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概念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88349306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数学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数学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学数学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学数学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概念(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概念 教学方法与技巧 代鲁琼一、一、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n 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定律、性质、法则、公式等,其中数学概念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掌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数学中的法则都是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上的。 1、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n如:加法这个概念,指的是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的运算方法。如果学生不理解加法的概念,只知加法的符号表示,那么他可能会十分顺利地计算加法式子,而一遇到实际生活的问题,就会犯糊涂了,或者思

2、维混乱,或者死套所谓的经验,见到“一共”就加,见到“比多”、“比少”就减。例如,整数百以内的笔算加法法则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就向十位进一。”要使学生理解掌握这个法则,必须事先使他们弄清“数位”、“个位”、“十位”、“个位满十”等的意义,如果对这些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学习这一法则。n2、正确掌握概念并能灵活运用是发展数学思维的必要前提条件n如:下列各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3/3、4/3、2/3、9/4、39/40。要解答这道题,学生必须对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去判断和推理。n如,“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这是一个判断。在这个判断中,学生必须对“

3、未知数”、“等式”这几个概念十分清楚,才能形成这个判断,并以此来推断出下面的6道题目,哪些是方程。n (1)56+2379 (2)23-x67 (3)x54.5n (4)44288 (5)75x4 (6)9+x123n3、概念的教学有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建立和迁移能力的增强n如: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商不变性质,就有助于以后分数、比例的学习,能顺利地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通分、约分、扩大、缩小的问题。而且只有以最基本的概念为核心,通过不断的迁移,学到的知识才不是孤立的、零散的,才有助于形成主次分明,纲目清楚的认知结构,才便于学生理解、迁移和记忆。n如:分数意义、分数计算、分数百分数

4、解决问题这部分知识,其中分数意义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一个概念,有关的知识在这个概念的统帅下才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n1、具有相对独立性。n概念反映的是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这类对象的内在的、固有的属性,舍去了这一类现象的具体物质属性和具体关系,抽象概括出其中量的关系和形式构造。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为与原始对象具体内容的相对独立。二、二、小学数学概念的一般特征小学数学概念的一般特征n2、是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n数学概念反映了一类对象的本质属性。以“矩形”概念为例,现实世界中并不能见到抽象的矩形,而只有形形色色的具体的矩形。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学概念“脱离”了现实。由于数学中使用了形式化、符号

5、化的语言,使数学概念离现实更远,抽象程度更高。正因为抽象程度高,与现实的原始对象联系弱,才使得数学概念的应用更广泛。不管怎么抽象,高层次的概念总是以低层次的概念为具体内容,且数学概念是数学命题、数学推理的基础部分,就整个数学体系而言,概念是实实在在的。所以,它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n3、具有逻辑联系性。n数学中大多数概念都是在原始概念的基础上形成,并被用逻辑定义的方法,以语言或符号的形式固定,因而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联系。在数学概念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往往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不准,容易对概念产生模糊的认识,以致影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

6、识的前提,概念教学是整个数学教学的关键。三、小学数学概念的三、小学数学概念的 一般表现形式:一般表现形式:n1、定义式 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揭示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具体的做法是用原有的概念说明要定义的新概念。 如:“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等等,这样定义的概念,条件和结论十分明显,便于学生一下子抓住数学概念的本质。n2、描述式 用一些生动、具体的语言对概念进行描述,叫做描述式。n如:“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叫自然数” ;“像1.23、0.726、0.005等都是小数”n四、常见的小学数学概念四、常见的小学数学概

7、念 1、数与代数部分 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读法、写法,近似数,准确数,四舍五入法,整数、小数、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整数、自然数、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数位、整除、除尽、倍数、因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互质数、公因数、公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通分、约分等 数对、确定位置、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轴对称图形、直线、射线、线段、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扇形、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它们的特征、周长、面积,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n2、空间与图形部分

8、3、统计与概率部分n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能性的大小等,n单位换算: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钱币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容积单位n解决问题的一般等量关系:如单价数量=总价 速度时间=路程等n 1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n理解概念,一要能举出概念所反映的现实原型,二要明确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即明确概念所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和概念所反映的全体对象,三要掌握表示概念的词语或符号。 五、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要求n2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使学生牢固掌握概念n掌握概念是指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记住概念,正确区分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能对概念

