁失去支座的支承吗?03G1011 图集规定了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断点距支座边缘 0.1 lni;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限于梁的第二排下部纵筋,第一排下部纵筋按照规定应该伸入支座, 所以两不会失去支座的支承。此外,在竖向荷载的作用下,每跨梁的正弯

39、矩最大值在跨中,而在还未到达支座的地方,弯矩包络线就已经上升为负弯矩了。由于在支座附近没有正弯矩存在,第二排下部纵筋不伸入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座也就不会对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了。C 如果现在采用 03G1011 图集设计的结构施工图,我们是采用“0.05 lni”还是采用“0.1 lni”?03G1011 图集的贯彻执行,宣告 03G1011 图集的废止,而且新规定更加合理,所以,应该执行现行 03G1011 图集的规定。(3)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格式, 与集中标注时一样。 但是,其意义与集中标注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集中标注”中

40、进行注写时,为全梁设置;如果在“原位标注”中进行注写时,为当前跨设置。其格式是: Gsd 。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格式实例G412在梁的第三跨上进行原位标注侧面构造钢筋。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如果集中标注的侧面构造钢筋是 G410,则在第三跨上配置的构造钢筋是 G412,而在其他跨的构造钢筋依然是 G410。B 如果集中标注的侧面钢筋是侧面抗扭钢筋 N416,但是现在到了第三跨改变为侧面构造钢筋 G412 了, 以上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原位标注取值优先”的原则。(4)梁侧面抗扭钢筋的原位标注【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侧面抗扭钢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梁侧面抗扭钢筋的原位标注格式, 与集中标注时一样

41、。 但是,其意义与集中标注是不一样的 ,如果在“集中标注”中进行注写时,为全梁设置;如果在“原位标注”中进行注写时,为当前跨设置。其格式是: Nsd 。梁侧面构造钢筋的原位标注格式实例N412在梁的第三跨上进行原位标注侧面抗扭钢筋。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说明在梁的腰筋定义中“原位标注取值优先”的问题我们以 03G1011 图集第 31 页为例的工程中, KL1(4)集中标注了构造钢筋 G410, 表示 KL1 共有 4 跨, 每跨都设置构造钢筋410;然而,KL1 的第四跨原位标注抗扭钢筋 N416,表示在第四跨设置抗扭钢筋 416,详见图 2.4 所示。B 在 KL1 的第四跨执行了抗扭钢筋

42、“N416”以后,在这跨还有没有构造钢筋“G410”?“G”筋表示侧面构造钢筋, “N”表示侧面抗扭钢筋,两者性质虽然有不同,但都布置在侧面,即都是“腰筋” ,存在不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重复设置的问题。因此,规则规定吧它们归为同一项注写内容。按照 “原位标注取值优先” 的原则, 所以, 第四跨原位标注的 “N416”取代集中标注的“G410”。如果“N”筋根数少于“G”筋根数时,只能用同“G”筋直径相同的钢筋补上“N”筋比“G”筋所少的根数。关于抗扭箍筋具有的技术特点A 抗扭箍筋的弯钩长度为 36d(非抗扭箍筋:抗震 26d,非抗震 16d) 。B 抗扭箍筋的多肢箍形状: “大箍套小

43、箍” (非抗扭:可以几个相同的箍筋互套)(5)梁箍筋的原位标注梁箍筋原位标注的格式梁箍筋原位标注的格式,与集中标注相同。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当某跨梁原位标注的箍筋规格或间距与集中标注不同的时候,以原位标注的数值为准。B 梁箍筋应该在集中标注中进行定义。如果在集中标注中不出现箍筋的标注, 而在梁每一跨的原位标注中进行相同的箍筋标注,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例 1当 KL1(4)的箍筋集中标注为8100/200(2) ,而在第三跨原位标注为10100/200(2) ,则表示第三跨的箍筋规格由8 改为10,间距与其他各跨相同;而该梁的其余各跨的箍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仍然执行集中标注的8100/

44、200(2) 。例 2当 KL2(3)的箍筋集中标注为8100/200(2) ,而在第一跨原位标注为 8150(2) ,则表示第一跨的箍筋间距改为150mm,不分加密区和非加密区,而该梁的其余各跨的箍筋仍然执行集中标注所规定的加密区间距100mm 和非加密区间距200mm。(6)梁加腋信息的原位标注关于梁加腋信息的原位标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当梁截面尺寸的集中标注为加腋 bhYc1c2时, 如果在某跨梁对矩形截面进行等尺寸的原位标注: bh(b、h 为等截面的宽、高),则表示在该跨梁取消加腋。例如:当 KL1(4)截面尺寸的集中标注为 300700Y500250,而在第三跨原位标注为 3

45、00700 时,则表示第三跨取消加腋,而该梁的其余各跨仍然加腋。当梁截面尺寸的集中标注为矩形截面 bh 时, 如果在某跨梁进行加腋的原位标注: bhYc1c2(c1为腋长,c2为腋高) ,则表示在该跨梁应进行加腋。例如: 当 KL2(3)截面尺寸的集中标注为 300700, 而在第一跨原位标注为 300700Y500250 时,则表示第一跨应进行加腋(腋长 500,腋高 250) ,而该梁的其余各跨仍然不进行加腋。关于加腋钢筋的计算例如:当加腋的标注为 200700Y500250 时,计算加腋钢筋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斜边长度。加腋钢筋为25,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 二级抗震等级。加

