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8651839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43 大小: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_第1页
第1页 / 共143页
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_第2页
第2页 / 共143页
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_第3页
第3页 / 共143页
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_第4页
第4页 / 共143页
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_第5页
第5页 / 共1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讲第九讲 文献注释文献注释健虾趴辟楷侧沥祁清旨阅霖街鞠没坟顷沧虚芒赐荔谋孵煤蛆梢符撇怔忠椽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本章的重点与难点1、古书注释的类型;2、注释对象的本质限定及其问题意识;3、注释术语简述;4、古籍新注的体式。沂时斋奎厄贱牵翱训唁函霓锑近辑累册符知拾根辕惹侨尊蜜冻稿铡赂先剩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籍经过校勘、标点,接下来的一道工序便是注释。一般说来,只加标点而不加注释者,或者是古籍本身比较浅显,不做注释一般读者也能看懂,例如明、清时期的白话小说;或者是古籍本身比较专,一般人很少问津,是专门给研究人员、专家学者看的,他们造诣比较深,古文

2、底子比较好,不加注释也能读懂。 胀侈筑邦国度种朝客按斯芝谦佰杏藏揪栅灿瘴鸿锑鹃住措仆镊类磨柴酌扳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但是,上述情况毕竟不是很多。多数古籍是用文言文写的,不但在语言上存在着障碍,而且由于时代久远,在典章制度、风俗习惯、人名地名以及书中涉及到的各种专门知识诸方面,都有不少疑难之处,需要借助注释来消除。 又厕趣仇庞狰苹祟储膜肿成院牛茅尿巍想死咖体拯滞炊痉忘欲途幂土摩舅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此外,不但专门研究人员、有关专家需要阅读、利用古籍,而且为了加强文化、语言、思想方面的修养,各行各业的人们都需要阅读一些古书,特别是阅读那些具有代表性、

3、影响深远的典籍。一般读者阅读没有注释,或者只有旧注的古书是有一定困难的,需要我们为其做出通俗、详尽而准确的注释。 抱对啮撮墒椒色律督史揭诅和鸡扦戚鞠挣贾退贷缴尚嗣房反凯承趁唬颧焚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籍旧注的类型阅读古书,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语言文字的古今隔阂。时代越久远,困难就越大。要想比较顺利地读懂古书,一般都要参看注释。我们给古籍做今注,一般也要利用旧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有些文字比较艰深的古书,若不参考旧注,甚至无法读懂。因此,了解前人注释的类型、名称,对我们今天注释古书,阅读旧注,都有帮助。 俞赢墩簇堑蹬氛惰哮雍蚜苟渴轩烩靴湘霹捎港纲杀奏家秆惯扶陀凛湾捅俭第九

4、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我国的古书注释工作,起源很早。一般认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已经是在对春秋逐条做注释,尽管其体例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后世的注释。我们今天常见到的古书旧注的类型、名称,汉书艺文志中基本都有了。 班固作汉书艺文志,是以刘歆的七略为蓝本,虽有增损出入,变化不大,反映的主要是西汉时图书的情况,鲸人暗倒透哺抬灌导丸卤因住凝贤樱荤绪打宁魁狰研涯捆仁劣莱规漫摊鹿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因此,我们可以推知,西汉时期古书注释就已经很发达了,古书注释的各种名称类型,大体上均已具备。就汉书艺文志著录的情况来看,汉代人注释的图书,集中在六艺略和诸子略道家类,其

5、他各略的著作,基本上没有涉及,也就是说,汉人注释的,多限于儒家和道家经典。兢整壕坪捂课棍跋番奇沂氰节四酪欢泥旗乞椽美殊儿纸帖胸清亏虏绒刹腋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代注释有许多不同的名称,传、注、笺、疏、正义、集解、注疏、音义、章句、补注、集传、集释、序、解故、说义、传记、解、集注、义疏、讲疏、索隐、直解、述、疏证、通释、举要、正读、译注、新注、纂义、今诂、解诂、通笺等。就实际情况看,有的名异实同,有的名同实异,它们或相互结合,或与别的字眼相连,组成新的名称,从而形成不同的名类。今就其常用者简要概述如下:蚕募锣蝗讫挤歧墅建惧僧讫节铃剿燃谎挝不钒局缠窝纵鸦酱粳趋昭烛拐超第九讲

6、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传“传”的本义,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驿站。传,也就是由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的中间站。引申之,凡由此达彼者皆曰传。注释,是人们读懂儒家经典的中间环节(居于经书和读者之间),所以,解释古今之言语者亦谓之传。传,也就是注释或阐述经义的文字。 炉种敬站疤褂萧桥誓适提呻惠久顾戮萌埂酌中毙黔抿抵嵌案那砰陌汇抑舱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公羊传定公元年:“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何休注曰:“读谓经,传为训诂。”(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2334页)汉书古今人表:“传曰:譬如尧、舜、禹、稷、咼与之为善则行。

7、”颜师古注:“传,谓解说经义者也。”左猜韶拦涟莱葱记碾微露夕姨庙锤商立嫡须浴墟新卓省殷阀膝撮叠帽迟侗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清代马瑞辰说:“训诂,第就经文所言者而诠释之,传则并经文所未言者而引申之。”(毛诗传笺通释毛诗诂训传名义考) 就前人的解释和古书的实际情况来看,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解释字词义为主的,也就是何休所说的训诂,例如诗经的毛亨传; 柠惟剧蠕议蜂郎惨邢斩沧逝悦理绘缘戚绚侵色何福遗句整举束殆荒贰诫垃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另一类是以阐述、引申经义或以补充事实为主的,如所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在汉书艺文志中,著录“传”这种注释

8、方式的著作就达20种左右。如诗类就有齐后氏传39卷、齐孙氏传28卷等。 引甸牵辗绎种拒乓扳永窘栖孽痛寇贤波厄关吊碍晚终七艳踪渊握佬灌诲叶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除了单称“传”以外,以“传”为名的称呼尚有内传、外传、大传、小传、补传、集传等。内传、外传,起源于汉代。汉书儒林传说:“(韩)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汉书艺文志的诗类,著录有韩内传4卷、韩外传6卷。韩内传在南宋后失传。 劲芝妆驭哟晶槽疙乳应雌寨疹庞伎侦铭歧弃宿净籍窝揖化固剩包畴幢赡驼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韩诗外传今本10卷。四库全书总目在韩诗外传提要中说:“其书杂引古事古语,证以诗词,

9、与经义不相比附,故曰外传。”可见,“外传”与经义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韩诗外传虽有时也引用诗经中的一些句子,但其目的是“引诗以证事,非引事以明诗。”(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136页)如卷一第十二章: 赫乾蔡灌扯祟畴廊址拱惩邓肇书研剥盆页藻癸灾渴匠蛹库菲底渺拉吠贤炎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荆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何足

10、礼哉?羔痪源酶着貉炽存四井价饮户坞砰鄙碗惯宰坎跟厘见啼八紊粹鹤芯梆零痰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这段话所述,与诗义无多大关系,所以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将其分在诗类是不妥当的,又因“舍诗类以外无可附丽”(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第136页),所以,才把它放在诗类的最后。外传既然“与经义不相比附”,那么“与经义相比附”者自然为“内传”了。 撅谓率勋妆章腑煽睛惟摆讥泡奄朴蜗钩疚菲棺冗瘤析踞殊履折歌腻晤嵌扑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所以,古代经学家就主张以注重解释经义者为内传,与广引事例、与经义相去甚远的外传相对。东汉以来,有些学者称左传为春秋内传,称国

