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70040034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8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题点三 散文阅读 提分点9 依托语言,关注情感(含2018高考真题)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分点9依托语言,关注情感 提升鉴赏评价能力高考“鉴赏表达技巧题”主要包括以下考查范围: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叙述顺序的安排,倒、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描写的特点,肖像、心理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的作用;抒情的手法,夹叙夹议的特点;各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等。另外,与散文的表达方式紧密相关的往往还有散文的语言特色与风格问题,复习时须引起重视。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故园石羊和谷已过小雪节气,渭北土原上还不见落雪,到了晌午仍是暖洋洋的。我让三弟唤了堂弟,开着自家的小型铲车,从邻村端回了有两吨重的一尊石羊。兄弟几个费了好大劲,才把

2、这件宝物安放在故园的石榴树旁。黄亮亮的阳光下,石羊神气十足,跪卧在初冬湿润的泥土上,那么安详温和,有一种回归家舍的惬意。还是在秋分的时候,我居住在老家乡下,有天见到邻村的姨弟。他说,大哥,那个石羊你还乐意要不?主人说想把石羊赠予你,也算“完璧归赵”。他供娃念书有难处,你给资助点费用,他就感谢你了。我说,行,谢谢他,你拉过来,作为回报,我会帮助解决孩子读书费用的。4前几年曾去邻村,村上有过方圆盛传的财东“大房里”。一般农家住土窑洞,“大房里”住的是雕梁画栋的大瓦房,骡马成群,地有数百亩,日子过得滋润。后来家道中落,留下来的只有“柱顶石”了,且胡乱遗弃在一旁被当作无用之物。我把它看作宝贝,弄来十数

3、块柱础石,在园子里围着祖传大碾盘当石凳用。姨弟见我对老石头有兴趣,便领着去看邻家收藏的一尊石羊,说是在地里埋了几十年,前些年才刨出来见了阳光。石羊有半人多高,一两千斤重量,经年风雨剥蚀,只能大致看出羊的模样,却不失简朴纯正之美。我想起了先祖老陵里曾有过这样一只石羊,神圣地立在地畔上,老人说,那只羊到了夜深人静,会拉着整个山原旋转,拉得太阳从东原上冒出来。我童年时,还调皮地骑过那只石羊。之后,老陵被平为田地,石羊也随之消失。5保存石羊的主人说,是在破“四旧”的年月,老古董都被砸,他凭着复员军人的一身力气,找人搭伴从邻村村头把这石羊拉回来埋在地下,抢救保护下来。我推测,这尊石羊即老陵里的神物。作为

4、后人,我动心了,盼望石羊在故园里安息,和石槽、石磨、石碾盘、石碌碡、石门墩、石臼、捶布石、柱础石一起,供人瞻礼。“石器”时代业已远去,传统农耕时代渐行渐远,城镇化一天天走近,它们总是祖辈除了永远不老的土地之外遗留的实物,值得珍重。内心也曾忌讳陵庙的灵物,不宜放置于家舍。但又一思忖,如今有哪一件古物不是来自地下呢。6陕西同官地方志与和氏家谱记载,和姓先祖在秦汉时代被同化之前属渭北桥山一带羌族游牧部落。羌笛何须怨杨柳,羌人从字面上图解,即羊人,放羊人,还有一个甩羊鞭子的潇洒的姿势。石羊,便成了先祖崇尚的图腾,在演变为农人进入农耕文明时代之后,一直秉承这个物种勤苦善良的天性,让它守在祖陵。若干年后陵

5、地化为良田,一年一料麦子,旱涝保收。近年,羊在村里所剩无几,多是为了给留守老家的孩子喂羊奶而饲养的养羊老汉的儿子儿媳,也就是孩子的父母都进城打工了,买奶粉昂贵,也怕城里掺假的奶粉害了下一代。当然,我所眷顾的石羊,不可能挤出鲜活的奶水,但一定有一种营养元素在斑驳的石头上闪光,通过观赏者的目光渗入梦想的心灵。7石羊终伫立于和氏后人的园子里,以物证的凿凿之言,以牧羊人浪漫而幽怨的羌笛,以庄稼人悲欣的挽歌,对周围的阳光空气和来访者说些什么。我拍了石羊的图片,在电脑上放大,想从丝丝纹纹的石雕上读到历史的叮嘱。突然,有一只贝壳化石跳入眼帘,哎哟,这哪里是千年的石羊,它是从遥远的古海中诞生的生命,从文明的源

