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9120965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标准(2011年版)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数学符号能够准确地表示出数学问题中的逻辑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为数学的进一步学习提供方便。数学新课程标准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把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数学学习内容。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强调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理解并运用数学符号表示各种数字、数量关系以及变化规律;在知道数学符号后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且使最终得到结论具有一般

2、性。如何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呢?一、联系实际生活,体会数学符号的妙用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各种问题情境,将会对学生体会和认识数学符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尽可能在实际问题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如果苹果每千克a元,那么b千克苹果的价格为ab元;每件a元的上衣,降价20%后的售价为0.8a;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S=l/2ah(a表示三角形某一底边的长,h表示该底边上的高)等等。数学课程标准认为,对于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必须要适当地、分阶段地进行一定的训练。学生符号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而

3、应该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二、面对各种问题,形成数学符号的认识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符号化”世界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街道、家里、学校只要学生生活过的地方,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来形成“符号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符号一体会各种符号的表示一学会用符号表示数学语言”这一逐步符号化的过程。例如,在解决“一个房间最多住5个人,34个人至少需要多少房间?”这一问题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实际地动手操作找到答案;而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画出图表来找到答案;还有的学生可能会通过列出算式而求出最

4、终的结果。由此可见,在解决各种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步体会用数、形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优越性。三、理解符号意义,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会发现有许多学生往往在一道题在最后一步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问题,导致许多本该拿到手的分数却被扣去。而有的学生由于计算过程中的某一个步骤没有正确地处理好符号问题,致使原本简单的题目变得繁复杂乱,因此引起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在计算题的计算过程中要注意:(1)要把绝对值符号去掉再计算;(2)去括号时的正负问题;(3)移项时的变号问题;(4)还要理解指数的意义。例如:(-3)*(-3)-(-7)中:(-3)*(-3)是几个(-3)相乘给忘了,-(

5、-7)是去括号的最简单的形式,因为(-7)中括号内只有一项,认为没有变号的必要;从而导致计算错误。从这道题可以看出,正确理解数学符号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四、鼓励思维创新,加强符号的认识深度初中学生在理解问题时的形象思维很强,但是随着不断地学习抽象思维也在逐步增强。而学生的抽象思维是在各种推理和论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所以我们要针对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和初中课程设置的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做到一题多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容易于混淆的符号我们要通过各种对比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而对于学生已经理解的数学符号我们应该结合形式新颖的数学题目并且加深题目难度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符号的目的。利用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让学生在体验、分析、理解等学习活动基础上,根据自己对数学符号的认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符号的更深层次的理解,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形成符号意识。学生符号意识的建立不是短时间可以显出效果的,是在学生不断地学习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强化学生的符号意识,在实际情境中帮助学生理解符号以及表达式,关系式的意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实现学生的符号认识的飞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