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0750469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6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ppt(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苏教版科学科学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上册 12345地球上的水说课程序教材和学生分析教材和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教法、学法说明教法、学法说明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课时安排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课时安排 6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板书设计说明板书设计说明 7教学小结教学小结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地球上的水地球上的水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生命生命之源之源水水”的最后一课内容。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的最后一课内容。本课是在前面学习了生命离不开生命离不开水水、观察水观察水神奇的水神奇的水之后,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之后,

2、来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通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过分析知道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学生的节水意识。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由五部分组成:本课主要教学内容由五部分组成: 引导学生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教材提供了海洋、河流冰川湖教材提供了海洋、河流冰川湖泊和地下水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水体,知道水为自然泊和地下水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欣赏美丽的水体,知道水为自然创造了奇观。创造了奇观。 引导学生读资料,认识淡水资源的缺乏。教材利用文字和统计图,教材利用文字和统计图,以数字表现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针对学生认知特点,以数字表现了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3、。同时,针对学生认知特点,用形象化的比喻手法表现出了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匮乏。用形象化的比喻手法表现出了可利用淡水资源的匮乏。 引导学生认识水污染现象,了解水污染的危害。此部分的最后,此部分的最后,教材以文字的形式郑重告知学生,水污染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人类,教材以文字的形式郑重告知学生,水污染的主要责任者是我们人类,人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人类必须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介绍一种净化水的方法和一种咸水淡化的方法。 引导学生判断生活中的用水现象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引发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用水现象,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引发学生更多地关注身边的用水现象,教育学生节约用水。学生分析学生分析 :

4、鉴于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水的特点,即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知道了水的重要性,即生命离不开水;还知道了水的一些性质,这些为学习地球上的水奠定了基础,但要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匮乏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搭起学生意义建构的“支架”,从而直观、形象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的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需要来制订本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 2、了解自然界淡水资源的缺乏。 3、了解水的污染和浪费现象。过程与方法: 1、查阅资料、了解地球上水的分布。 2、能看懂地球上咸、淡水分配比例信息。情感

5、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美丽的水体和与水有关的自然景观。 2、意识到水对于生命的意义,认识到水的无比珍贵。 3、将“珍惜每一滴水”化为学生每天的实际行动,养成节约用水、一水多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淡水资源的缺乏和水污染现象。 三、教法说明三、教法说明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

6、,对本课的教法和学法对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我作了如下思考:我作了如下思考: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课件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课前调查、分组实验课前调查、分组实验等一些手段,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构建,来完等一些手段,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构建,来完成本课教学。成本课教学。 通过课件,通过课件,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广泛,感受到水体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的美丽。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河山的

7、喜爱之情。 通过教师演示,通过教师演示,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把一些抽象的数据形象化,让学生体会到地球上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匮乏。 通过学生课前调查活动,通过学生课前调查活动,亲身感受水污染的严重及危害。亲身感受水污染的严重及危害。 通过课件及分组实验,通过课件及分组实验,让学生知道如何净化水。让学生知道如何净化水。 这些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这些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觉节约用水,养成节水习惯,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自觉节约用水,

8、养成节水习惯,并把影响他人共同节水做为己任,力争为节约并保护地球上的水作贡献。并把影响他人共同节水做为己任,力争为节约并保护地球上的水作贡献。 学法说明:学法说明: 为顺利完成本课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教学中我以学生观察、分析整理信息、学生动手学生观察、分析整理信息、学生动手活动等活动等为载体,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教师引导下,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感悟、内化体验、感悟、内化。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课时安排四、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课时安排 1、视频视频欣赏太空中的地球,欣赏美丽的水体,了解这些水的特点,知道水污染的原因,了解污水处理厂净化水的过程。 2、图片图片水污染的3种原因及危害,看图片

9、判断哪些是节约用水,哪些是浪费水。 3、Flash动画动画-呈现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4、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五、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科学课应精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增长科学探究能力。所以在这一节课我设计了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基于学科,探基于学科,探讨真实世界讨真实世界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的教学的教学模式。模式。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第一模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一模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地球是个水球。(5 5分钟分钟

10、) 1、播放视频太空中的地球,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让学生用蓝色水彩笔将地图上的空白处涂满表示海洋,有什么发现? 3、导入新课: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它,好吗?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和杨利伟一起登上太空看地球,激发学生兴趣,并且通过画一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地球是个蓝色的水球。 第二模块:探究地球上的水,感受淡水资源的匮乏,提第二模块:探究地球上的水,感受淡水资源的匮乏,提高节水意识。高节水意识。(3030分)分)(一)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一)认识水在地球上的分布(6 6分)分) 1、提问:除了海洋里有水,水还分布在什么地方? 2、(播放课件

1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地方的水。 3、交流:你们知道了什么? 4、小结:可见地球上的水分布确实很广,真不愧为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学生虽然知道水的分布地点,但并不清楚这些水的特点,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这些水体及资料介绍,不仅让他们感受到水体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而且初步知道淡水和咸水的概念。(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的缺乏。资源的缺乏。(8 8分)分) 1 1、提问:虽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但它们都能被直接我们利、提问:虽然地球上有这么多的水,但它们都能被

