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第三章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857461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学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教育学第三章(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及其基本理论 本章逻辑线索:本章逻辑线索:方针、目的、目标体系方针、目的、目标体系 教育目教育目的基本理论的基本理论 实现路径实现路径 第一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第一节高等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的 n n一、教育方针和高等教育方针n n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n n蔡元培蔡元培 :军国民教育、实

2、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不可偏废的方针。n n19121912年年民国政府: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民国政府: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n n19271927年年国民政府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们生活,扶植社会生活,发展国民生计,延以充实人们生活,扶植社会生活,发展国民生计,延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续民族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

3、,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 n n19341934年年中央苏区中央苏区 :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教育广大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的劳苦民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中国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民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 n n19501950年年教育部教育部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 。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沿革n n19571957年,年,毛泽东毛泽东 :我

4、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n n19581958年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 :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

5、者。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n n 19811981年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动与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当前我国的教育方针 n n19901990年年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n n20022002年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6、坚持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n n总结:总结: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实践中的历史经验指导,总结了几十年教育实践中的历史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其教训而提出的,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德智核心内容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二、

7、教育目的和高等教育目的 n教育目的是教育结果的观念存在,是教育活是教育结果的观念存在,是教育活动所希望获得的教育结果,主要反映教育所动所希望获得的教育结果,主要反映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培养的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n n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对我国高等我国高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作了如下规定:作了如下规定:“高等教育必须贯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

8、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作用三、高等教育目的的性质与作用 n n性质性质 :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高等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具有主观性主观性 ;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高等教育目的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具有客观性具有客观性 。n n由于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俱在的,都对高等教由于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俱在的,都对高等教育目的产生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育目的产生影响,因此,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高教主体根据当时社家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高教主体根据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素制定的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等因

9、素制定的理想目标追求。理想目标追求。 n n作用作用 :导向、调控、评价、激励。导向、调控、评价、激励。第二节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第二节高等教育目标体系 n n高等教育目的是通过多层次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目标实现的。n n高等教育目标体系由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构成。高高等等教教育育目目标标教育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构成课程目标构成抽象 具体(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一)高等教育培养目标 n n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它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10、n n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一般规定性具有:时代性、全面性、层次性。(二)专业培养目标(二)专业培养目标 n n我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按专业来培养人才的,所以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最终是通过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出来的。专业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体系中的下一层目标,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n n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内容包括培养方向、使用规格和相应质量要求。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n n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专业培养目标要与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目的、高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高校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n n专

11、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求,要充分体现德与才、身与心、知识与能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力、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协调与和谐。 n n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差异性。 n n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三)课程目标(三)课程目标 n n课程目标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手段。课程目标有两层含义:一是围绕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所要建构的课程体系;二是每一门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n n追求方向:“三张国际护

12、照”n n价值取向:“教育的四个支柱”第三节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第三节高等教育目的基本理论 n n一、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n n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制定高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n n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n n基本观点思想内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n n1.1.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人的身心全面发展。这是将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理素质、体力和智力统一起来的全面发展,要把智、德、美三育同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要把智、德、美三育同体育内在地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作为一

13、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n n2.2.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在更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具体地、历史地把握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n n3.3.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多维的,而且是充分的、自由的、和谐的。的、自由的、和谐的。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n n毛泽东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扬n n邓小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丰富发展n n“三

14、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 二、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二、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n n(一)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一)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 n n社会本位论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社会本位论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除了社的的理论。这种理论强调人是社会产物,教育除了社会目的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会目的外,并无其他目的,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的人。n n持社会本位论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持社会本位

15、论的人以社会为观察问题的立足点,认为社会与个体关系类似于社会与个体关系类似于“有机体有机体”与与“细胞细胞”的关系。的关系。n n社会本位论由于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性,因而在社会本位论由于强调社会利益的至高无上性,因而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更多强化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高等教育活动中,更多强化高等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教育教学的目的更多体现国家的意志;专业的功能;教育教学的目的更多体现国家的意志;专业设置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职业设置主要根据社会产业结构的变化而变化;社会职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对人才规格的要求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计划与过程。 二、关于

16、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二、关于高等教育目的的几个理论问题n n个人本位论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个人本位论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所关心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理论。这种理论所关心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的是个人价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个性自然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个性自然形成和个体生活幸福。n n持个人本位论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持个人本位论的人将教育的立足点移至个体,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类似于“有机体有机体”与与“环境环境”的关系。的关系。n n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更多强调促进个人品质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更

17、多强调促进个人品质的形成和个体潜能的发挥,教育目的更多体的形成和个体潜能的发挥,教育目的更多体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课程安排围绕训练现受教育者自身的要求,课程安排围绕训练学生的心智展开。学生的心智展开。 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辨析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辨析n n社会本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缺乏稳定性与社会本位: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缺乏稳定性与持续性,导致偏向和短视,抹杀个性。持续性,导致偏向和短视,抹杀个性。n n个体本位个体本位 :以人为本,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以人为本,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值的认识 ;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

18、作用 ,导致教育对象极端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下降。导致教育对象极端个人主义、社会责任感下降。 n n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当前,我们在高教目的选择上,应寻求与中国历史与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等现实社会相适合的整合思路。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高等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单向抉择,已被证明是有弊教育在社会与个人之间的单向抉择,已被证明是有弊端的。杜威早就论定这种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端的。杜威早就论定这种单向抉择属无谓之举。他主张教育应使张教育应使“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的价值协调起来”,并建立实验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当代教育学

