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9146510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77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154325(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种树郭橐驼传高三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种树郭橐驼传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橐驼的人物形象 2、掌握“名”等实词、归纳“虽”、“因”、“且”几个重点虚词的用法。 3、体会本文委婉、含蓄的讽谏特点及对比与映衬的写法。 4、了解写作背景,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实词与虚词的掌握。 2、本文寓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现在为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我们提倡大量种树,你会种树吗?你想到过种树的方法中还蕴涵着更深刻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由谈种树,进而阐明深刻道理

2、的文章。 二、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 年819 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 并称“韩柳”。 祖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柳河东”(不过,和河东狮吼倒没关系)。又官至柳州刺史,并死于柳州,又称“柳柳州”。 代表作: 诗歌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寓言三戒 ,游记永州八记 ,散文捕蛇者说 。 2、上课思路 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逆木之本性,勤虑害树 现实:官吏繁政扰民 理想:顺民之性以养民 三

3、、文题解读 1.题目怎么读? 2.“传”什么意义?说明了这篇文章是什么文体? 3.橐驼是什么意思? 4.这篇文章是写骆驼的吗? 5.郭橐驼是人的名字吗? 6.这个绰号是褒扬性的,还是侮辱性的? 7.喊人侮辱性的绰号好吗?作者为什么不喊他这个侮辱性的绰号,是轻视他吗?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 8.这是一篇传记性的寓言,作者可以给她起个名字呀,比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叫郭靖,比如叫(用班级里性郭的同学的名字)。 (体现他社会地位低。鲁迅笔下的阿 Q 也是这样,没有知道他的名字,也反映他的社会地位低。) 9.叫“郭瞎子”

4、“郭瘸子”可以吗? (驼背有生理的原因,也有劳累的可能,我们常听说“压弯了背”“累弯了腰”这样的话,从驼背这个特点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个辛劳的劳动者形象。) 10.文章为什么不叫“郭橐驼传”,而要在前面加上“种树”两个字? (突出郭橐驼的职业, 文章没有写郭橐驼的一生, 只是截取他种树这点来写得。) 四、研习课文 1.分析第一段 (1)第一段主要写什么的? (郭橐驼,扣了文题中的人物) (2)从几个方面写郭橐驼的? a. “隆然伏行”:四个字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这么少的文字把一个人物形象刻画的这么鲜明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大家用四个字,多几个也可以,把一个瞎子或者瘸子的形象刻画出来试一试。 当

5、然未必要刻画残疾的, 刻画下你的同桌也可以。 比较一下,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我们就能发现作者的厉害了。 “甚善,名我固当”:指其病为号,不雅,但难得的是,驼竟认为起得很恰当,而且放弃了原来的名字,这样自称起来,勾勒出人物豁达性格。 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我们可以不忙回答,先看第二段) (2)教师强调应掌握的字词: 病偻 :脊背弯曲。 类:似 和。相象 名我固当:名_为。起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固_本来 因舍其名: 于是 连词,表示承接。 2.分析第二段 (1)为什么这位驼者有着豁达的个性? 生: 。 师:我

6、个人认为,除了你们所认为的与生俱来的性格外,还和他身手不凡有很大关系,如果你们不反对的话,你们可以不妨仔细看一下,哪里可以显示他的身手不凡 ? A、 际遇争迎取养 B、 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从欢迎他的人看, 可知橐驼种树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_观赏游玩,又能满足物质需要_种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树卖果,技术很全面。); C、 高超不怕“移徒”, D、枝繁叶茂、早熟果多 F、他植者莫能如也 并且这些内容从正面、侧面两个方面去表现他的技高。如:人(皆争迎取养侧面);树 (正面) (2)串讲几个小知识: 驼业种树(以。为业,

7、意动用法) 早实以蕃(实:结果,名词活用为动词)(蕃:多) 【橐驼之技】 指高明的栽培技艺。典出唐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 3.分析第三段 (1)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一句话) 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板书:顺之天致其性) (2)几方面说明种树的窍门? a 其莳也若子。(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旧,其筑欲密) b 其弃也若置。(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3)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结果如何? 两种种树方法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哪种做法对、哪种做法错不言自明。本段用对比、映衬,形象地塑造了橐驼的形象。 (4)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