12、直接我们利用吗?哪些水不能?为什么?用吗?哪些水不能?为什么? 2 2、咸水我们不能直接利用,那么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水是什么水、咸水我们不能直接利用,那么我们能直接利用的水是什么水呢?呢? 3 3、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淡水呢?、那你们知道哪些地方是淡水呢? 4 4、是不是所有的淡水都能被人们直接利用呢?、是不是所有的淡水都能被人们直接利用呢? 5 5、教师讲述:看来,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就只有河流、湖、教师讲述:看来,能被人们直接利用的淡水就只有河流、湖泊、地下水了。这些淡水究竟有多少呢?老师给大家打一个形象的泊、地下水了。这些淡水究竟有多少呢?老师给大家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你们就明白了。边讲边演

13、示: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水相当与这一比方你们就明白了。边讲边演示:如果地球上所有的水相当与这一杯水的话,那么淡水只相当于这一杯水中的一勺水,而可供人类直杯水的话,那么淡水只相当于这一杯水中的一勺水,而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加起来只相当于一勺中的一接利用的淡水,如河流、湖泊、地下水加起来只相当于一勺中的一滴水。滴水。 6 6、小朋友看了有什么样的感受?、小朋友看了有什么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深刻的感这部分是本课的重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深刻的感受淡水资源的匮乏,我采用打比方的方式降低难度,学生很受震撼。受淡水资源的匮乏,我采用打比方的

14、方式降低难度,学生很受震撼。 (三)认识(三)认识“水污染水污染”和和“浪费水浪费水”的现象的现象(1010分)分) 1 1、是呀,就这么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不仅要给地球上、是呀,就这么仅有的一点淡水资源不仅要给地球上5050亿人口饮用,还要用于工农业,这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亿人口饮用,还要用于工农业,这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我们人类还在不断地污染、浪费水资源。我们人类还在不断地污染、浪费水资源。 2 2、课前,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了水污染情况,你们有什么、课前,老师请小朋友观察了水污染情况,你们有什么发现?发现? 3 3、你们知道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吗?(出示水污染图、你们知道哪些做法会造成水污染吗

15、?(出示水污染图片、播放视频)片、播放视频) 4 4、水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出示图片)、水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出示图片) 5 5、小结:看来污染的水不仅影响到了动物、植物的生存,、小结:看来污染的水不仅影响到了动物、植物的生存,更加严重的是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更加严重的是威胁到人类生命健康。 6 6、你们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你们还见过哪些浪费水的现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学生的课前调查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不仅学生的课前调查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不仅可以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印象更深刻。可以培养他们收集信息的能力,而且可以让他们印象更深刻。通过相关视频、图片,让他们

16、知道水污染的危害,感受到人通过相关视频、图片,让他们知道水污染的危害,感受到人类这些行为的愚蠢。类这些行为的愚蠢。 (四)引导学生体验节水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一些节水(四)引导学生体验节水的必要性,提出具体的一些节水措施。措施。(6 6分)分) 1 1、小朋友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淡水全、小朋友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淡水全部没有了,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情景?部没有了,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情景? 2 2、小结:根据科学家推测,如果人类再这样污染、浪、小结:根据科学家推测,如果人类再这样污染、浪费水资源,那么要不了一百年,我们地球上能用的淡水就费水资源,那么要不了一百年,我们地球上能用的淡

17、水就将消失,而最后一滴水则是我们的眼泪。(出示课件)你将消失,而最后一滴水则是我们的眼泪。(出示课件)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有什么感受?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有什么感受? 3 3、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小公民,该怎么做呢?(节水、我们作为地球上的小公民,该怎么做呢?(节水、爱水)具体讲讲做法。(出示图片)爱水)具体讲讲做法。(出示图片) 4 4、除了节约用水,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净化水,使一些、除了节约用水,我们还可以想办法净化水,使一些废水再利用。(分组用过滤纸过滤少量污水、播放视频)废水再利用。(分组用过滤纸过滤少量污水、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通过播放FlashFlash:“最后一滴

18、水则是我们最后一滴水则是我们的眼泪。的眼泪。”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然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节水的重要性,然后再教给他们节水的办法,使他们能用到今后实践中去。后再教给他们节水的办法,使他们能用到今后实践中去。 第三模块:归纳总结,学以致用第三模块:归纳总结,学以致用(5 5分)分)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做实验的水该怎么办?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这个环节的反馈,可以检查本课通过这个环节的反馈,可以检查本课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三维目标的实现情况。第四模块: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走出课堂,融入现实社会 1、争做节水小卫士 2、设计节水、爱水的广告语,做成宣

19、传牌。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开展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开展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能力。 不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可利用的淡水海水淡水地球上的水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节约用水,人人有责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让学生简洁明了地感受水让学生简洁明了地感受水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的匮乏,从而提高的分布,知道淡水资源的匮乏,从而提高节水意识。节水意识。 七、教学小结七、教学小结 地球上的水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科学新课标精神,使科学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质疑,升华情感;利用学科整合,拓展迁移。最终达到意义建构,致力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