9、进行分类,形成一定的概念系统。n3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使学生能正确运用概念n概念的运用主要表现在学生能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辨认出概念的本质属性,运用概念的有关属性进行判断推理。n1、削弱了概念的教学。n2、缩短了形成的过程。n 3、忽视了概念的运用n4、忽略了概念间的联系。n重计算,轻概念;重结论,轻探索;重形象,轻抽象;重课本,轻实践 六、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中存在诸多问题 七、小学数学概念教学 实施的策略n概念教学的策略可分为四个步骤:n引入概念n形成概念n内化概念n应用概念n(一)引入概念n1、 生活实例引入n2、创设情境引入 n3、形象直观地引入n4、从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n5、从计

10、算方法引入n1、 生活实例引入n数学源于生活。结合生活实例引入概念是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它可以使数学由“陌生”变为“熟悉”,由”严肃”变为“亲切”,从而使学生愿意接近数学。n如:“直线和线段”的教学。可呈现四组镜头让学生观察。镜头一:妈妈织毛衣的场景,突出散乱在地上的绕来绕去的毛线。镜头二:斜拉桥上一根根斜拉的钢索。镜头三:一个女孩打电话,用手指绕着弯弯曲曲的电话线。镜头四:建筑工地上用绳子拴住重物往上拉的画面,突出笔直的钢丝绳。然后提问:“刚才你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你能给这些线分分类吗?你有什么办法使这些线变直?”这些熟悉的生活现象不仅唤起了学生对生活的回忆,更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为

11、学生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n2、创设情境引入n1)创设故事情境引入n如在教学“小数点移动”时,可这样引入:“大家爱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孙悟空智斗黄牛怪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来到黄牛山,碰到山上的黄牛怪,黄牛怪大声叫着:猴头,交出唐僧!孙悟空回答道:休想,看我金箍棒!说着从耳朵里掏出神奇的宝贝,高喊:变、变、变,只见金箍棒变得越来越长,从0.009米变成了0.09米又变成0.9米再变成9米,没等黄牛怪反应过来,就被金箍棒压死了。”这样的情境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n2)动手操作情境引入n一些有数学背景的玩具和游戏不仅能愉悦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性情,还能激发学生浓厚

12、的探究兴趣。n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学生用同样的纸比赛折飞机飞行,发现有的飞机飞得很平稳,有的飞机却飞得不平稳,通过观察发现,飞得不平稳的飞机是因为机翼两侧不对称,飞得平稳的飞机是对称的,从而引入这节课的学习。n3、形象直观地引入n小学生掌握概念是一个主动的、复杂的认识过程,他们的抽象思维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因此,首先应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使他们通过直观形象,逐步抽象、内化成概念。n如在教平均数解决问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这时,我又把这

13、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n4、从原有概念的基础上引入n数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因此可以从学

14、生已有的概念知识基础上加以引申,直接导出新概念。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概念,强化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能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完整的概念体系,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n如,在“整除”概念基础上建立“约数”、“倍数”概念;由“约数”导出“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由“倍数”引出“公倍数”,再导出“最小公倍数”。n如,在空间与图形知识中,可以由长方形的面积导出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面积公式。n5、从计算方法引入n指通过计算发现问题,通过计算引出概念。有些概念不便运用实例引入,又与已有概念联系不大,就可以通过对运算的观察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本质属性,达到引出概念的目的。n如,

15、教学“倒数”的认识时,可以先给出两个数相乘乘积是1的几个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引出“倒数”的定义。n如:“循环小数”概念的教学。可先让学生进行小数除法计算,10/3,58.6/11。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们都除不尽,并且注意到当余数不断重复出现时,商也不断跟着重复出现,从而感知循环小数。n1、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n2、在探索交流中形成概念。n3、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概念。(二)形成概念n1、在动手实践中形成概念。n如用小棒、圆片来理解“平均分”“10以内数的组成;用小棒搭建若干三角形、四边形等探索规律;用搭积木、折叠、剪贴等方式,理解空间图形、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

