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民村”的时代脚印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70772852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难民村”的时代脚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难民村”的时代脚印(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难民村”的时代脚印他是一枚栗子,在这片土地扎根。春风化雨,傲雪斗霜,一片林成焉,一座山获焉。生活于斯,奋斗于斯,他也站成了一座山。采访手记上篇:问山难民村在呼唤有时,抉择决定人生。1991 年,时双印走在人生十字路口。正是仲冬时分,太阳从蛤蟆石岭那面的河北天空滚过来,慵懒地俯瞰这方土地。洪川村冷风凛冽,寒气袭人。就在几小时前,观音台这个农家院的北房,时任丁峪乡党委书记王来锁的话语还在响起。“双印,我们认为你接任洪川支部书记最合适。 ”“王书记,不是我不想当,实在是客观情况不允许。老婆教书,家里家外都得我来做。我不想因为我耽误村里的工作。 ”时双印态度诚恳,说话实在。“知道你有困难。可是,你也

2、知道,村党支部正是青黄不接时候,实在挑不出合适人选担任支部书记。乡党委经过再三考虑,才做出这个决定。 ”时双印低头不语。手指间夹着的石林烟丝丝袅绕,烟灰积了老大一截。“你是个党员,关键时刻,能给党组织讲条件?”既然党委书记放了狠话,时双印只得点头,答应代理支部书记七天。王书记走后, 时双印心神不宁, 坐立不安。 妻子不在家,女儿在 30 里外的丁峪念初中。一连几天,送走在五里远的朱石铺读小学的儿子,便坐在街门口发呆。居高临下,眼前是生他养他的故乡,一个 89 户 270 口人的晋冀边境小村。远处,北面的段岭、神虎岭和东面的蛤蟆石岭构筑起屏障,将村庄团团围定,只在东南角留个豁口通往河北省赞皇县的

3、黄北坪、王家坪、虎寨口,再就是西面的出口,迂回曲折连接着山外。再远,则有古长城遗迹。时间的大树将一片叶子遗落于深山中,任其飘零,自生自灭。时代的大纛随风摇曳,把一个孰去孰留的两难命题抛给这个刚逾不惑、 虎背熊腰的山里汉子, 令他五内熬煎, 寝食难安。妻子从学校回家,见他焦躁不安,便说, “男子汉大丈夫,有什么愁头?该决定就决定,还没见过你这样拖泥带水呢! ”妻子胡翠花比汉子小一岁, 温柔贤淑, 有知识女性气质。两人青梅竹马, 结婚生子, 一路走来。 知夫莫若妇, 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个坚强果断自信,可以信赖托付的真汉子。十九年前,她念平定师范中师,他在丁峪中学高中毕业后留校任事务长。一纸征兵

4、命令,他辞去工作,非报名参军不可,任是谁都劝不住。此一去,就是六年。1978 年,她已有了五年教龄,他却复员回到农村。一条红线将早已相识相知的两人牵到了一起。 他问她, “咋样?”她红着脸,抿嘴笑, “你说怎样?”面对不对称的天平,汉子一言九鼎, “婚事就这么定了。我就不信,我这辈子会窝在农村! ”家里穷,结婚时只给新娘做了一身新衣服。买下的两双新袜子, 双印说, 给大嫂一双吧, 她家太穷。 结婚头天晚上,她说,我还没鞋呢!他笑了, “你在娘家时就不穿鞋?”随后正言, “只要努力,以后咱什么都会有的! ”往事如烟,誓言若磐。他的决断总是有根有底,言出行随,谁听谁信,花见花开。而今这是咋的啦若干

5、年前,洪川还不是村落。据说有条山西通往河北的古道,就在附近的红石崖间。村里有人见过青石路上有斑斑驳驳的牲口蹄印,路面也被磨得溜光。古道旁有个杀牛岗,晋人贩牛至此, 常在附近的集市宰杀, 血流成河, 故名洪 (红)川。蛮荒之地,偏远闭塞,却难得山高皇帝远,远离官戎匪盗,冀晋两省的赞皇、元氏、武安、井陉、平定、昔阳六县常有逃荒、避役、躲兵之难民,乞讨至此,聚族而居,开荒种地,苟且偷安,此地便成为有名的“难民村” 。洪川何时建村,已无从考证,据传村中观音庙挂一口清代大钟,上面铸刻有“洪川村”字样,后来一场山洪,寺庙被毁,钟被冲到 15 里外的李家庄河滩,有人捞起,吊在戏楼,又毁于匪患。村里有人盖房,

6、掘土时曾发现年代不详的大板瓦。时家先人从元氏县逃荒而来,至双印已然六代。照此推算,至迟二百年前的清朝嘉庆年间这里便有人居住。斗转星移,世事更易,多少桑田成沧海,这里却似乎仍为世外桃源。双印、翠花都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山外人的生活早有了现代气息,而这里的乡亲们还住着原始的草房。这种房屋,用木头搭架子,上面苫盖着厚厚的谷草,一年加一层,倒是不怕下雨下雪,但潮湿阴暗,不宜人居。双印、翠花都在这样的草房里长大, 15 岁前没见过砖瓦房什么样子。没有土地,满山遍野的原始森林,人们硬在石头缝间刮土,造成“巴掌田” 、条条地,满打满算不过 180 亩,人均仅 6分。土薄地寡,种着几十年一贯制的老品种二黄玉

