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0083053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9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化学必备复习第三部分身边的化学物质第4节碳和一氧化碳课后提升练课件.ppt(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第第4 4节节 碳与一氧化碳碳与一氧化碳夯实基础夯实基础1. (2017武汉)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K3-4-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A. 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B. 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C. 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色D. 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2. (2017娄底)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B. 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C. 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2、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D. CO可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可用于人工降雨、灭火C3. (2017怀化)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B. 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 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固体的颜色由红色变黑色D. 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D4. (2017雅安)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的是( )A. 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于潜水、航天B. 金刚石是天然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切割大理石C. 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制造硝酸和氮肥D.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于冶金工业5. (2016泉州)石墨烯是由碳元素

3、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下列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可作散热材料 B. 是一种化合物C. 可做新型电池的电极 D. 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B6.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C. 一氧化碳有毒,污染空气D. 一氧化碳可用做燃料7. (2016咸宁)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B. 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C.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D. 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AC能力提升能力提升8. (2017东营

4、改编)如图K3-4-2所示的是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B. 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C. 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D. 乙处发生了置换反应D9. (2016成都)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K3-4-3回答下列问题:(1)C60属于_(填“单质”或“化合物”);(2)C60这种物质是由_(填“分子”或“原子”)构成;(3)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_(填“化学”或“物理”)性质;(4)足球可由橡胶制成,橡胶属于_(填“有机”或“无机”)物。单质分子化学有机10. (2016桂林)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 碳不完全燃烧产生的_会造成“煤气中毒”,在日常生活中,避免“煤气中毒”的方法是_(写一种)。等质量的碳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不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一氧化碳开窗通风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