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9274083 上传时间:2024-07-28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2 河中石兽课件 语文版.ppt(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22河中石兽河中石兽1.走近作者纪昀(17241805),字晓岚。清代学者、文学家,直隶献县(今河北省献县)人。晚年自号白云,乾隆年间进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撰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2.主题解说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判断,同时也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3.结构图解4.重点聚焦师:故事中主要说出了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各自寻找河中石兽的道理和方法是怎么样的?生甲:寺僧以为石兽被水冲到下游去了,划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着。生乙:讲学家认为石头坚硬

2、沉重,沙子松散,石头埋没在沙里,一定会渐渐地沉下去,越来越深,只能就地挖下去找。生丙:老河兵认为石头坚硬沉重,沙子松散,水不能冲走石头,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沙成为洞穴,渐渐地越冲越深,当洞穴大到石头的一半的时候,石头就会倒在这个洞穴中。像这样再冲,石头再转,一直转不停止,石头就反而逆流而上。所以应该到上游去找。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翟墨子修身【译文】士人虽然有学问,但亲身实践才是根本。【感悟】学问虽然重要,但如果不能转化为能力,就不能算学到了真本领。p zho y zhng yn ni zh s y 倒塌 年 拖着 埋没 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冲激 颠倒 按照 既然这样,

3、那么 主观地推断 这样 判断动词 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物理学 只 但是 介词,被 动词,认为 动词,成为 5翻译下列句子。(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根本道理的人和事还多着哩,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常理就主观判断吗?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纪晓岚经常以奇言妙笔戏谑权贵,揶揄公子王孙。大贪官和珅在自家建了一座后花园,落成后,和珅向纪晓岚求墨题匾,纪晓岚碍于和珅的面子,又素闻和珅的几个宝贝儿子,全是

4、不通文墨的花花公子。于是他挥笔写下“竹苞松茂”四字。和珅大喜,以为纪晓岚赞的是书亭四周的翠竹美景。于是乐呵呵地说:“清高、雅致,妙不可言。”继而令工匠将这龙飞凤舞的“竹苞”两字,精雕细刻,镶挂于书亭之上。不久,乾隆皇帝御驾光临,见书亭匾额,大笑不已。和珅瞠目不解。乾隆皇帝为什么哈哈大笑?(提示:用拆字的方法分析)“竹苞”拆开来读是“个个草包”,纪昀以此来讽刺和珅及其儿子。靠近 寻找 终于,到底 常理 D 9翻译下列句子。(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沧州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边,庙门倒塌到河里,(门旁)两个石兽一起沉到河里了。(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到河的

5、下游寻找石兽,固然颠倒;在石兽掉下去的地方寻找,不是更颠倒吗?10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方法?庙僧、讲学家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没有从实际出发,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老河兵”常年在河边待着,了解水、沙、石等自然事物的特征,他把理论知识和多年实践经验相结合,得出“当求之于上流”的结论,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方法。11本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启示?(1)遇事不能主观臆断,要实事求是(遵循事物的规律)。(2)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3)实践出真知。(4)实践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重要。(5)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

6、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任意答对一点即可)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人名,赵奢,赵括之父,赵国良将)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括既代廉颇(人名,赵国名将),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人名,秦国名将)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注释】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难:驳倒。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

7、使:假使。赵:赵国。易置:撤换。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绝:截断。坑:活埋。认为 原因 亲自 逃跑 13翻译下面句子。(1)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假使赵国不让赵括担任将军也就罢了,如果一定让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14赵奢认为儿子赵括能做大将带兵打仗吗?他为什么这样认为呢?请选用原文回答。赵奢认为儿子赵括不能做大将带兵打仗,从“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这句话可以看出。他认为这样的原因是“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1

8、5读了这则短文,你认为赵括战死、赵军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根本原因是赵括虽然善于谈论一些用兵打仗的理论知识,却没有实际带兵打仗的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而不会实际作战。启示: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联系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实际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参考译文】赵括从年轻的时候起就学习兵法,谈论用兵打仗的事,认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挡他。(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过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但是(赵奢)不承认他有军事才能。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要以命相搏的事,但是赵括把它说得轻而易举。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赵括代替了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并撤换重新安排军官。秦将白起听说了这件事后,便派出引诱赵括做出错误判断的小股部队,佯装失败,却断绝他的粮道,分段两军,士卒的士气大乱。四十多天后,军队士兵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秦军射死了赵括。赵括的军队大败,于是几十万兵士投降于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