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风表虚证1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9318747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中风表虚证1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一中风表虚证1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一中风表虚证1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一中风表虚证1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一中风表虚证1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中风表虚证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中风表虚证1(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风表虚证一、中风表虚证(1)(1)(一)桂枝汤证(一)桂枝汤证 原文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主之。(12)(12) 原文原文*: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桂枝汤主之。(13)(13) 提要提要 :太阳中风证的因,证,脉,治。:太阳中风证的因,证,脉,治。 词解词解 :阳浮而阴弱阳浮而阴弱:一指病机,卫阳浮:一指病机,卫阳浮盛于外,故称阳浮;营阴不能内守,故

2、称盛于外,故称阳浮;营阴不能内守,故称阴弱。一指脉象,即轻按则浮,重按则弱。阴弱。一指脉象,即轻按则浮,重按则弱。 讨论讨论 :病因:邪风(风寒之邪)病因:邪风(风寒之邪) 头痛头痛-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利;风寒束表,太阳经气不利; 发热发热-卫阳抗邪,邪正相争。卫阳抗邪,邪正相争。主证:主证:汗出汗出-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卫外失司;风主疏泄,使营阴外越 恶风、恶寒恶风、恶寒-温煦失司温煦失司 鼻鸣干呕鼻鸣干呕-外邪影响肺胃,肺气不利外邪影响肺胃,肺气不利 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则鼻塞,胃气上逆则干呕。 脉浮缓(浮弱)脉浮缓(浮弱)-卫阳浮盛,营阴不足卫阳浮盛,营阴不足病机:风邪袭

3、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方药:桂枝汤桂枝桂枝-辛温,解肌祛风辛温,解肌祛风芍药芍药-酸寒,敛阴和营开中有合,散中有收酸寒,敛阴和营开中有合,散中有收生姜生姜-辛散,和胃散寒辛散,和胃散寒 助桂枝解表助桂枝解表大枣大枣-甘平,益胃和中调和脾胃甘平,益胃和中调和脾胃炙甘草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补中气且调和诸药。甘甘(炙甘草、大枣)(炙甘草、大枣)辛辛(生姜、桂枝)(生姜、桂枝)化阳化阳。温阳。温阳甘甘(炙甘草、大枣)(炙甘草、大枣)酸酸(芍药)(芍药)化阴化阴。益阴。益阴柯韵伯伤寒来苏集柯韵伯伤寒来

4、苏集“此为仲景群方此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寒其脉浮而弱,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不论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若妄汗妄下,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即是,不必鼻鸣、干呕等病,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唯以悉具,唯以脉弱自汗脉弱自汗为主耳。为主耳。”煎服法:煎服法:1 1、浓煎一次,分、浓

5、煎一次,分3 3次温服。次温服。2 2、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一服汗出病解,停后服,不必尽剂。3 3、若不汗,可再服。并缩短服药时间,、若不汗,可再服。并缩短服药时间,半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半天左右将一剂药服完。4 4、若不汗出者,可服至二、三剂。、若不汗出者,可服至二、三剂。 调护法:调护法:1 1、药后喝热稀粥,益胃气以助药力发汗。、药后喝热稀粥,益胃气以助药力发汗。2 2、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覆盖衣被,温助卫阳,利于发汗。3 3、微汗,以全身湿润,汗出极微为度,切、微汗,以全身湿润,汗出极微为度,切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不可大汗淋漓,以免伤阳损阴。4 4、病

6、情较重者,昼夜服药,故当、病情较重者,昼夜服药,故当2424小时留小时留心观察,汗出停药。心观察,汗出停药。5 5、药后忌口,凡生冷、黏滑、肉面、五辛、药后忌口,凡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当禁用,以防损伤胃酒酪、臭恶等物,均当禁用,以防损伤胃气,降低抗病能力,或发生其他变化。气,降低抗病能力,或发生其他变化。阐释一个问题阐释一个问题“病汗病汗”与与“药汗药汗”:桂枝汤证本有:桂枝汤证本有“自汗自汗出出”,而用桂枝汤治疗要,而用桂枝汤治疗要“发汗发汗”。何解?。何解?答:桂枝汤本身的答:桂枝汤本身的“自汗出自汗出”是病汗,乃风邪是病汗,乃风邪袭表,风为阳邪,其性疏泄,易使卫阳失

