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664333 上传时间:2024-07-26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22生态系统的稳态(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2 生态系统的稳态高考生物高考生物 (江苏专用)考点考点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7江苏单科,26,8分)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五年高考A A组组自主命题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江苏卷题组(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法了解该蛙

2、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答案答案(8分)(1)次生(2)捕食和竞争(3)物理等距取样(4)浮游生物类(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等的相关知识。(1)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和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该公园生物群

3、落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由于昆虫和杂食性鱼类都捕食水草,又存在捕食关系,故它们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声音属物理信息,因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所以可采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其卵块的密度。(4)水草腐烂后,一些浮游生物会对其进行分解而最先快速增殖。(5)蛙类可被蛇类和肉食性鱼类、鼠类等生物捕食,同时猛禽又可捕食肉食性鱼类、蛇类和鼠类等生物。易错警示易错警示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看出在岸边最好用等距取样法调查卵块密度;水草腐烂后,最先快速增殖的生物应是水中属于分解者的一些浮游生物。2.(2014江苏单科,26,7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

4、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营养级。(2)机场内的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种反应属于反射。(3)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4)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除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鸟草”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演替。(5)为了解机场内蜗牛密度,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图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其中最合理的是(填序号)。调查中某个样方内蜗牛分布示意图如下,该样方的蜗牛数应计为

5、个。答案答案(7分)(1)第三、第四、第五(2)条件(3)行为(4)次生(5)6或7解析解析(1)以草为起点,小型猛禽为终点的食物链共有10条,小型猛禽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2)小鸟初遇稻草人十分惊恐,这是对具体刺激所发生的后天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3)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是通过向小鸟传递的行为信息来驱赶小鸟的。(4)机场草地存在土壤条件和杂草种子,其演替属于次生演替。(5)调查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本题中水泥小路两侧可能密度相差很大,为了更准确,应在小路两侧都有样方;计数的方法是样方内加相邻两边及其顶点的个体数。错答分析错答分析(1)在分析一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时,不能仔细地

6、对有关食物链进行逐条分析,所以导致答案写不完整。(2)不能正确区分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或者不能使用相关规范术语回答问题。(3)学生不能正确判断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或者不能使用相关规范术语回答问题。(4)审题不清,不能从群落演替的角度思考问题,或者不能正确使用规范术语回答问题。(5)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具体的计数方法,只是考虑和使用自己习惯的计数法,因此导致答案写不全。考点考点2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1.(2015江苏单科,9,2分)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

7、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答案答案B行道树灌木丛是长方形,调查其中蜘蛛种群密度采用等距取样法,A错误;杂食性鸟类由于食物范围广,受环境影响较小,其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B正确;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合理搭配,并非物种数目越多越稳定,C错误;变色龙的体色变化是为了与周围环境颜色一致,并非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D错误。错因分析错因分析错选C的考生,对于生态瓶的稳定性的基本原理没有理解透彻,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物种数,更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

8、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2.(2014江苏单科,10,2分)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藻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答案答案D蓝藻水华现象与水体中N、P增多而引起蓝藻大量繁殖有关,体现了物质的利用,未体现出能量流动的特点,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包括太阳能(光合作用固定)和氧化无机物时释放的化学能(化能合成作用利用),B错误;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C错误;无机

9、环境和生物群落间物质可以循环反复利用,D正确。3.(2018江苏单科,28,8分)某城市河流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入,水质逐渐恶化。经过治理后,河水又恢复了清澈。图1表示该河流的能量金字塔(甲、乙、丙为3种鱼,丁为1种水鸟,甲不摄食藻类,箭头指示能量流动方向),图2表示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数字表示同化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图1(1)图1所示食物网中,遗漏了一条能量流动途径,该条途径是。(2)图1所示食物网中,次级消费者是,丁与丙之间的种间关系是。(3)根据图1分析,除了图2中已经标出的能量去向之外,乙的能量去向还有。(4)结合图2分析,图1所示食物网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

10、效率(在“大于”、“小于”或“等于”中选择)7.6%。(5)经检测,水体中含有某种可被生物富集的农药,推测此农药含量最高的物种是。(6)从生态学角度解释,污染物排放导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答案答案(8分)(1)水草甲丁(2)丙和丁捕食和竞争(3)传递给丙、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大于(5)丁(6)河流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能力有限解析解析(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图中第二营养级中的甲的能量可以流向第三营养级丙、丁,图中遗漏的能量流动途径是水草甲丁。(2)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丙、丁。(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初级消费者(乙)的能

11、量有三个去向,一是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二是流向下一营养级(丙和丁),三是被分解者分解利用。(4)第二营养级包括甲和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甲+乙)/25000,甲同化的能量未知,乙同化的能量为1900kJ,故第一、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大于7.6%(1900/25000100%)。(5)被生物富集的农药在最高营养级中的含量最高,即丁中农药含量最高。(6)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但其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河流的污染物超过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的范围时,就会造成河流水质恶化。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生物富集生物有机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的某种元素或化合物如果难以排出或分解,就会

12、使生物有机体中该物质的平衡浓度超过环境中该物质浓度。当更高营养级的生物捕食该生物后,难以排出或分解的物质继续在体内累积。考点考点3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6江苏单科,27,7分)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下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分解产生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法,分别统计的种群密度。(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

13、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好氧光合放氧厌氧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答案答案(7分)(1)蛋白质(2)N、P(3)五点取样各种害虫(4)(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解析解析(1)蛋白质中含硫,而糖类、核酸、脂质中均不含硫。(2)富营养化的水可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一定的N、P等矿质元素。(3)调查稻田害虫的种群密度可用五点取样法,且需要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4)稻田中水体上层氧气浓度较高,好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均可分解有