6、头游来,越过了漫长的岁月,来到了今天的阳光下。故园石羊,是比家谱或地方志更为鲜活的史实。源远流长的故国文明,已经凝结成恒久的固体,也融解为不灭的种子,厮守着不老的充满生机的土地,拥抱又一个春天。8短板发现短板发现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本文讲述了“我”买回一尊或许是先祖陵前立过的石羊,将它重新放到故园土地的故事,行文叙议结合,意味深沉,耐人寻味。 ()2.开篇“三弟”“堂弟”“姨弟”等称谓说明渭北土原上有着浓厚的宗族观念和紧密的血亲联系,为下文写购买石羊“回归故园”做了铺垫。()3.作者保存了许多“老石头”,是因为它们既是祖辈遗存的实物,又代表着崇奉神灵、敬畏天地的价值取

7、向。()解析 “浓厚的宗族观念”无中生有。解析 “崇奉神灵、敬畏天地”无中生有。95.第段写自己前几年的经历,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本文通过追忆石羊和先祖的历史,反思城镇化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不可估量的伤害,是逝去的农耕文明的一首挽歌。()解析 “城镇化给人们心灵带来的不可估量的伤害”用词过重,原文有对城镇化的反思,但并无“伤害”之意。内容上,写我把“大房里”的许多柱础石当作宝贝收藏起来,说明我对古物和祖传的东西一向有着浓厚的兴趣,从侧面交代了我购买石羊的原因;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写姨弟将邻家收藏的石羊介绍给我做铺垫。10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赏析表达方式赏析表达方式 11

8、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典题】 (2017全国卷,原文窗子以外见“提分点7热点题型1”)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解题有法解题有法1.审题目要点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1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2.找答题依据从题干中提示的“交替使用”看,答题应分为“转我为你”和“转你为我”两点;还要注意第一人称“我”和第二人称“你”在表达态度上的不同。1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3.用模板答题这一题目设题方式灵活,可不考虑“模板”,直接从交

9、替的两点作答即可。但这类题目,一般要指明表达方式,分析具体运用,再指明表达效果。4.答案整合转“我”为“你”,“你”成为自我观察与描写的对象,蕴含着作者冷静审视的态度;使用“你”的同时,又使用了“我”,蕴含着作者的自嘲与反思。14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赏析表现手法赏析表现手法 15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16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典题】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因题读文因题读文邻人丰子恺前年我曾画了这样的一幅画:两间相邻的都市式的住家楼屋,前楼外面是走廊和栏杆。栏杆交界之处,装着一把很大的铁条制的扇骨,仿佛一个

10、大车轮,半个埋在两屋交界的墙里,半个露出在檐下。两屋的栏杆内各有一个男子,隔着那铁扇骨一坐一立,各不相干。画题叫作邻人。17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这是我从上海回江湾时,在天通庵附近所见的实景。这铁扇骨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这是预防邻人的逾墙而设的。若在邻人面前,可说这是预防窃贼蔓延而设的。譬如一个窃贼钻进了张家的楼上,界墙外有了这把尖头的铁扇骨,他就无法逾墙到隔壁的李家去行窃。但在五方杂处、良莠不齐的上海地方,它的作用一半原可说是防邻人的。住在上海的人有些儿太古风,“打牌猜拳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邻人的身家性行全不知道,这铁扇骨的防备原是必要的了。我经过天通庵的

11、时候,觉得眼前一片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光景中,这把铁扇骨最为触目惊心。这是人类社会的丑恶的最具体最明显最庞大的表象。人类社会的设备中,像法律、刑罚等,都是为了防范人的罪恶而设的;但那种都不显露形迹。18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从社会的表面上看,我们只见锦绣河山,衣冠文物之邦,一时不会想到其间包藏着人类的种种丑恶。又如城、郭、门、墙,也是为防盗贼而设的。这虽然是具体而又庞大的东西,但形状还文雅,暗藏。我们看了似觉这是与山岭、树木等同类的东西,不会明显地想见人类中的盗贼。更进一步,例如锁,具体而又明显地表示着人类互相防范的用意,可说是人类的丑恶的证据,羞耻的象征了。但它的形象太小,不容易

12、使人注意;用处太多,混迹在箱笼门窗的装饰纹样中,看惯了一时还不容易使人明显地联想到偷窃。只有那把铁扇骨,又具体,又明显,又庞大地表现出它的用意,赤裸裸地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所以我每次经过天通庵,这件东西总是强力地牵惹我的注意,使我发生种种的感想。造物主赋予人类以最高的智慧,使他们做了万物之灵,而建设这庄严灿烂的世界。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假如造物主降临世间,一一地检点人类的建设,看到锁和那把铁扇骨而查问它们的用途与来历时,人类的回答将何以为颜?19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对称的形状,均齐的角度,秀美的曲线,是人类文化上最上乘的艺术的样式,把这等样式应用在建筑上、家具上、汽车上

