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868329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ppt(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篇第一篇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药物作用的基本原理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药理教研室药理教研室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一、药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一、药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1.1.概念概念 (1 1)药物:)药物: (2 2)药药理理学学:是是研研究究药药物物与与机机体体(包包括括病病原原体体)相相互互作作用用的的规规律律及及原原理理的的一一门门学科。学科。(二)内容(二)内容1.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harmacodynamicspharmacodynamicspharmacodynamics): : : :2.2.2.2.药物代谢动力学(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harmacokineticspharmacokineticspharmacokinetics):):):):3.3.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因素 机体因素机体因素 其他因素其他因素4.4.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 (三)任务(三)任务1 1阐明理论阐明理论 :规律和机理:规律和机理2 2指导用药指导用药 :剂型、剂量、给药间隔、:剂型、剂量、给药间隔、给药途径、配伍、疗程等。给药途径、配伍、疗程等。3.3.开发新药开发新药 :4.4.发展中医药:发展中医药: 三三.

3、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药理学的研究方法 1. 1.基础药理学方法基础药理学方法 (1 1)实验药理学方法)实验药理学方法 (2 2)实验治疗学方法)实验治疗学方法 2.2.临床药理学方法临床药理学方法 3.3.新技术的应用新技术的应用第二章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效学第一节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增强增强/ /减弱减弱 机体机能机体机能 病理状态病理状态 正常状态正常状态 药物药物 抑制抑制/ /兴奋兴奋一、概念和分类一、概念和分类药物作用药物作用(drug action)(drug action) 药物与机体细胞药物与机体细胞之间的初始作用。之间的

4、初始作用。 药理效应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 pharmacological effecteffect) 药物作用的结果,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是机体反应的表现。是机体器官是机体器官原有功原有功能水平的改变能水平的改变(二)分类(二)分类 1.1.根据用药目的:根据用药目的: (1 1)对因治疗:)对因治疗: (2 2)对症治疗:)对症治疗: 2.2.根据作用部位根据作用部位 (1 1)局部作用:)局部作用: (2 2)吸收作用:)吸收作用: 3.3.根据作用先后根据作用先后 (1 1)原发作用:)原发作用: (2 2)继发作用:)继发作用: 4.4.根据药物作用机

5、制根据药物作用机制 (1 1)调节功能)调节功能 兴奋兴奋: :机体细胞和器官功能水平提高称机体细胞和器官功能水平提高称为兴奋。为兴奋。 抑制抑制 : :机体细胞和器官功能水平降低机体细胞和器官功能水平降低称为抑制称为抑制. . (2 2)抗病原体和抗肿瘤)抗病原体和抗肿瘤 (3 3)补充不足)补充不足二、选择性和二重性二、选择性和二重性 选择性:选择性: 二重性:二重性:三、量效关系三、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dose-effect relationship) 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药物的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增加(变化)而增强(变化),剂量的增

6、加(变化)而增强(变化),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为量效关系。关系。(一)剂量:(一)剂量:1.1.无效量:无效量:2.2.最小有效量:最小有效量:3.3.最大有效量(极量)最大有效量(极量): :4.4.治疗量:治疗量:5.5.最小中毒量:最小中毒量:6.6.致死量:致死量:(二)反应(二)反应1.1.量反应量反应 2.2.质反应质反应(三)量效曲线(三)量效曲线 1.1.量反应量效曲线量反应量效曲线 (1 1)强度(效价):指药物作用强)强度(效价):指药物作用强弱的程度。产生一定效应所需剂量越小,弱的程度。产生一定效应所需剂量越小,药物强度越大,或一定的

7、剂量产生的效应药物强度越大,或一定的剂量产生的效应大,药物强度越大。大,药物强度越大。 (2 2)效能:指药物能产生的最大效)效能:指药物能产生的最大效应水平。应水平。 (3 3)量效变化速度:以量效关系曲)量效变化速度:以量效关系曲线斜率来表示,斜率大的药物,量效关系线斜率来表示,斜率大的药物,量效关系明显。明显。 (4 4)差异:给与同一个剂量产生不)差异:给与同一个剂量产生不同的效应,产生同一效应需不同剂量。同的效应,产生同一效应需不同剂量。 2. 2.质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量效曲线: (1 1)横坐标采用对数剂量,纵坐标)横坐标采用对数剂量,纵坐标采用反应频数时,为常态分布曲线。采用反