8、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解释加点词语: 凡植木之性 (植:种植)(性:方法)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滋长,繁殖) 其莳也若子 (种植,移植) 根拳而土易 (拳曲,伸展不开) 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树干) 活用: 其筑欲密 n_v 非有能硕茂之也 adj_使动 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dj_使动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n_v 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n_状语 特殊句式: A、故不我若也(宾语前置) B、吾又何能为哉(宾语前置) 至此橐驼的“生平事迹”已讲述完毕,写得不是很详细,且下段已不谈种树,可见本文的真正目的并非为“驼”作传,而是另有深意,那有是什么呢?我们不妨一起再看下去。 4.研

9、读第四、五段 (1)“问者”问养树后, 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以子之道, 移之官理,可乎?过渡,转移话题,由谈种树转到谈政事上来。) (2)“驼”是如何描述官吏治民的:“旦暮吏来而呼。击木而召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之。”“驼”又是如何评价的:“然吾居乡。卒以祸。”“吾小人。病且怠。” (3)“养树”和“养人”有何相通之处? 种树人有“勤虑害树”的错误,做官者也有“烦令扰民”之过 (4)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 (5)教师串讲几个小知识: 长人者好烦其令(长:治理) 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怜:

10、怜爱。 卒:终于) 勖尔植(勉励) 早缫而绪(而通“尔”。丝的头绪) 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使。繁衍) 故病且怠(穷困)(懈怠)。 四、总结全文 (1)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启发 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形丑 性善 技高 理明 (2)指明学生归纳主题:_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治道 (3)怎么明理,用了什么方法?(写作特点归纳) a、对比与映衬 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 继以植后管理的善与不善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作对比,最后以治民与种树相映衬,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b、婉约而多讽 名为传,实

11、际上是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这种以寓言故事的方式来进行讽谏,就决定了文章“委婉含蓄”的特点。 种树郭橐驼传练习 基础练习 1.这篇课文通过郭橐驼的话,说明了怎样一个道理? _ 2.本文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谈谈你的理解。 _ _ 综合练习 1.阅读下面的片断,回答问题。 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

12、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1)下面对文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寿,长寿,活得长 B.实,果实 C.若,如果 D.爱,吝啬 (2)下列句式包含倒装的一项是( ) A.已去而复顾 B.他植者则不然 C.故不我若也 D.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3)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驼业种树。“业”是名词的意动用法,译“把。当作职业”。 B.非有能硕茂之也

13、。硕茂是形容词,使动用法。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D.若甚怜焉。焉: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拓展练习 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问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 黄间, 曰岐亭。 庵居蔬食, 不与世相闻;弃车马, 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着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

14、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 仰而笑, 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 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 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

15、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苏轼方山子传)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1.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奉 B.然终不遇。终:自始至终 C.使骑逐而追之。骑:坐骑 D.稍壮,折节读书。折节:改变平时的志节和行为 2.下列句子中的字与“因谓之方山子”的“之”含义完全一样的是( ) A.余谪居于黄,过岐,适见焉:焉 B.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其 C.而岂山中之人哉:之 D.方山子傥见之与:之 3.以下句子中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

16、意义相同的是( ) A.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妻子 B.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粪土 C.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精悍 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从事 4.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方山子是一个在光州和黄州一带隐居的人。 B.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到了晚年就隐居在了光州和黄州之间一个叫岐亭的地方。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方山子也很惊讶地询问我之所以到这里的原因。 D.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我听说光州、黄