7、于袭表,风为阳邪,其性疏泄,易使卫阳失于固密,营阴不能内守而外越为汗。固密,营阴不能内守而外越为汗。 桂枝汤发汗的汗是药汗,桂枝、生姜疏风桂枝汤发汗的汗是药汗,桂枝、生姜疏风解肌,芍药、大枣敛阴和营,甘草和诸药,解肌,芍药、大枣敛阴和营,甘草和诸药,共奏疏风解肌,调和营卫之功。共奏疏风解肌,调和营卫之功。 一般太阳中风的一般太阳中风的“病汗病汗”表现为汗凉显清,表现为汗凉显清,面白身冷;面白身冷;“药汗药汗”表现为汗热显暖,面表现为汗热显暖,面红润身热。红润身热。 曹颖甫曹颖甫-经方实验录:经方实验录:“病汗病汗”常带凉意,常带凉意,“药汗药汗”则带热意,则带热意,“病汗病汗”虽久,不足以祛病

8、,虽久,不足以祛病,“药汗药汗”瞬时,瞬时,功乃大著,此其分也。功乃大著,此其分也。桂枝汤在太阳病中的灵活运用桂枝汤在太阳病中的灵活运用 原文原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95)(95) 提要提要 :再论太阳中风证的病因,病理和:再论太阳中风证的病因,病理和治疗。治疗。 讨论讨论 : 病因:邪风(风寒之邪)病因:邪风(风寒之邪)病理:营弱卫强病理:营弱卫强治疗:祛风解表,调和营卫治疗:祛风解表,调和营卫方药:桂枝汤方药:桂枝汤 原文原文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太阳病,初服桂

9、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24) 提要提要 :太阳中风,邪气较重,可针药并:太阳中风,邪气较重,可针药并用。用。 讨论讨论 :太阳病服桂枝汤为正治,病当愈;今反见太阳病服桂枝汤为正治,病当愈;今反见烦而邪不解,为药轻病重使然,宜先刺风烦而邪不解,为药轻病重使然,宜先刺风池,风府以疏泄太阳之邪。池,风府以疏泄太阳之邪。 原文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当以汗解,宜桂枝汤。(42)(42) 讨论讨论 :太阳病,外证未解是指恶寒、发:太阳病,外证未解是指恶寒、发热、头痛等表

10、证仍在;脉浮弱提示正气不热、头痛等表证仍在;脉浮弱提示正气不足,故可以考虑用桂枝汤来治疗。足,故可以考虑用桂枝汤来治疗。 原文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44) 浅注浅注 :表证当外解,里实当攻下,这是:表证当外解,里实当攻下,这是治病之常法。即使表里证同见,在一般清治病之常法。即使表里证同见,在一般清况下,也应遵守先表后里的原则,先行解况下,也应遵守先表后里的原则,先行解表。本条即此意。表。本条即此意。 原文原文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

11、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需解外则愈,宜桂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需解外则愈,宜桂枝汤。枝汤。(45)(45) 讨论讨论 :1 1 太阳病,使用汗后,表证未除,应检查原太阳病,使用汗后,表证未除,应检查原因,是否汗不如法?或者是药轻病重?外感因,是否汗不如法?或者是药轻病重?外感病需一汗再汗者亦不少见,切莫见表药服下病需一汗再汗者亦不少见,切莫见表药服下不解,即怀疑病邪入里而改用下法。不解,即怀疑病邪入里而改用下法。2 2 若误用攻下法后,脉仍浮,(示表证仍在)若误用攻下法后,脉仍浮,(示表证仍在),虽误下而表邪未内陷,仍可用解外的

