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9317045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197 大小:8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_第1页
第1页 / 共197页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_第2页
第2页 / 共197页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_第3页
第3页 / 共197页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_第4页
第4页 / 共197页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_第5页
第5页 / 共1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1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药理学VeterinarypharmacologyStillwatersrundeep.流静水深流静水深,人静心深人静心深Wherethereislife,thereishope。有生命必有希望。有生命必有希望目录l第一第一章章总论总论l第二章第二章 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传出神经系统的药物l第三章第三章 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传入神经系统的药物l第四章第四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l第五章第五章 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作用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药物l第六章第六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l第七章第七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药物作用于呼吸系统

2、药物l第八章第八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利尿药与脱水药l第九章第九章作用于生殖系统药物作用于生殖系统药物l第十章第十章皮质激素类药物皮质激素类药物目录(续)l第第十一章十一章 组胺受体阻断药组胺受体阻断药l第第十二章十二章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l第第十三章十三章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l第第十四章十四章 钙和磷钙和磷l第第十五章十五章 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l第第十六章十六章 饲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l第第十七章十七章 消毒防腐药消毒防腐药l第第十八章十八章 抗蠕虫药抗蠕虫药l第第十九章十九章 抗原虫药抗原虫药l第二十第二十章章 特效解毒药特效解毒药 第一章第一章总论总论l绪论绪论l第一节第一节兽药的基

3、础知识兽药的基础知识l第二节第二节药动学药动学l第三节第三节药效学药效学l第四节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l第五节第五节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l第六节第六节兽药残留兽药残留l一、一、兽医药理学定义兽医药理学定义l二、二、兽医药理学的研究内容兽医药理学的研究内容l三、三、兽医药理学的位置兽医药理学的位置l四、四、兽医药理学的任务兽医药理学的任务l五、五、兽医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兽医药理学的学习方法l六、药理学的发展简史六、药理学的发展简史l七、主要参考书七、主要参考书绪论绪论一、兽医药理学定义l兽 医 药 理 学 ( Veterinary 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动物

4、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药物机体药物机 体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药效学药效学药动学药动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抗微生物药抗微生物药抗菌作用抗菌作用耐药性耐药性抗病能力抗病能力致病作用致病作用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体内过程机机 体体药理学药理学(Pharmacology):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作用原理(不良反应,适应症)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过程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药物机体二、兽医药理学的研究内容1、一方面,药物对

5、机体的作用、一方面,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是研究在药物影响下机体细胞功能如何发生变化,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简称药效学药效学。2、另一方面,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另一方面,机体对药物的作用研究药物本身在体内的过程,即机体如何对药物进行处理(吸收、分布、转化、排泄),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es)简称药动学药动学。三、兽医药理学的位置兽医药理学的位置l药药理理学学是是以以生生理理学学、生生化化学学、病病理理学学等等为为基基础础,为为指指导导临临床床各各科科合合理理用用药药提提供供理理论论基础的桥梁学科基础的桥梁学科l兽医药

6、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科。兽医药理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科。四、兽医药理学的任务四、兽医药理学的任务阐明药物作用、作用机制提高疗效新药的开发研制探索细胞生理、生化病理过程学科性质学科性质桥梁学科基础兽医学学习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学科任务五、五、兽医药理学的学习方法兽医药理学的学习方法l1、知识的系统性l2、理论联系实际l3、与其他学科的联系l4、实验六、药理学的发展简史欧洲18世纪成立兽医学院,20世纪初期出现兽医药理学教科书。我国20时纪50年代成为独立学科,80年代较好的发展。研究水平:器官药理学分子药理学七、教学参考书l1、陈杖榴主编兽医药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出版l2、沈建

7、忠主编兽医药理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l3、朱模忠主编兽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l4、杨宝峰、娄建石主编药理学,2003年8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l5、冯淇辉等兽医临床药理学,科学出版社l6、veterinary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 fifthedition,2001年出版(英文版)l7、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Bertram G.KatzungMcGraw-Hill200102.(英文版)第一节第一节兽药的基础知识兽药的基础知识l一、药物的定义l二、药物的制剂与剂型l三、药物的贮藏保管l四、处方

8、、兽药质量标准、兽药典和兽药GMP一、药物的定义o1、药药物物(Drug):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物质。l2、兽兽药药(Animaldrug):用于畜禽等动物的药物,包括能促进动物生长繁殖和提高生产性能的物质。在我国,蜂药、蚕药也列入兽药管理。l3、毒毒物物(poison):对动物机体能产生损害作用的物质l药物超过一定的剂量或长期使用也可成为毒物(如喹乙醇、马杜霉素)l某些小剂量毒物在特定剂量下使用也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如敌百虫)。4、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1、天天然然药药物物:未经加工或简单加工的药物。植物药,如中草药、成分复杂、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越来越广泛;动物药如鸡内金;矿物药如芒硝;

9、微生物发酵产生的抗生素等。l2、合合成成药药物物: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得的药品。如磺胺类药物等l3、生生物物技技术术药药物物:通过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新技术生产的药物。如酶制剂、疫苗。二、药物的制剂与剂型l(一)(一)剂型和制剂剂型和制剂l1、剂型、剂型(dosageform)l是指将药物的原料药加工制成安全、稳定和便于应用的形式。例如中药散剂、化药粉剂、片剂、注射剂。剂型是集体名词。l2、制剂(、制剂(Preparation)l为了便于药物的应用及防治疾病的要求等,将其制成片剂、注射剂、溶液剂等。如敌百虫片剂、链霉素注射剂,是指具体药物的具体剂型。(二)药物制剂与剂型的作用l

10、1、有利于药物的储存、运输和使用,如制成饮水剂、缓释剂。l2、提高疗效,如磺胺类药物和某些抗菌药物与TMP制成复方制剂可提高疗效。l3、降低不良反应,如阿司匹林制成肠溶片。l4、改变药物的作用和疗效,如硫酸镁口服小剂量健胃大剂量泻药,25%硫酸镁注射剂未抗惊厥药。(三)剂型的分类l1、液体剂型l2、气体剂型l3、半固体剂型l4、固体剂型l5、兽用新剂型1、液体剂型l(1)注注射射剂剂又称针剂,灌封于特别容器中的灭菌水溶液、混悬液、乳浊液或粉末(粉针剂),用于注射给药。l(2)溶溶液液剂剂指非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溶液,其溶媒多为水,亦有醇和油,可内服或外用。一些易挥发的油或芳香药物制成的饱和的或近饱

11、和水溶液或水醇混合液称为芳香水剂,俗称水剂;如薄荷水、杏仁水。l(3)酊酊剂剂将生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出的溶液。如龙胆酊、复方大黄酊。l(4)醑醑剂剂以挥发性药物为原料制成的乙醇溶液。如樟脑醑。挥发性碘的乙醇溶液习惯上称为碘酊或碘酒。l(5)合合剂剂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或不溶性药物制成的水溶液或混悬液,摇匀后供内服。如复方甘草合剂1、液体剂型(续)l(6)乳乳剂剂、乳乳膏膏剂剂指将油脂或其他不溶性物质与药物,加乳化剂,与水混合后制成的乳状混悬液,供内服的称乳剂,如鱼肝油乳;外用的称为乳膏剂。l(7)搽搽剂剂指刺激性药物的油性或乙醇溶液,有溶液型、混悬型、乳化型等,用于未破损皮肤,如松节油搽剂。

12、l(8)煎剂煎剂生药(中草药)加水煎煮l(9)浸剂浸剂生药(中草药)加水浸泡l(10)流流浸浸膏膏剂剂及及浸浸膏膏剂剂生药的乙醇或水浸出的液采用低温浓缩而成的称为流浸膏剂,一般1mL流浸膏剂相当于生药1g;将流浸膏剂进一步低温浓缩成固体的称为浸膏剂,一般1g浸膏剂相当于生药2-5g。2、气体剂型l将药物与抛射剂(液化气或压缩气)共同装封与具有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打开阀门系统,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药物喷出的一种制剂。l用于吸入给药、皮肤粘膜给药或空间消毒。3、半固体剂型(1)软膏剂)软膏剂药物与适当的赋形剂(如凡士林、油脂等基质),均匀混合制成具有适当稠度的膏状外用制剂。l(2)糊剂)糊剂