16、之间的关系等等,都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n如一年级小学生初学数的大小比较。是用小鸡小鸭学具,一一对比。如一只小鸡对一只小鸭,第二只小鸡对第二只小鸭,直到第六只小鸡没有小鸭对比了,就叫小鸡比小鸭多1只。n如二年级小学生学习“同样多”这个概念也是用学具红花和黄花,学生先摆5朵红花、再摆和红花一样多的5朵黄花,这样就把“同样多”这个数学概念,通过演示(手),思维(脑),形成概念,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这比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讲解、学生听效果好,印象深、记忆牢。n2、在探索交流中形成概念。n在探索交流中形成概念。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n

17、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出示松树、衣服、蝴蝶、双喜等图形,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这些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得出“这些图形都是沿一条直线对折,左右两侧正好能够完全重合”这便是“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后,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像数字、字母、汉字、人体、教室等物体。n3、在合作交流中形成概念。n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学习为主体的一种学习活动,全班的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彼此尊重,体现了学生作为主体的尊严,使学生产生“我要学”的强烈愿望。学生通过担任各种角色,逐渐培养起沟通、理解和合作的技巧,形成了对他人、对集体积极的

18、态度,形成有自己个性的正确的价值观。经过不同想法的碰撞,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得到锻炼,概念知识得以形成。(三)内化概念n1、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n如质数,可以说是“一个非0自然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有时也说成“仅仅是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倍数的数”。学生对各种不同的叙述都能理解,就说明他们对概念的理解是透彻的,是灵活的,不是死背硬记的。有时可以变概念的非本质特征,让学生来辨析,加深他们对本质特征的理解。n2、对近似的概念加以对比n如:教学“正反比例”后,可以出示下面一组题目: 4小时行了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8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 一辆汽

19、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可以到达。如果每小时行40千米,要几小时才能到达?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题目中讲的是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哪种量随着另一种什么量变化?相对应的哪两种量的什么值一定?然后运用比例的概念判断各成什么比例,再引导学生对正反比例的概念进行对比,辨析其异同点。这样的方法,使学生对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有了实质性的理解,从而进行实际应用就感到轻松了。多年来教学实践的体会:重视培养学生的比较思想有几点好处:(1)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化的思维方式。n3、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概念的含义n比如我教质数,合数

20、两个概念。我先板书几个数:1、2、3、4、5、6、8、9、11、12,让同学分别写出每个数的因数来。为了便于学生观察,有意识地做如下的排列,学生写出下列答案:n1121、2 31、3 51、5 111、11 n61、2、3、6 41、2、4 81、2、4、8 91、3、9n121、2、3、4、6、12n订正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找自然数的因数规律,总结。n概念建立起来以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新的概念以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纳入原有的概念体系中去,找出概念间的纵横联系,达到概念间的沟通,从中寻找概念的生长点、连接点,组成概念系统,形成概念网络,便于记忆和提取,为进一步学习新的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1、。例如:等腰三角形的认识,由于“等腰三角形”是属于三角形,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认知仓库中提取出有关三角形的知识,也就是说关于“等腰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放到三角形中来理解,那么学生就知道了新知识要放到头脑中三角形这个大类别里;又由于“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所以教师又引导学生用已获得的等腰三角形去同化等边三角形。(四)应用概念n1、促进记忆n为了巩固所获得的新概念,首先需要记忆。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记忆的规律,指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记忆。记忆有机械记忆、理解记忆。概念的机械记忆就是按概念在课本上的表述进行记忆。小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一般比较强,但这种记忆如不及时上升到理解记忆,就很容易被遗忘

22、,即使记住了也很难运用。概念的理解记忆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使新概念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建立联系后进行的记忆。n2、自举实例n自举实例就是让学生把已获得的概念简单地运用于实际,通过实例来说明概念,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经验的教师根据小学生通常带有具体性的特点,在学生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出概念以后,总是让他们自举例证,并把概念具体化。如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后,然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n3、强化应用n概念的应用可以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进行。概念的内涵的应用有:复述定义或根据定义填空;根据定义判断是非;根据定义推理;根据定义计算。概念外延的应用有:举例;辨认肯定例