14、机物,水体下层缺乏氧气,主要依靠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光合放氧微生物属于生产者。(5)富营养化的水经过稻田净化时,水体中的部分矿质元素被水稻吸收,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减少会导致藻类减少;水稻遮光会使藻类光合作用降低,引起藻类减少;消费者可以捕食一部分藻类;微生物等产生的杀藻物质也可使藻类减少。知识拓展知识拓展用样方法调查害虫种群密度时可依据地形选择取样方法;方形地块宜采用五点取样法;条形地块宜采用等距取样法。考点考点4 4人与环境人与环境1.(2017江苏单科,9,2分)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

15、合理的是()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答案答案D生态工程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物种的多样性,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化。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直接价值,D符合题意。2.(2016江苏单科,20,2分)为修复长期使用农药导致有机物污染的农田,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加入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该菌剂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C.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

16、种类,降低害虫的优势度D.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答案答案B向土壤中投放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可增加土壤中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项正确;该菌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减少了残留农药进入农作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土壤中的物质循环,B项错误;土壤有毒物质的减少有利于增加农田动物的种类,使营养结构更复杂,从而降低害虫的优势度,C项正确;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农药降解菌具有分解农药的特殊代谢途径,体现了基因多样性的应用价值,D项正确。3.(2015江苏单科,14,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多样性是物

17、种多样性的保证B.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大量引进国外物种是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D.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更容易被病虫害毁灭答案答案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保证,A正确;各种中药材的药用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大量引进国外物种可能会造成生物入侵,使当地生物多样性降低,C错误;混合树种的天然林比单一树种的人工林物种丰富,营养结构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强,不容易被病虫害毁灭,D错误。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易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与直接价值混淆,导致错选B;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认识不足,导致错选C。4.(2015江苏单科,22,3分)研究

18、人员在不同季节对一小型湖泊水体进行采样,调查浮游藻类的数量和种类,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多选)()A.温度是影响该水体中藻类种群变化的重要因素B.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藻的种类会有所增加C.夏季可能是该湖泊中浮游动物种类最多的季节D.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会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答案答案A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水体富营养化、物种多样性、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由图中信息可知,影响该水体中藻种类数和藻浓度的重要因素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温度的不同,A正确;如果该水体发生富营养化,优势藻类蓝藻的数量会显著增加,而其他藻类相对处于竞争劣势,可能导致某些藻类死亡,从而导致藻的种类减

19、少,B错误;在藻类数量相对较多情况下,浮游动物种类数主要和藻的种类数有关,夏季藻种类数最多,因此浮游动物种类也可能最多,C正确;在能量流动中,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但不能说明浮游藻类中的氧元素有10%20%进入浮游动物,D错误。易错分析易错分析本题易错选B、C。错选B的原因是把“生物量”与“生物种类数量”的概念混淆了;未选C的原因是未能把藻类的种类数与浮游动物的种类数正确地联系起来。5.(2014江苏单科,17,2分)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B.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花费大量

20、人力物力保护无经济价值的物种是为人类生存发展保留空间D.农田是具有高度目的性的人工生态系统,清除杂草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不矛盾答案答案B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增加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了物种的多样性;人造林物种较为单一,因此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会降低生物多样性;人和其他物种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其他物种的存在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更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清除杂草的目的是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这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原则并不矛盾。B B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省(区、市)卷题组考点考点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21、1.(2015天津理综,1,6分)下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答案答案D由图可知: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出现上下波动,B错误;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受无机环境的影响,D正确。2.(2015海南单科,23,2分)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

22、统第一营养级的是()A.小鱼吃的小虾B.吃小鱼的大鱼C.泥巴中的藻类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答案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中营养级判断等知识。属于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生产者,藻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C正确;小虾和大鱼都属于消费者,大肠杆菌属于分解者,A、B、D错误。解题关键解题关键本题需要明确两个内容,一是第一营养级都是生产者,二是对“俗话”内容的理解,明确其中的生物构成了食物链。考点考点2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1.(2016课标全国,5,6分)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

23、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答案答案B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而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态系统重新利用,故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B错误。审题方法审题方法解题时要注意找到“题眼”,如根据本题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即可采用直选法解题。2.(2016课标全国,5,6分)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

24、。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答案答案C根据题意可写出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鹰的迁入延长了食物链,使能量消耗的环节(营养级)增加,但没有改变能量流动的方向,C正确、D错误;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导致黄雀的食物螳螂的数量增多,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细菌产生的能量大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不能流向生产者,B错误。思路梳理思路梳理题干信息显示鹰捕食黄雀,所以鹰的迁入延长了

25、食物链。3.(2018课标全国,31,11分)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这一建立在“威慑”与“恐惧”基础上的种间关系会对群落或生态系统产生影响,此方面的研究属于“恐惧生态学”范畴。回答下列问题:(1)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有可能增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会太多,原因是。(2)如果将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食物网只有三个营养级的某生态系统中,使得甲、乙两种植食性动物间的竞争结果发生了反转,即该生态系统中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假定该反转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那么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

26、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3)若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某地区的森林中重新出现,会减轻该地区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根据上述“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产生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答出两点即可)。答案答案(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2)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野猪因恐惧减少了采食解析解析(1)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大部分都损失了,传递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较少,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所以生态系统中食

27、物链的营养级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2)顶级肉食性动物引入后,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且不是由于顶级肉食性动物的直接捕食造成的。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可推测,甲对顶级肉食性动物的恐惧程度比乙高,引入顶级肉食性动物后,甲逃离该生态系统的数量比乙多。(3)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在森林中出现后,会减轻野猪对农作物的破坏程度,可能是因为大型肉食性动物捕食野猪,从而减少了野猪数量,也可能是因为野猪因恐惧该大型肉食性动物而减少了对农作物的采食量。解题指导解题指导解答第(2)小题时,应注意不是顶级肉食性动物直接捕食造成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要根据“恐惧生态学”知识推测甲的数量优势地位丧失的可能原因。考点考点3 3生

28、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2015课标,4,6分)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答案B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生物成分,A项不符合题意;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仍有能量的输入和散失,B项符合题意;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项不符合题意;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D项不符合题意。方法技巧方法技巧任何一种“量”的稳定都源于其“来源”与“去路”的平衡。2.(20