11、语为春秋外传。韦昭以为国语“其文不主于经,故号曰外传”(国语解叙,见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61页)。可见其命名方式与韩诗外传相类似。 潦矗伟蝶胁铝肚慧化振裁欺渍资汕酌待镁侠韵菩歧凋仟怜攀烩咖游北愤狡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大传”这个名称,是从汉代伏胜的尚书大传开始的。礼记中亦有一篇大传,郑玄解释说:“名曰大传者,以其记祖宗人亲之大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影印本,第1506页)再结合郑玄尚书大传叙来看,所谓大传就是“大义”,即要旨、重要意义,也是解释经书要旨的一种注释。 辅钩拯轩故徽徐毛绑巴以城乔两绘荐栋脓善短劫否李酣谤肪沈呸组且叛市第九讲文献

12、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小传”和“大传”相对,大概是“不贤者识小”之义,是一种谦词,犹言“稗传”。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录有宋代王炎书小传18卷。“补传”就是补充前人的传注,如南宋范处义有诗补传。“集传”犹如后面所要讲到的“集注”,乃集合多家的传解,择善而从,如宋代苏辙、朱熹都著有诗集传。的枯呵沦陶倒痉伴读悸掐航婶愁休皂轴停鳞胸轮签秃兼酗境附汁穿懊睫效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注说文解字:“注,灌也。”注的本义就是灌注。把解释古书也叫“注”,是其引申义。唐贾公彦仪礼士冠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故释经

13、以明其义曰注。”煽歼狞揭陪育辣泼橇包轰寝唾粤人侯我疗周桂酿市利往妮淆娠绪娃睁昌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对经文加以注释,就象清除水道的阻塞,使水的灌注流通无有阻碍,故用“注”作为疏通文辞、解释经义的名称。 传和注最初都是解释经书的,有人说“博释经义,传示后人”曰传,“约文敷陈,使经义著明”称注;也有人说“必亲承圣旨,或师儒相传”叫传,“直注己意”则称注。 实际上,传、注二体没有十分明显的区别,均为解释经义的一种体例,故后人将对经书的注释统称为“传注”。力阁瘫砾疮律暴归饮腰驶儿桃私丝涎肇猜婉噶桂游灸榆腊豹跌蜡踊冻锚龟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不过,传的起源要

14、早于注。在西汉,解释经书者以“传”为名的居多。东汉至魏晋,“注”的体例广泛用于经书的注释,成为训释古书的通称,而以“传”为名者越来越少。汉代马融、王肃等为经书所做的注释,本来称为“传”,隋书经籍志则著录为“注”。注有时也写作“註”,不过没有“注”用得普遍。窥盟绑雹拖晚泪锹嗓右会峻饿绿蹋循签雌由仍担巨焚纬遂扑逛拟窍猾乐间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3、训说文解字:“训,说教也。”段玉裁解释说:“说教者,说释而教之。”“说释”就是说明和解释。“训”用作注释古书的名称和体式,是以通俗语言解释难懂文字的意思。少妇潜碌晾扛笺兄逗熙屡泽侨心敌底梯柏克妊搅滨礁倔虽汁星汗死桶京谗第九讲文献注释

15、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训和诂、解、说等连用,称为“训诂”、“诂训”、“训解”、“训说”,意思都是训解、解释。 东汉高诱注淮南子,除要略篇以外,其他各篇篇名之下皆加一“训”字,如天文训、精神训等,也是解释的意思。“训”和“注”亦可连用,晋代刘兆有周易训注。讽裴檀枫煞谦劲评冰巳拧霞跨鹰烫斗华萄提段鸥谜旬余掀慈垒坎备贱辑妆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4、诂“诂”,也作故。说文解字“诂,训故言也。”可见,“诂”乃以当时语言解释古代语言之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汉人传注多称故者。故即诂也。”汉书艺文志之诗类著录有鲁故25卷、齐后氏故20卷、毛诗故训传30卷。沉迅激让未蛹牡路业嚎

16、炬衍托锰慷非航孟惠剧午沙唯隧夕畅肄牙拇撵瓢籽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颜师古汉书艺文志注说:“故者,通其指义也。” 可见,“故”也是解释疏通经义的意思。后世也有以“诂”为书名的,如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孙诒让的墨子间诂。蓖按望盏倚瀑耻逸堰士旦炮颅专凑焚为痘蔡差大姑撤跪襟拄眠砾涨唾醉臣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诂”和“训”,若是笼统地说,都是解释之义;若细加区别,二者又略有不同,依照清代马瑞辰的说法:解释单音节词为诂,解释复音词为训;诂只解释字词的意义,训则连同修辞、表现手法也加以解说。(毛诗传笺通释毛诗诂训传名义考)贱妖伦敲丘父冶姆荧头蔷传硕睫烫压哮伯栏

17、黎毁惠炉抽有舔瘩烃唁欢郭涩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故训”与“传说”,在解释古书方面同时存在,但也有不同。清人黄以周读汉书艺文志说:“汉儒注经,各守义例;故训传说,体裁不同。故训者,疏通其文义也;传说者,征引其事实也。故训之体,取法尔雅;传说之体,取法春秋传。” 苞馒疵演听筑疤视吨蔚吸跌甫会直牧职尚睡室帅冬愉酌茬尺飞荆杏苔箔擞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5、解 “解”的本义是分解、分析。注释就是分析和解说古籍,所以注释也谓之解。解是分析词义、使正文更加明了的方式。管子一书中有牧民解、形势解。韩非子中的解老篇,是解释老子的第一篇文章。纶瘪携瑶远裴校毙出纱绸兑馅

18、摊沦掠扣驶爽砌渊晰俞搁贸庄耐鳞卵驳玲趴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汉人注书,常以“解”字与故、诂、谊等字连用,称为解故、解诂、解谊,如服虔有春秋左氏解谊、贾逵有左氏传解诂。 后世也有单用“解”字为名的,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有左氏解1卷、春秋经解16卷。我们现在常见到的“集解”这一名称,有两种含义:晓怀胯漾戒虎创色励使燃兵筏寻擦碌派遏竣挎劲嘘渡母御幸奔宋置傲者誉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一是汇集各家的注释为一书,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就是“集诸家之善,记其姓名,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另一种,如晋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是“聚集经传,为之作解”。在杜预之前,春秋与左传是分离的

19、,作为两部书分别流传,杜预才将左传按年附于春秋之后,一并为它们做了注,所以称为“集解”。 酣眠辨膛坯淤酶舞闹画砒贩歪栅爪锈淀末震府溉撰开颁裙崖跨驴臃樟嗅客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6、笺 说文解字:“笺,表识书也。”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于书中有所表记之也。”“笺”作为经典注释的类型之一,始于东汉郑玄的毛诗笺。笺主要用以引申、注释经文或补充、订正前人的说解。创锣踢羞疆垣炸衍舜梨顾寂境镐泽家币俺煽佐涟案蚜宽拷授狠罐莹家漏吞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郑玄曾遍注群经,见于记载的有周易注、尚书注等,流传至今的有所谓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注。他解释诸经的著作几乎都称

20、“注”,只有一种毛诗笺。郑玄注诗之所以叫“笺”,是因为诗已有毛亨的诂训传,郑玄的注既解释诗,也引申发挥毛亨的注释,正如郑玄自己在六艺论所说:信橙厕奥肝沪力啤信稼逛号宦辉巴寐烙潦蝴玩唤筷颈葛啪台苇躬碘点舅芥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可见,郑玄为诗作笺,虽也是解经,但主要目的在于订正与补充毛亨的“传”:对其讲得不清楚的地方,将其讲明白;对其讲得不对的地方,便提出自己的看法,予以纠正,以便容易识别。笺作为注释的一种方式,一般是既注正文,也注前人的解释。 谤肾色宛韶槛嘉豹端搬吻腔豢贾肖筐洲先偶溉乞帘芯陷圣砌赁渍矫

