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70119820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 页数:217 大小:8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7页
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7页
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7页
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7页
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课件PPT课件(2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pptppt课件课件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现象v梦梦v身体语言身体语言v变态变态v投射投射科学概念科学概念情商情商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三三三三.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般步骤(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一)研究问题的确定(二)查阅参考文献(二)查阅参考文献(二)查阅参考文献(二)查阅参考文献(三)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三)研究设计(四)资料或数据的分析讨论(四)资料或数据的分析讨论(四)资料或数据的分析讨论(四

2、)资料或数据的分析讨论(五)做出研究的结论(五)做出研究的结论(五)做出研究的结论(五)做出研究的结论(六)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研究报告(六)撰写研究报告(七)研究的效度(七)研究的效度(七)研究的效度(七)研究的效度四四.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分类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分类(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第二节研究的设计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研究类型研究类型1.1.现象描述性研究:现象描述性研究:现象描述性研究:现象描述性研究:“What?”“What?”、“How?”“How?”操作定义:对相应变量设定的指标系统及其意操作定

3、义:对相应变量设定的指标系统及其意操作定义:对相应变量设定的指标系统及其意操作定义:对相应变量设定的指标系统及其意义的解释。义的解释。义的解释。义的解释。2.2.相关研究: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影响,相关研究: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影响,相关研究: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影响,相关研究:揭示一个变量是否受其他变量影响,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如何,以实现从一个变量预测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如何,以实现从一个变量预测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如何,以实现从一个变量预测影响的程度和性质如何,以实现从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目的。另一个变量的目的。另一个变量的目的。另一个变量的目的。3.3.验证性研究:确定不同变

4、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性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性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验证性研究:确定不同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通过实验实现通过实验实现通过实验实现通过实验实现(二)变量与操作(二)变量与操作(二)变量与操作(二)变量与操作1.1.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涉变量2.2.操作:自变量的操作操作:自变量的操作操作:自变量的操作操作:自变量的操作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能引起被试的心理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能引起被试的心理状态变化和反应变化的条件或因素。状态变化和反应变化的条件或因素

5、。(1)自变量本身能变化)自变量本身能变化(2)自变量能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的,研)自变量能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的,研究者不能直接控制操纵的一般不用作自变量。究者不能直接控制操纵的一般不用作自变量。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变化因变量:又称反应变量,它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是研究者力图测量、引起的行为上的变化,是研究者力图测量、记录的行为指标。记录的行为指标。(1)有效性)有效性(2)可靠性)可靠性(3)灵敏性)灵敏性(4)数量化)数量化主要方法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社会心理学的主要方法(一)档案法(一)档案法(一)档案法(一)档案法(

6、archivalanalysis)(archivalanalysis):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各种现存资料,以揭示: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各种现存资料,以揭示: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各种现存资料,以揭示:根据一定目的收集各种现存资料,以揭示特定社会行为和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特定社会行为和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特定社会行为和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特定社会行为和心理现象与某些社会条件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资料:个人作品、档案记录、报刊文章、电视报道、统计资料资料:个人作品、档案记录、报刊文章、电视报道、统计资料资料:个人作品、档案记录、报刊文章、电视报道、

7、统计资料资料:个人作品、档案记录、报刊文章、电视报道、统计资料优点:优点:优点:优点:没有实验效应问题,不涉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没有实验效应问题,不涉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没有实验效应问题,不涉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没有实验效应问题,不涉及人与人的相互作用可以追溯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追溯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追溯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可以追溯社会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可以研究某些连续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研究某些连续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研究某些连续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研究某些连续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进行跨文化比较。不足:不足:不足:不足:相关性研究

8、,难于进行因果判断相关性研究,难于进行因果判断相关性研究,难于进行因果判断相关性研究,难于进行因果判断不能保证是否能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不能保证是否能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不能保证是否能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不能保证是否能获得完整、客观的档案资料二)调查法二)调查法二)调查法二)调查法(survey)(survey)包括:包括:包括:包括:1.1.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2.2.测验法:测验法:测验法:测验法:3.3.访谈法:访谈法:访谈法:访谈法:优点:经济、省时、易于进行优点:经济、省时、易于进行优点:经济、省时、易于进行优点:经济、省时、易于进行缺点:缺乏控制缺点:缺乏控

9、制缺点:缺乏控制缺点:缺乏控制对研究工具有要求对研究工具有要求对研究工具有要求对研究工具有要求社会赞许倾向社会赞许倾向社会赞许倾向社会赞许倾向(三)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三)现场研究与现场实验现场研究现场研究(fieldresearch):研究者亲临被:研究者亲临被研究情境,对被试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研究情境,对被试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观察。实施中时常运用各种调计划地系统观察。实施中时常运用各种调查方法来获得更多的背景资料。查方法来获得更多的背景资料。现场实验现场实验(fieldexperiment):在真实的: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生活情境中进行的有控制的实验。优点:缩

10、短研究周期缩短研究周期摆脱研究的被动性摆脱研究的被动性自然、真实,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实际自然、真实,结果可直接应用于实际不足:不易对现实情境进行控制不易对现实情境进行控制时间、财力、人力投入大时间、财力、人力投入大被试不是完全随机抽样,研究难以系统化被试不是完全随机抽样,研究难以系统化四)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四)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四)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四)模拟实验与实验室实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模拟实验(simulationexperimentsimulationexperiment)指在实验室建造)指在实验室建造)指在实验室建造)指在实验室建造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进行

11、有控制的实验的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控制的实验的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控制的实验的一个模拟实际社会生活的环境条件,进行有控制的实验的方法。方法。方法。方法。例证:例证:例证:例证:P.Zimbardoetal(1972)“P.Zimbardoetal(1972)“监狱模拟实验监狱模拟实验监狱模拟实验监狱模拟实验”优点:精密控制条件下反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特定优点:精密控制条件下反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特定优点:精密控制条件下反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特定优点:精密控制条件下反复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特定变量与一定行为或心理表现的因果关系。变量与一定行为或心

12、理表现的因果关系。变量与一定行为或心理表现的因果关系。变量与一定行为或心理表现的因果关系。不足:研究情境的人为特征不足:研究情境的人为特征不足:研究情境的人为特征不足:研究情境的人为特征被研究意识被研究意识被研究意识被研究意识单因素分析的特征单因素分析的特征单因素分析的特征单因素分析的特征第三章社会知觉与认知 个体如何感知、认知自己、他人与群体及如何解释与推断社会行为事件。第一节对自我的知觉自我知觉(自我知觉(self perceptionself perception):个体对自己的认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和评价。基本成分:自我概念(基本成分:自我概念(self conceptsel

13、f concept) 自尊(自尊(selfselfesteemesteem)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所有特征的认识的集 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合,包括个体对自己的社会角色、 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性格、能力、身体等方面的认识。 自尊:是个体对自己的整体评价,它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它反映了个体对自己是否满意。一.自我概念形成的信息来源1.他人的反馈(同伴的反馈)2.反射性的评价(皱眉:教皇普通人)3.根据自己的行为来推断4.社会比较二.自我概念的作用三.自我概念的测量1.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SelfConceptSca

14、le)2.自我描述问卷四、自尊的构建及其作用1.生活中的成败经验2.社会比较来的信息3.自己的内部标准五、自尊的测量1.罗森伯格自尊量表2.德克萨斯社会行为调查量表1 1、 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我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别人不相上下。相上下。相上下。相上下。(1 1)非常同意)非常同意)非常同意)非常同意(2 2)同意)同意)同意)同意(3 3)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不同意(4 4)非常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非常不同意)非常不同意2 2、 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我觉得我有许多优

