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903999 上传时间:2024-07-27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ppt课件(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1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 掌握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的涵义。2. 2.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中的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中的常用质性研究方法。常用质性研究方法。3. 3. 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中的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领域中的常用量化研究方法。常用量化研究方法。2本章目录本章目录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质性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质性研究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量化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量化研究3第一节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质性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质性研究一、质性研究的涵义一、质性研究的涵义质性研究是

2、在社会科学以及教育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研究范式。它是以研究者本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以多种方式收集资料收集资料,对收集的材料使用归纳法进行分析,形成理论分析,形成理论,达到对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种研究活动。4(一)质性研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质性研究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与教育中的作用与教育中的作用1. 学前儿童发展的急剧性急剧性,适宜于质性研究的方法 2. 学前儿童发展的独特性独特性,适宜于质性研究的方法3. 学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整体性,适宜于质性研究的方法 5(二)质性研究的优点与不足(二)质性研究的优点与不足1、优点:(1) 质性研究坚持研究问题从教育实践中来的基本质性研

3、究坚持研究问题从教育实践中来的基本原则,原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量化研究中的“为了问题而研究”先入为主缺陷。 (2)质性研究更加突出自然化和人性化的研究理念更加突出自然化和人性化的研究理念。 (3)质性研究的结果呈现“有血有肉”、“生动有趣”。2、不足: (1)质性研究的结果是基于特定问题和情景得出的研究结论,其外部效度较低。(2)质性研究的主观性太强。 6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一)教育叙事研究(一)教育叙事研究1. 1. 教育叙事研究的涵义教育叙事研究的涵义教育叙事研究是指采用工笔画般的深描手法(叙事、讲故事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学前儿童

4、心理发展与教育中的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分为两类:一类是一类是“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 另一类是另一类是“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叙事的教育人类学研究” 72. 2. 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1)以故事为研究载体(2)以生动为叙述风格 (3)以实然为表达依据(4)以实践为操作模式(5)以反思为研究根本 3 3、教育叙事研究的不足、教育叙事研究的不足(1)教育叙事研究忽视了理论的指导作用 (2)研究信度不高 (3)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 8(二)教育行动研究(二)教育行动研究1. 1. 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教育行动研究的涵义教育行动研究是指研究人员针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

5、教育实践教育实践产生的问题与现象,在研究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行动举措,对这些问题与现象加以解决的活动过程。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分类三种具体的操作模式:这种研究方法可以分类三种具体的操作模式:(1)研究者一个人进行的独立研究9(2)研究者与实践者共同进行的合作研究(3)研究者、实践者与决策者进行的协作研究。 2. 2.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1)以问题解决为导向(2)以协同合作为桥梁103. 3. 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教育行动研究的实施步骤(1)发现问题(2)建立合作(3)规划方案(4)制定计划(5 5)实施行动)实施行动最为关键的一步,要遵循最为关键的一步,要遵循“执执行行评价评价调

6、整调整”的循环推进程序的循环推进程序 (6)总结评价 11(三)个案研究(三)个案研究1. 1. 个案研究的涵义个案研究的涵义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前儿童或者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其相关资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而对之进行适宜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122. 2. 个案研究的操作步骤个案研究的操作步骤(1)确定个案(2)收集个案的资料(3)确定个案的问题(4)咨询建议与实施干预 看一个案例13第二节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量化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量化研究一、量化研究的涵义一、量化研究的涵义量化研究主要是指对学前儿童及其重要他人的心理现象进

7、行测量与分析测量与分析,以检验检验研究者关于这些心理现象的理论假设是否成立理论假设是否成立的研究范式。(一)量化研究的主要特征(一)量化研究的主要特征1、操作技术方面: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 2、研究思路方面:遵循以下基本的研究步骤 建立假设建立假设选择样本选择样本 采集分析数据采集分析数据 验证假设验证假设 14(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关系(二)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关系1. 1.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区别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区别(1)量的研究强调价值中立,而质性研究强调多元价值。(2)研究思路不同(3)研究对象、效度不同2. 2. 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联系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联系研究的技术层

8、面上,它们存在着一些相同的资料收集技术 15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常用量化研究方法二、学前儿童心理学常用量化研究方法(一)测验法(一)测验法测验法是通过测验量表测验量表来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1. 学前儿童心理测评的操作原则学前儿童心理测评的操作原则(1)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 测量应采用公认的标准化的工具,试测方法要严格根据测验指导手册的规定进行。必须遵循标准化的程序。 16(2 2)保密原则)保密原则 保密原则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测验工具的保密 二是测验结果的保密(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对测验结果的解释要符合受试者的实际情况,不可主观臆测。不要以一两次心理测验的结果来下结

