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论语试题精选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700140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论语试题精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论语试题精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2011年高考浙江卷年高考浙江卷)子曰子曰: :“道之以政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有耻且格。”(论语(论语)夫圣人之治国,不夫圣人之治国,不恃恃人之为吾善也,而人之为吾善也,而用用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其不得为非也。恃人之为吾善也,境内不什什数数;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用人不得为非,一国可使齐。为治者用众而舍寡,故不务德而务法务德而务法。(韩非子。(韩非子)

2、【注】【注】为吾善;自我完善。为吾善;自我完善。用:使。用:使。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不计数:不能用十来计算,不用十个。2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分)孔子:孔子:_韩非子:韩非子:_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评析。(。(4分)分)23.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或或“以德、礼治国以德、礼治国”)/以法治国以法治国24.孔子认为孔子认为“法治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德治”;韩非子认为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

3、法治国。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有偏颇,应相互补充。(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二)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5分)分)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攻之可也!” (论语(论语先进)先进)23.材料反映材料反映孔子的思想倾向。(孔子的思想倾向。(2分)分)24.你如何你如何评价评价材料中反映的孔子的思想倾向。(材料中反映的孔子的思想倾向。(3分)分)23.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反对统治阶级横征

4、暴敛24.(1)孔子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孔子反对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主张减轻百姓负担,这是有积极意义的。(2)季氏是大夫,周公是诸侯,孔子认为诸侯富于大夫才符合季氏是大夫,周公是诸侯,孔子认为诸侯富于大夫才符合“礼礼”。孔子孔子生气,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生气,从根本上讲是为了维护上下尊卑的等级制度。(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哀公问于有若曰: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有若对曰:“盍彻盍彻乎?乎?”曰: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二

5、,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与足?”(论语(论语颜渊)颜渊)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子之哭也,之哭也,壹壹似重有忧者。似重有忧者。”而曰:而曰:“然。昔者吾舅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又死焉。”夫子曰:夫子曰:“何为不去也?何为不去也?”曰:曰:“无苛政。无苛政。”夫子曰:夫子曰:“小子识之,小子识之,(此处省略(此处省略6 6个字)!个字)!”【注】【

6、注】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取一。彻:周代的田税制度,十分取一。舅:丈夫的父亲,公公。舅:丈夫的父亲,公公。23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补出上面材料的空缺部分。(2分)分)24根据上面的材料,根据上面的材料,概括概括孔子在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思想。(孔子在国家财政分配方面的思想。(3分)分)23苛政猛于虎也。苛政猛于虎也。24藏富于民。孔子反对通过加重百姓税收负担来使国家富裕。一味地加重百藏富于民。孔子反对通过加重百姓税收负担来使国家富裕。一味地加重百姓税收负担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收成不好的年岁,国君更姓税收负担会给百姓生活带来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收成不好的年岁,国君更要平衡好

7、国家用度和税收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保证社会稳定、人口增加,从而要平衡好国家用度和税收的关系,这样才可以保证社会稳定、人口增加,从而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使国家富强、百姓富足。(3分)分)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轼。式:同轼,这里作动词,扶着轼。一:副词,实在,的确一:副词,实在,的确(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论语颜渊颜渊)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者,正也。子

8、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论语语颜渊)颜渊)子张问政。子曰: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居之无倦,行之以忠。”(论语(论语颜渊)颜渊)23阅读上述材料,说说孔子对三个人阅读上述材料,说说孔子对三个人“问政问政”回答侧重点各在什么?(回答侧重点各在什么?(2分)分)24请结合材料,请结合材料,简析简析孔子的为政观。(孔子的为政观。(3分)分)23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侧重于君臣有序。孔子回答季康子问政,侧重于正孔子回答齐景公问政,侧重于君臣有序。孔子回答季康子问政,侧重于正人先正己。孔子回答子张问政,侧重身居官位的人要勤政爱民。人先正己。孔子回答子张问政,侧重身居官位的人要勤政爱民。(2分

9、分)24为政以德是孔子为政观的核心思想,就是统治者要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为政以德是孔子为政观的核心思想,就是统治者要以仁德的规定要求自己,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以礼的原则治理国家和百姓,通过道德教化的方式消除民间的诉讼纠纷,使社使社会有序,臣民归于正道会有序,臣民归于正道。(3分分)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克己复礼克己复礼(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定公问: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忠。”齐景