15、点。我觉得我有许多优点。3 3、 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总的来说,我倾向于认为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4 4、 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我做事可以做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好。5 5、 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地方。* *6 6、 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我对自己持有一种肯定的态度。我对自己持有一种

16、肯定的态度。7 7、 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整体而言,我对自己觉得很满意。8 8、 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我要是能更看得起自己就好了。* *9 9、 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有时我的确感到自己很没用。* *1010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十处。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十处。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十处。有时我觉得自己一无十处。* * *号表示是反向记分测量。号表示是反向记分测量。号表示是反向记分测量。号表示是反向记分测量。第二节对

17、他人的知觉印象的形成一.印象形成过程中所利用的信息1.外表2.非言语线索1.距离距离2.动作动作3.目光接触目光接触4.表情表情3.行为二.印象的组织结构维度观(dimensionalView)评价维度评价维度一个人品质的好坏一个人品质的好坏能量维度能量维度一个人是强有力的还是软弱的一个人是强有力的还是软弱的活动水平活动水平一个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一个人是积极主动还是消极被动动类型观(typologicalView)三.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加工整合的方式1.安德森的平均模型安德森的平均模型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获得对他人们把所获得的信息加以平均获得对他人的总体评价。人的总体评价。1986年

18、修改为加权平均模型年修改为加权平均模型2.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加工模型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加工模型类别加工类别加工特征加工特征加工四.社会认知效应社会认知效应1.核心特征核心特征2.首因效应首因效应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首因即首次或最先的印象,即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生活中所说的第一印象。在社会心理学中,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首因效应指的是在社会认知过程中,最先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首因效应产生的原因最初印象对于后继信息的解释有明显的最初印象对于后继信息的解释有明显的定向作用,后来的信息被同化整合

19、到先定向作用,后来的信息被同化整合到先前构成的图式中去前构成的图式中去人们容易忽略、不注意后面的原因人们容易忽略、不注意后面的原因后面信息的重要性被打折扣后面信息的重要性被打折扣应用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尽力避免不展现自己最吸引人的品质,尽力避免不良品质的出现良品质的出现学习和掌握一些社交技能、方法和策略学习和掌握一些社交技能、方法和策略加强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加强修养,养成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提醒防备首因效应,不要被别人的第一印象防备首因效应,不要被别人的第一印象迷惑迷惑人们在形成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时,多注人们在形成对他人的第一印象时,多注意负面的特性意负面的特性首因效应可以改变首

20、因效应可以改变3.近因效应 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近因即最后的印象,近因效应指的是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影响。近因效应产生的原因最新信息的强度,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最新信息的强度,形成印象过程中不断有足够引人注意的信息提供有足够引人注意的信息提供原来印象随时间推移而淡忘原来印象随时间推移而淡忘人的个性特点的影响人的个性特点的影响应用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认真对待每一次交往重视交往的重视交往的“结尾结尾”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结交新朋友,不忘老朋友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又称光环效应,它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

21、的印象后,人的某种人格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人们就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其他方面的特征。特征。 被试给罪犯判刑的评价年数被试给罪犯判刑的评价年数 罪行 作者的外表吸引力 有魅力 无魅力 控制组诈骗5.45 4.35 4.35偷窃 2.80 5.20 5.10实验实验研究者让被试阅读详细的案件材料,让他们设想自己是法官,要对罪犯判刑。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漂亮的女性罪犯照片附在案例上,第二组所附照片是无魅力的女性罪犯,第三组是控制组。而案件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诈骗,另一种是偷窃。显然,对于被认为与魅力有关的诈骗罪,被试倾向于对有魅力的罪犯给予重判,平均刑

22、期明显长于其他两组,而其他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别。另一方面,在与外表魅力无关的偷窃罪方面,具有外表魅力的罪犯却得到了同情,平均给予的判刑年数低于其他两组。可见,尽管在一般情况下漂亮的外表能够使人们做出更为积极的评价,但是,当人们感到有外表魅力的人在滥用自己的美貌时,则会反过来倾向于做出更不利的判断。应用实事求是,防止以偏概全展示自己的突出优点,制造晕轮效应第三节对群体的知觉刻板印象群体:就是由具有某一共同的且具有社会意义的特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构成的集合。刻板印象(Stereotype):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印象。一一.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社会刻板印象的形成个人经验个人经验社会学习社会学习

23、影响社会刻板印象唤起的因素影响社会刻板印象唤起的因素一个人的类别特征明显一个人的类别特征明显一个人的类别特征明显一个人的类别特征明显时间紧、需要快速作出判断时时间紧、需要快速作出判断时时间紧、需要快速作出判断时时间紧、需要快速作出判断时所获得的信息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所获得的信息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所获得的信息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所获得的信息复杂,不易分析加工时人们处于极端状态时人们处于极端状态时人们处于极端状态时人们处于极端状态时社会刻板印象的利与弊快速了解不熟悉的人和群体快速了解不熟悉的人和群体夸大了群体内的相似性夸大了群体内的相似性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夸大了群体间的差异性提醒不要主观臆断

24、不要主观臆断多交往多交往防止别人对我们自己产生刻板印象防止别人对我们自己产生刻板印象第四节对行为事件原因的推断归因归因(归因(Attribution):就是利用信息对自己):就是利用信息对自己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及他人行为的原因加以推断的过程。一一.何时归因何时归因1.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出乎意料的、不寻常的事发生时2.负性的事件负性的事件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二.归因理论1.成就归因模型(AchievementAttributionModel)维纳的模型内因与外因稳定性可控性稳定性稳定性控制性控制性内在的内在的外在

25、的外在的稳定的稳定的能力能力任务难度任务难度不稳定的不稳定的努力努力运气运气Kelley的因果归因理论1、行为的原因可分为三种:行动者行动者刺激物(行动者知觉的对象)刺激物(行动者知觉的对象)行动产生的情境行动产生的情境2 2、归因时,人们主要使用三种信息:归因时,人们主要使用三种信息:归因时,人们主要使用三种信息:归因时,人们主要使用三种信息:一致性一致性一致性一致性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与当事人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与当事人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与当事人其他人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与当事人一致的程度(其他人如此吗)一致的程度(其他人如此吗)一致的程度(其他人如此吗)一致的程度(其他人如此吗)一贯

26、性一贯性一贯性一贯性在不同场合,对同一给定的刺激以在不同场合,对同一给定的刺激以在不同场合,对同一给定的刺激以在不同场合,对同一给定的刺激以相同方式反应的一贯性(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相同方式反应的一贯性(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相同方式反应的一贯性(这个人经常如此吗)相同方式反应的一贯性(这个人经常如此吗)区别性区别性区别性区别性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事件以相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事件以相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事件以相同一个人对不同的刺激或事件以相同方式反应的程度(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方式反应的程度(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方式反应的程度(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以这方式反应的程度(是否此人只对这项刺激

27、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作同样的反应)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作同样的反应)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作同样的反应)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事物作同样的反应)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利用三种信息进行归因判断的方式一致性一致性一贯性一贯性区别性区别性归因于归因于高高高高高高刺激物刺激物低低高高低低行动者行动者低低低低高高情境情境这个学生为什么在我的课上睡觉?这个学生为什么在我的课上睡觉?这个学生为什么在我的课上睡觉?这个学生为什么在我的课上睡觉?学生们都睡学生们都睡这人以前也睡这人以前也睡他在别人课上没睡他在别人课上没睡教师