12、方法,虽误下而表邪未内陷,仍可用解外的方法,宜桂枝汤。宜桂枝汤。 原文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15)(15) 讨论讨论 : 其气上冲其气上冲-正气抗邪,邪未内陷正气抗邪,邪未内陷-宜桂枝汤宜桂枝汤1 1太阳病,太阳病,误下后误下后 其气不上冲其气不上冲-正伤邪陷正伤邪陷-不可再用桂枝汤不可再用桂枝汤2 2 注家对注家对“其气上冲其气上冲”的看法不一,约有三种。的看法不一,约有三种。)作气逆解,病人自觉有气上逆;)作气逆解,病人自觉有气上逆;)奔豚解;)奔豚解;)作

13、头痛,恶寒,发热等表证解。如丹波元简)作头痛,恶寒,发热等表证解。如丹波元简“太阳太阳经气上冲,为头项强痛等证。经气上冲,为头项强痛等证。” 原文原文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57) 讨论讨论 :伤寒发汗(麻黄汤以发汗)后已解,为何伤寒发汗(麻黄汤以发汗)后已解,为何半日许复烦(即发热,恶寒,头痛等症),半日许复烦(即发热,恶寒,头痛等症),脉浮数呢?可能有两方面,一为余邪未尽,脉浮数呢?可能有两方面,一为余邪未尽,复行聚合;一为汗后肌腠开泄,复感风邪。复行聚合;一为汗后肌腠开泄,复感风邪。但

14、无论何种原因,总是在峻汗之后,故只但无论何种原因,总是在峻汗之后,故只须用桂枝汤以解肌和营卫,而不需用麻黄须用桂枝汤以解肌和营卫,而不需用麻黄汤来峻发其汗。汤来峻发其汗。 原文原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53)(53) 讨论讨论 : 营气和营气和-病不在营病不在营病常自汗出病常自汗出 营卫失调营卫失调 外不谐外不谐-病在卫,不与营气和故病在卫,不与营气和故 卫气不与营气

15、谐和,是由于卫气失于捍卫功能,卫气不与营气谐和,是由于卫气失于捍卫功能,不能为营气尽其屏障职守,汗孔疏松,所以汗常不能为营气尽其屏障职守,汗孔疏松,所以汗常自出。自出。治疗方法:治疗方法:桂枝汤复发其汗桂枝汤复发其汗因其发汗而更发之,因其发汗而更发之,以驱卫表之邪。汗出则邪祛而卫复与营和而病愈。以驱卫表之邪。汗出则邪祛而卫复与营和而病愈。 原文原文*: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54)(54) 讨论讨论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

16、”-发热汗出发热汗出不是里热或阴伤所致,而是卫气不和,营卫失调。不是里热或阴伤所致,而是卫气不和,营卫失调。营卫不和的原因,一是外感风邪,卫气受病。营营卫不和的原因,一是外感风邪,卫气受病。营卫不相协调。二是内在因素,不因风邪所伤而营卫不相协调。二是内在因素,不因风邪所伤而营卫自病,可能是由于体质禀气之偏差,阴阳不平卫自病,可能是由于体质禀气之偏差,阴阳不平衡而引起营卫不和协。卫气者,温分肉,肥腠理,衡而引起营卫不和协。卫气者,温分肉,肥腠理,司开阖,是以脏无他病,而时时发热自汗者,其司开阖,是以脏无他病,而时时发热自汗者,其职不在营而在卫,故本条独以职不在营而在卫,故本条独以“卫气不和卫气不