46、腋钢筋的斜长与“腋长”和“腋高”的尺寸有关,并以腋长 c1和腋高 c2为直角边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构成加腋钢筋斜边长的一部分, 加腋钢筋斜边的另一部分就是插入梁内的 lsE这段长度。所以,加腋钢筋斜边长度的计算公式如下:加腋钢筋斜边长度 = sqrt(c1c1 + c2c2)+ lsE其中:sqrt()是求平方根,在一般的计算器上都设置有这个功能键。解:框架梁加腋构造,详见图 2.15 所示。这个实例的“腋长” (见图中的 c1)为 500, “腋高(见图中的 c2)为 250,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钢筋为25、二级抗震等级,查 03G1011 图集第 34 页的

47、“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lsE”表格,查出 lsE为 38d.【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所以加腋钢筋斜边长度 = sqrt(500500 + 250250)+3825= 559 + 950= 15091510mm当框架梁设计加腋时, 其加腋部分箍筋加密区长度是否包含在梁箍筋加密区长度范围内?A 从 03G1011 图集第 60 页的框架梁加腋构造图可知,每跨梁端部有一个“c1箍筋加密” ,紧接着又有一个“梁箍筋加密区长度” ,可见“梁箍筋加密区长度”是在“c1箍筋加密”之外的,即梁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包含 c1箍筋加密的长度。B 从受力分析上看,框架梁为什么要加腋,就是因为梁端部承受较大的剪力,

48、而箍筋是抗剪的,因为要承受较大剪力而引起箍筋加密区总长度的增大,也是一个正常现象。(7)梁变截面信息的原位标注梁变截面信息的原位标注格式当梁截面尺寸的集中标注为矩形截面 bh 时, ,如果在某跨梁对矩形截面进行改变尺寸 (即梁变截面) 的原位标注格式如下:b1h1(梁截面宽度改变、或梁截面高度改变)则表示在该跨梁进行了变截面。梁变截面信息的原位标注实例【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当 KL1(4)截面尺寸的集中标注为 300700,而在第三跨原位标注为 300500 时, 则表示在第三跨把局面高度由 700 改为 500,而该梁的其余各跨仍然保持 300700 的梁截面尺寸。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49、 比较常见的梁变截面形式是两跨梁的顶面标高一致而底面标高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上面是例子,KL1 的 4 跨梁的顶面标高一致这有利于梁的上部通长筋贯穿整道梁。 而第三跨梁截面高度变为 500,梁底面标高比其他各跨提高了 200,这对于梁的下部纵筋影响不大,因为梁的下部纵筋本来就是按跨锚固的。B 有的设计人员喜欢把已经完全错位的两跨梁定义为相同的梁编号,这样的梁没有一根纵筋可以贯通全梁的。因此,可以把两跨梁分别定义为两个不同的梁编号。(8)梁悬挑端的原位标注在实际工程中,经常看到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悬挑端要进行很多内容的原位标注, 如图 2.16 所示。 现就梁悬挑端的原位标注归纳如下: 悬挑端上部纵

50、筋的原位标注A 悬挑端上部纵筋原位标注的格式,与前面介绍的“梁上部【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纵筋标注格式完全一致。B 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因为梁悬挑端的上部纵筋是全跨贯通的,所以,应该在悬挑端的“上部跨中”的位置进行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b 在楼层框架梁中,当悬挑端上部纵筋和相邻跨上部纵筋的钢筋规格相同的时候,应该把这些上部纵筋贯通布置。这样可以避免众多钢筋在支座处锚固而造成支座节点钢筋密度过大的问题。 悬挑端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A 悬挑端下部纵筋原位标注的格式不能认为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下部通长筋一直要延伸到悬挑端上,因此,在悬挑端必须要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悬挑端下部纵筋原位标注的格式,与

51、“梁下部纵筋标注格式”完全一致。B 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为什么不能把梁的下部通长筋一直延伸到悬挑端上呢?因为悬挑端的下部纵筋是受压钢筋,只需要较小的配筋就可以了(如 216) ,而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的下部纵筋是受拉钢筋,经常要配置较大的钢筋(如 425) ,所以,把梁的下部通长筋一直延伸到悬挑端上是不合适的。因此,需要在悬挑端上进行下部钢筋的原位标注。b 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不能延伸到悬挑端上,又该作如何处理【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呢?这些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延伸到边框架柱的外侧然后拐 15d 的直钩,而悬挑端的下部纵筋(直筋)插入框架柱中。悬挑端箍筋的原位标注在悬挑端一般要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而

52、不执行框架梁或非框架梁箍筋的集中标注。A 悬挑端箍筋原位标注的格式悬挑端箍筋的原位标注的格式是:d - n(z)其中:d 钢筋直径n 箍筋间距z 箍筋肢数B 悬挑端箍筋原位标注的格式实例格式实例是:10200(2)C 为什么要在梁的悬挑端上进行箍筋的原位标注呢?因为悬挑端的箍筋不同于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都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设置,例如:8100/200(2)这种格式。而悬挑端的箍筋没有“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区别,只有一种间距,例如:8200(2)这种格式。悬挑端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梁悬挑端一般是“变截面”构造,需要在悬挑端上进行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A 梁悬挑端截面尺寸原

53、位标注的格式【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梁悬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标注的格式是:bh1/ h2其中:b 梁宽h1悬挑梁根部高h2悬挑梁端部高B 梁悬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标注的格式实例梁悬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标注的格式实例是:300700/5000 。表示悬挑端梁宽是 300,梁根截面高度是 700,梁端截面高度是 500。C 需要说明的两个问题a 梁悬挑端根部的截面高度,有时与集中标注的截面高度相同,例如:梁集中标注的截面尺寸为300700,而悬挑端截面尺寸原位标注为 300700/500; 有时梁悬挑端根部的截面高度小于梁集中标注的截面高度,例如:梁集中标注的截面尺寸为 300700,而悬挑端截面尺寸原位