28、没劲教师没劲 其他人没睡其他人没睡他以前也睡他以前也睡他在别人课上也睡他在别人课上也睡学生懒惰学生懒惰其他人没睡其他人没睡他以前没睡他以前没睡他在别人课上没睡他在别人课上没睡情境原因情境原因 3.反常条件关注模式4.顺序阶段模型三.归因偏差基本归因错误在解释他人行为原因时,过高估计性格作用的倾向行动者观察者效应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情境原因,把别人的行为归因于内部(性格)原因的倾向自我服务的偏见自我服务的偏见也叫自利偏见。当行为是成功的,如果是他人也叫自利偏见。当行为是成功的,如果是他人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外,如果是自己的行为,会被归因于内;而当行为本身是不

29、好、失败时,如被归因于内;而当行为本身是不好、失败时,如果是他人的行为,则会被归因于内,如果是自己果是他人的行为,则会被归因于内,如果是自己的行为,则会被归因于外。的行为,则会被归因于外。四、归因的个体差异内控者:认为结果的产生取决于自己的行动、能力和努力。外控者:认为是运气、命运、或强有力的他人控制着结果的好坏。量表习得性无助(learnedhelplessness)当人们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且普遍的因素(如能力有限),就会产生不可控的期望,从而出现动机水平下降及抑郁、无助的情绪。第四章社会动机第一节社会动机概述一一一一. .动机的概念动机的概念动机的概念动机的概念 动机(动机(动机(动机

30、(motivemotive,motivationmotivation)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1.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内驱力:由于人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旨在恢复稳态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需要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诱因:诱因:能满足个体需要、引起个体动机的能满足个体需要、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外在刺激正诱因: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正诱因: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负诱因: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负诱因: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而

31、满足其需要的刺激二、社会动机社会动机指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指驱动人的社会行为的基本力量,也就是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需要为也就是以心理内驱力和心理需要为动力源泉而形成的促使行为主体朝动力源泉而形成的促使行为主体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向一定目标的动力。三、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四、动机的类型动机的类型1.内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motivation)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是指人们对某些活动感兴趣,从活动中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改活得到了满足,活动本身成为人们从事改活动的推动力。动的推动力。布鲁纳:内在动机有三种内驱力引起:好奇布鲁纳:内在

32、动机有三种内驱力引起:好奇心,好胜心,互惠。心,好胜心,互惠。哈克曼与奥尔德姆认为,五种工作特哈克曼与奥尔德姆认为,五种工作特性能够引发内在动机:性能够引发内在动机:技能多样性技能多样性任务多样性任务多样性任务重要性任务重要性自主性自主性回馈性回馈性2.外在动机(外在动机(extrinsicmotivation)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当个体参加某种活动的动力不是基于对此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活动本身的兴趣,而是外在的奖赏或压力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所驱使。时,他就是被外在动机所驱使。3.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关系过度辩护效应(过度辩护效应(ove

33、rjustificationeffect)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当人们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由于很强的外在原因引起时,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原因引起时,会低估内在原因对行为的影响程度。响程度。三、几种主要的动机理论1、麦独孤的本能论麦独孤的本能论他认为心理学应该以本能、情绪、他认为心理学应该以本能、情绪、情操和意志为主要研究对象。本能不情操和意志为主要研究对象。本能不仅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仅是天生的能力,而且是天生的行为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推动力,是策动和维持人类行为的决定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定因素,而本能的核心是情绪体验。主要的本能及其相伴随的情绪体

34、验主要的本能及其相伴随的情绪体验主要的本能及其相伴随的情绪体验主要的本能及其相伴随的情绪体验本能本能本能本能相伴随的情绪相伴随的情绪相伴随的情绪相伴随的情绪避害本能避害本能避害本能避害本能惧怕情感惧怕情感惧怕情感惧怕情感好斗本能好斗本能好斗本能好斗本能愤怒情感愤怒情感愤怒情感愤怒情感拒绝本能拒绝本能拒绝本能拒绝本能厌恶情感厌恶情感厌恶情感厌恶情感哺育本能哺育本能哺育本能哺育本能母爱情感母爱情感母爱情感母爱情感求偶本能求偶本能求偶本能求偶本能妒忌情感妒忌情感妒忌情感妒忌情感求新本能求新本能求新本能求新本能好奇情感好奇情感好奇情感好奇情感服从本能服从本能服从本能服从本能自卑情感自卑情感自卑情感自卑

35、情感支配本能支配本能支配本能支配本能自负情感自负情感自负情感自负情感合群本能合群本能合群本能合群本能怕孤独情感怕孤独情感怕孤独情感怕孤独情感求食本能求食本能求食本能求食本能食欲情感食欲情感食欲情感食欲情感收集本能收集本能收集本能收集本能占有欲情感占有欲情感占有欲情感占有欲情感构造本能构造本能构造本能构造本能创造欲情感创造欲情感创造欲情感创造欲情感2、劳伦兹的习性论劳伦兹的习性论攻击、食、性、逃避构成动物的四种攻击、食、性、逃避构成动物的四种本能本能战争是人类侵犯本能的表现战争是人类侵犯本能的表现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每种动物都有该物种特有的行为,即习性习性“关键期关键期”概念概念3、

36、弗洛伊德的性欲力学说早期,他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性本能”和“自我保存本能”,后期提出:“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将本能称为性欲力,也叫力比多(libido),这些性能量是人类生活的原动力4、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的主要动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需要按层次排列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自我尊重自我尊重他人的尊重他人的尊重爱和归属爱和归属安全与保障安全与保障生理需要生理需要四、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一、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一、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尔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尔成就动机是

37、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尔成就动机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就、达到既定目标尔积极努力的动机。积极努力的动机。积极努力的动机。积极努力的动机。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的特点:1.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又他人或所属的团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又他人或所属的团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又他人或所属的团强调个人的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又他人或所属的团体来决定。体来决定。体来决定。体来决定。2.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选择做什么

38、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选择做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是由重要他人或团体来决定的。或团体来决定的。或团体来决定的。或团体来决定的。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他人或团体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制定的。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制定的。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制定的。标准也是由他人或团体来制定的。4.4.从总体上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弱,从总体上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弱,相应地,成就的社会工具

39、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是一种相应地,成就的社会工具性比较强,即追求成就是一种手段,是为了他人或团体高兴。手段,是为了他人或团体高兴。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个我取向成就动机的特点:1.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自己来决定。成就目标和评价标准主要由个人自己来决定。2.学者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由个人自己来做学者什么样的行为来达到成就目标,也由个人自己来做主。主。3.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自己来评价,评价标成就行为的效果如何,往往由个人自己来评价,评价标准也是由自己来制定的。准也是由自己来制定的。4.从总体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的内化程度比较高,从总体来说,个人对成就的价值观念

40、的内化程度比较高,相应地,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比较强,即成就本身是一种相应地,成就的功能自主性比较强,即成就本身是一种目的。目的。第五章社会感情第一节社会情感概述一、社会情感的概念社会情感是伴随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主观心理体验和心理感受。情绪: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区别: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情绪 广泛的 外部表现冲动性,情境性情感 人特有 内隐 稳定性 二、社会情感的功能(一)调节功能:对认知具有一种组织或瓦解的作用。作用。(二)动力功能:情绪对行为(二)动力功能:情绪对行为增力增力OR减力减力(快乐中枢)(快乐中枢)(三)感染:(三)感染:个体情感对他人情感所施予的个体情感对