8、应频数时,为常态分布曲线。 (2 2)横坐标采用对数剂量,纵坐标)横坐标采用对数剂量,纵坐标采用反应累加频数时为型曲线。采用反应累加频数时为型曲线。3.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半数有效量(半数有效量(EDED5050):):半数中毒量(半数中毒量(TDTD5050):):半数致死量(半数致死量(LDLD5050):):治疗指数(治疗指数(TITI)LDLD5050EDED5050安全指数(安全指数(SI)=LDSI)=LD1 1/ED/ED9999安全范围安全范围: :即即EDED9595与与LDLD5 5之间的距离。之间的距离。四、构效关系:四、构效关系: 是指药物的结构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是指药

9、物的结构与效应之间的关系。u结构相似作用相似。结构相似作用相似。u结构相似作用相反。结构相似作用相反。u改变药物局部结构可获得新药。改变药物局部结构可获得新药。 同分异构体中,左旋体作用强或左右同分异构体中,左旋体作用强或左右旋体作用根本不同旋体作用根本不同 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 不不良良反反应应: :与与临临床床治治疗疗目目的的无无关关, , 给给病病人人带来不适、痛苦或伤害的药物作用。带来不适、痛苦或伤害的药物作用。 1 1、副副作作用用:指指在在治治疗疗剂剂量量时时出出现现的的与与治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原原因因:选选择择性性低低;随随用用药药目目的

10、的而而改改变变;可克服,停药后自行恢复。可克服,停药后自行恢复。阿托品阿托品 解除平滑肌痉挛解除平滑肌痉挛 抑制腺体分泌抑制腺体分泌胃肠绞痛胃肠绞痛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 副作用副作用全麻前给药全麻前给药 副作用副作用 治疗作用治疗作用2 2、毒性反应:、毒性反应: 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指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所引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起的机体损伤性反应。急性毒性急性毒性慢性毒性慢性毒性 一般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应该避一般较严重,但是可以预知,应该避免。免。 可逆的可逆的可用于临床可用于临床 不可逆的不可逆的禁用或限用,如链霉素禁用或限用,如链霉素 3 3、变态反应、变态反应: (

11、1 1)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2 2)免疫复合体反应:皮疹、药热、关节炎等。)免疫复合体反应:皮疹、药热、关节炎等。 (3 3)细胞毒性反应:急性溶血、红斑狼疮)细胞毒性反应:急性溶血、红斑狼疮 (4 4)迟发细胞反应:接触性皮炎)迟发细胞反应:接触性皮炎 4.4.后遗效应后遗效应: 5 5、继发反应、继发反应: : 6 6、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致畸胎、致突变及致癌作用 致畸胎:致畸胎: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药物能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而引起畸胎的作用。常发生于的作用。常发生于妊娠头妊娠头2020天至天至3 3个月内。个月内。7 7、药物依赖性、药物依赖性 是指患者连续使用某

12、些药物以后,是指患者连续使用某些药物以后,产生一种不可停药渴求现象。产生一种不可停药渴求现象。 (1 1)生理依赖性:反复用某药后,生理依赖性:反复用某药后,机体对药物产生的适应状态,药物已引起机体对药物产生的适应状态,药物已引起机体产生了某些生理、生化变化,停药后机体产生了某些生理、生化变化,停药后产生戒断症状。产生戒断症状。 (2 2)心理依赖性:心理依赖性:产生快乐满足感,产生快乐满足感,渴望用药,但停药后无戒断症状。渴望用药,但停药后无戒断症状。 第三节第三节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在何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研究药物在何处起作用及如何起作用。处起作用及如何起作

13、用。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一、药物作用的受体机制 1 1、受体受体: 2 2、受点受点: 配体配体:概念 1.1.特异性:特异性:2.2.敏感性:敏感性:3.3.饱和性:饱和性:4.4.可逆性:可逆性:5.5.多样性:多样性:特性 受体受体+ +药物药物 复合物复合物 药物效应药物效应 亲和力(亲和力(affinityaffinity):):药物与受体相结合的能力。药物与受体相结合的能力。 内在活性(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intrinsic activity): :药物与受体结药物与受体结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合引起受体激动产生效应的能力。相相 互互作作 用用概