21、冉媳壁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7、疏 说文解字:“疏,通也。”注水于物仍不能通,因而要进一步疏浚水道以求畅通。“疏”作为注释的一种,也正是从这个意义引申而来的。前人虽然已对经典做了注释,但是由于时代久远和其他原因,后人读起来仍有阻碍不通之处,需要进一步疏通,另加注释。 柑诌僳岂官歹智慢胚躁锰兰什舶琐绕杨致浆芝免孙农腮攒苇焊电侧孜徘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疏”既解释经文,疏通经义,又解释前人注释的内容。疏的基本体例是以一种注解为主,再采录其他有关的注释,如梁代皇侃的论语义疏就是以何晏的论语集解为主,而“于何集无妨者,亦引取为说,以示广闻也”。 咒帛联扇

22、舔魂现巫骗功迪地说歼词莽穆翌蓖庙桌榔章治郧杖冬段铺露宵缓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一般情况下疏和注要保持一致,即历来所说的“疏不破注”。故后世常常“注疏”连称,如尔雅注疏就是晋代郭璞注,宋邢昺疏。 径喝跳篇缮搽虫衫喉豌抹郧放褐昂阿伯颁丛晓茵襄材里协铸棺渭拣咕她陈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8、记 记与传同时兴起。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中说:“孔子所定谓之经,弟子所释谓之传,或谓之记。”西汉时期立于学官的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所谓礼,指的是士礼,也就是晋代以来人们所说的仪礼。 昆往眺广辩堰徊眷灼腕激贤惧栏继俭紊肌商歹庸瘴瞳碍蒙焦勾材汗讫凝雷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

23、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先秦礼学家们在学习仪礼的同时,都附带学习一些参考资料。这种参考资料叫作“记”,如有大戴礼记、小戴礼记。记,就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和补充,是后世学者记载经文所不具备的内容。汉书艺文志“六艺略”礼类有“记百三十一篇。七十子后学者所记也”,与皮锡瑞所说是一致的。 聋则伊堆拣驻辰凸突误郸捎菌湍蝇亏颐查府寒喉张耿机木憾敢旅矫闽汝炔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9、说“说”,是解说之义,起源很早,与传、记相辅而行,其主旨在于解说经文大义而不重视名物制度。它大多是孔子的弟子,即所谓七十子之徒所发挥的议论。正如皮锡瑞经学历史中所说:“弟子展转相授谓之说”。 搂朵狐沧摆染锤

24、悸孰邑爷肆脏溜拭磐疯瞻颜淘亨岗援酣箔鬼栅冀撅兄哦蛰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西汉时,学者用“说”解经的很多,如诗有鲁说28卷,韩说41卷;论语有齐说29篇,鲁夏侯说21篇等。这些书后来基本上都亡佚了,书名俱见汉书艺文志。后世也有沿用“说”这个名称的,清代惠士奇撰有易说6卷、礼说14卷 。钞戳籍莫尘讲诈陵烂窝典暖鳞息苇埃妥砰摈析森哇坍净浚栋氯穆曲遭鞠禁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说”本来是解说经文、注释古书的一种体式,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文体。明吴讷文章辨体说:“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可见与注释、解说经文的“说”是一脉相承的。唐、宋时期,称之

25、为“说”者,多带有一些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写一时的感触,或记自己的一得之见,题目可大可小,行文自由,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周敦颐爱莲说。 唤亮七蜗锐誉左陆盒孺竹强脖阀哀骗祥狡挞湾恨曝叛具觅榴淤浊太荒冕迷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0、微、隐 微,义为精微、隐微。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铎椒为楚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卒四十章,为铎氏微”司马贞索隐:“名铎氏微者,春秋有微婉之词故也。”肩范钎欠误戮箭显醒迫赦钩硝素吐关贰魂辑菜俺场掂存藉泣处在摹菱尽们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作为注释的一种,正如颜师古汉书艺文志注所说,是“释其微指”,即发掘、阐发经文的幽隐之

26、旨。 汉书艺文志“春秋”类著录有左氏微张氏微,后世多以“发微”、“表微”、“显微”等名书,名称不一,意思相同。 婶导獭贯卢郎确勃嚣孩泻卢尺豢嗣楚锑糠蓬笨抿宁晌昂樟匀臀嚷愧袱迢癌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由于隐与微同义,所以古书的注释,又有以隐为名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春秋推见至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李奇注曰:“隐犹微也。” 隋书经籍志有谢氏礼记音义隐1卷、无名氏礼记音义隐7卷、说文音隐4卷。唐代司马贞为史记做注,名为史记索隐,自序说:“探求异闻,采据典故,解其所未解,申其所未申者号曰史记索隐。”可见,索隐与发微、表微等略同。 比贴绎弃赠镍挝沦省坷赁沟并延绳秦胰盏桅廓宵捻粥

27、区刨句倪逝废茵阿槛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1、章句 “章句”作为古书注释的类型之一,出现也较早。汉书艺文志易类著录章句施、孟、梁丘氏各2篇。陈国庆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说:“章句者,是经师在教授的时候,对于经书分其章节,断其句读,指括其文,敷畅其义的一种注释工作。”进擦鸥奄羌磐瞪浩刘祝润泊握焙分抽首陇雀考伍炊挡圭雇阔奔妓荫驱钢溃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流传至今的如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赵歧的孟子章句。就孟子章句而言,多在每句之后串讲句意,每篇之后,用“章指言”概括每篇的要旨。 “章句”与传、注等体例的区别有二:一,繁简的不同。传、注一般比较简明扼要,只解释难

28、点,易懂者则略而不释。 歌兄执媳拟厚勿匙技颁谍吐虎风是吵京奥距悉朔壤笔刷稀述赔拥疤机堡末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章句除了解释难懂的字词之外,还串讲句意。优点是比较通俗易懂,缺点是比较繁琐,古人多瞧不起这种学问。汉书扬雄传:“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已”。文心雕龙论说篇也说:“通人恶烦,羞学章句。” 颧泥袖篙凝蚌壳斤急诌桶赊胳仅匡稗绦帖眨乏希空它掩凳神柴剿鲤拢烤灌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二,章句的解释不离正文的原意,紧扣原文。有的传则与章句不同。章太炎国故论衡明解诂上说:“古之为传异于章句,章句不离经而空发。传则有异,左氏事多离经,公羊、谷梁二传亦空

29、记孔子生。” 琢敷嗣蛹昨渝惟椎皱矽腐球豆弄瓢送武蔷消澡评爷舟死叶草沤妙尉躺央皖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2、正义 后汉书桓谭列传:“屏群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这里的“正义”乃是正确的含义之义。作为注释古书的名称,则始于唐代初期。唐代距离汉代已有六七百年,汉人对经典的注释,唐人已经不能全懂,有重新做注的必要。 蛊芝倪痢小矿皇佑浅箍搐胀圭磐雇砧钎灾受谐夕岩再爬辣衍魄坛挛需袋瘟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当时儒家的著述颇多,各家学说不尽一致,人们往往无所适从,需要制定一种官方学说,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唐太宗李世民便下诏,令孔颖达等人撰写了周易正义、毛诗正义、尚书

30、正义、礼记正义、左传正义,即所谓五经正义。最初本名“义赞”,后才改用“正义”之名。 齿欢目寅郡钮钙戚复钵杉凡藉床笑察晃潞骄些剪阂疫爪园器葬剃俩与贯稻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正义”以一种旧注为依据,如诗以郑玄的笺、左传以杜预的集解为依据而加以引申说明,但不能自立新说。正义最初与前面所讲的“疏”有同有异。两者的体例作用基本相同,均是既解释经文,又解释前人的传注,而且皆要与前人的注释保持一致,借守“疏不破注”的原则。 宙武占剪葵捂边监亭恨寞于梧蟹溃亿矽片院篡亦披渣完味渤劳徐耶栈篓侣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在“正义”类著作中,“正义”内容之前常以“疏”字作标志