41、他人情感所施予的影响效果。影响效果。(相同和相关的体验感染愈强)(相同和相关的体验感染愈强)(四)迁移(四)迁移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对象或事物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之有关的对象或事物上去。上去。(五)强化(五)强化对行为起到巩固或消退的作用。对行为起到巩固或消退的作用。(六)信号(六)信号情绪和情感的种类一.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激动不安状态。以持续的时间,强度,速度,外部表现以持续的时间,强度,速度,外部表现分为三种。分为三种。(一)心境(一)心境持久,微弱,影响人的整个精神

42、活动的情持久,微弱,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绪状态。特点:弥散性特点:弥散性(二)激情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明显的外部表现,伴有认识范围缩小平时加强意志锻炼转移注意,摆脱刺激情景(三)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的情绪状态。可为短时,也可长时人若长期处于应激对人的身心有不利影响( (一)道德感一)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二)理智感(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生的情感体验。(三)美感(三

43、)美感 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验。情感种类第二节情感调试一.情感智商情智彼得塞拉维:情感智商,也叫情绪智商,EmotionalIntelligence(Quotient)(情感智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承受外界压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彼得塞拉维在解释情感智商的内涵时将它扩大为五大类:第一,认知自己的情绪。第二,妥善管理情绪。第三,自我激励。第四,认知他人的情绪。第五,人际关系的管理。丹尼.戈尔曼推广二.情绪感知等级100100高高低低0 0情

44、情绪绪感感知知等等级级8.8.互动互动了解人我情绪并预测了解人我情绪并预测如何互动如何互动7.7.同理心同理心洞察他人情绪的直觉洞察他人情绪的直觉好人判断好人判断6.6.起因起因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了解引发情绪的原因和事件和事件5.5.分辨分辨分辨不同情绪并表达分辨不同情绪并表达4.4.语言障碍语言障碍 感觉到切无法表达感觉到切无法表达3.3.原始经验原始经验 感到恼却无法了解感到恼却无法了解2.2.身体感觉身体感觉 感到身体生理变化感到身体生理变化1.1.麻木麻木麻木无情麻木无情三.情绪管理的方法What是什么情绪?why为什么有How如何有效处理情绪1.探索自己曾有的各种情绪2.了解引发情绪

45、的原因3.缓和情绪的方法介绍愤怒控制和朋友计划对愤怒的认识一一. .愤怒的特点愤怒的特点愤怒是人类收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而不愉愤怒是人类收到挫折时产生的一种紧张而不愉快的原始情绪。快的原始情绪。1.愤怒有不同程度愤怒有不同程度2.原始的、基本的情绪原始的、基本的情绪3.愤怒产生的基本原因是遭受挫折愤怒产生的基本原因是遭受挫折4.对愤怒的处理因人而异对愤怒的处理因人而异5.愤怒有多种表现形式愤怒有多种表现形式二.愤怒的利弊(一)益处1.提供能量2.有助于谈话3.提供信息4.产生控制感(二)坏处1.阻止人们思考、感觉和行动2.逃避现在3.愤怒与攻击4.损害人的健康三.愤怒的原因(一)外部原因1.

46、挫折2.引起恼怒的人或事物3.虐待4.不公平(二)内部原因1.思维评价评价期望期望自我言语自我言语( (暗示)暗示)2.情感紧张紧张心情恶劣心情恶劣3.行为原因退缩退缩敌对敌对第二节愤怒控制训练一.方案的顺序1.激发因素2.线索暗示3.减弱因素4.提醒因素5.使用适当的技能替代愤怒6.自我评价二.愤怒训练的基本方法1.示范2.角色扮演3.表现反馈第六章社会态度第一节 社会态度剖析一、社会态度的界定一、社会态度的界定 (一)定义:人们对一定的对象相对稳定的、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二)成分也称作态度的ABC模式 认知成分:主体对客体的认识、 理解与评价情感成分:主体对态度对象的情 绪体验意向

47、成分:主体对于态度对象的 反应倾向(三)态度的特征对象性:任何一种态度都有针对性,总是针对一定的客体发生的,它反映了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 内隐性:它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心理构成,因此,它不能从外部直接观察到。 持久性:态度一旦形成,就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轻易改变 二、态度的功能认识和评价的功能态度充当着图式,为人们建构世界提供了某种框架,它能帮助人们组织和吸收外界复杂的信息,从而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信息;某一特定的态度一旦形成,成为一定的心理结构,就会影响个体对后继刺激的接受;态度能使个体有选择地接受有利于自己的、合适的信息,拒绝不合适的信息,但也可能使人歪曲信息,产生偏见等。【哈哈斯斯托托夫夫

48、和和坎坎特特里里尔尔(A. (A. H. H. Hastorf Hastorf & & H. H. Cantril, Cantril, 1954)1954)实验】实验】将将普普林林斯斯顿顿大大学学和和达达得得毛毛斯斯大大学学两两校校足足球球队队比比赛的录像分别放给两校学生看。结果:赛的录像分别放给两校学生看。结果:普普林林斯斯顿顿大大学学生生发发现现达达得得毛毛斯斯队队犯犯规规次次数数比比裁裁判判实际上指出的多实际上指出的多2 2倍;倍;达达得得毛毛斯斯大大学学生生也也更更多多地地指指出出普普林林斯斯顿顿大大学学球球队队犯规而未受罚的次数。犯规而未受罚的次数。这这是是两两校校球球学学生生为为维

49、维护护各各自自学学校校荣荣誉誉的的立立场场和和期期望望本本校校球球队队获获胜胜的的积积极极态态度度造造成成认认知知判判断断上上的的偏偏差。差。【琼斯(E. E. Jones, 1956)态度的过滤器效应实验】被试:两组大学生:第一组,反对“白人与黑人分校学习”组(反对歧视黑人);第二组,赞同分校组(有种族歧视者)。两组态度相反。过程:让两组被试分别单独地朗读11篇主题为“反对黑人与白人分校学习”的文章,读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将所记忆的文章内容尽量完整地写出来。结果:第一组学生所记忆的材料数量(即成绩)远优于第二组。结论:与读者社会态度相吻合的材料,易被吸收、同化和储存、提取;而与读者社会态度相反的

50、材料,则往往被忽视或曲解。显然,态度在学习中起着过滤器的作用,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价值表达的功能态度能表达人们深层的价值观,它既来自价值观,又能表达价值观,这是态度性质中最主要的一点。价值观是态度的核心。自我防御的功能态度帮助人们抵御针对他们自身的有害信息,使人们避免自己内心的焦虑,或者能使人们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兰伯特(W. E. Lambert, 1960)“会员群体对耐痛力增长特色的效应”实验】被试: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各两组(共4组)大学生设备:由血压计改装的耐压器:在充气皮绑带上置一尖突起,绑在手臂上,充气后会使人产生痛感。当被试无法忍受时会说“受不了”,这是松开绑带并测定

51、充气量,作为耐痛力的指标。过程过程过程过程:实实验验前前告告诉诉两两组组被被试试:测测试试的的目目的的是是为为了了确确定定正正常常人人耐耐痛痛的的程程度度,初初测测时时仅仅仅仅记记录录两两组组被被试试各各人人的的耐耐痛痛水水平平。休休息息时时,对对一一组组基基督督教教徒徒说说:“据据某某一一报报告告认认为为,基基督督教教徒徒的的耐耐痛痛力力不不如如犹犹太太教教徒徒”;对对一一组组犹犹太太教教徒徒说说:“据据某某一一报报告告认认为为,犹太教徒的耐痛力不如基督教徒犹太教徒的耐痛力不如基督教徒”。结果结果结果结果:再再测测时时发发现现,被被告告诉诉上上述述话话语语的的两两组组被被试试,其其耐耐痛痛力