7、茭,打下粮食交了公粮就不够吃了。糠菜半年粮,留给时双印的记忆太多太深。而山上原始森林资源丰富,砍山卖木头、劈柴烧木炭便成为洪川人谋生的重要手段。山间无路,木头、木炭需远走五里,到朱石铺才能运出。时双印在朱石铺读书时,上学常要捎扛一草包木炭或一捆(4 根)抬杆。舍此便没有赚钱门路, 用核桃仁、 桃杏仁当油炒菜司空见惯。 这种状况,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仍没多少改变。1992 年,村会计的账面上,全村人均收入仅区区 120 元。反正哪里也受穷,不少人觉得此地无望,解放后或另择高枝,或迁返原籍,洪川因此减少了一百多口人。时双印其实有理想有条件走出大山,走出“难民村” 。他有文化,当过部队的连部文书,还

8、写一手好毛笔字。他脑瓜好,心灵手巧。会盖房装修房,当时已带着十几人的建筑队, 他是大工, 一天赚三元钱。 会做饭, 蒸炒煎炸样样拿手,村里谁家办婚丧事,他总当掌灶把式。会盘火盘炕,高火灶火大火小火,土炕吊炕过火炕,桩桩精到,甚至在河北也有名气即使等不来招工招干机会,一旦儿女有着落了,到县城省府开个饭馆,揽个工程,做个买卖,照样名利双收。然而,然而故乡与斯人,是前世的约定。或者说,乡恋就是一种宿命。偌大个中国版图,就因为在这块偏远之乡出生,不毛之地成长,今生爱她恋她的故事就不会改变。纵使化作一片云彩四处飘散,热爱故乡的心不会走远。终归是要走出难民窝奔向幸福的。是独自逃离,还是率众突围?忽然,时双

9、印有了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感觉。那天,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胡翠花家也是逃荒难民,爷爷那辈才从河北元氏迁来,她的心灵感受自然和丈夫一拍即合。便说, “按说应该出去找份工作,但人生苦短,留在村里办成件大事也好。我就不待见那种好高骛远,啥事也办不好的人。是去是留,你自己决定吧。 ”二十四年后,胡翠花接受采访时说, “我就是看到那人当时治村兴村干事业的心劲很大,支持人家吧,没的说! ”山那面河北人家冰雪覆盖着太行山,河沟乱石间的冰凌仍不肯消融,山上的原始松林传来阵阵涛声。又一个新春来临,山外或许已然万象更新,洪川依旧唱着过去的歌。山那面虎寨口乡三六沟的郭三牛翻山越岭来到时家。山重水复,难传尺素

10、,时双印捎书道信将他请来。他俩年岁相仿, 有朋友之交。 在这偏远穷困之地, 拜把子结朋友是常态,以便危难时相互扶持。时双印弟兄五个,除老三在村供销社外,都是农民。他排行老二,分家时顾及小兄弟,没分到房屋,女儿却在此时呱呱落地。倔犟的汉子对自己下了最后通牒:时双印,你可是七尺男子汉呀,能够忍心看着老婆孩子顶席片窜房檐没个安身之地吗?于是,自己绘图设计,自己垒墙盖顶,锛木头弄檩条、 椽。 整整一年, 中午没睡过一分钟觉。 光着个膀子,一早晨从门外坡根底往院里拉 50 平车土。硬是省吃俭用卖力气,盖起六间北房。闹“非典”那年,妻子和泥,他当匠人, 又盖了西房, 红石头垒砌的农家院从此象模象样。 现在

11、,在亮堂的北屋,小地桌上摆放着汉子亲手做的炒山药丝、炒鸡蛋,一个开了口的罐头,一瓶跃进大曲酒。酒过三巡,时双印开宗明义, “我决定当洪川支部书记了。应该怎么干,想听听你的意见。 ”山东林学院毕业的郭三牛熟悉洪川的情况,开口便说,“我早琢磨过你村的致富路了,土地没有,伐木不久长,唯一出路是搞山上种植。据我观察,种板栗或许可以。 ”时双印有些心动, “靠山吃山,就种板栗?那可是个新品种,行吗?”郭三牛建议请专家论证。一个大雪初霁的日子,时双印将儿子托付给母亲,身上带着的除了妻子连夜准备的窝窝头、 咸菜, 就是一包包土样,和郭三牛相跟,从太行山这个偏远小村出发了。他俨然一个探险家涉足罗布泊,欲在茫茫

12、戈壁间探寻出一条生存幸福路来。山东泰安,山东林学院所在地。两人一到,径直找到郭三牛的老师,交上土壤样本,并报告了洪川的地质气候等情况。资料显示, 板栗为栗树之一种, 落叶乔木。 果实为坚果,富含淀粉、脂肪、氨基酸、葡萄糖、胡萝卜素、维生素 c 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价值不菲的木本粮食。适宜年平均气温为10-20 摄氏度的温带地区生长,花岗岩、片麻岩、沙岩风化的微酸性土壤最佳。化验,分析,对比,洪川的气候土壤条件竟非常契合,适宜种植板栗。时双印兴冲冲归来,找乡领导汇报。一听结果,领导们满脸笑成一朵花,不仅为洪川有了满腔热忱脚踏实地的带头人,也为他找到兴业富村之路而高兴,便说, “照洪川的条件,靠近晋

