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575052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7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袁:(发学员件)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谈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浅谈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粗浅体会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粗浅体会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袁袁 志志 筱筱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客座研究员 北 京 邮 电 大 学 兼 职 教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江西省人事人才培训客座教授 133 1700 8306 QQ: 275 686 245向向江西省非国江西省非国有企业专技人有企业专技人员们员们学习致敬!学习致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已于2007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

2、,科学组织、依法应对、有效控制突发事件,科学组织、依法应对、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概念第一、概念 背景背景 意义意义(一)概念(一)概念什么是突发事件什么是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条指出:“本法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由于突发事件都是造成较

3、大以上社会影响的,所以又被称为突发性公共事件突发性公共事件。1、从要件看,它必须有三个要点:、从要件看,它必须有三个要点:1)突然发生。)突然发生。2)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严重社会危害社会危害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公共性或社会性,即属于公共危机公共危机。3)需要政府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需要政府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借助于公权借助于公权力(即政府权力)的介入,运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力(即政府权力)的介入,运用社会人力、物力才能解决。比如一般的交通事故,没有“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就不算。而像两列火车相撞,就算。2、从类型看,有四大类:、从类型看,有四大类:1

4、)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主要包括气象灾害气象灾害(水灾、旱灾、冰灾)、)、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特大泥石流)以及)以及森林火灾森林火灾和和重大生物灾害重大生物灾害(农作物病虫害、森林病虫害、蝗灾与鼠害、生物入侵等 )等。)等。2)事故灾难。)事故灾难。这主要包括这主要包括重大交通运输事重大交通运输事故故(如前所言两列火车相撞)、各类)、各类重大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矿难、烟花爆炸)、造成)、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重大影响和损失的城市生命线事故城市生命线事故(电厂爆炸)、)、核辐射核辐射、重大环境污染重大环境污染和和生态破生态破坏事故坏事故(蓝藻)等。)等。3)公共卫生事件。)公共

5、卫生事件。比如非典、禽流感、猪流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4)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刑事案件(二王)、(二王)、涉外突发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恐怖袭击事件(9.11事件)、)、动乱、叛乱动乱、叛乱如西藏、新疆少数民族分裂分子闹事。以及其他以及其他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突发事件。(二)背景(二)背景(“法法”的制定的制定“背景背景”)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背景:制定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背景: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薛澜教授讲:“出台的直接背景是出台的直接背景是2003年的年的“非典非典”事事件件”

6、。 非典是制定本法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索。但更大的非典是制定本法的直接原因或导火索。但更大的背景是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各种背景是中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和挑战各样的风险和挑战。除自然灾害外,还包括在生产安全事故方面的各种风险、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以及社会安全方面的各种挑战。这是任何社会处于像中国这样经历重大社会转变所不可避免的。中国是一个突发事件多发国家,而且每每造成巨大损失。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教授曾指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目前给我国我国每年每年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员仍造成的非正常死亡人员仍超过超过20万人,伤残超过万人,伤

7、残超过200万人,经济损失超过万人,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亿元,公共安全形势仍然不容乐观。1、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地震、台风、暴雨、洪涝等灾害每年在我国都有发生,全国每年有3亿左右人口不同程度受灾,年均经济损失2000多亿元,年均倒塌房屋300多万间。 2、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事故灾难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是目前世界上事故灾难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全国平均每年发生各类事故70多万起,死亡12万多人,伤残70多万人,而且特大事故多,2001年至2005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的特大

8、事故73起,平均每年发生15起,一次死亡10人至29人的特大事故587起,平均每年发生117起。 3、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公共卫生事件威胁着我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目前全球新发现的30余种传染病已有半数在我国发现,有些还造成了严重后果;全国艾滋病病毒害感染者已达84万人,居亚洲第二,全球第十四;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450万人,80%在农村,每年死亡13万人;全国434个县存在血吸虫疫情,6500万人受到威胁,患者84万人,其中晚期病人2.6万人。 4、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地方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由人民内部矛