9、论,尤其是小儿智能发育的诊断。 172. 2. 常用的学前儿童心理测评工具常用的学前儿童心理测评工具(1 1)智力测评工具)智力测评工具A.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B.儿童画人测验 C.韦氏学龄前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2 2)学前儿童行为测评工具)学前儿童行为测评工具A.拉特(Rutter)儿童行为问卷 B.艾森博克儿童行为量表(CBCL) 18(3 3)学前儿童其他测评量表)学前儿童其他测评量表A. 幼儿心理健康测量问卷 B.学前儿童活动量评估量表 19(二)实验法(二)实验法实验法是指在控制的条件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些变量,来研究这些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这些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

10、响,从而探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研究方法。1. 实验法中的变量实验法中的变量 (1)实验法的关键所在,是对各种变量进行操作与控制。(2 2)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202. 2. 实验法的类型实验法的类型 (1 1)实验室实验)实验室实验该研究方法是在严密控制实验条件下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所进行的实验。 A.A.优点:优点:对实验情境和实验条件进行严密控制,实验结果客观、准确实验结果客观、准确、可靠,便于进行定量分析便于进行定量分析。B.B.缺点:缺点:实验情境人为性较强,脱离儿童的实际生活,实验结论难以推广到儿童日常生活中。 21(2 2)现

11、场实验)现场实验 该研究方法是在实际生活情境中对实验条件作适当控制所进行的实验。 A.既尽量控制了各种变量,又保持了现场的自然既尽量控制了各种变量,又保持了现场的自然性,实验结论可推广性较强性,实验结论可推广性较强,具有直接的实践意义。B.实验控制条件不会太严格,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223. 3. 实验法的注意事项实验法的注意事项(1)坚持伦理道德性原则 (2)坚持生活化原则 看一个实验研究的案例23实践活动实践活动 利用个案研究的原理与操作技术,选取你身边的一位代表性人物(儿童、老师、或同学),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并写出一份个案研究的报告。24教育叙事案例研究:教育叙事

12、案例研究:奖奖“小红花小红花”后的反思后的反思 案例描述:案例描述:这是小班“参观幼儿园”后的谈话,也是下一音乐活动的过渡环节。幼儿刚刚喝完了白开水,在半圆形的坐位上等待。配班老师正在帮忙准备录音机。 老师问:刚才我们看了幼儿园的环境,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呀? 幼儿没有人举手,但下面有幼儿在自言自语说。 教师走到其中自言自语的一男孩子面前,请他说。小男孩说:“我看见了树、房子。” 老师再问:其他小朋友看见了什么?有2、3个幼儿举手,前面回答的男孩也是其中的一个。 教师发现前面的小男孩又举手了,马上说“你举手发言真多”并奖励了他一朵小红花,小男孩得了小红花坐得很端正。大多数孩子对小红花无动于衷。2

13、5谈话只能在教师的一言堂中草草结束了。从这个片断看,孩子们热衷于自身的活动,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谈话活动,接连出了两招。一招是走到幼儿面前,另一招是“奖”。从这点看教师执行教学计划真的是尽责尽力,但没效果。幼儿喝水后各方面正处于松散状态,教师的第一个问题没有能够引起孩子们注意,他们只是沉醉于自由自在的相互交谈中,教师只得走到孩子们面前,请幼儿回答。小男孩回答后,教师接着又问,举手的人还是廖廖无几,教师还是没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转移过来,请了小女孩回答后,发现了前面回答的小男孩也在举手之列,于是马上进行了嘉奖,但一朵“小红花”也没给教师带来转机,孩子们对老师的用心良苦根本没有体会到,还是没有能够进入

14、教师的预想里来。26从小班年龄看,经过了一个活动后,此时孩子们更需要的是轻松、自然的一种休闲式的交谈,此时组织“参观后的谈话”是不妥当。尽管平时孩子们对成人的各种奖励,“小红花”之类的吸引力较大,但如果是违背了幼儿的年龄特点,不能满足孩子们的身心需要,那么你再大的诱惑对孩子来说,也是无效的。如果说有效果的话也只是短期效益。奖励的运用只有在一定适当的场合下,在孩子们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它的时效性。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上述案例就是幼儿园教师通过对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表扬奖励幼儿“小红花”的片段的叙事记录进行反思叙事记录进行反思,就表扬方式与幼儿、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对策进行反思并

15、提出自己的对策。返回27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特殊幼儿融合教育的行动研究的行动研究案例描述:案例描述:在探讨特殊的幼儿如何融入普通的幼儿园教育的问题的研究中,除必要的研究人员外,参与此次行动方案有关的人员还有:10位家长,10所幼儿园(5所公立,5所私立)的园长、老师、保育员、普通幼儿及家长,及9位特殊老师团。这些与融合教育相关的人员组成了一个重要的团队。参与此方案的家长已具备一些教导特殊孩子的方法与技巧,能与幼儿园园长和老师作良好沟通。幼儿园经过与家长沟通能接纳行动方案,大多希望能得到特殊教育的支持和帮助,参与融合教育行动研究,以便特殊幼儿能够更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与学习。行动方案人员由有特殊教育实

