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8672526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1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教学课件:3循环(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循 环Chapter 3 Blood Circulation血液循环过程血液循环过程3.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泵血功能(1)(1)概念概念: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称心动周期。心动周期。(2)(2)时程时程:T T60s/7560s/750.8s 0.8s 房缩房缩 0.1s 0.1s 房舒房舒 0.7s 0.7s 室缩室缩 0.3s0.3s室舒室舒 0.5s0.5s3.1.1心动周期心动周期舒张期时间舒张期时间 收缩期时间收缩期时间全心舒张期全心舒张期0.4s 0.4s 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利心肌休息和室充盈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一

2、般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一般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活动的指标。心率心率 心动周期心动周期 室缩期室缩期 室舒期室舒期0.351.1540 1.575 0.876150 0.40.300.500.250.15(3)心动周期的特点心动周期的特点定义定义: :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正常变异正常变异: :1.1.年龄年龄: :2.2. 初生动物高初生动物高 3.3.体质体质: :弱强弱强1.1.兴奋状态兴奋状态: :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体温体温:每每11心率心率1010次次/ /分分(4)心率)心率3.1.2心脏泵血过程心脏泵血过程心动

3、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心动周期中压力、容积等变化心房心房主动脉主动脉(1)心房的作用)心房的作用 心房舒张心房舒张:接纳、储:接纳、储存静脉回流的血液存静脉回流的血液 心房收缩心房收缩:使心室充:使心室充盈增加盈增加10%30%3.1.2.1 心房的功能心房的功能内分泌功能内分泌功能:分泌具有利尿、利钠、扩血管作用:分泌具有利尿、利钠、扩血管作用的心钠素的心钠素机械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参与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参与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心房其他功能心房其他功能等容收缩期等容收缩期心室开始收缩心室开始收缩 室内压急剧室内压急剧(左室内压(左室内压近近80mmHg80mmHg)房室瓣关闭房室瓣关闭(

4、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容积不变、血液不流)继续收缩继续收缩 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1)(1)心室收缩期心室收缩期3.1.2.2心室的泵血心室的泵血快速射血期快速射血期心室继续收缩心室继续收缩 室内压室内压动脉压动脉压动脉瓣开放动脉瓣开放(房室瓣(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仍处于关闭状态)迅速射血入动脉迅速射血入动脉(占射血量(占射血量70%70%)心室容积迅速心室容积迅速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减慢射血期迅速射血入动脉后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继续室内压略动脉压室内压略动脉压 射血能射血能= =血液的动能血液的动能(占射血量(

5、占射血量30%30%) 心室容积继续心室容积继续 心室舒张前期心室舒张前期(2)(2)心室舒张期心室舒张期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开始舒张 室内压迅速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室内压= =动脉压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动脉瓣关闭心室继续舒张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急剧迅速室内压急剧迅速 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1.1.等容舒张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快速充盈期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室内压房内房内压压) 房室瓣开放房室瓣开放 心室继续舒张心室继续舒张 室内压室内压 心房和心房和大大V 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内的血液快速入室(占总充盈量(占总充盈量70%70%) 心室容积迅速心室容积迅速等容舒张期末等容舒张期末减慢充盈期减慢

6、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大V V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度减慢。每搏输出量每搏输出量 一侧心室收缩一次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搏出量一侧心室收缩一次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搏出量射血分数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搏出量与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正常动物约正常动物约55%65% (1)心)心 输出量输出量 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3.1.2.3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2)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minute volum

7、e)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简称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简称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心输出量,等于心率与搏出量的乘积。(3)心力贮备(心力贮备(cardiac reserve)又称又称泵功能贮备泵功能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的能力。心力贮备的大小可反映心泵血功能对机体代谢需求心力贮备的大小可反映心泵血功能对机体代谢需求的适应能力。包括:的适应能力。包括: 搏出量的贮备搏出量的贮备 舒张期贮备舒张期贮备 收缩期贮备收缩期贮备 心率贮备心率贮备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肌肉收缩前所负载的负荷肌肉收缩前所负载的

8、负荷 决定于肌肉的初长度决定于肌肉的初长度衡量心室前负荷的指标衡量心室前负荷的指标:*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前负荷前负荷(preload)指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指在肌肉开始收缩时才遇到的负荷或阻力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 为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与前、后负荷为心肌本身的内在收缩特性,与前、后负荷无关无关等长自身调节等长自身调节*:通过改变心缩力调节每博输:通过改变心缩力调节每博输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出量的方式称为等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异长自身调节: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在一定范围内,静脉回心血量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

9、增加,心脏容积增大,心肌初长增长, 使心输出使心输出量增多量增多 后负荷后负荷影响心肌收缩力的因素影响心肌收缩力的因素胞浆中的胞浆中的Ca2+浓度浓度 Ca2+与肌钙蛋白的亲合力与肌钙蛋白的亲合力 儿茶酚胺提高儿茶酚胺提高Ca2+通道的通透性,心肌通道的通透性,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收缩能力增强横桥横桥ATP酶活性酶活性 甲状腺激素和锻炼能够提高横桥甲状腺激素和锻炼能够提高横桥ATP酶酶活性,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活性,可增强心肌收缩能力 甲状腺功能减退,收缩能力减弱甲状腺功能减退,收缩能力减弱活化横桥数活化横桥数心率心率 SV =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率增快(心率增快(170180次次/min) 心

