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第13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8675141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第13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第13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第13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第13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教育学原理第13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第13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第13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下)第13讲本章主要内容:德育模式 本部分考点分析一、一、 德育模式德育模式(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二)体谅模式 (三)价值澄清模式(四)社会学习模式(五)集体教育模式基本观点或内涵优点不足启示(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人物:科尔伯格 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旨在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他们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判

2、断的发展水平。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确切地说就是道德判断发展理论.道德判断发展的阶段(三水平六阶段)前习俗水平 分为1、2两阶段习俗水平 分为3、4两阶段后习俗水平 分为5、6两阶段当代教育学p.234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基本假设如下:道德判断形式反映个体道德判断水平;个体的道德判断形式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冲突的交往和生活情境(两难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力的发展;道德两难问题 如:海因兹两难 朋友考试作弊该不该揭发 评价优点:向世人提供一种重视理性思维的德育模式;缺点: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关注认知而忽视道德发展中的情感因素;发展阶段是不可逆的,主要针对的是儿童,对成人缺乏研究。二、体谅模

3、式二、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德育模式。该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二、体谅模式二、体谅模式 体谅模式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形成于70年代初,风靡于英国和北美,它把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该模式有一套颇具特色的系列教科书生命线,并配套编制了教师指导用书学会关心。“体谅”既指教师在道德教育中对学生要“多关心,少评价”,又意味着道德教育应使学生学会体谅他人,学会关心。体谅模式的道德教育目的在于向学生表明,关心的方式是愉

4、快。因为这种方式符合人性发展的需要,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有价值的,学生乐于接受。 评价:体谅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体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体谅模式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的比较袁振国当代教育学,pp.253-255三、价值澄清模式三、价值澄清模式 这是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家拉思斯、哈明等人所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式。他们认为:现代生活的步调和复杂性使决定何者为善,何者为正确,何者是有价值的问题变得更为困难,以至相当数量的儿童在确定什么是有价值的事情,哪些事情值得自己花时间和精力去干等问题上倍感困惑。帮助学生正视各种影响,从而树立起自己帮助学生正视各种影响,从而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的价值观

5、是学校的一个重要责任。 传统的价值教育往往通过榜样、说服、制定规则等方法教育儿童应该相信什么和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但是,当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他们认为是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时,学生同时也在受其它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试图把某种价值观强加给儿童的结果,只能使学生要么“进一步陷入混乱”,要么“他们长大以后只知道假装相信某种道德价值观念”。 该模式认为,价值从根本上是个人的而不是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是不能也不应该传授给别人的,教育不能强令儿童应该具有什么价值。学校道德教育的作用在于训练学生,使其掌握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决策的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手段,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

6、值观的能力。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价值接受过程实际上价值接受过程实际上就是从选择、评价,再到行动的过程。就是从选择、评价,再到行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分为7个分过程:自由地选择;从各种可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在仔细考虑后果之后进行选择;赞同与珍视;确认;依据选择行动;重复该行动。评价评价价值澄清模式有较强的实践性,它所提供的多种方法都有一套能为师生掌握的可操作性程序,根据这个程序进行教学和评价,有章可循,易教易学。它所提供的策略,如澄清反应,是一种通过课堂讨论,教师创造一种轻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从而获得良好的价值教育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因而深受儿童欢迎。尊重儿童的主体作用,注重

7、发展儿童道德意识、道德判断和价值观选择能力,注重现实生活。然而,实践中,如果任凭以个人的价值观为标准来衡量和评价自身的社会行为,其结果必然变得混乱和出现无政府状态,这是我们必须避免的。四、社会学习模式四、社会学习模式社会学习模式的理论基础是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班杜拉、米切尔等人。 社会学习模式关于德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和榜样强化等是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由于该模式认为品德发展是社会实际影响作用的结果,因而,十分注重社会榜样、观察学

8、习等在激发动机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学习模式有以下几点可资我们借鉴:强调成人与环境对儿童道德行为形成的作用,这与我国传统中所积累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等经验之谈很相像。因此,该模式很容易为我们所理解和接受。社会学习模式告诉我们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周围成人榜样、社会环境,特别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这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理论认识。该模特别强调动机的激发以及动机对维持某特定行为的作用,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该模式的弱点是忽略了儿童身心发展的“成熟性”和“阶段性”。五、集体教育模式五、集体教育模式 集体教育模式集体教育模式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前苏联著名教育家

9、马卡连柯柯所提倡的一种德育模式。他认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对象是集体,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集体主义者。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就是集体教育。马卡连柯关于集体教育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贯彻集体教育模式的基本要求如下:引导学生关心、热爱集体,为建设良好的集体而努力;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德育部分的考点分析2007年 选择题:5、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某一个阶段的含义45、班杜拉偏重的是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简答:49、简述影响学校德育实效的主要因素。(校内因素和校外因素)2008年 选择题 10、观察学习的含义 简答题 49、简述道德教育体谅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