17、和”者,者,明确职责之所在。明确职责之所在。治法:治法:先其时发汗则愈。给药时间应当在发热、汗先其时发汗则愈。给药时间应当在发热、汗出的休止时,疗效最好。出的休止时,疗效最好。总结:桂枝汤的灵活运用总结:桂枝汤的灵活运用【9595】纯粹太阳中风。】纯粹太阳中风。【2424】太阳中风,邪气较重,可针药并用。】太阳中风,邪气较重,可针药并用。【4242】表证兼轻度里虚,宜。】表证兼轻度里虚,宜。【4444】表证兼里实,先解表,宜。】表证兼里实,先解表,宜。【4545】、】、 【5757】 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表证汗、下后,正气受挫, 表证仍在。表证仍在。【1515】表证下后,气上冲者。】表证下

18、后,气上冲者。( (二二) )、桂枝汤禁例、桂枝汤禁例 原文原文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此。勿令误也。(16)(16) 讨论讨论 : 太阳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汤。太阳伤寒表实证,禁用桂枝汤。 原文原文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17) 讨论讨论 :以酒客为例,提示里蕴湿热者,:以酒客为例,提示里蕴湿热者,禁用桂枝汤。禁用桂枝汤。 原文原文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

19、必吐脓血也。也。(19)(19) 讨论讨论 :里热蕴盛者,禁用桂枝汤。:里热蕴盛者,禁用桂枝汤。( (三三) )、桂枝汤证的兼证、桂枝汤证的兼证1 1、桂枝加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 原文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14) 词解词解 :项背强几几:项背部拘紧不舒,转动仰俯不利项背强几几:项背部拘紧不舒,转动仰俯不利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的调护法。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的调护法。 讨论讨论 : 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太阳经脉经气不利太阳经脉经气不利证:证: 反反汗出恶风汗出恶风外邪袭表,卫虚不固。外邪

20、袭表,卫虚不固。病机:病机:风寒束表,卫强营弱,风寒束表,卫强营弱,经气不利经气不利治法:治法:解肌祛风,生津舒经解肌祛风,生津舒经方药:方药: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汤+葛根)葛根)葛根葛根的作用:的作用:1.升散发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以解表;升散发表,解肌祛风,助桂枝汤以解表;2.舒筋通络,解经脉气血之凝滞;舒筋通络,解经脉气血之凝滞;3.起阴气上达,以缓解经脉之拘挛。起阴气上达,以缓解经脉之拘挛。不须啜粥不须啜粥2 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原文原文 :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18) 提要提要 :有喘家宿疾,

21、因感受太阳中风新病而发作的:有喘家宿疾,因感受太阳中风新病而发作的证治。证治。 讨论讨论 : 中风表虚中风表虚如恶寒,发热,头痛,汗出,脉浮缓如恶寒,发热,头痛,汗出,脉浮缓主证主证: 喘喘外感引动喘息宿疾,肺寒气逆作喘外感引动喘息宿疾,肺寒气逆作喘病机病机:太阳表虚兼肺气不利:太阳表虚兼肺气不利治则治则:解肌祛风,降气平喘:解肌祛风,降气平喘方药方药: 桂枝汤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厚朴-化湿导滞,降气平喘化湿导滞,降气平喘 杏仁杏仁-止咳定喘止咳定喘 原文原文 :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

22、朴杏子汤主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43)讨论讨论:1太阳病(中风证),误用下法,表证不解,太阳病(中风证),误用下法,表证不解,误下又影响及肺,至肺失宣发肃降而作喘。误下又影响及肺,至肺失宣发肃降而作喘。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厚朴,杏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厚朴,杏仁降气平喘。仁降气平喘。2 本条与(本条与(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佳。”所述的病机与证候是一致的。病机为中所述的病机与证候是一致的。病机为中风表虚兼肺失宣降。证候为恶寒发热,汗出,风表虚兼肺失宣降。证候为恶寒发热,汗出,头痛,脉浮缓而喘。仅是病因不同而已。头痛,脉浮缓而

23、喘。仅是病因不同而已。(43)太阳病误下所致,()太阳病误下所致,(18)为新感引动)为新感引动宿疾。宿疾。区别区别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加厚朴杏子汤主之。(43)(43) + +厚朴杏子厚朴杏子 新感引发新喘新感引发新喘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18)(18)+/- +/- 厚朴杏子厚朴杏子 新感引发宿喘新感引发宿喘3 3、桂枝加附子汤证、桂枝加附子汤证 原文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

