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2193736 上传时间:2024-08-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4.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教学课件(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大学语文第二讲兰亭集序生平及艺术成就生平及艺术成就一、生平一、生平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出生在山东琅琊,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v四、兰亭诗与士人心态四、兰亭诗与士人心态v 1、兰亭诗的内容v 抒写山水游赏之乐;v 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v 2、东晋士人心态v 崇尚自然的审美情趣与精神风貌v 强烈的生命意识。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王羲之:“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谢安:“万殊混

2、一理,安复觉彭殇。”古诗十九首之四:“今日良宴会,欢乐难具陈。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飘尘” v五、五、兰亭集兰亭集 “ “序序”v 序:v 思考:兰亭集序是从哪几方面对 兰亭集介绍评论的?v 兰亭集序何以成为千古传诵 的佳作?(优美的描写及体验;生命与死亡是文艺创作之永恒主题) 序,又称叙、叙文、叙言、序言、序文、引、引言、导言等。序在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序是一种实用文体,一般要对作者、作品作介绍和评论,或对书中的观点作引申和发挥。第一部分再现欢乐场景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交交代代缘缘起起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事由事由暮

3、春之初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人物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所可注意者三:一是时令,即暮春。春天景色使人心旷神怡。二是修禊事,这既是祈福求祥的节日,又是游春赏春的佳节。而对王他们来说,游赏春天,更是他们的兴致所在。三是游赏者,即少长群贤,这里突出了一个“贤”字,“群贤”二字非浮泛之奉承,而是表明诸人与己意气相投 ,也表明自己的志趣的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样的时节,这样的节日,肯定是热闹而又雅致,这怎能不使人向往呢?作品解析作品解析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优美的景物富有乐趣的活动崇山峻岭,茂

4、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一觞一咏,畅叙幽情气势高峻 深沉雄浑幽深静谧盎然生机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 水绕山亭神采飞动 自由自在,旷达不拘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天气天气感受感受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极视听之乐神清气爽心胸开阔暖风柔和;心醉神荡宇宙之大,万物之盛,尽收眼底竹木萧萧,流水潺潺,无非天籁视听味觉的盛宴时间时间地点地点事由事由暮春之初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人物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天气天气感受感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极视听之

5、乐时节难得名士相聚欢欣之事环境优美诗酒相聚赏心悦目气候宜人聚地清雅景物景物活动活动欢乐的情怀溢于言表v整体感悟整体感悟vI:gaoshanliushui.mp3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群 贤 毕 至少长咸集 祓除不祥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流觞曲水 列坐其次一觞一咏 畅叙幽情游目骋怀 极视听之娱 信可乐也! 第一层:悲叹生命的无常与短促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第二部分 抒发宴集之后的感触 承上 言与群贤相处的欢乐启下 言盛事

6、难再,欢乐不永联系现实,即便是那些清谈等人士,力图远离现实,追求逍遥自适,但也不能摆脱生命的无常与短暂 向之所欣,俛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美好的事物易逝生命无常且短促哀叹,无奈,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悲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陶渊明的杂诗八首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生命何其宝贵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第二层:阐明千古同悲与写作意图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

7、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作者把对生命的无常与短促的悲叹,上升为一个历史的永恒话题,勾通了古今对人类有一种悲悯意识,流露出一种无奈情绪,同时也点出了此文的价值所在。作者在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从而与上文的乐生之旨契合无间 色调的淡雅写作特点写作特点1.叙事写景,简洁淡雅,使人心旷神怡简笔勾画,而非繁笔涂抹简洁简洁淡雅淡雅惜墨如金心境的淡雅不绘浓艳,唯见山、水、林、竹、天、风喜悦不过分不逾度从容沉稳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

8、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 议论深刻,抒情深沉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文章第二部分由眼前兰亭游宴的欢乐,推想到普天之下朋友相处的情境:不管静躁取舍怎样不同,只要“欣于所遇”,便会心满意足,自得其乐,不觉时光流逝,不知衰老降临。但是,世上没有不散的筵席,会短离长,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自然乐极而悲。悲人生无常,欢

9、乐短暂。由此进而想到生命短促,盛会难再,死生大限,更令人痛心。由兰亭群贤到普天之下的人们,由生离到死别,由特殊到一般,悲痛的广度大大扩展了。作者更由现在回顾过去,古人从来就为生死而悲叹,而将来的人们也会悲叹生死。生死之感费穿古今整个人类社会,“死生亦大矣”,深沉至极。3. 完整有机的结构4、语言: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这篇文章把具体环境下的实在的情感与哲理性思维结合为一

10、体,所以哲理对于文章非但无害,反而有益。 作为书序:文章先叙兰亭修禊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作诗缘由;又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形,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这些内容都是根据书序体裁的要求写的,文章首尾圆合。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错落有致,富有节奏。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思考与讨论思考与讨论

11、1. 兰亭集序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2. 兰亭集序的写作特点是什么?3、谈谈你对兰亭集序中所写的“静”、“躁”两种人生态度的理解。人生情怀通过叙写“乐”情,张扬生命意趣和自由个性,尽情尽兴讴歌生之欢快。而写“悲”,则穷究人生命运和宇宙天道,庄重严肃地阐发生之意义。参考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

12、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抱负胸怀;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