9、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明显增多。2004年,我国共发生社会安全事件478.8万起,死亡7.2万人,其中刑事案件471.5万起,直接经济损失444.8亿元。这些都对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构成了威胁。执政党在履行和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进程中,如何提升政府、领导者预防控制与化解公共危机的能力?迄今我们还在用较低的劳动成本、缺少安全保障的系统及血淋淋的代价换来GDP的高速增长,但这种失衡的发展是难持续的,这种以较大人员伤害及损失为代价的增长,从根本上讲怎么能换来发展的良好局面?城市的集群化发展,成为现代灾害的巨大承载体,几乎所有灾害都集中在城市,如何卓有成效地防范城市危机? 高明的领导者怎样增强信息

10、处理能力,探求危高明的领导者怎样增强信息处理能力,探求危机发生、发展、管理的内在规律,努力将危机消机发生、发展、管理的内在规律,努力将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或者在危机突发时从容应对,尽除在萌芽状态,或者在危机突发时从容应对,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这些频繁发生的、局部的突发事件对法律需求最大。这些频繁发生的、局部的突发事件对法律需求最大。正是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发生了这么多的突发性公共正是由于中国近些年来,发生了这么多的突发性公共事件,所以有必要制定此法,以便做出快速而科学的事件,所以有必要制定此法,以便做出快速而科学的反应。反应。20032003年年5 5月月7 7日,国务

11、院第日,国务院第7 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为突发事件应对法 的制定打了一个基础的制定打了一个基础。 2003年5月起,国务院有关部门成立了法律起草领导小组,着手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研究起草工作。法律起草小组重点研究了美、俄、德、意、日等十多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制度,深入全国各地开展调研,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法制基本结构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法律起草小组在重点研究了美、俄、德、意、日等十多个国家应对突发事件的法制制度,深入全国各地开展调研后,迅速起草。草案出来后,广泛征求了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有关单位、有关社会团体、各省

12、(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以及各方面专家学者的意见。国务院第83次、第138次常务会议,十届人大常委会第22次、第28次、第29次会议,多次深入讨论和审议草案,进行了大量修改和完善。因此,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过程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各级各部门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很好地保证了这部法律的权威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三)意义(三)意义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党多次向全党同志提出必须牢固树牢固树立危机意识。立危机意识。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重要讲话中要求全党同志: 要进一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和危机意识危机意识。 我们要始

13、终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分析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一项内容庞杂、情况多变、涉及各方面利益又需要各方面参与,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必须在法律上对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必须在法律上对这项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据不完全统计,在突发事件应对法出台前,全国已经制定涉及突发事件应对的法律35件

14、、行政法规37件、部门规章55件。而制定和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法制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使我国基本形成了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核心,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为基础,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的应急管理法律体系。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科对于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科学组织、依法应对、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学组织、依法应对、有效控制突发事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应急管理长期实践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是

15、我国应急管理长期实践的高度总结。高度总结。突发事件应对法提练了近几年应急管理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很好地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2、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基本制、突发事件应对法确立了我国应急管理的基本制度。度。突发事件应对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统一领导、从法律层面明确了我国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应急管理体制理体制,以制度的形式建立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以制度的形式建立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方面的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方面的机制机制,促进了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领导责

16、任制的进一步落实,从而在法律上确立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制度。3、突发事件应对法是规范各方应对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是规范各方应对突发事件行为的基本法律。行为的基本法律。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明确了政府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规定了社会、公民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活动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格局。应急管理工作基本格局。4、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推动应急体系建设的、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推动应急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强大动力。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基础设施、物资储备、科技保障能力等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作出了明确规定,这必将有力地推动

17、各级人民政府应急体系建设。一句话,使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有法可依,及一句话,使我们在处理突发事件方面有法可依,及时而稳妥地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国家稳定,保持社时而稳妥地处理突发事件,维护国家稳定,保持社会和谐。会和谐。第二、政府如何第二、政府如何 依法应对依法应对一、国家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一、国家对突发事件应对工作 实行的管理体制实行的管理体制(一)一)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条规定: “国家建立统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应急管理体制。” 这是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是我国应急管理工