23、证或否定例证,并说明理由;按指定条件从概念的外延种选择事例;将概念按不同的标准分类。n4、 注意辨析n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掌握的概念不断增多,有些概念的文字表述相同,有些概念的内涵相近,学生容易混淆,如质数与互质数、整除与除尽、合数与偶数等。因此在概念的巩固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弄清易混淆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促使概念的精确分化。n一、学习真分数n(一)概念的引入n观察图形,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真分数、假分数的教案(二)概念的形成1、思考:每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还是比分母小?每个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2、归纳:这些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小,每个分时都小于1.3、抽象概念:分子比分母小的分

24、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n(三)概念的巩固n请同学们举例:分母是2的真分数。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分子是3的真分数。分子是1的真分数。n二、学习假分数n(一)概念的引入n观察图形,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n(二)概念的形成n 1.思考:哪几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等?哪几个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n3、抽象: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三)概念的巩固三、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1、继续观察上图,哪些假分数的分子是分母的倍数?这些分数实际上是什么数?3、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分子分母四、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2、趣味练习,看算式找规律填空。等

25、都是带分数。n 4.引导学生概括什么是带分数,并会读。n nn 6.小结:假化带的方法。n五、综合练习n1.判断:假分数都比1大。假分数都比真分数大。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叫做假分数。n n3.根据要求写分数: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分母是9的最小假分数。n4.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n思考题:用2、5和3这三个数字中的任意两个,可以组成的真分数有( ),假分数有( )。八、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n 1、把握概念教学的目标,处理好概念教学的发展性与阶段性之间的矛盾。n如对“数”这个概念来说,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开始只是认识1、2、3、,以后逐渐认识了零,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又引进了

26、分数(小数),以后又逐渐引进正、负数,有理数和无理数,把数扩充到实数、复数的范围等。又如,对“0”的认识,开始时只知道它表示没有,然后知道又可以表示该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还知道“0”可以表示界限等。n如,对分数意义理解的三次飞跃。第一次是在学习小数以前,就让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像上面讲的等,都是分数。”通过大量感性直观的认识,结合具体事物描述什么样的是分数,初步理解分数是平均分得到的,理解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第二次飞跃是由具体到抽象,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然后概括分数的定义,这只是描述性地给出了分数的概念。这是感性的飞跃。第

27、三次飞跃是对单位“1”的理解与扩展,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是一个整体等,最后抽象出,分谁,谁就是单位“1”,这样单位“1”与自然数“1”的区别就更加明确了。这样三个层次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展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去理解分数。n在把握阶段性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n (1)在每一个教学阶段,概念都应该是确定的,这样才不致于造成概念混乱的现象。有些概念不严格下定义,但也要依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用描述代替定义,或者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同时注意与将来的严格定义不矛盾。n (2)当一个教学阶段完成以后,应根据具体情况,

28、酌情指出概念是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如:有一位学生在认识了长方体之后,认为课本中的任何一张纸的形状也是长方体的。说明该学生对长方体的概念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教师应加以肯定。n (3)当概念发展后,教师不但指出原来概念与发展后概念的联系与区别,以便学生掌握,而且还应引导学生对有关概念进行研究,注意其发展变化。如“倍”的概念,在整数范围内,通常所指的是,如果把甲量当作1份,而乙量有这样的几份,那么乙量就是甲量的几倍。在引入分数以后,“倍”的概念发展了,发展后的“倍”的概念,就包含了原来的“倍”的概念。如果把甲量当作l份,乙量也可以是甲量的几分之几。n2、加强直观教学,处理好具体与抽象的矛盾n(1)通

