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792987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98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8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第1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课件(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审时度事论剑华山审时度事论剑华山 第一节传记阅读第一节传记阅读 探寻闪光的足迹探寻闪光的足迹真题体验延伸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担任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欣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在上海,陈纳德受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民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民效劳。”

2、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战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时,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

3、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版头条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队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事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

4、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美国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

5、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深厚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 (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相关链接相关链接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

6、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设问及现场答卷设问:(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在霍勃鲁

7、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B.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C.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D.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E.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试答:_现场答卷CB评分:答C给3分,答D给2分,答B

8、给1分,答A、E不给分。B项半对半错,“最宝贵的表现”说法不准确。给4分规范审答指导规律总结在通读传记文本的基础之上,了解选项表述内容的相应命题依据和阅读范围。分段把握理解内涵,就给出的选项对号入座,再一一对照,辨别异同。所谓“对照”,就是通过把各个选项同筛选出来的原文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所谓“辨别异同”,就是将选项同原文比较,辨析其异同。专家点评解答此题的基本思路是“题文对照”。A项对应信息在第二、三段中,陈纳德接到信后,先是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后卢沟桥事变,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所以说“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表述不正确。B项对应的信息在相关

9、链接中,由相关链接所讲的内容可知,“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地送来情报”,三个月建成飞机跑道是对“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补充说明。E项对应的信息在第七段中,这一段中说“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受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所以“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的表述不正确。满分答案CD 设问及现场答卷设问:(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试答:现场答卷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立下赫赫战功。在昆明等地筹建航校

10、、训练飞行员。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警报系统。在珍珠港事件中,击落日轰炸机,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专家点评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此考生只是筛选了文本中的大部分信息,但丢落了几处要点。同是考生只是简单地筛选,缺少对信息的整合。此错误启示我们:先梳理文章内容要点,概括写了几个方面的事,再找答题区间、概括。规范审答指导规律总结1. 仔细审题。注意4个关键点:陈纳德、军事家、体现、分析。2. 解题思路要清晰。解答此类试题时,不要仅仅锁定特定的阅读区域,因为此类试题的解答难度体现在原文中没有现成的答案,而试题题干的关

11、键词与原文的对应点往往很多,在分析原文相关部分的段落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并概括出相关的看法或观点。本文第三段、五段、六段可从两个方面概括:一是实战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二是理论方面,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满分答案“二战”中立下赫赫军功: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建立地面空袭警报系统,组建飞虎队,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写有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又准确预测美国会卷入战争以及日机袭击仰光的时间。 设问及现场答卷设问:(3) 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试答:现场答卷战功赫赫:反法西斯战争中,给日本沉重打击。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重重困难

12、,招募志愿者。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专家点评审题不准确。题干要求分析“陈纳德的人格魅力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本答案却大部分写成了陈纳德的事迹。启示我们: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可以从事迹着手,也可从传主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入手,但不能只列举事迹。规范审答指导规律总结1. 仔细审题。注意4个关键点:人格魅力、被怀念、原因、分析。2. 理清答题思路。要紧扣“人格魅力”四个字,从一系列具体事件中概括出陈纳德的精神特点。同时要结合全文内容,包括“相关链接”部分。从多角度分析,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满分答案强烈的正义感,过人的勇气:“七七事变”后立即决定留在中国

13、支援抗战,即使美国国务院发布命令也不撤回;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克服了重重困难,招募志愿者来华参战;真诚正直,善良友爱:主动要求国民政府停发津贴,得到陈香梅的爱情,飞虎队队员每年组织悼念活动。 设问及现场答卷设问:(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试答:现场答卷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原因如下:他飞行技术精湛,军事才能过人,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的顾问;他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评分:观点明确,思路清晰。但是没有全面筛选相关信息,要点丢落较多。规范审答指导规律总结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

14、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为“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解答此题时,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就任何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满分答案陈纳德精湛的飞行技术,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受聘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期间,得到了充分施展的机会;率领飞虎队在中国境内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在中国抗战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从一个退休上尉晋升为将军,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率飞虎队与中国人民协同作战,生死与共,结下深厚的友谊;受到国民政