13、、飞机上,原足以夸耀现代人生活的进步;但应用在锁和这铁扇骨上,真有些儿可惜。上海的五金店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四不灵”锁。有德国制的,有美国制的;有几块钱一把的,有几十块钱一把的;有方的,有圆的,有作各种玲珑的形状的。工料都很精,形式都很美,好像一种徽章。这确是一种徽章,这是人类的丑恶与羞耻的徽章!人类似嫌这种徽章太小,所以又在屋上装起很大的铁扇骨来,以表扬其羞耻。使人一见可就想起世间有着须用这大铁扇骨来防御的人,以及这种人的产生的原因。我在画上题了“邻人”两字,联想起了“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的诗句。虽然自己不喝酒,但想象诗句所咏的那种生活,悠然神往,几乎把画中的铁扇骨误认为篱了。

14、20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读文有道读文有道1.看写作对象邻人毗邻而居,中间却横着一个难以翻越的车轮一样的铁扇骨,扇骨的每根头上尖锐,好像一把枪,邻人相防,宣示着人类的丑恶与羞耻。2.明文本大意这是丰子恺借物抒怀的一篇短文。文章借自己在上海天通庵附近所见的邻居之间用铁扇骨相互提防的现象,揭露了在“自称文明进步的今日”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并由此及彼地联想到法律、刑罚、城郭、门墙和锁的发明,实则是人类丑恶与耻辱的表现。结尾借杜诗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坦诚相处的神往之情。21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解题有法解题有法1.审题目要点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试结合全文作简要

15、分析。2.找答题依据2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3.用模板答题可采用三段式:技巧+内容+效果。即运用了什么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4.答案整合本文主要采用了以小见大、借物抒怀的表现手法;借铁扇骨这个小物件表现了一个大主题: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代都市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冷淡,人类的丑恶与耻辱也越来越明显地显露出来。2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赏析语言风格赏析语言风格 24【典题】 (2017全国卷,原文我们的裁缝店见“提分点7热点题型2”)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6分)解题有法解题有法1.审题目要点本文

16、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2.找答题依据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25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3.用模板答题本文的语言具有的特点,如某段或某句中(简要分析语言特点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及表达效果)4.答案整合语言生活化、口语化,亲切自然;人物语言有地域特点,鲜活真实;整体上形成了明快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26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树的事刘江滨我的老家宅院里有一棵老枣树,父亲说他小的时候院里头就有,估计总得有上百年了吧。而今,父亲已不在人世了,这棵老枣树依然蓬勃蓊郁,每年秋季都结出香甜的红枣。老枣树长在窗

17、前,树身不高,也不很粗,中间裂开一条深深的树洞,树干60度倾斜着,像一个佝偻身躯的老人。我小时候它就这样,过了50年,它还是这样,似乎岁月在它身上停止了迁延。在我的记忆中,我家的鸡到了晚上,往往不回鸡窝睡觉,而是习惯飞到枣树上栖息。我也喜欢登着树洞爬上枣树玩耍。童年的喜好竟然与动物相同,实在有趣。这让我想起人类的童年时期,我们的远祖最早也是筑巢而居,把家安在树上的。唐尧时代有位隐士名“巢父”,即如此。27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去过山西的晋祠,那里有春秋时期留下的柏树,距今快3000年了,树身皲裂得七沟八壑,形状怪异,部分还补着水泥,树根也隆起地面,像老人的手青筋暴露,但树冠如伞

18、,葱茏沃若,新叶碧绿,如新鲜的娇娘。这是我见到的树龄最长久的古树了,也是我见到的最长久的生命体。春秋时期的老子孔子早已化作尘埃烟云,而与他们同龄的树,“春秋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历经无数次雷击、风摧、洪淹、地震、兵燹等无妄之灾,仍好好活着,老而弥坚。28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万物的寿命都有长有短,树也一样,树种不同,生命的长度也迥异。凡是易成活、长得快的树都短命。有一种树叫泡桐,几年工夫发面似的巨大粗壮,树身多汁,小时候淘气,拿小刀戳一下,汁液就流出来,像人的眼泪。这种“速成”的泡桐寿命很短,不几年就枯死了,而且质地粗疏、弱脆,不堪大用。但城市拿它做行道树倒也合适,树大叶阔,今