54、标注为 300600/500;甚至有时梁悬挑端的截面宽度小于梁集中标注的截面宽度。b 在梁的集中标注中,可以注写悬挑端截面尺寸。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悬挑端截面尺寸的原位标注呢?因为悬挑端截面尺寸还是在悬挑端上进行原位标注为好, 尤其是当梁的左右两端存在悬挑端, 而且两个悬挑端截面尺寸又各不相同的时候, 仅在集中标注上注写悬挑端截面尺寸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3.4梁附加钢筋的原位标注(1)附加箍筋原位标注附加箍筋原位标注的格式附加箍筋原位标注的格式是: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用线引注总配筋值,例如:88(2) 。关于附加箍筋原位标注的几个问题(2)吊筋的原位标注吊筋的

55、原位标注格式吊筋的原位标注格式是直接画在平面图的主梁上, 用线引注总配筋值,例如:218。详见 03G1011 图集中图 4.2.4b 所示,其构造见图图【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集第 6265 页。需要说明的问题两根梁相交,主梁是次梁的支座,吊筋就设置在主梁上,吊筋的下底就托住次梁的下部纵筋, 吊筋的斜筋是为了抵抗集中荷载引起的剪力。由此,得出下列吊筋的参考尺寸。附加吊筋构造详见图 2.18 所示。吊筋的参考尺寸如下: 上部水平边长度 = 20d下底边长度 = 次梁梁宽 + 100mm斜边垂直投影高度= 次梁梁高 -1倍保护层厚度斜边水平夹角:主梁梁高 800mm时为 45o主梁梁高 80

56、0mm时为 60o2.4框架梁节点构造03G1011 图集在框架梁节点构造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抗震楼层框架梁 KL 纵向钢筋构造” 。下面我们讨论的都是与“抗震框架梁的节点构造”有关的问题,现分述如下:2.4.1框架梁上部纵筋的构造框架梁上部纵筋包括:上部通长筋、支座上部纵向钢筋(即【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支座负筋) 和架立筋。 其讲述的内容, 对屋面框架梁也完全适用。(1)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构造在这里,我们要讨论以下三个有关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问题: 上部通长筋是抗震的构造要求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的要求,抗震框架梁应该有两根上部通长筋。第 6.3.4 条“关于梁

57、的纵向钢筋配置的要求”规定:沿梁全长顶面或底面的配筋,若是一、二级钢筋不应少于 214, 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1/4,若是三、四级钢筋不应少于 212。“通长筋”与“贯通筋”有什么不同?“通长筋”是指相同或不相同直径采用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的钢筋。 “通长筋”与“贯通筋”应该说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 “贯通筋”似乎有点“一根钢筋通到头”的意思;而“通长筋”是指在一根梁的各跨中,有可能不是同一个直径的钢筋一直通到头,而可能是几根不同直径的钢筋通过连接,形成一种通长的、连续的力学作用。但是,在 04G1013(筏形基础)图集中,仅使用了“贯通筋”的说法,

58、如: “顶部贯通纵筋” 、 “底部贯通纵筋” “底部非贯通纵筋”等,而没有使用“通长筋”的说法。既然是上部通长筋,为什么还会在 ln/3 处接头?A 根据抗震的构造要求, ,抗震框架梁需要配置 2 根直径 14【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以上的上部通长筋。这时,处于跨中的上部通长筋(即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直径小于(原位标注的)支座负筋直径时,在支座附近可以使用负筋执行通长筋的职能,此时,跨中处的通长筋就在一跨的两端 13 跨距的地方与支座负筋进行连接。 详见图 2.19中的 “A”示意图 (即当上部通长筋直径小于支座负筋时的连接) 。常用做法是:直径比较小的钢筋(如直径14 以下的钢筋)采用

59、绑扎搭接,而直径较大的钢筋(如直径 14 以上的钢筋)都采用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当两根直径不同的钢筋连接时,钢筋直径在两个级差以内时采用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 若两根钢筋直径在两个级差以上时才采用绑扎搭接连接。B 当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直径相等时,上部通长筋可以在跨中 ln /3 跨度的范围内进行一次性连接,即只有一个连接点,而不是在一跨的两端 ln /3 处有两个连接点,详见图 2.19“B”示意图(即当上部通长筋直径等于支座负筋时的连接) 。当支座上部纵向钢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也可以在跨中 ln /3 范围内采用一次性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或绑扎搭接连接。【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框

60、架梁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对于框架梁(KL) “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来说。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同点。 下面我们分别从短支座和中间支座来讨论框架梁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问题。详见图 2.19 所示。框架梁端支座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第一排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 lni/3 位置;第二排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 lni/4 位置。(其中:lni是边跨的净跨长度)框架梁中间支座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第一排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 ln/3 位置;第二排支座负筋从柱边开始延伸至 ln/4 位置。(其中:ln是支座两边的净跨长度 lni和 ln2的最大值)需要注意的问题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排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似乎

61、都是 “三分之一净跨” ,但要注意,端支座和中间支座是不一样的。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的计算的;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的。如果框架梁支座负筋是按三排设计的,第三排支座负筋的长度是如何确定的?按前面所说的进行推理,第一排支座负筋在 ln/3 处截断,第二排支座负筋在 ln/4 处截断,从而推断出第三排支座负筋是在ln/5 处截断,这种“想当然”的推断没有任何理论依据,显然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不对的。若设计人员没有给出第三排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只能根据标准图集来变通处理,即可按第一排伸出 ln/3,第二排伸出ln/4,第三排也是按伸出 ln