29、18天津理综,8,10分)为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西黄松老龄(未砍伐50250年)和幼龄(砍伐后22年)生态系统的有机碳库及年碳收支进行测定,结果见下表。据表回答:*净初级生产力: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的速率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碳的速率*异养呼吸: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1)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部位被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有克碳用于生产者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其中,部分通过生态系统中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

30、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等于/小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幼龄西黄松群落(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碳量西黄松生态系统生产者活生物量(g/m2)死有机质(g/m2)土壤有机碳(g/m2)净初级生产力*(g/m2年)异养呼吸*(g/m2年)老龄1273025605330470440幼龄146032404310360390解析解析(1)生态系统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西黄松群落被砍伐后,可逐渐形成自然幼龄群落,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2)大气中的碳主要在叶绿体基质部位被固定,进而被还原形成有机物进入生物群落。幼龄西黄松群落每平方米中用于生产者

31、当年的生长、发育、繁殖,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等于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总碳量减去自身呼吸作用消耗的碳量,即净初级生产力乘以1平方米(360g/m21m2=360g)。储存在生产者活生物量中的碳量,部分通过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部分转变为死有机质和土壤有机碳后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大气中的CO2库。(3)根据表格可知: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0.037/年;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0.25/年,所以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每年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老龄群落。根据年碳收支分析:“收”即净初级生产力,“支”即异养呼吸,360390,即“收”小于“支”,所以

32、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降低大气碳总量。答案答案(共10分)(1)恢复力(2)基质360消费者分解者(3)大于不能易错警示易错警示注意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每年的净初级生产力等于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除以生产者活生物量,而不是表格中的净初级生产力。3.(2014山东理综,27,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结构。新建码头的

33、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和(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解析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b点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b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

34、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重捕率降低,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从最初没有生物到被多种生物附着,这个过程为群落演替。(3)分析图乙可知,A为生产者,B为分解者,D为初级消费者,C为次级消费者,在碳循环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生产者和分解者;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很难恢复。考点考点4 4人与环境人与环境1.(2017北京理综,3,6分)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

35、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答案答案A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探究酸雨对樟树和楝树树苗株高的影响,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酸雨对楝树株高影响(抑制生长)明显,对樟树影响不大,A正确;从该实验结果不能确定酸雨对樟树及楝树种群密度、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及其他树种的影响,B、C、D错误。2.(2018北京理综,31,16分)因含N、P元素的污染物大量流入,我国某大型水库曾连续爆发

36、“水华”。为防治“水华”,在控制上游污染源的同时,研究人员依据生态学原理尝试在水库中投放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的鲢鱼和鳙鱼,对该水库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取得了明显效果。(1)在该水库生态系统组成中,引起“水华”的藻类属于。水库中各种生物共同构成。(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根据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调查投放区鲢、鳙的的生物积累量(在本题中指单位面积中生物的总量,以thm-2表示):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应捕杀鲢、鳙的。(3)藻类吸收利用水体中的N、P元素,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银鱼主要以浮游动物为食,由图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到该水库后,造成银鱼生物积累量,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4)投放鲢、

37、鳙这一方法是通过人为干预,调整了该生态系统食物网中相关物种生物积累量的,从而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鲢鱼和鳙鱼是人们日常食用的鱼类。为继续将投放鲢、鳙的方法综合应用,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请提出两条具体措施。答案答案(1)生产者(生物)群落(2)捕食对象/食物捕食者/天敌(3)明显下降鲢、鳙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4)比例(5)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解析解析(1)引起水华的藻类植物主要是蓝藻类,蓝藻类为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水库中

38、各种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2)为确定鲢、鳙的投放量,应调查投放区上一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为保证鲢、鳙的成活率还应捕杀鲢、鳙的天敌。(3)银鱼以浮游动物为食,鲢鱼和鳙鱼以藻类和浮游动物为食,浮游动物以藻类为食。由图中数据可知,将鲢、鳙鱼苗以一定比例投放后,银鱼生物积累量减少,这可能与鲢、鳙鱼与银鱼在食物上存在竞争关系有关。(4)通过人为调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积累量的比例,可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5)根据以上分析,若要在保持良好水质的同时增加渔业产量,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定期适度捕捞鲢、鳙;定期合理投放鲢、鳙;控制性捕杀鲢、鳙的捕食者(天敌);控制人类活动(工业、农业、旅游等)对该水库

39、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赤潮与水华不同水华是指淡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是指海水中由N、P等营养成分增多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3.(2015广东理综,26,16分)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某科研小组开展酸雨与生态系统关系的研究。下表是不同pH值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mg/g)影响的结果。pH值5.8(对照)4.03.02.0桃树2.20(100)2.19(99.55)2.13(96.82)1.83(83.18)腊梅3.65(100)3.58(98.08)3.44(94.25)2.95(80.82)木樨1.07(100)1.

40、07(100)1.05(98.13)0.96(89.72)注:括号内为与同种植物对照实验的相对百分比。(1)叶绿素位于叶绿体内的上,提取后经层析分离,扩散最慢的色素带呈色。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产物)减少。由于光反应速率降低,将直接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由表可知: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3)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原因是。答案答案(1)类囊体膜(2分)黄绿(2分)ATP、H、O2(2分)C3的还原(2分)(2)加大(1分)叶绿素含量低(高)的植物受酸雨影响较小(大)(1分)腊梅(木樨)

41、叶绿素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最小)(2分)(3)抵抗力(1分)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3分)解析解析(1)叶绿体色素分布于类囊体薄膜上,提取后经纸层析分离,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最下方的黄绿色的叶绿素b扩散最慢。酸雨中的S破坏叶绿素,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这将直接影响C3的还原过程,最后导致(CH2O)生成减少。(2)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不同植物叶绿素含量受酸雨的影响不同;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的程度加大。(3)长期酸雨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物种类减少,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简单,自我调节能力降低,致使生态系统抵抗

42、力稳定性降低。C C组组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考点考点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2013江苏单科,26,7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10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以及鱼会大量捕食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