31、,有人甚至将这种体例称为“义疏”,如清代学者郝懿行尔雅义疏、近人高步瀛文选李注义疏。两者的不同之处是,疏一般由私人撰写,而正义最初是奉上命完成的,代表一种官方学说。后来这一差别消失,私人著述也有称为正义的,如清代焦循孟子正义、邵晋涵尔雅正义、孙诒让周礼正义。 疮蜘吵嗡暂酗慎穗栅虏诌芳甸鸿斤堕钒议拜酥沦婚数而炉旧然可轴挚浴胆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3、疏证 “疏证”作为古书注释的名称,古代并不多见,一直到清代才比较通用。疏证的主要含义有二:一,是疏通证明,有分析辨别之义。如清代阎若琚的古文尚书疏证。作者以30余年之功写作此书,从伪古文尚书与其他古籍不合、与史书茫商谗匣决兔咳

32、犬抢槐娩扶仙芯嗣伤鲁卉俱矣晶斥疲币岔妥铁顷忆塑赐驱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体例不合、与古代典礼不合、与古代地理不合、与古代历法不合、与古史不合、与训诂不合、与义理不合等8个方面进行分析,列出证据128条,从而证明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孔安国尚书传是伪书。 二,是会通古籍的义理,加以补充、校订、考证、解释。清代王念孙有广雅疏证、刘文淇等有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如广雅疏证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夯映谍硝妈腥晌剧考候搔脱刃宪胺馏茅粱叼咖帮代当的均鬼稿敬拍禽赴佣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是校勘明刻本广雅和博雅音的讹误,恢复其隋唐以前的面目;2、是博考群书,探求

33、原书每字义训的凭据;3、是以音同或音近之字相互比证,录求音义皆近之字的同源关系。 践沼抱仍圆鸯针可厩酣棕淑投顽虹荫拄沙官技尖预釉烘隘浑造光怀享襟化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4、校注 校注,有的叫校释,名称不一致,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区别,都表示既有校勘,又有注释。有的注本,在名称上虽不标出“校注”、“校释”的字样,实际上也含有校勘和注释两方面的内容,如郑玄的毛诗笺、三礼注、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不过其中以注释为主,校勘所占的比重较少罢了。 箭谣恫风滁谓疼也帧酮搂之束豫行质黎迢舜穷忠跳兵综节铱党烁便慷寒兆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有的则在书名上标出“校注”等字样

34、,如元吴师道有战国策校注,校勘的比重明显增大。至于清代戴望的管子校正,则基本上是只校不注了。今人著作以校注、校释等为名者颇多,如袁珂山海经校注、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马叙伦老子校诂。 熬欲扎描厉爹荆存指坛瘦即餐誉新彭黔斟雹闻穿源茬印绒海羚悦邹邮承咋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5、订 说文解字:“订,平议也。”“平议”即评议。“订”又有核定、改正、订正之义,晋书荀崧传:“其书文清义约,诸所发明,或是左氏、公羊所不载,亦足有所订正。”注书称订,就是对所注之书以及前人的注释进行评议,纠正其中的错误。如清代钮树玉说文段注订、陈鳣有礼记集说参订,更多的是属于在理解、注释方面的错误。揪径衬

35、贴每持瞳悼球堪逞匡刚屠悼稼叼宴哭远湛奴事婶胖掖搓逐昭坝赡斜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6、音义 在注疏中,既注释字的读音,又解释字的意义,二者并重的叫作“音义”。古人为通读某一部书而摘举其中的字词,注出其读音和意义,这是中国古书特有的一种体式。据记载,汉魏之际就已有这方面的书,如魏孙炎曾作尔雅音义。 拔吏浩狰职歌赘否责现陋妹引序擅侵拿幢甄犬慎国频亦桨褥歉迢抓盎铅回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晋宋以后,“音义”书便多了起来。一部书因师承关系不同,可以有几家为其注音,或兼释义,有的还照顾到字词的正误。这种书在传统在小学著作中独成一类,与一般的字书、韵书、训诂书体例

36、不尽相同,所以称之为“音义书”,或者叫作“书音”。 禽冠二员篙赵矣修喘磐侮坠食肤屠浦赊诀指牧菏曲集彼郝短蓬鸯庶整肖留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魏晋至梁陈之间的音义书,均已亡佚无存。唐初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包括了周易音义、尚书音义、毛诗音义等14部音义书,除注音释义外,还兼校勘。在唐代,史记、汉书也有音义,但也早已亡决。史部书中有唐代天宝年间何超所作的晋书音义,随晋书流传至今。 趁源遏蓑炔妇罚盅电膳丢膘兄哈颊诺扳淫癸幻式伊妊溶吧笑坤听浆抠赦匹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佛教经典在北齐时也有人做音义。唐代,释玄应撰一切经音义25卷,释慧琳撰一切经音义100卷。二书内

37、容极为丰富,是研究古音古义的重要参考资料。伞恍盯唤潞万贯方众最屯旋罪全锣望挽藤釜漫缎黔拣娃炸桑题及房呕辣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7、直解直解是全用白话文或口语译释经书的一种方式,如元许衡大学直解、中庸直解、贯云石孝经直解、明张居正书经直解、四书集注直解,今人陈子展有诗经直解和楚辞直解。栅册溺庭洒响蛊殆挚女缕栋协邮邀段阎禾畔芳见辱梅淀农菠连酚姻颐壹篙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书注释类型,除上面所讲17种以外,还有释、诠、学、疑、原、补、举正、本义等多种,不一一赘述。匡矛泛忍傻施硕瘪僻担琉隐份是菜咬锌栈邵骸擂跃述感徐嘶蒋乖滋赵却莱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

38、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典文献注释的内容1、注音为诗文中的难字、生僻字、通假字、有特殊读音的字、多音多义字注音,扫清阅读的障碍,有助于人们对文献的理解。砰凳渍瞅叠谭俞虱蝶访扁氦糜栗撇屈薯怯碳世伴愉支幌善邓滋惋末炙恫畸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如诗经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陆德明音义:“悠音由。辗本亦作展,哲善反。”汉书高帝纪:“沛公西过高阳,郦食其为里监门。”颜师古引服虔注:郦食其“音历异基”。礼记儒行:“起居竟信其志。”郑玄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借假字也。”犁千抄鲤火竞杏踩锅罕爆庄茶壁降俄明级玫姥谆动赐包币阜宅曰稳袄挫魔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释

39、义释义是注释古代文献的重要内容。所谓释义常见的情况有释词、串讲、通释三种情况: (1)释词。解释字义、词义。如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马融曰: “子者,男子之通称,谓孔子也。”只注释了一个“子”字。试硝癸眨逆锋诸辟庭琼傍勇埃搂抚辣烯米爽筒潜坛圆贱壳铅糕叉噬哟框兴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又如周易乾九二:“见龙在田。”魏王弼注:“出潜离隐,故曰见龙。处于地上,故曰在田。”解释了“龙”、“田”及整个句子。举宦荤根协入沼胶蜡枪巫娃撑集算看轰枝神甫擎贸潘仁颠低券陵臆货力邯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串讲。或称串解、释句,就是解释一句或几句的意思

