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1538078 上传时间:2024-08-11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3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课件(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唐)王(唐)王 维维王维生平简介王维生平简介 王维,王维,701701761761年,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北宋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北宋苏轼称赞他苏轼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是诗人在十几岁时离开故乡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安参加科举考试,到二十岁考中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进士,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漂泊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泊在外,自然产生思乡念亲之情。特别是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特别是在佳节到来之际,这种情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感更为强烈。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创作的

2、。情况下创作的。(唐)(唐) 王王 维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独在异乡为异客,遥知兄弟登高处,遥知兄弟登高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遍插茱萸茱萸少一人。少一人。 注释注释 1 1、九月九日:、九月九日:2 2、忆:、忆:3 3、山东:、山东:4 4、异乡:、异乡:5 5、为异客:、为异客:想念。想念。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他乡、外乡。他乡、外乡。作他乡的客人。作他乡的客人。 指阴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指阴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喝菊这一天有登高、佩带茱萸、喝菊花酒的风俗。花酒的风俗。 注释注释 6

3、6、逢:、逢:7 7、倍:、倍:8 8、登高:、登高:9 9、茱萸(、茱萸(zh yzh y ):):遇。遇。格外。格外。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一种落叶小乔木,一种落叶小乔木,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有浓烈香味,茎可入药。译文:译文: 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更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加思念起家乡的亲人。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

4、了我一人。我一人。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人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诗人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游子离人之心。 【评析评析】读诗句,注意带

5、点字,说说句的意思。读诗句,注意带点字,说说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王维独自一人在他乡求学,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重阳佳节这天,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日的热闹场面,想起了在家乡时和兄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弟们欢聚的情景,思乡之情愈发浓了。 回忆学过的表达思念家乡和回忆学过的表达思念家乡和亲人的诗句,并背诵出来。亲人的诗句,并背诵出来。静夜思静夜思 李白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拓展学习拓展学习 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请采访一下你的家人或亲友,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他们外出学习、务工的时候,过节是否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思念故乡和亲人,请亲身体会一下“每每逢佳节倍思亲逢佳节倍思亲”的感情。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