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9934450 上传时间:2024-07-31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2汇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道诸子百家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1、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社会大变革经济:生产力进步,铁器牛耕的使用_政治:分封制崩溃社会:大变革统治者急需人才阶级:“士”的崛起文化: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2 2、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 1)墨家:)墨家:墨子墨子(2 2)道家:创始人老子)道家:创始人老子 1 1、老子:、老子: “道道”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辩证法辩证法2 2、庄子、庄子: :(3 3

2、)法家:)法家:韩非子韩非子(4)儒家1、兼爱(与孔子的差别)、非攻(、兼爱(与孔子的差别)、非攻(只反对好战国家)2、尚力、尚力 、尚贤、尚贤 3、节用、节葬、节用、节葬A、齐物、齐物 B、逍遥、逍遥(无所恃无所恃)C、天与人、天与人“不相胜不相胜”D、浪漫主义文风、浪漫主义文风A、法、术、势集合建立中央集权、法、术、势集合建立中央集权 B、变法革新、变法革新C、法治、法治孔子:政治学说政治学说哲学观点哲学观点教育思想教育思想孟子:孟子:1、仁政学说。、仁政学说。3、人的修养和义利观、人的修养和义利观2、主张:性本善。、主张:性本善。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

3、4 4、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2、道家学说构成了、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3、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以 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的精神,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三种主要观点:儒家儒家

4、推崇推崇“人治人治”, ”, “德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法家提倡提倡“法治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道家主张主张“无为而治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即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势和民心。二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1、汉初黄老之学(1)内容)内容 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治国两个方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黄老之学的内容包括治身、

5、治国两个方面。在社会政治领域,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无为而治治”。既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既尊重客观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倡导“待待时而动时而动”。(2)特点a、从来源上讲:、从来源上讲: 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 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说。 因此,具有因此,具有“兼采众家兼采众家”的特点的特点。b、从具体内容上讲:、从具体内容上讲: 强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既尊重自然规

6、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是一种“积极无为积极无为”的哲学观的哲学观。 (3)、汉初黄老之学实行的原因与影响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汉初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了元气,经六、七十年的努力,国力渐渐增强。国力渐渐增强。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儒家、法家都是儒家、法家都是“有为有为”政治,不能适应休养政治,不能适应休养生息需要。生息需要。2、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原因:)原因:客观上讲:儒家学说自我调整,整

7、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新儒学宣扬“有为”而治、积极进取,迎合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意愿。主观上讲: 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黄老之学逐渐不能适应统治者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 2)新儒学产生)新儒学产生A、理论基础:、理论基础:天人感应:天人感应:B、为适应大一统事业需要,提出、为适应大一统事业需要,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的主张 君权神授君主权力的合理性天谴论君主权力的有限性“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

8、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唯天子受命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天下受命于天子” ” 为人者天为人者天1、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 2、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3、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4、皇权干预思想学术,抑制了思想的自由发展,违背了思想统一于真理的规律,有明显消极作用。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汉武帝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

9、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统治思想。起用文学儒者数百人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太学, ,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3)、影响:汉初汉初 经济残经济残破破休养生息休养生息黄老思想无为而治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武帝时武帝时 国力渐国力渐强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巩固大一统促经济发展不甘无为不甘无为淘汰黄老淘汰黄老适应并促进适应并促进利集权、制地方利集权、制地方三、宋明理学三、宋明理学课标要求: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课标要求:知道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 较

10、少干涉,学术活跃。2)唐宋以来,三教合流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理学的创始人是北宋的程颢、程颐等人,至南宋时,朱熹为集大成者,统称为“程朱学程朱学”。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宇宙自然和和人生命运人生命运,又继承又继承孔孟正宗孔孟正宗,并能,并能治理国家治理国家的的新儒学新儒学。2 2、含义:、含义:道、佛道、佛儒(根本)儒(根本)(目的)(目的)3 3、宋明理学表现:、宋明理学表现:B B、主要思想主要思想“理理”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本原把握把握“理

11、理”的方法的方法 - -“格物致知格物致知”主张主张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存天理存天理, ,灭人欲灭人欲”) 朱熹编著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元朝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明朝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C、发展发展A、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代表人物:程颢、程颐、朱熹(1)程朱理学心是万物本原(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心即理也”)求求“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 -内心反省内心反省反对反对“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B B、王守仁王守仁 (阳明心学)(阳明心学) (明代)(明代)思想核心:思想核心:“致致良知良知”强调自我主动,鼓励奋发立志强调自我主

12、动,鼓励奋发立志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良知即本心、即理,乃天生,不必外求(2)、陆王心学A、陆九渊:4 4、评价:、评价:1、实质:、实质:3、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理学是理学是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对儒学的更新与丰富用用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2、消极影响:、消极影响:理学重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主观意志力量,注重力量,注重气节气节、品德品德,强调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和历史使命感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李清照: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当作人杰,

13、死亦为鬼雄。”文天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范仲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温家宝总理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深情地引用理学大师张载的一段话:大师张载的一段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5 5、对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比程朱理学和

14、陆王心学:都认为世界本原是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理”;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是儒学的新形式;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压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 1、同:、同:2 2、异:、异: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前者认为世界本原是客观存在的“理理”; 后者认为后者认为“心即理心即理”是主观的。是主观的。把握把握“理理”的方法:的方法: 前者主张前者主张“格物致知格物致知”; 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后者主张内心反省,致良知。四、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四、明清之际儒学思想(一)时代背景:一)时代背景:2、政治上:政治上:中央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腐朽中央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统治

15、腐朽1、经济上:经济上: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根源)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开始传入3 3、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课标:课标: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王夫之的思想(二)主要代表及思想主张(二)主要代表及思想主张1 1、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李贽的进步思想主张(1 1)批判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批判孔孟学说,反对绝对思想权威(2 2)批判程朱理学

16、,提出)批判程朱理学,提出“万物皆生于两万物皆生于两”(3 3)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批判儒学的伦理纲常,提倡个性自由发展,提出男女平等的观点阴阳二气阴阳二气2 2、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主张、三大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主张(1 1)思想上:)思想上:(2)经济上:经济上:(3)政治上:政治上: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批判批判“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批判君主专制独裁批判君主专制独裁提出提出“工商皆本工商皆本”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王夫之王夫之 : 读通鉴论读通鉴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顾炎武 : 日知录日知录、天下郡国利书天下郡国利书

17、“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主张“经世致用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黄宗羲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明夷待访录抨击君主专制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君主乃天下之大害”主张主张“工商皆本工商皆本”3、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对三大思想家思想的评价 1、作用:(1)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2) 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3)开启学术考证之风2. 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探究:儒学的创立及发展

18、历程探究: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8 8、批判、继承:、批判、继承:春秋时期春秋时期 孔子孔子 “仁仁” 、“礼礼”战国时期战国时期 孟子发展孟子发展“仁政仁政”学说;荀子:礼法并施学说;荀子:礼法并施秦朝秦朝 “焚书坑儒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重创。,儒家思想遭重创。西汉(武帝)西汉(武帝)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唐宋时期唐宋时期 三教开始走向融合。三教开始走向融合。宋明时期宋明时期 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理”和和“天理天理”为核心的新儒为核心的新儒学。学。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 “大一大一统统”1 1、创立:、创立:2 2、继承发展:、继承发展:3 3、重创:、重创:4 4、主导:、主导:5 5、冲击:、冲击:6 6、融合:、融合:7 7、新发展:、新发展:董仲舒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