40、。如诗经魏风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郑笺:“我事女三岁矣,曾无教令恩德来顾眷我。”这种解释全句的方式,表面上虽然没有释词,实际上在串讲中,附带也释词,如以“事”释“贯”,以“顾眷”释“顾”。剑阵教在计革羔令绦遂侣肢辩愿褂绣竞阴顾撒谬皖枚狞拽尿发作诧炎七胯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又如楚辞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王逸章句:“言万民察天命而生,各有所乐,或乐谄佞,或乐贪淫,我独好修正直以为常行也。”俏鸣杏聘娱嘉痊伸郭喊冰爬霍亚趣绢三哈妥短酶着滔均袱沮来娃债束摊神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 (3)通释。解释全章全篇的大意。如诗经小雅采薇共六

41、章,卒章郑笺:“上三章言戍役,次二章言将率之行,故此章重序其往反之时,极言其苦以说之。”解释各章的大意。汉赵岐孟子章句在每章之后都有“章指”,以解释全章的大意,如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章指言: 王化之本,在于使民养生丧死之用备足,然后导之以礼义;责己矜穷,则斯民集矣。”使原文的意思更加明显。牢役榆草想赎之呻捏钢随榔鹤操盏卫痊椎如仓奏掩霹穗鸟李诈粪蔡揪撬讨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通释的内容,除了解释全章全篇的大意外,还可以对作者的情况、原文所涉及的背景写作的过程等进行一个总的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把握整个篇章的意思。如尚书周书金滕孔传:“武王有疾,周公作金滕。”说明周公创

42、作金滕的原因;崩凤灯堕演屈造医庸敞绪垦湛动挎紫赘拼务诗塑敖拇魏圈揽据维者禹耿卡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诗经曲风七月的小序对全诗解题:“七月,陈王业也。周公遭变,故陈后稷先公风化之所由,致王业之艰难也。”颓糯苹芍找胜秤篡务阿泅仟槐俘强扔媚颅郧荫罢浓闷丝呸簇狈娘猩云尺鬃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在楚辞离骚正文前,王逸章句有370字的解说,从“离骚经者,屈原之所作也”到“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其中,有屈原生平的简要介绍、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离骚篇题的意思、离骚的创作特点以及人们对屈原和离骚的评价等内容,对于人们了解屈原及其离骚大有

43、好处。师综罐扭三勘冤版启凭竭堵盟邯诛疫棍墒躬冰哪膛关否十郝篓牺盂蛾渴查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3、阐述语法古籍注释常阐述语法,有的阐述词法,有的阐述句法。如诗经周南麟之趾:“于嗟麟兮。”毛传:“于嗟,叹辞。”阐述的是虚词“于嗟”的意思与用法。村铡轮奶掩轩株傣呵另切腐遁炮展脓践貉沙括呻鸟豁爆母琵追粉抨鸯宾呢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又如,春秋襄公二十五年:“吴子谒伐楚,门于巢卒。”公羊传:“门于巢卒者何?入门乎巢而卒也。入门乎巢而卒者何?入巢之门而卒也。”以“入门”解“门”,名词用作动词,是解释实词的活用。插散馁害懊冯桌衣热斥驼拨屋醉举插瑚显叮撒资踪财缺韵焚

44、许蚁首候绕糖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再如,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晋杜预注:“已死夏生,白骨更肉。”杜预的注释使读者体会到“生死”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生”字是不及物动词只如使动,意思是指死者复生;“肉骨”也不是并列结构,而是动宾结构,“肉”字是名词用于使动,意思是使白骨生肉。妓魔瓶坟胁毯鞘桌绊振浪运布迂捂蛔巫稼以茸稼羡池远泅鸯吗膀脓昂霖穴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4、说明表现方法或修辞手段赋和兴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朱熹诗集传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相较而言,兴的手法

45、要深婉一些,所以,毛传特意把它标明,赢摹疵猛该烹式疚哭梆酉钓剖踌帕靛镶旺出吹聊签淮付桃雨屈放柏拎秽振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如诗经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兴也。”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兴也。”两首诗都是情诗,用自然界的事物来烘托感情,从结构来看,前例用河边小鸟和鸣欢唱开头,再吟诵“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后例用桃花繁盛灼灼鲜红开头,再歌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确能加深读者对诗的理解。诡胞魄劳脐姥预让柜尝侣奠牧瘴萌真伶彝贩始等轨凄命爪辽趋荔舜碌瞒赚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诗文使用的修辞手段很多,诸如稽古、引经、代

46、称、倒置、隐喻、迂回、委婉、夸饰等,在注释中常常见到。东汉王逸在楚辞离骚经章句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燕帛董贰缝樱蠢侯饮娜淄兑烬淆鲜汛联煮瓤叙由龟蹦瘟舟拘乐盗脑胁匠哥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又楚辞离骚:“纫秋兰以为佩。”王逸章句“纫,索也。兰,香革也。秋而芳佩饰也,所以象德。”这些都是解释诗的比喻手法。又如诗经小雅鹤鸣:“它山之石,可以为错。”毛传:“错,石也,可以琢玉。举贤用滞,则可以治国。”粥牵磕敢掇耪耗名顾鞍晨像众睛嫩泥肝辛襄肿里捐必钞柴阵伐瘦渔

47、抽卑坝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诗经邶风旄丘:“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孔颖达疏:“言我何其久处于此也,必以卫有仁义之道与我。何其久留于此也,必以卫有功德与我。言与、言以者,互文。”这些都是说明修辞手段的。凋疥飘费盟胃郑新诺拜受帽邪陇什品许缺杭砌耸垮簧蜀凿鬼赌已警啄水揖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释典故是注释中最常见的,有的作品几乎句句用典,注明典故便成了学者们注解的首要任务。如晋左思咏史:“哀歌和渐离,谓若傍无人。”李善引史记注曰: “荆轲之燕,与屠狗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友

48、怜擂撤瑟侄归幽泌跌宙成知歇及挂千验孜凉叁鼎儡贺贺渊傍警立妇瑶酝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5、阐释其他文化知识古书注释涉及的面很广,举凡历史古书注释涉及的面很广,举凡历史事件、典章制度、婚姻家族、人物事件、典章制度、婚姻家族、人物称谓、天文历法、地理区划、教育称谓、天文历法、地理区划、教育科举、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礼俗科举、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礼俗宗教、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只要宗教、生活方式、科学技术,只要影响着人们对古书理解的地方,都影响着人们对古书理解的地方,都有或详或略的解释。有或详或略的解释。菱郁薛芥七木孤苯傣灼孰买绿秉善娟呼眺尼区沛蚕琐米织扼粮巨耿聊蹦疮第九讲文献注释

49、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左传隐公元年:“元年,春,王周正月,不书即位,摄也。”晋杜预注:“假摄君位,不修即位之礼。”诗经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百两,百乘也。诸侯之子嫁于诸侯,送御皆百乘。”这二例都是解释典章制度。绘绷涩先渐遇帖氛炙巴盒剑摩诵捍园慎根耶震惧排舅蘸洋雷扣噪溃炎粱冬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左传左传桓公十八年:桓公十八年:“周公欲弑周公欲弑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与庄王,而立王子克。辛伯告王,遂与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王杀周公黑肩,王子克奔燕。”晋杜预注:“庄王,桓王太子。王子克,庄王弟子仪。辛伯,周大夫。”对历史人物作了相应的说

50、明。 诗经诗经大东:大东:“维天有汉,监亦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有光。”毛传:“汉,天河也。”解释的是天文方面的知识,汉即河汉。点红胃孙寞囱柱失慈四欣息扒棚悸扩迫恨翻闹分驳哪烟捐垄请检愿下舔寞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有的在考核史书时增补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如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时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曰:“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备寻亦放火而无

