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8504569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2010 年中考复习资料年中考复习资料文学常识文学常识九年级上九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1.沁园春沁园春 雪雪选自毛泽东诗词集。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 2.2.雨说雨说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郑愁予:郑愁予:台湾诗人,原名郑文韬,祖籍河北宁河,生于山东济南。重要诗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燕人行雪的可能莳花刹那刺绣的歌谣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他的成名作是错误。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3.3.敬业与

2、乐业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第十四册。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4.4.傅雷家书两则傅雷家书两则选自傅雷家书。傅雷:傅雷: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 34 部。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现南汇区)人。译作高老头贝姨邦斯舅舅夏倍上校等。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5.5.故乡故乡选自呐喊。 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 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

3、集。 6.6.我的叔叔于勒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羊脂球。莫泊桑: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项链。第四单元:第四单元:7.7.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罗迦罗迦 费费 因格:因格:美国实业家。代表作:当头棒喝、在屁股上踢一脚。 8.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选自且介亭杂文。 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而已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9.9.智取生辰纲智取生辰

4、纲选自水浒。施耐庵:施耐庵: 名子安,又名肇瑞,字彦端,号耐庵。汉族。中国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 10.10.范进中举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吴敬梓: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11.11.陈涉世家陈涉世家选自史记陈涉世家公元前 209 年,以陈涉、吴广为首的戍卒九百人在大泽乡(想在安徽宿州西南)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后人把这部书称为史记。世家,史记传记中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12.12.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册四。刘向

5、:刘向:本名更生,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13.13.词五首词五首望江南选自全唐五代词。温庭筠:温庭筠:晚唐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人,又名温八叉。他诗词兼工,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被称为“花间鼻祖”。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范仲淹:范仲淹:北宋名臣,字希文,吴县(今属江苏)人,政治家,文学家,谥“文正”。代表作有范文正公文集。江城子密州出猎选自东坡乐府笺。苏轼:苏轼:宋朝人,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追谥号“文正”。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

6、”(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三苏”为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代表作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豪放派词人。武陵春选自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山东济南人,婉约词宗。历史上与济南历城人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词人和爱国者, 汉族。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历史上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代表

7、作有稼轩长短句。陈同甫:名亮,南宋婺州(现在浙江金华)人,同辛弃疾是好朋友。九年级下九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一单元:1. 1.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 :艾青: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代表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 乡愁乡愁 :余光中:余光中,台湾诗人,以诗与散文驰名文坛,文学评论及翻译亦卓有成就,代表诗集有舟子的悲剧 、 天狼星 、 白云苦水 、 隔水观音等。2. 2.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戴望舒,诗人,代表作有雨巷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3. 3.孔乙己孔乙己 :选自呐喊 。鲁迅鲁迅。4. 4.变色龙变色龙 :契诃夫:契诃夫,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第

8、三单元:第三单元:5. 5.谈生命谈生命 :冰心: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诗人、散文家、翻译家。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 ,诗集繁星 、 春水 ,儿童文学集小橘灯 。另有译作(黎巴嫩)凯罗纪伯伦先知 , (印度)泰戈尔 泰戈尔剧作选 、 泰戈尔诗选等。 6. 6.那树那树 :王鼎均,台湾当代作家。第四单元:第四单元:7. 7.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 :选自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 诗人, 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喜剧天才”。 代表作有: 喜剧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 亨利四世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著名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 (又叫

9、王子复仇记 ) 奥赛罗 麦克白 李尔王 。四大吝啬鬼:四大吝啬鬼:【法】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法】巴尔扎克欧也妮 葛朗台中的葛朗台、 【英】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俄】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8. 8.变脸变脸 :魏明伦:魏明伦,著名川剧作家,被誉为“巴山鬼才” 。先后写了易胆大 、 四姑娘 、潘金莲 、 夕照祁山 、 中国公主杜兰朵 、 变脸等一批有影响的戏曲文学剧本。第五单元:第五单元:9. 9. 公输公输 :选自墨子 。 墨子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10.10. 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

10、寡助失道寡助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 孟子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人称“亚圣”,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11.11.生于忧患,死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乐 :选自孟子告子下 。12.1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选自孟子告子上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13.13.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左传 。 左传又叫左氏春秋 春秋左氏传 ,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它是我国一部编年体史书、史学著作和文学著作。14.14.邹忌讽齐邹忌讽齐王纳谏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 战国策战国策 。15.15. 诗经两首诗经两首 :选自诗经诗经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

