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虽有嘉肴》1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672819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6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虽有嘉肴》1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虽有嘉肴》1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虽有嘉肴》1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虽有嘉肴》1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虽有嘉肴》1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虽有嘉肴》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虽有嘉肴》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虽有佳肴 礼记礼记又名又名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儒家儒家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经典著作,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西汉戴圣戴圣编编撰撰 zhuzhu n n 。是五经之一。是五经之一。 其中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其中的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和教学问题的论著。的论著。五经:五经:诗经尚书礼记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周易春秋四书: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大学中庸论语 孟子孟子中山市海洲初级中学 陈远超 2014-12-03文学常识抢答赛文学常识抢答赛 1分钟,复习两课文学分钟,复习两课文学常识,然后进行抢答比赛。

2、常识,然后进行抢答比赛。1、虽有嘉肴选自、虽有嘉肴选自_,此书又名,此书又名小戴礼记,小戴礼记,_家经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为_(朝代)(朝代)_(人名)编撰。(人名)编撰。礼记礼记 学记学记儒儒西汉西汉戴圣戴圣)给下列红字注音:给下列红字注音:嘉嘉肴肴()自自强强()兑兑命命()学学学半学半()yoqingyuxio弗弗学学(f)教学相教学相长长()zhng虽有嘉肴虽有嘉肴1 1、虽有嘉、虽有嘉肴肴yy oo,弗食,不知其旨也;,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虽有至道,弗弗ff 学,不知其善也。学,不知其善也。2 2、是

3、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3 3、知困,然后能自、知困,然后能自强强qingqing也。也。4 4、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5 5、兑兑yuyu 命曰:命曰:“学学xixi oo学半。学半。” 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朗读朗读虽有嘉肴虽有嘉肴虽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旨也;虽有虽有/至道,弗学,不知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其善也。是故是故/学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能自反也;知困,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4、能自强也。故曰:教学故曰:教学/相长也。相长也。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学半。学半。”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 解释下列红体词语(1)虽虽有有嘉肴嘉肴(2)弗)弗食食,不知,不知其旨其旨也也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用鱼、肉做的菜。肴:用鱼、肉做的菜。“食食”,动词,吃。,动词,吃。“其其”代代词,指代词,指代“食食”的对象。的对象。“旨旨”,味美。,味美。至道:最好的道理;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至”,达,达到极点的。善:好处。良好。到极点的。善:好处。良好。是故:连词,因此,所以;然后:然,是故:连词,因此,所以;然后:然,这;后,之后,以后;困:不通,理解这

5、;后,之后,以后;困:不通,理解不了。不了。(3)虽有虽有至道至道,弗学,不知其,弗学,不知其善善也也(4)是故)是故学学然后然后知不足,教然知不足,教然后知后知困困(5)知不足,然后能)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反也;知困,然后能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也也自反:反,反省;自反:反,反省;“自反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己。自强:自强:“强强”,勉励。自,勉励。自强,自我勉励。强,自我勉励。“故故”,连词,所以。长:,连词,所以。长:促进。促进。“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能增长自己的学问。6、故、故

6、曰: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也。也。(7、其其此之谓此之谓也也(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此此之谓也之谓也”是一种固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大概说大概说的就是的就是吧。吧。第一个第一个“学学”指教人,第二个指教人,第二个“学学”指学习;指学习;“学学半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习的一半。兑,通兑,通“说说”,指的是殷,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商时的贤相傅说。(8)“学学学学半半”(9)兑兑命命翻译课文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我至道

7、,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我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尝,也不知道它味道的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有不懂得地方。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

8、能自我反省。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能勉励自己。所以所以“教教”和和“学学”是相互促进是相互促进的。的。兑命兑命曰:曰:“学学半。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其此之谓乎?兑命兑命说:说:“教育别人,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吧。虽有佳肴字词归纳字词归纳1、通假字、通假字兑兑命命曰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2、古今异义、古今异义A、虽虽有至道有至道古义古义:即使。:即使。今义今义:虽然。虽然。B、不能知其、不能知其旨旨也也古义古义:甘美。:甘美。今义今义:意义。:意义。C、教然

9、后知、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古义:不通,理:不通,理解不了。解不了。今义今义:困难。:困难。D、教学相、教学相长长也也古义古义:促进。:促进。今今义义:增长。:增长。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A、不知其、不知其旨旨也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名词作形容词,甘美。B、不知其、不知其善善也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4、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学学学学学半学半音音xio,教,教学学学学半半向别人学习向别人学习其其其其此之谓乎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表推测。大概,恐怕恐怕不知不知其其旨也旨也它的它的5、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倒装句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1、解释下列词语、解

10、释下列词语(1)嘉肴)嘉肴(2)旨)旨甘美甘美(3)至道)至道(4)困)困(5)自反)自反(6)自强)自强(7)相长)相长鱼、肉等美味鱼、肉等美味最好的道理最好的道理不通,理解不了不通,理解不了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自我勉励自我勉励相互促进相互促进2、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学习,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学习,这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这之后知道才知道自己还教别人,这之后知道才知道自己还有许多问题没弄清楚有许多问题没弄清楚知道自己还有许多问题没能清楚,知道自己还有许多问题没能清楚,这之后才能自我勉励这

