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9969211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上册1.1地球和地球仪课件2中图版.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地球是一个(地球是一个( )的不规则)的不规则( );地球的;地球的平均半径平均半径是是( )千米,千米,赤道周长赤道周长约约( )千千米,地球米,地球表面积表面积为为( )平方千米。平方千米。2 2、 在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代表在地球仪上与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代表( )。同)。同赤道平行赤道平行的线,叫(的线,叫( ),),纬线纬线有有( ),呈),呈( )方向,纬线之间相互(方向,纬线之间相互( ););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连接南北两极并与( )垂直相交的线,叫做)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经线,经线经线有(有( )条,呈)条,呈( )方向,经线都方向,经线都相交于(相交

2、于( )点。)点。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1 地球和地球仪(第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课时) 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经纬度和半球的划分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1.学会运用地球仪,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学会运用地球仪,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分布规律。2.2.明确明确南北半球和东西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半球的划分方法,找出半方法,找出半球的球的分界线分界线。教学教学重难重难点:点:经纬度的经纬度的特点和半球的划分特点和半球的划分 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一 经度和纬度经度和纬度阅读课本第阅读课本第8 8页第页第4 4段的内容,结合图段的内容,结合图H H,I I,从课本上勾画从课本上勾

3、画 1.1.经纬度的定义,经纬度的定义,度数范围度数范围是多少?是多少?2.2.南北南北纬,纬,东西东西经分别用什么经分别用什么字母字母表示?表示? 学习指导:学习指导: 自读课本,圈点勾画自读课本,圈点勾画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纬度的确定纬度的确定090N090S北极点北极点南极点南极点用字母用字母S表示表示用字母用字母N表示表示经度的确定经度的确定本本初初子子午午线线西经西经0180东经东经0180北极北极南极南极经度跨度经度跨度360用字母用字母E表示表示用字母用字母W表示表示1 1、为了、为了区别区别各条经线与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各条经线与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

4、了不同的(同的( ),分别叫做),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经度与纬度。2 2、 纬度纬度从从赤道赤道开始量算,赤道是(开始量算,赤道是( ),向南向北),向南向北各至各至9090;赤道以北赤道以北称(称(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赤道以南赤道以南称(称(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3、0经线经线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称为(穿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称为( ),),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西直至以西直至180经线称为经线称为西经西经,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直至以东直至180经线称为经线称为东经东经,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强化记忆

5、,自查自清强化记忆,自查自清20304040302020S30S40S40N30N20N130 120 110110 120 130130W 120W 110W110E 120E 130E 规律总结(判定南北纬,东西经的方法)规律总结(判定南北纬,东西经的方法) 1. 1.纬度的判别纬度的判别:在图上画:在图上画向上向上的箭头的箭头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大为北纬越大为北纬,用字母,用字母N N表示,表示,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小为南纬越小为南纬,用字母,用字母S S表示。表示。 2. 2.经度的判别经度的判别:在图上画:在图上画向右向右的箭头的箭头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大为东经越大为东经,用字母,用

6、字母E E表示,表示,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小为西经越小为西经,用字母,用字母W W表示。表示。强化记忆,自查自清强化记忆,自查自清纬度的判别纬度的判别:在图上画(:在图上画( )的箭头的箭头,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大为(越大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小为(越小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东西经的判别东西经的判别:在图上画(:在图上画( )的箭头的箭头,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大为(越大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小为(越小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强化记忆,自查自清强化记忆,自查自清2030

7、40130 120 110403020110 120 130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例题解析,夯实要点例题解析,夯实要点20S30S40S130W 120W 110W40N30N20N110 E 120E 130E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例题解析,夯实要点例题解析,夯实要点2002020 0 20203040170 180 170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例题解析,夯实要点例题解析,夯实要点20N020S20 W 0 20E20S30S40S170E 180 170W例题解析,夯实要点例题解析,夯实要点102030100 9

8、0 80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0S20S30S100 W 90W 80W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给图上数字标上相应的字母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自主学习二自主学习二 半球的划分半球的划分阅读课本第阅读课本第9 9页最后一段的内容,从课本上勾画页最后一段的内容,从课本上勾画 东西东西半球和半球和南北南北半球的半球的分界限分界限。 学习指导:学习指导: 自读课本,圈点勾画(自读课本,圈点勾画(2分钟)分钟)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以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开将地球分开北半球北半球南半球南半球北极点北极点南极点南极点南北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

9、0 0纬线纬线( (即即赤道赤道),),为为南北南北半球的半球的分界线分界线。假如以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开假如以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开北极北极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20W,160E0经线,经线,180经线经线不是不是:为了保证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为了保证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完整完整,以,以( )和和( )两条经线为两条经线为东、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半球的分界线;以( )为为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的分界线。高效记忆,自查自清高效记忆,自查自清18020W0160E180西半球西半球东 半半 球球西半球西半球302002030 40 20 0 20 40 ECABD根据左图判别:

10、根据左图判别:位于北半球的点位于北半球的点是是 。位于南半球的点位于南半球的点是是 。位于东半球的点位于东半球的点是是 。位于西半球的点位于西半球的点是是 。F例题解析,夯实要点例题解析,夯实要点30N20N020S30S 40W 20W 0 20E 40 EECABD根据左图判别:根据左图判别:位于北半球的点位于北半球的点是是 B、E 。位于南半球的点位于南半球的点是是 C、D。位于东半球的点位于东半球的点是是A、E、D 。位于西半球的点位于西半球的点是是F 。F三、课堂小结三、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回扣目标地地球球和和地地球球仪仪经度和纬度:东经经度和纬度:东经E 西经西经W 北纬北纬N

11、南纬南纬S半球划分半球划分: 南北半球南北半球赤道赤道 东西半球东西半球20W,160E四、达标检测四、达标检测 当堂反馈当堂反馈检测指导:1、闭卷检测,独立完成2、出示答案,对子互批3、针对错题,强化记忆1 1、纬度的判别、纬度的判别:在图上画:在图上画向上向上的箭头,的箭头,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大为(越大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小为(越小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2 2、东西经的判别、东西经的判别:在图上画:在图上画向右向右的箭头,的箭头,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大为(越大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 度数越来度数越来越小为(越小为( ),用字母(,用字母( )表示。)表示。3、为了保证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为了保证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完整完整, 以以( )和和( )两条经线为两条经线为东、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半球的分界线; 以以( )为为南、北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的分界线。1 1、北纬、北纬 、 N N 、 南纬南纬 、 S S2 2、东经、东经 、 E E 、 西经西经 、 W W3、20W 、160E 、赤道、赤道参考答案,对子互批参考答案,对子互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