11、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 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 “雅” “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 ,是各地的歌谣。词语解释九年级上册词语解释九年级上册第一课沁园春雪第一课沁园春雪风骚: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折腰:鞠躬,倾倒。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第二课第二课 雨说雨说 洗礼: 基督教接受入教者举行的一种宗教仪式。 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润如油膏:滋润得像脂肪。形容土地温润、肥沃。 第五课敬业第五课敬业与乐业与乐业旁骛:在正业以外有所追求;不专心。亵渎:轻慢,

12、不敬。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一段或一句。不二法门:常用来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言行相顾:言行一致。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凭吊:对着遗迹、坟墓等怀念(古人或旧事)。谀词:阿谀奉承的话。扶掖:扶持,提携。廓然无累: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重蹈覆辙: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涕泗横流:鼻涕眼泪交错流淌。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怒气很盛。第九课故乡第九课故乡萧索:荒凉、冷落。恣睢:放纵,放任。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什么的样子。阴晦:阴沉昏暗。 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第十一课我的叔叔于勒拮据:手

13、头紧,经济状况不好。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第十三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十三课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第十六课第十六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第十七课智取生辰纲面面相觑:相互望着发愣。第十九课范进中举第十九课范进中举带挈:提携。本文指“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商

14、酌:商量斟酌。唯唯连声:连连答应。腆着:挺着。不省人事: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九年级下册九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一课 诗两首诗两首嘶哑:形容词。声音沙哑。止息:动词。停止。例句:奋斗永无止息。第第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二课我用残损的手掌锦幛:色彩鲜明华丽的幛子。荇藻:泛指生长在水中的绿色植物。蓬蒿:飞蓬和蒿子,借指草野。蝼蚁: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彻骨:透到骨头里。比喻程度极深。 第五课第五课 孔乙已孔乙已 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辩论。不屑,认为不值得(做) ,置辩:动词,辩论,申辩。颓唐:精神萎靡。这两天他加班连着熬夜,显得有些颓唐。恳切:形容词。诚恳而殷切。羼:混

15、合,掺杂。第七课第七课变变色龙色龙魁梧: (身体)强壮高大。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第九课谈生命第九课谈生命骄奢:骄横奢侈。清吟:这里指清脆地鸣叫。荫庇:大树树枝遮蔽阳光,比喻保护、照顾。芳馨:芳香。云翳:阴暗的云。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第十课那树第十课那树倒坍:倒塌。周道如砥: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引颈受戮:伸长脖子等待被杀。指不做抵抗而死。星临万户:星星光临到千家万户。即每家每户都能看到星星。第十三课威尼斯商人第十三课威尼斯商人 (节选)(节选)怨毒:仇恨。怨:怨恨;毒:痛恨万恶不赦:形容罪大恶极,不可宽恕。赦,免除或减轻刑罚。遍稽群籍:指翻阅查找很多书籍。中流砥柱:中流:水

16、流的中央。砥柱:山名。在今河南省三门峡望而却步,像柱石般挺立在河流中, 故名。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癖性:个人所特有的癖好和习性穷极赞辞:用尽赞美的言词第十四课变脸第十四课变脸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烟尘而显得浑浊。打牙祭:偶尔吃一顿丰盛的饭。睡眼惺忪:形容睡觉的人刚睡醒,还没有完全清醒。蹑手蹑脚:形容走起路时脚步放得很轻。文言文九年级上文言文九年级上陈涉世家陈涉世家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 通假字1.发闾左谪戍渔阳。適:通“谪”,远调。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二) 要明确1.尝:曾经。

17、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 3.辍:停止。 4.之:去、往。5.怅:失望。 6.苟:如果。 7.若:你。 8.太息:长叹。 9.皆次当行(hng):次,编次。10.屯:驻扎。 11.会:适逢,恰巧遇到。 12.度(du):估计。 13.失期:误期,过了期限。14.亡:逃走。 15. 举,发动。16.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7.等死:同样是死。18. 将(jing)兵:统率军队。19.死国:为国事而死。死:为.而死。 20. 或:有的人。21.数(shu):屡次,多次。 22.故:缘故。 23.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24. 威众:威服众人。 25.宜:应该。 2