13、l一种含粉末成分超过25%的软膏剂。l(3)添剂)添剂l将药物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制成的粥状或糊状的内服剂。l(4)浸膏剂)浸膏剂l浸膏剂是将生药的浸出液经浓缩,再加适量固体稀释剂使每1g浸膏相当于原生药2-5g。4、固体剂型l(1)预预混混剂剂将一种或几种药物与适当的基质(如碳酸钙、麸皮、玉米粉等)均匀混合制成供添加于饲料的药物添加剂。l(2)可可溶溶性性粉粉是由一种或几种药物与助溶剂、助悬剂等辅料组成的可溶性粉末。l(3)片片剂剂将一种或几种药物与适当的赋形剂混合后,用压片机制成的片状制剂。l(4)胶囊剂)胶囊剂将固体、半固体或液体药物装再以明胶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胶壳中。5、兽用新剂型l1、长

14、长效效制制剂剂,又称延效制剂或缓释制剂,药物在体内或用药部位逐渐释放,使吸收、消除缓慢,药效延长、持久。l如犬、猫的颈圈,是一种将杀虫药与增塑的固体热塑性树脂通过一定工艺制成的缓释剂。l大丸剂是一种类似球形、椭圆形或圆柱状,由主药、赋形剂、粘合剂等组成。l2、控控速速释释药药制制剂剂用弹簧装置或微泵装置将药物定时定量逐渐释放,释药速度比长效制剂更恒定更理想。5、兽用新剂型(续)l3、透透皮皮吸吸收收剂剂浇泼剂和喷滴剂一种透皮吸收药。l4、靶向制剂、靶向制剂l5、微微型型胶胶囊囊简称微囊,用天然的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囊芯物)包裹成直径1-500m的微型胶囊。微囊可延长药

15、效、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等。根据临床需要将微囊制成散剂、胶囊剂等。l6、毫微型胶囊、毫微型胶囊直径50-500纳米,在水中能分散成透明的胶体系统,可供肌肉、静脉注射。三、三、药物的贮藏保管药物的贮藏保管l(一)(一)影响药物品质的因素影响药物品质的因素l包括空气、温度、湿度、光照、霉菌、贮藏时间。l空气,氧气,co2l(二)(二)各类药品的保管办法各类药品的保管办法l1、麻醉药、毒药和剧药的保管l2、危险药品的保管l3、易受温度影响的药品l4、易受湿度影响的药品l5、易受光线影响的药品l6、易过期失效药品四、处方、兽药质量标准、兽药典和兽药GMPl(一)处方(一)处方l广义地讲

16、,凡是制备任何药剂的书面文件均可称为处方。l1、法法定定处处方方:兽药典、兽药规范收载的处方。具有法律约束力,兽药厂在制药时必须按照法定处方所规定的一切项目进行配制、生产和检验。l2、验方:、验方:民间积累的简单有效的经验处方。l3、生生产产处处方方:大量生产制剂时所列各种成分、规格、数量及制备与控制质量方法等的规程性文件。l4、兽兽医医处处方方:兽医师对患畜诊断后给调剂员开写药名、用量、配法及用法的书面文件。(二)兽药的质量标准l国家为了使兽药安全有效而制定的控制兽药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的规定。是兽药生产、经营、销售和使用的质量依据,也是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技术依据。l分为三大类:

17、(二)兽药的质量标准l1、国国家家标标准准:即即中中国国兽兽药药典典和和中中国国兽药规范。兽药规范。l中国兽药典是国家对兽药质量管理的技术规范。现有1990年版和2000年版,分为一部和二部,2000年版一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和各类制剂共469种,二部收载中药材、中药成方制剂656种。l中国兽药规范是兽药典颁布施行前有关兽药的国家标准,分两部,收载范围与兽药典相似。l2、专业标准:、专业标准:l中国兽药监察所制定、修订,农业部审批发布。l3、地方标准:、地方标准:l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药监察所制定,由该农牧业主管部门审批、发布。(三)兽药GMPl兽 药 生 产 和 质 量 管 理 规 范

18、( 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forAnimalDrugs),简称兽药GMP,是关于药品或兽药生产和质量全面管理监控的通用准则,也是兽药工业企业新建与改造的设备要求与技术规程的依据。l兽药GMP要求:l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兽药生产企业(含车间)必须按照GMP要求进行设计、建筑、安装、调试与试产,并经检查验收,符合要求后,发给兽药生产许可证和符合GMP要求的证书。兽药生产的全过程均应符合GMP的规定。第二节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物动力学l一、一、药物的转运药物的转运l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l吸收l分布l生物转化l排泄l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与基本参数三、药动学

19、的房室模型与基本参数一、一、药物的转运药物的转运l(一)、生物膜的结构(一)、生物膜的结构l(二)、药物的转运方式:(二)、药物的转运方式:(一)、生物膜的结构(一)、生物膜的结构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总称(二)、药物的转运方式:l1、被动转运、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l(1)简单扩散(singlediffusion)l(2)滤过(filtration)l2、主动转运(、主动转运(activetranspost)l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oliffusion)l4、胞饮作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吞噬作用(Pinocytosis/pha

20、gocytosis)l5、胞吐作用(、胞吐作用(exocytosis)1、被动转运(passivetransport)l由药物浓度高的一侧扩散到浓度低的一侧;直接通过膜的脂质层或含水膜孔(也称非离子扩散)。l被动转运包括简单扩散,滤过和载体转运。(1)简单扩散(singlediffusion)l也称脂溶扩散(lipid)l顺浓度梯度转运,不消耗能量,没有饱和现象l浓度越高,脂溶性越大,药物扩散越快l大多数药物是非解离型的扩散较快。(2)滤过l也称膜扩散(aguesdiffusion)l是水溶性、极性药物通过膜孔扩散,分子量100,直径小于4埃,如乙醇,尿素等,l无饱和现象。2、主动转运(act

21、ivetranspost)l药物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转运又称逆流转运(countercurrenttranspost)需要消耗能量及膜上的特异性载体,需钠、钾-ATP酶参与,有饱和性和竟争性。无机离子(Na+、k+、Cl-)的转运,青霉素、头孢菌素、丙璜舒等从肾脏的排泄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facilitatedoliffusion)l也叫载体转运(carriertransport)l顺浓度梯度进行,但需要与膜中某些特殊蛋白质即特异性载体结合后转运称之。l不需要消耗能量l有饱和性,有竞争性l氨基酸、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维生素B12的吸收4、胞饮作用l胞饮作用/吞噬作用(Pinocytosi

22、s/phagocytosis)是生物膜内陷形成小胞将大分子药物或液态蛋白质饮进入细胞内5、胞吐作用(exocytosis)l是将大分子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如腺体细胞分泌。l二、药物的体内过程二、药物的体内过程机体对药物的处置(disposition)l吸收(absorption)l分布(distribution)l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l排泄(excretion)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l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l药物吸收的速率和程度取决于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给药途径、吸收部位的有效面积、血流量等。l(一)口服给药 l(二)注射给药

23、 l(三)气雾给药l(四)局部用药(一)口服给药l多数药物可经内服给药吸收。l优点:简便、经济、安全l缺点:吸收慢,生物利用度较低l经口给药是药物通过消化道的局部作用(如多数的泻下药)以及吸收作用发挥药理作用。l主要吸收部位是小肠,其次是胃,有的可在口腔粘膜吸收。1、影响内服药物吸收的因素l(1)、胃排空率)、胃排空率l影响药物进入小肠的快慢。l(2)、胃肠内容物)、胃肠内容物l高脂肪饲料可增加脂溶性药物的吸收。l(3)胃肠充盈度)胃肠充盈度l大量内容物稀释药物浓度降低影响吸收。空腹给药吸收快,但刺激胃肠。l(4)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l如钙、镁、铁、锌影响四环素、氟喹诺酮的吸收。1、

24、影响内服药物吸收的因素(续、影响内服药物吸收的因素(续1)l(5)消化道)消化道PH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因而影响影响药物的解离度,因而影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吸收。l胃液的酸性环境可减小弱酸性药物的解离而有利于吸收;l肠道的碱性环境可减少弱碱性药物的解离而利于碱性药物的吸收。l猫、犬和猪等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的胃肠液酸度较大,因而弱酸性或中性药物容易吸收且较完全。l草食动物的胃肠液酸度较弱,又常有大量内容物,这可减少药物与胃肠道粘膜接触机会,因而使弱酸性药物的吸收缓慢而不完全。1、影响内服药物吸收的因素(续2)(6)胃胃肠肠道道的的机机能能状状态态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特别是肠道机能状态。(7)药药物

