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70710007 上传时间:2024-08-0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4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设计-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資自網絡僅供考使用,有涉及版權請信告知刪除處本資自網絡僅供考使用,有涉及版權請信告知刪除處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设计 一、设计要求 一、设计要求 对前轮独立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是: 1)悬架上载荷变化时, 保证轮距变化不超过4 Omm, 轮距变化大会引起轮胎早期磨损。 2)悬架上载荷变化时,前轮定位参数要有合理的变化特性,车轮不应产生纵向加速度。 3)汽车转弯行驶时,应使车身侧倾角小。在04g侧向加速度作用下,车身侧倾角不大于67,并使车轮与车身的倾斜同向,以增强不足转向效应。 4)汽车制动时,应使车身有抗前俯作用;加速时,有抗后仰作用。 对后轮独止:悬架导向机构的要求是

2、: 1)悬架上的载荷变化时,轮距无显著变化。 2)汽车转弯行驶时,应使车身侧倾角小,并使车轮与车身的倾斜反向,以减小过多转向效应。 此外,导向机构还应有够强度,并可靠地传递除垂直力以外的各种力和力矩。 目前,汽车上广泛采用上、下臂不等长的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主要用于前悬架)和滑柱摆臂(麦弗逊)式独立悬架。 下面以这两种悬架为例, 分别讨论独立悬架导向机构参数的选择方法,分析导向机构参数对前轮定位参数和轮距的影响。 二、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二、导向机构的布置参数 1侧倾中心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由如图624所示方式得出。将横臂内外转动点的连线延长,以便得到极点P,并同时获得P点的高度。将P点

3、与车轮接地点N连接,即可在汽车轴线上获得侧倾中心W。当横臂相互平行时(图625),P点位于无穷远处。作出与其平行的通过N点的平行线,同样可获得侧倾中心W。 双横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的高度hw通过下式计算得出 滑柱摆臂式独立悬架的侧倾中心由如图626所示方式得出。从悬架与车身的固定连接点E作活塞杆运动方向的垂直线并将下横臂线延长。两条线的交点即为P点。 滑柱摆臂式悬架的弹簧减振器柱EG布置得越垂直, 下横臂GD布置得越接近水平, 则侧倾小心W就越接近地面,从而使得在车轮上跳时车轮外倾角的变化很不理想。如加长下横臂,则可改善运动学特性。 麦弗逊式独立悬架侧倾中心的高度hw可通过下式计算 式中 )

4、sin(+=ock dkp+=sin 2侧倾中心 在独立悬架中,前后侧倾中心连线称为侧倾轴线。侧倾轴线应大致与地面平行,且尽可能离地面高些。平行是为了使得在曲线行驶时前、后轴上的轮荷变化接近相等,从而保证中性转向特性;而尽可能高则是为了使车身的侧倾限制在允许范围内。 然而,前悬架侧倾中心高度受到允许轮距变化的限制且几乎不可能超过150mm。此外,在前轮驱动的车辆中, 由于前轿轴荷大, 且为驱动桥, 故应尽可能使前轮轮荷变化小。 因此,独立悬架(纵臂式悬架除外)的侧倾中心高度为: 前悬架0120mm; 后悬架80150mm。 设计时首先要确定(与轮距变化有关的)前悬架的侧倾中心高度,然后确定后悬

5、架的侧倾中心高度。当后悬架采用独立悬架时,其侧倾中心高度要稍大些。如果用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时,后悬架的侧倾中心高度要取得更大些。 3纵倾中心 双横臂式悬架的纵倾中心可用作图法得出,见图627。 自铰接点E和G作摆臂转动轴C和D的平行线,两线的交点即为纵倾中心。 滑柱摆臂式悬架的纵倾中心,可由E点作减振器运动方向的垂直线,该垂直线与过G点的摆臂轴平行线的交点即为纵倾中心OV,如图628所示。 4抗制动纵倾性(抗制动前俯角) 抗制动纵倾性使得制动过程中汽车车头的下沉量及车尾的抬高量减小。只有当前、后悬架的纵倾中心位于两根车桥(轴)之间时,这一性能方可实现,如图629所示。 5抗驱动纵倾性(抗驱动后