10、率心率 SV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率过快(心率过快( 170180次次/min)心率心率 SV 每分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率过慢(心率过慢( 40次次/min) 心率心率 SV 每每分输出量分输出量心率(心率(heart rate)影响心率的因素影响心率的因素:神经调节神经调节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增快心率增快 迷走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增强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均可增快心率激素均可增快心率体温体温 体温升高体温升高1,心率将增加,心率将增加1218次次体液调节体液调节 心肌细胞膜的兴奋是触发心肌收缩的心肌细胞膜的兴奋

11、是触发心肌收缩的始动因素。始动因素。心肌的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有心肌的动作电位与骨骼肌动作电位有明显差异,心脏的收缩具有自身特点。明显差异,心脏的收缩具有自身特点。3. 2 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生理特性3.2.1心肌细胞的类型心肌细胞的类型 (1)工作细胞)工作细胞 构成心房、心室壁。构成心房、心室壁。 具具有有兴兴奋奋性性、传传导导性性、收收缩缩性性,但但不不具自律性。具自律性。 (2 2)特殊心肌细胞)特殊心肌细胞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构成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几乎没有收缩功能。性、传导性、自律性、几乎没有收缩功能。心肌细胞润

12、盘的结构心肌细胞润盘的结构 闰盘是心肌闰盘是心肌形成合胞体形成合胞体的结构基础的结构基础 心肌细胞的润盘分子结构心肌细胞的润盘分子结构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电位约为-90mV,形成机形成机制制 主要主要是是Ek,其它因素其它因素也参与其形成(如也参与其形成(如Na+的的内流)内流)(1) 工作细胞生物电工作细胞生物电静息电位静息电位3.2.2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心肌细胞action potential的产生机制的产生机制 工作细胞工作细胞AP产生机制产生机制去极化过程去极化过程:又称为:又称为0期(期(phase 0)从)从 -90mV +30mV,

13、约,约1ms 去极化到阈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快快Na+通道(通道(fast channel)开放,出现再生性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内流(Na+大量内流,大量内流,造成膜的进一步去极化,导致更多的造成膜的进一步去极化,导致更多的Na+通道开放,通道开放,Na+内流增加,这种正反馈式的调节称为再生性循环内流增加,这种正反馈式的调节称为再生性循环 ),),Na+顺电顺电-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去极化。去极化。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心室肌的心室肌的RPRP和和APAP动作电位的分期动作电位的分期复极过程复极过程 从从+30mV0mV 约约1

14、0ms,由短暂的由短暂的一过性外向电流(一过性外向电流(transient outward current, Ito)引起引起Ito通道在去极化到约通道在去极化到约-20mV时激活,时激活,为为K+外流外流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1期(期(phase 1)2期(期(Phase 2):):又称缓慢复极期又称缓慢复极期 膜内电位停滞于膜内电位停滞于0mV左右,常称左右,常称平台期平台期,持持续续100150ms。 平台期初期:内向平台期初期:内向Ca2+电流与外向电流与外向K+电流电流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0mV左右。左右。 平台期晚期:内向平台期

15、晚期:内向Ca2+电流逐渐减弱,外电流逐渐减弱,外向向K+电流逐渐增强,导致膜电位缓慢地复极化。电流逐渐增强,导致膜电位缓慢地复极化。 0mV左右左右 -90mV,约约100150ms。 机制机制:Ca2+内流停止,而内流停止,而K+外流进行性增外流进行性增加所致加所致 3期(期(phase 3) Na+-K+泵泵 恢复恢复Na+、K+的分布的分布 Na+-Ca2+交换体交换体: 以跨膜以跨膜Na+内向性浓度内向性浓度梯度为动力,也依赖于梯度为动力,也依赖于Na+-K+泵提供能量泵提供能量 Na+顺浓度梯度入,顺浓度梯度入,Ca2+逆浓度梯度外排逆浓度梯度外排 4期期(phase 4),),又

16、称又称恢复期恢复期 又称快速复极末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 0期期去极去极 L型型Ca2+通道激活,通道激活, Ca2+内流。内流。 L型型Ca2+通道的激活与失活缓慢,故通道的激活与失活缓慢,故0期去极化缓慢,持续时间长。期去极化缓慢,持续时间长。 P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形成机制细胞生物电活动的形成机制3期期复极复极 L型型Ca2+通道逐渐失活,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内流相应减少,应减少,K通道的开放,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外流增4期自动去极化期自动去极化 离子基础离子基础 为内向离子电流(为内向离子电流(If),通),通常被称为起搏电流,常被称为起搏电流, If主要为主要为Na+(也有少也