43、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填序号)。鸟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答案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的精确性)(2)浮游动物(3)竞争(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食物链)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5)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1)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故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主要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2)

4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放养的杂食性鲫鱼会大量捕食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同时鱼的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使实验组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3)随着时间的延续,浮游植物和水稻竞争稻田中有限的矿质元素等生存条件,水稻生长旺盛即水稻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浮游植物便会大幅度减少,浮游植物光合产量也下降,最终导致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减少。(4)稻田中鱼类的加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的速率。(5)该实验的实验变量为鲫鱼的有无,与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相比,鸟可以捕食鲫鱼,故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应为鸟。解后反思解后反

45、思用专业名词准确答题,不仅很简练,还可省下许多笔墨和时间。要明白任何一个原理、规律都是由许多的概念(用专业名词表示)加上逻辑关系构成的。用专业名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应该视为一种重要的、在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的基本能力。考点考点2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1.(2010江苏单科,11,2分)有人发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运动,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病率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答案答案C“多吃素食、少吃肉食”能节约粮食,其

46、生态学原理在于降低人在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故正确答案为C。评析评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记忆层次,综合性强,难度不大。2.(2009江苏单科,17,2分)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B.蓝藻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暴发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答案答案B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是因为水体为蓝藻提供了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并未涉及能量流动问题。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且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损失越少。A、C、D均可以利用能量流动规律分

47、析。3.(2015海南单科,25,2分)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答案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的作用就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光能,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D错误

48、。4.(2014天津理综,3,6分)图a、b分别为农村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生命物质总量)金字塔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B.两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均由3个营养级组成C.城市生态系统不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低D.流经两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均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答案答案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之一。生态系统均可通过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图示两个生态系统不一定只有3个营养级;所有生态系统均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城市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抵抗力稳定性较低;城市生态系统生产者较少,需外界输入大量能量,故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能

49、量和外界输入的能量。5.(2012江苏单科,26,8分)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调查结果2007年(养殖前)2010年(养殖后)水生高等植物物种数135生物量(湿重kg/1000m2)56020浮游藻类物种数1120生物量(干重g/m3)210鱼类物种数158生物量(湿重kg/1000m2)30750虾、贝等小型动物物种数258生物量(湿重kg/1000m2)5513(1)改为人工鱼塘后,该湖泊生物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2)从种间关

50、系的角度分析,水生高等植物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3)从表中可以推测,与2007年相比,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所含的总能量显著增加,其主要原因是。(4)虾、贝等小型动物能摄食鱼饵料。如果肉食性鱼类只摄食虾、贝等小型动物,可以推测在相同饲养条件下2010年肉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植食性鱼类的总量将会。(5)若对该湖泊进行生态修复,除停止养鱼外,还需恢复水生高等植物,以抑制浮游藻类生长。在这一过程中水生高等植物的直接作用是、。答案答案(1)食物链(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4)减少增加(5)吸收营养物质竞争光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了人工鱼塘中生物种

51、群数量的变化、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相关知识。(1)(2)小型天然湖泊改为人工鱼塘后,由于养殖的两类鱼均不能以浮游藻类为食,导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水生高等植物在植食性鱼类的捕食和浮游藻类的竞争作用的联合影响下,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生物群落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3)与养殖前相比,人工投饵使输入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显著增多。(4)正常情况下,肉食性鱼类能捕食植食性鱼类和虾、贝等小型动物,若肉食性鱼类仅以虾、贝等小型动物为食,由于食物来源减少,其数量会减少;而植食性鱼类由于天敌(肉食性鱼类)和竞争者(虾、贝等)减少,其数量将会增加。(5)在生态系统修复的过程中,水

52、生高等植物可通过吸收水中的N、P等营养物质、竞争光照,来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6.(2016课标全国,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答案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分)(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分)(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解析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

53、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中,因环境温度低,分解者的数量少且分解能力弱,导致土壤有机物质分解量少,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因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所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思路分析思路分析第(2)题一般可以从“来源”和“去路”分析物质含量变化,冻原生态系统植被稀少,有机物不可能是“来源”多,只能从“去路”少的角度进行分析。第(3)题注意题干中的“通常”,它提示我们这里指的是普通生态系统,食物链不会很长的原因,要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方面进行回答。7.(2014四川理综,9,11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

54、,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图所示。(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关系。(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型增长。(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降低。答案答案(11分)(1)福寿螺的密度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消费者捕食(3)大于S(4)次生狐尾草(5)

55、抵抗力解析解析(1)题中是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测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所以自变量为不同密度的福寿螺;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取样方法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之间构成捕食关系。(3)从图中看出,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处于正增长,说明其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环境阻力的存在,水花生呈S型增长。(4)低密度处理小区本身存在生物,故演替为次生演替;分析题图,可以看出狐尾草在各小区中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且相同,由此可推测自然状态下可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群落。(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生态系统成分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考点考点3 3生态

56、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015重庆理综,9,10分)欧洲兔曾被无意携入澳洲大草原,对袋鼠等本地生物造成极大威胁。据题图回答下列问题:欧洲兔和袋鼠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1)0(起始年)a年,欧洲兔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若起始年种群数量为24只,则a年种群数量Na=;若不加以防治,将导致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锐减。(2)a年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据ab年欧洲兔和袋鼠数量的变化推测:狐狸和袋鼠的种间关系为。(3)c年控制狐狸数量,并引入仅对欧洲兔致命的黏液瘤病毒后,草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稳定。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调节方式是。(4)d年后,欧洲兔种群数量回升,最可能的原因是。答案

57、答案(10分)(1)24a生物多样性(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捕食(3)负反馈调节(4)欧洲兔对黏液瘤病毒的抗性增强(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生态系统稳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定向选择与生物进化等知识。(1)依据公式:Nt=N0t,N0=24,t=a,故a年种群数量Na=24a。若不对欧洲兔加以防治,随着欧洲兔数量的剧增,将会破坏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锐减。(2)分析题图可知,在a年时,引入狐狸防治兔灾,欧洲兔种群数量得到有效控制,缓解了袋鼠的竞争压力,但袋鼠的种群数量仍为下降趋势,由此推测狐狸与袋鼠之间为