13、冀边界的 11 个村都可以发展板栗生产呢。 ”于是亲自带队赴河北省邢台市考察。太行山东麓冀地诸县,历来有种植板栗的传统。上世纪九十年代,万炮齐轰太行山,大规模发展林果产业振兴山区的壮举,轰动华夏。邢台之行,种板栗脱贫致富的口号开始在丁峪乡叫响。洪川,一个丁峪乡外不知其名的边塞小村,一群连昔阳话都说不纯正的逃荒人后裔,欲捷足先登改革开放先锋号,破冰启锚,扬帆远航。百余亩薄田播种罢,山坡上,桃花红,杏花白,核桃树长穗子花一嘟噜一嘟噜地开放。时双印乘势发动,率众登上西垴山,刨下了整修条田第一镢。时双印边干活,边给大伙讲述邢台考察时听到的毛泽东主席和板栗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在邢台一带驻扎。炊事

14、员做窝窝头,毛主席很喜欢吃。后来到了北京,忽然觉得窝窝头不如住邢台时好吃了,便问原因,炊事员这才告诉他,在邢台吃的是栗子面窝窝头。毛主席说,怪不得好吃呢!正讲得兴致勃勃呢,有人拄着镢头把放凉话, “哎,哎,毛主席、北京离咱太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咱说近的吧,我问你书记,这么大的荒山,这样一镢头一镢头刨,什么时候才能吃上板栗?真叫胡闹哩! ”说罢,镢头一撂,扭头就走。时双印惊奇地直起腰来,一看说话者是从勺铺迁移来的外来户,人家有钱,来洪川压根就不是来受苦的。而眼前这茫茫荒山,非一镢头一镢头开发,吃不上板栗呀!正要说点什么,几个年轻人见风使舵,也顺势放下镢头不干了。在场的村长翟保义见状大吼, “你们

15、这是怎么啦?不是事先说得好好的,集中开荒刨鱼鳞坑吗?”众人却不由分说, 三三两两溜走了。 整修板栗地头一天,就这样无果而终。夜晚召开群众会。村穷,解放四十多年了,竟连个象样的办公室也没有,开会还得占用学校教室。屋子不大,昏暗的电灯光下,四五十个蒙手巾的、戴帽子的人,个个耷拉着脑袋,满脸忧虑。时双印一到,人们就继续白天的话题,话锋如刺刀般集中袭来。“时双印,栽板栗到底行不行呀?”“新官上任三把火,你不是在日哄大家吧! ”“把钱把力气白白扔在山上,你可赔不起啊! ”一时冷油炸了热锅,会场乱烘烘一团糟。翟保义吼破嗓子,喝叱众人, “有话一个一个说,一个一个”说话尖刻的“山放羊”一把将翟保义推开,整个

16、身子横在时双印面前,?点着他的脑门说, “时双印,敢不敢打赌,你要栽板栗赚下钱,我脑袋朝下走! ”人称“一响炮”的中年汉子,直腔直调,乘机撺掇,“你这纯粹是劳民伤财,自己往上爬,不管老百姓死活! ”哪个角落有人抬高嗓门放凉话, “板栗到底是甚样,谁见过?异想天开! ”洪川人历来彪悍勇猛,豁出性命啥都不怕。当年创荡这蛮荒之地,人高马大,两手各提溜一桶水,飕飕飕大步流星就到了山顶。山大林密,上地、走路常遇野狼、野豹、山猪、山羊,黑夜里四野嗷嗷吼叫不停,阴森怕人。和野兽为伴之人生就得胆大,什么都不怕。说话粗喉大嗓,吃饭狼吞虎咽,做事不计后果。时双印深谙这山野秉性, 看着渐拥渐多的不明真相的人们, 便

17、急中生智,“飕”地一下跳上课桌,挽袖子撸胳膊,大声喝道, “你们想怎么样?! ”也是一物降一物。蛮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时双印这一手,将场面镇住了。众人面面相嘘,措手不及。几个情绪失控的人再不敢靠前。血气方刚的时双印双手叉腰,嗓门敞亮, “说实话,我也不想教大伙这样受苦受累干。可是,老祖宗把我们安排到这里,山大地少,一口人六分田,够我们吃喝穿用吗?建村几百年了,至现在还是户户没余粮,家家没存款。咱们就这样心甘情愿这辈子、下辈子也过吃糠咽菜的日子吗?谁能想出办法,既不受苦受累,又能叫大家过上富裕光景,我情愿退下来,你干! ”句句铿锵,字字有声。会议就这样不欢而散。时双印毕竟有文化,懂政策。思

18、前想后,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群众不接受种植板栗的决策,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动不够,舆论准备不足。这么多年了,地处一隅的乡亲们,信息不灵,思想闭塞,安贫乐道的习惯势力,固步自封的守旧意识, 将不少人的心灵封闭得严严实实。 当然,还有解放以来上头政策多变,朝三暮四,把人心弄蔫了,弄怕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总得让群众看到实际可行,才能把人心凝聚起来。于是决定组织众人到省界那面的三六沟考察。洪川和三六沟,分属两省两县,相距却只有 13 里。在赞皇林业局工作的郭三牛带领家乡人遍栽板栗,已成气候,大获其利。洪川村每户出个代表,身揣窝窝头,一早出发,沿村东南方向的蚰蜒小道,弯弯曲曲地走了一盘又一盘