10、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论语)孟子告齐宣王曰: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孟子离娄下)离娄下)23.请说明孔子、孟子分别主张怎样的君臣关系。请说明孔子、孟子分别主张怎样的君臣关系。(2分)分)24.二者的君臣观对于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有何启发,请简要说明。二者的君臣观对于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有何启发,

11、请简要说明。(3分)分)23孔子讲求君臣相处时都要遵循周礼,都要受到约束。但是孔子讲求君臣相处时都要遵循周礼,都要受到约束。但是“使、事使、事”说明君臣说明君臣是有尊卑之分的。是有尊卑之分的。(1分分)孟子更加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孟子更加强调君臣之间的平等关系。(1分)分)24上下级都有各自责任和义务;下级不能唯上级是从,要遵循制度的原则;上上下级都有各自责任和义务;下级不能唯上级是从,要遵循制度的原则;上级与下级只是工作上的关系,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内容级与下级只是工作上的关系,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内容1点点1分,语言流畅,分,语言流畅,表达清晰表达清晰1分)分)(二)阅读下面的文

12、字,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材料一】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曾是以为孝乎?”(论语(论语为政)为政)【材料二】有子曰【材料二】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论语语学而)学而)【材料三】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也。【材料三】好利恶害,夫人之所有

13、也。天下皆以孝弟忠顺之道为是也,而天下皆以孝弟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弟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莫知察孝弟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夫君之直臣,父之暴子也;父之孝子,君之背臣也之孝子,君之背臣也。(韩非子)。(韩非子)23由材料一可知,孔子认为由材料一可知,孔子认为“孝孝”不只是,更应该不只是,更应该_。(。(2分)分)24评析评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所论及的两种不同的孝道观。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所论及的两种不同的孝道观。(3分分)23物质上的赡养物质上的赡养精神上的敬重。(精神上的敬重。(2分)分)24材料二中有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孝悌的人不会作乱;材料三中韩非子认

14、为材料二中有子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孝悌的人不会作乱;材料三中韩非子认为孝与忠难以统一,甚至孝悌有违忠顺。(孝与忠难以统一,甚至孝悌有违忠顺。(2分)分)有子和韩非子的观点都是出于维有子和韩非子的观点都是出于维护统治秩序而言的,相比之下有子的观点更具积极意义。护统治秩序而言的,相比之下有子的观点更具积极意义。(1分分)(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三)阅读下列语段,回答2324题。(题。(5分)分)子曰:子曰:“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论语)(论语)墨子曰:墨子曰:“君子战虽有君子战虽有陈陈,而勇为本焉;,而勇为本

15、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士虽有学,;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而行为本焉。”(墨子)(墨子)23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上述材料中,孔子和墨子对“丧礼丧礼”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有什么不同的看法?(2分)分)24你更认同谁的看法?你更认同谁的看法?简述简述理由。(理由。(3分)分)23孔子认为应该守三年之丧(孔子认为应该守三年之丧(1分),墨子认为分),墨子认为“哀哀”是丧礼的根本(是丧礼的根本(1分)。分)。24示例一:认同孔子的看法。孔子既看重守三年之丧的形式,也看重报答父母示例一:认同孔子的看法。孔子既看重守三年之丧的形式,也看重报答父母三年的怀抱养育之恩的内容。三年的怀

16、抱养育之恩的内容。示例二:认同墨子的看法。墨子抓住了丧礼最本质的东西,注重内心感受;相对示例二:认同墨子的看法。墨子抓住了丧礼最本质的东西,注重内心感受;相对来说不太看重丧礼的形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认同谁的看法都可以,能自圆来说不太看重丧礼的形式,这也符合人之常情。(认同谁的看法都可以,能自圆其说即可,其说即可,3分)分)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分)【2009年浙江省考年浙江省考试说明样卷】试说明样卷】(桀溺)曰:(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滔滔者,天

17、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若从辟世之士哉?”夫子怃然曰: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也。”24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桀溺和孔子的言论表达了他们对现实截然不同的观点态度。(1)你认为楚)你认为楚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狂接舆会赞成谁的观点?颜回会赞成谁的观点?(1分)(分)(2)你赞成谁的观点?)你赞成谁的观点?为什么?(为什么?(3分)分)24.(1)(1分分)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