17、州一带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常常假装成癫狂不干净的样子。 5.方山子安贫若素,以下选项体现了这一性格的是( ) (1)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 (2)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 (3)其所著帽,方屋而高。 (4)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5)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A.(1)(2)(5) B.(2)(3)(4) C.(1)(4)(5) D.(1)(2)(4) 6.下列对这段古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方山子真名陈慥,字季常,与本文作者素有交情。本文作者被贬官到黄州时,同方山子不期而遇,与二人初次见面至少已经有十九年光景了。 B.方山子出身富贵豪门,然而他却抛弃了荣华,放弃了拜官封

18、爵,宁可过着贫寒的隐居生活,并能自得其乐。 C.本文作者用开门见山的手法介绍了传记主人公方山子的姓名家世。 除此之外, 作者还使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十九年前主人公游西山射杀飞鹊的事情,体现了方山子的侠气。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D.从作者字里行间的叙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方山子之所以成为与世无争的隐士,与其说是对现实的逃避,不如说是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尽管这种反抗有些消极。 参考答案 基础练习 1.官对待人民应该采取宽仁、休养生息的方法。 2.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 (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 (2)其他

19、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勤勉者之间的对比; (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综合练习 1.A(勖应为 ) 2.(1)D(应为喜爱。) (2) C (3)C(前两句中的“以”字,都是目的连词。“验其生枯”是“爪其肤”的目的,同样“观其疏密”是“摇其本”的目的。第三句是的“以”是修饰连词,“日”是“离”的状语。) 拓展练习 1.C(骑指的是骑马的人。) 2.A(题目中的之是代词,指方山子。B 中的其是代词,指他的。 C 中的之是助词, “的”。 D 中的之是代词, 但指代的是“他们”,光、黄间异人。) 3.B(妻子文中指妻儿,现指妻。精悍文中指精锐勇猛。从事文中指参与事务,现指投身到,参与,需后

20、接宾语。) 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 4.B(晚应为时间靠后之意,不是晚年。) 5.D(需指出的是,(4)属于侧面描写,也符合题意,故应选。) 6.C(开门见山有误。) 种树郭橐驼传鉴赏 本文题目虽称为“传”,但并非是一般的人物传记。文章以老庄学派的无为而治,顺乎自然的思想为出发点,借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 说明封建统治阶级有时打着爱民、忧民或恤民的幌子,却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照样使民不聊生。这种思想实际上就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剖斗折衡,而民不争”的老庄思想的具体反映。 唐代从安史之乱以后,

21、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只有休养生息,才能恢复元气。如果封建统治者仍借行政命令瞎指挥,使老百姓疲于奔命,或者以行“惠政”为名,广大人民既要送往迎来,应酬官吏;又不得不劳神伤财以应付统治者摊派的任务,这只能使人民增加财物负担和精神痛苦。如果我们了解中唐时期的社会现实,知道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针对性,则能体会到这篇文章的进步意义。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的。 本文共六段,每两段又可合为一大段。第一大段是介绍传记主人公的姓名、 形象特征, 以及籍贯、 职业和技术特长。 第一小段看似闲笔,却生动有趣,给文章带来了光彩色泽。这里面要注意三点。一、在庄子书中所描绘的许多人物,有的具有畸形残疾,如养生主

22、 德充符中都写到失去单足或双足的人,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人间世 中则写了一个怪物支离疏;有的则具有特异技能, 如善解牛的庖丁,运斤成风的匠人,承蜩的佝偻丈人等。柳宗元写这篇传记,把这两种特点都集中在郭橐驼一人身上,他既有残疾,又精于种树。可见柳宗元不仅在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继承了 庄子的观点,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灵活地吸取了庄子的写作手法。二、橐驼即骆驼,人们称这位主人公为橐驼,原带有开玩笑,甚至嘲讽性质。但这位种树的郭师傅不但不以为忤,反欣然接受。 柳宗元在这里不着痕迹地写出了这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的善良性格。 但作者这