62、/4 来计算。(3)框架梁架立筋的构造架立筋是梁的一种纵向构造钢筋。 当梁顶面箍筋转角处无纵向受力钢筋时,应设置架立钢筋。架立钢筋的作用是形成钢筋骨架和承受温度收缩所产生的应力。但是,框架梁不一定设有架立筋,这是因为框架梁 KL1 所设置的箍筋是两肢箍,两根上部通长筋已经充当了两肢箍的架立筋了,所以在 KL1 的上部纵筋标注中就不需要注写架立筋了。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设置架立筋?架梁金根数如何确定?如果该梁的箍筋是 “两肢箍” , 则两根上部通长筋可以作为架立筋,因此,就不需要再另设“架立筋”了。但是,当梁的箍筋是“四肢箍”时,在集中标注上部钢筋的同时,必须标注“架立筋” ,这时的上部纵筋应标注

63、成“225 + (212) ”这种形式,圆括号里面的钢筋是“架立筋” 。架立筋的根数 = 箍筋的肢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是多少 ?架立筋的长度如何计算?在 03G1011 图集第 54 页图的标题下面有题注是: “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可见架立筋与本跨两端的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为【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50mm,详见图 2.20 所示。架立筋的长度是逐跨计算的, 每跨梁的架立筋长度计算公式为:架立筋的长度 = 梁的净跨长度-两端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1502下面以一个“等跨”梁为例来说明“架立筋长度”的计算:由于第一排

64、支座负筋伸出支座的长度为 ln /3,意味着跨中“支座负筋够不着的地方”的长度也是 ln /3,所以架立筋的长度 = ln/3 + 1502(注意:这个算式只对等跨梁才能成立,它不是架立筋长度计算的通用公式)有关“架立筋“的几个问题A 在图集第 54 页的图上只能看见“通长筋”与支座负筋搭接的构造,如何才能看出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构造呢?因为在图集 03G1011 第 54 页图中“ln/3”处的搭接点,【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既是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点, 又是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点。从“俯视图”上看梁的两侧有两根上部通长筋,而梁当中有两根架立筋,与中间的两根支座负筋在“13”处

65、搭接,其搭接长度就是150mm;从“正视图”上看,就只能看见“通长筋”与支座负筋搭接,而看不见夹在两根通长筋中间的“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这是由于上述两类不同的搭接点“重叠”在一起的原因。B 在图集 03G1011 第 54 页图中,抗震框架梁集中标注的箍筋是8100/200(2) ,支座负筋是 420,配置架立筋 214,问这两根架立筋与支座负筋也是搭接 150mm 吗?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抗震框架梁至少应配置两根直径不少于 14mm 的上部通长筋。所以,上面的“214”不是架立筋,而是上部通长筋,因此,它们与支座负筋( 420)的搭接长度不是 150mm 而是 llE。关于“架立筋

66、”的计算问题A 例 1:抗震框架梁 KL1 为三跨梁,轴线跨度 3600mm,支座KZ1 为 500mm500mm 正中,集中标注的箍筋为10100/200(4) 、上部钢筋为 225+(214) ,每跨梁左右支座的原原位标注都是 425(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二级抗震等级) ,试计算 KL1 的架立筋。a 解题分析:这是一个等跨的多跨框架梁,每跨梁都可以用 ln进行计算。【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由于每跨的第一排支座负筋的伸出长度是 ln/3,所以每跨的中部只有 ln/3 的范围是两端支座负筋“够不着”的地方,在这里需要设置架立筋, 而架立筋与支座负筋搭接 150mm, 所以每跨的架立筋

67、长度为:架立梁长度 = ln/3 + 1502从箍筋的集中标注可以看出,KL1 为四肢箍,由于设置了上部通长筋位于梁箍筋的角部, 所以在箍筋的中间需要设置两根架立筋。b 解:KL1 每跨的净跨长度 ln = 3600-500 = 3100mm所以,每跨的架立筋长度 = ln/3 + 1502 = 1333mm每跨的架立筋根数 =箍筋的肢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4-2=2 根B 例 2:抗震框架梁 KL2 为两跨梁,第一跨轴线跨度为3000mm,第二跨轴线跨度为 4000mm,支座 KZ1 为 500mm500mm,正中,集中标注的箍筋为10100/200(4) 、上部钢筋为 225+(214)

68、,每跨梁左右支座的原原位标注都是 425(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二级抗震等级) ,试计算 KL2 的架立筋。a 解题分析:这是一个不等跨的多跨框架梁,第一跨净跨长度 ln1 = 3000-500 = 2500mm第一跨净跨长度 ln2 = 4000-500 = 3500mm【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ln = max(ln1,ln2) =max(2500,3500)= 3500mm第一跨左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 ln1/3,右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 ln/3所以第一跨架立筋长度为架立筋长度 = ln1- ln1/3- ln/3+1502第二跨左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 ln/3,右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 ln

69、2/3所以第二跨架立筋长度为架立筋长度 = ln2- ln/3- ln2/3+1502从箍筋的集中标注可以看出,KL1 为四肢箍,由于设置了上部通长筋位于梁箍筋的角部 ,所以在箍筋的中间要设置两根架立筋。每跨的架立筋根数 = 箍筋的肢数-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4-2 = 2 根b 解:KL2 第一跨架立筋长度= 2500-2500/3-3500/3+1502 =800mm架立筋根数 = 2 根KL2 第二跨架立筋长度= 3500-3500/3-3500/3+1502 =1467mm架立筋根数 = 2 根C 例 3:抗震框架梁KL3 为单跨梁,轴线跨度为3600mm,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70、座 KZ1 为 500mm500mm,正中,集中标注的箍筋为10100/200(2) 、上部钢筋为 214,左右支座的原原位标注都是 425(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二级抗震等级) ,试计算KL3 的架立筋。a 解题分析:这是一个抗震框架梁,必须有两根上部通长筋。所以,上部钢筋集中标注的应该是214。这跨梁的 ln1= 3600 - 500 =3100mm。由于该跨的第一排支座负筋的伸出长度是 ln1/3, 所以跨中只有 ln1/3 的范围是两端支座负筋“够不着”的地方,这里就是设置“上部通长筋14”的地方。由于上部通长筋的直径与支座负筋的直径相差较大(在两个级差以上) ,所以上部通长筋与支座