25、物的的剂剂型型、处处方方组组成成及及制制剂剂工工艺艺影响胃肠道药物吸收速度和程度的因素。固体剂型(如片剂、丸剂),药物首先要从剂型中释放出来才能吸收,药物的溶解性是其吸收的先决条件,缓慢地溶解可限制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多成分的处方有可能增加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吸收。溶解的药物、液体剂型较易吸收。1、影响内服药物吸收的因素(续、影响内服药物吸收的因素(续3)l(8)、首过效应(首过消除)、首过效应(首过消除)lFirst-passEffect是指胃肠道的消化机能直接代谢蛋白质等药物,使药物吸收减少,肝脏也代谢由胃肠道吸收,经肝门静脉进入的药物,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疗效降低。l直肠给药可不经

26、肛门静脉,因而无明显首过效应。2、口服给药的分类、口服给药的分类l(1)、混饮给药)、混饮给药l(2)、)、混饲给药混饲给药l(3)、胃管给药)、胃管给药l(4)、器具给药)、器具给药l(5)、直接给药)、直接给药(1)、混饮给药l混饮给药是将药物溶解到饮水中,让畜禽通过饮水摄入药物。适用于食欲减退,仍能饮水的情况。是现代化养殖中常用的方法。l分为:l自由混饮法l口渴混饮法。l自由混饮法自由混饮法l将药物加到水中混匀,供自由饮用,适用于在水中稳定的药物。l对于抗菌药物,按全天的药量,每日分2次饮用,可提高疗效。l口渴混饮法口渴混饮法l用药前停水(冬季3-4小时、夏季1-2小时),使鸡处于口渴状

27、态,使其在1-2小时内饮完l适用于弱毒疫苗、易破坏失效的药物。l注意注意l用药前药清洗水槽,药物溶解度要好,注意酸碱配伍禁忌,严格掌握混饮浓度和饮水量。(2)、混饲给药l将药物均匀混入饲料中,让动物采食的给药方法,是集约化养猪业和养禽业常用的方法l适用于不溶于水,需长期添加的药物,食欲显著降低时不宜采用。对于苦味、异味大的药物,可以集中给药。中药散剂用开水冲泡后拌料喂服,利于中药的吸收。l注意:严格掌握拌料浓度,混饲给药一般高于混饮浓度,对于鸡混饲给药一般高于混饮浓度2倍。药物与饲料必须混匀,特别是毒性大的药物如马杜霉素、喹乙醇、呋喃唑酮等,采用逐级混合法,片剂要碾碎过筛。l(3)、胃管给药)

28、、胃管给药l适用于投服大量液体药物。l(4)、器具给药)、器具给药l适用于少量有异味大药物,大家畜用塑料瓶。l(5)、直接给药)、直接给药l常用于鸡。(二)注射给药l吸收比口服迅速而可靠,剂量也更准确。急救时注射给药更显得重要。注射给药方式有以下几种。l(l)静脉给药(intravenousinjection,iv)l(2)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njection,im)l(3)皮下给药(subcutaneousinjection,sc)l(4)腹腔给药l(5)气管内注射(l)静脉给药)静脉给药l优点:优点:l药物迅速进入血液,作用快,剂量易控制。注射可缓慢进行,如有不良反应,可

29、立即停止。大量液体可用恒速滴注。给药速度可以长时间保持恒定。为了保持血浆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或不低于所需的最低药物浓度,可用连续滴注。l适用于:适用于:l对排泄快或代谢快的药物,不易从胃肠道或组织中吸收的药物,吸收前易被破坏的药物(如蛋白质激素等),有刺激性的药物。l缺点缺点l药物一旦进入血管后不易撤回。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循环或呼吸系统不良反应,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跳停止及呼吸骤停。有沉淀或微粒混悬液不应静脉注射,以免发生栓塞。肌内注射时也应避免误人静脉。注射低渗或高渗溶液,易导致溶血或红细胞凝集,较长时间滴注有可能损伤血管壁而并发局部静脉血栓。l静脉给药应注意灭菌。大量输液时应注意热原反

30、应。过量液体可使血压升高及心血管循环衰竭,尤其是肾功能不良病例。(2)肌内注射)肌内注射l吸吸收收速速度度取取决决于于注注射射部部位位的的血血管管分分布布、药药物物的的解解离离度度和脂溶性、注射的容量、溶液的渗透压及其它因素等。和脂溶性、注射的容量、溶液的渗透压及其它因素等。l小小分分子子药药物物可可从从肌肌内内注注射射部部位位直直接接吸吸收收进进入入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大大分分子子如如蛋蛋白白质质等等药药物物可可通通过过淋淋巴巴系系统统进进入入血血循循环环。药物吸收过程主要受血流的限制。药物吸收过程主要受血流的限制。l以以油油为为溶溶媒媒的的药药物物在在肌肌肉肉组组织织中中形形成成一一个个贮贮

31、存存库库,药药物物在在此此缓缓缓缓吸吸收收。这这种种给给药药方方法法可可以以使使药药物物持持效效时时间间延长,减少重复给药的次数。如油乳剂灭活苗。延长,减少重复给药的次数。如油乳剂灭活苗。l注意:注意:l进进针针的的深深度度应应适适宜宜,针针头头不不要要全全刺刺入入,大大家家畜畜2-4,小小家家畜畜、家家禽禽1-2,家家禽禽胸胸肌肌注注射射,针针头头从从前前向向后后斜斜刺刺,避免伤及内脏。避免伤及内脏。(3)皮下给药)皮下给药l影响皮下给药吸收速度的因素与肌内注射的因素相同。l皮下血流量比肌肉少,所以吸收速度比较缓慢。有些药物还能使血管收缩,合用能使血管收编而减缓后者的吸收速度,因而延长药物的

32、疗效。l为了达到长时间缓慢吸收的目的,常将药物制成小丸,植埋于皮下,常植埋于耳根后部,所以国外不食用。能使药物在数日内以恒定速度释放到体内,保持一种稳定水平,有如恒速静脉滴注的效果。l皮下注射药物不应产生剧烈疼痛、局部坏死和无菌脓疡。皮下注射吸收缓慢,因此在急救时,通常不予应用。l注意:量大时应分点注射。(4)腹腔给药)腹腔给药l将药物注入腹腔内,其吸收速度与肌内注射相当。将药物注入腹腔内,其吸收速度与肌内注射相当。l心心脏脏衰衰弱弱,血血液液循循环环障障碍碍,静静注注有有困困难难是是采采用用,多多用用于于中中小小动动物物补补液液和和在在动动物物实实验验中中给给药药。药药物物吸吸收收的的因因素

33、基本上与肌内注射相近,素基本上与肌内注射相近,l注注意意:所所给给药药物物不不应应有有刺刺激激性性,有有严严重重刺刺激激性性的的药药物物可可导导致致腹腹膜膜炎炎。在在观观察察药药物物对对呼呼吸吸循循环环系系统统功功能能影影响响的试验时,尤应注意。的试验时,尤应注意。l量量大大时时应应加加热热至至37-38,温温度度低低会会引引起起痉痉挛挛性性腹腹痛痛。药液一般应为等渗或低渗。药液一般应为等渗或低渗。l膀胱积尿时应先排尿。膀胱积尿时应先排尿。(5)气管内注射)气管内注射l是将药物注入气管内是将药物注入气管内l常常用用于于治治疗疗狗狗的的支支气气管管炎炎、肺肺炎炎和和肺肺驱驱虫虫,禽禽的的气气管管

34、病病及及鸡鸡气气管管交交合合线虫病。线虫病。l注注意意:药药液液加加热热至至37,易易吸吸收收,每次用药量不宜太大。每次用药量不宜太大。(三)气雾给药(三)气雾给药l使用相应的器械,使药物气雾化,分散成一定直径的微粒,弥散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吸入或作用于动物的皮肤或粘膜的一种给药方法。l适用于气雾免疫和治疗一些呼吸道疾病如犊牛、仔猪支气管肺炎、猪喘气病、猪肺疫、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急慢性呼吸道病等,吸入性麻醉药就是这些药物的代表。也适用于环境消毒、用具消毒。方法方便,对畜禽的应激较小,但需要气雾设备,同时用药期间畜禽舍要能密闭。(三)气雾给药(续)(三)气雾给药(续)l注意:l1、要求药物对呼吸