19、,直从海拔 800 米下到 500 米,两个小时后才到达目的地。好个三六沟,漫山遍野板栗树,大大小小,高高矮矮,一片片,一丛丛。三三两两的果农正给板栗树嫁接,剪了枝的粗干大枝上缠着小小的接穗,犹如母亲怀抱里的孩子。洪川人看着这奇异一幕不由惊呆,问长问短,倾心交流,眼界大开。林业队长是个半百老汉,耐心给邻村的乡亲们介绍板栗的习性、产量、收益。老队长的一句话,打开了洪川人的心窍, “如果洪川村栽上板栗,到了盛果期,一亩板栗收入可以抵上一亩水稻。 ”又一个春暖花开,板栗终于在洪川落脚。悬崖上的博弈洪川村四面环山,平均海拔 1200 米的高山险峰,目之所及全是石头,土比水贵,水比油贵。自古以来,唯在海

20、拔1500 米的悬崖绝壁之上,大约 2500 亩的荒垣,呈 15-20 度斜坡,全是酸性风化石,有荆棘灌木稀疏生长。然而山路陡峭,几近笔直的山路五百多米,为一条悬崖断裂而成的狭长石缝,可以攀登。时双印不止一次来到这个叫做西垴的山上,看着偌大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出神。种植板栗,太需要这样的土地了,这里简直就是洪川梦中的摇钱树、聚宝盆。但打开这个宝盒也太难,要钱,要人,要办法,还要有决心和毅力。而眼下的洪川,村委会的账上连一分钱都没有。人呢,土地承包已经十多年,各干各活,村里无权也无力组织众人大干。他曾想承包给单个户治理, 放出风去, 只有人摇头, 没有人答应。无奈中,时双印想到了在过去年代曾经发挥

21、过重大作用的义务工。按照当时政策规定,农村劳力每人每年可出 10 个义务工,用作集体公益事业。时双印坐在西垴斜坡,望着漫漫荒原仔细盘算,一个劳力 10 个工,全村一年满打满算不到 600个工,这 2500 亩荒地猴年马月才能治理成板栗田呢?急于改变现状的人往往有超常之想,惊人之举,他不屑权衡就做出决定,一个劳力一年做 60 个义务工,只能超额,不准亏空。谁做不够,短一工扣 20 元钱。没钱可扣,就挂在村委会的往来账上。时双印后来跟我说,明知这样做与现行政策不符,但没办法。要想干点事情,不冒点风险不行!此议一出,舆论哗然。一天清晨,年轻会计曹嘉峰来家,进门就说: “上庄袁家找我开迁移证,要回原藉

22、。 ”“你开了吗?”“不开不行。 ”“住得好好的,为什么在这集中治理西垴山的关键时刻要迁移呢?”过后一打听,那人的迁移证还在口袋里装着,人更没离开。时双印这才明白,迁移离村是假,躲避义务工是真。说话间过了立夏,雨水行动快,两天来,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连日不开。雨中看山,娇柔堪怜。趁下雨天,时双印这天正给一家盘过火炕。正蹲在地上砌火台呢, “山放羊”戴个草帽进来了,见面便单刀直入, “书记大人,一年白干60 天,你还叫群众活呀不啦?”时双印停下动作,“要栽板栗, 不这样集中整地, 咋成! ”“你就不怕有人揪了你的片片! ” “山放羊”摘下草帽在耳朵边忽扇着比划,说罢转身就走。房主说, “别听他瞎咧

23、咧,那人就是个鬼难拿,谁当干部,对谁有意见。栽板栗是好事,多数人拥护呢。 ”胡翠花从学校回来,见汉子在,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给你看个东西,可不敢生气啊。是从学校办公室门缝里捡到的。 ”时双印接过一看,竟然说他与这个那个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煽动老婆离婚,云云。他呵呵笑了, “你信吗?”“我若相信,就不会给你看。 ”时双印轻蔑地一笑, “让人家出义务工,这很正常,没人反对才怪呢。无所谓。 ”“有人告我,他们说现在把时双印赶下台也不容易,就想着挑拨老婆和他生气,看火烧后院。别上他们的当,你该怎么干就怎么干! ”不几天,学校办公室门口又有一封八人连署的匿名恐吓信,声言要时双印某月某日交出 3000 块

24、钱,放在学校大桑树底下。不然,从县告到中央,非把你撵下台不可。后来听说,信还是从赞皇县打印的呢。时双印将信一撕两半,还是自语, “很正常,无所谓。 ”那天,乡政府欲在洪川村开种板栗现场会。早晨人们发现村办公室院墙上,有人连夜贴出七张大字报,言辞激烈,直陈村事民情,煽风点火,逼时双印下台。时双印知道此事后,嘴角笑笑,没说什么,依然按部就班准备现场会有关事宜。而他并未意识到,真枪实弹的威胁此时正在逼近。那天早晨一开街门,唉哟,不好,门前地栽种的 400 根核桃树秧一夜间全部被人偷刨走了!看着一个个窃后残留的树坑,他欲哭无泪。那是在全县尚无核桃树苗时,时双印通过赞皇林业局苗圃提供接穗,技术员帮助嫁接