18、6.然:正确。 27.怜:爱戴。28.书:写。 29. 间:这里指暗中。 30.罾(zng):鱼网。这里是 “用鱼网捕”的意思。 31.固:本来。 32.篝火:用竹笼罩着火, 这里是用篝火装作“鬼火”。 篝, 竹笼, 这里作动词用, 意思是“用笼罩着”。 33.之:去、往。 34.狐鸣:作狐狸叫的声音。狐:像狐狸一样。 35. 语:谈论。36.往往:到处。 37.陈胜王(wng):王,指称王。 38.忿恚(hu):使恼怒。39.指目: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目:用眼睛示意。40. 素:一向、向来。41.固:本来。 42. 亡:逃走。 43.乘(shng):辆。古时一车四马叫做“乘”。44.宁:

19、难道。 45.比:等到。 46.骑(j):一人一马。 47.会计:集会商议。48.无道:指不义的暴君。道:道理。49.社稷:指国家。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译:译:陈胜协助吴广,一齐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译:译: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倡导天下反秦, 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3.且壮士不死即已, 死即举大名耳。 译:译:何况大丈夫不死也就罢了, 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译:译:(他们)(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译:王侯将相难道有

20、天生的贵种么! 6.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译:译: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7.置人所罾鱼腹中。译:译:放在别人所捕获的鱼的肚子里。8.上使外将兵。译:译: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9.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译:译:(陈胜)又暗中叫吴广去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0.苟富贵,无相忘。译:译: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1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译:译: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守边期限。12.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译:译: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13.陈胜、吴广喜,念鬼, 曰:“

21、此教我先威众耳。”译:译: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直接原因(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2.起义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舆论准备:篝火狐鸣,置书鱼腹篝火狐鸣,置书鱼腹。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6.陈涉“召

22、令徒属”时,向封建统治者挑战,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7.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通过对天下形势的分析, 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 第一是第一是 “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 ;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第二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文章主要表现了陈涉怎样的作用和才能?主要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答:答: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发动领导起义的作用,以推翻秦王朝 洞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洞

23、察时局,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方法。2.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答: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3.“怅恨久之” “苟富贵,无相忘”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现了陈涉怎样的思想品格?答:答:不甘心受奴役同情同命运的人具有远大抱负、志向不甘心受奴役同情同命运的人具有远大抱负、志向4.陈涉起义的有利历史环境(有利历史条件政治形势)是怎样的?答:答:天下苦秦久矣天下苦秦久矣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斗争九百人被逼上绝路九百人被逼上绝路5.“死国可乎”表现了陈涉什么精神?答:答:为国事

24、敢于斗争和牺牲。为国事敢于斗争和牺牲。6.陈涉抓住了哪两个有利于起义的敏感问题,提出了怎样的起义策略?答:答: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扶苏和项燕都下落不明,“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7.陈涉为起义做了什么样的舆论准备,效果怎样?答:答:鱼腹藏书鱼腹藏书篝火狐鸣;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篝火狐鸣;巩固陈涉地位,坚定众人起义信心。8.发动起义的关键是什么?陈涉是怎样做的?表现了陈涉的什么才能?答:答:获得众人支持;获得众人支持; “广故数言欲亡,“广故数言欲亡, 忿恚尉,忿恚尉,令辱之,令辱之,以激怒其众。以激怒其众。尉果笞

25、广。尉果笞广。尉剑挺尉剑挺(剑(剑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拔出鞘),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机智勇敢。;机智勇敢。9.陈涉是怎样动员戍卒并发动起义的?答:答: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念坚定众人起义的信念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为坛而盟,组成农民起义的队伍10.综合全文来看,陈涉具有怎样的性格和才能?答:答: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称大楚,为坛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将法;“

26、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非凡的宣传、鼓动能力“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答:答: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偶然性: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将九百名贫苦人民逼上绝路。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必然性:天下苦秦久矣,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们忍无可忍。12.“卒中往往语,

27、皆指目陈胜”说明了什么?答:答: 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表明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人们对陈胜十分敬畏,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表明起义爆发前人心紧张而兴奋。13.士卒为什么能跟陈胜、吴广一起举事?答:答: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敬畏陈胜,爱戴吴广,愿为他们效力形势所迫,因为“失期,法皆斩”,被逼上绝路。唐雎不辱使命唐雎不辱使命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 通假字1.故不错意也。错:通“措” ,放置2. 仓鹰击于殿上。仓:同“苍” ,青色。(二) 要明确1.唐雎不辱使命:辱没,辜负。.请广于君:扩大,补充。

28、3.大王加惠:给予恩惠。4.轻寡人与:轻视,看不起。 5.岂直五百里哉:只,仅仅。 6.秦王怫然怒:愤怒。7.免冠徒跣:光着。8.以头抢地:以,用;抢,撞。 9.天下缟素:穿丧服。10.休祲:吉祥。11.秦王色挠:屈服。12.长跪而谢之:道歉。 13.寡人谕矣:明白,懂得。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译: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译:译: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译:译: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译: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