14、念概念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亲和力亲和力 内在活性内在活性( ( ) )激动剂激动剂 有有 =1=1部分激动剂部分激动剂 有有 11拮抗剂拮抗剂 有有 =0=0 竞争性拮抗药竞争性拮抗药: : 与激动药竞争和受体结合与激动药竞争和受体结合, ,降低其亲和降低其亲和力力, ,而不降低内在活性。而不降低内在活性。 非竞争性拮抗药:非竞争性拮抗药: 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内在活与激动药并用时,可使亲和力与内在活性均降低。性均降低。 、受体脱敏受体脱敏: 、受体增敏受体增敏: 3 3、同种调节和异种调节同种调节和异种调节 同种调节同种调节: 异种调节异种调节:调节调节二、

15、药物作用非受体机制二、药物作用非受体机制1.1.影响酶影响酶 (1 1)抑制酶:如新斯的明抑制)抑制酶:如新斯的明抑制AchEAchE(2 2)激活酶:如尿激酶激活纤溶酶原)激活酶:如尿激酶激活纤溶酶原(3 3)复活酶:如解磷定复活)复活酶:如解磷定复活AchEAchE(4 4)诱导酶:如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活性增加)诱导酶:如巴比妥诱导肝药酶,使活性增加(5 5)生成酶:如维生素)生成酶:如维生素K K是是r-r-羧化酶的辅酶羧化酶的辅酶(6 6)补充酶:如补充胃蛋白酶)补充酶:如补充胃蛋白酶2.2.影响离子通道:阻滞钠、钙通道。影响离子通道:阻滞钠、钙通道。3.3.影响转运:如利尿药影响钠

16、离子转运。影响转运:如利尿药影响钠离子转运。4.4.影响代谢:抑制蛋白、核酸合成。影响代谢:抑制蛋白、核酸合成。5.5.影响免疫:增强或抑制影响免疫:增强或抑制6.6.理化反应:用碱中和胃酸理化反应:用碱中和胃酸7.7.导入基因:将正常基因或有功能基因导入患者导入基因:将正常基因或有功能基因导入患者体内,使之表达,产生治疗作用。体内,使之表达,产生治疗作用。第三章第三章 药动学药动学 研究药物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等体内过程及体内过程及血药浓度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常采用数学式或图解加以表达。学。常采用数学式或图解加以表达。第一节第一节

17、 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的总称。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器膜的总称。 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和液态的脂质双生物膜的结构:蛋白质和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主要是磷脂)构成分子层(主要是磷脂)构成 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跨膜转运: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过程。 一、被动转运:从高浓度侧向低一、被动转运: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渗透。浓度侧扩散渗透。 被动转运特点:被动转运特点: 不耗能不耗能 不需载体不需载体 无饱和限速无饱和限速 无竞争抑制无竞争抑制特点特点1.1.脂溶性扩散:脂溶性扩散: 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影响脂溶扩散的因素(1 1)膜两侧浓度差)膜两侧浓度差(2 2)

18、药物脂溶性)药物脂溶性(3 3)药物的解离度)药物的解离度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度低,: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度低,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高,: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高,脂溶性低,不易跨膜转运脂溶性低,不易跨膜转运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低,:在碱性溶液中,解离度低,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脂溶性高,易跨膜转运 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度高,:在酸性溶液中,解离度高,脂溶性低,不易跨膜转运脂溶性低,不易跨膜转运 2 2、膜孔扩散、膜孔扩散: : 3 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 : 二、主动转运:

19、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二、主动转运: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的转运。转运。 特点:耗能;需要载体;特点:耗能;需要载体; 有饱和限速性;有竞争抑制。有饱和限速性;有竞争抑制。 特点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吸收吸收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一一. .消化道给药消化道给药 1.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 首过效应首过效应: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部分灭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部分灭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部分灭药物经过肠粘膜及肝脏时被部分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

20、象。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影响因素:(:(:(:(1 1 1 1)药物方面)药物方面)药物方面)药物方面 (2 2 2 2)胃肠功能)胃肠功能)胃肠功能)胃肠功能 (3 3 3 3)首过消除)首过消除)首过消除)首过消除 (4 4 4 4)其他方面)其他方面)其他方面)其他方面2.2.舌下给药:舌下给药: 特点:血流丰富,吸收快特点:血流丰富,吸收快 无首过效应无首过效应 适合口服吸收时容易被破坏或首过消适合口服吸收时容易被破坏或首过消除明显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除明显的药物,如硝酸甘油等3.3.直肠给药:直肠给药: 优点:防止对上消化道刺激。优点:防止对上消化道刺激。二、注射给药二、注射给药

