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71575177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8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文献综述】(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文献综述英语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前言部分一、前言部分(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概念,扼要说明有关主题争论焦点)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信息的发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交际就是跨文化交际。从理论上分析,不同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生活方式、受教育情况、信仰、性别、年龄、政治、经济状况、乃至爱好、交友条件、性格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这样,在交际时,说话人和受话人对信息的理解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的认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际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差异是程度上的,不是本质上

2、的。如果把几乎所有的、不同程度上的交际都看成是跨文化交际,那么,跨文化交际将囊括:跨种族交际(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跨民族交际(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同一主流文化内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以及国际性的跨文化交际(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等等。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构成文化并使之赋有活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文化又是语言的土壤,语言的理解和使用都依赖使用语言的人所具有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语言使用者在语言活动中,不断地将自己的社会经历,文化背景作为其思维活

3、动的重要依据。缺乏这些知识,语言理解会变得非常困难,或是出现错误。在跨文化交际中,操作外语者由于对目标语言及其文化掌握不够,即使掌握了基本的语言语法知识和一定数量的词汇,在同外国人的交往中,常常也会出现表达不恰当和不得体的情况,甚至违反所操语言的文化规则,从而导致语用失误。著名语用学家 Jenny Thomas 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一文中对语用失误所下的定义是“ the inability to understand what ismeant by what is said(不能通过听到的话语来理解其含义)。”然而这类失误不是来自语言本身的语法错误,即不是语法结构出错而导致词不达意;这

4、种失误主要归因于说话者的方式不对或者表达不符合习惯,或是说话的时机不对,使交际失败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对跨文化交际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只有了解了导致语用失误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去克服它,跨文化交际也才能有效地进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在于要着重分析导致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主要成因, 引起大家重视跨文化交际方式的意识。并且提出了几种相应的应对方式,希望以此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水平。二、二、 主题部分主题部分(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在传播学等学科理论的基础上, 与人类学、 心理学、 语言学、文化学以及社会学等相互交叉而发展起了的学科,至

5、今还只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以Sapir、Whorf 和 Malinowski 等为代表的文化和社会人类学家关于文化与语言关系的理论,语言相对论、文化相对论、以及关于交际环境的论述,对交际的影响很大。社会学、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影响更为具体。交际和社会相互依存,没有交际就不会有社会的存在;反之亦然。因此,社会学研究了种种关于交际的理论,这些理论肯定是开展交际研究所不可或缺的。研究社会与语言关系的社会语言学对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影响较大的代表人物当然离不开学者们所熟悉的 Labov、Hymes、 Wolfson、 Leech 等社会语言学

6、家和语用学家。美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国家自然而然成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兴起之地,其中以美国人类学家 Edward T.Hall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现在学界也一致将他的著作TheSilentLanguage(Anchor Books,1959)当作是这一学科的奠基之作。跨文化交际研究领域的理论构建始于七十年代。学者们把研究重点逐渐 对比和分析不同文化交际中的差异(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转到研究跨文化交际动态多变的过程(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中去。当时,关于理论构建的论文纷纷面世,

7、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大好形势。概括起来,有三种观点:一种是以 Robert Merton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观点,他们主张在以经验研究为基础,通过大量观察和调查研究,对原有的理论和假设进行验证、修改和完善,从而建立起一个独特的体系。这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其长处,但 Merton 等人排斥了与相关学科合作的可能性。针对这一局限性,以 Gudykunst 和 Halsall 为代表的学者们,提出了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观点,即应综合利用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这一观点显然具有时代精神, 因此颇有吸引了。但影响较大的是 Sarbaugh、 Gudykunst 和 Dayey 等学者们在八十年代退出的理论

8、。 他们在博采众长,采用相邻学科成果同时,认为应以普通的交际理论为核心,建立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理论。他们认为跨文化交际的本质、过程及影响其过程的变量,和同一主流文化内人们的交际(intracultural communication)基本一致。目前很多学者不仅接受这一观点,而且还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一理论。现代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的起步要追溯至 19 世纪 80 年达。当时,随着国内学界对于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不断重视,在“文化热”和“反思热”的影响下,语言研究人文化成为新的热点,这无疑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兴起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扩大了国际间的学术交往,外语界的学者和教师成为国内首先接触到跨文化交际

9、研究的一批人。我们可以这么说:上世纪 80 年代是跨文化学诞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十年。一方面,海外归来的学者把西方有关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方法和教学实践介绍和引进到中国;另一方面,国内研究者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多方位、 多角度地探索和开发我国跨文化交际的学科外延, 开创了初步繁荣的研究局面。国内外对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为我们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提供了多种的方式。本课题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通过论述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思维模式的中西文化比较,来说明跨文化交际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克服失误的

10、方法,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进行跨文化交际。三、总结部分总结部分(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本课题以不同的文化背景为切入点,进行较为深入的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通过论述不同背景,不同价值观和不同思维模式的中西文化比较,来说明跨文化交际不能有效进行的原因,如中西方的价值观不同,思维模式不同,或是交际礼仪的不同等等,并提出了几种克服失误的方法,比如要熟悉西方人的价值观,克服本族语言的负迁移影响,以及改变原有的刻板印象等。对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现象较为深入的研究,为我们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参考,这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我认为,随着

11、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融,跨文化交际的需要也随之增长,这些因素会促使更多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学者对此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学者们可能会在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方面进行更大力度的研究和探索,从而使我们更多的人避免跨文化交际失误,达到理想的交际成果。四、参考文献四、参考文献Thomas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83Robinson G.N Cross-cross understandingM.Pergamon Press,1985何安平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3)施慧英

12、.跨文化交际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J.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张海欣. 浅析中西文化之差异J.山东英才学院外国语学院,2010罗小英.跨文化语用失误对交际的负面影响N,湖南苦厄及学院学报,2005秦小红.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原因初探N,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10吴丽敏.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分析J,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许力生.跨文化交流入门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窦卫霖.跨文化交际基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严文华.跨文化沟通心理学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蔡荣寿、金芳颖.跨文化交际通论 ,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选读,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何兆熊,语用学概要,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