24、者, 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桂枝加附子汤主之。(20)(20) 提要提要 :发汗太过,导致阳虚汗漏表未解的:发汗太过,导致阳虚汗漏表未解的证状和治法。证状和治法。 讨论讨论 :汗不得法,如桂枝证用麻黄汗不得法,如桂枝证用麻黄 汗漏不止汗漏不止 素体卫阳不足,腠理疏松而过汗素体卫阳不足,腠理疏松而过汗 阳气亏虚腠理失固阳气亏虚腠理失固 病势轻微,药力太过病势轻微,药力太过主证主证:恶风恶风-表邪未尽;汗出伤阳,温煦失司表邪未尽;汗出伤阳,温煦失司 小便难小便难-汗多津伤;阳虚不化。汗多津伤;阳虚不化。 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四肢微急,难以屈伸-筋脉失去阳筋脉失去阳气温煦和津液濡养。气温煦和津液濡养。 病

25、机病机:表邪未尽,阳虚津亏:表邪未尽,阳虚津亏治则治则:解肌祛风,扶阳固表:解肌祛风,扶阳固表方药方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 注意注意 :1. 1. 本证系汗后伤阳,阴亦受累。但根据阴阳本证系汗后伤阳,阴亦受累。但根据阴阳的关系来看,应先救阳,阳生阴长,扶阳即的关系来看,应先救阳,阳生阴长,扶阳即所以救阴,故用桂枝加附子汤。陈修园说所以救阴,故用桂枝加附子汤。陈修园说:“方中取附子以固少阴之阳,固阳即所以止方中取附子以固少阴之阳,固阳即所以止汗,止汗即所以救液,其理微矣。汗,止汗即所以救液,其理微矣。”-本固本固枝荣之妙枝荣之妙固阳以摄阴固阳以摄阴。:。:“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

26、急固。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阴液阳气2. 2. 临床上一些峻汗剂,如麻黄汤,九味羌临床上一些峻汗剂,如麻黄汤,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荆防败毒散,这些方活汤,羌活胜湿汤,荆防败毒散,这些方发汗强甚,不易掌握,因此处方时,只开发汗强甚,不易掌握,因此处方时,只开一二剂,如汗出过多,有亡阳倾向,用桂一二剂,如汗出过多,有亡阳倾向,用桂枝加附子汤救之。枝加附子汤救之。3.3.千金方千金方用本方治妇人产后风虚,汗用本方治妇人产后风虚,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出不止,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4 4桂枝去芍药汤证桂枝去芍药汤证 原文原文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太

27、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枝去芍药汤主之。(21)(21) 提要提要 :太阳中风,兼胸阳不振(心阳亏虚):太阳中风,兼胸阳不振(心阳亏虚)的证治。的证治。 词解词解 :脉促:为脉势急促有力。:脉促:为脉势急促有力。脉促脉促-表邪内陷胸中,胸中阳气抗邪,(正表邪内陷胸中,胸中阳气抗邪,(正邪相争于胸中)。邪相争于胸中)。胸闷胸闷-邪陷胸中,胸中阳气不足。邪陷胸中,胸中阳气不足。治法:解肌祛风,温复胸阳。治法:解肌祛风,温复胸阳。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 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生姜、大枣。生姜、大枣。临床可见于临床可见于心律不齐心律不齐的病人。的病人。心阳虚心阳虚5 5、桂枝

28、去芍药加附子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原文原文 :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之。(22)(22) 提要提要 :太阳中风,兼胸阳不振(心阳亏虚):太阳中风,兼胸阳不振(心阳亏虚)的证治。的证治。 词解词解 :微寒:脉微恶寒。微寒:脉微恶寒。 表虚证表虚证 (恶寒、发热等)(恶寒、发热等)主主 胸闷胸闷-胸阳虚胸阳虚证证 脉脉微微-阳虚阳虚 恶恶寒寒-阳虚较甚阳虚较甚病机病机:表邪未尽,胸阳受损:表邪未尽,胸阳受损严重严重治法治法:解肌祛风,温通胸阳:解肌祛风,温通胸阳方药方药:阳虚甚:阳虚甚,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宜于胸