71、负筋采用绑扎搭接连接,其搭接长度为 lIE.因此,KL3 的上部通长筋长度为:上部通长筋的长度 = ln1/ 3 + 2liE注意:在计算搭接长度时,采用较小的钢筋直径(本例为14mm)我们从箍筋的集中标注可以看出,KL3 为二肢箍,由于设置了上部通长筋位于梁箍筋的角部,所以不要再设置架立筋。解:当混凝土强度等级 C25,二级抗震等级时liE = 1.4liE = 1.438d = 1.43814 = 745mm上部通长筋的长度 = ln1/3 + 2liE = 3100/3 + 2745 =2523mm【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上部通长筋的根数 = 2 根D 例 4:非框架梁 L4 为单跨

72、梁,轴线跨度为 3600mm,支座 KZ1 为 300mm700mm,正中,集中标注的箍筋为8200(2) 、上部钢筋为 214,左右支座的原原位标注为 320,试计算 L4 的架立筋。a 解题分析:非框架梁 L4 的上部钢筋集中标注为架立筋。 ,ln1 = 3600 - 300 = 3300mm架立筋长度 = ln1/3 + 1502B 解:架立筋长度 = ln1/3 + 1502 = 3300/3 + 1502 =1400mm架立筋根数 = 2 根2.4.2框架梁下部纵筋的构造这里的下部纵筋包括以下两个概念, 在集中标注中定义的下部通长筋或逐跨原位标注的下部纵筋。这里讲述的内容,也完全适合

73、于屋面框架梁。(1)关于框架梁下部纵筋的几个问题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配筋方式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配筋方式,基本上是“按跨布置” ,即是在中间支座锚固。详见图 2.21 所示。【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A 集中标注的下部纵筋,也基本上是“按跨布置”的,在满足钢筋定尺长度的前提下, 可以把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作个体筋处理。B 原位标注的下部纵筋,更是首先考虑“按跨布置” ,当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直径相同,在不超过钢筋定尺长度的情况下,可以把它们作贯通筋处理。钢筋“能通则通” ,一般是对梁的上部纵筋说的,梁的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上 “能通则通” , 而上部纵筋可以在上部跨中

74、 1/3跨度的范围内进行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或绑扎搭接连接。但是,对于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则不强调“能拖则通” ,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框架梁下部纵筋如果作贯通筋处理的话, 很难找到钢筋的连接的。框架梁下部纵筋连接点的分析,如何确定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的连接点,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现分析如下:A 首先,梁的下部钢筋不能在下部跨中进行连接,因为可夸张是正弯矩最大的地方,钢筋是不允许在此范围内连接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B 那么,梁的下部钢筋在支座内连接行不行呢?也不行。在梁柱交叉的节点内,梁纵筋和柱纵筋都不允许连接。所以,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之内,是进行锚固,而不是进行钢筋连接。C 最后我

75、们在分析一下,框架梁下部纵筋在靠近支座 ln/3 的范围内能否进行连接妮?如果是“非抗震框架梁” ,垂直静荷载的作用下,每跨框架梁的最大正弯矩在跨中部位,而在靠近支座的地方只有负弯矩而不存在正弯矩。所以,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靠近支座的范围内进行连接。详见本图集第 57 页中间的右图所示。但是,如果是“抗震框架梁” ,情况就比较复杂了。因为,在地震作用下,框架梁靠近支座处可能会成为正弯矩最大的地方,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似乎找不到可供连接的区域。即跨中不行、靠近支座也不行、在支座内更不行。所以说,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一般都是按跨处理,在中间支座锚固。然而,在满足钢筋“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同样

76、直径的框架梁下部纵筋可以而且应该直通贯穿中间支座, 这样即能节省钢筋,又对降低支座钢筋密度大有好处。(2) 框架梁应该单跨的净跨长度超过了钢筋的定尺长度时 (即大跨度框架梁) ,钢筋的连接是不可避免的,该如何进行钢筋连接呢?设计规范或施工规范不是禁止钢筋的连接, 关键是如何保证【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钢筋连接的可靠性。如果钢筋连接接头是高质量的,能够做到整个施工操作过程按全面质量管理(即 TQC)的监控下,确保钢筋接头质量万无一失,是提高施工质量的较好途径。A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第 5.4.5 条规定: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力钢筋的接头面积百分率应

77、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a 在受拉区不宜大于 56%。b 接头不宜设置在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框架梁端、柱端的钢筋加密区;当无法避开时,可采用钢筋对等强度的高质量机械连接接头,但不应大于 50%。c 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结构构件中,不宜采用焊接接头;当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时,不宜大于 50%。B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中“梁柱节点”第 10.4.2 条: “梁下部纵向钢筋也可伸过节点或支座范围,并在梁中弯矩较小处设置搭接接头。2.4.3框架梁中间支座的节点构造这里讲述的框架梁中间支座的节点构造,可见03G1011图集第 54 页,大于屋面框架梁也完全适用(0