18、作的基本制度,本制度,也是明确责任、健全机制、整合资源、提高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的根本举措。根本举措。 1、统一领导、统一领导,就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必须在各级人必须在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进行;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以中央政府坚强领导、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各负其责、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众广泛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从机构设置看,既有中央级的非常设应急指挥机非常设应急指挥机构构和常设办事机构常设办事机构,又有地方政府对应的各级应急指挥机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

19、立了由本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驻当地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有关负责人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机构。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相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组织、协调、指挥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建立了志愿者制度,有序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参与到应急管理中去。从职能配置看从职能配置看,应急管理机构在法律意义上明确了在常态下编制规划和预案、统筹推进建设、配置各种资源、组织开展演练、排查风险源的职能,规定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采取措施、规定了在突发公共事件中采取措施、实施步骤的权限,给予政府及有关部实施步骤的权限,给予政府及有关部门门“一揽子授权一揽子授权”。2

20、、综合协调、综合协调。就是由负责应对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协调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公众组织、公众等各方面力量有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人员配备,既有负责日常管理的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人员和专司救援的队伍,又有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家。 3、分类管理、分类管理。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根据其不同等级,应当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或部门采用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这是分级管理的核心内容这是分级管理的核心内容。换言之,是按照突发事件的类型,由相应职能部门职能部门对各类突发事件实行专门管理,建立一定形式的指挥体制,收集、分析、报告相关信息,为政府提供决

21、策咨询和建议。如:卫生事件由卫生局专业管理;打砸抢由公安局专业管理;地震由地震局专业管理等等。4、分级负责。、分级负责。就是根据突发事件的不同等级和需要动用人力、物力的不同,指定由事由事发地的哪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发地的哪一级人民政府负责应对;县、市、省各负其责。不作为者,会受到惩处,甚至追究法律责任。本法第六章就此专门作了规定。5、属地为主、属地为主。无论哪一级别的突发事件,当地基层政府都要迅速反应,全力投入应对工作。否则会受到惩处,甚至追究法律责任。(二)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二)应急管理体系的核心:“一案三制一案三制” 1、 一案:应急预案一案:应急预案 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预案

22、是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龙头,是“一案三制”的起点。预案具有应急规划、纲领和指南规划、纲领和指南的作用,是应急理念的载体,是应急管理部门多方面工作的有力“抓手”。 应急预案就是将应急预案就是将“无备无备”转变为转变为“有备有备”,“有备有备未必无患,无备必定有患未必无患,无备必定有患”。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结合的原则。尽早发现、尽量消除重大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有效预防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永远都是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工作。的首要目标和核心工作。制定预案,实质上是把非常

23、态事件中的隐性的常态因素显性化。也就是对历史经验中带有规律性的做法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形成有约束力的制度性条文。 2005年年2月月25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敏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报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成,全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建立。2006年年1月月8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件总体应急预案。2、三制:体制、机制、三制:体制、机制 、法制、法制应急管理体制:组织机构

24、应急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应急管理机制:管理流程应急管理机制:管理流程应急管理法制应急管理法制: 法律体系法律体系 二、政府如何依法应对二、政府如何依法应对按照“法”第二条规定,突发事件有“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应对活动” (一)预防与应急准备(一)预防与应急准备(二)监测与预警(二)监测与预警(三)应急处置与救援(三)应急处置与救援(四)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事后恢复与重建(一)预防与应急准备(一)预防与应急准备要求政府要求政府重在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重在预防,关口前移,防患于未然,从制度上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及时消除风险隐患。突发事件应对法把预防和减少

25、突发事件发生,作为立法的重要目的和出发点立法的重要目的和出发点,对突发事件的预防、应急准备、监测、预警等作了大量的制度性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工作主要包括:1、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前已述)2、建设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城乡应急基础设施和应急避难场所;3、排查和治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突发事件风险隐患;4、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组建培训专兼职应急队伍;5、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6、开展应急知识科普宣教、开展应急知识

26、科普宣教。(重要。而中国很欠缺)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的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管理宣传、培训的要求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立健全应急管理培训制度,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负有处置突发事件职责的工作人员、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定期培训。基层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织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的专门训练。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当地人民政府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开展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