35、道无刺激,且能从呼吸道吸收。l2、掌握用药量,一般每立方米用多少药物,如硫酸新霉素对鸡的用药剂量是100万单位/立方米,吸入1.5小时。l3、严格控制雾滴的大小,雾粒太细,易吸入肺,但易随呼气排出,雾粒太大,则大部分落在空间或上呼吸道,如治疗深部呼吸道或全身感染,应控制在0.5-5微米,如治疗上呼吸道,应控制在10-30微米(传染性鼻炎)。(四)局部用药l粘膜及皮肤用药可称为局部用药。如涂擦、撒粉、点眼、滴鼻,多数药物难以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局部用药可通过粘膜的吸收而发挥全身作用。有些药物在局部炎症或外伤治疗时能发挥药效的作用。有些药物不易通过皮肤而易通过粘膜吸收,这些药物常用于直肠、阴道、

36、尿道、乳管和口鼻粘膜等部位给药。脂溶性极大的药物还可以通过皮肤给药。但过量吸收时,可产生中毒。分布l药物从全身循环转运到各器官、组织的过程。药物的分布多呈不均匀性,且动态平衡。l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l1、药物的理化性质。l2、组织的血流量。l3、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l4、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l5、药物的分布与组织屏障有关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l1、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理化性质l如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等,脂溶性的药物已在脂肪中分布。l2、组织的血流量、组织的血流量l血流量越大药物越易分布。l3、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的亲和力l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具有选择性,与某些细胞成分具有特殊的亲和力

37、,如碘在甲状腺的浓度比血浆中和其他组织高1万倍。4、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l是指小分子药物与血浆中大分子蛋白发生吸附的现象。l结合型药物活性暂时消失,又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限制了他的分布,也不被代谢消除,结合是疏松可逆的,处于动态平衡,是药物的一种储存方式。结合型的药物也不显示毒性,具有减毒和保护作用,延长药物的半衰期。l正常时结合率稳定,超剂量和病理变化时可变化,l如血浆蛋白减少,两种药物合并应用时竞争血浆蛋白的同一结合部位,蛋白结合力强的药物会使弱的游离药物增加,增加疗效,也增加毒性。5、药物的分布与组织屏障有关l主要有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其中最重要的是血脑屏障,血脑屏障是指由毛细血管壁与

38、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屏障,细胞间连接紧密,并比一般的毛细血管壁多一层神经胶质细胞,通透性差,能阻止分子较大、极性较高的药物通过,但脂溶性高的药物如巴比妥类、氯丙嗪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脑炎时可增加通透率,初生幼畜的血脑屏障也不健全。三、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biotransformationl过去常称为代谢,药物在体内各种酶的作用下经化学变化生成更有利于排泄的代谢产物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或转化(Transformation)。l药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在肝脏。l绝大多数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失去活性,形成水溶性或极性代谢产物,以利于由肾脏或胆道排泄。

39、l部分药物经过转化后增加活性或毒性。即便是后者,机体还能通过进一步代谢将其灭活。(一)、生物的转化形式l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第一步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l生成的代谢产物活性降低或消失称灭活。l生成的代谢产物才具有活性或活性加强称代谢活化,无活性母体药称前药(progrug)l第二步是结合反应第二步是结合反应l第一部生成的极性代谢物或原形药物(如磺胺类)与内源性化合物如葡萄糖醛酸、醋酸、硫酸和氨基酸等结合,生成极性更强、更易溶于水、更利于从尿液或胆汁排出的代谢产物,药理活性完全消失,称为解毒作用。(二)肝微粒体酶系l药物的任何一种转化都需药物代谢酶催化。这些酶类可分为肝微粒体酶和

40、非微粒体酶。其中以肝微粒体酶最为重要。l动物肝细胞微粒体滑面内质网膜的氧化酶能参与药物和自体激素的氧化作用。它主要催化药物等外源性化学物质的代谢,所以称为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又简称肝药酶)。由于此酶的专一性差,又能进行各种类型的氧化作用,故通常称其为混合功能氧化酶。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氧化作用在微粒体膜上的细胞色素P450上进行。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主要催化氧化反应。(二)肝微粒体酶系(续)(二)肝微粒体酶系(续)l各种动物的细胞色素P450的含量有明显种属差异,因而 小 鼠 、 大 鼠 、 豚 鼠 与 家 兔 对 乙 基 吗 啡(EthylmorPhine)脱体甲基的活性存在明显差异。该酶系统的个

41、体差异也很大,同时也可随生理条件,如年龄、营养状态、应激反应及疾病状况不同而改变酶的活性。l药物在体内也受到非微粒体酶的催化,它参与药物代谢反应。肝、肾和神经细胞内的线粒体及细胞波同时还存在各种酶。l此外,哺乳动物特别是草食动物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也都参与药物代谢。非微粒体酶系和肠道微生物群参与药物代谢作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三)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与抑制l药物代谢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极为广泛。但其活性也易受到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诱导或抑制。(l)酶的诱导)酶的诱导l某些药物能提高肝微粒体酶的活性,使另一些药物代谢速度加快l苯巴比妥、安定、苯妥因、水合氯醛、氨基比林、保泰松、苯海拉明等l机理是肝微粒体酶合

42、成增加,活性增强,l药物若能诱导自身代谢加快,则称自身诱导。巴比妥类药物可通过自身诱导作用形成耐受性。l酶的诱导作用可以加速药物代谢,减弱其疗效l对于经代谢而活化的药物,酶的诱导可使其作用增强,甚至可增强药物的毒性。l(2)酶的抑制)酶的抑制酶可被某些药物所抑制,使另一些药物作用和疗效明显增强。在连续合并用药时,明显阻碍另一些药物的转化,使之作用时间延长,蓄积作用增强,甚至毒性增强。药物主要有:有机磷杀虫剂、氯霉素、乙酰苯胺、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等排泄l排泄(Excretion)是药物经过贮存,转化,最后从体内消除的过程。l大多数药物从肾、胆道、肠道以及肺部排出。汗腺、唾液腺、乳腺也可排出少量

43、药物。肾脏排泄是最重要的。l()肾脏排泄l(二)胆道排泄l(三)乳腺及其它排泄()肾脏排泄l肾脏排泄药物的两个重要机理是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药物排泄的速度取决于药物在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及肾小管重吸收三种方式的转运速度。l影响药物从肾脏排出的因素:l1、肾小球滤过l2、肾小管分泌l3、肾小管重吸收l4、肾功能l1、肾小球滤过速率。、肾小球滤过速率。该滤过速率受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影响,结合率高的药物,肾小球滤过原尿中药物浓度低,排泄慢。l2、肾小管分泌。、肾小管分泌。能分泌弱酸性和弱碱性两类药物,并由两类不同的主动转运载体来完成。其转运速率不受药物蛋白结合率的影响,而取决于药物对载体的亲和力

44、。亲和力高的药物,肾小管主动分泌快。同类药物间由于载体亲和力的差异,可使两药合并应用时产生竞争性粘抗作用。磺胶甲嗯应与磺胺毗唤合用,血液中持效时间比单用时长得多。弱酸性与弱碱性两种不同类型药物间的主动分泌可由两种不同载体完成,互不影响。l3、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重吸收药物的脂溶性及尿液PH值影响药物重吸收,从而影响药物排泄速率。l4 4、肾功能状态、肾功能状态 肾脏患病时,主要经肾脏排泄的药物或代谢产物排出缓慢而易于蓄积,故应适当控制药物的用量。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的尿液中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增多;而在碱性尿液中药物则重吸收增多,排泄减少。临床上可根据这个规律,改变药物排泄速率或用于药物中

45、毒的解救,也可用于增强药物的效应。(二)胆道排泄l由胆道排入十二指肠的药物多为脂溶性高的药物,如激素、催眠药、氯霉素、已烯雌酚等均可经胆汁排出。l肝肠循环:肝肠循环:l排入肠道的药物又可从肠道吸收并经肝脏重新进人循环系统。这种胆汁、小肠及肝脏间的药物循环称肝肠循环。l药物的肛肠循环能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截断肛肠循环,药物作用时间会大大缩短,由此可作为药物中毒时解救措施之一。(三)乳腺及其它排泄l药物也可经乳汁排出。同血浆相比,乳汁偏酸,因而碱性药物易进入乳汁。弱酸性药物虽可从血浆扩散到乳汁,但其浓度较血浆为低。乳汁排泄的药物既有临床应用价值,又应注意用量过大时易引起哺乳幼畜的中毒。l药物还可由