18、。(全都答对楚狂接舆会赞成桀溺的观点,颜回会赞成孔子的观点。(全都答对给给1分。)分。)(2)(3分分)赞成孔子的观点。赞成孔子的观点。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孔子的言论反映了儒家改革社会的良好愿望和积极人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极人世的思想。儒家不倡导消极避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才更需要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有志之士为改革社会现状而努力,这是一种以天下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假如乱世之中,人人明哲保身,那么乱就得

19、不到抑制,其乱更甚,知其不可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而为之实则体现了一种承担、奉献和牺牲的精神。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人生中总会遇到各种看似“不可为不可为”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的难题,倘若都以退避的的姿态对待,问题永远存在,“为之为之”才有希才有希望。望。赞成桀溺的观点。赞成桀溺的观点。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乱世之中,不能靠一己之力来改变社会,这是必须正视正视的现实的现实,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这一点上不能自欺欺人。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洁身自好、修身养性、保存实力,以待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

20、。治世,这在乱世中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精神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虽然可嘉,但事实上是时间和精力的无谓浪费。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且理由至少两点,即可给满分。只要观点明确,言之有据,且理由至少两点,即可给满分。(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甲】子路曰:【甲】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

21、不行,已知之矣。”(节选自(节选自论语论语微子)微子)【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乙】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节选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归园田居)23甲中,子路所说的甲中,子路所说的“长幼之节长幼之节”和和“君臣之义君臣之义”分别指什么?(分别指什么?(2分)分)24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同样身处乱世,子路认为“不仕无义不仕无义”,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陶渊明却将出仕视为“误落尘网中误落尘网中”。你如何理解并你如何理解并评价评价这两种人生观?(这两种人生观?(3分)分)23“长幼之节长幼之节”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合礼言行。

22、指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依尊卑次序合礼言行。“君臣之义君臣之义”指指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有才能的人出仕,辅佐君王治理天下。24(3分)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分)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1分)陶渊明:不逢迎世俗,分)陶渊明:不逢迎世俗,洁身自好。(洁身自好。(1分)分)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两人的选择,子路更有社会责任感,而陶渊明更听从内心呼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唤。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1分)(分)(理解理解2分,评价分,评价1分,评价言之有理,分,评价言之有理,即可给分)即可给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三)阅读下

23、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子路曰: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子谓颜渊曰: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23子路这段话体现了儒家怎样的从政精神?(子路这段话体现了儒家怎样的从政精神?(2分)分)24面对面对“道不行道不行”的现状,子路认为的现状,子路认为“不仕无义不仕无义”“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欲洁其身,而乱

24、大伦”,孔子则提出孔子则提出“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的?。你是如何理解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思想的?结合孔子的人生经历结合孔子的人生经历,谈谈你的看法。(,谈谈你的看法。(3分)分)23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入世。知其不可而为之,积极入世。24.子路批评子路批评“欲洁其身欲洁其身”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知其不可而为的人消极避世,缺乏对国家社会的责任心。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执着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之,是一种执着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这个无道的社会。而这一直是

25、孔子周游列国的从政思想。变这个无道的社会。而这一直是孔子周游列国的从政思想。孔子讲隐,将藏,是为了韬光保身,以便将来孔子讲隐,将藏,是为了韬光保身,以便将来“达则济天下达则济天下”,基调仍然是进取。,基调仍然是进取。他晚年选择了杏坛讲学,其实也是入世的一种方式,用教育弟子的方式为这个无道他晚年选择了杏坛讲学,其实也是入世的一种方式,用教育弟子的方式为这个无道的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有心哉,击磬乎!

26、”既而曰: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23找出文中与找出文中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一一句内涵相同的句子。(句内涵相同的句子。(2分)分)24荷蒉者对孔子的一番话用意是什么?你如何荷蒉者对孔子的一番话用意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评价他的话?(他的话?(3分)分)23深则厉,浅则揭。深则厉,浅则揭。24规劝孔子面对现实处境要懂得变通,灵活对待,以便保全自己。(规劝孔子面对现实处境要懂得变通,灵活对待,以便保全自己。(1分)分)评价评价