27、要的应急演练。及活动和必要的应急演练。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公众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监督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救、互救能力。(二)监测与预警(二)监测与预警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工作的主要内容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事件监测与预警工作主要包括建立突发事件建立突发事件监监测测制度、突发事件制度、突发事件信息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系

28、统、突发事件预预警警制度制度等三个方面内容。 1、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的内容、国家突发事件预警制度的内容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由国务院或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第三条: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较大和一般一般四级。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突发事件的分级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袁:注意与第四十二

29、条相区别)(袁:注意与第四十二条相区别)【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两种划分一致起来: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两种划分一致起来:2、预警等级及政府的响应措施、预警等级及政府的响应措施可以

30、预警的突发事件即将发生或发生概率较大时,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权限和程度,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决定并宣布有关地区进入预警期,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发布三级、四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一是一是启动应急预案;二是二是加强有关突发事件监测、预报和信息收集、报告工作;三是三是组织有关方面对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其发生概率、影响范围与强度;四是四是定时向社会发布与公众有关的突发事件预测信息和评估情况;五是五是向社会发布咨询电话和相关警示,宣传相关防灾、避灾常识。发布一级、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发布一级

31、、二级警报,宣布进入预警期后,县级以上地方政府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可根据情况采取以下相应措施:一是一是责令应急救援队伍及相关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救援和处置准备;二是二是调集应急救援、处置所需物资,准备应急设施和避难场所;三是三是加强对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和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保卫,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四是四是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城市交通、通信等生命线工程安全和正常运行;五是五是及时发布防灾、避灾的警示、劝告;六是六是转移、疏散危险地区人员和重要财产;七是七是关闭易受突发事件危害的场所,控制或限制公共场所活动。3、突发事件监测与信息报告的相关规定、突发事件监测与信息报告的相关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

3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建立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建立完善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确定监测站点,明确监测项目,安排必要装备,配备专门区域,确定监测站点,明确监测项目,安排必要装备,配备专门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密切监测。人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密切监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本地区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汇集、储存、分析、传输突发事件信息。县级以上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在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专业机构应当在当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建立专、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多种途径收集突员会和有关

33、单位建立专、兼职信息报告员制度,多种途径收集突发事件信息。发事件信息。获悉突发事件信息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当立即向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或者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有关单位和人员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谎报、瞒报、漏报。地方政府应当及时汇总分析突发事件信息,会商、评估突发事件状态和影响,并按照规定向上级人民政府报送突发事件信息,并实时预警。(三)应急处置与救援(三)应急处置与救援1、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力,又规范其权力行使。、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力,又规范其权力行使。为使政府具有必要的处置权力,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了

34、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可以采取的各种必要措施,同时为防止权力滥用同时为防止权力滥用,减少处置突发事件的代价,又对政府应急权力行使的规则对政府应急权力行使的规则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和程序作了明确规定。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有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中,可以应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可以应急征用单位和个人的财产。但也根据行政合理原则对这种权力的行使作了合理性限制,比如,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被征用的财产在使用完毕或者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当及时返还;财产被征用或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者征用后毁损、灭失的,应当给予补偿。对政

35、府应急处置权力的限制遵循以下要求:对政府应急处置权力的限制遵循以下要求:一是一是,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与应急响应紧密关联。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与应急响应紧密关联。即:不可以随便动用过高级别的预案。不要滥用权即:不可以随便动用过高级别的预案。不要滥用权力。力。不同类型突发事件根据其不同等级,应当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或部门采用不同的应急响应措施,这是分这是分级管理的核心内容级管理的核心内容。要保证行政合理原则保证行政合理原则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中得到落实,最重要的是严格落实各级、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二是二是,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和其他

36、组织权益的措施。即:不要故意伤民。即:不要故意伤民。在一定应急级别下,相关人民政府或部门有多种措施可供选择的,应当选择有利于最大程度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益的措施。2、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与、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救援措施突发事件发生后,负责处置的人民政府及其相关主管部门,应当针对突发事件发生情况,立即组织、调动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力量,按照有关法规、法规、规章的规定,启动相关应急响应,采取相应应急处置措施:(1)火速组织抢险救人。)火速组织抢险救人。人命关天,救人如救火,兵贵神速。汶川大地震生死时速大考验汶川大地震生死时速大考验 “5.12”特大地震破

