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57305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施行。 内控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实现企业目标而实施的程序和政策。内部控制还应确保识别可能阻碍实现这些目标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预防措施。COSO委员会对内部控

2、制的定义“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内控的概念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证监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益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一)控制过去强调的是牵制,比如,会计不能兼任出纳。后来,强调的是会计控制。现在,不是会计控制,而是风险为导向的控制,强调的是企业的管理层角度的管理控制,而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管理1.企业方面内控

3、是一种管理,是对风险的管理。风险无处不在,国际风险,国家风险,政府风险,企业风险,家庭个人风险,无处不在。对于企业而言,风险可能来自业务经营、合规、运营或财务方面,内部控制应当为企业的有效运营提供辅助条件,使企业有能力对最终目标实现的重大风险作出反应。(二)管理在事业单位,机关财务部门作为内控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三)流程内控是控制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全员的参与,上到董事会、管理层、监事会,下到各级员工,都需要参与进来。 通过内控要实现的目标1.企业的经营要合法合规2.企业资产要安全完整3.企业财务报告的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要真实可靠完整4.通过内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

4、和效果。从管理要效益。从产品要效益,从营销要效益,从管理要效益(从政府要效益)5.促成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四)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是一种合理保证,但它也存在局限性,因此不是一种绝对保证1.在一个企业的不同岗位之间要有内部控制措施,如:签订合同VS管理合同,会计VS出纳,但这种岗位间的内控措施无法防止由于人员的串通导致的内控实效2.内控是一个管理制度管理是一个由上到下的管理,而管理者的控制相对较弱,同时管理者自己的情况也会决定管理制度的实施。只需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3.大型或小型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系统时,均可能存在资源受限的问题。为何学内控规范为何学内控规范 第一,内部控制的剧中人第一,内部控制的

5、剧中人现代内部控制不再只是组织(企业)高层对下的控制,而是对全员的控制。也就是说,一个组织的内部控制要“控”的,既有基层,更有高层。它就像一张无形的“网”,布在组织的“面”上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将内控建设看作是演一场戏,那么要演好这场戏,要求剧中的演员首先学习好、理解透“剧本”。这就更应注重内部控制规范的学习。惟有如此,演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这场“戏”才有基础和前提。第二第二,内部控制的责任人内部控制的责任人贯彻内控规范是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法定职责,也可以说是法定其要承担主要责任。以董事长为代表的董事会全体成员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以总经理为代表的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

6、运行;董事会秘书负责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相关的信息披露等重要事宜;内控负责人具体组织协调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及日常工作这是基本规范、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的明确要求,也是内控规范体系的基本要领之一。在这一点上,大多数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国家有关内部控制的监管规定大都一致且十分明确。既然如此,要担当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就更须带头学,充分发挥领导和示范作用。第三,内部控制的受益人第三,内部控制的受益人。内部控制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目标多元、范围广泛,其涉及的战略决策、组织重塑、规划运行、管理创新和流程再造等内容,是企业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实践中最为关心

7、、最为重视的问题。了解和掌握这些内部控制规定,不仅可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在某种程度上还可以对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合法权益起到保护作用。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发展了,竞争力增强了,从一定意义上看,大家还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何学内控规范如何学内控规范基本规范、应用指引、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是一个庞大的体系,作为企业的当家人如何有针对性地最大限度地掌握自己应知应会的核心内容呢?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当属基本规范当属基本规范。应用指引建立在基本规范基础之上,评价指引围绕基本规范和应用指引来展开,审计指引无论从企业层面还是从业务层面进行外部评价,仍然要以基础规范为基石。而基本规范中,除内部控

8、制概念外,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五要素”,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抓住了“内控五要素”就扭住了内部控制的“牛鼻子”。如果内部控制要进一步提升,依然要注重对“内控五要素”的深入理解和透彻把握。除此之外,各位企业当家人还要着力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差异 一是境内监管要求与境外监管要求的差异一是境内监管要求与境外监管要求的差异。由于法律环境、商业环境等方面存有差异,境内外市场监管要求自然难于统一。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在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时,对此应予特别关注。但是,境内外监管差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企业在贯彻落实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时另起炉灶,而是要在现有基础上进行优化和适当