29、阳不足之胸满。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宜于胸阳不足之胸满。若阳虚甚,宜于方中再加附子以温经复阳。若阳虚甚,宜于方中再加附子以温经复阳。脉微恶寒为陈修园的解释脉微恶寒为陈修园的解释: “若脉不见促而见微,身复恶寒者,为阳若脉不见促而见微,身复恶寒者,为阳虚已极,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主之,恐虚已极,桂枝去芍药方中加附子主之,恐桂、姜之力微,必助之附子而后可。桂、姜之力微,必助之附子而后可。” 讨论讨论 :1 1 本方实际就是本方实际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加生姜大枣。加生姜大枣。“脉促胸脉促胸满满”从临床看,可见于心率不齐(如病毒性心肌炎)从临床看,可见于心率不齐(如病毒性心肌炎)可考虑用本方。本方除具

30、温通心阳的作用外,尚有可考虑用本方。本方除具温通心阳的作用外,尚有内和脾胃,外和营卫,无论有无表证,皆可用。内和脾胃,外和营卫,无论有无表证,皆可用。2 2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与桂枝加附子汤证的鉴别鉴别 太阳中风表证太阳中风表证胸阳虚胸阳虚+脉促、心悸脉促、心悸卫阳虚卫阳虚+汗出、恶风汗出、恶风6 6桂枝新加汤证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原文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62)(62) 提要提要 :太阳病发汗后,表未解,而气营损:太阳病发汗后,表未解

31、,而气营损伤身疼痛的证治。伤身疼痛的证治。 讨论讨论 :1. 1. 脉沉迟在此指代气营损伤。脉沉迟在此指代气营损伤。“脉浮紧,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脉浮紧,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血少故也”(5050)。)。可知,是举脉略证之法。可知,是举脉略证之法。2. 2. 身疼痛的机理有二。身疼痛的机理有二。一为表证未尽一为表证未尽。身疼身疼痛为太阳表证之一,(痛为太阳表证之一,(3535)条的身疼腰痛,骨)条的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是其例子节疼痛,是其例子;二为营血不足,筋脉失养二为营血不足,筋脉失养。

32、不荣则痛。不荣则痛。病机:病机:中风表虚,气营不足中风表虚,气营不足治则:治则:解肌祛风,益气和营解肌祛风,益气和营方药:方药: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新加汤主之。 桂枝汤桂枝汤-解表和营卫解表和营卫, 重用重用生姜生姜-宣通阳气宣通阳气, 重用重用芍药芍药-益阴和营益阴和营, 人参人参-补益气阴补益气阴。病案病案黄某,女,黄某,女,25岁,产后自汗不止,日换衣岁,产后自汗不止,日换衣衫数次,畏风恶寒,皮肤时见风疹、瘙痒。衫数次,畏风恶寒,皮肤时见风疹、瘙痒。西药未效。西药未效。现诊: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畏风,背部现诊:面色苍白,汗出淋漓,畏风,背部凛凛恶寒,腰体拘痛,皮肤偶见风疹,色凛凛恶寒,腰体拘痛,皮肤偶见风疹,色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淡红;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无力。病机病机:产后气血亏虚,营卫失和。:产后气血亏虚,营卫失和。治法治法:解肌祛风,扶阳固表。:解肌祛风,扶阳固表。方药方药: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桂枝10 白芍白芍12 炙甘草炙甘草5 生姜生姜3片片 大枣大枣3枚枚 黄芪黄芪20 当归当归6 附子附子10 1剂,水煎服,药后汗止,风疹消失。剂,水煎服,药后汗止,风疹消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