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873378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5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课件 上教版(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教学目教学目标1、积累重点文言实词2、初步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正反论证的方法3、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真知灼见,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本文是一封告教堂弟郑墨的家信,也是一片出色的驳论文。作为家信,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写信人的主张和对堂弟的循循教导、切切关爱。作为驳论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体会作者破中有立、立中有破。尤要挖掘本文提供的写作的养料,通过迁移训练,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此外,此文为文言文,当然还要推敲文中词义,积累文言实词。 郑燮燮(1693(16931765)1765),字克柔,号板字克柔,号板桥,江江苏兴化人,化人,清代杰出的清代杰出的艺术家,家,“

2、扬州八州八怪怪”之一。之一。郑燮性格燮性格旷达,不拘小达,不拘小节,喜高,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人,臧否人物。人们对他的多才多他的多才多艺津津津津乐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所画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所画兰竹,竹,摇曳多姿,名播中外;他又是著名曳多姿,名播中外;他又是著名书法家,法家, 自自创的的“六分半六分半书”,熔真、草、隶、篆于一,熔真、草、隶、篆于一炉,炉,现在也在也还有人学有人学“板板桥体体”;他的;他的诗词至今至今还在人在人们口口头传唱;唱;其其诗、书、画世称、画世称“三三绝”。郑板板桥像像苏东坡、徐青藤一坡、徐青藤一样,是中国是中国历史上史上为数不多的具有多种天才的人数不多的具有多种

3、天才的人物。物。这样的灵魂永的灵魂永远魅力四射,是我魅力四射,是我们民族民族文化史上文化史上值得自豪的至宝。得自豪的至宝。 乾隆元年(乾隆元年(17361736)4343岁中中进士,乾隆士,乾隆七年(七年(17421742) 5050岁,为范范县县令,令,5454岁由范由范县改任改任潍县,连任七年。任七年。 6060岁年底,卸去年底,卸去县官官职务。 在在潍县的的头两年,适逢山两年,适逢山东大灾荒,大灾荒,出出现了了“人相食人相食”的惨痛景象,的惨痛景象,郑燮采取燮采取应急措急措施,不及申施,不及申报上司批准,上司批准,动用官用官仓粮食借粮食借贷给饥民,秋后灾情仍重,他又焚民,秋后灾情仍重,他

4、又焚烧了所有了所有贷券,采取券,采取以工代以工代赈办法,修城法,修城凿池,招池,招徕远近灾民赴工就近灾民赴工就食;食;责令邑中大令邑中大户开厂煮粥和开厂煮粥和积粟之家平粟之家平粜囤粮,囤粮,使使饥民得以度民得以度过灾荒。但灾荒。但这些措施,却触犯了豪些措施,却触犯了豪绅富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离。他离潍县时,囊橐,囊橐萧然,然,仅有有图书数卷,百姓痛惜挽留,数卷,百姓痛惜挽留,甚至甚至为其立生祠。后客居其立生祠。后客居扬州州,卖画画为生。生。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板板桥衙衙斋卧听卧听萧萧竹,竹,疑是民疑是民间疾苦声。疾苦声。些小吾曹州些小吾曹州县吏,吏,

5、一枝一叶一枝一叶总关情。关情。 板桥家书家家书的受方是板的受方是板桥的堂弟的堂弟郑墨。墨。郑墨,字五墨,字五桥,是板,是板桥的叔父的叔父之之标先生的独生子。板先生的独生子。板桥没有同胞兄弟,只有没有同胞兄弟,只有这个堂弟,感情很个堂弟,感情很深。深。郑墨是一位憨厚勤墨是一位憨厚勤谨的的读书人,板人,板桥对他寄以他寄以兴家的厚望:家的厚望:“老兄似有才,苦不受老兄似有才,苦不受绳尺;尺;贤弟才似短,循循受弟才似短,循循受谦益益起家起家望望贤弟,老兄太浮夸。弟,老兄太浮夸。”板板桥看出小弟同自己不是一看出小弟同自己不是一类之才,便之才,便不以仕途不以仕途经济文学文学艺术相相劝进,而是以治家的重任相

6、托。,而是以治家的重任相托。这本本板板桥家家书就是板就是板桥在外客居或仕宦在外客居或仕宦时,郑墨在墨在兴化主持家化主持家计,弟兄常常互通音弟兄常常互通音问,纵谈人生,人生,讨论学学问,商量家事的,商量家事的记录。 翻译读书以以过目成目成诵为能,最是能,最是不不济事。事。眼中眼中了了了了,心下匆匆,心下匆匆,方寸方寸无多,往来无多,往来应接接不暇不暇,如看,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我何与与也?也?千古千古过目成目成诵,孰孰有如孔子者乎?有如孔子者乎?读易易至至韦编三三绝,不知翻,不知翻阅过几千百几千百遍来,遍来,微言精微言精义,愈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

7、不知其所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读书以看一遍就能背以看一遍就能背诵为才能,其才能,其实这个是最不能成事的。个是最不能成事的。眼里明白,心中匆匆而眼里明白,心中匆匆而过,内心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眼,内心根本用不了多少心神,眼睛看来看去根本睛看来看去根本应付不付不过来,就像看来,就像看剧场中的美女,看一中的美女,看一眼就眼就过去了,跟我有什么相关呢?去了,跟我有什么相关呢?千百年来,看千百年来,看过一遍就能背一遍就能背诵的人,又有的人,又有谁能比得上孔子能比得上孔子呢?孔子呢?孔子读周易周易读到穿到穿连竹竹简的皮条断了好几次,不的皮条断了好几次,不知道他翻知道他翻阅过多少遍,多少遍,书中精微的中精微的语