46、唾液、汗腺及肺部呼出等途径排泄,但这些都不是药物排泄的重要途径。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与基本参数三、药动学的房室模型与基本参数l(一)房室模型概念(一)房室模型概念l为了分析药物在体内转运与转化的动态规律,用数学方程式加以表示,就需要建立一个模型模拟动物机体,称为动力学模型。l生理学可将体液分为血浆、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药物就分布于此各部分(也称房室,Compartment)。l如药物在体内组织间转运速率高,瞬时间体内药物分布达到平衡,就可将机体称为单一房室模型。l如果药物在体内不同组织器官内转运速率有明显差异,血流丰富的组织药物迅速在血浆中达到平衡;而血流量少、转运速率慢的组织,不能立即与血浆

47、达到平衡,前者称为中央室,后者称为周边室,因而视机体为二室模型。l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分布符合二室模型。药物在机体内的房室模型应根据实验结果(血药浓度一时间曲线)来具体分析。l(二)半衰期(二)半衰期(Half-lifetime)l是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时所需的时间。l药物在动物体内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因而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半衰期有固定的数值。l半衰期是表示药物在体内消除能力的一种指标。l半衰期改变的程度可作为临床用药方案调整的主要依据。l药动学的房室模型概念与此不同,它建立在一种抽象的数学概念中,其划分依赖于药物转运速率的不同而概括为不同房室。只要药物在各器官细胞组织中的转运速率相同

48、,尽管其解剖位置不同,就可划归成一个房室。(三)表现分布容积(三)表现分布容积(ApparentvolumeofApparentvolumeofdistributiondistribution,VdVd)l按照血浆药物浓度(C)推算体内药物总量(A)在理论上所占有的体液容积。lVd(ml)=A(mg)C(mgml)l。Vd是一个很重要的药动学参数。它可以推测出在体液和组织中的摄取、分布情况。lVd值大,表示其分范广,或提示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结合量大,或兼而有之。l反之,Vd值小。在临床上,常可根据这一数值推算出要达到某一血浆有效浓度所需的药物剂量。(四)消除速率常数(四)消除速率常数(K)l表示

49、单位时间内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分数。单位为时间的倒数。l它表示药物从体内总体消除的一种常数,包括肾排泄、胆道排泄、生物转化及其它途径消除。l每一药物均有特定的K值。K值的大小反映出药物消除速率的快慢。(五)清除率(Clearance,Cl)l是指每单位时间内能有多少容积中药量经体内消除。l药物的总体清除率为包括肾排泄、肝脏生物转化、胆道排泄等消除容积中的药量之总和。l故Cl=VdK,即等于表观分市容积(Vd)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乘积。(六)生物利用率(Bioavailability)l又称生物利用度l是指给药后,药物进入大循环的相对药量与速度。l它能显示药物的作用强度与速度,在药动学中是一个重要

50、参数。它能指导临床给药方案的拟定,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一般用吸收百分率表示。l生物利用率(F)=进人体循环的药量/给药剂量100第三节第三节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l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的基本作用l二、量效关系二、量效关系l三、药物作用的构效关系三、药物作用的构效关系l四、药物作的机制四、药物作的机制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的基本作用l l(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l(二)、作用类型(二)、作用类型l(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l(四)、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四)、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

51、反应l药物作用(药物作用(Drugaction)l是药物对机体组织细胞原有的生理、生化机能的影响。l兴奋作用兴奋作用stimulationl使组织活动增强或酶的活性增高。兴奋药l抑制作用抑制作用inhalationl使组织活动减弱或酶的活性降低。抑制药(一)、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二)、作用类型(二)、作用类型modeofactionl1、局部作用、局部作用localactionl是指药物在吸收进入血液之前在用药局部产生的作用。l、全全身身作作用用actionofabsorption或或generalactionl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所发挥的作用称为吸收作用。即指药物的全身性反应。(二)mode

52、ofaction(续)l、直接作用、直接作用l从药物作用的顺序来看,药物进入机体后首先发生的原发性作用。l强心药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血液循环l、间接作用、间接作用l从顺序来看,通过直接作用的结果,产生继发性作用。l强心药使尿量增加(三)药物作用的选择性l选择性作用(actionofselectivity)l活的机体和组织器官对同一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在药物剂量适当时,对一些组织和器官产生明显作用,对其他组织或器官影响很小或几乎无作用。l如抗菌素对病原体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四)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四)药物的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l药物的双重性(药物的双重性(dualism)l药物在产生治疗作

53、用的同时,往往产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甚至有害的不良反应1、治疗作用治疗作用(therapeuticactiontherapeuticaction)l治疗作用治疗作用:凡符合用药目的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包括:l对因治疗对因治疗(etiologicaltreatment)l对症治疗对症治疗(symptomatictreatment)(1)对因治疗作用)对因治疗作用l对因治疗作用对因治疗作用l应用适当的药物消除病原物,毒物和营养缺乏等致病因素,以达到治疗的目的。l如抗菌、抗寄生虫、补充维生素等。l中医称治其本l对因治疗必须正确诊断、足够的剂量和疗程,达到根除目的。(2)、对症治疗l对症治疗l借

54、助药物的生理生化的作用,调节机体的异常症状,以达到恢复正常机能的目的。l中医自称治其标。(3)对因治疗、对症治疗的关系l临床采取对因、对症兼顾的综合疗法,两者不可偏废。l利用抗菌药物治疗病原体,以消除病因,对因治疗很重要,如果动物处在高热、休克、心衰,对症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2、不良反应(untowardreaction)l不良反应不良反应l与用药目的,甚至是有害的反应,lUntowardreaction包括:lside action , toxic action , hypersensitivereaction,aftereffect,withdrawalreaction.(1)副作用副作用

55、sideactionl指药物在治疗量下产生而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l选择性低,治疗剂量,固有作用,可预料,随用药目的而改变(2)毒性作用toxicactionl药物对机体的损害作用。l用量大,可预知,应避免急性毒性如循环、呼吸是急性慢性毒性多损害肝、肾、骨髓、内分泌等功能特殊毒性三致: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胎(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3)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action)l是极少数具有过敏感体质的畜禽在给予药物的常用剂量或更低剂量时所发生的特殊反应,但对一般畜禽较大剂量也不发生。lDrug的过敏反应大多是一种变态反

56、应,也有由于遗传因素而引起的称特异质反应。特点:特点:免疫反应半抗原与剂量无关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药理性拮抗药无效致敏物:药物代谢产物杂质(4)后遗效应)后遗效应aftereffectl是指停药以后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多指难恢复的效应或不可逆性器质损害。l此效应有长短之别,如肾上腺皮质萎缩,引起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减少等,停药数月才能恢复,而链永久性耳聋,巴比妥宿醉现象很久。(5)停药反应)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l突然停药,原有疾病的加剧,又称反跳现象或回跃反应,l如长期使用可乐定使血压下降,停药次日血压明显上升。二、量效关系l剂量-效应关系(dose-e

57、ffectrelationship)l药物效应与剂量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此关系为量效关系。l药物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故药理学研究中多用浓度-效应关系(concentration-effectrelationship)说明.通常用量效曲线表示。(效应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浓度常用对数)最小有效量作用强度剂量致死量中毒量无效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安全范围常用术语常用术语l无效量药物剂量不产生任何药物效应l最小有效量(阈剂量)能引起药物效应的最小剂量l半数有效量(ED50)对50%个体有效的剂量l极量出现最大效应的剂量,增加剂量,效应不再增强,反而出现中毒反应。常用术语常用术语

58、l最小中毒量出现中毒的最小剂量l致死量引起死亡的剂量l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l常用量或治疗量大于最小有效量,小于极量l治疗指数(therapeuticindex):TD50/ED50或TC50/EC50的比值,此值大安全范围大;l安全范围(marginofsafety):ED95-TD5之间的距离; 图图2-1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曲线量效曲线是一条先陡后平的曲线,随剂量或浓度的增加,效应相应增加直至达到最大效应(Emax)效能效能三、药物作用的构效关系构效关系(structure-activityrelationshipSAR)l是指药物的化学结与药理

59、效应之间的关系。l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其药理效应。lSAR的三要素:1)具有亲和力;2)效应力;3)具有内在活性。三要素及相关概念l亲和力(亲和力(efficacy)l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l效应力(效应力(efficacy)l药物引起机体反应能力。l内在活性内在活性(intrinsicactivity):l药物与受体结合后形成的药物一受体复合物必须具有干涉组织代谢的等生物物理及生物化学过程的特性将产生作用这个特性称为复合物的内在活性。四、药物作的机制四、药物作的机制(mechanismofdrugaction)l药物作用原理是药物为什么起作用和如何起作用的问题。l(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