58、捕食关系。(3)欧洲兔数量剧增,生态平衡被破坏,引入黏液瘤病毒,欧洲兔数量锐减,生态系统恢复平衡,这种调节方式应为负反馈调节。(4)黏液瘤病毒作为环境因素,对欧洲兔进行定向选择,使欧洲兔向着对黏液瘤病毒抗性增强的方向进化发展。评析评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生态系统稳态、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定向选择与生物进化等知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本题熟记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并依据图形分析欧洲兔与狐狸的关系曲线。考点考点4 4人与环境人与环境1.(2012江苏单科,24,3分)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A.栖息

59、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答案答案ACD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小种群不利于对基因的保存,也就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新物种产生需要较长时间,故C正确;人类不恰当地活动,如过度放牧、乱捕滥猎等会超出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故D正确。2.(2010江苏单科,14,2分)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

60、中的生产者B.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供栖息地答案答案BA项,小草属于植物,能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项,小草与其他种群的关系可能是竞争,也可能是捕食,因而它对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不一定是有利无害的;C项,小草所含的基因是生物多样性中遗传多样性的一部分,因而其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D项,某种害虫的天敌可能栖息在小草中,小草为其提供了生存空间。3.(2014福建理综,27,12分)为研究汽车尾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人成熟T淋巴细胞的影响,用含不同浓度颗粒物的培养液培养T淋巴细胞,48

61、h后检测Na+-K+-ATP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实验结果如下:组别颗粒物浓度/gmL-1Na+-K+-ATP酶活性/Umgpro-1细胞活力(相对值)A035.81B5030.60.98C10020.50.87D20012.40.48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细胞活力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用于反映颗粒物对细胞的毒性,SDH总活性由该组细胞数及每个细胞SDH酶活性共同决定。(1)根据表中相关信息将柱状图补充完整。(2)细胞培养时,需使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请用方框在下面血细胞计数室图中标出计数区域。(3)本实验毒性评价指标所反映的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或表现为杀伤作用致细胞数减

62、少,或表现为抑制了细胞的(生理过程)。实验数据表明,随着颗粒物浓度的增加,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4)汽车尾气中含有的多种致癌因子会损伤DNA,使基因和原癌基因表达异常。长期汽车尾气暴露的人群,其T淋巴细胞执行的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答案答案(1)(2)(3)有氧呼吸增大(4)抑癌细胞解析解析(1)略。(2)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采用类似“五点取样法”的方法取5个中方格进行计数。(3)根据题意细胞活力是通过测定各组细胞SDH总活性来表示,而SDH是有氧呼吸的关键酶,由表格知有颗粒物时细胞活力下降,即SDH酶活性降低,所以颗粒物的毒性表现为抑制了细

63、胞的有氧呼吸;随颗粒物浓度的增加,细胞活力下降,颗粒物对T淋巴细胞的毒性增大。(4)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异常,使细胞癌变,T淋巴细胞执行的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导致识别、攻击癌细胞能力降低,癌症发病风险提高。考点考点1 1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8)下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鼠属于第二营养级B.大量捕蛇可能会引发鼠灾C.鹰获得的能量最少D.图示生物构成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三年模拟A A组组 201 2016 62012018 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基础题组基础题组答案答案D据题图可知,鼠属于第二营养级,A

64、正确;据图中食物链分析,蛇以鼠为食物,蛇是鼠的天敌,大量捕蛇,会导致鼠的天敌减少,进而鼠会大量繁殖,引发鼠灾,B正确;根据能量流动特点可知,越高的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少,据图可知鹰属于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C正确;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内的各种生物的集合,叫做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包括该区域内的所有的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而图中缺乏分解者等,故图示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名师点睛名师点睛食物链中的生物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包括所有生物成分,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缺少任意一种生物都不能被称为群落。2.(2018江苏南通考前卷三,15)下图为某沙漠生态系统

65、的食物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营养级C.蜥蜴的总能量约是蚂蚁总能量的10%20%D.响尾蛇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答案答案D该食物网共有8条食物链,A错误;山狗所处的营养级为第四、第五营养级,B错误;蜥蜴和角蜥的总能量之和约是蚂蚁总能量的10%20%,C错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响尾蛇的数量略有减少,对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影响不太大,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营养级上生物同化量的百分比,这里的同化量是指处于该营养级上所有生物的同化量。3.(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14)如图表

66、示某湖泊生态系统食物关系的一部分,调查发现该湖泊中部分鱼类数量在逐年下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竞争最激烈B.该系统中鲇鱼与乌鳢因食物来源丰富而产量最高C.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答案答案D营养级相同的生物间不一定有竞争关系,如图中的草鱼和青鳉,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因此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产量越低,B错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碎屑中含有的化学能,C错误;严格控制鲇鱼与乌鳢的数量可有效提高该湖泊鱼类的产量,D正确。易错提醒易错提醒自然生

67、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的太阳能,但本题设置的生态系统中,碎屑也可以为青鳉提供能量,从而将能量输入该生态系统中。考点考点2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4.(2017江苏南师大附中2月调研,9)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模型,A、B、C分别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G、H、I分别表示草、兔子、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J、K、L分别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A=D,B=E,C=FB.K中能量包括兔子尸体及狼粪便中的能量C.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分解者所处的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的

68、能量传递效率是E/D答案答案B据图可知,D、E、F分别表示各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比对应营养级的同化量要少,A错误;狼排出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B正确;捕食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C错误;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同化量之比,因此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D错误。易错分析易错分析本题利用字母呈现相关能量值,需要特别仔细地审题,以防弄混。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上,食物链上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同化量与同化量的百分比。5.(2017江苏扬、通、泰、淮、宿、徐二模,1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代表