29、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五百里的土地呢?5.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译:译: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6.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译:译: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7.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译: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答:答: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A A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

30、B “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 并无商量余地;并无商量余地;C 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2.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无理要求, 实际上是一眼看穿了秦王的真正用心, 那为什么还要说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至善”的话呢?答:答: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3.说说“秦王不悦”四个字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答:答: “秦王不悦

31、”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4.秦王说: “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 “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答:答: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5.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答:秦王:骄横、狂暴

32、、狡诈、阴险落架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热爱祖国。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热爱祖国。6.唐雎列举专诸刺王僚等史实有什么用意?答:答: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7.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答:答: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8.文末说秦王“色挠” , “长跪而谢”

33、 ,并且请唐雎“坐” ,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答:答: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 表现出他的表现出他的* *诈狡猾。诈狡猾。他请雎他请雎“坐”“坐” ,是坐下来谈,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 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 秦王是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9.作者塑造了唐雎怎样一个“士”的形象,意图是什么?答:答: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形象:有胆有识,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勇士。 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

34、重要意图:强调“士”对一个国家的重要作用,能“扶危持倾”作用,能“扶危持倾” ,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能使一个国家“转危为安,运亡为存” 。10.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答:答: 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 实际是要并吞安陵。实际是要并吞安陵。 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争,

35、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了使命。九年级下九年级下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 通假字.子墨子九距之。距:通“拒” ,抵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圉:通“御” ,抵挡。. .公输盘诎。诎:通“屈” ,理屈。(二) 要明确.起于鲁:出发,动身。.不可谓知类:明白事理. 在宋城上待楚寇矣:入侵。.然胡不已乎?然:但是。胡:为什么。已:停止。.此为何若人也?什么。.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虽然如此。.吾知所以距子矣:用来的方法。.胡不见我于王?引见。.知而不诤:谏诤。10.长木:多余的。11.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以,认为。吏,派官吏。之,去。重点语句翻

36、译重点语句翻译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译:译:公输盘给楚国制造云梯这种器械,制成后,将要拿去攻打宋国。2.夫子何命焉为?”译:译:先生有什么指教呢?3.北方有侮臣,愿借子杀之。译:译:北方有人欺侮我,我希望借助您(的力量)去杀了他。4.吾义固不杀人。译:译:我坚持道义从来不杀人。5.吾从北方闻子 为梯,将以攻宋。 译:译:我在北方听说您造了云梯,要拿去攻打宋国。6.宋何罪之有?译:译:宋国有什么罪呢?7.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译:译:楚国的土地方圆五千里, 宋国的土地只有方圆五百里。 这就好像华丽的车子和破车子相比。8.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37、。 译:译:先生墨子解下衣带当作城墙,把木札当做攻城器械。9.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译:译:公输盘多次设置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多次都挡住了他。10.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围有余。译:译:公输盘的攻城器械都用尽了,墨子的守城办法还绰绰有余。11.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 持 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译:译:可是我的学生禽滑厘等三百人, 已经拿着我的防守器械, 在宋国城墙上等待楚国来入侵了。12.虽杀臣,不能绝也。译:译: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保卫宋国的人。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 ,楚国将攻宋,墨子前往劝阻。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

38、 222 段) ,墨子成功劝阻楚国攻来。 第一层(第 212 段) ,墨子劝阻公输盘;第二层(第 1316 段) ,墨子劝阻了楚王;第三层(第 1722 段) ,墨子以实际行动劝阻楚王取消了侵宋的行动。1.楚国为什么想攻打来国?墨子前往劝阻,反映了墨子的什么思想?答:答: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因为公输盘为楚国制造攻城的工具。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墨子的行动反映了他坚持正义、 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反对侵略的战争思想。2.墨子是怎样劝说公输盘的?答:答: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墨子首先巧设陷讲,假意请求公输盘帮他杀人,引出公输盘

39、“吾义固不杀人”的观点,然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后结合公输盘的行为,雄辩地指明公输盘的不智、不仁、不忠、不强、不知类,使之无言以对。3.墨子是采用什么方法劝说楚王的?答:答: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采用了类比的方法。首先同样巧设陷饼,引出楚王的判断:“必为有窃疾也。“必为有窃疾也。 ”然后将楚”然后将楚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国的国势、行为与“有窃疾”的人进行类比,尖锐地指出楚国行为的错误所在,迫使楚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识到自己的错误。4.墨子为什么

