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9457436 上传时间:2024-07-29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经教材课件8章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第八章 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局域生产系统与产业集聚理论聚理论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本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1.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的涵义2.主要的产业集聚理论的内容 n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n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联系、生产链和产业联系、生产链和局域生产系统局域生产系统 一、产业联系一、产业联系n定义: 产业联系主要指产业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是物质、信息等的交换与流动,它对产业区位选择和地方企业集群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n传统的产业联系可分为: 功能联系和非功能性的空间联系。 20

2、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产业联系观点强调物质联系的“短距离”特点,集聚的主要经济目的: n减少运输费用n降低生产成本n获得外部规模经济。 影响产业联系的因素影响产业联系的因素 : n产业类型n企业规模和企业战略n技术(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和生产技术)n地方政策n社会文化n心理因素二、从生产链到生产系统二、从生产链到生产系统n生产链是能够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过程中增加价值的一系列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基本活动的集合,包括原材料采集、运输、逐次加工、组装、产品销售及服务等各种功能。 n 在生产链内,多种相关产业彼此之间纵横交错,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系统。n如果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间在技术工艺上或者在所使

3、用的机器设备上具有较强的不可分性,由此而将各个生产环节集中在一个企业内进行,称作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 。n如果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在工艺上或在机器设备的使用上具有一定的可分性,从而各个环节的生产能够由不同的企业来分别进行,就是所谓的垂直分离垂直分离。 “一体化一体化”与与“专业化分工专业化分工”两种组两种组织形式的关系织形式的关系 :企业出现垂直分离的原因企业出现垂直分离的原因: n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过程可分性的增加 n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n弹性生产的需要 n企业进行战略环节选择的需要三、全球生产系统和局域生产系统三、全球生产系统和局域生产系统(一)两种生产系统 :n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流动,形成全

4、球生产系统n生产要素在局部范围流动,形成局域生产系统 (二)两种系统的形成返回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产业集聚理论的古典基石:n古典区位论古典区位论(最终形成在实证研究和规划中广泛应用的产业综合体(industrial complex)模型 )n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论述马歇尔关于产业区的论述(演化成纯经济分析中的产业集聚(agglomeration)模型 )一、韦伯的集聚理论一、韦伯的集聚理论n影响工业区位的经济因素:n区域因素: 运输成本(运费)与劳动成本(工资) n位置因素: 集聚因素:特殊集聚因素和一般集聚因素 分散因素 等差费用曲线等差费用曲线 实际支付运费最小的地点,将会

5、成为工业集聚的地点。P1P2P3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一)增长极n增长极概念的提出 帕鲁把经济空间分成三类 : 1、工厂占有由计划所定义的空间 2、工厂占有作为力场的空间 3、工厂占有同质集聚体的空间n“增长极”是在帕鲁的第二类经济空间作为力场的空间中出现的。 n“推动单位”(propulsive unit) 所谓推动单位就是一种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单位,当它增长或创新时,能诱导其他经济单位增长。 n“增长极”(growth pole) 增长极是在特定环境中的推动单位,指的是和周围相联系的推动单位。 (二)增长极理论(二)增长极理论n增长极理论的产生 增长极理论是一种合成理论,是指那些通过

6、解释区域发展过程,说明增长中的经济中心诱使周围地区实现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n增长极理论侧重于“推动性产业一集聚一经济增长”的研究。 三、区域比较优势理论三、区域比较优势理论n区域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区域之间资源的配置效益存在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区域之间外部经济的差异,一是区域之间生产要素比较优势的差异。n当区域之间存在比较效益差异时,在“资源趋向效益,效益吸引资源”的原则指导下,产业势必在效益高的区位形成集聚,这就是产业集聚的区域比较优势原理。 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四、产品生命周期理论n弗农(Vernon)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美国跨国公司生产与贸易的地理扩散为对象,用产品生命

7、周期理论来解释国际生产与贸易,并赋予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以空间维度。n20世纪90年代,瑞典学者重新用产品生命周期分析了产业集聚问题。此外,对小企业的集聚研究县示: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小企业对地方局域环境的依赖不尽相同。 五、主流经济学对空间和专业化五、主流经济学对空间和专业化分工的再发现分工的再发现n目前在经济学、产业组织、公共政策等众多领域重新兴起了对局域空间增长性质的研究兴趣。n克鲁格曼开创的新地理经济学模型建立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假设之上,在主流经济学实证分析模型中引入了空间的观念,强调区位的重要性、成为主流经济学的新前沿。 n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的思想精髓人类生产活动的专业化

8、分工,恰恰是规模报酬递增律的根本原因,规模经济的本质实际上是专业化经济。 n报酬递增理论强调历史、偶然事件的重要性,认为,偶然性和必然性相互作用。n报酬递增理论强调制度等因素的重要性。 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思想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思想 n作为当代主流的新古典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到目前为止空间问题没有引起主流经济思想界的真正重视,是因为缺少精确的正式方式分析报酬递增假设。 n克鲁格曼设计了一个模型,假设工业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而农业生产规模报酬不变,在一个区域内,工业生产活动的空间格局演化的最终结果将会是集聚,这从理论上证明了工业活动倾向于空间集聚的一般性趋势,并阐明由于外在环境的限制, n另外,从对运输成本、企业间的物质投入产出关系的关注,转向对经济活动所处的制度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注,是近年来产业空间区位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n格兰诺维特(Granovettor)用“根植性”概念来描述那些使交易行为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的非经济因素的社会影响,证明交易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远比威廉姆森的从市场到等级组织的渐变谱线要复杂。n案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