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9579193 上传时间:2024-07-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ppt(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攻略三步法三步法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在此录入文字标题一模试题一模试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2015温州一模)温州一模)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

2、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孟子孟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24.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简要概括孟子的战争观,并结合孟子的思想谈谈对其战争观的看法。(的看法。(4分)分)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在此录入文字标题一模试题一模试题答案1:战争观:打仗要看“天时地利人和”。看法:我赞同他的战争观,必要时要出战,不必要时应避战。毕竟战争是损耗国力的,一不小心,百姓就

3、要受征兵、徭役之苦。(1分)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在此录入文字标题一模试题一模试题存在问题:理解不到位存在问题:理解不到位理解:通读文本,分清层次,学会找理解:通读文本,分清层次,学会找关键词关键词答案答案2:孟子认为战争要顺应时运,顺应民:孟子认为战争要顺应时运,顺应民意。孟子推行意。孟子推行“仁政仁政”,认为民贵君轻,认为民贵君轻,因此他的战争观是站在百姓角度来讲的。因此他的战争观是站在百姓角度来讲的。以民为根本,我认为这种战争观有一定的以民为根本,我认为这种战争观有一定的可取性。(可取性。(2分)分)存在问题:分析不到位,答题思路混乱存在问题:分析不到位,答题思路混乱分析:概括文本,总起分述,

4、讲究引文分析:概括文本,总起分述,讲究引文解释解释评价:一分为二,辩证来答,分条作答评价:一分为二,辩证来答,分条作答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4.1)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的,)反对非正义战争,支持正义的,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符合百姓意愿的战争。(2分)分)2)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孟子的战争观体现了“仁政(民仁政(民本)本)”思想;(思想;(1分)分)3)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通的。)他的观点是辩证的,变通的。(1分)分)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在此录入文字标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交往是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阅读材

5、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老(尊敬)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爱护)吾幼以及人之幼。幼以及人之幼。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虽(即使)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父,不爱无益之子。墨子墨子亲士亲士(1)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指出孟子与墨子人际交往原则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二者不同主张的原因。(原因。(6分)分)在此录入文字标题在此录入文字标题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孟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是仁爱,墨子的人际交往原)孟子的人际

6、交往原则是仁爱,墨子的人际交往原则是功利。(则是功利。(2分)分)客观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客观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旧有的伦理道德遭到破坏,不同的人从不同立场对人际交往提出各自的主到破坏,不同的人从不同立场对人际交往提出各自的主张。(张。(2分)分)主观原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主观原因: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仁”的学说,坚持人性的学说,坚持人性本善;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注重客观实际。(本善;墨子代表下层劳动者利益,注重客观实际。(2分)分)第二课时并列型考题答题攻略并列型考题答题攻略孔孟荀的思想辨析课本依据:课本依据: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劝学劝

7、学孔子孔子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思想核心是“仁仁”、“礼礼”;(仁者爱人,克;(仁者爱人,克己复礼)己复礼)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主张“为政以德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含民本思想);提出提出“正名正名”主张主张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学习要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当仁不让于师”孟子孟子政治思想政治思想“仁政仁政”(核心)、(核心)、“民贵君轻民贵君轻”哲学思想哲学思想“性善说性善说”道德思想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先义后利,舍生取人格精神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8、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的人格精神荀子荀子哲学思想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性恶论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政治主张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材料材料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材料材料2: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自贵且智者为政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

9、智者,则乱,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是以知尚贤之为政本也。墨子墨子材料材料3:不尚贤,使民不争: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仁义大道废,有仁义法令滋章,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老子请回答:请回答:(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各材料所提出的主张的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什么?(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为什么在同一问

10、题上,当时社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参考答案答案:(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1主张主张用用“德德”和和“礼;材料礼;材料2主张主张“尚贤尚贤”;材料;材料3主张主张“无为无为”;(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大变革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阶级的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主张。提出了不同主张。解析: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

11、材料,尤其是材料解析: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尤其是材料1中的中的“道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以政,齐之以刑”,“道道”意为意为“引导引导”,“齐齐”意为意为“整治整治”。材料。材料3中提及中提及“尚贤尚贤”、“存仁义存仁义”,看上去像,看上去像是墨家的观点,但材料真正的观点是后面的是墨家的观点,但材料真正的观点是后面的“无为无为”、“好静好静”、“无事无事”、“无欲无欲”,是道家的,是道家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按要求答题。(8分)分)子谓颇渊曰:子谓颇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论

12、语论语迷而迷而)孟子曰:孟子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孟子公孙衍张仪公孙衍张仪章章)(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译:译:_。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译:译:_。(2)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根据以上两段内容,简要谈谈孔孟二人的处世态度。答:答:_。参考答案2、(、(1)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任用我,我就推行自己的主张;不任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

13、!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够做到这样吧!(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如果)能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和天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下百姓一起实行自己的抱负;(如果)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自己的志向,(就)走自己的路。(2)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孔子和孟子都希望通过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孔子认为,如果自己不被国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君任用,就韬光养晦,安贫乐道;而孟子认为,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如果自己不得志,就独自践行,守道不屈。3、恻隐之心

14、,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授予)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孟子告子上)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荀子礼论23.根据材料,孟子和荀子两人中,主张“性本善”观点。(1分)24.孟子和荀子认为道德分别起源于什么?(4分)23.孟子(孟子(1分)分)24.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孟子认为道德起源于内在的人性,是人性之善的自然发展(孟子认为道德根源于性之善的自然

15、发展(孟子认为道德根源于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人心,是先天固有的良知,是人固有的本心本性)。(心本性)。(2分)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分)荀子认为道德源于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制度对人欲望的约束协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人生活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一起生活被动接受的一种规范)。(们在一起生活被动接受的一种规范)。(2分)(大意相同亦可给分)分)(大意相同亦可给分)课堂演练4、阅读下面阅读下面论语论语孟子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问题。选段,完成后面问题。子曰: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论

16、语卫灵公卫灵公)孟子曰: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上)(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不同?请简述。参考答案4、(、(1)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2分)分)(2)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

17、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4分)(意思分)(意思对即可)对即可)5、阅读下面的阅读下面的论语论语、孟子孟子选段选段,回答问题。回答问题。子曰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而识之。”(论语论语述而述而)孟子曰孟子曰:“子路子路,人告之以有过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善与人同,舍己从人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乐取

18、于人以为善。”(孟子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上)(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分)()A.要想事业有成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多闻多见,掌握掌握丰富的知识。丰富的知识。B.儒家认为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评者心怀感激。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点,发现别人的优点。发现别人的

19、优点。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留自己的观点。(2)结合上面选段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这句话的看法。(3分分)参考答案5.(1)D“而且为求同存异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观点”与原文与原文“善与人同善与人同,舍己从人舍己从人”有悖。有悖。(2)乐取于人以为善乐取于人以为善,凡是人家有什么好凡是人家有什么好的意见的意见,都愿意采取都愿意采取,并且乐于学习别人的优并且乐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来行善。点来行善。它是它是“善与人同善与人同”“舍己从舍己从人人”的延伸的延伸,放弃私人的见解放弃私人的见解,遵从天下的公遵从天下的公理理,实践别人的善言、善行实践别人的善言、善行,别人受到鼓励别人受到鼓励,自自然更加为善了。然更加为善了。学习别人的善言、善行学习别人的善言、善行,自己来加以实践。自己来加以实践。(意思对即可意思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