37、坏力大,裂度达特大地震破坏力大,裂度达11度,度,相当于相当于5600颗广岛原子弹的破坏力;受灾面颗广岛原子弹的破坏力;受灾面积广,达积广,达44万平方公里万平方公里 。救治、转移、安置人口多,截至2008年6月23日,共抢救被掩埋人员84017人、救治伤员204万人次、转移受困人员146万人、安置受灾群众1510万人。此外还有抢通修复道路、电力、通讯设施,维护水库安全、疏通堰塞湖,加强卫生防疫,为百姓安排食宿等大量的工作要做。应对汶川大地震应对汶川大地震一是一是政府政府应急领导非常快。应急领导非常快。二是二是军队军队应急出动非常快。应急出动非常快。三是三是人民人民应急响应非常快。应急响应非常

38、快。中国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时间虽然很短,但在此次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救人的同时,要积极组织避难场所。在救人的同时,要积极组织避难场所。我国避难场所建设、民众防灾教育、日常防灾减灾演习都严重不足。汶川地震救人时,汶川地震救人时,根本就没有避难场所,人们都在露天淋雨,根本就没有避难场所,人们都在露天淋雨,晚上还飘着雪花。饥寒交迫。晚上还飘着雪花。饥寒交迫。而而日本,这次9.0级地震,由于房子基本没倒,人们被救出后,马上能够进避难所,热饭、热菜、热水就来了。此外,日本除提高建筑物抗震标准、加强避难场所建设、免费发放日常灾备物资外,对民众的防灾教育相当普及,日常防灾减灾演习更成为一种常态。(

39、2)特殊情况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特殊情况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例如非典期间。初期地方政府捂盖子,不告诉民众,这能抗击得了非典吗?民众不民众不知情,接触传染更大,就会不可收拾知情,接触传染更大,就会不可收拾。群众起来了,不随便接触,不握手,不聚餐,不许外人进院子,进门先量体温,公共汽车消毒,乘车戴手套,出门戴口罩戴口罩成了一大社会景观。这才有效地遏制住了非典蔓延的势头。这才有效地遏制住了非典蔓延的势头。社会动员1.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2.2.依靠群众依靠群众3.3.重在基层重在基层4.4.平战结合平战结合5.五进入:五进入:单位、院落、街道、农村、交通工具单位、院落、街道、农村、交通工具(3)就近就

40、便紧急征用应急救援设施。)就近就便紧急征用应急救援设施。根据需要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设备、征用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九江破堤时临时紧急征用两艘航船)设施(九江破堤时临时紧急征用两艘航船)、场所、交通工具和其他物资,要求生产、供应生活必需品和应急救援物资的企业组织生产、保证供给,要求提供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组织提供相应服务,组织运输经营单位优先运送处置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工具、应急救援人员和受到突发事件危害的人员;(4)及时真实发布信息。)及时真实发布信息。按照有关规定,统一、准确、及时发布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和应急处置工作的信息。信息一定要真实。还要及时辟谣。否则会人心惶惶。(5)严厉

41、打击现场一切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现场一切违法犯罪活动。 趁火打劫,哄抢物资。趁火打劫,哄抢物资。一是一是哄抢他人财物;哄抢他人财物;二是二是哄抢救援物资。哄抢救援物资。 杀人放火。杀人放火。(6)企事业基层单位和基层组织预防突发事件的责任)企事业基层单位和基层组织预防突发事件的责任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其中,做好预防工作是各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力所能及和必须强化的。所有单位所有单位都负有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都负有预防突发事件的义务,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定期排查本单位的危险源、危险区域,检查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掌握

42、并及时处置可能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问题,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并定期将安全情况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高危行业企业,特别是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高危行业企业,特别是矿山、建筑施工单位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运、使用单位,尤其要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营、储运、使用单位,尤其要加强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详细的应急预案,定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详细的应急预案,定期对生产经营场所、仓储设施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期对生产经营场所、仓储设施及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