19、天栽种,翌年就可享受绿荫了。寿命最长的树种应该是松树柏树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人们祝福寿星常说“寿比南山不老松”。它们多栽种在陵园墓地、祠堂寺庙、皇家园林,象征万古长青,永垂不朽。黄帝陵、避暑山庄、武侯祠、清东陵西陵等故地旧地所在多有,古意森然,平添了一份岁月感、历史感和肃穆的气息。松柏不仅常被人们赋予精神的象征意义,生活中也堪称栋梁之材,质地密实坚韧,不折不弯,盖房子、做家具、做寿材都是上好的木料。29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最文艺的树应该是柳树了。柔媚,浪漫,伤感,多喻离别。柳树特别容易成活,插个枝不久就冒芽了。树的形状不够高大雄壮,有一种垂柳更是枝条柔软细长,婀

20、娜婆娑,随风飘拂,颇像柔顺乖巧的女子,河边、田畴、井旁、房前屋后到处可见。从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开始,柳树跟诗人结下不解之缘,关于柳树的名句车载斗量。诸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杨柳岸,晓风残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这里“杨柳”就是柳树,跟杨树没丁点关系,譬如“杨柳细腰”是说女人婀娜的腰肢,像摇摆的柳树,如果像杨树那样直挺挺,岂不大煞风景?30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我们生活的北方平原,最家常的树是杨树、槐树、榆树、柳树、枣树、桑树、椿树,还有桃李杏梨等果树。农村长大的孩子,童年记忆的底色就是爬树攀

21、高,抓知了,偷果子,找鸟蛋。用树杈做弹弓,用树棍做陀螺,用树枝做伪装帽。在食不果腹的饥馑年代,槐花、榆钱、树皮、树叶等都是救命的食材。树木是人类的密友,甚至是生命的孵化器,人类是从丛林中走出来的。没有树,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就是荒漠。31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有树的地方,就有人烟,有树的地方,就有文明。中华文明唐之前北方是中心,后来就移到南方了。据说跟树有关。唐之前,北方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森林繁茂,不仅有母亲河黄河,河边林地还有大象出没,要不河南为什么叫“豫”呢?字里有“象”,黄河边上还出土过大象的化石。北方翠竹成林,所以才能就地取材、竹简作纸,书写青史,竹子绝对不会千里迢迢从南

22、方运来。后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王朝更迭,大兴土木,战乱频仍,森林被毁,气候变得寒冷,北方不再适宜竹子生长,大象更是南迁。文明也如候鸟找寻温暖。比如宋代,大文人苏东坡、王安石、陆游、欧阳修等多是南方人。即使如今,森林覆盖率高的地方,文明程度就高,反之就低,树木稀疏,精神也荒凉了。32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庾信作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由树及人,生发对生命从葳蕤到肃杀的慨叹,表达出一种无奈、伤感、苍茫的情绪。人的生命意识从来就有许多和自然界的树木联系在一起,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一树鹅黄到碧叶青青,从落英

23、缤纷到枝桠萧条,一如人的生命年轮轨迹。生生死死,枯荣寂灭,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小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画画,让大家画一个家。大多数学生的画面是这样的:一座房子,旁边有一棵树,树的下面是人,树的上方是圆圆的太阳,房子前面有一只鸡或一只狗。这就是我们的家,家园里怎么能没有树呢?33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1.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1)树根也隆起地面,像老人的手青筋暴露,但树冠如伞,葱茏沃若,新叶碧绿,如新鲜的娇娘。(2)从一树鹅黄到碧叶青青,从落英缤纷到枝桠萧条,一如人的生命年轮轨迹。参考答案 (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隆起的树根比喻成老人青筋暴露的手,将

24、树冠比喻成伞,将新叶比喻成娇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柏树的古老以及旺盛的生命力。(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人的生命写树生长的过程,给人以具体可感的形象之美。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散文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从画横线的语句看,“像老人的手青筋暴露”“树冠如伞”“如新鲜的娇娘”是比喻手法,多方位设喻;“一如人的生命年轮轨迹”也是比喻手法,用人喻树。34热点题型1热点题型2热点题型3即学即练2.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有关内容加以分析。参考答案 大量引用古诗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选材类型丰富,既有古老的柏树,也有文艺的柳树,还有自己家的老枣树等。结构严谨,文章由树及人,层层深入。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文章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解析 写法上的特点,既有手法类的,也有选材类的,要注意多角度思考。如本文大量引用古诗词,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选材类型丰富,既有古老的柏树,也有文艺的柳树,还有自己家的老枣树等。解答时,要先指出特点,再结合有关内容分析。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