17、有少量量K+)。If在复极至在复极至-60mV时开始激活,至时开始激活,至-100mV时完全激活。时完全激活。 当当4期自动去极达阈期自动去极达阈电位时,便可产生新的电位时,便可产生新的AP 兴奋性是指具有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兴奋性是指具有对刺激产生兴奋的能力或特性,兴奋性的高低可用阈值作为衡量指标。特性,兴奋性的高低可用阈值作为衡量指标。 阈值阈值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大表示兴奋性低,阈值小表示兴奋性高。高。 (1)兴奋性)兴奋性(excitability) 3.2.3 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决定和决定和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

18、值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 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静息电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或阈电位水平上移,二者间差值增大或阈电位水平上移,二者间差值增大,兴奋性兴奋性降低降低 1. 离子通道的性状离子通道的性状 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胞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胞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高血钾对高血钾对心肌兴奋性心肌兴奋性的影响的影响轻度轻度高高K+时,静息电位绝对值略有减小,与时,静息电位绝对值略有减小,与阈电位水平之间差减小,兴奋性?阈电位水平之间差减小,兴奋性?增高增高细胞外细胞外K+显著增高,静息电位绝对值显著降显著增高,静息

19、电位绝对值显著降低,引起低,引起Na+通道失活,兴奋性?通道失活,兴奋性?降低降低静息电位低于静息电位低于-50mV,Na+通道全部失活,通道全部失活,将不能产生快反应动作电位,兴奋性?将不能产生快反应动作电位,兴奋性? 丧失丧失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兴奋性的变化兴奋性的变化有效不应期有效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至期复极至- 60mV相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 复极化复极化-60mV至至-80mV的时间的时间超常期超常期 膜内电位由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到恢复到-90mV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与意义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与意义保证了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有利于保证了心肌收缩

20、和舒张交替进行,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心室的充盈和射血与与期前收缩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和代偿性)和代偿性间歇(间歇(compensatory pause)的产生有关的产生有关(2)自律性)自律性 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自动节律性性(auto-rhythmicity),),简称自律性。简称自律性。心脏的起搏点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正常起搏点(normal pacemaker) 潜在起搏点(潜在起搏点(latent pacemaker) 安全因素安全因素:

21、当正常起搏点活动障碍时,:当正常起搏点活动障碍时,作为备用起搏点仍能以较低的频率保持心脏作为备用起搏点仍能以较低的频率保持心脏跳动;跳动; 潜在的危险因素潜在的危险因素:当其自律性增高并超:当其自律性增高并超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抢先占领抢先占领 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超速压抑或超速驱动压抑超速压抑的意义超速压抑的意义 当一过性窦性频率减慢时,使潜在起搏点当一过性窦性频率减慢时,使潜在起搏点自律性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有利于防止异自律性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有利于防止异位搏动位搏动当窦房结细胞停止起搏时,潜在起搏点不当窦房

22、结细胞停止起搏时,潜在起搏点不能立即起搏,将引起心脏短时停搏和脑缺能立即起搏,将引起心脏短时停搏和脑缺血,甚至危及生命血,甚至危及生命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 差距小,自律性增高差距小,自律性增高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增快,自律性增高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增快,自律性增高 Ach提高膜对提高膜对K+的通透性,使的通透性,使4期膜对期膜对K+的通透性增大,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衰减减慢;同时外流衰减减慢;同时,Ach还可抑制还可抑制If和和L型型Ca2+通道的开放,均使通道的开放,均使4期自期自动

23、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传导性。导性。 传导性的高低可用兴奋的传播速度来衡传导性的高低可用兴奋的传播速度来衡量量(3)传导性传导性心肌的传导系统心肌的传导系统 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心肌细胞间存在闰盘,相邻细胞间可通过缝隙心肌细胞间存在闰盘,相邻细胞间可通过缝隙连接(连接(gap junction)处的通道相互联系,兴奋可处的通道相互联系,兴奋可在细胞间迅速传播,实现同步收缩,使整个心室构在细胞间迅速传播,实现同步收缩,使整个心室构成一个功能上互相联系的成一个功能上互相联系的功能

24、性合胞体功能性合胞体 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兴奋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传导最慢传导最慢:是什么部位?:是什么部位?房室结房室结- -房室延搁房室延搁(atrioventricularatrioventricular delay delay)生理意义?生理意义?房室不同时收缩房室不同时收缩, ,心室紧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心室紧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 传导最快的是什么部位?传导最快的是什么部位?心室内浦氏纤维心室内浦氏纤维生理意义?生理意义?保证心室肌同步收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保证心室肌同步收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心脏内兴

25、奋传导速度不均一 细胞直径细胞直径:直径大,细胞内的电阻降低,传:直径大,细胞内的电阻降低,传导速度?导速度? 快快 细胞间通道数目细胞间通道数目:通道数目增多,使纵向细:通道数目增多,使纵向细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胞内电阻小,传导速度? 快快 结区细胞的直径小结区细胞的直径小,细胞间通道数目少,故,细胞间通道数目少,故传导慢,其传导慢,其0期去极速度慢、幅度低,其传导速期去极速度慢、幅度低,其传导速度?度? 慢慢 心肌细胞的结构心肌细胞的结构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心肌细胞的结构图心肌细胞的结构图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去极的期去极的速度速度愈快,