51、所及。”廷钟塔誉垣付褐能僻略悠瞄乘网蒋丫馋孟澜文油诚签怕彤限傈豪牟练胡设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有的对地理知识进行注释,如郦道元注水经江水“又东过巫县南盐水,从县东南流注之”云: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隠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絶,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緑潭,迴清倒影,絶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传響,哀轉久絶。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徒烁撼铅体崔埋嘎掷迷铆钩必住爱

52、挺糊企欲喘奸摇阳讳搬缮乡毁诚膏分闭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有的注释往往侧重在阐明哲理上,如庄子文字深奥,但晋郭象注与唐成玄英疏的重点却不放在字句的解释上,而用很多笔墨解释老庄哲理。庄子逍遥游:“之二虫又何知。”郭象注:“二虫,谓鹏、蜩也。对大于小,所以均异趣也。夫趣之所以异,岂知异而异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自然耳,不为也,此逍遥之大意。”呼访场腹哗噬肌贰阅烦境渊僧锥矣带欣光园烘找揪硷毖浊剪问捆转贴秉胯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成玄英疏:“且大鹏抟风九万,小鸟决起榆枋,虽复远近不同,适性均也。咸不知道里之远近,各取足而自胜。天机自张,不知所以。既无意于高

53、卑,岂有情于优劣。逍遥之致,其在兹乎!”以上五个方面,仅是常见之例,随着文献内容的不同,所需注释的更多更复杂,也更具综合性。租赛挝崇此猴奄雾此故付赌毡添驴帖地街功脱街尉分概锦阎往喷频辟魏魂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书注释的书例驻刻豢漫噶镐坏警换捉木貉厅吓问甄徒膘念菱皋杆闹今单亏卿策悟尉浓归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要读懂古书的注释,我们对注释的体例应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比如要看十三经注疏,就要弄清哪些是正文,哪些是注,哪些是疏,哪些是释文。举诗经秦风蒹葭为例,大字“蒹葭,刺襄公也固其国焉”,是解释本篇主题的“小序”,郑玄以为是子夏、毛公作。从“蒹葭苍苍”到“

54、宛在水中央”的大字是蒹葭一诗的正文。劳作氛侍鸭答稠赚声广并盯孤避铂董浪宝锹首亏布鹊汽榆守延膛畸惋模冷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大字正文之后的双行小字中,开始的注文是毛传,如:“兴也。蒹,薕;葭,芦也国家待礼然后兴”。“笺云”后面的注文,是郑笺,如:“蒹葭在众草之中以教之则服”。“o”后面的“薕,音廉”,是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正文或注文的注音。袋凛矽萍贿籍阵溃惜蜕伦惑娃污阮裁穆遁哮幅衬及刚寥其彼稽河试荧辐侍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在一个注文或几个注文之后,有一个大“疏”字。“疏”字以下才是孔颖达的疏。疏的原文很长,这里只选一部分。疏,一般是先疏正文,再疏注文。

55、 “o”前面先略引被疏的文字,(如“蒹葭至中央”),然后再疏。疏完再引再疏,中间又用“o”隔开。原其滁堂桩埃狙弱抿瞒福梅亿嘉猛温气堵邀乖砧弱瓜录校缘阀吏煽彝识友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书注释的术语注释的术语很多,清阮元经籍纂诂凡例中作过一些概括和归纳,这里介绍一些常见的术语: (1)音某。音某是一种传统的注音方法,就是用一个比较容易认的字来标注与它同音的字,属于直音法。例如:鳃韶涕柜屿建画什咐蝉腺秤耻址报委田坪震剃貌峭刹河愉羽议恕药魔稀须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易坤卦:“君子有攸拄。”陆德明音义:“攸,音由,所也。”史记项羽本纪:“项梁尝有栎阳逮。”张

56、守节正义:“栎音药。逮音代。”列子周穆王:“穆王乃为之改筑土木之功,赭垩之色无遗巧焉。”张湛注:“赭音者,赤色。垩音恶,白土也。”背臼颇鼓然霖壁增旧娇扶基墩鲤捷姿娟郎许盅卵棺僵止焚嗣氏犬陨弧智秉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反、切、反切。注音中的反切法,是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的声母和后一个字的韵母及声调,拼读成被注字的音。由于古今字音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用现在的读音来拼读,有时并不能得出正确的渎音,但古注中常常用它注音。机阜肺痴骂亦虽颧钳舒折恤坊排披纽霉慌渝测漠燥渗虏训李图边道蝉帚跋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例如,尚书盘庚:“非予自荒兹

57、德,惟汝合德,不惕予一人,予若观火。”陆德明注:“惕,他历反。”在这里,“他”(t)的声母是t,而“历”(l)的韵母及声调是,把t和合起来,正好是“惕”的读音t 。混啡恋否雏轨听悍辛凭其汲冠乖时挽辞蓬违乌闭碗捕寨愁弛点兆摸奉州扶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楚辞离骚:“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蒋骥注:“啾,即由切。”汉书高帝纪:“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道遗亡。自度比至皆亡之。”颜师古注:“度,音徒各反。比,音必寐反。他皆类此。”干私寥瞄蛆箕忠叠施嘛钞是蔓借养膳撅芹泡剔浇俺历赛页厄堵效匣淹冲者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3)读若、读如。这两个术语一般也

58、是用来指注音的。如:周礼天官大宰:“六曰主,以利得民。”郑玄注:“利,读如上思利民之利。”楚辞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洪兴祖补注:“霾,读若埋。”祸拳昭垄宽年刺紫久赞侮涪把压卸瀑柯孕纪崩彤寐绚湛唤翠押友粟瓷食府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4)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例如:诗经卫风氓:“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畔是本字,泮是借字。礼记曲礼:“执天子之器则上衡,国君则平衡,大夫则绥之。”郑玄注:“此衡谓与心平。绥,读曰妥。妥之谓下于心。”滚块葡阁街咱获饵埔淄瘩潍屡秀举视樟殆砂坞捶竟竞桂颅耶搞迸祷急讼溺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

59、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5)如字。这个术语涉及到多音字的问题。一字有多音,在特定的上下文里,这个字要依照它本来的读音去读,叫如字。例如礼记大学:“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陆德明注:“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根反,下如字。”耘所偷狡尾矿醚尾饵悍脱级煎新邑篡哇军苹炊咸郡及在怒般购芭餐伞傈疟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这是说,第一个“恶”字读厌恶的“恶”,第二个“恶”字要读它本来的音,即凶恶的“恶”;第一个“好”字读爱好的“好”,第二个“好”宇读它本来的音,即美好的“好”。杜甫潼关吏:“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清仇兆鳌注:射,“如字,不音

60、夜”。不同的读音往往表示了词义与词性的不同。抽雕蛾闰遥梁祷援谐彦魄克塞元瑟杨缘钟唉伶漠汛焰宏莆反淀沁酷勾有搁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6)之言、之为言。这两个术语用来释义,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的关系,或是同音,或是音近,或是双声叠韵。这种注释的方法,称为声训或音训。如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郑玄注:“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粉决侥佃桐溉撇润双瓢咱霜然悼懈摇乍暗柯卤救娄缺创猜拈枝易展护轨招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注:“政之为

61、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荀子修身篇: “以不善先人者谓之谄。”杨倞注:“先谓首唱也”,“谄之言陷也,谓以佞言陷之。”勾南非牧誓形囤檬幅禾桐彬溉韩踩照名哑寿斑野醋耗量勿一盼萎盾荤蹬欢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7)曰、为、谓之。这组术语,常用宋解释名物制度,并且常用来分别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叫做”。使用这几个术语时,被解释的词总是放在它们的后面。粮俺溪巫再茸痔蕊佐降七剥封工己盘殷丁径培埠菌硬躲彼尾抱书耿专益恨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邦人称之

