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8638740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备课资料 第四单元 第十一课 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1课时 社会发展的规律1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理解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的局限性;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虚幻、歪曲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运用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能力目标

2、(1)通过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社会基本矛盾原理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1列表比较法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表格,通过列表比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加深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理解。三组概念的相同点

3、: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对前者有反作用;重点区分三者不同的反作用。2联系旧知识用唯物论中所学的规律的客观性来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从而坚定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社会存在阻碍推动实践的生产活动决定决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前进的自我完善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含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内容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内容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4、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一致: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A.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3实践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区别所属的哲学范畴

5、历史唯物主义的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侧重点侧重于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关系侧重于想问题、办事情时,如何正确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对两者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的哲学派别不同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误区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社会存在依赖于社会意识注意:社会存在不依赖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误区 2

6、: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注意: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误区 3:社会存在的变化和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注意: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典例1】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

7、化解解析C。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可见 C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说法均正确但不是原因。D 项中的“主要”说法错误。故选 C。1漫画不同步说明()A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应作为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B思想道德建设要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基础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想问题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答案C解析漫画中的“不同步”说明,意识并不总是同它所依赖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变化完全一致,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这就是意识的相对独立性。C 项正确。B、D 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 项错在“中心工作”。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8、的规律(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内在

9、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3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4社会发展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2)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的“斯芬克斯”之谜,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典例2】2010 年,为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浙江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改革深入推进“扩权强县”;突出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这表明()

10、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B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C机构臃肿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改革D机构精简就能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解析A。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体现了机构改革是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说明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可见 A 项符合题意。B、D 两项不分条件和情况,一概而论,说法错误。C 项不符合材料中“扩权强县”的信息。2“民生厚(生厚:生活富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话揭示了一个道理()A.物质资料的生产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B.物质资料生产的发展必然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C.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社会

11、的生产关系就是社会的道德关系答案C解析题中观点认为,粮仓充实,百姓才懂得礼节制度;衣食丰足,百姓才知道荣誉耻辱,这从侧面反映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质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改

12、革内容阶级斗争缓和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革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3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3和谐世界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但建设和谐世界绝不是一两代人就可以完成的,需要世世代代的潜心探索和艰苦奋斗,其间充满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矛盾和斗争。这反映了()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只能靠阶级斗争C量的积累必然导致质变的发生D人类社会是有机联系

13、的统一整体答案A解析和谐世界的建立需要人民的不断探索和艰苦奋斗,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 项是阶级社会解决矛盾的方式,说法片面。C 项说法错误。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42011 年 3 月 14 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认为改革是历史永恒的主题。只有不断地改革,党和国家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下面对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是为了彻底变革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ABCD答案B解析是不正确的,改革是为了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

14、基本制度,而不是要彻底改变它。排除,故选 B。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因为()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B精神能够主宰人们的活动C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反作用于事物D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事实的根据答案A解析B 项夸大了精神的作用。C 项错误,错误的意识也反作用于事物。D 项与题意无关。2下面漫画迫降所蕴含的哲学道理有()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时也能决定物质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意识而变化AC.BD答案B解析首先可以看出错误,意识的作用再大,也是第二位的,排除含的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3加快推进社会

15、主义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力发展,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生产力就要()A调整与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B把农业发展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C对现有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突破旧的观点和规律的束缚答案A解析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 项符合题意。B 项错误,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C 项错误,彻底变革是形而上学的否定观。D 项“突破规律”的说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1. “盲流北佬打工仔、打工妹民工城市建设者新市民”,这是不同时期农村进城务工者的别称。“

16、伶人优人追星捧星”,这是人们对待“星”们的态度的变化。“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是不同时代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封建社会,商人被贬为“四民之末”;资本主义社会,商业被奉为社会的“循环系统”;社会主义社会,广大群众认为“无商不活”。【点拨】某一种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或消失,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状况来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由于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所以与之密切联系的社会意识也必然要相应地变化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等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2据英国观察家报报道,目前,中国有 1 800 万

17、人娶不到妻子。从全国来看,男女比例为 65,远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一名高级官员告诫说,中国面临“世界上最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国家人口统计部门预言,到 2020 年将有 3 700 万名男子娶不到妻子。男女比例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影响,尤其是在农村。专家认为,中国人口比例失调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点拨】导致中国农村男女比例失调的关键原因之一是观念问题,是受传宗接代、继承香火的传统观念影响的。这说明了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化石器原始社会金属工具奴隶社会铁制工具封建社会蒸汽机资

18、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主义社会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注: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点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1(教材 P86)(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人们可以认识自然界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为什么不能认识社会的规律,从而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2)为什么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提示:(1)这是因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化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

19、的动机、目的等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它们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不能揭示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而陷入唯心主义。(2)马克思能够发现社会发展的规律具有客观和主观条件。客观上,19 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大工业的出现,人们的认识能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提高,资本主义的本质矛盾开始显现,无产阶级已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主观上,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揭示了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而发现了人类社会发

20、展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2(教材 P87)(1)想一想,宗教所描绘的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是什么关系?(2)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和实际生活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1)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2)人的这些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超脱、虚幻的反映。没有具体的实际生活就不会产生相关的不切实际的念头与思想。3(教材 P88)(1)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会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2)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能不能产生先进的

21、社会意识?为什么?提示:(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这些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产生于剥削阶级社会,是剥削阶级特定的经济、政治关系的产物。尽管我们现在已消灭了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但这些落后的、腐朽的思想不会立刻消失,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于社会存在,故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2)在资本主义社会也能产生先进的社会意识,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就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之后,这些思想不仅比较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矛盾和罪恶现象,而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主张和设想,其中一部分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萌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来源。这些社会意识的

22、产生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不满,渴望更好的社会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源于社会存在,又高于社会存在,推动了社会存在向前发展。这是因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正如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不是同步的一样。4(教材 P89)(1)想一想,怎样才能揭开社会历史之谜?(2)想一想,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矛盾运动中寻找。(2)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提示:(1)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5(教材 P89)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生产工具是生

23、产力发展水平的代表,此处“手推磨”与“蒸汽磨”分别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形态的演变发因于此。这从社会形态的演变上说明: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是客观的,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也不能随心所欲地选择、发展,即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6(教材 P89)为什么发展生产力就需要改变生产关系中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提示:这是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24、关系和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7(教材 P91)(1)想一想,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2)社会发展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的?提示:(1)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从社会形态看,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依次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2)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实现的。8(教材 P9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依靠什么方式?提示:主要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即通过改革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