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70671661 上传时间:2024-08-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3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T 0506-2005 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1目的、适用范围和引用标准本方法规定水泥胶砂强度检验基准方法的仪器、材料、胶砂组成、试验条件、操作步骤和结果计算。其抗压强度结果与 ISO679:1989 等同。本方法适用于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道路硅酸盐水泥以及石灰石硅酸盐水泥的抗折与抗压强度检验。采用其它水泥时必须研究本方法的适用性。引用标准:ISO6791989水泥的试验方法水泥强度的测定GB/T 6003.3-1997金属丝纺织网试验筛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JC/T681-1997行星式水泥胶砂

2、搅拌机JC/T682-1997水泥胶砂试件成型振实台JC/T683-199740mm40mm 水泥抗压夹具JC/T723-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胶砂振实台JC/T724-1996水泥物理检验仪器 电动抗折试验机JC/T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2 仪器设备(1)胶砂搅拌机胶砂搅拌机属行星式,其搅拌叶片和搅拌锅作相反方向的转动。叶片和锅由耐磨的金属材料制成,叶片与锅底、锅壁之间的间隙为叶片与锅壁最近的距离。制造质量应符合JC/T681-1997 的规定。(2)振实台振实台(图 T0506-1)应符合JC/T682-1997 的规定。由装有两个对称偏心轮的电动机产生振动,使用时固定于混凝土基座

3、上。其座高约400mm,混凝土的体积约0.25m3,重约600kg。为防止外部振动影响振实效果,可在整个混凝土基座下放一层厚约5mm 天然橡胶弹性衬垫。将仪器用地脚螺丝固定在基座上,安装后设备成水平状态,仪器底座与基座之间要铺一层砂浆以确保它们完全接触。(3)代用振动台使用该设备最终得到的 28d 抗压强度与按 ISO679 规定方法得到的强度之差在 5内为合格。使用代用振动台,其频率为 2800 次/min-3000 次/min,振动台为全波振幅 0.75mm0.02mm。代用胶砂振动台(图 0506-2)应符合JC/T723-1996 的规定和 GB/T17671-1999 中第 11 章

4、的要求。(4)试模及以下料漏斗试模为可装卸的三联模、由隔板、端板、底座等部分组成,制造质量应符合JC/T726-1997水泥胶砂试模的规定。可同时成型三条截面为40mm40mm160mm 的棱形试件。下料漏斗(图 T0506-3)由漏斗和模套两部分组成。漏斗用厚为0.5mm 的白铁皮制作,下料口宽度一般为4mm-5mm。模套高度为 20mm,用金属材料制作。套模壁与模型内壁应重叠,超出内壁不应大于1mm。(5)抗折试验机和抗折夹具抗折试验机应符合 JC/T724-1982(1996)中的要求,一般采用双杠杆式,也可采用性能符合要求的其它试验机。加荷与支撑圆柱必须用硬质钢材制造。通过三根圆柱轴的

5、三个竖向平面应该平行,并在试验时继续保持平行和等距离垂直试件的方向, 其中一根支撑圆柱能轻微地倾斜使圆柱与试件完全接触, 以便荷载沿试件宽度方向均匀分布,同时不产生任何扭转应力,如图T0506-4。抗折夹具应符合 JC/T724-1996 中的要求。抗折强度也可用抗压强度试验机(见本方法2.6)来测定,此时应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夹具。(6)抗压试验机和抗压夹具抗压试验机的吨位以 200kN-300kN 为宜。 抗压试验机, 在较大的 4/5 量程范围内使用时, 记录的荷载应有1.0的精度,并具有按 2400N/s200N/s 速率的加荷能力,应具有一个能指示试件破坏时荷载的指示器。压力机的活塞竖

6、向轴应与压力机的竖向轴重合,而且活塞作用的合力要通过试件中心。压力机的下压板表面应与该机的轴线垂直并在加荷过程中一直保持不变。当试验机没有球座,或球座已不灵活或直径大于 120mm 时,应采用抗压夹具,由硬质钢材制成,受压面积为40mm40mm,并应符合 JC/T683-1997 的规定。注:1.试验机的最大荷载以 200kN-300kN 为佳,可以有两个以上的荷载范围,其中最低荷载范围的最大值大致为最高范围里的最大值的 1/5。2采用具有加荷速度自动调节方法和具有结果记录装置的压力机是合适的。3可以润滑球座以便与试件接触更好,但应确保在加荷期间不致因此而发生压板的位移。在高压下有效的润滑剂不