26、局部电流的形成也将愈快,局部电流的形成也将愈快,兴奋传导速度?愈快,兴奋传导速度? 加快加快 0期去极的期去极的幅度幅度愈大,兴奋与未兴奋部位间的愈大,兴奋与未兴奋部位间的电位差愈大,兴奋传导速度?电位差愈大,兴奋传导速度? 加快加快 0期去极的速度和幅度取决于期去极的速度和幅度取决于Na+通道开放的通道开放的速度和数量速度和数量。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静息电位绝对值降低,Na+通道开通道开放的速度和数量降低,放的速度和数量降低, 0期去极速度减慢,幅度期去极速度减慢,幅度降低,传导速度?降低,传导速度? 减慢减慢。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 邻近未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

27、邻近未兴奋部位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增大时,兴奋性降低,此时膜去极化达到阈距增大时,兴奋性降低,此时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延长,传导速电位水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时间延长,传导速度?度? 减慢减慢(4)收缩性)收缩性心肌收心肌收缩与钙缩与钙离子和离子和钙通道钙通道的关系的关系附:心音附:心音 将测量电极置将测量电极置于动物体表面一定于动物体表面一定部位记录到的心脏部位记录到的心脏电变化曲线电变化曲线心电图的定义心电图的定义3.2.4心电图心电图 (electrocardiogram)P波波:反映左右两:反映左右两心房心房的去极化过程的去极化过程QRS波群波群:反映左右两:反映

28、左右两心室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位变化T波波:反映:反映心室复极心室复极过过程中的电位变化程中的电位变化 (1)正常)正常心电图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从从P波起点到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波起点之间的时程,代表从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表从心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化开始的时间 QT间期(间期(QT interval) 从从QRS波起点波起点到到T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波终点的时程,代表心室开始兴奋去极化至完全复极的时间室开始兴奋去极化至完全复极的时间 PR间期(间期(PR interval) 指从指从QRS波群终点到波群终点到T波起点之

29、间的波起点之间的线段线段 正常心电图上正常心电图上ST段应与基线平齐。段应与基线平齐。ST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均已处于动作段代表心室各部分心肌均已处于动作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电位的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差存在在ST段(段(ST Segment)(2)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收缩的关系)心电图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收缩的关系3.3.13.3.1各类各类血管的结构血管的结构与功能与功能3.3 3.3 血管生理血管生理 (1)血流量血流量: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单位时间内流经血管某一横截面积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横截面积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 (2)血流阻力血流阻力:血流在血管内流

30、动时所遇:血流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血液之间及血液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到的阻力,血液之间及血液与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力 (3)血压血压: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侧: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侧压强),以大气压为压强),以大气压为0,用高过大气压的数值来,用高过大气压的数值来表示表示 3.3.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心室收缩射血时,主心室收缩射血时,主A内血压所达到的内血压所达到的最高值最高值 正常值正常值 90140mmHg (12.0-18.66kPa) 舒张压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P)?)?心室舒张时,主心室舒张时,主A血压所达到的最低值。血压所

31、达到的最低值。正常:正常:6090mmHg(8.0-12.0 kPa)(1) 概念概念 收缩压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P)?3.3.33.3.3动脉血压动脉血压 收缩压舒张压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4.0-5.33 kPa) 平均动脉压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 其数值反映了器官的血流供应其数值反映了器官的血流供应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直接法:等于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的动脉直接法:等于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的动脉 BP相加的平均值。相加的平均值。 间接法:平均动脉压舒张压

32、间接法: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脉压脉搏压(脉搏压(pulse pressure)?)?(2)动脉血压形成)动脉血压形成血液的充盈量血液的充盈量前提前提 血液的充盈程度用平均充盈压来表示血液的充盈程度用平均充盈压来表示心脏射血心脏射血动力动力心室的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心室的收缩,将血液射入主动脉心室收缩所作的功:转变成动能推动血流心室收缩所作的功:转变成动能推动血流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压强能势能包括弹性势能和压强能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血主要产生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多见血主要产生于小动脉和微动脉多见 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是动脉血压形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存在是动脉血压形成的关键成的关键大动脉管壁的

33、弹性大动脉管壁的弹性 每博量每博量心缩期中心缩期中主主A和大和大A内的血量内的血量管壁所受的压力管壁所受的压力压力压力,即即SP 由于由于BP,收缩期大收缩期大A增加的血液在舒张期增加的血液在舒张期内流向外周加速,因而在心舒末期存留于大内流向外周加速,因而在心舒末期存留于大A内的血量增加内的血量增加不多,故不多,故DP增加不明显增加不明显 可见,每博量可见,每博量主要是使收缩压主要是使收缩压 即即SP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博量的大小的高低主要反映了每博量的大小每博量(每博量(stroke volume,SV)(3)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心率心率心舒期缩短心舒期缩短心舒期内流向外周心