29、过演示、操作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n如“圆周率”这一概念非常抽象,有的教师在课前,布置每个学生用硬纸制做一个圆,半径自定。上课时,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写出三个内容:(1)写出自己做的圆的直径;(2)滚动自己的圆,量出圆滚动一周的长度,写在练习本上;(3)计算圆的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全班同学做完后,要求每个同学汇报自己计算的结果,并把结果整理成下表。n 圆直径(厘米) 圆的周长(厘米)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nA 2 6.2 3.1nB 3 9.6 3.2nC 4 12.6 3.15nD 5 15.7 3.14n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发现:不管圆的大小,它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这时再揭示:这个倍数

30、是个固定的数,数学上叫做圆周率。再让学生任意画一个圆,量出直径和周长加以验证。这样,引导学生把大量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抛弃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如圆的大小、测量时用的单位等),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形成了概念。n(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具体与抽象的转化n如乘法交换律的教学,往往让学生先解答这样的习题:一种钢笔,每盒10支,每支3元,买2盒钢笔要多少元?学生在实际解答中发现,这道题可以有两种解答思路,一种是先求出“每盒多少元”,再求出“2盒要多少元”,算式是(310) 260元;另一种是先求出“一共有多少支钢笔”,再求出“2盒多少元”,算式是3(

31、210)60元。乘法分配律的教学也是让学生解答类似的问题,如:一件上衣50元,一条裤子30元,买这样的5套衣服需要多少元?这样借助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 n 3、遵循小学生学习概念的特点,组织合理有序的教学过程n(1)概念的引入要注重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n如在一节教学分数的意义的课上,一位教师为了突破单位“l”这一教学难点,事先向学生提供了各种操作材料:一根绳子,4只苹果图,6只熊猫图,一张长方形纸,l米长的线段等,通过比较、归纳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都可以用单位“1”表示,从而突破理解单位“1”这一难点,为理解分数的意义奠定了基础。n(2)概念的理解

32、要注重正反例证的辨析,突出概念的本质属性n1)剖析概念中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n如,分数定义中的单位“1”、“平均分”、“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学生只有对这些关键词语的真实含义弄清楚了,才会对分数的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再如教学“整除”概念之后应帮助学生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判断是否具有“整除”关系的两个数都必须是自然数;二是这两个数相除所得的商是整数;三是没有余数。对定义的分析是帮助学生认识概念的又一次提高。n2)辨析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n如,小数的性质揭示后,可以让学生判断0.40、0.030、20.020、2.800、10.404、5.0000各数,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

33、不能去掉?从而加深学生对小数性质的理解。n3)变换本质属性的叙述或表达方式n如,有的学生误认为,只有水平放置的长方形才叫长方形,如果斜着放就辨认不出来。为此,往往需要变换概念的叙述或表达方式,让学生从各个侧面来理解概念。旨在从变式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排除非本质属性的干扰。n 4)对近似的概念及时加以对比辨析n如学习了“整除”,为了和以前学的“除尽”加以比较,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题:下列等式中,哪些是整除,哪些是除尽?n (1)824 (2)4886 (3)30742 (4)851.6 (5)60.230 (6)1.830.6n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从而得出:让学生明白:整除是除尽的一种特殊

34、情况,除尽包括了整除和一切商是有限小数的情况。n(3 )重视概念的运用,发挥概念的作用n1)自举实例n如学生初步获得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后,就可以让学生分别举一些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实例;知道了圆柱的特征后,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品的形状是圆柱形的。n 2)运用于计算、作图等n学习了小数的性质后,就可以让学生把小数按要求进行化简或改写;学习了等腰三角形,可设计一组操作题;画一个等腰三角形;画一个顶角60度的等腰三角形;画一个腰长为2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n3)运用于生活实践n如,在教学正比例应用题时,可以启发学生运用旗杆高度与影长的关系,巧妙地算出了旗杆的高度。这样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教师适时点拨,不但启迪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培养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和能力,也加深了对所学概念的理解。 n(4)注重概念之间的比较分类,深化概念小学数学知识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前后联系密切,但是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有些知识的教学往往是分几节课或几个学期来完成,这样难免在不同程度上削弱知识间的联系。对一些有联系的概念或法则,在一定阶段应进行系统的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尤其是中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将概念进行分类,明确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形成概念系统感谢您的倾听!感谢您的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