23、样写仍是有所本的。在 庄子 的 应帝王和天道中,都有这样的描写,即人们把一个人呼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都不以为忤,反而欣然答应。这同郭橐驼欣然以橐驼为名是一样的。 这种描写实际上也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上去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任人呼牛呼马,思想上都不致受到干扰波动;相反,甚至以为被人呼为牛马也并不坏。三、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一个形貌丑陋而心地善良的敲钟人,这个艺术形象对后世影响很大。 直到近年电视剧 女奴 中的花匠也属于这一类型。其实,这种把外表丑陋而心灵美统一在一个人身上的描写,在我国,可以说从庄子就开始了。柳宗元所塑造的郭橐驼形象也是这方面的

24、典型。不过柳宗元是把“丑”和“真”(他思想上认识到颠扑不破的真理)统一起来, 雨果是把“丑”和“善”统一起来, 略有不同而已。 后一小段写郭橐驼种树的特异技能。他种树的特点有二:一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是成活率高;二是长得硕茂,容易结果实,即所谓“寿且孳”。作者在后文没有写郭橐驼种树的移栽易活的特点, 只提到栽了树不妨害其成长的这一面。其实这是省笔。盖善植者必善移树,只有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部规律才能得到更大的自由。所以这里为了使文章不枝不蔓,只点到而止。在这一小段的收尾处还布置了一个悬念。即“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5、”。读者从这儿必然急于想知道郭橐驼种树到底有什么诀窍。 而下文却讲的是极其平凡而实际却很难做到的道理: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可见郭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太不够了。从这里,作者已暗示给我们一个道理,即“无为而治”并不等于撒手不管或放任自流。这个道理从下面两大段完全可以得到证明。 第二大段的两小段是郭橐驼自我介绍种树的经验。 上下两节是正反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进行对比。究竟什么是树木的本性呢?“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四个“欲”字,既概括了树木的本性,

26、 也提示了种树的要领。 郭橐驼正是顺着树木的自然性格栽种,从而保护了它的生机,因而收到“天者全而其性得”的理想效果。这正是郭橐驼种树“无不活”的诀窍。他植者则不然,他们违背树木的本性,种树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因此必然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这就回答了上段的问题,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他们“莫能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学标不学本。继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是郭橐驼的管理经验。乍看,好像将树种下去以后,听之任之,不加管理。 事实上, 橐驼的“勿动勿虑”

27、,移栽时的“若子”,种完后的“若弃”,正是最佳的管理,没有像疼爱孩子那样的精心培育,就不会有理想的效果。 他植者不明此理, 思想上不是撒手不管而是关心太过, 什么都放不下, 结果适得其反, “虽曰爱之, 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压抑了甚至扼杀了树木的生机。这两层对比写法, 句式富于变化。 写橐驼种树, 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文章显得错落有致。“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用押韵的辞句,使重点突出,系从庄子-马蹄的写法变化而出。 从介绍橐驼的种树经验上可以看出,柳宗元的观点同老庄思想还是有差别的。柳是儒、 道两家思想的结合, 他并不主张一味

28、听之任之的消极的“顺乎自然”,而是主张在掌握事物内部发展规律下的积极的适应自然。他要求所有的种树人都能做到认识树木的天性, 即懂得如何适应树木生长规律的业务。把种树的道理从正反两面讲清楚以后,文章自然就过渡到第三大段。 第三大段是正面揭出本旨,实为一篇之“精神命脉”。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相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欢迎您阅读并下载本文档,本文档来源于互联网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文档!括:“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遥相呼应。接着用铺陈的手法,把“吏治不善

29、”的种种表现加以集中,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最后以“问者”的口吻点出“养人术”三字, 这个“养”字很重要。 可见使天下长治久安, 不仅要“治民”, 更重要的还要“养民”,即使人民得到休生养息,在元气大伤后得到喘息恢复的机会,也就是后来欧阳修说的“涵煦之深”。这才是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最终目的。 综观全文, 我们应注意三点: 一是无论种树或治民, 都要“顺天致性”,而不宜违逆其道;二是想要顺天致性,必先掌握树木或人民究竟怎样才能“硕茂以蕃”, 亦即摸清事物发展规律;三是动机效果必须统一,不允许好心办坏事,或只把好心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把这三点做好,才算懂得真正的“养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