27、1:我认为荷蒉者的话是正确的。人生在世,固然需要坚持自我,执着理想,:我认为荷蒉者的话是正确的。人生在世,固然需要坚持自我,执着理想,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人只有学会变通,学会与世俗周旋,才能保全自己,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人只有学会变通,学会与世俗周旋,才能保全自己,不让自己受伤。一味执着不变,反而会赔上自己的一切。(不让自己受伤。一味执着不变,反而会赔上自己的一切。(2分)分)评价评价2:我认为荷蒉者的话是不正确的。人生在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就:我认为荷蒉者的话是不正确的。人生在世,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就更应该坚持自我,执着理想,如果改变自己以迎合世俗,则丧失了为人的原

28、则。古更应该坚持自我,执着理想,如果改变自己以迎合世俗,则丧失了为人的原则。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在困境中立场坚定,坚持自我,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之所以流芳百世,正是因为在困境中立场坚定,坚持自我,永不妥协。(永不妥协。(2分分仁者爱人仁者爱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2012年高考浙江卷论语年高考浙江卷论语真题】真题】论语论语乡党:乡党:“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 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

29、“厩焚。子退朝,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伤人乎?不。不。,问马。,问马。”23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分)(1)(2)24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分)23(1)贵人贱马贵人贱马(2)人、马并重(或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先人后马”)24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孔子的“仁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亲亲”的基础

30、上推己及人。的基础上推己及人。(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2324题。(题。(5分)【分)【2012年浙江考试说明样年浙江考试说明样卷论语题】卷论语题】子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论语)(论语)子墨子言曰,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墨子)。(墨子)23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孔子和墨子的共同主张是什么?(1分)分)2

31、4简析简析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孔子与墨子上述主张的差异。(4分)分)23.爱人爱人24.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孔子的相爱把孝悌视为根本,主张在此(“尊尊尊尊”“亲亲亲亲”)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基础上推己及人;而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答出墨子的兼爱是讲求互利的普遍之爱。答出1点,给点,给2分。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 子曰: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曾子曰:“唯。唯。”子出,门人问曰: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何谓也?”曾子曰: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子之道,忠

32、恕而已矣。”(论语(论语里仁)里仁) 子曰: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论语八佾)八佾) 著名华人学者龙应台曾嘱咐儿子安德烈:著名华人学者龙应台曾嘱咐儿子安德烈:“别总去沃尔玛,也给路边摊别总去沃尔玛,也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他们更需要你。留点儿生意,他们更需要你。”23请解释材料请解释材料中中“忠忠”和和“恕恕”的含义。(的含义。(2分)分)忠:;恕:。忠:;恕:。24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评龙应台的话。(根据上面的材料,简评龙应台的话。(3分)分)23忠:尽心竭力为人;恕:仁爱宽厚、推己及人。(意思相近即可)忠:尽心竭力为人;恕:仁爱

33、宽厚、推己及人。(意思相近即可)24.(3分)龙应台曾嘱咐儿子多照顾路边摊生意,是儒家思想中分)龙应台曾嘱咐儿子多照顾路边摊生意,是儒家思想中“忠忠”“恕恕”的体现,即尽力为人,成全他人,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帮助弱势的个体商贩,的体现,即尽力为人,成全他人,给路边摊留点儿生意,帮助弱势的个体商贩,也是仁的表现。(谈及也是仁的表现。(谈及“忠忠”“恕恕”且言之成理即可)且言之成理即可)(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题。(5分)分)(1 1)子贡曰:)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子曰:

34、“管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14.1714.17)(2 2)子曰:)子曰:“管仲之器小哉!管仲之器小哉!”或曰:或曰:“管仲俭乎?管仲俭乎?”曰:曰:“管氏有三归,官事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然则管仲知礼乎?”曰: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君为两君之好,

35、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注】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管仲:姓管名夷吾,齐国人,春秋时期的法家先驱。齐桓公的宰相,辅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助齐桓公成为诸侯的霸主。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摄:统辖。摄:统辖。反玷(反玷(din):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古代君主招待别国国君时,放置献过酒的空杯子的土台。23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孔子对管仲的评价分别是什么?(2分)分)24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从这两则文字中我们发现孔子具有什么样的仁爱观?(3分)分)23管仲之器小哉管仲之器小哉管仲是仁者管仲是仁者24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孔子的仁爱观,主要是看一个人对全社会的贡献。孔子否定了管仲知礼而肯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定他为仁,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而肯定他的大节大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识上能通达。通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