25、,千辛万苦培育成的宝贝疙瘩啊,一根树秧 12 元呢。看着看着,一阵心疼,眼前发黑,颓然地坐在台阶上。晴天霹雳!不是心疼那几百根树秧,近五千元的家产,而是他为群众办事的一腔热情,一片苦心,咋就不被人理解呢!时双印呀时双印,你怎就这样命运多舛!他自信不是无用之辈。当年一心想着从军梦,从学校来到内蒙古军营,从战士干到文书,连队的黑板报都是他一人编写的呢。没赶上提干,就连转业安排工作也不顺利,如果迟离开军营一天,就转业到大庆油田了。回到地方,又恰遇上级有指令,这批兵不安排工作,统统回原籍劳动。但他逞强好胜,不只身闯荡世界,就在村里干个样子。然而,命运捉弄人,想干点事情咋就这么难?夜里,思前想后心烦乱,

26、翻来覆去睡不着。初夏的半弯月,挂在山村的天空,也照射着一个有心人的眼睛,搅扰得好烦好烦。在部队,睡不着首长就叫数数字,而这着管用的法法儿现在也不灵了。想着想着,心里难受,忍不住抽噎起来,泪水唰唰流着,沾湿枕头。男儿有泪不轻弹。多少年后说到伤心处,时双印仍禁不住哽咽,眼圈红红的。侠骨柔肠,我不知该怎么安慰他。睡在身旁的妻子察觉了,问他, “咋,没睡着?”“嗯。 ”“想事哩?”时双印不做声了。胡翠花也没了睡意。时双印和胡翠花可谓患难夫妻。结婚前,他曾发誓让她过上好光景,一直未如愿,他很愧疚,说你可跟我受苦了。而他何尝不是为这个家庭费尽心血呢。她原先在孔氏、里沙窑、甘川沟学校教书,他在家又当爹又当妈

27、,孩子大人家里家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 令她工作安心。 里沙窑是个单人校,离乡政府所在地丁峪 30 里河滩路,每月他都要从那里的粮站领上供应粮,沿途过几十条大河小溪,担到学校,不知受过多少苦累。从家到学校,走近路,经甘川沟、刀把口、三教河,二十多里全是崎岖难行的山道,沿途森林茂密,常有野兽出没。每次返校,他都亲自送她他是个硬汉,而硬汉也有柔情似水,儿女情长的时候。翠花觉得, 汉子现在正走在心灵的低谷, 应该给他力量,给他支持。她说, “男子汉大丈夫,遇到点挫折就把你难倒了?干什么事会一帆风顺?你退缩了,正合那些不想让你干的人的心愿呢。 人家出点难题, 你就愁眉不展, 这不是强人的性格。 ”“谁在

28、捣鬼,我清清楚楚。 ”“想也别想谁干的,你自己干好就行。 ”妻子的话是开心钥匙,一米七五的汉子时双印倔强地站立了起来。他告诫自己, “理通天下,事在人为。干到底,干个样子! ”党支部会上,时双印声色俱厉,一言九鼎, “现在是洪川治穷致富的关键战役,党员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栽种板栗, 有些群众不愿干, 党员先干。 一个党员包一片 (3-5 亩) ,交 20 块押金,栽上树,押金退回。是好汉,是孬种,战场上见! ”洪川村的党员是好样的。翟保义、田树魁等 14 个共产党员冲在最前面。老支书时双成,系因海河泛滥逃荒讨饭而来的宁晋人后代,对这块土地有感情,对第二故乡脱贫有责任担当。他说,“双印,干吧。方

29、向对,我坚决支持你! ”胡翠花那年做了胆结石手术,已调回故乡任教。洪川学校五个年级,一个老师,十几门课的教务常使她应接不暇。回家来做饭、洗衣,一应家务忙得团团转。每天,她都会早早起床,为丈夫准备好中午的干粮和开水,目送他出门去西垴,而后再去学校。晚上,批改完学生作业,做完家务,又急切地等盼他平安归来。义务工和党员包片,在西垴山双轨运行。时双印除了完成同党员一样繁重的任务,还多了两项职责:分片丈量和检查验收。走下西垴,往往月上段岭。其实, 群众觉悟行动也参差不齐。 只要带头者率先垂范,或榜样力量, 或从众心理, 或道德驱使, 众人也会一拥而上。真正醒悟自觉,农民看的是实际,要的是实惠。而这个进程

30、犹如一场马拉松长跑,需要时间和力量的积累,直到高潮和最后冲刺。1996 年,太行山外,滚荡着打工潮、办企业热,晋冀公路线、石太铁路线,满是流动的农民大军。而在洪川,一群难民的后代正在不合时宜地啃一块顽山硬骨头,为开劈前所未有的新路勇敢探索。西垴山是个典型的荒垣。2500 亩荒地上,乱石嶙峋,灌木丛生。遍地的风化石表皮是土,下面是石头。一镢头刨下去,只成个白点。有的地方镢头刨不动,必须用炸药爆破,一炮炸一个穴洞。填土也困难,没有土,需砍掉灌木,搬走石头,从灌木根下、石头缝里去找。刨坑、割草、搬石头,时双印们手上磨起的血泡,破了圆,圆了破,镢头把上满是斑斑血迹。夏天太阳升得早,一上山,众人便脱掉衣