7、宜使用,以避免压板的移动。4 “竖向” 、 “上” 、 “下”等术语是对传统的试验机而言。(7)天平:感量为 1g3 材料3.1 水泥试样从取样到试验要保持 24h 以上时,应将其储存在基本装满和气密的容器中,这个容器不能和水泥反应。3.2 ISO 标准砂。 各国生产的 ISO 标准砂都可以用来按本方法测定水泥强度。 中国 ISO 标准砂符合 ISO679 中 5.1.3要求,其质量控制按 GB/T 17671-1999的 11 章进行。3.3 试验用水为饮用水。仲裁试验时用蒸馏水。4 温度与相对湿度4.1 试件成型实验室应保持实验室温度为202(包括强度实验室) ,相对湿度大于 50。水泥试

8、样、 ISO 砂、拌合水及试模等的温度应与室温相同。4.2 养护箱或雾室温度 201,相对湿度大于 90,养护水的温度 201。4.3 试件成型实验室的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工作期间每天应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温度和相对湿度至少每 4h 记录一次。5 试件成型5.1 成型前将试模擦净,四同的模板与底座的接触面上应涂黄油,紧密装配,防止漏浆,内壁均匀地刷一薄层机油。5.2 水泥与 ISO 砂的质量比为 1:3,水灰比 0.5。5.3 每成型三条试件需称量的材料及用量为:水泥450g2g;ISO 砂 1350g5g;水 225mL1mL。5.4 将水加入锅中,再加入水泥,把锅放在固定架上并上升至

9、固定位置。然后立即开动机器,低速搅拌30s 后,在第二个 30s 开始的同时均匀将砂子加入。当砂是分级装时,应从最粗粒级开始,依次加入,再高速搅拌30s。停拌 90s。在停拌中的第一个15s 内用胶皮刮具将叶片和锅壁上的胶砂刮入锅中。在高速下继续搅拌60s。各个阶段时间误差应在1s 内。5.5 用振实台成型时, 将空试模和模套固定在振实台上, 用适当的勺子直接从搅拌锅中将胶砂分为两层装入试模。装第一层时,每个槽里约放 300g 砂浆,用大播料器垂直架在模套顶部,沿每个模槽来回一次将料层播平,接着振实 60 次。再装入第二层胶砂,用小播料器播平,再振实60 次。移走模套,从振实台上取下试模,并用

10、刮尺以90 度的角度架在试模顶的一端, 沿试模长度方向以横向锯割动作慢慢向另一端移动, 一次将超出试模的胶砂刮去。并用同一直尺在近乎水平的情况下将试件表面抹平。5.6 当用代用振动台成型时,在搅拌胶砂的同时将试模及下料漏斗卡紧在振动台面中心。将搅拌好的全部胶砂均匀地装于下料漏斗中,开动振动台120s5s 停车。振动完毕,取下试模,用刮平尺按5.5 方法刮去多余胶砂并抹平试件。5.7 在试模上作标记或加字条标明试件的编号和试件相对于振实台的位置。两个龄期以上的试件,编号时应将同一试模中的三条试件分在两个以上的龄期内。5.8 试验前或更换水泥品种时,须将搅拌锅、叶片和下料漏斗等抹擦干净。6 养护6

11、.1 编号后,将试模放入养护箱养护,养护箱内箅板必须水平。水平放置时刮平面就朝上。对于24h 龄期的,应在破型试验前 20min 内脱模。对于 24h 以上龄期的,应在成型后20h-24h 内脱模。脱模时要非常小心,应防止试件损伤。硬化较慢的水泥允许延期脱模,但须记录脱模时间。6.2 试件脱模即放入水槽中养护,试件之间间隙和试件上表面的水深不得小于5mm。每个养护池中只能养护同类水泥试件,并应随时加水,保持恒定水位,不允许养护期间全部换水。6.3 除 24h 龄期或延迟 48h 脱模的试件外,任何到龄期的试件应在试验(破型)前15min 从水中取出。抹去试件表面沉淀物,并用湿布覆盖。7 强度试

12、验7.1 各龄期(试件龄期从水泥加水搅拌开始算起)的试件应在下列时间内进行强度试验:龄期试验时间21h24h15min48h48h30min72h72h45min7d7d2h28d28d8h7.2 抗折强度试验7.2.1 以中心加荷法测定抗折强度。7.2.2 采用杠杆式抗折试验机试验时,试件放入前,应使用杠杆成水平状态,将试件成型侧面朝上放入抗折试验机内。试件放入后调整夹具,使杠杆在试件折断时尽可能地接近水平位置。7.2.3 抗折试验加荷速度为 50N/s10N/s,直至折断,并保持两个半截棱柱试件处于潮湿状态直至抗至试验。7.2.4 抗折强度按式(T0506-1)计算:7.3 抗压强度试验7