19、者,并建立实验学校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当代教育学者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也提醒我们,在高等教育价值选择上,不能重复“一一边倒边倒”的做法,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的做法,应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具体情况,在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的调整。特定时期、特定条件下,作出动态的调整。(二)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二)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 n n通才教育通才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是以培养通才为目的的教育,又称通识教育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论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或博雅教育。通才教育论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冶

20、,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通才教育论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典性。通才教育论非常重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题的能力。第二,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通才教育论主张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人文学科、自然论主张教学内容丰富多样,不仅涵盖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社会学科、技术和艺术,而且充分体现学科之学科、社会学科、技术和艺术,而且充分体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融合。第三,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

21、灵活性。通才教育论主张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性和灵活性。通才教育论主张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教育目标,如设置通博类型的课程,开设综合学实现教育目标,如设置通博类型的课程,开设综合学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等。科讲座,举办专题讨论会等。(二)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二)通才教育论与专才教育论n n专才专才,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即专门人才,从高等教育来说,是指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人才。专才教育是以培养专才为目的的教育。专才教育论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专才教育论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

22、,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人才主要是通其主张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人才主要是通过专业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过专业进行培养,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可替代性。第二,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技能应用。第三,比较注活紧密联系,偏重技能应用。第三,比较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重学生职业能力的锻炼,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较快适应社会职业的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取舍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取舍n n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当代高等教育在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现实选择上,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

23、。必须走两者相结合的道路。n n具体措施: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向、具体措施:第一,以社会职业需求和学科分类为导向、课程结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课程结构调整和教学方法改进为基础,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第二,注重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对象上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教育的结合,在教育对象上实现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的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真理追求和价的整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提升、真理追求和价值追求的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值追求的统一。第三,各级各类高校应根据需要和可能,在专业人

24、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能,在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上确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心身素识、知识和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心身素质等具体要求。不搞质等具体要求。不搞“一刀切一刀切”、“齐步走齐步走”。 (三)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三)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 n n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内涵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内涵 n n英才教育论认为,英才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应该把培养精英人才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所谓精英人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自己的追求目标。所谓精英人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素养,能够在政治、军事、经

25、济、的智力水平和道德素养,能够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的文化等某个方面或多个方面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的人。英才教育论主张,高等教育的支撑者为国家,国人。英才教育论主张,高等教育的支撑者为国家,国家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家应承担高等教育的全部投资。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式而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注重人文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管理才能培养。英才教育论精神的熏陶,致力于统治管理才能培养。英才教育

26、论及其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为统治阶级筛选并培养统及其实践在阶级社会,主要为统治阶级筛选并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治人才服务,高等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 (三)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三)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n n大众教育论认为,大众教育论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高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家管理者之外,主要培养社会发展所需的各行各业的人才。高等教育经费虽然由国家、政府提供一部分,人才。高等教育经费虽然由国家、政府提供一部分,但主要来源是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但主要来源是社会和个人投资。高等教育面向全体社会

27、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会成员,不设入学选拔考试或入学选拔考试不通过率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极低。受教育的机会增多,大众受教育者分布广泛,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可以通过更多的人可以上大学,特别是工农大众子女可以通过平等竞争进入大学,从而重新选择社会角色和地位。平等竞争进入大学,从而重新选择社会角色和地位。大众教育论及其实践,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大众教育论及其实践,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学校数量增多,学生入学比率提高;而是高等教育种学校数量增多,学生入学比率提高;而是高等教育种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类、层次、形式出现多样化

28、。 两种理论及实践的现实选择两种理论及实践的现实选择 n n就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现实状况看,应吸取就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现实状况看,应吸取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长处,并在实践英才教育论和大众教育论的长处,并在实践中加以贯彻,实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中加以贯彻,实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的发展思路。的发展思路。 n n1.1.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当今世界各国大众教育与英才教育并重是当今世界各国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高教发展的普遍趋势。 n n2.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它们各自的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由它们各自的特点决定的。特点决定的。 n n3.3.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符合我国

29、实际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并重是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的选择。 第四节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第四节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途径 n n教学工作教学工作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是实施德、智、体、美诸育的基本途径。 n n组织学生参加科研组织学生参加科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深,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所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勇于化所学知识,提高创造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追求真理、热爱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的学风、合作精神。谨的学风、合作精神。n n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对是高校

30、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它不仅对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于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论知识,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实际问题,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而且是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群众观点、劳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动观点和社会主义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重要途径。悟的重要途径。n n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教学工作、科研训练、社会实践三个方面的活动构成了高等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工作的基本的实施途径,了高等学校德育、智育、

31、体育工作的基本的实施途径,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三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本章学习要点:本章学习要点:n n一、解释概念一、解释概念n n1.1.教育方针教育方针n n2.2.高等教育目的高等教育目的n n3.3.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培养目标n n二、简答题二、简答题n n1.1.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如何认识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基本途径? ?n n2.2.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区别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区别n n三、论述题三、论述题n n1.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和和“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的认识。的认识。n n2.2.论述通才教育论和专才教育论的内涵及两种教育的论述通才教育论和专才教育论的内涵及两种教育的现实选择。现实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