21、 1 1)皮下)皮下 2 2)肌肉)肌肉 3 3)静脉)静脉三、吸入给药三、吸入给药四、经皮肤给药四、经皮肤给药 药物的分布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药物的分布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个各组织器官中的过程。到个各组织器官中的过程。第三节第三节 分布分布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1 1、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游离型药物游离型药物+ +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结合型药物结合型药物 特点:特点:结合是可逆的、疏松的结合是可逆的、疏松的结合型的药物无药理活性结合型的药物无药理活性 结合型的药物不能通过生物膜、血脑屏障等结合型的药物不能通过生物膜、血脑屏障等 有饱和性有饱和性竞争现象竞争现象

22、2.2.体内屏障体内屏障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3.3.体液体液pHpH值:值: 细胞内液细胞内液pHpH为为7.07.0,外液,外液pHpH为为7.47.4,碱,碱性药在细胞内分布高,酸性药在细胞外液分性药在细胞内分布高,酸性药在细胞外液分布高布高 第四节第四节 转化转化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1.1.药物转化的方式与步骤:药物转化的方式与步骤: 第一步:氧化、还原、水解第一步:氧化、还原、水解 第二步:结合第二步:结合2.2.药物转化的意义:药物转化的意义:绝大多数药物经过转化后,药理活绝大多数药物经过转化后,药理活性都减弱或消失,称为性都减弱或消失,称为灭活灭活极少数药

23、物经转化后才出现药理活极少数药物经转化后才出现药理活性,称为性,称为活化活化。3. 3. 药物转化酶系统药物转化酶系统肝药酶肝药酶特点:特点:专一性低专一性低活性有限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个体差异大活性可受药物影响活性可受药物影响4.4.药酶的诱导药和抑制药药酶的诱导药和抑制药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诱导剂:肝药酶抑制剂:肝药酶抑制剂: 1.1.肾脏肾脏 滤过、分泌、重吸收的综合作用滤过、分泌、重吸收的综合作用2.2.胆汁排泄:胆汁排泄: 肝肠循环肝肠循环:3.3.其他途径其他途径第五节第五节 排泄排泄第六节第六节 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药动学的一些基本概念1 1药物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时间曲线 2.2

24、.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 F=F=吸收量吸收量/ /给药量给药量 100100 F F(绝)(绝)=AUC=AUC(血管外给药)(血管外给药)/AUC/AUC(血管内给药)(血管内给药)100%100% F F(相)(相)=AUC=AUC(供)(供)/AUC/AUC(标)(标) 100%100%3.3.药物消除类型药物消除类型(1 1)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恒比消除): 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单位时间内按血药浓度的恒定比例进行消除。消除。(2 2)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恒量消除): 单位时间内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单位时间内始终以一个恒定的数量进行消

25、除。消除。4 4半衰期半衰期(t(t1/21/2) )和连续多次用药的药和连续多次用药的药- -时曲线:时曲线:(1 1)半衰期)半衰期 意义:意义: 1.1.反映药物消除快慢;反映药物消除快慢; 2.2.反映体内消除量和累积量;反映体内消除量和累积量; 3.3.用于药物短、中、长效分类;用于药物短、中、长效分类; 4.4.肝肾功能影响半衰期。肝肾功能影响半衰期。(2 2)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连续多次给药的药时曲线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经不断给药体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经不断给药体内药物总量逐渐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内药物总量逐渐增多,直至从体内消除的药量和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体内药

26、物总量量和进入体内的药量相等时,体内药物总量不再增加,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不再增加,此时的血药浓度称稳态血药浓度稳态血药浓度。 按半衰期间隔给药,经按半衰期间隔给药,经4-64-6个半衰期,个半衰期,体内药量可达稳态水平的体内药量可达稳态水平的93.5%-98.4%93.5%-98.4%。6.6.房室模型房室模型 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数学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采用的一种数学模型。它把机体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药物模型。它把机体看成一个系统,根据药物在体内运转或转化速率不同,划分成若干在体内运转或转化速率不同,划分成若干个抽象的房室。个抽象的房室。(1 1)一室模型)一室模型(2 2)二室模型)二室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