69、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代表生产者,丁代表分解者B.甲同化的总能量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C.过程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D.过程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答案答案C分析题图,甲能利用光能,为生产者,丁能分解粪便、遗体残骸等,为分解者,A正确;甲同化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的太阳能,远远大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B正确;过程是指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错误;过程中流动的能量以有机物为载体,D正确。易错警示易错警示误以为甲同化的总能量等于乙、丙、丁同化能量之和,忽略了呼吸作用消耗及遗体等中的能量。6.(2017江苏江浦高中三模,1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70、()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能量循环B.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D.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答案B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碳主要以CO2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流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可以是太阳能,也可以是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化学能,C错误;防治稻田害虫,即调节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误区警示误区警示误以为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只能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71、能,忽略了化能合成作用。误以为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提高。考点考点3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2016江苏连云港三模,1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B.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主要为CO2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只在群落内部双向传递D.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强答案答案A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为有机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仅在群落内部进行,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一般也是双向传递;抵抗力稳定性差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强。关键知识关键知识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形式是含碳有机物,在

72、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才主要是CO2的形式。8.(2017江苏南通全真模拟二,1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以及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都属于第一营养级B.稳定的生态系统没有能量的输入也能维持稳定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被捕食种群来说是不利的D.抵抗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较高答案答案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A正确;任何生态系统都必须源源不断地输入能量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和正常运转,B错误;被捕食的一般是种群中比较弱小的个体,因此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都是相对有利的,C错误;抵抗力稳定性较低的生态系统,一般恢复力稳定性

73、较高,但是对于北极苔原和沙漠生态系统而言,由于营养结构过于简单,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比较低,D错误。易错提醒易错提醒误以为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输入能量。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非一定成反比关系。9.(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33)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情况调查结果、为不同营养级,为分解者,能量单位为106kJ/(m2a);图乙为科研人员建构的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模型(箭头所指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图甲图乙(1)图甲中X的含义是。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保留一位小数)。(2)图乙中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调节。请用文字描

74、述、区域捕食者和猎物间的数量变化情况:。(3)图乙中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K值的数据分别为、。(4)图丙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繁殖后代”、“种间竞争”和“避免被捕食”三个方面分配的四种类型。2017年,丹麦生蚝泛滥成灾,其能量分配最可能是图中的类型(填字母)。为控制生蚝数量,最好引入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情况发生转变,从而避免生蚝长满海岸影响环境。图丙答案答案(1)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12.5%(2)负反馈捕食者数量增加,猎物数量减少;猎物数量减少,捕食者数量减少(3)N2P2(4)A捕食解析解析分析图甲,含有的能量最多,为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根据能量的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表

75、示第二营养级。分析图乙,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增加;区域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区域表示捕食者种群数量减少,引起猎物的种群数量增加,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猎物和捕食者两者相互作用,使猎物和捕食者的数量在N2和P2水平上保持动态平衡。(1)据图分析,甲图中GP表示同化量,R表示呼吸消耗量,则X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产者同化的能量是838.2106kJ/(m2a),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05106kJ/(m2a),因此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

76、率=105838.2100%12.5%。(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图乙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区域表示捕食者数量增加,使得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区域表示猎物种群数量减少,引起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减少。(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最可能代表猎物种群和捕食者种群K值的数据分别为N2和P2。(4)2017年,丹麦生蚝泛滥成灾,最可能是环境条件适宜、没有天敌导致的,即丙图中的A(低竞争、低捕食影响);为控制生蚝数量,最好引入其天敌,即捕食关系的动物,使其能量分配情况发生转变,从而避免生蚝长满海岸影响环境。疑难突破疑难突破本题解题关键是从题图中提取有效解题信息。对图甲的分析需要结合题干信息,排除

77、,明确食物链上的成员;对于图乙,注意利用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负反馈调节方式来分析,按箭头方向进行。考点考点4 4人与环境人与环境10.(2018江苏镇江一模,16)在生态环境的研究、保护过程中,下列方法与目的不相符的是()A.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B.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防止滩涂被破坏C.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D.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可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恢复答案答案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可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A不符合题意;建立盐城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主要是为了保护丹顶鹤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

78、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即滩涂湿地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建立濒危动物精子库,有利于保护濒危动物的基因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建立缓冲带,减少人类干扰,可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我调节能力逐渐恢复,D不符合题意。11.(2018江苏泰州中学二模,19)下列关于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可能影响,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B.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C.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D.必将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答案答案D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可以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A正确;全面实施“二孩”政策的目的就是缓解人口老龄化,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B正确;全面实施“二孩

79、”政策将影响教育、就业、住房等领域,C正确;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将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不一定会导致人们对耕地的过度利用,D错误。12.(2017江苏苏州一模,15)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生物圈的稳态B.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决定了物种多样性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有效的措施答案答案B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会威胁生物圈的稳态,A正确;森林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属于森林在生态方面的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基因多样性也是遗传多样性

80、,它决定了物种多样性,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一种,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D正确。易错提醒易错提醒本题错误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区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及潜在价值,间接价值是从生态功能方面来评价的。13.(2017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5)下列有关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导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B.引入外来物种一定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C.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大量开垦森林、草地等D.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答案答案AD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气体,从而导

81、致温室效应、酸雨等环境问题,A正确;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B错误;不断地开垦草原,发展粮食生产,会破坏生存的环境,C错误;保护森林就是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和保护森林资源有机结合起来,D正确。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多选每题3分,共22分)B B组组 201 2016 62012018 8年高考模拟年高考模拟综合题组综合题组(时间:40分钟 分值:65分)1.(2018江苏苏、锡、常、镇三模,16)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示意图,其中构成生物群落中的所有类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图未能体现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B.图中食物链是

82、C.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以CO2的形式传递D.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答案答案D根据题干信息“构成生物群落中的所有类型”,可判断该图中体现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A错误;从题图中可以发现的能量比多,这不符合能量传递的特点,可推断为分解者,构成食物链,B错误;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因此物质循环的过程伴随着能量流动,D正确。名师点睛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是“构成生物群落中的所有类型”这一信息,以及题图中方框的大小,再结合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选项,作出正确判断。2.(2017江苏江浦高中二模,1