78、3G1911 图集第55、56 页中间支座的做法与第 54 页的做法相同) 。(! )框架梁上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节点构造在中间支座的框架梁上纵筋一般是支座负筋。与之支座负筋直径相同的上部通长筋在经过中间支座的时候, 它本身就是支【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座负筋;与之支座负筋直径不相同的上部通长筋,在中间支座附近也是通过与支座负筋连接来实现“上部通长筋”功能的。 支座负筋在中间支座上的一般做法:支座负筋在中间支座上一般有下列做法:A 当支座两边的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根数相等时,这些钢筋都是贯通穿过中间支座的。 由于这些钢筋在中间支座左右两边的延伸长度相等,所以形象的称为“扁担筋” 。这是一种最为

79、普遍的做法。B 当支座两边的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根数不相等时,把“根数相等”部分的支座负筋贯通穿过中间支座,而将根数多出来的支座负筋弯锚入柱内。C 设计时对于支座两边不同配筋值的上部纵筋,应尽可能选用相同直径,避免支座两边不同直径的上部纵筋均在支座内锚固。框架梁支座负筋的计算【计算实例 1】03G1011 图集第 31 页中的某工程,KL1在轴线上的中间支座右边有原位标注 825 4/4,支座左边没有原位标注,详见图 2.22 所示。求该处的支座负筋的长度?【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解】 计算步骤如下:A 正确划分计算范围(即楼层的划分)该计算实例是“15.87M26.67M”标高段梁的钢筋

80、计算(见柱平法施工图集第 10 页) ,其梁的钢筋应分两段进行计算;其原因是该例中的柱KZ1系三段变截面构造, 截面尺寸分别为750mm700mm、650mm600mm。B 计算梁的净跨长度由于 KL1 轴线上中间支座的左右两跨梁的跨度(轴线)均为 7200mm,支座宽度为750mm。因此,KL1 两跨梁的净跨长度= 7200mm - 750mm = 6450mm(即 ln = 6450mm) 。C 确定支座负筋的形状和总根数由于 KL1 轴线上中间支座的左右两边的钢筋标注都是825 4/4。这表明第一排钢筋为 424,第二排钢筋也是 425,钢筋形状均为“直形钢筋” ,并且在中间支座两边左右

81、对称。D 计算第一排支座负筋的根数与长度根据原位标注,支座第一排纵筋包括上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而 KL1 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为 225,所以,中间支座第一排支座负筋为 225,第一排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ln/ 3 = 6450mm / 3 = 2150mm。【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所以,第一排支座负筋的长度 = 2150mm + 750 mm+ 2150mm= 5050mm。E 计算第二排支座负筋的长度根据原位标注, 支座第二排纵筋为 225, 第二排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ln/ 4 = 6450mm / 4 = 1612.5mm。所以,第二排支座负筋的长度=1612.5mm +

82、 750 mm+ 1612.5mm= 3975mm。【计算实例 2】03G1011 图集第 31 页中的某工程,KL5在第二跨 (B、 C轴线之间) 的上部跨中有原原位标注622 4/2,在第一跨的右支座有原位标注 622 4/2,在第三跨的左支座有原位标注 622 4/2,详见图 2.23 所示。求 KL5 在 B、C 轴线上的支座负筋的长度?【解】计算步骤如下:A 正确划分计算范围(即楼层的划分)我们选择 “15.87M19.47M” 标高段作为计算范围。 此时 KZ1的截面尺寸为 750mm700mm,支座宽度为 700mm。B 计算梁的净跨长度由于 KL5 梁第一跨和第三跨的跨度(轴线

83、)均为 6900mm,【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跨的跨度(轴线)为 1800mm,其支座的框架柱都是 KZ1,在 KL5 方向都按“偏中轴线”布置,对于第一跨和第三跨分别是内偏 550mm,外偏 150mm。KL5 第一跨和第三跨的净跨长度 = 6900mm-550mm-550mm= 5800mmKL5 第 二 跨 的 净 跨 长 度= 1800mm-150mm-150 mm=1500mm由于 ln是中间支座左右两跨的净跨长度的最大值,所以,对于 B、C 轴线支座,都是 ln = 5800mm。C 确定支座负筋的形状和总根数由于 KL5 第二跨上部纵筋 625 4/2 为全跨贯通。根据梁

84、上部纵筋“能通则通”的原则,622 4/2 的上部纵筋从第一跨右支座到第二跨全跨再到第三跨左支座实行贯通。 钢筋形状均为“直形钢筋” 。D 计算第一排支座负筋的根数与长度根据原位标注,支座第一排纵筋 422,这包括上部通长筋和支座负筋;而 KL5 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为 222,按贯通筋设置;所以,中间支座第一排支座负筋为 222,第一排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ln/ 3 = 5800mm / 3 = 1933mm。所以,第一排上部纵筋(支座负筋)的长度= 1933mm+700mm+ 1500 mm+ 700mm+1933 mm= 6766mm。E 计算第二排支座负筋的长度【最新整理,下载后

85、即可编辑】根据原位标注, 支座第二排纵筋为 222, 第二排支座负筋向跨内的延伸长度 ln/ 4 = 5800mm / 4 = 1450mm。所以,第二排支座负筋的长度=1450mm+700mm+1500mm+700mm+1450mm= 5800mm。(2)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节点构造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一般做法A 从 03G1011 图集第 54 页中可以看出,框架梁下部纵筋一般都以“直形钢筋”在中间支座锚固,详见图2.21 所示。其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 锚固长度lnE;b 锚固长度0.5hc+5d,式中 h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d 为钢筋直径。B 从 03G1