34、舒期内流向外周的血量的血量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心舒末期存留在大动脉内的血DP,随后,随后SP,但不如但不如DP明显,故脉压明显,故脉压 心率心率DP SP脉压脉压心率(心率(heart rate,HR)?)?外周阻力外周阻力 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心舒期内流向外周血心舒期内流向外周血心舒末期贮存在大动脉中的血心舒末期贮存在大动脉中的血DP;随后;随后SP,但,但SP增加不如增加不如DP明显明显脉压脉压 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阻力的大小。 临床上一般的高血压,大多由临床上一般的高血压,大多由R(腹腔脏器和骨骼肌阻力血管口径(腹腔脏器和骨骼肌阻力血

35、管口径)一般表现为舒张压升高一般表现为舒张压升高主主A和大和大A的弹性贮器作用的弹性贮器作用 主主A和大和大A的主要作用是在心室收缩期贮的主要作用是在心室收缩期贮存势能存势能舒张期释放,转变为动能和压强能舒张期释放,转变为动能和压强能(维持舒张压)。(维持舒张压)。主主A和大和大A弹性弹性DP,SP脉压脉压 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 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 失血时失血时循环血量循环血量 充盈压充盈压 BP 休克:毛细血管静脉大量开放休克:毛细血管静脉大量开放血管系统容量血管系统容量充盈压充盈压BP四、四、 (1) 静脉血压静脉血压(veno

36、us pressure) 微静脉内的血压约为微静脉内的血压约为1520mmHg,到到达右心房接近于达右心房接近于0 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3.3.43.3.4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 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及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右心房及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压。 心脏射血能力增强心脏射血能力增强回心血量及时排出回心血量及时排出心室内压心室内压,血从右房,血从右房右室,心房压右室,心房压 CVP。 CVP反映了心脏射血力量与静脉回心血量反映了心脏射血力量与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平衡关系。之间的平衡关系。 意义意义:临床上在重症休克时作为输液的

37、:临床上在重症休克时作为输液的量与速度的观察指标量与速度的观察指标。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 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凡能影响外周静脉压、CVP、静脉阻力的静脉阻力的因素均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因素均可影响静脉回心血量体循环量体循环量 体循环量体循环量静脉回心血量静脉回心血量失血时体循环量失血时体循环量,静脉回心血量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力量 当心脏收缩能力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心室排血舒张时心舒张时心室内压室内压有利于静脉回心有利于静脉回心(2 2)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体位改变体位改变 卧位卧位立

38、位立位时,身体低垂部时,身体低垂部位的静脉跨壁压位的静脉跨壁压静脉扩张,容静脉扩张,容量增大量增大回心血回心血量量(1)(1)定义定义动脉的周期性压力变化引起动脉血管的动脉的周期性压力变化引起动脉血管的搏动搏动 或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主动脉发生或心室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使主动脉发生同样节律的扩张和回缩,沿动脉管壁以弹性同样节律的扩张和回缩,沿动脉管壁以弹性压力的形式传播,称动脉脉搏压力的形式传播,称动脉脉搏 动脉脉搏的速度、幅度、硬度、频率等可动脉脉搏的速度、幅度、硬度、频率等可反映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反映循环系统的功能状态3.3.53.3.5动脉脉搏动脉脉搏马?马?颌外动脉颌外动脉牛?牛?尾

39、动脉尾动脉小动物?小动物?股动脉股动脉(2)检查部位:检查部位:静脉脉搏静脉脉搏定义定义 随心房舒收活动引起大静脉管壁规律性的随心房舒收活动引起大静脉管壁规律性的膨胀和塌陷膨胀和塌陷 牛和马可在颈静脉沟处观察到颈静脉的波牛和马可在颈静脉沟处观察到颈静脉的波动,奶牛的静脉脉搏较明显,可反映右心压力动,奶牛的静脉脉搏较明显,可反映右心压力的变化。的变化。 定义定义: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静脉与微动脉之间的血液循环(1)组成)组成:7个部分、个部分、3条通路条通路3.3.63.3.6微循环(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的组成3条通路的条通路的特点特点 迂回通

40、路(营养通路)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管壁薄(真毛细血管),迂回曲折,交错管壁薄(真毛细血管),迂回曲折,交错成网成网 管径小,阻力大,血流缓慢管径小,阻力大,血流缓慢 交替开放交替开放物质交换(故又称为营养通道)物质交换(故又称为营养通道)迂回通道开闭的取决因素迂回通道开闭的取决因素: 后后微微A和和capi前括约肌的舒张前括约肌的舒张其后的其后的capi开放开放 后后微微A和和capi前括约肌的收缩前括约肌的收缩其后其后的的capi关闭关闭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迂回通路的主要功能:直接通道直接通道路径路径 微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静脉通血毛细血管静脉微静脉微静脉特点特点 通血毛