11、之后才能自我勉励3、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知不足知不足”和和“知困知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同?“知知”之后,又有什么不同?之后,又有什么不同?前者是知道了知识面不广,后者是知前者是知道了知识面不广,后者是知道了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清楚明白,道了对知识的了解还不够清楚明白,知道之后都要去学习。知道之后都要去学习。(2)“自反自反”“自强自强”为什么突出为什么突出一个一个“自自”字?字?突出了认识自己的差距之后,产生突出了认识自己的差距之后,产生了自觉性,主动性。了自觉性,主动性。(3)本文开头写)本文开头写“嘉肴嘉肴”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用生活中尽人皆知的事物引入正文,用生活中尽人皆知的事物

12、引入正文,易于理解。易于理解。(4)“知知”字在文中出现了六次,字在文中出现了六次,有什么作用?有什么作用?“知知”是学的结果,学才有是学的结果,学才有“知知”;“知知”又是学的动力,又是学的动力,“知不足知不足”“知困知困”才更加努力学习。才更加努力学习。“知知”的反复出现,突出了学的重要。的反复出现,突出了学的重要。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请谈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启示?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没有完善

13、自己的机会。2、“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可以“知困知困”而而“自强自强”。参考:参考:文章主题文章主题文章应用文章应用“类比手法类比手法”引出要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教

14、学相长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积累积累1、学习过程五步骤:、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2、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或失则止。3、教育教学九原则:、教育教学九原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教学相长、长善救失、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礼记礼记学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不知知道道。是是故故古之王者,古之王者,建

15、建国国君君民民,(以),(以)教学教学为为先。先。兑命兑命曰:曰:“念终始念终始典典于学于学。”其此其此之谓乎!之谓乎!【注释注释】第第2节选自节选自学礼学礼。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念终始:念终始:始终想着。始终想着。【译文译文】玉石不经过琢磨,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就不能用来做器物。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学习,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众,都把教育当作首要的事情。尚书尚书.说命说命中说:中说:“自始自始自终想着学习。自终想着学习。”大概就是说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16、的这个意思吧。 1、翻译下列句中、翻译下列句中红体字红体字。(1)学学学半(学半()()(2)是故是故古之王古之王者(者()(3)此之)此之谓谓乎(乎()2、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2)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道。教人教人所以所以说说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道它的好处。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学习的道理。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学习的道理。3、甲文的中心句是、甲文的中心句是;乙文乙文“玉不琢,不成器玉不琢,不成器”的比喻的比喻义义。4、读了这两篇短文、读了这两篇短文,结合你的学结合你

17、的学习实际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谈一点你的学习认识。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会有成就。会有成就。(1)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明白自己的)教育别人的同时也能明白自己的不足,提升自我。(不足,提升自我。(2)重视教育,终)重视教育,终生学习。生学习。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1),教者必知之。人之学),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也,或失则多(2),或失则寡,或失则),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易(3),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4)。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者,长(5)善而救其失者

18、也。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注释:失:过失,缺点。失:过失,缺点。(2)失则多:失则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意思是,失之于学得过多((而不去实践而不去实践))。则:于。()。则:于。(3)易:看得太容易了:)易:看得太容易了:看轻了。看轻了。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5)长()长(zhng)增长,发展。)增长,发展。学习学习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的人往往有四个方面的缺点,教教育育者必须知道者必须知道(它它)。人们学习,有的。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而不去实践实践),有的,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学习缺点是学得太少,有的缺点是把

19、学习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看得太容易,有的缺点是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停止不前。这四种人,心里各有不同。(教育者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做教师的,就是要发扬要发扬(他们他们)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的长处,补救他们的缺点的啊。点的啊。1、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或)、或失则止失则止(2)、此四者,心之莫同也。)、此四者,心之莫同也。(3)、教也者,长)、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而救其失者也有的人错在放弃有的人错在放弃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心这四种缺点,是由于(学习的人)

20、心理各不相同理各不相同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增长长处补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增长长处补救过失的人。救过失的人。2、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教之者必知之教之者必知之”的原因是什么的原因是什么?(2)“长善而教其失长善而教其失”一句省略了一个什么一句省略了一个什么字?应放在哪一字的前面?字?应放在哪一字的前面?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或答: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或答:知道这些这以后才能知道这些这以后才能“长善救失也长善救失也”。)。)省一省一“其其”字,应在字,应在“善善”之前。之前。1、解释句中字体加粗的词。2分(1)、或或 失则多 (2)、长长 善而救其失者也 2、下列句中的“之”与其

21、他三项用法不同的是( )2分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 C、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有的人有的人发扬发扬c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分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4、假如你是一名教者,针对学者存、假如你是一名教者,针对学者存在的缺点,会运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在的缺点,会运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他们?1分分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这教育者知道了他们的不同心理,这之后才能补救他们的不足。之后才能补救他们的不足。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因材施教。教师要了解学生个体的心理,因材施教。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天下事有难