6、仰角) 抗驱动纵倾性可减小后轮驱动汽车车尾的下沉量或前轮驱动汽车车头的抬高量。 与抗制动纵倾性不同的是,只有当汽车为单桥驱动时,该性能才起作用。对于独立悬架而言,是纵倾中心位置高于驱动桥车轮中心,这一性能方可实现。 6悬架摆臂的定位角 独立悬架中的摆臂铰链轴大多为空间倾斜布置。 为了描述方便, 将摆臂空间定位角定义为:摆臂的水平斜置角,悬架抗前俯角,悬架斜置初始角,如图630所示。 三、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三、双横臂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1纵向平面内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上、下横臂轴抗前俯角的匹配对主销后倾角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图631给出了六种可能布置方案的主销后倾角值随车轮跳动的

7、曲线。 图中横坐标为值, 纵坐标为车轮接地中心的垂直位移量。各匹配方案中1、2角度的取值见图注,其正负号按右手定则确定。 为了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和舒适性,一般希望主销后倾角的变化规律为:在悬架弹簧压缩时后倾角增大; 在弹簧拉伸时后倾角减小, 用以造成制动时因主销后倾角变大而在控制臂支架上产生防止制动前俯的力矩。 分析图631中的变化曲线可知,第4、第5方案的变化规律为压缩行程减小,拉伸行程增大,这与所希望的规律正好相反,因此不宜用在汽车前悬架中;第3方案虽然主销后倾角的变化最小,但其抗前俯的作用也小,所以现代汽车中也很少采用;第1、2、6方案的主销后倾角变化规律是比较好的,所以这三种方案在现

8、代汽车中被广泛采用。 2横向平面内上、下横臂的布置方案 比较图632a、b、c三图可以清楚地看到,上、下横臂布置不同,所得侧倾中心位置也不同,这样就可根据对侧倾中心位置的要求来设计上、下横臂在横向平面内的布置方案。 3水平面内上、下横臂动轴线的布置方案 上、下横臂轴线在水平面内的布置方案有三种,如图633所示。 下横臂轴MM和上横臂轴NN与纵轴线的夹角, 分别用1和2来表示, 称为导向机构上、下横臂轴的水平斜置角。一般规定,轴线前端远离汽车纵轴线的夹角为正,反之为负,与汽车纵轴线平行者,夹角为零。 为了使轮胎在遇到凸起路障时能够使轮胎一面上跳, 一面向后退让, 以减少传到车身上的冲击力, 还为

9、了便于布置发动机, 大多数前置发动机汽车的悬架下横臂轴MM的斜置角。 ,为正,而上横臂轴NN的斜置角2则有正值、零值和负值三种布置方案,如图633中的a、b、c所示。上、下横臂斜置角不同的组合方案,对车轮跳动时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规律有很大影响。如车轮上跳、下横臂斜置角l为正、上横臂斜置角2为负值或零值时,主销后倾角随车轮的上跳而增大。如组合方案为上、下横臂斜置角1、2都为正值,如图633a所示,则主销后倾角随车轮的上跳较少增加甚至减少(当12时)。至于采取哪种方案为好,要和上、下横臂在纵向平面内的布置一起考虑。当车轮上跳、主销后倾角变大时车身卜的悬架支承处会产生反力矩,有抑制制动时前俯的作用。

10、但主销后倾角变得太大时,会使支承处反力矩过人, 同时使转向系统对侧向力十分敏感, 易造成车轮摆振或转向盘上力的变化。 因此,希望轿车的主销后倾角原始值为-1一+2。当车轮上跳时,悬架每压缩lOmm,主销后倾角变化范围为10一40。 为了综合1上述要求,选择恰当的抗前俯角,国外已根据设计经验制定出一套列线图,如图634所示。该图由三组线图组成:图634a为汽车在不同减速度时(以重力加速度g的百分数表示),前轮上方车身下沉量f1,与抗前俯率d的关系;图634b,为下横臂摆动轴线与水平线夹角1不相同时,主销后倾角的变化;率ddf1,与抗前俯率的关系;图634c为不同球销中心距时, 主销后倾角的变化率

11、ddf1与上、 下横臂摆动轴线夹角(21)的关系。运用此图的步骤如下: 先根据设计的允许前俯角(在05g时为13)确定f1,然后找到相应的d,并在图634b上初选1,求出主销后倾角变化率(推荐悬架每压缩lOmm时为10一40) 如超出范围, 即重新选1, , 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接着可用图634c, 先选定球销中心距, 从图634b所定的ddf1值与初选的球销中心距在图上沿虚线所示的路线找到上、下横臂的夹角(21), 如布置上允许即认为初选成功。 此图适用于轴距2 83 2m, 质心高为0 580 6m的轿车。 4上、下横臂长度的确定 双横臂式悬架的上、下臂长度对车轮上、下跳动时前轮的定位参数