41、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最后延伸通血毛细血管是后微动脉的最后延伸 通血毛细血管与真毛细血管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无通血毛细血管与真毛细血管的最大区别是前者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管径较粗、血流较快,经常开放管径较粗、血流较快,经常开放功能功能 使部分血液迅速经微循环回心使部分血液迅速经微循环回心 物质交换少物质交换少 动动-静脉短路静脉短路(arteriovenous shunt)路径路径: 微动脉微动脉A-V吻合支吻合支微静脉微静脉特点特点: 最短、最直、阻力最小最短、最直、阻力最小血流最快,不能进行物血流最快,不能进行物质交换质交换 一般情况下,因吻合支管壁平滑肌收缩而关闭,一般情况下,因

42、吻合支管壁平滑肌收缩而关闭,体温升高时可开放体温升高时可开放arteriovenous shunt在皮肤(特别是手掌、足在皮肤(特别是手掌、足底、耳廓)多见底、耳廓)多见功能功能:调节体温调节体温 环境温度(体温)环境温度(体温)arteriovenous shunt关关闭闭皮肤血流量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皮肤温度有利于保存热有利于保存热量量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感染性或中毒性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感染性或中毒性休克休克A-V吻合支大量开放吻合支大量开放 皮肤血流增加皮肤血流增加皮肤温度皮肤温度暖休克暖休克 有限的血液流经有限的血液流经arteriovenous shunt,物物质交换少质交换少

43、加速组织缺氧加速组织缺氧 若环境温度(体温)若环境温度(体温)arteriovenous shunt开放开放皮肤血流量皮肤血流量皮肤温度皮肤温度有利有利于散热于散热 组织液是血浆经组织液是血浆经capillary滤过而形成的,滤过而形成的,即组织液是去蛋白血浆即组织液是去蛋白血浆 生成机制生成机制: 滤过滤过(filtration) 重吸收重吸收(absorption) 滤过与重吸收量的对比决定着液体流动的滤过与重吸收量的对比决定着液体流动的方向方向(1)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3.3.73.3.7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的生成(2)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影响组织液生成的4个因素个因素:1.capilla

44、ry pressure2.interstitial fluid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3.interstitial fluid pressure4.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定义定义: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滤过的力量和重吸收的力量之差 单位时间内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滤过的单位时间内液体通过毛细血管壁滤过的量等于量等于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与滤过系与滤过系数的乘积数的乘积 滤过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滤过系数的大小取决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性和滤过面积 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eff

45、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毛细血管动脉端毛细血管动脉端: (3015)()(2510)10 生成组织液生成组织液 滤过的力量滤过的力量10mmHg毛细血管静脉端毛细血管静脉端: (1215)()(2515)8 组织液被吸收组织液被吸收 重吸收的力量重吸收的力量8mmHg 即生成的组织液大于重吸收。(即生成的组织液大于重吸收。(90) 多余的组织液则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流多余的组织液则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流回。(回。(10)capillary pressure 决定于决定于cap前阻力前阻力/后阻力之比(正常为后阻力之比(正常为5:1),若比值),若比值,ca

46、pillary pressure 如:微动脉扩张如:微动脉扩张cap前阻力前阻力capillary pressure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 edema 右心衰右心衰右房压右房压静脉回流受静脉回流受阻阻capi血血压压肾脏疾病,大量蛋白随尿排出肾脏疾病,大量蛋白随尿排出 营养不良及肝脏疾病营养不良及肝脏疾病白蛋白白蛋白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dema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apillary通透性通透性 烧伤、过敏等烧伤、

47、过敏等capi通透性通透性 interstitial fluid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edema淋巴回流淋巴回流(lymphatic circulation)10组织液入毛细淋巴管组织液入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管右淋右淋巴导管、胸导管巴导管、胸导管静脉淋巴回流受阻静脉淋巴回流受阻水肿水肿 如:丝虫病、堵塞淋巴管如:丝虫病、堵塞淋巴管下肢水肿下肢水肿淋巴液的生成淋巴液的生成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回收蛋白质回收蛋白质 毛细淋巴管上皮

48、细胞瓦片状的排列方式使毛细淋巴管上皮细胞瓦片状的排列方式使白蛋白很容易进入淋巴管,经淋巴回流入静白蛋白很容易进入淋巴管,经淋巴回流入静脉脉 如果淋巴管阻塞如果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加组织胶渗压组织胶渗压edema 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平衡血浆与组织液平衡血浆与组织液 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全身血浆总量一天中回流的淋巴液全身血浆总量 淋巴结的防御、屏障作用淋巴结的防御、屏障作用 3.4.13.4.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Nervous regulation)(1 1)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心脏的神经支

49、配心脏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心交感神经(cardiac sympathetic nerve) 心迷走神经心迷走神经(cardiac vagus nerve )肽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3.43.4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2)血管的血管的innervation 除真毛细血管外,其余的血管壁中都有除真毛细血管外,其余的血管壁中都有平滑肌。几乎所有的血管平滑肌都受植物平滑肌。几乎所有的血管平滑肌都受植物神经支配。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 节后纤维释放递质节后纤维释放递质: NE 分布: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分布:体内几乎所有的血管都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支配管神经纤维支