60、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l(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一)、药物作用的非受体机制l1、理化条件的改变、理化条件的改变l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或生物、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或生物合成过程合成过程l3、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l4、对细胞膜的作用、对细胞膜的作用l5、改变递质释放及与受体的反应、改变递质释放及与受体的反应l1、理化条件的改变:、理化条件的改变:l主要是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l甘露醇高渗液迅速注入血液循环以后经肾排泄。l碱性药通过化学中和作用做胃酸的酸度下降,以治疗胃溃疡病等。l2、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

61、代谢或生物、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或生物合成过程:合成过程:l某些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与正常代谢非常相似,可参与代谢过程,但它不能引起正常代谢的生理效果;以假乱真,真假竞争,导致抑制或阻断代谢的后果l例如:磺胺药与对氨基苯甲酸竞争参与叶酸代谢以致敏感菌生长抑制就是一个例子。l3、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对酶的抑制或促进作用:l新斯的明通过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而发挥作用l胰岛素促进己糖激酶活性l巴比妥类诱导肝药酶增生,使药物代谢加速等等。l4、对细胞膜的作用:、对细胞膜的作用:l苯妥因钠通过稳定细胞膜发挥抗癫痫、抗心律失常作用的l肾上腺皮质激素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从而起到抗炎作用l利尿药通过抑制肾

62、小管上皮对钠离子或氯离子的再吸收作用而达到排钠利尿作用的。l5、改变递质释放及与受体的反应、改变递质释放及与受体的反应:l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通过递质释放及与受体的作用而引起效应细胞的反应。l药物通过影响递质的质和量、改变受体的机能状态,使效应器官发生药理效应。(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二)、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l1、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的基本概念l2、受体的特性、受体的特性l3、受体学说、受体学说l4、药物作用的主要步骤、药物作用的主要步骤1、受体的基本概念受体(receptor):对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识别能力并可选择性与之结合的生物大分子配体(ligand):对受体具有选择性结合能

63、力的生物活性物质2、受体特性、受体特性l特性特性l1)饱和性;)饱和性;l2)特异性;)特异性;l3)可逆性。)可逆性。3、受体的三个主要学说、受体的三个主要学说(1)、占领学说(Occupationteory(2)、速率学说(ratetheory)(3)、变构学说(allosterictheory)(包括诱导契合学说和大分子干扰学说)。(1)占领学说(Occupationteory)l该学说认为药物的作用强度,跟药物占领受体的数量目成正比:,占领学说(Occupationtheory)是锁与钥关系,l占领药物受体的数量决定于受体周围的药物浓度以及单位容量内受体的数目。(2)速率学说(rate

64、theory)l该学说认为:药物的作用不是依靠受体占领的数目,而是和药物受体结合与解离速度成正比,如:激动药一般作用较快而短,对抗药则作用较慢而长,前者结合与解离较快,而后者则较慢。(3)变构学说)变构学说(allosterictheory)l该学说包括诱导契合学说和大分子干扰学说。该学说认为,不论有无药物存在,受体本身就有两种构象,即静息型和活动型。激动药对活动型有极大的亲和力,因而具有最大的效能,反而反之。4、药物作用的主要步骤l(1)、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受体的结合l是药物作用的第一步l药物与受体之间必须具有亲和力,方能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必须具有内在活性才能产生效应。l(2)、药药物

65、物与与受受体体结结合合后后的的继继发发性性变变化。化。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作用于细胞,如酶的活动,离子转运等l受体自身调节:激素多时受体数下降,少时受体数上升;l放大系统:首先是一定是浓度的药物与特异受体部位结合,受体活化,产生刺激;其次是刺激放大系统换能,达到效应器系统;最后是效应器系统出现相应的变化,产生效应。第四节第四节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l一、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l二、动物方面的因素二、动物方面的因素l三、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一、药物方面的因素l(一)剂型(一)剂型l(二)剂量(二)剂量l(三)给药途径(三)给药途径l(四

66、)给药间隔和疗程(四)给药间隔和疗程l(五)重复给药(五)重复给药l(六)联合用药(六)联合用药(一)剂型剂型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同的制剂产生不同的生物利用度。灰黄霉素及抗球虫药二硝托胺,可因颗粒大小不同而明显地影响疗效,灰黄霉素口服吸收量与颗粒大小有关,细微颗粒(0.7m)比大颗粒(10m)高两倍传统的制剂如水溶液、散剂、片剂、注射剂等,主要表现药物的吸收快慢、多少的不同,从而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新剂型如缓释剂、控释剂、靶向制剂,则可改进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方便临床给药。(二)剂量物的作用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强,但有些药物随剂量的不同而作用不同。例如大黄小剂量健胃,中

67、剂量止泻,大剂量泻下。(三)给药途径l给药途径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不同的给药途径一般主要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吸收量以及血中的药物浓度,从而影响药物作用的快慢。1、口服给药l优点:简便、经济、安全的给药方法。l缺点:l口服刺激消化道的药物,可引起呕吐、腹泻,甚至肠炎等症状。l危急病例不宜口服给药,以免因吸收时间过长,作用缓慢,延误治疗。l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后。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然后分布于全身。有些药物容易在肝脏受到灭活,降低效力。此过程的作用为首过效应(First-passeffect)。2、注射给药 注射给药的吸收比口服迅速而可靠,剂量也更准确。急救时注射给药更显得重要。注射给药方式有以下几种

68、。(l l)静脉给药)静脉给药(2 2)肌内注射)肌内注射(3 3)皮下给药)皮下给药(4 4)腹腔给药)腹腔给药(l)静脉给药适用于排泄快或代谢快的药物、不易从胃肠道或组织中吸收的药物、吸收前易被破坏的药物(如蛋白质激素等)、有刺激性的药物。l优点:药物迅速进入血液,作用快,剂量易控制。注射可缓慢进行,如有不良反应,可立即停止。l缺点:药物一旦进入血管后不易撤回。静脉注射太快可引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严重时心跳停止及呼吸骤停。l注意事项:静脉给药应注意灭菌。大量输液时应注意热原反应。过量液体可使血压升高及心血管循环衰竭,尤其是肾功能不良病例。(2)肌内注射l肌内注射为常用的给药方法。以油为

69、溶媒的药物在肌肉组织中形成一个贮存库,药物在此缓缓吸收。这种给药方法可以使药物持效时间延长,减少重复给药的次数。(3)皮下给药l吸收速度比较缓慢。l畜牧生产中有时为了达到长时间缓慢吸收的目的,常将药物制成小丸,植埋于皮下。l皮下注射药物不应产生剧烈疼痛、局部坏死和无菌脓疡。l因此在急救时,通常不予应用。(4)腹腔给药腹腔内注射给药在动物实验中较常用。其吸收速度与肌内注射相当。药物吸收的因素基本上与肌内注射相近,所给药物不应有刺激性。在观察药物对呼吸循环系统功能影响的试验时,尤应注意。有严重刺激性的药物可导致腹膜炎。3、吸入给药l药物也可以气雾剂的形式吸入。气雾剂是很小液体或固体粒子,可在空气中

70、悬浮较长时间而不因重力影响很快沉降。气雾剂常用于肺部疾病的治疗或用于畜群防疫。4、局部用药l粘膜及皮肤用药可称为局部用药。多数药物难以通过完整的皮肤或粘膜。有些药物在局部炎症或外伤治疗时能发挥药效的作用。有些药物不易通过皮肤而易通过粘膜吸收,这些药物常用于直肠、阴道、尿道、乳管和口鼻粘膜等部位给药。脂溶性极大的药物还可以通过皮肤给药。但过量吸收时,可产生中毒。(四)给药间隔和疗程(四)给药间隔和疗程l疗程:药物必须按一定的剂量和时间间隔多次给药,才能达到治疗效果l抗菌药物一般要求3天一个疗程(五)重复给药l为获得药物的持续疗效,需要连续重复给药,给药的时间间隔是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疗程是指给药持