52、力水水平平都都显显著著提提高高,而而未未被被告告诉诉上上述述话话语语的的两组被试,其耐痛力水平与初测结果无显著差异。两组被试,其耐痛力水平与初测结果无显著差异。动机功能动机功能态度能驱使人们趋向或逃离某些事物,因为它规定什么是偏爱的,什么是期望的,什么是渴求的,什么是想要避免的等等,因此它对人的行为具有驱动作用。三、态度变化过程的模式服从阶段人们由于外部压力,改变自己态度的表面顺应行为。同化阶段个体自愿接受他人所倡导的态度,以达到社会适应的现象。内化阶段个体自觉地将外在的观念及行为模式吸收并转化为内在态度体系的一部分的过程。四、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四、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一) 态度与行为的不一致

53、性【拉皮尔(R. T. Lapiere, 1934)的著名现场研究:】他他偕偕同同一一对对年年轻轻的的中中国国留留学学生生夫夫妇妇在在美美国国西西海海岸岸旅旅行行一一万万多多公公里里,住住宿宿过过6666家家旅旅馆馆,在在184184家家餐餐馆馆用用餐餐,受受到到很很好好的的接接待待,其其中中多多数数甚甚至至以以“ “比比平平常常更更关关心心” ”的的方方式式予予以以款款待待,只只有有一一次次遇遇到到拒拒绝绝。当当时时的的美美国国普普遍遍存存在在着着对对黑黑人人和和亚亚洲洲人人的的种种族族歧歧视视,特特别别是是在在很很少少有有东东方方人人居居住住的的地地方方更更是是如如此此,所所以以预预计计会

54、会遇遇到到许许多多困困难难。但但出出现现的的情情况况使使研研究究者感到非常意外,为此促使他们继续作深入调查。者感到非常意外,为此促使他们继续作深入调查。6个月后,他分别向上述光顾过的250家餐馆旅店分别寄去两种问卷。两问卷中都有如下问题:“你是否愿意在你们的商店中把中国人作为顾客来加以接待?”为了避免对方因接待过华人而产生怀疑,以致作出不真实的回答,特给其中的一般餐馆旅店寄第二种掩护性问卷,其中除上述问题外又插入一些是否愿意接待德国人、法国人、日本人等的问题。同时,他给许多未光顾过的餐馆旅店也寄发了问卷,把它们当作控制组。结果在光顾过的250家餐馆旅店中收回了128份答卷,其中回答不愿接待的旅

55、店有43家,餐馆有75家(占总数的93.4%);答不确定,视情况再说的旅店有3家,餐馆有6家;答愿意接待的只有1家旅店。两种问卷的回答差别很微小。光顾过和未光顾过的两组被调查者的回答,其差异也很不显著。态度和行为不一致现象的解释:1、态度的一般性和行为的特殊性态度往往有类化的特性,指向一类对象或一般场合,行为是具体的,在特定场合下指向特定对象。2、态度的强度、明晰度及相关程度态度的三成分强大时,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就高;同时,三种成分越是协调,态度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越高态度越是明确、具体,与行为的一致性越高一个具体的行为可能与多种态度相关联,当这些态度之间相关度较低甚至是冲突时,行为就可能表

56、现得与其中的一些态度不一致。3、个体的动机能力与意志态度如与个体某一时间内的动机相矛盾,人们则会满足动机而表现出与态度不一致的行为。当个体力所不能及时,两者可能不一致个体意志力薄弱时,态度与行为可能脱节4、态度表达中的情境因素罗凯奇(Rokeach,1968)认为:行为至少是两个态度的函数对于对象的态度和对于情境的态度。两者冲突时,迫于情境压力,个体在该情境中的行为会与态度不一致。第二节态度的形成和改变一、一、态度变化理论态度变化理论(一)认知平衡理论(一)认知平衡理论也叫也叫POXPOX模型,由心理学家海德提出。模型,由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人们的认知系统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有人们的认知系统

57、中几种评价态度或感情之间有趋向一致的压力。认知处于平衡状态时,能引起趋向一致的压力。认知处于平衡状态时,能引起一种满意的状态,而认知处于不平衡时就力求趋一种满意的状态,而认知处于不平衡时就力求趋向于平衡,或改变现存的某种认知因素,或添加向于平衡,或改变现存的某种认知因素,或添加一种新的认知,以校正不平衡。一种新的认知,以校正不平衡。 海德假设海德假设P P是认知者,是认知者,O O是是P P所认知的另一个人,所认知的另一个人,X X是第三者的人或事物。是第三者的人或事物。P PO OX X三者的关系如三者的关系如相适应,则相适应,则P PO OX X的体系呈平衡状态,的体系呈平衡状态,P P的

58、态度的态度毋须转变毋须转变 如果三者关系不平衡,则如果三者关系不平衡,则P P心理上就不舒服,心理上就不舒服,这说明这说明P PO OX X的体系发生了不平衡的体系发生了不平衡,这时就这时就必须对这种认知体系加以改变必须对这种认知体系加以改变 P P、O O、X X三者的关系呈三者的关系呈8 8种模式:种模式: “ “”表示肯定关系,表示肯定关系,“”“”表示否定关系表示否定关系POXPOXPOXPOXPOXPOXPOXPOX平衡状态不平衡状态(二) 认知失调理论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每个人都有认知系统,也即由许多知识,观念,信息等构成的认知结构,每一个具体的知识、观念、信息都是一个认知元素。

59、认知元素之间有些是有关的,有些是无关的,有关的这些元素之间的有协调、不协调之分。当这些相关的认知元素之间出现不协调或叫“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不协调,导致认知结构不平衡,这种不协调会产生心理压力和动机,使个人去改变有关的观念或行为,来减少不协调,恢复平衡。减少不协调的途径:1.改变行为2.改变态度3.引进一种新的认知元素理由不充分效应:人们在一种行为的理由不充分时会自动寻求补充理由,以维持自己认知协调过度理由效应:一种行为的理由本来已经是充分的,但外界条件以具有更大吸引力的刺激,那么,人对自己行为的解释会转向这些更有力的刺激二、劝导在态度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一)态度改变的说服模

60、型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态度改变的说服模型劝导者劝导者传递的信息传递的信息受传者受传者情境情境可信度可信度可可靠靠性性权权威威性性喜喜爱爱性性差差 距距情情绪绪性性组组织织形形式式原原有有的的态态度度人人格格特特征征自自我我防防卫卫分分心心强强化化(二)态度改变的影响因素1、劝导者因素专业性:权威性可靠性:意图和动机吸引力:优秀品质仪表和风度人际关系2、受传者的特点对象原有态度的稳固程度时间依据协调性自主选择性既成事实公开性社会支持性自我涉入心理免疫性对象既有态度的自我防卫策略笼统拒绝贬损来源歪曲信息论点辩驳回避信息文饰作用对象的个体因素智力与性别人格特征认知需要3、沟通信息的因素信息的差异若两者

61、相距不大,会产生同化效果同化效果,接受者会缩小差距,给予正面评价,将受到传播信息的影响。若两者相距很大,将产生对比效果对比效果( (反衬反衬) ),接受者会夸大差距,给予反面评价,态度不愿改变,甚至产生反方向的效果实验:登门槛效应信息唤起的恐惧情绪信息的呈现方式重复4、劝导情境的作用分心情境的强化作用第三节社会偏见一、一、偏见:一种常见的否定性态度 偏见指的是针对特定群体及其个体的不公正的、否定性的社会态度歧视则是针对特定群体及其个人的不公正的、否定性的行为二、偏见的特点偏见常以有限的,或不正确的信息来源为基础偏见的认知成分是刻板印象偏见有过度类化的倾向偏见含有先入为主的判断三、偏见的成因动机