16、践经验并经过融合教育初步培训的家长、特殊教育老师团组成,他们和幼儿园老师合作实施融合教育。希望通过此次行动,不但促进特殊幼儿在普通幼儿园融合教育,也因这次行动研究促进各相关人员对融合教育更多的思考。28案例分析:案例分析:该研究探讨的是特殊的幼儿如何融入普通的幼儿园教育的问题。它是一个涉及到特殊教育与学前教育两个学科领域的话题,同时特殊幼儿的教育问题涉及到的因素相当的多,因此研因此研究者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综合了来自学前教育、究者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综合了来自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与幼儿家长。特殊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与幼儿家长。在三方面力量的共同合作与协同努力下,该研究中的特殊幼儿

17、融合教育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与较好的成效。由此可见,教育行动研究,在问题解决的实教育行动研究,在问题解决的实践取向下,多方力量的合作研究与协同努力是其践取向下,多方力量的合作研究与协同努力是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所在。返回29幼儿多动行为纠正幼儿多动行为纠正的个案研究的个案研究案例描述:案例描述:张钧是一名中班幼儿,男,4 岁半,身体发育正常,无身体缺陷。该幼儿家族已是三代单传,父母非常重视孩子,以至孩子成为家中“小皇帝”。由于孩子父母正处于创业期,孩子主要由奶奶抚养,奶奶事事都依着孩子,一味地溺爱、娇宠,很少对孩子提出应有的规范要求,使之渐渐地养成了任性、顽皮、好动的个性

18、。据了解,张钧父母平时工作都很忙, 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一般把孩子交给奶奶照看(奶奶患有风湿病,行动上有困难,并不爱言语)。因此,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更别说与同龄孩子一起玩了,孩子呆在家无所事事,每天重复最多的动作是在沙发上爬上爬下。张钧的父母来自不同的省市,普通话都讲得不好, 加上与孩子沟通不足,导致了该幼儿在园的语言障碍。当孩子想表达又由于能力水平有限而表达不清时,家长并没有正确的鼓励,而是采取训斥孩子的方式,这样不仅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而且还产生了心理暗示,使孩子养成了口吃的毛病。张钧小朋友由于刚从外省幼儿园转入本园,对周围环境较陌生,没有熟悉的朋友,加剧了多动行为的发生。 30案例分析

19、:案例分析:对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中的个案研究,其重点在于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本身进行科其重点在于学前儿童心理问题本身进行科学的诊断。学的诊断。这是进行后续进行适当干预的前提和基础。要对问题作出恰当的诊断,就必须需要有详细的背景资料。因此,此类个案研究需要从多此类个案研究需要从多个角度详细描述个案的相关资料。个角度详细描述个案的相关资料。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从个体资料、成长经历、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文化适应、相伴问题等多个角度对张钧小朋友的背景信息进行了详细掌握,因而在问题的确诊、干预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方面都做得非常有效,从而保证了最终的干预效果。返回31抑制性控制在幼儿执行功抑制性控制在幼儿

20、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能与心理理论中的作用 案例描述:案例描述:将执行功能任务和心理理论任务中的共同成分抑制性控制区分为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从而构成心理理论任务(错误信念)的3个变式A1、A2、A3和执行功能任务(白天/黑夜)的3个变式B1、B2、B3。实验1以48名4岁幼儿为被试,探讨对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所包含的抑制性控制的难度区分的适当性,结果表明幼儿在两类任务中各自的3个变式上的正确率差异显著,说明其抑制性控制的确表现出了高、中、低3个不同的难度水平;实验2根据实验1所设计的两类任务,以144名3-6岁幼儿为被试,探讨了不同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在幼儿执行功能和心理理论的相关中的

21、作用,32结果表明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是影响幼儿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 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会受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的影响;(2) 二者之间的相关随着年龄发展变化的趋势会因为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3、5、6岁时抑制性控制对二者的相关影响不大,4岁时的影响极其显著;(3) 二者之间的相关会随着抑制性控制的难度水平而呈现出单调性递减或者单调性递增趋势。 33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以上案例中,自变量是抑制性控制,因变自变量是抑制性控制,因变量是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者的假设是,量是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研究者的假设是,抑制性控制的变化会引起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抑制性控制的变化会引起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关系的变化,的变化,也就是说抑制性控制对二者关系有影响。为了验证这一假设,研究者首先对研究的工具和任务进行了设计,从而使这些工具任务符合研究目的的要求,并同时检验了所设计的工具任务的合理性。接下来,研究者以3-6岁的学前儿童为被试,对这些任务进行了测试,从而获得了6组不同的数据(A1、A2、A3、B1、B2、B3)。然后对这些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系列的分析结果。最后从这些分析结果中概括出规律,并验证了研究的假设,即抑制性控制对执行功能与心理理论的关系有显著影响。返回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