12、影响很大。现代轿车所用的双横臂式前悬架,一般设计成上横臂短、下横臂长。这一方面是考虑到布置发动机方仙。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得到理想的悬架运动特性。 图635为下横臂长度l1保持原车值不变,改变上横臂长度l2,使l2l1,分别为0.4,06,08,10,12时计算得到的悬架运动特性曲线。其中ZBy(1/2轮距)为车轮接地点在横向平面内随车轮跳动的特性曲线。由图可以看出,当上、下横臂的长度之比为06时,By曲线变化最平缓;l2l1增大或减小时,By曲线的曲率都增加。图中的Z和Z分别为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内倾角随车轮跳动的特性曲线。当l2l1=10时,和均为直线并与横坐标垂直,这时,和在悬架运动过程中保持定

13、值。 设计汽车悬架时,希望轮距变化要小,以减少轮胎磨损,提高其使用寿命,因此应选择 l2l1在06附近;为保证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希望前轮定位角度的变化要小,这时应选择l2l1在1.0附近。综合以上分析,该悬架的l2l1应在0610范围内。美国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分司分别认为,上、下摆臂长度之比取07和066为最佳。根据我国轿车设计的经验,在初选尺寸时, l2l1l取065为宜。 四、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四、麦弗逊式独立悬架导向机构设计 1导向机构受力分析 分析如图636a所示麦弗逊式悬架受力简图可知,作用在导向套上的横向力F3,可根据图上的布置尺寸求得 式中,F1为前轮上的静载

14、荷F1减去前轴簧下质量的12。力F3越大,则作用在导向套上的摩擦力F3f越大(f为摩擦因数),这对汽车子顺性有不良影响。为了减小摩擦力,在导向套和活塞表面应用了减磨材料和特殊工艺。由式(628)可知,为了减小力F,要求尺寸c十b越大越好,或者减小尺寸a。增大尺寸c+b使悬架占用空间增加,在布置上有困难。若采用增加减振器轴线倾斜度的方法,可达到减小尺寸。的目的,但也存在布置困难的问题。为此,在保持减振器轴线不变的条件下,常将图中的G点外伸至车轮内部,既可以达到缩短尺寸。的目的,又可获得较小的甚至是负的主销偏移距,提高制动稳定性。移动G点后的主销轴线不再与减振器轴线重合。 由图636b可知,将弹簧

15、和减振器的轴线相互偏移距离s,再考虑到弹簧轴向力F6的影响,则作用到导向套上的力将减小,可用下式计算 由式(629)可知,增加距离s,有助于减小作用到导向套上的横向力F3。有时为了发挥弹簧反力减小横向力F3的作用,还将弹簧下端布置得尽量靠近车轮,从而造成弹簧轴线及减振器轴线成一角度。 这就是麦弗逊式悬架中, 主销轴线、 滑柱轴线和弹簧轴线不共线的主要原因。 2摆臂轴线布置方式的选择 麦弗逊式悬架的摆臂轴线与主销后倾角的匹配影响汽车的纵倾稳定性,图637中,C点为汽车纵向平面内悬架相对于车身跳动的运动瞬心。 当摆臂轴的抗前俯角等于静平衡位置的主销后倾角0时,摆臂轴线正好与主销轴线垂直,运动瞬心交

16、于无穷远处,主销轴线在悬架跳动时作平动。因此,0 值保持不变。 当与。的匹配使运动瞬心C交于前轮后方时(图637a),在悬架压缩行程,角有增大的趋势。 当与。的匹配使运动瞬心C交于前轮前方时(图637b),在悬架压缩行程,角有减小的趋势。 为了减少汽车制动时的纵倾,一般希望在悬架压缩行程主销后倾角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设计麦弗逊式悬架时,应选择参数能使运动瞬心C交于前轮后方。 3摆臂长度的确定 图638为某轿车采用的麦弗逊式前悬架的实测参数为输人数据的计算结果。图中的几组曲线是下摆臂“取不同值时的悬架运动特性。由图可以看出,摆臂越长,By曲线越平缓,即车轮跳动时轮距变化越小,有利于提高轮胎寿命。主销内倾角车轮外倾角和主销后倾角曲线的变化规律也都与By类似,说明摆臂越长,前轮定位角度的变化越小,将有利于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具体设计时,在满足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加长摆臂长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