50、配 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受体: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受体:受体受体:受体兴奋受体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皮血管平滑肌收缩(皮肤、内脏血管肤、内脏血管受体为主)受体为主)受体:受体:受体兴奋受体兴奋血管平滑肌舒张(骨骼血管平滑肌舒张(骨骼肌血管肌血管受体为主)受体为主)特点特点: 体内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体内多数血管只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的单一神经支配的单一神经支配 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对血管的调节作用主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对血管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血管紧张性活动实现要通过血管紧张性活动实现 血管紧张性活动血管紧张性活动:神经纤维持续发放低频率神经纤维持续发放低频率的神经冲动,使血管平滑肌经常

51、处于收缩状态。的神经冲动,使血管平滑肌经常处于收缩状态。 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tonic activity血管收缩血管收缩交感缩血管神经交感缩血管神经tonic activity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交感缩血管通过神经纤维交感缩血管通过神经纤维的的tonic activity,影响平滑肌的收缩,可使血管口径发生较大影响平滑肌的收缩,可使血管口径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调节外周阻力(血流量的变化,从而调节外周阻力(血流量)。)。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骨骼肌的微动脉还受交感舒血管神经骨骼肌的微动脉还受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的支配纤维的支配 节后纤维释放节后纤维释放递质递质: ACh 分

52、布分布:骨骼的血管中:骨骼的血管中,作用作用于于M受体受体兴奋舒张兴奋舒张 特点特点:无紧张性活动:无紧张性活动 作用作用:剧烈运动或防御时发放冲动:剧烈运动或防御时发放冲动骨骼肌血管舒张,其他部位因交感缩血管骨骼肌血管舒张,其他部位因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使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使血管收缩骨骼肌血流骨骼肌血流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副交感舒血管神经纤维 释放递质释放递质: ACh 分布分布:只有少数器官有,如:只有少数器官有,如脑、唾液腺、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外生殖器胃肠道腺体、外生殖器 特点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影:无紧张性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不影响血管的舒缩。响血管的舒缩。 作用作用:调

53、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对外周阻:调节局部器官的血流量,对外周阻力影响小力影响小。 (1) 定义定义:指:指在在CNS中,与心血管反射中,与心血管反射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有关的神经元集中的部位 实际上实际上,cardiovascular center分布于从脊分布于从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各级中枢髓到大脑皮层的各级中枢 动物实验表明,延髓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动物实验表明,延髓是最基本的心血管中枢,至少包括枢,至少包括4个部位的神经元个部位的神经元3.4.23.4.2心血管中枢心血管中枢缩血管区缩血管区:神经元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神经元位于延髓头端的腹外侧部 舒血管区舒血管区: 位于延髓尾端的腹位于延髓

54、尾端的腹外侧部外侧部A1区区传入神经接替站传入神经接替站:延髓孤束核延髓孤束核心抑制区心抑制区: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处为心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处为心迷走神经核所在地迷走神经核所在地 (2) 延髓心血管中枢的分区:延髓心血管中枢的分区:心血管中枢的特点心血管中枢的特点:具有紧张性活动具有紧张性活动交互抑制交互抑制:心迷走神经中枢兴奋,则心交感:心迷走神经中枢兴奋,则心交感中枢抑制。一般情况下,心迷走中枢占优势中枢抑制。一般情况下,心迷走中枢占优势紧张性可随呼吸产生周期性变化紧张性可随呼吸产生周期性变化呼气呼气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tonic activity、心交感中心交感中枢枢tonic

55、 activity心率心率吸气吸气心迷走中枢心迷走中枢tonic activity、心交感中心交感中枢枢tonic activity心率心率(1) 压力感受性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也:也称为称为降压反射降压反射(depressor reflex)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牵张刺激,如血压对血管壁的牵拉牵张刺激,如血压对血管壁的牵拉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稳定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稳定3.4.33.4.3心血管反射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 reflex)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作用特

56、点作用特点: BP在在60180mmHg范围内波动时降范围内波动时降压反射起作用(在压反射起作用(在100mmHg时最敏感)。时最敏感)。 对对BP的迅速变化敏感。对持续的高的迅速变化敏感。对持续的高BP不敏感,只能在高水平上调节,出现调定点不敏感,只能在高水平上调节,出现调定点的重置的重置 颈动脉窦的敏感性颈动脉窦的敏感性主动脉弓区主动脉弓区 双向效应:降双向效应:降/升压升压窦神经放电窦神经放电(2)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定义定义: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改变引起的血液中某些化学成分改变引起的心心血管反射血管反射 适宜刺激:适宜刺激: 缺氧缺氧、CO2浓度过高、浓度过高、H浓浓度度(pH

57、) 生理意义生理意义: 调节呼吸(为主)调节呼吸(为主) 应激时对心血管起作用应激时对心血管起作用 BP 60mmHg时,减压反射下降。此时时,减压反射下降。此时主要靠化学感受性反射维持主要靠化学感受性反射维持BP,保证心、脑保证心、脑器官的血供。器官的血供。4.4.4体液调节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分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分全身性体液调节和局部性体液调节4.4.4.1全身性体液调节及其特点全身性体液调节及其特点 不易破坏不易破坏 可经血流流经全身各处,调节心血管可经血流流经全身各处,调节心血管 大多为缩血管效应大多为缩血管效应(1 1)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pi