31、裳,赤膊条条,只穿个裤头,整地、垒?、刨穴,不屑多大功夫,豆大的汗珠就在身上直滚。随身携带的塑料大油壶,足以装盛 10 斤白开水,一天将这多水灌进肚里,尚不解口渴。时双印人高力气大,桩桩活儿干在前头。中午休息,众人顾不得擦去满脸的泥水汗滴, 解开干粮袋便狼吞虎咽起来。 苦重,体力消耗大,一口气就能干掉三五个馒头。吃完,抹抹嘴,接着干活。植树时节,老汉妇女栽秧,男人从村里的河沟担水。从村里到西垴,本有一条上山路,十几里长,来回走一趟得大半天时间。为省时间多担水,人们便就近从悬崖上攀登。那是怎样的路啊,60 度的斜坡,120 米高程,弯弯曲曲三里蚰蜒小道,仅飞崖走壁处就有 300 米之多,有的地方

32、直上直下几乎成直角,莫说担水,看看都眩晕。时双印一马当先,只身挥镢先在悬崖上开一条险路出来。人担水在这路上走,扁担水桶必须成斜飞之势,一不小心,水桶便磕到了石壁。矮个子干脆将水桶担在扁担两头,用双手抓住前行。路上不断遭遇陡立的坎,直立的崖壁上,一个个浅浅的脚坑,需左右脚安排好顺序方能登临, 迈错一步就会摔跤跌倒, 人仰水流。担一趟水三四个小时, 浑身汗水便湿透了衣衫。 有些体弱者,担到山顶就虚脱晕倒了。面对艰险,干部党员带头,一天四趟,完不成任务不下山。夜晚回家,浑身像散了架,一句话也都不想说。 西垴山上, 担水的人们一字儿排开, 斗直蛇行,从山脚到山顶,成为洪川一道亮丽风景。常有赞皇人路过,

33、看见了,便啧啧称赞: “洪川人要上天呀! ”时海兵最终以最高价取得了这块五亩荒地的经营权。退休工人冯抓周,见村里拍卖荒山,心里痒痒,想着回村买一块地栽种板栗。拍卖时,他看中了西洼,那片土地村里标价每亩 100 元, 他吐口出 300 元。“我全包了, 行不行?”惟恐众人不允,忙给在场竞拍人一一散石林烟,又低三下四说好话,虔诚心终于打动了众人。看在乡亲份上,大家说,让给你,我们弃权!冯抓周在西洼干了五年,砍掉洋槐树,整成条田,栽上板栗。80 岁时回县城居住时,又将一洼地的板栗树以 7000 元转让了出去。洪川村拍卖荒山先后搞过四次,一次比一次精彩。除西垴山外,东角洼、西坡、头道沟、阳坡,共一千二

34、百多亩,取得经营权的七十多户农民,全都用这种办法种上了板栗,计六万株。有了这个成功实践,后来,西垴山集体栽植的 800 亩共四万株板栗树,也按人口分树到户,全村每人平均分得 150株,实行分户管理,收入归已。中篇:攻关石头、草皮及其它西垴山注定是洪川致富的生命门。一道道难题,一个个坎,考验意志,也考验智慧。海拔高,风大流急。正遇天旱,雨水奇缺,风化的沙岩土不保墒,1992 年修的 150 亩条田栽植的板栗苗,第二年春天枯死大半。种植板栗本是件新事,是闯关,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是成功之母嘛!然而,事有曲折,再一再二之后,有的人又捡拾起已经丢弃的“怀疑论”了。时双印扛着镢头正要上山,被“山放羊”拦

35、住,一句话丢过去,令人头皮发冷, “时双印,你给句准话,洪川种板栗到底占不占(行不行)?”还没等时双印反应过来,几个人也围了来,七嘴八舌:“说不定咱这里就不适合种板栗。 ”“穷山恶水,生就的穷命! ”“命里有五升, 不用起五更。 命里没五升, 累断脚后跟。老辈都这样过来了,咱们瞎折腾什么! ”时双印心事重重向山上走去。那一天,上山的人稀稀落落,没有了往日的热闹景象。晚上回来他在大喇叭上喊话, “洪川能栽种板栗是经过专家论证的,不需要怀疑。死苗,或许是咱们方法不对,或许是功夫不到。 干革命没有笔直的道路可走, 改变贫穷面貌,也必须付出千百倍努力!有些苗能活下来,说明板栗富村这条路走对了。板栗苗不

36、全,咱就补栽。一年不行,二年。二年不行,三年。有朝一日,总能栽活栽满。咱们不能半途而废呀! ”他号召所有劳力,明天继续上山补栽板栗苗,继续整地。又是讲道理,又是鼓干劲,但响应者寥寥。第二天,他头一个来到西垴,割掉圪针,生起火来,刨好壕渠,等来等去,始终再没人到来。就这样干了一天。第三天,还是他孤军作战。两天来,时双印心乱如麻,琢磨最多的是群众积极性问题。众人对种植板栗有疑虑,归根到底还是个现实考量。看来,光动员群众出力苦干还不行,还必须开动脑筋,攻克科学难关,解决苗木成活、结果丰收的难题。“干事业,总会有不同意见,也会有人反对。天下人,都当好人不可能,不客观。都当赖人,社会就不发展了。我总结一