86、011 图集第 54 页中可以看出,两边钢筋的切断点都在中间支座上, 是否可理解为两边钢筋在中间支座内搭接?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构造,指的是“钢筋锚固” ,而不是“钢筋搭接” 。图中所标出的“锚固长度”是指每根钢筋从支座边缘到切断点的距离。按锚固长度两个条件之一的“lnE”来看,下部纵筋的切断点一般应伸过支座的另一边,而不是在“支座内部” 。C 在满足钢筋“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同样直径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框架梁下部纵筋可以而且应该直通贯穿中间支座, 怎样做即能够节省钢筋,又对降低支座钢筋密度大有好处。框架梁下部纵筋的计算【计算实例 3】03G1011 图集第 31 页中

87、的某工程, KL1在第二跨(、轴线之间)的下部有原原位标注725 2/5。求第二跨下部纵筋长度?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 详见图 2.24所示。【解】计算步骤如下:A 正确划分计算范围(即楼层的划分)我们选择“ 15.87M19.47M”标高段作为计算范围。此时KL1 的截面尺寸为 750mm700mm,支座宽度为 750mm。B 计算梁的净跨长度由于 KL1 第二跨的跨度(轴线)为7200mm,而且作为支座的框架柱都是 KZ1,并且在 KL1 方向都按“正中轴线”布置。所以, KL1 第二跨的净跨长度 = 7200mm-750mm = 6450mm。【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C

88、确定下部纵筋的位置、形状和总根数KL1 第二跨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 725 2/5,这种钢筋标注表明第一排下部钢筋为 525,第二排钢筋为 225。钢筋形状均为“直形钢筋” ,并且伸入左右两端支座同样的锚固长度。D 计算第一排下部纵筋的根数和长度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a 锚固长度lnE;b 锚固长度0.5hc+5d。现在, hc = 750mm, d = 25mm, 因此, 0.5hc+5d = 0.5750mm+525mm = 500mm。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HRB335 级钢筋直径25mm 时的 lnE = 38d=950mm。在这里,lnE = 0

89、.5hc+5d。我们取定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长度 = 950mm。所以,第一排下部纵筋长度= 950mm+6450mm+950mm =8350mm。E 计算第二排下部纵筋的的长度作为 “中间跨” 的下部纵筋, 由于其左右两端的支座都是 “中间支座” ,因此,第二排下部纵筋的长度与第一排下部纵筋的长度相同。所以第二排下部纵筋长度=8350mm。【计算实例 4】03G1011 图集第 31 页中的某工程,KL1在第一跨(、轴线之间)的下部有原原位标注525 ,在【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二跨(、轴线之间)的下部纵筋有原位标注725 2/5,在第三跨 (、 轴线之间) 的下部纵筋有原位标注

90、 825 3/5,在第四跨(、轴线之间)的下部纵筋有原位标注725 。KL1 的集中标注为“225;525” ,说明有下部通长筋 525。求第二跨和第三跨的下部纵筋的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详见图 2.24 所示。【解】 KL1 的各跨梁都应按照逐跨锚固的方式进行下部纵筋的计算。第二跨梁下部纵筋的计算过程在 “前例” 中已经详细讲述了,其下部纵筋分为两排:第一排 5 根,第二排 2 根,钢筋长度 =8350mm。第三跨梁下部纵筋的计算过程也和 “前例” 的计算过程一样,第三跨梁的下部纵筋分为两排:第一排5 根,第二排3 根,钢筋长度 = 8350mm。关于框架梁下部纵筋的问题A

91、关于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的锚固问题能否在框架梁的下部纵筋伸进中间支座 0.4lnE之后, 就弯一个15d 的直钩,以此代替在中间支座直锚的做法,见图 2.25 所示。【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上述的做法只适用于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而对于抗震楼层框架梁没有这样的提法。所以,根据 03G1011 图集的规定,抗震楼层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直锚 lnE。B 03G1011 图集第 35 页右上图让左边的钢筋拐一个斜弯,抬升起来穿越中间支座。 其中钢筋抬升的高度 a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算式。其中的意义在什么地方?03G1011 图集第 35 页右上图正是解决框架梁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锚固的构造问题

92、的,这里提供了一个“非接触性锚固”的方法, 详见图 2.26 所示。 也就是从支座两边锚入中间支座的两根钢筋不要平行接触,而要离开一定的净距(25mm) 。为了保证梁的下部纵筋之间达到规定的“水平净距” (不小于 25mm 和 1 倍的钢筋直径) ,所以中间支座两边的下部纵筋不能在支座“水平地并排摆放” 。因此,第35 页右上图让左边的钢筋抬升起来穿越中间支座,形成一个垂直方向上的“非接触性锚【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固”的格局。至于“钢筋抬升的高度 a 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算式” ,就是要保证两根钢筋的垂直“净距”25mm。保持钢筋之间的净距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钢筋混凝土是箍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

93、,只有在钢筋被混凝土 360 度严密包围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C 03G1011 图集第 35 页右上图给出 “非接触性锚固” 的做法(见图 2.26) ,04G1014 图集第 27 页右上图给出“非接触性搭接”的做法(见图 2.27) , “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的意义是什么?如何实现?钢筋混凝土的一个重要原理就是钢筋和混凝土的协同作用。因此,保证混凝土360 度圆周地包裹钢筋是十分必要的。这就是“非接触性锚固”和“非接触性搭接”的重要意义。如果两根钢筋是“平行接触” ,即采用传统的“绑扎搭接连接” 。这样在连接区的每根钢筋都有 1/4 左右的表面面积没有被混凝土充分包裹,这就严重