9、拓展,即:要从境外监管要求上市公司着重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逐步转向全方位内部控制,顺利实现从关注财务报告风险到全面风险管控的转变。这既是现代内部控制理念的真正体现,也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带给人们的重要启示。二是普遍要求与行业特色的差异二是普遍要求与行业特色的差异。现行内控规范体系的条款文本主要针对一般工商业企业的主要业务或事项,属于普遍要求。有些具备鲜明行业特色的境内外上市公司可能会问,这些要求对我都适用吗?这就涉及到了普遍要求和行业特色之间的差异问题。对于特殊行业企业,比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等金融类企业,由于其经营业务特殊,涉及金融风险,与经济发展和金融安

10、全关系重大,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等有关部门还将尽快研究制定这些特殊行业的控制指引,但这并不代表现有的规范要求对于上述金融企业就不重要了。正确的理解是:除业务特殊外,现有配套指引绝大多数规定对金融机构同样适用;基本规范的各项要求对金融类上市公司完全适用。为此,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在学习内控规范的过程中,要专心致志,领其要义,并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是内部评价与外部审计的差异三是内部评价与外部审计的差异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评价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两大制度层面。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不仅关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问题,还关注与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效率、效果相关的

11、控制问题。为此,内控规范要求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必须以全面评价为基础,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需要对所有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相对而言,内部控制外部审计的评价范围要窄一些,仅包含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审计,对其他控制目标的实现情况仅需描述说明,不需发表审计意见。在学习内控规范的过程中,应当关注内部评价和外部审计之间的差异,并分别加深对两者评价程序、评价方法、缺陷认定、报告途径的理解。千万不要仅以适应外部审计评价为满足。为何制定内控规范为何制定内控规范一是在经济全球化一是在经济全球化公司股份化背景下,国家制定统一的内控制度安排并尽可能与国际通行做法趋同,是大势所趋;是保障股东利益特别是小

12、股东利益,使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促进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接受并自觉遵循虽各有特色但实质趋同的企业内控游戏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是国家行使社会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美国国会2002年颁布萨班斯法案,就是一个典型例证。二是就我国企业而言,更具有客观必要性二是就我国企业而言,更具有客观必要性。自上个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资监管等部门已陆续和分别出台了不少有关内部控制的政策规定,为提高我国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所在行业不同,进入的资本市场各异,使企业面临内部控制监管多头化的矛盾。以中石油为例。

13、中石油作为在美上市企业,必须遵循萨班斯法案的要求;作为境内上市企业,必须符合证券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对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 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又必须遵守国资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相关规定和财政部门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约束。再比如中国银行,情形可能更为复杂,还需要考虑银行监管部门和保险监管部门的有关内部控制的政策规定。为此,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实施一套“统一”的、与国际通行做法实质趋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我国企业而言,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有了统一的规范,可以有效缓解政出多门的现象有了统一的规范,可以有效减轻企业的政策执行成本有了统一的规范,可以有效防范

14、国民经济的系统风险有了统一的规范,可以使我们具备并加大与内部控制国际互认趋同谈判的砝码,进而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技术条件。三是国家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从一定意三是国家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国家标准义上讲就是国家标准。它要求众多企业达到这个要求,引导企业更加重视和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但它不仅不妨碍反而有助于优秀企业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高于国家标准的、自己的内部控制标准。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一、我国内控建设的理论方面我国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还比较到位,但总体上,我国企业的内控还比较薄弱。1995年,财政部,会计法,单位

15、应该“加强内部会计监督”。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2001年,财政部,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包括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担保、对外投资等六个具体控制规范。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5年,银监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2006年,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五部委(没有国

16、资委)联合发布了我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并于2009年7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2010年4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简称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二、实务工作的情况美国的安然、世通、朗讯等公司相继爆出丑闻美国立即出台萨班斯法案最重要的,404条

17、款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内部控制规范的建设现状1.公司的CEO/CFO应当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保证,并向股东出示披露2.审计师要确保审计的真实有效我国上市公司(含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相继爆出的问题,其中绝大多数都与管理不善、内控缺失直接相关。三、内控的建设任重而道远1.领导观念不能及时转变,而不是标准无法领导观念不能及时转变,而不是标准无法建立建立很多领导者认为内控是一种束缚,而不愿意搞内控。企业经不起折腾,财务准则的变化等等,人员的落伍和淘汰2.管理是否能够到位管理是否能够到位只有内控到位了,会计准则才能更容易实施到位。这种管理制度,不仅仅要适用于一般的企业,还应当适用于事业单位。总则和附

