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9350997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8 大小:34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知识点梳理及运用.ppt(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知识初中语文知识点的梳理及应点的梳理及应用用Teacherwang王雷2013.03.30知识点梳理v语文阅读分析常用名词v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v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v三、描写的方法:v、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v、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v、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v、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v四、说明文分类:v、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v、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v五、说明顺序:v、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v、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v、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v六、说明方法:v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资料v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v七、说明文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v八、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v九、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v十、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v十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v十二、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v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v十四、议论文三要素:v、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v

3、、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v、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v十五、议论文结构v、引论:提出问题v、本论:分析问题v、结论:解决问题v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v十七、常见论证方法:v、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v、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若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v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v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v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v总起全文、引起下

4、文、埋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v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v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v各类知识点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文),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文);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v二、修辞手法的作用:v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v(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v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v(

5、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v(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v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v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v(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v(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v三、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v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v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v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v四、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v不能。因为:v(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

6、)规律不一致。v(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v(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v五、文章的段落、结构、层次划分:v答题技巧:一是抓文章的线索、表达方式变换、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来划分。二是借助文中过渡句,其中小说还可以按情节的四个环节来划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v概括层意、段意(筛选信息常用)。v方法:抓文段的中心句、首段或尾段句、议论抒情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v用概括法,概括出各层的意思。v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v各类文章应注意:v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v格式:(时间地点)人事。v2说

7、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v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v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v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v六、引号的作用:v、表引用(引用人物对话、诗文等);v、表特定称谓(特殊含义);v、表否定、反语、讽刺等意味;v、表强调。v七、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性词语。语句作用、含义分析:关键句是指:主旨的句;议论、抒情句;总结全文的句子;照应的句和过渡句。v、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v、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

8、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v、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v、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v、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v、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

9、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v、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v、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v9、重点句子的作用:A、从结构上:起承上启下:()对上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vB、从内容上,在开头: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留悬念,

10、作铺垫。在文章结尾:深化中心、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v八、环境描写的作用v(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v、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v、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v(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v、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v、推动情节发展;v、渲染气氛;v、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v、突出、深化主题。v九、给文段拟题:v、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句子。v、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v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v本句用了() 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

11、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 (说明内容),使读者 () 。v十一、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v主要有两种题型:v、“”词好在哪里?v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v、“”词能不能删掉?v答题方式:不能,用了“”词(动词、形容词),生动地写出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v 不能,删掉“”词(副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v十二、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v、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v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

12、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整的句子。v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v、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抽取文章核心,根据论题和论据,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v、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v十三、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v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_,这里所列举的属(事实或道理)论据,是为了从(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v十四、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v、回答这类问

13、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别,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v、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v十五、辨析记叙线索和作用v1、线索:(1)以人物为线 (2)以时间为线 (3) 以事件为线 (4)以情感为线(5)以某物为线 (6)以题目为线 (7)明暗两线v2、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v3、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v十六、理清记叙顺序。v1、记叙顺序及作用v(1)

14、顺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v(2)倒叙。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v(3)插叙。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v十七、记叙文的人称:v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v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v以上是本人根据初中教材搜集整理的有关语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方面的材料,由于准备不足,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其中的疏漏和缺点一定很多,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