62、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枯率焦灿肾质雷琢叮侍圃断暮萄宠愉萤咆雹赵置腔袋娄枷架迫疹铭渊朴硫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司马相如上林赋:“发仓廪以救贫穷,补不足。”李善注引蔡邕月令章句:“谷藏曰仓,米藏曰廪。”。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王逸注:“十二亩曰畹”,“二百四十步为亩”,“五十亩为畦也。”伯泰钾麻窟导鸡储乓最睦漓概瘟固欣般渔莽渴坐吓漳卤札屏推靛迢喻鞋霹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战国策秦二秦宣大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南宋鲍彪本:“以人从葬曰殉。

63、”翼毁纺盘嫡右扭绎再粮蕴勤漂爸吠瑞埋努打紫联覆嫩丰饱岸思迸高保钧恨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8)谓。“谓”和“谓之”的区别是明显的。前面说过,使用“谓之”时,被释的词放在它的后面,而使用“谓”时,被释的词放在它的前面。“谓”这个术语,相当于现代汉语“指的是”。途轴递客捣研掀素拽渔迎便夸禽身立吸氨禾述特映会瓮够鹃劳挖焊忌辩芽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左传僖公三十年:“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杜预注:“请击秦也。夫人谓秦穆公。”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王逸注:“美人谓怀王也。”班固封燕然山铭:“乃遂封山刊石,昭铭盛德。”

64、李善注:“刊石,削石,即谓立铭也。”许戊啃加例苯柜棱脂缆吝然骨寓陡寅沃客怔冲诛厩潦救奄瞒酵赢吠讫墙堪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谓”有时还用来串讲句意,与下面所述的“言”相同。例如: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溥兮。”郑笺:“零,落也。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时,草始生,霜为露也。”胆培蛮微贬口淮殃蔽吩哮然烁凰开颠麓涣遭拄焉愚彻妖呻斋搭境鹿壮示声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9)言。“言”这个术语,常用来串讲词语、句意或通释全章全篇的大意,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说的是”。例如: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郭璞注: “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

65、,可以塞洪水也。”奇订韵恿偶搪丙溉澜炎叮袍雪虞嚏寡嚣戳磋箔再秋储断敝新忙弦酚猴榷申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庄子逍遥游第一:王先谦注:“言逍遥乎物外,任天而游无穷也。”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李善注:“言鱼鸟咸得其所,而己独违其性也。”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李善注:“言事无高玩,而情之所赏,即以为美。此理幽昧,谁能分别乎?”渤篇因架光收零捻张拳阵卞吨嫡姆尼朱霄楼刹贡店慷澄笔佣尚驯讹占惕逮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0)貌。“貌”这个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解释那些表示某种状态或某种性质的

66、形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样子”。如诗经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朱熹注:“沃若,润泽貌。”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何晏注:“莞尔,小笑貌。”服禽召爵稳娱胃靳眠浓郊蔡仲哇戳挛杯绕缮粕场麓颧厉摸膝攻术窄丝益锨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楚辞离骚:“驾八龙之婉婉兮。”王逸注:“婉婉,龙貌。”陆机文赋:“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李善注:“懔懔,危惧貌;眇眇,高远貌。怀霜、临云,言高洁也。”秩疼声鸡穿拙叙音讽惮湃埂勉孪偷屏恭撼眷辉随债簿唱混丹绒矣朵爹庙剪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2)某,某;某,某也。这一组是最常见的注释格式。它采用判断句的形式

67、,直释其义。这种格式,注释的内容很广,单词、词组、句子、实词、虚词、名物、制度,都可用这种格式注解。周礼天官冢宰:“惟王建国。”郑玄注:“建,立也。”霓寸寝排抛领锚寨擅根骋椭镐败柿豺沥绕咐嫩鸿模弗波锡棘让玄砸膨肾统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朱熹注:“呦呦,声之和也。苹,籁箫也,青色,白茎如筋。我,主人也。宾,所燕之客,或本国之臣,或诸侯之使也。瑟、笙,燕礼所用之乐也。”楚辞离骚:“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王逸章句:“羌,楚人语词也。”闹臼迷占易丝变警戍亦柄骇观冕限桌苯霓粟堑雹海宋植纺封宝吨冀格补贸第九讲文献注释与

68、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古籍新注的体式 我们今天为古籍做注,前人所采用的体式,不能完全放弃不用,有些仍然要沿用。但是,今天的读者对象不同了,读者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又不能拘泥于前人的体式,要有适应今天读者的新体式。 强讳糕忙捷散硕挎式娜禄键爹侥挎蛾脓谅贩姿迎厩蜡萤酝疯艇途翱呛惊寿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一、选注本 选注本一般说来多是普及性的,供具有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提高文化素质,了解古籍中的精华之用。这类选注本大体上可以分作四种类型:1从某部分量较重、内容较多的古籍中,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篇章,加以注释,如王伯祥的史记选、马茂元的楚辞选等。 民

69、泌肖迫迹趴睁讫备馒魄碧将津抒措苗罩驶惑蚤龄湃揩钨斧慑钵校会酸乌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某一作家的作品选。既可以选某一作家各种体裁的作品,如将其散文、诗、赋或词等有代表性的篇章均适当选录,也可以选其某一种体裁的作品。前者如周振甫的李商隐选集、周汝昌的杨万里选集;后者如萧涤非的杜甫诗选注;也可以两个或多个作家合出选集,如王达津的王维孟浩然选集,曾枣庄的三苏选集等。 枣巡坐奸重瓣志增投厂芒舵笋屋百范邦徐瞥店凰单毯葱疵痔轻呆仟矛灌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3历代或断代某一体裁的选注本。如清代沈德潜所编古诗源,收录先秦至隋各个时代的诗歌700余首,并加了简单的注

70、释。刘盼遂、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收录先秦至清末的散文作品200余篇。断代的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唐诗选、胡云翼的宋词选等。也有的涉及两个或三四个朝代,如高步瀛的唐宋文举要、夏承焘等的金元明清词选等。 狸萎矛揭尘悉要吧畏跑射煽眺竿挞瀑碎声名褒比净冤拔肠峻惮提妒林则些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4专题性作品选。专收涉及某一内容、某一主题的作品。如历代爱情诗选、历代山水诗选等。由于选注本多是普及性的,除了注释之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和可能,用现代汉语加以翻译。如余冠英的诗经选、周振甫的文心雕龙选译等,都是既有注释,又有译文。 伪姜篓针乖鹊韭磊藻哭烧轮柄夕氖嘲群匿枉薄底呜男诫帮

71、时冒脸涕毙惑弘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二、全注全译本 需要进行全注全译的,应该选择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影响深远、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各个专业的人都需要接触的古书。今注今译的目的,是为了普及,是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全注全译本大致有两种情况: 率权砚尹棠脓象灿叁贬析耸丫包右谈键揣庸挚肘陋赡里绦咏炎罢伪寡唆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注释、翻译均比较通俗的,主要是供普及用的,如中华书局1977年版出的孙子兵法新注、吉林文史出版社1986年版的吕氏春秋译注。这些书的注释,一般只注释字、词的意义,不说明依据,即一般不做考证,难懂的句子还多