15、府的最高嘉奖;和中国女子陈香梅产生感情并结为连理。 整合探究例破一、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以及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所谓真实,一是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来记述;二是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三是善于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

16、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二、传记考查的知识点1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传记是遵循真实性原则,并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以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传记主要是写人,写的这个人就是传主。传主形象的考查,是传记类文本命题的必考点。可以说,只要考查传记,就要涉及对传主品质及性格特点的考查。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必须在对传主形象的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概括。2传记的表达技巧 传记的表达技巧,指运用事迹刻画传主形象所运用的艺术手法。因为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达技巧比较接近于小说。3鉴赏评价在具体的高考命题中,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考

17、查主要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任何形式的文体或文本都要表达一定的思想,这正是古人所说的“诗言志,歌言情”,人物传记同样要与作者本身的思想倾向如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正是“文如其人”的含义所在。在具体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与基本倾向的时候,要注意与所传人物的思想、价值观念的区别与联系。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的社会价值或影响一方面来源于所传人物本身的精神内涵以及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与时代风貌,另一方面来源于人物传记作者的思想倾向、创

18、作态度以及独特的创作方法等。阅读传记,要理解作者塑造传主的意图,这是评价文本社会价值和影响的一个入口。传主一般是对国家或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或有重大影响的人,阅读时,应结合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把握作品所记述的传主个人事业及心路历程的重要事实,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对影响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从而揭示出传主的典型社会意义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所谓的文本的特色主要是指人物传记的作者所使用的具体的创作方法,包括语言上独特的风格、行文构思上的匠心独运、材料使用上的取舍自度、人物形象事件的刻画描绘等。4探究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

19、限制性。 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也即“个性化解读”。限制性体现为考生必须从文中挖掘隐性信息,如“联系全文”,“结合传主的人生经历”等等,对这些限制,答题时不能视而不见,否则会偏离命题指向,导致失分。探究性试题命题的原则及特点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适合高中生作答。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植根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

20、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任尔东西南北风”。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等等。类型一:“把握传主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类题目一、考题常设问题1的主要事迹有哪些?请概括。2的性格特点怎样?用哪些事件来表现的?3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二、解题方法探究1. 四“出”、二“注意”概括传主事迹(1)四“出”找出时间变化的语句;画出地点变化的语句;标出职位(工作)变化的语句;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工作中做了

21、什么事。(2)二“注意”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3)答题模式人在某时某地做某事(也可以将某事的影响或意义答出来)。2. 五“从”全面概括传主形象(1)五“从”从事迹(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形象;从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中概括传主的形象;从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中概括传主的形象;从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形象;从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把握传主形象。即要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首先要关注时代、社会、家庭背景下的传主。其次,要理解关系网中的传主。传主的人际交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

22、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关系去把握传主性格。三、答题模式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一般采用总分结构形式。问题类型答题模式概括传主的人生阶段紧扣传主身份特点,留主删次,切分人生阶段进行作答概括传主的性格特点抓住传记叙写的事件和文中的细节描写传主成为知名人物的原因找准答题区间,分层概括文中从哪些角度体现了传主的个性特点把握文章写作层次并逐层概括类型二:“传记的表达技巧”类题目 “判断”“明确”相结合 “判断”,即判断传记中刻画传主所用的方法;“明确”,即明确所用方法的作用。对传记的技巧主要掌握以下方面:.主要表现手法指具体的文本所

23、采用的诸多表现手法中最突出的一种或几种,如表现手法、修辞技巧、语言特色等。在传记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和引用。1细节描写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渲染人物个性,离不开对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的叙述。不写事件,传记无以表现人物;不写细节,作者就无以使人物生动起来。(一)考题常设问题(1)文中运用这个细节有什么作用? (2)本文运用了很多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二)答题模板 (1)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使得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2)增强文章的可读性,符合

24、读者的心理需要。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对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塑塑造造人人物物形形象象的的方方法法 2引用(一)考题常设问题文本中作者多次引用了传主(或某某人)自己的话,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二)答题模板传记中引用的作用的分析也是一个重要考点,下面依据引用内容的不同,讲解一下各自不同的作用。(1)直接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3)