83、6)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是生产者呼吸释放量,是分解者呼吸释放量,是消费者呼吸释放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B.的数值可间接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C.的数值可间接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多少D.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答案答案C的量越小,说明该生态系统剩余的动植物遗体残骸和排泄物越多,其中含有的有机物越多,A错误;消费者的同化量等于消费者的呼吸作用消耗量和储存在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量,无法确定消费者体内的有机物量,故无法确定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量的多少,B错误;流经

84、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正确;由图可知,大于之和,说明该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小于消耗量,D错误。名师点睛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CO2的释放代表有机物的消耗,CO2的消耗主要代表光合作用,以及明白生态系统固定的有机物与所有生物呼吸消耗有机物的关系。3.(2016江苏扬、通、泰第二次调研,24)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组成食物链的三个种群(、)年内能量流动统计的部分数据(图中数值单位是100万kJ)。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B.种群全部生物的呼吸消耗能量约为6950万kJC.不同营养级之间能量以有机物形式流动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

85、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0%答案答案CD从图中可以看出,种群同化的能量最多,其次是种群,最少的是种群,所以三个种群组成的食物链是,A错误;种群全部生物同化的能量有呼吸消耗的能量、分解者分解的能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和未被利用的能量,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少于6950万kJ,B错误;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动,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下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100%,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3.015.0100%=20%,D正确。思路分析思路分析(1)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图,确定食物链。食物链是依据能量流动的特点、根据各营养级的同化量确定的。(2)呼吸消耗量=

86、同化量-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分解者的能量-未利用的能量。(3)相邻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同化量与同化量”的百分比。4.(2017江苏泰州中学2月检测,14)在某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ABC中,各种群一年时间内能量的同化、利用和传递等的统计(单位:百万千焦/年)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种群输入的总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A65.53.015.041.5B15.05.00.52.5C20.61.4微量(不计)无A.种群A、B、C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B.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为59.5百万千焦/年C.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

87、5百万千焦/年D.能量从种群B到种群C的传递效率为12%答案答案B种群A、B、C构成了食物链ABC,则A表示生产者,B、C表示消费者,群落是在同一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种群A、B、C不包含该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3.0百万千焦/年+15.0百万千焦/年+41.5百万千焦/年=59.5百万千焦/年,B正确;种群B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5.0百万千焦/年-5.0百万千焦/年=10百万千焦/年,C错误;相邻两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等于相邻两营养级的同化量之比,所以能量

88、从B到C的传递效率为215100%13.3%,D错误。规律总结规律总结选项B中种群A储存在体内的能量不是它的同化量,而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等于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传给分解者+传递给下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5.(2018江苏徐州一模,20)徐州贾汪潘安湖曾是采煤塌陷地,经过治理现已成为湿地公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治理过程中采煤塌陷地上发生了次生演替B.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湿地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D.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实例答案答案C在治理过程中采

89、煤塌陷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正确;治理后形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种类增多,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变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B正确;生态系统具有的调节气候的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C错误;采煤塌陷地的成功治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D正确。6.(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24)下图表示同一环境中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关系,二者之间存在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物种A、B的种间关系是竞争B.信息可在物种A、B之间双向传递C.物种A是植食性动物D.物种A、B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答案答案BD由题图可知,物种A与物种B的种间关系是捕食,B为被捕食者,A为捕食

90、者,A错误;物种A与物种B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B正确;据图无法判断A是植食性动物还是肉食性动物,C错误;被捕食者与捕食者的数量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正确。7.(2018江苏镇江一模,18)某水库存在一条仅由甲、乙、丙三种生物组成的食物链,如图表示三种生物在水库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一起就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B.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方法为标志重捕法C.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D.丙与乙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就是丙与乙的个体数量比值答案答案C食物链中的生物之间是捕食关系,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没有分解者,所以甲、乙、丙一起不能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错误;据

91、图中曲线分析,甲应是生产者,调查甲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B错误;甲是生产者,主要受光照的影响,所以影响甲分布的物理信息主要来源于无机环境,C正确;能量传递效率代表的是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比,D错误。8.(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3)丹顶鹤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科学家研究了苏北地区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及栖息地分布动态变化,获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B.2000年后,栖息地面积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C.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D.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小答案答案D据

92、图分析,2015年丹顶鹤的种群数量约为图中最大值的一半,A正确;2000年后,栖息地面积不断减小或增加,导致丹顶鹤越冬种群数量随之发生变化,B正确;保护丹顶鹤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C正确;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的种群数量,标记物脱落会造成调查结果偏大,D错误。9.(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态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群、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内容D.抵抗力稳定性越差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一定越强答案答案A生物多样性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复杂,自

93、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高,因此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A正确;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C错误;一般来说,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但在自然气候恶劣的条件下,两者往往都比较弱,如北极苔原生态系统,D错误。关键知识关键知识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越复杂,营养结构也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稳态就越易维持。10.(2017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16)下列关于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峰值将高于“实施单独

94、二孩”B.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人口增长率更有利于预测人口数量变化C.准备怀孕的妇女在孕前要杜绝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D.通过基因诊断可预防高龄孕妇生产21三体综合征的胎儿答案答案D“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由此推断“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峰值将高于“实施单独二孩”,A正确;人口的年龄结构比人口增长率更有利于预测人口数量变化,B正确;准备怀孕的妇女在孕前要杜绝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这是因为不良嗜好会影响受精、胎儿发育等,C正确;通过显微镜检染色体数目,可预防21三体综合征胎儿产生,D错误。误区警示误区警示基因诊断用于诊断基因病,不用于诊断染色体异常疾病;染

95、色体异常疾病直接利用显微镜观察即可。二、非选择题(共43分)11.(14分)(2016江苏南京、盐城二模,30)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图二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能量的单位为kJ。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三(1)图一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是,丙中A为第营养级,代表的生理作用为。(2)若图一中的生产者固定了2000kJ的能量,则图中D理论上最多可获得的能量为kJ。(3)若图二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