37、条,当支部书记,如果都是老顺民,没有人监督,那你可能就要犯错误呀。村里必须有几个圪渣人,每天瞅你毛病,这对干部很有好处呢! ”我听出,时双印说得是四个字:群众监督。而在干部,一要敢于面对,二要勇于反思。譬如,群众对板栗苗枯死的疑虑。从西垴回来,遇见他的大舅哥胡占魁。大概出于亲戚间的同情心,见面就说, “你当书记,光你一个人干就占(行)哩?”时双印倔犟地, “愚公移山,挖山不止。能干多少是多少。 ”第四天,胡占魁上山了。第五天,田书魁等几个党员来了,说, “光让书记干,党员看,不像话!他也是为洪川好,有困难,咱们共同扛着,共同解决。 ”随后,群众也都陆续上山了,七嘴八舌, “看来时双印是铁了心啦

38、! ” “人家也是为咱老百姓好啊! ” “跟着干吧! ”看着眼前的景象,时双印的眼眶热热地。还是通情达理的群众多啊!现在的关键是干部要破解难题,引导大伙走出一条成功的路来。其实,动脑筋肯钻研也是时双印的长项。为找到死苗的原因,他查资料,问专家,总结种庄稼经验,栽种板栗的成功路子终于找到了。他向郭三牛请教。郭三牛不愧为专家,问他, “是雨天栽的吧?”“嗯。 ”“这不行。 板栗喜欢潮湿土壤, 但又怕雨涝, 雨量过多,土壤长期积水,极易影响根系尤其是菌根的生长。春季的土壤温度湿度最适合板栗苗生长,一定要在雨季到来以前栽。或者,秋末冬初。 ”按照郭三牛的指导, 他们做了时间调整, 春天集中栽种,一到雨

39、季便开始整地。这一来,无论补栽的新栽的,成活率果然都大大提高了。从种植资料获知,土壤涵养水分是抗旱保墒的关键。时双印想到了旱地的地膜覆盖,既然高寒地区种玉茭种疏菜可以覆盖地膜,既提温又蓄水,栽板栗何不如此?于是,先行试验,栽板栗苗时先浇水,再覆盖以塑料薄膜,而后在边上苫土。一行行,一片片,酷似白色河流。那年又遇干旱,由于地膜覆盖的佑护,板栗躲过了干旱,奇迹般活了下来。借鉴地膜覆盖技术,时双印想到了满山遍野的红石板,村民自古用它盖房垒墙,不怕日晒风吹;如果用来保护板栗的根部,不是同样可以遮风挡太阳吗?于是教大伙捡拾石片石块,将板栗苗根底摆得严严实实,果然板栗苗多了一个保护层,任它风大日头红,苗根

40、底的土壤水分也不会蒸发。还有山坡上的草皮,过去常有人揭下来移往别地种植,叫栽草。如果把它反扣在板栗树跟底,不是既可减少水分蒸发,又能涵养土壤水分吗?一试,一个抗旱保板栗的新举措又获得成功。二月里, 寒风还在山上肆虐, 大地已一片春光。 时双印、翟保义研究决定,在西垴山修个水池,以存蓄山上的雨水,天旱栽苗,也可以保证有水可浇呀!跟众人一说,都同意。大冷天,个个汉子脱掉衣衫,光着膀子,开石运石,垒石砌浆。 等到雨季来临, 西垴山顶一个 150 立方的水池已然完工。平时积集地表浅层潜流水,一下大雨,山坡上的雨水都流到了水池里。第二次来到赞皇城,县长下乡去了。时双印在政府大楼等了半天,还好,等到了从小

41、车里走出的谭县长。“又是你啊,时双印。找我,还是说修路的事?”“谭县长,我得好好向你汇报汇报。 ”时双印预先就想好了策略。在县长办公室,时双印陈言, “我们洪川虽然归昔阳县管, 但地处山西河北边境, 离赞皇比昔阳还近呢。 从古到今,洪川人买东西大都来赞皇,不少闺女还是赞皇媳妇呢。 ”一番话拉近距离,谭振英停下抽烟,看着时双印, “啊”了一声。“我们种板栗还是从河北引进的呢。你们板栗生产发展得这么好,应该帮帮我们穷地方才对呀。再说,路修好了,板栗运出去,对河北市场也有好处。 ”时双印一番话心诚意重,说得谭县长有些心动。毕竟是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明事理,爱民众。时双印又乘机述说他带领洪川走板栗致富路

42、的艰难,谭县长显然被感动了。但他想了想,还是说, “你给我出难题啊,时双印。不是一个县,一个省, 你叫我怎么拨款修路啊。 还是回去找你们昔阳领导,好好说说你的情况。 ”回来的路上,时双印左思右想,找赞皇领导修路没错。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事难办,说明火候还不到,从来好事多磨。没多久, 时双印又出现在赞皇县政府。 这次, 未见县官,先遭政府办人员阻拦。他们说,别麻烦县领导了,你的事不能办就是不能办嘛!时双印心横了, “谭县长还不敢这样对待我呢,你们”而这次见到谭县长,也未续上下文。谭县长倒很客气,给他耐心解释: “不是我不办,是不能办。你想想,我把口袋的钱掏出来给了外县人,赞皇百姓怎么看我?”