25、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4)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5)引用别人的评价,可以从侧面烘托传主形象,增强说服力。.传记选材组材的技巧传记选材的特点是:选材要真实,不能虚构;选材要典型,立足于表现人物的品质与精神;传记的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传记组材的特点主要有:注重时序。详略得当。(一)考题常设问题1文中写这件事有什么作用?2文中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的品质?3.本文是从哪几个角度选材组材的?4.文章在选材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二)答题模板抓住两个“作用”(1)材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

26、里说的人物,当然主要是传主。传记的选材是围绕表现传主的形象服务的,反过来讲,传主的品质与精神要通过具体的事迹来支撑。这一点是人物传记的主要写作目的。因此在回答时,首先要考虑这个事迹或事例,表现了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或者说运用这个事例或事迹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何好处或作用。 (2)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有的传记不但为了表现人物精神品质,还有的通过人物的刻画传达某种理念或观点,这就是作品要表达的中心或重点内容。因此,材料与中心内容的关系也是回答此类题目应该考虑的。传记有时也考查语言特色,做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

27、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类型三:“鉴赏评价”类题目一、考题常设问题1某一细节描写的用意。2简答某一段文字的作用。3为什么选择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来详细记叙。4对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或其他重要句子的理解。二、解题方法探究1常见的四种题型及应对策略鉴赏评价题的类型应对策略简析某一细节描写的用意应从文章选材的真实性、典型性(反映时代特点)、体现传主的个性等角度作答简答某一段文字的作用从增加文章的真实性和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作答为什么选择传主的某个人生阶段来详细记叙因为这一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

28、,或这一阶段最能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对文中某些抒情性、议论性的句子,或其他重要句子的理解应多从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悟入手去理解(这和对传记的主题理解密切相关)由上表可以看出,此类问题的设题多和传记的文体特征、表现手法有关,而答题的角度则多从传记的真实性和创作意图入手。2不同考查角度的应对技巧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答题技巧把握要点,抓关键句。把握文本的观点态度可以通过抓关键句的方法来进行。如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内容,其中就暗含着观点和倾向。尊重事实,有理有据。虽然允许个人发表见解,但绝不能游离于事实之外,或只抓住细小的一点无限放大。我们的评价一定要以尊重事实为前提

29、,对作品进行全面、客观、恰当的评价。拓展思维,深度分析。分析评价时要从具体事件、场景入手,由表及里,深入拓展,去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表象上,要用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用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来评价,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评价具有一定的深度。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答题思路:一“入”一“出”解答此类题要善于“出入传记文本”,即在通读理解传记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能由此及彼地联想开去,将文章放到当时或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相应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等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和阐释(“出”)。答题步骤第一步: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大胆而明确地提

30、出自己的见解。第二步:结合文中的实例、细节加以分析论证。第三步:再次表明观点。选定目标。在通览文本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思考、判断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是属于该文本的特色之一,它可能是材料的选择,可能是主题的提炼,可能是谋篇布局,可能是遣词造句等。确认特色。选定文本特色后,结合文本作必要的分析阐述,让人信服所选定的的确是该文本的特色所在。深度思考。 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把文本的某种特色与文本的其他方面联系起来考查,文章的各个方面和部分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这一特色必然会对其他特色的形成带来影响;另一点就是学会借助于一些文艺学、哲学、社会学或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帮助自己进行思考;再一点就

31、是在看到其积极的一面的同时也能看到它可能存在的不足。这样就可以说是有“一定深度”了。答题模板(1)细节反映了的时代特点,体现了传主的个性。(2)段文字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有利于突出作者的写作意图。(3)因为阶段是传主成长过程的一个关键时期,或者阶段最能突出作者的创作意图。(4)体现了作者在传主身上得到的关于人生或社会的独特感受。(这和对传记的主题理解密切相关 类型四:“探究”类题目一、考题常设问题1文章的选材或结构是否恰当。2某个人物成为伟大人物或某部作品产生的原因。3如何评价传主?4从传主身上得到什么启迪或受到什么教益?二、解题方法探究1探究题要求我们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1)有明确的观点。