13、.3.1 抗折试验后的断块应立即进行抗压试验。抗压试验须用抗压夹具进行,试件受压面为试件成型时的两个侧面,面积为 40mm40mm。试验前应清除试件受压面与加压板间砂粒或杂物。试件的底面靠紧靠夹具定位销,断块试件应对准抗压夹具中心, 并使夹具对准压力机压板中心, 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为10mm。7.3.2 压力机加荷速度应控制在 2400N/s200N/s 速率范围内,在接近破坏时更应严格掌握。7.3.3 抗压强度按式(T0506-2)计算:7.3.4 抗压强度结果为一组 6 个断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1MPa。如果 6 个

14、强度值中有一个值超过平均值10的,应剔除后以剩下的5 个值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如果5 个值中再有超过平均值10的,则此组试件无效。8 试验报告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1)要求检测的项目名称;(2)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产地;(3)试验日期及时间;(4)仪器设备的名称、型号及编号;(5)环境温度和湿度;(6)执行标准;(7)不同龄期对应的水泥试样的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报告中应包括所有单个强度结果(包括舍去的试验结果)和计算出的平均值;(8)要说明的其它内容。条文说明本方法参照 GB/T17671-1999 修改。GB177-1985 虽然没有作废,但不再被 GB175-1999硅酸盐水泥、

15、普通硅酸盐水泥 、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引用。虽然GB/T17671-1999 为推荐性标准,但因被上述强制标准的引用而成为强制性标准。对于火山灰水泥而言,在水灰比0.5 和灰砂比 1:3 条件下,流动度可能有很大变化,所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中规定:“按 GB/T17671-1999 进行。但火山灰水泥进行胶砂强度检验的用水量按 0.50 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 180mm 来确定。当流动度小于 180mm 时,须以 0.01 的倍数递增的方法

16、将水灰比调整到胶砂流动度不小于 180mm。 ”为区别 ISO 方法与硬练法、GB177-1985 方法,特列出表T0506-1,其主要区别在于检验方法中的胶砂组成,即水灰比、灰砂比和砂。表 T0506-1 不同强度试验方法的比较内容砂砂源粒径范围(mm)胶砂性质试件形状搅拌水灰比灰砂比抗折抗压转速(r/min)硬练法单级 0.5-0.85GB177-1985(软练法)福建平源单级 0.25-0.65 混合0.44-0.461:2.54416cm46.25cm搅拌锅:653搅拌叶:1376ISO厦门级配砂:0.08-0.5(1/3)0.5-1.0(1/3),1.0-2.0(1/3)0.501:

17、34416cm44cm搅拌叶:14010(自转)28510(自转)0.3-0.41:38 字形7.077.07cm625(公转)12510(公转)工作程序加料程序温度条件养护水破型试验压力机取件时间强度计算抗压强度加水和水泥,干加水,加水泥,低速 30s,再低拌,搅拌中加水, 速 30s 的同时加入砂, 高速 30s,搅拌 180s停 90s,高速 60s实验室:214R.H.50;养护箱:203R.H. 90201;饱和 Ca(OH)2精度2,速度精度1,速度 2400N/s5000N/s500N/s200N/s剔除最大、最小试验结果,以剩下 4 个结果平均破型前 15min 取出6 个测定

18、值的算术平均值为试验结果。如有超出平均值精度10者剔除, 再以剩余 5 个结果平均。现有超出,该组无效。实验室:214R.H.50;养护箱:203R.H.90202GB177-1985 方法和 ISO 法相比较,GB177 存在以下缺点:1、 水泥强度试验中水泥成分过多,强度值对水泥浆与砂子胶结性能的反应不够敏感。这样低密度、低活性的水泥在结果上可以得到更多的好处。2、 胶砂的用水量偏低,这样有利于那需水量较大的水泥,造成事实的不公平。3、 和国际上通行标准不统一,不利于贸易和交流。而 ISO 方法检验出的水泥强度更接过水泥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实际作用。根据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的研究表时, 我国水泥的旧版GB强度等级大体上比ISO等级低一个等级。 如GB425对应 ISO32.5,GB525 大致对应 ISO42.5。新版 GB175 已于 1999 年 12 月 1 日实施,规定水泥强度采用GB.T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 法) 测试,同时GB175-1999 规定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见表 T0506-2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42.542.5R42.5R52.552.552.5R52.5R62.562.5R32.5R42.5普通、矿渣、火山灰、 32.5粉煤灰、 复合硅酸盐水泥表 T0506-3 水泥强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