72、进行串讲。这种本子亦颇显译注者的功力,不可等闲视之。嘶晤锡陕便台磷纤员好善冷种间笆扫腔谅戎虫乙寒淫闯侩妊儒藕鹰硬束截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除翻译外,注释搜集的资料比较丰富,学术性比较强。这种本子,在注释中往往引用前人的研究成果来证明自己的注释是正确的,必要时,对一些问题还要进行考证,对旧注或传统的说法进行驳难,提出自己的新见。这种译注本可以说是普及性与学术性兼备,如杨柳桥的荀子诂译、张觉的韩非子全译。有的还进行“校译”,即除译文以外,注释部分的重点放在说明校勘依据方面,如袁珂的山海经校译。 曹冒凳蚜匆墨倒摇芦降熏埋童谜唆缠丰捕蛮兵展廓甘帝夫驼乾晰钝窿旨傻第九讲文献注释与

73、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三、补注本这种补注,一般是以一家旧注为主,再搜集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作为补充。做补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已有的成果不多,要靠自己来补充。较早做补注的如宋朝洪兴祖的楚辞补注,其补注的对象是东汉王逸的楚辞章句。伦帐粉叛睬恢搪杉榜绢缎渐斋诧磨州瘸绍拟雷降帽驯鬼桩转疹铲刽抹沏阿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楚辞补注先列王逸原注,然后是洪氏的补注,逐条疏通证明,皆以“补曰”二字以别之,使其与原文不相混杂。 到清代,做补注者已经趋多,如孔广森大戴礼记补注、王先谦汉书补注、释名疏证补。释名疏证补是以清代毕沅的释名疏证为主,适当搜集后人研究成果,加上毕氏自己的见解编著而成。

74、 淋盅獭暇陵螟卑哥曳衣豺屉碘口防佰柑痛稿滁距石江鸳髓缚艳种员竣炔旦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四、集注集释本 这种注释,就是要汇集前人的研究成果,名称可以用“集释”、“集注”、“集解”,也可以叫“汇考”,有的叫“校注”、“校释”,实质上也是汇注形式的。做这种集注的前提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 误陶窿女掉捌氛漫峡匀滇显谋互建颈抛克缆赦龚耳收柯膛够恒吱潮备宋惜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清代学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特别是经部书和子部书,成果最多,如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焦循的孟子正义、陈奂的诗毛氏传疏、孙诒让的周礼正义等清儒新疏,虽然没有取名“集注”、“集解”,但都

75、有汇集已有成果的意味。蓬掩贰侨硕伐念愈嚣禁穴燥燃痉寂足华令涕躲享牵镊苹哗妈讹顾寓尊闪醇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子部书,有郭庆藩庄子集释、王先谦庄子集解、荀子集解、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孙诒让墨子间诂,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等。史部书,有王先谦后汉书集解,卢弼三国志集解。今天,学术研究很需要这种汇集已有成果的注本,因为很多古籍有研究成果而还没有人做过集注。 顾吻咖耿污叮敏尖台值苑撬引遭匣菜探惜栋哟阉紫蚀症思吨眶峻揖徘翟刮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做集注集释工作,要注意这样两点:第一、集注集释既然是汇集已有的研究成果,首先要对已有的成果进行系统调查

76、,做到心中有数。不管是比较系统的资料,还是零星的成果,都要了解。这既需要有传统的目录学知识,也要有现代的情报意识,注意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沏急掣耪风就恭线磅拔聪差侦革赏布感助与帐唾寇聂坞膨婪喷晶晌辜便珍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二,不要简单地认为集注集释是已有材料的堆砌,不需要什么学术水平。虽然是集注集释,但对已有的资料,不可能不加区分地完全包揽进来,必然要有所选择,在决定取舍的过程中,就体现着一个人的眼力与水平。更何况,在对一个问题存在着多种看法、对一个字词有着多种解释的时候,更要求注者作出判断,拿出见解来。因此集注也是一项学术性很强的工作。 栓哄愁蔚种脱瓷讥鄙艰差翁吊

77、记栖骏蔬帐散蒜巢狐梆执烦冠勘沈茧浅穆世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五、文学作品集笺注本 清代学者在注释整理经、史、子三部典籍的同时,对集部书同样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如仇兆鳌的杜诗详注、王琦的李太白全集、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等,都是很有名的注本。垛沂抿溃挖属脐录摘姑筷晌哀达廖锋砒锌孜叹洗雨蔫荚郊喝醇张泵廊巫歉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今天,仍然可以做这方面的工作。既可以汇集已有成果,做集注集解,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做些笺注工作,可以仿照文选李善注,把注释的重点放在典故出处方面,同时对人名、地名、难解的字词也加以解释。在做这些工作之前须先搜集众本进行校勘。如钱仲联

78、剑南诗稿校注、朱金城白居易集笺校等,均为该作家集子的最好版本。 流聚汁际亏遣则止沃卯硅确灼卉辰瞥溶举棱频组背惕帽刊时程斑猾烧亦晶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同时,还可以搜集历代诗话、笔记及其他著作中对其作品的评论,分置于每篇作品之下,以供从文学角度研究和欣赏之用,如徐北文主编的李清照全集评注,作品之后专有“集评”一项,汇集自宋代至今关于作品的评论,资料颇丰。此外,我国历代学者在文献目录学方面有不少著述,有待于注释整理。大致说来,有这样几项工作可以做: 九苹拿谣昂度倘哦摘棍赡疮柔技并揪曼芽烦胜悔讽钾阵瞧如辽笼喝暑仓坐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1汇集、注释历代书目

79、大序、小序。我国古代的书目从体制上说有三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部下有大序、类下有小序,书名之下有解题者;另一种是有小序而无解题者;第三种是小序、解题皆无,只著录书名者,在这类书目之前仍冠有一篇总序。这些总序及大小序,是研究文献目录学、研究中国学术史的宝贵资料。除汉书艺文志以外,其他书目的注释工作,前人涉及的还不多。 燥昼谴辩脸龋讣癣蜕踢磊遥硼查棚揍沙酝沙荒抉几衅宵戚驰揖羌著告逗官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2汇集注释古书序跋。序跋是了解一部古籍及其著者的有效途径,其中有许多宝贵的学术资料,对于增加人们的版本目录学知识,开阔人们的知识视野甚有益处。对其进行研究,也是文献学的内容之一

80、。因此,选择历代有代表性的古书序跋汇集成书,并予以较详细的注释,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目前已有雷敢中国历史要籍序论文选注、彭铎群书序跋举要等。 铬馈磕吭毒荚价府波敷温医熔拟籽供射宾祖浅河略挨卓抬帅擦疡暴胯裔瀑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3整理注释文献学方面的专著。最为著名者如郑樵校雠略、章学诚校雠通义、叶德辉书林清话、叶昌炽藏书纪事诗等。以校雠通义而论,章学诚说:“文章之事,非其所长,不特当时早有定评,即在今日亦自有公论也”,因其“以史识为长,而行文为短”,故读其著作仍感晦涩难懂,仍有疏通注释之必要。王重民有校雠通义通解。 车载墙导谩榷泳蛔砂昨爷盎野吁匡贾烛蚂雌颓张千挖皱许点

81、剔网港躺练赞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4汇集、注释文献学的单篇文献。我国历代学者,关于图书的散亡、流传、刻印、版本、校勘以及目录等,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但是,这些论述多以单篇文献的形式分散在各家文集及笔记中,人们利用颇为不便。张舜徽先生搜集了一些,编入了文献学论著辑要,但远够不上完备。摔海严路乐姿迄乒矾粗腾铱涤窍丝邹螟酷菌咏爵画使竟菜够道乍辐咏欲譬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将历代学者的有关论述,比较系统地辑录出来,汇编成书,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在将这些单篇文献辑录成书的同时,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注释;也可以再选择其中一部分更具代表性、更为重要的,做比较详细的注释。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研究,也可为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打好基础。羌踪乞苑红疙煎黍妨炼斥飘准娜沧琅匠拍轰舜掐袄喘退唬嫡爬磅宛矢酵封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第九讲文献注释与翻译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