43、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危险源监控,做好危险品管理,防止及时消除隐患,加强危险源监控,做好危险品管理,防止发生突发事件。发生突发事件。(四)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事后恢复与重建突发事件处置后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突发事件处置后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突发事件的威胁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后,负责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在停止执行相关应急处置措施的同时,应当开展恢复重建工作。其主要内容:一是防止次生、衍生与重发。一是防止次生、衍生与重发。采取或继续实施必要措施,防止发生突发事件的次生、衍生次生、衍生灾害或者重新引发社会安全事件。二是严防瘟疫。二是严防瘟疫。死人成堆事件要防止瘟疫。死人成堆事件要防止瘟疫。三是恢复重

44、建。三是恢复重建。评估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迅速制定恢复重建计划制定恢复重建计划,组织受危害地区尽快恢复生恢复生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产、生活、工作和社会秩序。 尽快修复修复交通、通信、水电气热等供应。四是善后工作。四是善后工作。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五是五是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过程,查明发生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改进措施,形成突发事件处置评估报告,报上一级人民政府。第三、专技人员第三、专技人员 如何依法应对如何依法应对法规定公民参与突发事件应法规定公民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义务对工作的义务1、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一条规定:“公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

45、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法人和其他组织有义务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工作。”2、第五十七条“ 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公民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从人民政府、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所属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单位的指挥和安排,配合人民政府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置措施,积极参加应急救援工作,协助维护社会秩序秩序。”3、第五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虚假信息。”这些法律义务包括六个层次这些法律义务包括六个层次:一是对突发事件应急状态高度关注的义务,一是

46、对突发事件应急状态高度关注的义务,即公众对可能威胁自身安全的突发事件,要主动了解、自觉接收相关信息,并做好自救、互救的准备。二是在应急时期主动接受政府各项应急措施,特别是各项二是在应急时期主动接受政府各项应急措施,特别是各项管制的义务管制的义务。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政府处置突发事件的权力具有优先权,公民、要自觉接受这种紧急处置权力的限制,并负有较平时更多、更严格的法律义务,来配合应急权力的行使。比如,在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公民要接受和服从政府强制疏散、撤离、安置的安排,不得拒绝执行和擅自行动。第六十六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不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

47、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第六十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法规定,导致突发事件发生或者危害扩大,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公民要接受其一些合法权利在应急状三是公民要接受其一些合法权利在应急状态下被政府限制的义务。态下被政府限制的义务。四是主动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项工作四是主动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各项工作的义务,的义务,这种义务主要包括参与突发事件预防、救援、恢复重建的义务,具体有:信息报告义务,制定并演练应急预案义务,排查和消除风险隐患义务,参加应急专兼职或

48、志愿者救援队伍义务,为应急处置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义务,协助落实政府应急义务,执行有关决定和命令义务,等等。五是不造谣、不传谣。五是不造谣、不传谣。六是遇到情况主动向政府或救援部队报告。六是遇到情况主动向政府或救援部队报告。袁志筱袁志筱 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欢迎多联系:欢迎多联系:133 1700 8306 QQ:275 686 245当当 前前 主主 讲讲(一)党务(一)党务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3、21世纪领导能力提升世纪领导能力提升4、苏联东欧解体之谜、苏联东欧解体之谜5、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6、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7

49、、反腐倡廉、反腐倡廉(二)企业与经济(二)企业与经济8.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打工做自己的主人,为自己打工9.世界宏观经济透视世界宏观经济透视10.中国宏观经济透视中国宏观经济透视11.浅谈企业执行力浅谈企业执行力12.企业现代化管理企业现代化管理13.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14.招商引资招商引资15.WTO与企业搏杀与企业搏杀16.欠发达地区人才战略欠发达地区人才战略17.劳动合同法解读劳动合同法解读与企事与企事业应对业应对(三)其他(三)其他18.公文写作与处理公文写作与处理 19.办文、办会、办事办文、办会、办事20.谈谈怎样写文章谈谈怎样写文章21.大中学生励志讲座大中学生励志讲座22.申论一点通申论一点通23.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24.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25.大、中、小学生作文大、中、小学生作文26.家长育才家长育才27.交际礼仪交际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