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8519596 上传时间:2024-07-2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344.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概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ubacute sclerosing pancephalitis,SSPE)是一种累及大脑白质和灰质的全脑炎。大量研究认为,本病是由缺损型麻疹病毒慢性持续感染所致的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变性疾病。该病总的特点是隐袭起病,亚急性或慢性进展,最后死亡。本病于 1933 年由 Dawson 首先报道,他命名为亚急性包涵体脑炎,亦有学者称之为 Dawson 病、亚急性硬化性白质脑炎。 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其发病年龄为6 个月32岁,高峰发病年龄515岁;男:女=24:1。神经系统症状一般出现于麻疹病毒感染后 7 11 年。典型病

2、例根据其特征可分为 4 期:期,行为及精神障碍期, 主要表现为性格、行为和人格异常,包括嗜睡、情绪异常、学习困难等,此期持续时间约数周至数年;期为运动障碍期, 特征性症状为肌阵挛,主要发生于清醒期,肌阵挛的特点包括弥漫性、重复性和频发性。另外,还可发生舞蹈样动作、共济失调、癫痫发作,一般持续 3 12 个月;期,去大脑强直期 累计皮层下灰质核团和脑干以后,以进行性智力、运动衰退为标志,一般持续 3 18 个月;期为终末期患者呈植物状态生存,常死于感染。但大多数病例无典型的临床分期,表现也不典型。病理早期组织病理学改变主要由脑组织活检获得,以炎症性病变为主,可见脑膜炎和脑炎,累及皮层和皮层下灰、

3、白质,伴胶质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可见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晚期病例死亡后尸检:大体解剖见脑回变宽变扁,脑沟变窄,皮层变薄,白质扩大,脑萎缩;镜下病理改变主要为神经元坏死和胶质增生,难以见到典型的炎症性改变。核内包涵体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之一,电镜检查可见包涵体中含有麻疹病毒核壳的典型管状结构脑影像学检查脑 CT检查对 SSPE不太敏感,早期大都正常,晚期见中重度脑萎缩。脑 MRI 是一种较敏感的影像方法。在病程早期,灰质和皮层下白质可见不对称的局灶性T1低信号和 T2 高信号,以大脑半球后部多见。但是,病程小于 6个月者,脑 MRI也大都正常。中晚期的患儿,MRI 显示病变逐渐浸及深部白质,最后都

4、表现为脑萎缩。同时发现 SSPE患儿的脑 MRI 改变与病程长短显著相关,而与临床病情程度无显著相关。脑电图不同时期脑电图有不同特点。 期可正常或仅出现非特异性慢波增多; 期出现特征性改变,即周期性高幅尖波或尖慢综合波爆发,或伴爆发后轻度抑制; 期出现严重的脑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背景活动失节律和高波幅慢波; 期脑电活动进一步恶化,节律更差,波幅下降。诊断标准:(1)典型的临床病程。(2)特殊的EEG改变。(3)脑活检或尸检时发现SSPE的病理改变(4)CSF中球蛋白升高,大于总蛋白含量的20%。(5)血清或CSF中出现高水平的麻疹病毒抗体,血清1:24;脑脊液中1:8。该5条符合3条即可确诊。治疗及预后目前尚无疗效肯定且持久的疗法,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一)抗病毒治疗:该病由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持续性感染,因此,抗病毒治疗应是首选。异丙肌苷(inosiplex)和鞘内注射-干扰素、利巴韦林能缓解本病,但其效果仍有争议。患者常常于确诊后24年死亡(二)对症治疗:加强营养,预防感染,控制癫痫等。预后 预后很差,患儿常于起病后 34年死亡,但也有个别患儿长期自发缓解,其机制尚不清楚。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