43、时双印仔细想了想,谭县长的确也有难处。但他还是不甘心放弃。听到这里,不由被他那种百折不回的精神所感动。 “这人就是那样,对村里群众有利的事,只要他认准了,九头老牛也拉不回来。对自己的事,像孩子们的工作,要有这股劲找找领导来,早安排好了。 ”在场的胡翠花嗔怪地看了丈夫一眼。我问, “孩子们现在做什么哩?”“女儿在县水泥厂工作,企业破产,早下岗了。儿子在县城开出租车, 结婚十几年, 孩子都有了, 也没个正式工作。 ”胡翠花说, “不过,办好大家的事比自己重要。我理解他。”后来,时双印连续又去了几次。与那里的工作人员熟悉了,大家很佩服他这种为民办事的执著精神。有两次,县长故意躲着不见,还是他们主动给

44、透露的信息呢。直到第八次,谭县长态度变了,不待时双印说完,他一拍桌子, “哎呀,时书记,你太厉害了。为了老百姓,这么尽心辛苦,我太感动了,真服了你了。中国的农村支部书记都要像你这样,咱还怕什么! ”谭振英其实是个热心人,细致人。他说, “我认真盘算过了,修路对赞皇以至河北都有好处。这样吧,我们出资把公路修到边界,你们接上修那边的路。两县连手,打通晋冀公路通道,惠及两省两县! ”时双印自然高兴。正想表示感谢呢,谭县长弯腰从床底下拿出一个箱子,说: “这是群众送给我的金丝大枣,80 块钱一斤呢,送给你,回去蒸点枣糕吃! ”2000 年,赞皇县投资 80 万元,开始修筑边境公路。从赞皇归来,时双印一

45、直有个小心眼:谭县长现在倒是答应了,以后万一人家调整经济战略,半途而废怎么办?招标阶段,他跟翟保义商量, “咱们承包他三里,保证修好,先发制人,不怕他们变卦! ”这也是很厉害的一招,背水一战的倒逼策略。最后的冲刺在村小学校召开的群众大会上,时双印报告了赞皇那面修路的事。他说, “出省公路修好了,咱们的板栗销售就有希望了。但这是条断头路,从村到边境还有五里路不通。怎么办?咱们自己修。人家把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咱不能自断财路! ”众人都赞成, “剩下的咱们干! ”“那还得出义务工啊! ”“出就出。种板栗的义务工都出了,还差这几个?”2001 年早春,洪川人开始修建出村公路。时双印亲自多次沿途勘察,划

46、定线路,按人头分段定任务,上至七十岁老汉,下至十七岁青年,人人参加,个个出力。大山与洪川人自古相处,只有它为害,人们屈从,倒也相安无事。如今要打破这种平衡,开肠剥肚,在山间开一条生路,山不肯就范,人与山的战斗不可避免。时双印从昔阳大寨氮肥厂买来九汽车化肥,按 100:17的比例与玉茭混合,石磨转动,磨制成炸药。那时候,蛤蟆石岭是怎样热闹的场景啊!由时双印带队,组成专门队伍,迎着料峭春寒赤膊上阵, 站上高高的山崖, 操钢?T, 挥铁锤,在坚硬的岩石上,打炮眼,装炸药。打炮手在山坡上星罗棋布, 犹如战场上的排兵布阵, 一天要放好几百炮。 排炮响过,人们蜂涌而至,用平车清渣,用镢头开道。轰轰的爆炸声

47、响彻昔日沉睡的山谷,喧哗的人声车声震荡着山间古道,就连当年学大寨,这里也未曾有过这样炮火连天、全民动员的浩大气场。老书记时双成所包的路段在分水岭上,打开这个口,就能接通河北方面的路。时双印突发奇想,与老书记商量,打个大洞, 放巨量炸药, 劈山开路, 加快进度。 按照他的设计,那个洞高几可立身,深几十米,开凿和出渣任务都很巨大。时双印、翟保义、田树魁一帮干部党员带头,天一明即到工地,抢先钻进洞里握?T 挥锤凿洞。洞内闷热黑暗,常常挥汗如雨,汗水与石屑泥土混合,个个犹如晋剧里的大花脸。中午在工地吃点干粮,接着再干。八天后,大洞终于打好,运来 1000 斤炸药,全部装填了进去。那一次的放炮是罕见的场景。傍晚收工后,人们谁都没走,躲在背僻安全处观看。时双印一一检查完毕,确定安全后,一声哨子响,随着轰轰轰的爆炸声响,巨大的气浪排山倒海而来,石砾沙土腾空跃起,遮天蔽日,经久不散。烟尘尚未落尽, 时双印又到各处巡查。 这一炮收获不小,炸下来很多石头,几乎将半座山都掀翻了,清理出来,就能连接河北的公路,真正是一炮定乾坤,振奋人心!等到时双印满脸灰尘一身疲惫迈进家门,胡翠花早已做下晚饭等候多时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