58、nephrine,E) 与去甲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 NE) 来源来源: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末梢:肾上腺髓质和交感神经末梢E的作用的作用: 对心脏:兴奋心脏对心脏:兴奋心脏1受体起正性变时、变受体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力、变传导作用 对血管:兴奋对血管:兴奋受体受体以以受体占优势受体占优势的皮肤、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而骨骼肌以的皮肤、内脏血管平滑肌收缩,而骨骼肌以2受体占优势受体占优势血管舒张。血管舒张。 小剂量时骨骼肌血管舒张,只有在大剂小剂量时骨骼肌血管舒张,只有在大剂量时才兴奋量时才兴奋受体为主受体为主血管收缩血管收缩E对外周血管的调节是使各器官血液

59、重对外周血管的调节是使各器官血液重新分配,骨骼肌血量增加,总新分配,骨骼肌血量增加,总R不变或减少。不变或减少。由于由于E的强心作用明显,故常做强心剂用的强心作用明显,故常做强心剂用NE 主要激活主要激活与与1受体,对受体,对2作用小作用小 体内大多数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体内大多数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BP NE增加离体心脏心率。增加离体心脏心率。 但整体情况下,但整体情况下,NE缩血管缩血管BP减压反减压反射射心率心率(从而掩盖了心(从而掩盖了心1受体的作用)受体的作用) 由于由于NE升压明显升压明显,临床用作升压药。临床用作升压药。循环血量循环血量等适宜刺激等适宜刺激(2 2)肾素肾素- -

60、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 -醛固酮系统醛固酮系统(RAAS)(RAAS) 刺激肾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素分泌的因素( (泌尿生理泌尿生理) ); 血管紧血管紧张素张素(A(A、AA、A)A)的作用:的作用: 注注 :AA:不具有活性不具有活性,AA:主要主要AA:A A 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 :循环血容量循环血容量肾动脉压肾动脉压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牵张感受器牵张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致密斑感受器肾肾动脉压动脉压肾血流量肾血流量 肾肾 近近 球球 细细 胞胞 肾交感肾交感N N兴奋兴奋GFR远曲小管远曲小管NaNa+ +、ClCl- -负荷负荷NENE和和E EPGEPGE2 2循环血

61、容量循环血容量心房容量感受器心房容量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动脉压力感受器肾肾 素素反射性反射性+ + + + + + +NE受体受体(3) 血管加压素(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来源来源: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贮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神经元分泌,贮存于垂体后叶存于垂体后叶。 作用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减尿减少(称为抗利尿激素)少(称为抗利尿激素)能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加压素受体结合能与血管平滑肌的血管加压素受体结合血血管收缩管收缩R增加增加血压血压。故称为升压素。故称为升压素 ADHADH作用机理作用机理1 1ADHADH作用机

62、理作用机理2 2ADHADH作用机理作用机理3 3(4)内皮素)内皮素(endothelin, ET)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最强的缩血管物质之一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不参与生理状态下的血压调节(5)心房肽)心房肽 来源于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来源于心房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类多肽作用:作用: 具有强烈的利尿、利尿具有强烈的利尿、利尿Na+的作用的作用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促使血管平滑肌舒张RBP降低肾素、血管紧张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素II和醛固酮的分泌和醛固酮的分泌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抑制血管升压素的合成和释放(6)肾上腺髓质素)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in) 扩血管、降

63、压、抑制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扩血管、降压、抑制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II(7)NO:内皮舒张因子内皮舒张因子 NO具有强大的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具有强大的松弛血管平滑肌作用,NO扩散至平滑肌细胞,与细胞膜受体作用,激活扩散至平滑肌细胞,与细胞膜受体作用,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环鸟苷酸鸟苷酸环化酶产生环鸟苷酸(cGMP),松弛血管,松弛血管平滑,引起血管舒张。平滑,引起血管舒张。 4.4.4.2局部性体液调节局部性体液调节特点:特点: 易被破坏易被破坏 只在局部起作用只在局部起作用 一般为舒血管作用一般为舒血管作用 血管舒张素血管舒张素 缓激肽缓激肽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 组织胺组织胺4.4.4.3自身调节

64、自身调节 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器官本身对局部组去除神经、体液因素,器官本身对局部组织或血管的调节。织或血管的调节。血管的自身调节主要有两种学说:血管的自身调节主要有两种学说:(1)肌源学说肌源学说 血压升高血压升高,牵张血管平滑肌收缩牵张血管平滑肌收缩,维持血量维持血量相对恒定相对恒定; ;血压降低血压降低,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牵张血管平滑肌舒张,维持血量维持血量相对恒相对恒(2)局部代谢产物学说局部代谢产物学说 灌注压下降导致血流量下降灌注压下降导致血流量下降,局部代谢产物增加局部代谢产物增加,舒张血管带走代谢产物舒张血管带走代谢产物;血管收缩血管收缩,R升高升高,血流下降血流下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