71、续的时间,。反复用药时,有些药物易产生蓄积作用和耐受性。1、蓄积作用(Cumulativeeffect)2、耐受性(Tolerance)与耐药性(Resistance)1、蓄积作用(Cumulativeeffect)l反复给药因剂量过大或给药次数过频而间隔时间过短,或由于消除功能减退,消除速度缓慢,引起体内药物蓄积。体内药物蓄积可以增强药物效应和持续作用,但也可引起蓄积性中毒。2、耐受性、耐受性(ToleranceTolerance)与耐药性与耐药性(ResistanceResistance)l耐耐受受性性:反复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减弱,为了获得疗效,需逐渐地增加剂量的现象。l产生耐受性的

72、机理可能是药物吸收减少、生物转化加快或器官感受性下降。有些药物的耐受性的发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经反复用药多次后即刻产生,称为快速耐受性。这种耐受性可在停药后自行消失。l耐耐药药性性:为微生物中一些抗药菌株得以保存和繁殖,产生抵抗性能,称为耐药性。l交交叉叉耐耐药药性性:是指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又对化学结构相近和作用机理相似的药物也产生耐药性。(六)联合用药(六)联合用药临床上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治疗疾病,称为联合用药,其目的是提高疗效,消除或减轻某些毒副作用,减少耐药性的产生。联合用药可在体内、体外发生相互作用:体内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体外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1

73、、配伍禁忌l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的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发生混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2、药动学的相互作用、药动学的相互作用l联合用药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中发生的相互作用,称药动学的相互作用。l药动学机理认为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机体内相遇时,可使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任何一环节发生变化,而影响血浆药物水平,改变其作用强度。(1)吸收过程的相互作用l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消化道中,可以改变消化道的pH值而改变药物解离度,也可能相互结合或络合而沉淀,或一种药物改变胃肠道的蠕动或消

74、化液的分泌而减少药物的吸收。弱酸性药物可因合并应用抗酸药增加消化道pH值,增强其解离而减少吸收,四环素类抗生素易与硫酸亚铁、硫酸钙等络合而沉淀。对羟基苯乙酮促进胆汁排出,促进灰黄霉素的吸收,为后者的增效剂。(2)血浆蛋白结合的竞争作用l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较碱性药物的结合为强。两种酸性药物合并应用时,可能会竞争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亲和力强的药物可置换比其亲和力弱的药物。从而使后者血浆药物浓度明显增高而增强药物效力或毒性反应。保泰松或水杨酸盐与磺胺药合并应用时,可增强磺腔的血浆浓度,结果使磺胺的毒副反应增多。(3)生物转化的相互作用l肝微粒体酶是许多药物代谢的催化酶系。现已知道有些药物为该酶的诱

75、导剂或抑制剂。在药物应用中如合并应用该酶诱导剂时,可以减弱该药物的药效应或缩短持效时间;与抑制剂合并应用时可增强药物的效应和延长作用时间。抗生素、杀虫剂、饲料添加剂及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化学物质均存在药物代谢转化中的相互作用,在临床合并用药时应予以注意。(4)肾脏排泄的相互影响应特别注意肾小管主动分泌是有专一性的特殊转运系统,并能为相应的抑制剂所抑制。抑制剂占据转运机构后,使相应药物无法从转运机构中排出,如丙磺舒可抑制青霉素、对氨基苯甲酸、磺胺药及消炎痛的排出,提高后者的血浆浓度,增强效应,同时也增强这些药物的毒性。3、药效学的相互作用、药效学的相互作用l同时使用两种以上的药物,由于药物效应或作用

76、机制的不同,可使总效应发生改变,称为药效学相互作用。有下面几种情况:(1)相加作用(Additiveeffect)(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3)桔抗作用(Antagonism)(1)相加作用()相加作用(Additiveeffect)l两种药物合用时药物效应等于各自单用药物双倍剂量的效应。这种作用机理是两药同时作用于同一受体或相同部位的结果。将能发生相加作用的药物合用时,各药剂量应减半,否则,就易使动物发生中毒。服用氯丙嗪,不宜用常用剂量的安乃近,否则易因退热作用增强,导致严重的体温下降。(2)增强作用(Potentiation)l两药分别作用于不同部位或不同受体,而产生相同

77、药理l效应。合并应用时大于各药单用时效应的总和。磺胺与增效剂TMP合用时可明显提高抗菌效应。(3)拮抗作用(Antagonism)l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后,由于同时作用于同一受体或同一作用部位而产生竞争性对抗作用,使之作用减弱或消失。二、动物方面的因素二、动物方面的因素l1、种属差异l2、品系差异l2、生理因素l3、病理状态4、个体差异同种动物在基本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有少数个体对药物特别敏感,称高敏性。少数个体特别不敏感,称耐受性。1、种属差异性l种属差异是指不同种属动物对同一药物所表现出量或质的不同反应。l药物对不同种属动物的差异主要是量的差异。少数表现质的差异。l种属差异就其产生原因可归

78、纳于下述两类。(1)药效学上的种属差异l动物种属不同参与药物反应的系统也不同。以下几点可以肯定:l种种属属不不同同,动动物物的的解解剖剖、生生理理及及生生化化的的条条件件明明显差异。显差异。l小鼠、大鼠及家兔,与犬、猫或人不同,药物不能引起呕吐,因这些动物不具备呕吐的生理条件。l动动物物种种属属间间体体内内活活性性物物质质的的差差异异。动动物物机机体体内内的的活活性性物物质质分分布布和和动动态态随随动动物物的的种种属属不不同同而而有有明明显差异。显差异。l大鼠的皮下有大量的肥大细胞,受刺激后能释放组织胶和5一羟色胺,而其皮肤血管对组织胺与5一羟色胺更为敏感,因而为该类括抗药物筛选的常用实验动物

79、l感受器官反应性的差异。感受器官反应性的差异。l动物种属不同对药物的反应性有明显差异。5一羟色胺注入脑室能使猫体温上升,而家兔体温下降。组织胺能使豚鼠支气管挛缩窒息死亡,对家兔则是表现肺血管收缩和右心室功能不全而致死。l同样剂量环巴巴比妥(100mgkg)的持效时间,犬为小鼠的16倍,兔的6倍,大鼠的3倍。此试验结果是药动学与药效学共同作用的效应。(2)药动学上的种属差异l动物种属不同,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转化及排泄速度明显不同。l抗风湿药保泰松,在兔体内的生物半衰期只有3h,在大鼠、豚鼠和犬的半衰期仅有5h,而人体中半衰期可达72h。l种属差异还表现出药物代谢产物不同l鱼类及水生两栖动物

80、缺乏药物代谢氧化酶,因此,其代谢产物中既没有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又没有硫酸酯类结合物。2、品系差异l同种动物品系之间的差异是由遗传性差异决定的。l黑色家兔有黑色素沉着的控制基因,该基因还控制水解阿托品的血浆酯酶,因此,具有这种遗传特性的黑色家兔多数都有抗阿托品的作用。l动物品系差异还表现在药物代谢酶的诱导作用差异上。3、生理因素l不同年龄、性别、怀孕、哺乳期动物对同一药物表现差异。4、病理状态l药物的效应一般是在健康动物试验中观察得到,动物在病理状态下的药物反应存在差异。5、个体差异、个体差异l在同一种属动物中,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对同一药物反应的量与质的差异。即不同个体需要不同剂量才能产生同等的效

81、应。这种差异称为个体差异。l个体中对药物特别敏感的称为高敏性(Hypersusceptibility),特别不敏感的称为耐受性(Tolerance)。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三、饲养管理和环境因素l动物机体的功能状态与药物的作用有密切的关系,动物的健康又取决于饲养管理水平。不同的季节、温度和湿度均可影响消毒药、抗寄生虫药的疗效。第五节第五节临床合理用药临床合理用药l、选择用药原则l二、临床合理用药、选择用药原则l(1)疗效高l(2)毒副反应低l(3)价廉易得用于预防或治疗疾病的药物,种类很多,各自有独特的优点和缺点。临床实践证明,任何一种疾病常有多种药物对之有效。为了获得最佳疗效,就应根据病情、

82、病因及症状加以选择。选用药物的基本原则。1、疗效高疗效高是选择药物首先考虑的因素。在治疗和预防疾病中,选用药物的基本点是药物的疗效。如具有抗菌作用的药物可有数种,选用时应首先选用对病原菌最敏感的抗菌药。(2)毒副反应低毒副反应低是选择用药考虑的重要因素。多数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有些药物疗效虽好,但毒性反应严重,因而不得不放弃,临床上多数选用疗效稍差而毒性作用更低的药物。3、价廉易得价廉易得是兽医人员应高度重视的问题。除珍禽异兽、稀有动物外,应尽量选用疗效确切,价廉易得的药物。滥用药物,食多求全,既可降低疗效,增加毒性或产生耐受性,又可直接给畜主造成经济损失和药品浪费。二、临床合理用药临床用