94、地影响钢筋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验证明,在受拉试验中的“绑扎搭接连接”的钢筋混凝土杆件,其破坏点都在“绑扎搭接连接区” 。“非接触性锚固”的做法,计算使用垂直方向的梁纵筋或插入一些钢筋头,把可能平行接触的两根钢筋隔离开来。 “非接触性搭接”的做法,就是使用垂直方向的钢筋头,把绑扎搭接的两根钢筋隔离开来。即在搭接范围内,相互搭接的纵筋与横向钢筋的每个交叉点均应进行绑扎。现在的监理人员和审计人员,对“绑扎搭接连接”所增加的钢筋用量不同意计入钢筋工程量,而且性工艺又增加了“横向的垂直钢筋”使得钢筋用量大大增加,而“绑扎搭接连接”所增加的钢

95、筋用量,对于预算定额中所规定的“4.5%”的钢筋损耗,早就包不住了,上述问题必然给工程结算造成很大困难。2.4.4框架梁端支座的节点构造【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1.3“平法”施工图的构成及注写方式“平法” 施工图由平面整体配筋图和标准构造详图两大部分构成。对于复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还需要增加模板、开洞和预埋件平面图。(1)平面整体配筋图平面整体配筋图是根据具体工程设计, 按照各类构件的制图规则,在分结构(标准)层绘制的平面布置图上直接表示各构件的尺寸、配筋和所选用的标准构造详图。并应按基础、柱、剪力墙、梁、板、楼梯及其它构件的顺序进行排列。(2)标准构造详图的设计

96、依据“平法”施工图中标准构造详图的设计依据包括: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及1993 年局部修订和1996 年局部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89)及 1993 年局部修订。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391) 。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J186) 。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J10587) 。本“平法”的制图标准和帮助构造详图中未包括抗震及非抗震构造详图,以及其它未尽事项,应该在具体设计中由设计者【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另行设计。(3) “平法”施工平面图中的注写方式在“平法”施工平面图上表示各构件尺寸与配筋值的方式,分有平面注写方式、列表注写方式和截面注写方

97、式三种。1.4 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需要写明的内容在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需要写明以下内容:(1)写明所选用平法标准图的图集号。(2)写明选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级别。(3)写明柱(包括墙柱)纵筋、墙身分布筋、梁上部贯通筋等在具体工程中需接长时所采用的接头形式及有关要求。(4)写明不同部位的构件所处的环境条件。(5)当具体工程需要对标准构造详图作变更时,需要写明变更的具体内容。(6)当有抗震设防时,需要写明抗震设防烈度及结构抗震等级, 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详图; 当无抗震设防时,也需要写明,以明确选用非抗震的标准构造详图。(7) 当具体工程中有特殊要求时, 需要在施工图中另加说明。以上

98、(3) 、 (4)两项内容,可以分别列入柱、墙、梁平面整体配筋图的说明中。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钢筋搭接长度和锚固长度,除设计图中注明者外, 均按本标准构造详图中的以明确选用相应抗震等级的标准构造详图有关构造规定执行。【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2 柱平面整体配筋图柱平面整体配筋图的表达方式,在柱平面布置图上,一般采用列表注写方式或截面注写方式两种。2.1 列表注写方式(1)基本概念列表注写方式系指在柱平面布置图上, 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柱中各选择一个(有时需要选择几个)截面标注几何参数代号,在柱表中注写几何尺寸与配筋具体数值, 并配以各种截面形状及其箍筋类型图的方式来表达柱平面整体配筋图。 柱平面布

99、置图包括框架柱、框支柱、梁上柱和剪力墙上柱。(2)柱编号的组成柱编号由类型代号和序号组成。如表 1 所示。表 1柱编号表顺序号12框架柱框支柱KZKZZ柱类型代号序号【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34梁上柱剪力墙上柱LZQZ(3)柱表注写内容柱表注写包括以下内容:柱编号,详见表 1 所示。各段柱的起止标高。自柱根部往上以变截面位置或截面未变但配筋改变处为界分段注写。框架柱和框支柱的根部标高系指基础顶面标高;梁上柱的根部标高系指梁顶面标高;剪力墙上柱的根部标高分两种:当柱纵筋锚固在墙顶部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面标高;当柱与剪力墙重叠一层时,其根部标高为墙顶下面一层的楼层结构标高。柱截面尺寸 bh 数

100、与轴线关系 b1、 b2和 h1、 h2的具体数值,必须对应于各段柱分别注写。其中 b = b1+b2,h = h1+h2。当截面的某一边收缩变化至轴线重合或偏到轴线的另一侧时,b1、b2、h1、h2中的某项为零或为负值。对于圆柱, 表中 bh 一栏改用圆柱直径数字前加 d 表示。为表达简单, 圆柱截面与轴线的关系也用 b1、b2和 h1、h2表示。 并使 d = b1+ b2= h1+h2。(4)柱中配筋的注写柱的纵筋、分角筋、截面 b 边中部筋和 h 边中部筋三项。对于采用对称配筋的矩形截面柱,可仅注写一侧中部筋,其对称【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边省略不注。当为圆柱时,表中角筋一栏注写圆

101、柱的全部纵筋。柱的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与间距。在具体工程设计时,各种箍筋类型图须注写在表的上部或图中的适当位置,并在其上标注与表中相对应的 b、h 和编上类型号。(5)柱平面整体配筋图列表注写方式示例柱表柱号-0.030750700650600550500275275150350325325150450375375150550柱高bhb1b2h1h2KZ1 19.47019.47037.47037.47059.070柱号角筋b 边一侧中部筋4525h 边一侧中部筋箍筋类型号箍筋备注525(1 54) 100/20010KZ1 25【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425425525522422422(1 44) 100/200(1 44) 100/200108 采用焊接封闭箍【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