62、因素歧视的替罪羊理论社会同一性理论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群体间的利益冲突社会化人格认知四、减少偏见的方法在不同的群体间建立共同的目标平等的交往和接触在认知上将外群体成员个体化再分类对抗刻板印象创造消除偏见的环境第七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概述一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概念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关系。它关注的是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它关注的是这种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的程度。性和协调性的程度。二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关系的类型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A.P.Fiske)认为社)认为社会互动的四种模式会互动的四种模式1.共享

63、: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共享:由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彼此。2.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权威排序:依据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3.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易的平衡。4.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三三. .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测量人际关系的测量1.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社会测量法 人际关系矩阵:根据团体总人数(人际关系矩阵:根据团体总人数(人际关

64、系矩阵:根据团体总人数(人际关系矩阵:根据团体总人数(n n)而制成的而制成的而制成的而制成的n*nn*n的行列表,的行列表,的行列表,的行列表,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以记入排斥关系。最喜欢的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以记入排斥关系。最喜欢的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以记入排斥关系。最喜欢的表内记入各成员的选择关系,也可以记入排斥关系。最喜欢的记记记记3 3分,其次记分,其次记分,其次记分,其次记2 2分,第三的给分,第三的给分,第三的给分,第三的给1 1分。同样,最不喜欢的一次分。同样,最不喜欢的一次分。同样,最不喜欢的一次分。同样,最不喜欢的一次-3-3、-2-2、-1-1

65、分。分。分。分。 人际关系图:每个成员用小圆圈的字母代表;实线与虚线表示人际关系图:每个成员用小圆圈的字母代表;实线与虚线表示人际关系图:每个成员用小圆圈的字母代表;实线与虚线表示人际关系图:每个成员用小圆圈的字母代表;实线与虚线表示相互关系。实线表示友好,虚线表示相反,箭头表示方向。相互关系。实线表示友好,虚线表示相反,箭头表示方向。相互关系。实线表示友好,虚线表示相反,箭头表示方向。相互关系。实线表示友好,虚线表示相反,箭头表示方向。 靶形图:如果成员较多,可以画靶形图,方法:把团体内各个靶形图:如果成员较多,可以画靶形图,方法:把团体内各个靶形图:如果成员较多,可以画靶形图,方法:把团体

66、内各个靶形图:如果成员较多,可以画靶形图,方法:把团体内各个成员编上号码,男女性别作好标记,绘制靶形图一张;根据矩成员编上号码,男女性别作好标记,绘制靶形图一张;根据矩成员编上号码,男女性别作好标记,绘制靶形图一张;根据矩成员编上号码,男女性别作好标记,绘制靶形图一张;根据矩阵表,把被其他成员选中的人数最多的置于靶的中心,并依次阵表,把被其他成员选中的人数最多的置于靶的中心,并依次阵表,把被其他成员选中的人数最多的置于靶的中心,并依次阵表,把被其他成员选中的人数最多的置于靶的中心,并依次把其他成员置于靶中心的外围部分,最少被人选中的置于靶的把其他成员置于靶中心的外围部分,最少被人选中的置于靶的

67、把其他成员置于靶中心的外围部分,最少被人选中的置于靶的把其他成员置于靶中心的外围部分,最少被人选中的置于靶的最外围。最外围。最外围。最外围。2.2.参照测量法参照测量法步骤:步骤:1.研究者要求团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研究者要求团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研究者要求团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研究者要求团体成员进行相互评价2.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成员对他所作的全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成员对他所作的全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成员对他所作的全为每个成员准备一个大信封,将其他成员对他所作的全部评价集中放入信封内部评价集中放入信封内部评价集中放入信封内部评价集中放入信封内3.让各成员知道别人

68、是如何对自己作评价的,但不允许本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评价的,但不允许本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评价的,但不允许本让各成员知道别人是如何对自己作评价的,但不允许本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之让看其中一小部分人对他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之让看其中一小部分人对他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之让看其中一小部分人对他人看到信封内的全部评价,之让看其中一小部分人对他的评价。的评价。的评价。的评价。4.研究者通过各成员的提名,可以从中发现团体中哪些人研究者通过各成员的提名,可以从中发现团体中哪些人研究者通过各成员的提名,可以从中发现团体中哪些人研究者通过各成员的提名,可以从中发现团体中哪些人最博

69、得大家的信赖与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最博得大家的信赖与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最博得大家的信赖与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最博得大家的信赖与尊重,这些被集中提名的人可能是团体中实际上起作用并处于团体中心位置的人。团体中实际上起作用并处于团体中心位置的人。团体中实际上起作用并处于团体中心位置的人。团体中实际上起作用并处于团体中心位置的人。社会距离尺度法具体做法,请每个成员给团体中每个人评分。最喜欢5,较喜欢4,一般3,较不喜欢2,很不喜欢1。最后统计每个人所得的分数,这分数表示了社会距离,得分越多表示与别人的距离越近,否则久越远。第二节人际关系的发展一.人际吸引1.接近性接近性

70、2.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空间上的距离越小双方越接近,则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往往容易成为知己,尤其在交往的早期阶段更是如此。段更是如此。费斯汀格的实验你最常见到哪3个人?42:隔壁22:隔一个门尽头:10而相隔的距离只需要走几秒钟,却在友谊上大不同。另外一个实验:麻省理工学院的已婚学生宿舍,在另外一个实验:麻省理工学院的已婚学生宿舍,在学年开始搬入时,彼此各不相识,过一段时间,学年开始搬入时,彼此各不相识,过一段时间,调查每户,举出在宿舍区新交的三位朋友调查每户,举出在宿舍区新交的三位朋友. .四个特征四个特征1.是他们的近邻是他们的近邻2.是他们同层的是他们同层的3.

71、是他们信箱最近的是他们信箱最近的4.是走同一个楼梯的是走同一个楼梯的再一个实验马里兰警察训练专科学校的研究受训者按照名字的子目顺序被指定到教室的座位上和宿舍的房间里。6个月后,要求每个受训者写出3个最亲密的朋友。规律的例外 希芬鲍尔希芬鲍尔 数字代表对实验助手的喜欢程数字代表对实验助手的喜欢程度度距离距离实验助手的行为实验助手的行为令人高令人高兴的兴的中间的中间的令人生令人生气的气的近近12.2512.258.678.677.427.42远远10.6710.679.009.009.089.082.2.个人品质个人品质最喜欢最喜欢最喜欢最喜欢最不喜欢最不喜欢最不喜欢最不喜欢真诚真诚真诚真诚作派不

72、正作派不正作派不正作派不正诚实诚实诚实诚实不友好不友好不友好不友好理解理解理解理解敌意敌意敌意敌意忠诚忠诚忠诚忠诚多嘴多舌多嘴多舌多嘴多舌多嘴多舌真实真实真实真实自私自私自私自私信得过信得过信得过信得过目关短浅目关短浅目关短浅目关短浅3.3.熟悉熟悉熟悉熟悉扎琼克的实验:一组:照片看扎琼克的实验:一组:照片看扎琼克的实验:一组:照片看扎琼克的实验:一组:照片看2525次次次次另外:看另外:看另外:看另外:看1 12 2次次次次问被试喜欢照片的程度问被试喜欢照片的程度问被试喜欢照片的程度问被试喜欢照片的程度但是不宜过多但是不宜过多但是不宜过多但是不宜过多实验:米勒(实验:米勒(实验:米勒(实验:

73、米勒(19761976)广告画贴在大学宿舍的公共场所。中)广告画贴在大学宿舍的公共场所。中)广告画贴在大学宿舍的公共场所。中)广告画贴在大学宿舍的公共场所。中等:等:等:等:3030张张张张2 2天天天天过量:过量:过量:过量:170170张张张张3 3天以上。天以上。天以上。天以上。因变量:对描绘在广告上的内容的态度。因变量:对描绘在广告上的内容的态度。因变量:对描绘在广告上的内容的态度。因变量:对描绘在广告上的内容的态度。4.4.相似与互补相似与互补相似与互补相似与互补纽加姆的实验纽加姆的实验纽加姆的实验纽加姆的实验(1961)(1961)实验对象是公开征求住宿志愿实验对象是公开征求住宿志

74、愿实验对象是公开征求住宿志愿实验对象是公开征求住宿志愿者,共者,共者,共者,共1717人,都为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人,都为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人,都为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人,都为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4 4个月,个月,个月,个月,条件是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条件是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条件是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条件是定期接受谈话和测验。步骤:进入宿舍前先测定他们关于经济、政治、审步骤:进入宿舍前先测定他们关于经济、政治、审步骤:进入宿舍前先测定他们关于经济、政治、审步骤:进入宿舍前先测定他们关于经济、政治、审美、社会福利等态度以及人格特征。然后混合安美、社会福利等态度以及人格特征。然后混合安美、社会

75、福利等态度以及人格特征。然后混合安美、社会福利等态度以及人格特征。然后混合安排。排。排。排。定期问他们的态度以及喜欢谁,不喜欢谁定期问他们的态度以及喜欢谁,不喜欢谁定期问他们的态度以及喜欢谁,不喜欢谁定期问他们的态度以及喜欢谁,不喜欢谁初期:空间距离初期:空间距离初期:空间距离初期:空间距离后期:彼此态度的相似。后期:彼此态度的相似。后期:彼此态度的相似。后期:彼此态度的相似。三.密切关系1.1.密切关系的特征密切关系的特征 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依赖,即双方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相互影响

76、共同活动。关系密切的双方来往频繁,她们喜欢经常共同活动。关系密切的双方来往频繁,她们喜欢经常共同活动。关系密切的双方来往频繁,她们喜欢经常共同活动。关系密切的双方来往频繁,她们喜欢经常呆在一起。呆在一起。呆在一起。呆在一起。 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自我与密切伙伴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对方成为自己个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人心理自我的一部分 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

77、共享交往动机的转变,由注重交易转变为追求共享 亲密感,即心理上的密切感,表现为广泛的自我表露,亲密感,即心理上的密切感,表现为广泛的自我表露,亲密感,即心理上的密切感,表现为广泛的自我表露,亲密感,即心理上的密切感,表现为广泛的自我表露,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接纳。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接纳。 承诺。双方对关系的投入与承担是关系延续的主要因承诺。双方对关系的投入与承担是关系延续的主要因承诺。双方对关系的投入与承担是关系延续的主要因承诺。双方对关系的投入与承担是关系延续的主要因素,双方都惠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素,双方都

78、惠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素,双方都惠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素,双方都惠表现出自己是可靠的、负责的、可以信任的任的任的任的2.爱情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因素理论)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因素理论)斯滕伯格(斯滕伯格(R.J.SternbergR.J.Sternberg)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亲密、激情与承诺。亲密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喜欢、亲近的感觉;亲密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喜欢、亲近的感觉;激情是指相互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包括性的吸引;激情是指相互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包括性

79、的吸引;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保持关系,长期厮守的决策。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保持关系,长期厮守的决策。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亲密、激情与承诺三种成分的不同结合,可以得到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分别是喜欢:只有亲密;迷恋:只有激情;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与激情的组合;友谊式的爱:亲密与承诺的结合;昏庸的爱: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同时包含以上三种成分。第三节人际冲突与合作一一. .人际冲突人际冲突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冲突是一种对立的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关系。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

80、斗关系。冲突处理的方式:两个维度,合作性和坚持性冲突处理的方式:两个维度,合作性和坚持性1.竞争模式竞争模式2.回避模式回避模式3.顺应模式顺应模式4.妥协模式妥协模式5.合作模式合作模式 二二. .人际合作人际合作“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囚徒困境” ”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讲是博弈论里最经典的例子之一。讲的是两个嫌疑犯(和)作案后被警察抓住,的是两个嫌疑犯(和)作案后被警察抓住,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隔离审讯;警方的政策是 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年;如果一人坦白另,如果两人都坦白则各判年;如果一人坦白另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

81、的判年;一人不坦白,坦白的放出去,不坦白的判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年。如果都不坦白则因证据不足各判年。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在这个例子里,博弈的参加者就是两个嫌疑犯和,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和,他们每个人都有两个策略即坦白和不坦白,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判刑的年数就是他们的支付。可能出现的四种情况:和均坦白或均不坦白、坦白不坦白或者和均坦白或均不坦白、坦白不坦白或者坦白不坦白,是博弈的结果。和均坦白是这坦白不坦白,是博弈的结果。和均坦白是这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是因为,假定选择坦白的个博弈的纳什均衡。这是因为,假定选择坦白的话,

82、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判年而抵赖话,最好是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判年而抵赖却要判十年;假定选择抵赖的话,最好还是选却要判十年;假定选择抵赖的话,最好还是选择坦白,因为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择坦白,因为坦白判不被判刑而抵赖确要被判刑年。即是说,不管坦白或抵赖,的最佳选择年。即是说,不管坦白或抵赖,的最佳选择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是坦白还是抵都是坦白。反过来,同样地,不管是坦白还是抵赖,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赖,的最佳选择也是坦白。结果,两个人都选择了坦白,各判刑年。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了坦白,各判刑年。在(坦白、坦白)这个组合中,和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

83、自己中,和都不能通过单方面的改变行动增加自己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的收益,于是谁也没有动力游离这个组合,因此这个组合是纳什均衡。个组合是纳什均衡。第四节利他行为与侵犯行为一一. .利他利他1.1.概念概念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利他行为是指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亲社会行为。2.2.特征特征 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他行为的目的是有益于他人,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利 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利他行为是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而做的力而做的 利他行为不要求回报,是一种真正的无私奉献利他行为不要求回报,是一种真

84、正的无私奉献 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利他行为具有自我牺牲,它需要个人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个人并不会计较但是个人并不会计较动物的利他动物的利他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1.1.利他者个人因素利他者个人因素2.2.情境因素情境因素3.3.旁观者效应:旁观者效应:4.4.实验:烟实验:烟5.5.因变量:是否报告以及以多快速度报告。因变量:是否报告以及以多快速度报告。6.6.自变量:单独自变量:单独 有其他被试有其他被试7.7.结果:单独:结果:单独:7575在在6 6分钟内分钟内 后者:全部不想去报告的倾向后者:全部不想去报告的倾向帮助遭遇不幸的女士单独:70以不

85、同方式愿意帮助两个陌生人在场:40一位消极的实验同谋:7二.侵犯(Aggression)1.“以危害和损伤其他个人和群体的行为”2.心理学中把攻击性定义为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身体伤害(打人)、语言伤害(骂人、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有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动。形式图原因:生物学观点挫折攻击理论模仿学习电视暴力研究结果原因分析电视暴力的影响1.儿童学会了新的攻击的方法2.减弱了对攻击的抑制3.改变对暴力的观念4.电视暴力使观众对暴力脱敏5.改变了观众的现实感6.导致儿童幻想他们自己潜在的攻击性行为暴力游戏研究的思路问题