18、则总则和附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7章,共50条组成。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一、条款和结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总则和附则共有13条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1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立法依据。第2条、第50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开始执行时间。第3、第4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一、条款和结构第5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5要素。第6条、第7条、第8条、第48条、第49条,明确了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同时应该依

19、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第9条、第10条,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企业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承担监督职责,并明确了企业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二、新旧变化分析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根据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确定的,与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简称基本规范(试行)比较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变化:(一)发文机构变化(一)发文机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发文机构为财政部。基本规范为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二)立法宗旨有所变化,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二)立法宗

20、旨有所变化,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基本规范(试行)是仅仅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所以立法宗旨为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基本规范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而言的,所以立法宗旨企业内部控制整体出发,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基本规范(试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基本规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三)适用范围变化(三)适用范围变化基本规范(试行)适用于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基本规

21、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四)定义和目标不同(四)定义和目标不同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并同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基本规范中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目标是

22、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五)承担内部控制责任者的变化(五)承担内部控制责任者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基本规范中,董事会负责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原则的变化(六)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原则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6个基本原则为: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范,以及单位的实际情况;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

23、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基本规范中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为: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七)内容和要素的变化(七)内容和要素的变化基

24、本规范(试行)中将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划分为货币资金、实物资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采购与付款、筹资、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担保等经济业务的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中将其作为应用指引的内容划分为22个方面,在基本规范中并未提及,而是从内部控制的5个组成要素方面进行了说明,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八)结构的变化(八)结构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单独作为一章中说明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在基本规范中作为5个要素之一的控制活动中的控制措施进行了阐述,具体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

25、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基本规范中控制活动的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并对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基本规范中明确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为会计师事务所,并要求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必须同时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报告。(九)监督权限的提高(九)监督权限的提高基本规范(试行)中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机构是国务院财政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基

26、本规范中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是国务院有关部门。(十)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十)中介机构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计要求的变化要求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中提出企业可以聘请中介机构或相关的专业人员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评价,并对重大缺陷提出书面报告。基本规范中明确接受委托的中介机构为会计师事务所,并要求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必须同时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鉴证报告。三、重点条款解读(一)基本规范适用的范围(一)基本规范适用的范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2条规定:“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大中

27、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二)内部控制的目标(二)内部控制的目标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目标归纳为5个方面:1.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2.合理保证企业资产安全。资产安全完整是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是单位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应当为资产安全提供扎实的制度保障。3.合理保证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4.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要求单位结合自身所处的特定的经营、行业和经济环境,通过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不断提高营运活动的盈利能力和

28、管理效率。5.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实施体系(三)内部控制的原则和实施体系基本规范提出,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5项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同时规定了内部控制的实施体系:(1)以法制为推动。(2)以企业实施为主体。(3)以政府监管和社会评价为保障。为推动企业有效实施内控规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会计师事务所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四)内部控制的要素(四)内部控制的要素借鉴COSO框架,基本规范将内部控制的要素归纳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大

29、方面。(五)内部控制的执行(五)内部控制的执行从实践看,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上存在很多问题,而制度的执行力更值得关注,制度设计缺位和执行不到位、制度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的现象比较严重,因此,需要重视和着力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为此需要:1.提高制度的透明度。一要探索更容易被员工理解、更加透明的制度表现形式,尤其是善于使用流程图和控制表的表达方式;二是要借助网络等平台,增加制度在制定和宣传上的透明度;三是做好制度的讲解辅导工作,使员工能够理解制度和制度执行的重要性。2.强化制度执行力的考核。企业应将制度执行力纳入企业内部绩效考核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8条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内部控制

30、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对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关键在于考核指标的设计。3.发挥政府部门的监管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9条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明确贯彻实施本规范的具体要求,对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政府监督检查的必要性(1)内部控制的固有缺陷内部控制只能“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即企业目标达成的可能性受制于制度本身的固有缺陷。(2)企业内部监督的局限性目前有很多企业主要依靠内部审计部门来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而有些企

31、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监督检查的开展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检查的企业包括:大中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未上市)、上市公司、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等。就目前而言,首先重点监督商业银行及证券公司、大型国有企业(如垄断性公司)、上市公司、欠大量银行贷款的民营、私营企业。在监督检查过程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1)充分利用社会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