32、(2)分点列出事实依据。(3)结合文本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4)语言通顺流畅,表述规范,书写工整。2. 探究题的文字表述思路步骤(1)根据答题思路组织文字。(2)答题角度和思路要用明示语言一一标明。(3)引述事实,力求从多角度、用各种思路去解决问题。(4)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答题模板第一步:明确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第二步: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把理由分点罗列。第三步:加总结句,句式是“所以”或“因此”,若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另外,启发式探究试题重在做出自己的判断,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自我,见解独到。另外

33、,在解答时还应注意限制性条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 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吴良镛:筑梦人生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

34、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

35、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邻里进出打招呼,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创造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让人们能诗情画意般栖居在大地上,这是吴良镛一生不变的

36、梦想。提到这个梦想时,他的脸上总是带着欣慰的笑容。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他常常对学生说:“建筑师与社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而每个时代对建筑师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样改变,一定要牢记对人的关切,同时建筑业需要赴汤蹈火的热情和无限的忠诚。” 针对日益加快的城市化进程,吴良镛提出了以城市规划、建筑与园林为核心,整合工程、社会、地理、生态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模式。融贯多学科研究成果,他创建了“广义建筑学”理论,并出版了同名专著,将建筑从单纯的“房子”概念拓展为“聚落”的概念。在1999年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作为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的领军者,吴良镛宣读了由他起草的北京宪

37、章并获得通过。这标志着“广义建筑学”与“人居环境”学说已被世界建筑学界普遍接受和推崇,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2008年,86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让吴良镛停下

38、前行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本文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详略得当,人物形象形神兼备,故事性与励志性相统一。B青少年时期的家国之痛对吴良镛树立毕生筑梦为民居的理想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经过不断思考和创造性的努力,最终成为中国建筑学界的领军者。C1999年,吴良镛起草的北京宪章在国际建协第二十届建筑师大会上通过,这标志着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占主导地位。D吴良镛认为,较之电影艺术,建筑是更为

39、遗憾的艺术。因为后者完成后,将会矗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修改的可能性微乎其微。E本文写作态度严谨,文笔凝练,从不同角度为读者刻画了一位专业造诣深厚、中西学养交融、为理想而奋斗的中国建筑学家形象。推断方法A项中说“依次记述了吴良镛的青少年经历、国际声望、事业追求及成就”错误,应是“依次记述了青少年经历、事业追求及成就、国际声望”。C项由原文中“扭转了长期以来西方建筑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并不能推出“中国的建筑理论开始在世界上主导地位”。D项中对原因的表述不够准确。这里充分体现出吴良镛先生的谦逊态度。答案BE2. 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 _推断方法第段并没有脱离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讲

40、他与病魔相抗争的事例,更能突出和表现出吴老的魅力,另外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为主题服务的,所以丰富了主题的意蕴,也增强了文本的感染力。答案使吴良镛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显其人格魅力。丰富文章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3. 吴良镛在建筑领域取得了哪些方面的成就?请结合全文概括说明。答: _推断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和脉络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抓住表示结果性的语句进行筛选、整合即可。比如:从第段中“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就可以推出吴老两方面的成就:一个是理论建树方面,一个是实践业绩方面。在第段中的“辛勤耕耘在教育第一线的他,言传身教,桃李芬芳”是在表述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成绩。第段

41、具体说明了他在建筑理论方面的成就。在第段中则重点提到了他的声望和影响力。答案理论建树方面,主要有“广义建筑学”理论、“人居环境”学说等;实践业绩方面,如菊儿胡同改造工程;声望和影响力方面,如中国两院院士、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等;人才培养方面,参与创建清华建筑系,桃李芬芳。4. 在吴良镛看来,城市管理者的素养应包括诗人的情怀和史学家的品格与学识。请结合全文和社会现实,谈谈你的看法。答: _推断方法把握文中有关“历史”“诗人”“史学家”“诗情画意”等词语,筛选表现吴老品格与学识的文字,然后进行概括,最后结合社会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城市管理者应具备人文关怀、审美修养。城市建设要体现对人的关注,使生活环境充满诗情画意,富有美感。城市管理者应具备历史意识和丰富的历史知识。城市建设要尊重历史和文化传统,要与原有的历史人居环境相融合。(要求就以上两方面分别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