83、药原则应该是:l(1)明确诊断l(2)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法l(3)适宜剂量与合理疗程l(4)配伍用药合理;(1)明确诊断明确诊断是合理用药的先决条件。选用药物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要根据药物的药理特点,针对病例的具体病症,选用疗效可靠、使用方便、价廉易得的药物制剂。注意避免滥用药物及疗效不确切的药物。(2)选择最适宜的给药方法给药方法应根据病情缓急、用药的目的以及药物本身的性质等决定。病情危重或药物局部刺激性强时,宜以静脉注射。油溶剂或混是剂应严禁用于静脉注射,可用于肌内注射。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多用于经口投药。局部关节、子宫内膜等炎症可用局部注入给药。(3)适宜剂量与合理疗程l选择剂量的根据

84、是兽药典及兽医药品规范。该药典及规范中的剂量适用于多数成年动物。对于老弱、病幼的个体,特别是肝、肾功能不良的个体,在使用规定剂量时,应酌情调整。有些药物排泄缓慢,药物半衰期长,在连续应用时,应特别预防蓄积中毒。为此,在经连续治疗一个时间疗程之后,应停药一定时间,才可开始下一疗程的治疗。疗程可长也可短。一般认为,慢性疾病的疗程要长,急性疾病的疗程要短。传染病需在病情控制之后有一定巩固时间,必要时,可用间隙性休药再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4)配伍用药合理l在临床用药时,多数合并用药。此外,既要考虑药物的协同作用、减轻不良反应,同时还应注意避免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尤其应注意避免药理性配伍禁忌。药理性配伍

85、禁忌包括药物疗效相互抵消和毒性的增加,如胃蛋白酶和小苏打片配伍使用,会使胃蛋白酶活性下降。又如氯霉素抑制肝微粒酶对苯妥奖销的灭活,会导致血药浓度增加而毒性第六节第六节兽药残留兽药残留l一、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一、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l二、二、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l三、兽药残留的危害三、兽药残留的危害l四、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四、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一、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一、兽药残留的基本概念1、兽药残留(、兽药残留(animaldrugresidues)是指给动物使用药物后蓄积和贮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物和药物杂质。2、 食食 品品 动动 物物 ( food-prod

86、ucinganimals)是指生产人类食品的动物,包括肉品动物(meat-producinganimals),泌乳动物(milk-producinganimals),家禽,鱼和峰等。3、动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是指肉(包括肝、肾等内脏)、蛋和乳及其制品的总称。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在人们食物总量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卫生安全也倍受关注。4、药物添加剂、药物添加剂(medicatedadditive)全称为饲料药物添加剂,即中国兽药典所称的预混剂,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药物,与适宜的基质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制剂。5、最高残留限量、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residuelimitMRL)

87、指允许在食品表面或内部残留药物或化学物的最高量(或浓度)。6、休药期、休药期(withdrawaltime)指畜禽停止给药到许可屠宰或其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时间。二、二、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兽药残留引起的原因不遵守休药期的规定、非法使用违禁药物、不合理用药等是遭成兽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非法使用违禁药物是指:受经济利益驱使,为使畜禽增重、增加瘦肉率而使用-兴奋剂如盐酸克伦特罗等,即“瘦肉精”;为促进畜禽生长而使用性激素类同化激素;为减少畜禽的活动,达到增重的目的而使用安眠镇静类药物等。不合理用药是指:滥用药物及兽药添加剂;一旦出现症状,在未确诊的情况下,重复、超量使用兽药,制剂无效就直接使用

88、原料药;不管什么药,拿来即作为药物添加剂长期使用;随意改变兽药的给药途径和给药对象等。三、兽药残留的危害三、兽药残留的危害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3.3.“三三致致”作作用用即即致致癌癌、致致畸畸、致致突突变变作作用用4.变态反应变态反应5.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6.诱导耐药菌株诱导耐药菌株7.激素样作用激素样作用8.生态环境毒性生态环境毒性9.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1 1、急性中毒、急性中毒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简称-兴奋剂)5-10倍以上治疗量时则在多数动物(牛、羊、猪、家禽)具有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瘦肉率的作用,俗称“瘦肉精”,克仑特

89、罗、马布特罗口服生物利度较高,应用较多。-兴奋剂在肝、肺和眼部组织中残留较高在国内外已有多起因食用含-兴奋剂残留的动物肝和肺组织发生中毒的报道,出现头痛,心动过速、狂躁不安、血压下降。如1997年发生在香港的数人吃了含有盐酸克仑特罗的猪肺而发生急性中毒的事件7。2、慢性中毒、慢性中毒兽药残留的浓度通常很低,发生急性中毒的可能性较小,长期摄入常引慢性中毒和蓄积毒性。氯霉素能导致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其发生与使用剂量和频率无关。人体对氯霉素较动物更敏感,婴幼儿的代谢和排泄机能尚不完善,对氯霉素最敏感,可出现致命的“灰婴综合征”。所以,氯霉素已禁止用于食品动物。四环素类药物能够与骨骼中的钙结合,

90、抑制骨骼和牙齿的发育。大环内酯类的红霉素、泰乐菌素易发生肝损害和听觉障碍。氨基糖苷类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主要损害前庭和耳蜗神经,导致眩晕和听力减退。磺胺类药物能够破坏人体的造血机能。3、“三致三致”作用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即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苯丙咪唑类药物具有明显的致畸作用和潜在的致癌、致突变效应。雌激素、砷制剂、喹噁啉类、硝基呋喃类和硝基咪唑类药物等都已证明有“三致”作用,喹诺酮类药物致突变作用。磺胺二甲嘧啶具有致肿瘤倾向。链霉素具有潜在的致畸作用。4、变态反应、变态反应一些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磺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四环素类能引起变态反应。青霉素类药物使用广泛,其代谢和降

91、解产物具有很强的致敏作用。喹诺酮类药物也可引起变态反应和光敏反应。轻度的变态反应仅引起荨麻疹、皮炎、发热等,严重的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5、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胃肠道存在大量菌群,且互相拮抗、制约维持平衡。如果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部分敏感菌群受到抑制或杀死,耐药菌或条件性致病菌大量繁殖,微生物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疾病的发生,损害人类的健康6、诱导耐药菌株、诱导耐药菌株抗微生物药物的广泛使用,特别是在饲料中长期亚治疗剂量添加抗微生物药物易于诱导耐药菌株。实验证实了耐药基因是可以在人和动物之相互传递,即动物原的耐药菌株可以向人传播。另外

92、,人们长期接触有抗微生物药物残留的动物性食品,也会直接诱导人体内的耐药菌株。7、激素样作用、激素样作用性激素及其类似物主要包括甾类同化激素和非甾类同化激素,潜在的致癌性、发育毒性(儿童早熟)、女性男性化和男性女性化。近年来我国常有儿童性早熟的报道,这与养殖业中非法使用性激素作促生长剂致使其残留于动物食品中有关。另外,磺胺二甲嘧啶的激素样作用也在研究中。8、生态环境毒性、生态环境毒性兽药及其代谢产物通过粪便,尿等进入环境,由于仍具生物活性,对周围环境有潜在的毒性,会对土壤微生物、水生生物及昆虫等造成影响。阿维菌素类药物对低等水生动物、土壤中的线虫和环境中的昆虫均有较高的毒性作用。有机坤制剂作为添

93、加剂大量使用,随排泄物进入环境后,对土壤固氮细菌、解磷细菌、纤维素分解细菌等均产生抑制作用。另外,进入环境中的兽药被动、植物富集,然后进入食物链,同样危害人类的健康。9、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畜禽产品出口贸易前些年,我国畜禽产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但由于兽药残留超标被某些国家退货、销毁、索赔甚至终止贸易往来,不仅使我国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我国畜禽产品丧失了良好信誉,严重影响了畜禽产品的出口贸易。1990年出口日本的1万吨肉鸡,由于氯羟吡啶的残留超标,要求我国销毁所有产品,遭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四、兽药残留的控制措施l1加快兽药残留的立法,制订相应的法规l2严格规范兽药的生产和安全使用l3加强饲养管理、改变饲养观念l4加大宣传力度l5加强兽药残留监控、完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l6加快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建立,积极开展兽药残留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