32、2)协调运作国家监督方式,使其形成监督合力。(3)监督检查结束后,还应对有关单位的整改情况予以重点关注。4.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促进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条规定:“接受企业委托从事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和相关执业准则,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签字的从业人员应当对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负责。”(1)内部控制鉴证是一项专门鉴证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时,注册会计师在整个审计期间都要考虑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不准备审计某些领域,则无须确定这些领域的控制风险水平。而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鉴证业务则是一项专门鉴证业务,应

33、当事先与委托人就内部控制鉴证范围达成一致意见。凡是业务约定书确定的内部控制鉴证范围,注册会计师都要进行鉴证。(2)内部控制鉴证的范围限于特定日期与财务报表相关的内部控制通常,注册会计师对特定日期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如果注册会计师对某特定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鉴证,应对该期间的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测试,并对该期间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鉴证意见,出具长式鉴证报告。(3)被鉴证单位管理层应当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被鉴证单位管理层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书面认定,其作用类似于财务报表,它用于明确被鉴证单位管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持其有效性的责任。一、内部环境一、内部环境1.治理结构 2.机构设置及权责

34、分配3.内部审计4.人力资源政策 5.企业文化 6.法律环境二、风险评估(一)设置目标(二)风险识别(三)风险分析(四)风险应对三、控制活动(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二)授权审批控制(三)会计系统控制(四)财产保护控制(五)预算控制(六)运营分析控制(七)绩效考评控制四、信息与沟通(一)信息搜集(二)信息传递(三)信息共享(四)反舞弊机制、举报人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 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内部控制设计的原则(一)全面性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二)重要性原则(二)重要性原则。内

35、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三)制衡性原则(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四)适应性原则(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五)成本效益原则(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措施内部控制措施(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担任既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行为,又可能掩盖其错误和舞弊行为的职务。不相

36、容职务一般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对于不相容的职务如果不实行相互分离的措施,就容易发生舞弊等行为。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因此,单位在设计、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应确定哪些岗位和职务是不相容的;其次要明确规定各个机构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岗位和职务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二)授权审批控制(二)授权审批控制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授权审批形式通常有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常规授权是指单位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按照既定的职责和程序进

37、行的授权,用以规范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其时效性一般较长。特别授权是指单位对办理例外的、非常规性交易事件的权力、条件和责任的应急性授权。单位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明确:1.授权审批的范围;2.授权审批的层次;3.授权审批的程序;4.授权审批的责任。单位对于重大业务和事项,应当实行集体决算审批或者联签制度,任何个人不得单独进行决策或者擅自改变集体意见 (三)会计系统控制(三)会计系统控制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对内能够向管理层提供经营管理的诸多信息,对外可以向投资者、债权人等提供用于投资等决策的信息。会计系统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主体所发生的各项能用货币计量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归集、分类

38、、编报等而进行的控制。其内容主要包括:1.依法设置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大中型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设置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的单位,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2.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使之相互监督和制约。3.按照规定取得和填制原始凭证。4.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 5.对凭证进行连续编号。6.规定合理的凭证传递程序。7.明确凭证的装订和保管手续责任。8.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进行复式记账。9.按照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编制、报送、

39、保管财务报告。(四)财产保护控制(四)财产保护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1.财产记录和实物保管。关键是要妥善保管涉及资产的各种文件资料,避免记录受损、被盗、被毁。对重要的文件资料,应当留有备份,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这在计算机处理条件下尤为重要。2.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它是指定期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应当分析原因、查明责任、完善管理制度。3.限制接近。它是指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资产的直接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该资产。限制接近包括限制对资产本身的接触和

40、通过文件批准方式对资产使用或分配的间接接触。一般情况下,对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存货等变现能力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的直接接触。(五)预算控制(五)预算控制预算控制的内容涵盖了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单位通过预算的编制和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各项预算的严格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不论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法,其决策权都应落实在内部管理的最高层,由这一权威层次进行决策、指挥和协调。预算确定后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等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预算控制的主要环节有:1.确定预

41、算的项目、标准和程序;2.编制和审定预算;3.预算指标的下达和责任人的落实;4.预算执行的授权;5.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6.预算差异的分析和调整;7.预算业绩的考核和奖惩。(六)运营分析控制(六)运营分析控制运营分析控制要求单位建立运营情况分析制度,管理层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融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因素分析、对比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开展运营情况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改进。(七)绩效考评控制(七)绩效考评控制绩效考评控制要求单位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体系,对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全体员工的业绩进行定期考核和客观评价,并将考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此外,常用的控制方法还有:内部报告控制、复核控制、人员素质控制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