96、125kJ,则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生物粪便中的能量。答案答案(1)丁有机物二分解(呼吸)作用(2)80(3)12.8%逐级递减(4)第三营养级解析解析(1)分析图一可知:甲为大气中的CO2库,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丁为分解者。过程为碳在生物群落中传递的途径之一,碳在生物群落中主要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丙中A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代表的生理作用为分解者的分解(呼吸)作用。(2)图一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20%)、D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第三营养级)时

97、,理论上D可获得的能量最多,该能量为2000kJ20%20%=80kJ。(3)图三为能量流经图二所示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即)的变化示意图,其同化量为240kJ+160kJ=400kJ。图二中的处于第一营养级,其同化量即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3125kJ,则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4003125)100%=12.8%。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4)分析图三中能量关系可知,乙表示第二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这其中包括第三营养级生物粪便中的能量。解题关键解题关键(1)根据图一中的信息准确判断出生态系统的各组分;(2)了解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金字塔的表示方法

98、;(3)熟悉一个营养级上能量的来源与去向。12.(15分)(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一,29)“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某研究所开展了“探究太湖流域寒冷冬季条件下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的能力”的项目研究。科研人员在人工模拟条件下利用两种不同水生植物进行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如图(TN、TP分别表示水体中的总氮、总磷的含量)。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图1图2图3图4(1)研究人员常采用法调查不同地区的河道中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并将其从原产地取来后,先置于模拟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目的是。(2)从经过上述处理的每种植物中选取等量植株,均分为三组,置于等量的不同浓度氮、磷的模

99、拟污染水中开始培养,定期检测每组水体中的等离子含量,同时还需以为对照组,并测定其中的相应数据。(3)实验表明,(填“石菖蒲”或“水芹菜”)对富含的污染水体耐受性更强。利用这两种植物修复被污染水体时,需要严格控制水体中N的浓度,理由是。(4)某种植食性昆虫以石菖蒲、水芹菜为食物。科研小组又对太湖流域的该植食性昆虫种群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石菖蒲、水芹菜同化的能量昆虫摄入石菖蒲、水芹菜中的能量昆虫尸体残骸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分解利用昆虫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的能量昆虫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昆虫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185.647.82.43.73.520.8据

100、表分析,从石菖蒲、水芹菜到植食性昆虫的能量传递效率为%(小数点后保留一位数字)。答案答案(1)样方让植物适应实验环境条件(驯化)(2)N、N、P(不移植石菖蒲和水芹菜)仅加入等量的富含氮、磷的模拟污染水(3)水芹菜氮水体中N超过一定浓度后,植物对氮的吸收下降(甚至使水体污染加重)(4)16.4解析解析(1)调查两种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用样方法;将两种植物从原产地取来后,先置于模拟环境条件下培养10天,目的是让植物适应实验环境条件(驯化)。(2)根据题意分析,将三组实验植物置于等量的不同浓度氮、磷的模拟污染水中开始培养,则应该定期检测每组水体中的N、N、P等离子含量,同时还需以仅加入等量的富含氮、

101、磷的模拟污染水的组为对照组,并测定其中的相应数据。(3)实验表明,水芹菜对富含氮的污染水体耐受性更强;图4表明,水体中N超过一定浓度后,植物对氮的吸收下降(甚至使水体污染加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水体中N的浓度。(4)根据表格数据分析,石菖蒲、水芹菜固定的总能量是185.6kJ/(cm2a),植食性昆虫同化的能量为2.4kJ/(cm2a)+3.7kJ/(cm2a)+3.5kJ/(cm2a)+20.8kJ/(cm2a)=30.4kJ/(cm2a),因此从石菖蒲、水芹菜到植食性昆虫的能量传递效率=30.4185.6100%16.4%。名师点睛名师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来自题图,通过对题图的分析,确定实验

102、的自变量是植物的种类、营养的程度,因变量是植物对TN的总吸收量、对TP的总吸收量、对NH4-N的总吸收量、对NO3-N的总吸收量。其中关键图是图3和图4。13.(14分)(2017江苏江浦高中二模,32)高等植物凤眼莲可用于治理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暴发程度对凤眼莲的治理效果会造成影响,研究者进行了相关实验,部分数据如图。图1图2(1)水体中的蓝藻和凤眼莲存在关系,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2)分析图1可知,蓝藻水华聚集后,导致凤眼莲根区,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6

103、0g/L组根系活力,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可证实上述推测。(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答案答案(1)竞争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溶解氧含量低有氧呼吸(3)上升且高于对照组适应性(或“抗逆性”)新根长出(4)蓝藻浓度过高解析解析(1)蓝藻和凤眼莲都是自养生物,两者生活在一起,会争夺环境中的资源,如水体中的无机盐和生存空间等。蓝藻是原核生物,凤眼莲是真核生物,从细胞的结构特点来看,蓝藻与凤眼莲的主要不同是蓝藻无核膜包围的细胞核。(2)蓝藻水华聚集后会导致水体中缺

104、少氧气,导致凤眼莲根区溶解氧含量低,会抑制凤眼莲根细胞的有氧呼吸,造成根系发黑、发臭,老根大量脱落。(3)蓝藻水华聚集造成的环境变化对凤眼莲有不利影响,但分析图2实验数据发现60g/L组根系活力上升且高于对照组。结合图1推测其原因是凤眼莲对逆境产生了适应性(或“抗逆性”)。要证实上述推测,需进一步培养凤眼莲,若观察到有新根长出,可证实上述推测。(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在利用凤眼莲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时,要尽量避免蓝藻浓度过高,以充分发挥凤眼莲的生态净化功能。疑难点拨疑难点拨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缺氧的原因是水体中N、P含量高,引起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体透光率大大下降,影响水面以下的藻类等自养生物的生存,微生物分解这些遗体需要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