22、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吾资之昏吾资之昏1,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材之敏,倍人也2;屏弃而不用;屏弃而不用3,其与昏与,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4。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昏庸聪敏之用,

23、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蜀之鄙有二僧5: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者曰:“吾欲之南海吾欲之南海6,何如?,何如?”富者曰:富者曰:“子子何恃而往何恃而往7?”曰: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吾一瓶一钵足矣8。”富富者曰: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9,犹未能也。子,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10?是故聪与敏

24、,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11。昏与庸,可限而不。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者也。2词句注释词句注释1、资:天资,天分。之:助词。、资:天资,天分。之:助词。2、倍人:、倍人:“倍于人倍于人”的省略。的省略。3、屏:同、屏:同“摒摒”,除去、排除。除去、排除。4、圣人:指孔子。卒:终、圣人:指孔子。卒:终于。鲁:迟钝、不聪明。于。鲁:迟钝、不聪明。5、鄙:边远的、鄙:边远的地方。地方。6、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25、7、何恃:、何恃:“恃何恃何”的倒装。恃,凭借、的倒装。恃,凭借、依靠。依靠。8、钵:和尚用的饭碗。、钵:和尚用的饭碗。9、买舟:、买舟:租船。买,租、雇的意思。租船。买,租、雇的意思。10、顾不如:、顾不如:难道还不如。顾,难道。难道还不如。顾,难道。11、自败者也:、自败者也: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判断句,表示肯定,靠自己努力学成的。3-4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

26、易的区别吗?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

27、的曾参传下来的。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穷和尚说:“我只需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28、。你凭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

29、的人,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56、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2)久而不怠焉,迄乎成。)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如果)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成艰难的了。也(变)成艰难的了。即使持续很久也不懈怠,一直到成功。即使持续很久也不懈怠,一直到成功。(3)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

30、庸无以异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4)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力者也。放弃(它)而不运用(它),聪明和放弃(它)而不运用(它),聪明和昏庸就没什么区别了。昏庸就没什么区别了。不把自己局限在愚钝平庸之中,而努不把自己局限在愚钝平庸之中,而努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努力追力学习不知疲倦的人,是自己努力追求上进的人啊。求上进的人啊。7、本文谈了学与不学、聪与敏、昏与、本文谈了学与不学、聪与敏、昏与庸,其目的是什么?庸,其目的是什么?鼓励人学习鼓励人学习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而行者也,非学

31、无以致疑(1),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或不达于事(2),识其大矣,而,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3)焉?焉?(1)致疑:致:求得。疑:疑问,疑难。)致疑:致:求得。疑:疑问,疑难。提出疑问提出疑问(2)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于事:(使道理)用于实行。达,通晓,通达。达,通晓,通达。(3)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其奚决焉:怎么能解决问题呢;奚:何,怎么奚:何,怎么。其:之,代词,指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代文中的“理理”与与“识识”。焉,代。焉,代词

32、,指代上述的词,指代上述的“理理”与与“问问”。决:判断,解决。决:判断,解决。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问”和和“学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学”就就不能提出疑难,不不能提出疑难,不“问问”就不能增加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喜爱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的(原则、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

33、?除了问,将怎么解决呢?8、翻译句子。(、翻译句子。(1)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2)非问无以广识。)非问无以广识。(3)舍问,其奚决焉?)舍问,其奚决焉?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配合而起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相互配合而起作用的)。作用的)。没有问,就无法增广学识。没有问,就无法增广学识。除了问,又怎么判断呢?除了问,又怎么判断呢?9、解、解释红体字的词语。释红体字的词语。(1)君子之学必)君子之学必好好问。问。(2)理)理明明矣。矣。(3)而或不知其)而或不知其细细。(4)其奚决)其奚决焉焉。喜欢、喜好喜欢、喜好明白、清楚明白、清楚细小的、细微的细小的、细微的句末语气词句末

34、语气词“呢呢”10、翻译加点的词语(、翻译加点的词语(1)识)识:(学识、:(学识、知识)知识)/(知道、懂得)(知道、懂得)(2)非:)非:(没有)(不是)没有)(不是)(3)相:()相:(互相)互相)(互相)(互相)11、教学相长教学相长一文中有一文中有“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然后能自强也”一句,怎么才能自强一句,怎么才能自强呢?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什么?问说问说的作者的作者说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有什么深层含义?,有什么深层含义?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消除疑惑,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消除疑惑,真正理解,也就是说不断努力学真正理解,也就是说不断努力学习,才能习,才能“自强自强”。说明了学习。说明了学习的重要。的重要。问说问说中的中的“雪雪”而而引起疑问,引起疑问,“问问”才能才能“广识广识”,解决那些疑问。就是说,在某,解决那些疑问。就是说,在某种意义上,种意义上,“问问”比比“学学”还重还重要。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