8、言、深刻的道理,越言、深刻的道理,越探究越清楚,越探究越清楚,越钻研越深刻,越深入就越不知它研越深刻,越深入就越不知它们多么奥多么奥妙。妙。虽生知安行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苦之,坡洒然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再读,迄迄无佳文。即使是不用学即使是不用学习而懂得道理、而懂得道理、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的圣行的圣人,也都不放弃刻苦勤人,也都不放弃刻苦勤奋地学地学习人情事理的基本常人情事理的基本常识。苏东坡坡读书都不用都不用读第二遍,但是他在翰林院第二遍,但是他在

9、翰林院读阿房阿房宫赋读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小史都到四更天,翰林院的老吏小史都认为他他读书读得很辛苦,得很辛苦,东坡却十分坡却十分畅快、不快、不觉疲倦。疲倦。难道能凭着看了一遍就道能凭着看了一遍就记住,就能完成事情住,就能完成事情吗!只有虞世南、!只有虞世南、张睢阳、睢阳、张方平一方平一辈子子读书不看第二遍,(因此)始不看第二遍,(因此)始终没有没有写出好文章。写出好文章。且过辄成诵,又有无所不诵之陋。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钜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覆诵观,可欣可泣,在此数段耳。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没分晓的钝汉!更有小说家言,各种传

10、奇恶曲,及打油诗词,亦复寓目不忘,如破烂厨柜,臭油坏酱悉贮其中,其龌龊亦耐不得!同同时过目就能背目就能背诵,又会,又会产生什么都背的陋生什么都背的陋习。就。就像像史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羽本纪最出色,最出色,而而项羽本羽本纪中,又以中,又以钜鹿之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之宴、垓下之会最出色。下之会最出色。反复反复诵读,值得欣喜得欣喜值得悲泣的,就在得悲泣的,就在这几段中几段中罢了。如果一部了。如果一部史史记,每一篇都,每一篇都读,每一字都,每一字都记,难道不是一个不懂道理的愚道不是一个不懂道理的愚钝的人!的人!还有如果将小有如果将小说家所写的,各种品位低俗的家所写的,各种品位低

11、俗的戏曲以曲以及打油及打油诗词等,也都等,也都过目不忘,那么(目不忘,那么(这样的人)的人)就像破就像破烂的橱柜,把臭油坏的橱柜,把臭油坏酱全都全都储藏在橱柜中,藏在橱柜中,这种品味的低俗种品味的低俗实在是令人在是令人难以忍受!以忍受!理解1、再、再读一一读这封家信,封家信,这位才位才华横溢、横溢、治学有道的兄治学有道的兄长,在家信中,在家信中对堂弟有何堂弟有何告教?告教?情感:情感:谆谆教教导、切切关、切切关爱内容:内容:读书方法方法2、如果你是、如果你是郑墨,你明白了些什么?墨,你明白了些什么? 3、板、板桥先生先生对读书有真知灼有真知灼见,他是如何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主述自己的主张的?的?

12、4、为什么不直接陈述主张,而、为什么不直接陈述主张,而要先对要先对“过目成诵过目成诵”进行批判进行批判?驳论驳论驳:过目成目成诵立:苦立:苦读深思、深入探究深思、深入探究驳:无所不:无所不诵立:立:择其精其精华、反覆、反覆诵观“过目成目成诵”、“无所不无所不诵”是很多是很多人人误以以为正确的正确的读书方法,可方法,可见这是是郑燮燮倾生平治学之生平治学之经验,告教堂弟正确的,告教堂弟正确的读书方法。在批判他人做法、方法。在批判他人做法、观点的点的过程中,程中,表明自己的主表明自己的主张,更有利于突出自己的正,更有利于突出自己的正确确观点。点。论证特色(1) 举例例论证(例(例证法)法)()比()

13、比喻论证(喻证法)法)(3) 对比比论证(正反(正反对比比论证法)法)(4) 反反问句式句式与我何与也?与我何与也? 千古千古过目成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孰有如孔子者乎? 岂以一以一过即即记,遂了其事乎!,遂了其事乎! 岂非没分非没分晓的的钝汉!用反问的语气,增强了说理的气势,使用反问的语气,增强了说理的气势,使批驳更加有力。(更强调肯定了批驳更加有力。(更强调肯定了)反反 问问讨论作者作者认为即如即如史史记也只也只要要读数段,不必篇篇都数段,不必篇篇都读,据,据此推此推论,是否所有人,是否所有人读任何任何书都是如此呢?都是如此呢?请谈谈你的看法。你的看法。课题,朝代作者,号,身份,舍弟,出处。不济事,了了,方寸,不暇,与,孰,韦编三绝,微言,精义,愈,探,穷,生知,安行,困勉下学,四鼓,苦,洒然,了,再读,迄,佳文,辄,陋,可欣可泣,耳,岂非,没分晓,钝汉,传奇恶曲,悉,贮,龌龊,耐不得。3种论证方法,特殊句式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