86、及相关资料第八章群体心理第一节社会群体概述一.群体心理1.什么是群体?群体是这样一些人,他们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使用有效的相互作用在持续性、广泛性和融洽性上达到密切的程度,并自身形成一个内部准则,指导价值的实现。2.群体的特征群体必须首先是一群人群体必须首先是一群人群体存在着一个机构群体存在着一个机构有一定的目标有一定的目标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群体成员要明确意识到自己是属于某个群体的,以及群体的界限的,以及群体的界限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要有共同的价值和规范二.群体的分类统计群体和实际群体根据群体是否真实存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根据构成原则和方式大群体和小

87、群体根据群体规模,有无直接的、面对面的联系和接触三.群体凝聚力1.定义:群体凝聚力是指多数群体成员凝聚为一体,合力于群体或组织目标活动的心理结合力。2.群体凝聚力的要素及条件认同感归属感:我们感力量感条件:目标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互补外界的压力与威胁3.群体凝聚力与工作效率看书上210、211的图第二节社会影响一.社会促进二.优势反应强化说第三节从众1.什么是从众?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大多数人一致的现象。象。X a b c程序1.18套卡片2.7名被试,6名假被试3.真被试总是被

88、安排在倒数第二个回答4.所有被试围桌而坐,依次比较判断5.要求大声说出他所选择的线段6.开始6次,大家都作出准确的判断7.第7次开始,假被试故意作出错误的选择疑惑:是自己的眼睛有问题,还是别人的眼睛有问题?是相信多数人的判断,还是相信自己的判断?在确信多数人作了错误判断时,能否坚持自己的独立性?结果1.1/3-1/4的被试保持了独立性2.15%的被试,有75%的从众行为。3.平均的从众行为是34%谢里夫的实验光点游动先个体判断先个体判断实验助手实验助手2.影响从众的因素(一)群体因素群体规模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凝聚力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二)个体因素知识经验个性特征性别差异群体规模规模规模阿希阿希

89、(男)(男)杰勒德杰勒德(男)(男)杰勒德杰勒德(女)(女)1 12.82.812.612.62 212.812.821.021.03 333.333.325.925.94 435355 524.124.16 634.634.67 730.130.18 832.032.0161631.331.3项目类型项目类型男性男性女性女性中性中性总计总计男性男性34.134.15 543.043.05 539.639.65 538.938.95 5女性女性42.742.75 534.534.55 539.139.10 038.838.80 0第四节服从服从:指个体由于受到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做的事。服

90、从的经典研究者:米尔格拉姆关于服从的经典研究是由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拉姆(S.Milgram)于1963年在美国的耶鲁大学进行的。这项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实验之一。米尔格拉姆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以每小时付给4.5美元的价格招聘到40名自愿参加者,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邮局职员、工人和商人,平均年龄在2550岁之间。实验者告诉被试,他们将参加一项研究惩罚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实验,要求两人一组,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其中一人当学生,另一人当教师。教师的任务是朗读配对的关联词,学生的任务是记住这些词,然后教师呈现这些词,让学生在给定的四个词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错了,教师就通过按电钮给学生

91、以电击作为惩罚。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通过声讯的方式进行联系的。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教师的操作台上每个电键都标明了电击的严重程度,从度,从15V15V的轻微,到的轻微,到450V450V的致命。这些电击实的致命。这些电击实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首际上都是假的,但为了使教师相信整个实验,首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先让其接受一次强度为45V45V的电击作为体验。的电击作为体验。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在实验中,每当学生出错,主试就命令教师施与电击,而且要逐步加大强度,随着电击强度施与电击,而且要逐步加大强度,随着

92、电击强度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的增加,学生也由呻吟、叫喊、怒骂逐渐到哀求、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主试讨饶、踢打,最后昏厥。若被试表现犹豫,主试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则严厉地督促他们继续实验,并说一切后果由实验者承担。验者承担。 弱电击中等电击中等电击剧烈电击特强电击极剧烈电击+危险电击我受不了拉!实验结果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当电压增加到300V时,只有5人拒绝再提高电压;当电压增加到315V时,又有4人拒绝服从命令;电压为330V时,又有2人表示拒绝;之后,在电压达到345V、360V、375V时,又各有1人拒绝服从命令。共有14人(占被

93、试的35%)做出了种种反抗,拒绝执行主试的命令。另外26名被试(占被试的65%)则服从了实验者的命令,坚持到实验的最后,尽管他们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影响因素(一)客观条件1.“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四等)2.主试与被试的关系(面对面;交待完离开,通过电话联系;主试不在现场,录音机播放指导语)3.主试的地位影响因素(二)主观因素1.被试的道德水平2.被试的人格特征实验的争议伦理问题第五节集群行为一一一一. .定义定义定义定义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的无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的无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的无集群行为,是一种在人们激烈互动中自发的

94、无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指导、无明确目的、不受正常社会规范约束的狂热行为。狂热行为。狂热行为。狂热行为。二二二二. .特征特征特征特征1.自发性自发性自发性自发性2.狂热狂热狂热狂热3.非常规非常规非常规非常规4.短暂短暂短暂短暂二.集群行为的过程高度的刺激和暗示情绪感染情绪激发三.去个性化个人在群体中会不顾及自己的行为,而与群体活动表现一致。实验:费斯汀格:批评父母辨认性金巴多:电击去个性化可辨认金巴多的现场实验人口密集人口稀疏偷拿汽车零件原因:1.匿名性2.丧失责任感3.群体的淹没性第九章传播

95、与社会心理第一节传播活动的心理学基础一.传播过程与社会心理1.传播及其特征定义:传播是通过语言、姿态、表情等各种符号传递或交换知识、意见、感情、愿望等信息的社会行为,传播试图与他人分享消息、思想和态度,建立与他人的认同和共鸣。特点1.传播是在人类的社会互动中进行的,传播是在人类社会关系中进行的。2.传播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信息的传递和共享是建立在双向互动,以及对于信息符号的共同理解基础之上的。3.传播是在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的。2.传播的基本类型自我传播自我传播人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美.拉斯韦尔认为传播的五种要素(5W)谁(who)说了什么(saywhat

96、)通过什么渠道(withwhatchannel)向谁说(towhom)有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第二节舆论、谣言、民谣与社会心理一.舆论及其形成1.什么是舆论舆论是指在大家共同关心的有争议的问题上多数人意见的总合,是社会上的众人对于某些社会事件的一致反应和判断,是具有综合性的意见。特点1.舆论如果是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意见,则具有社会力量,可以制约人的行为。2.舆论有一致的看法。3.舆论有时是一种合理的判断,有时纯粹是情感所为。4.舆论属于全体的意见、多数人或少数人的意见,主要根据意见本身的力量。2.舆论的形式及形成过程显在性舆论:通过多数人明确的语言或态度表现出来的舆论。潜在性舆论:是指那些没有公开表示,是在亲人、熟人范围之内讨论散布的意见、思想和情绪。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1.首先是问题的起因2.其次是引起社会议论3.最后是意见的归纳舆论的作用1.社会舆论起着一种评论的作用2.社会舆论起着一种指导作用3.社会舆论起着一种鼓动作用二二. .谣言谣言1.1.什么是谣言什么是谣言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谣言是一种缺乏真实根据,或未经证实、公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众一时难以辨别真伪的闲话、传闻或舆论。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