40、能够劝说成功呢?明确: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首先运用巧妙的劝说技巧,两次巧设陷讲,使劝说对象在不自觉中听从自己的摆布,不得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不接受自己的观点。其次是以理服人。墨子不尚空谈,引用了丰富的材料和生动的故事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己的观点,通俗易懂,使自己的 非攻非攻 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公输思想易于被人接受。再次,墨子还以行动服人。针对公输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盘的攻城器械,墨子“九距之”且“守圉有余”,

41、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迫使楚王不得不打消侵略的念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 通假字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二) 要明确1.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 3.多助之至:极点。4.天下顺之:归顺,服从。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固:巩固。以:凭借。险:险要。6.环而攻之:围。 7.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威慑。之:的。利:锐利,指强大。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

42、结。2.委而去之。译:译:弃城而逃。3.域民不以土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译:译: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4.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译:译:能施行 “仁政” 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 不行“仁政” 的君主, 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本文的论点?答: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答:答: “道”指施行“仁政”“道”指施行“仁政” ; “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人和”是下

43、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 ,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 ,方能得“人和”,方能得“人和” ,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答:答: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 “得道”“得道” ) ,这样才能“多助”,这样才能“多助” ,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

44、”之” , “战必胜矣”“战必胜矣” ,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治理好。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答:答: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 , “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 ;最后;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通假字.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 ,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衡:通“横”

45、,梗塞,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 ,辅佐。(二)要明确.管夷吾举于士:狱官。.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于:给。是:这。.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乱:扰乱。.人恒过然后能改。恒:常常。过:犯错误。.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困:忧困。衡:阻塞。作:奋起,有所作为。 . 而后喻:了解。.征于色。征:表现。色:脸色。 .苦其心志:使痛苦。.劳其筋骨:使劳累。10.锇其体肤: 使饥饿。 11.空乏其身: 使贫困。 12.乱其所为: 使错乱。13.所以动心忍性。动:使惊动。忍:使坚韧。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2.

46、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译:译: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3.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译:译:使他受饥饿,资财缺乏之苦。4.行拂乱其所为。译:译: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译: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干。6.人恒过,然后能改。译:译: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译:译: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8.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译:译: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 (为人们)所了解。9.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译: (一个国家)

47、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10.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译:译: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会使人委靡死亡。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 本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 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作者所摆出的事实论据是: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48、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4.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作者开头列举的六位历史名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答:答:从卑微穷困历经磨难而成长为明君贤臣。从卑微穷困历经磨难而成长为明君贤臣。2.根据本课事例归纳的观点是:人才在困难中造就。人才在困难中造就。3.作者用名人的史实想说明什么?做什么论据?答:答:想说明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想说明

49、造就人才,必须先经历一番忧患磨难。做事实论据。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从结构上的作用?答:答: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过渡,承上启下。由六位名君贤臣的事实过渡到要成就大事业必须经历磨难的一般意义。5.第二段所论证的观点?答:答: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先经历生活. .思想思想. .行为上的磨难。行为上的磨难。 6.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指的是什么?答:答: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拂乱其所为。7.生活.思想.行为上的磨难的目的是什么?答:答

50、: 动心忍性,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增益其所不能。8.第三段论证方法?答:答: 用三个事实论据,用三个事实论据, 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论证。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形成正反对比论证。9.三个正面的事实论据是什么?答:答: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0.三个正面事实论据论证的是什么?答答:一般的人要在困境中:一般的人要在困境中经受磨难才能奋发进取。经受磨难才能奋发进取。 11.两个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是什么?答: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出则无敌国外患

51、。 12.正面事实论据和假设的反面事实论据的关系和作用?答:答: 由个人推由个人推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论到治理国家。正反对比论证推导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13.全文是如何论证中心论点的?答:答: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先用六位名人的史实来论证要想成就大事业, 必先经历一番磨难。必先经历一番磨难。第第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二段谈人要有所作为达到 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饿其体肤. .空空乏其身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乱其所为。 第三

52、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第三段先正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由人生推论到治国,反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由此得出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 ,恩惠,在本课是感激之意。与:通“欤” ,语气词。4.乡为生死而不受。乡:通“向” ,从前。(二)要明确1.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2.故患有所不辟也:祸患,灾难。 3.贤者能勿丧耳:

53、不丢掉。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假如;甚:超过。 5.万钟则不辩礼仪而受之:高官厚禄。6.万钟于我何加焉:有什么益处。 7. 蹴尔而与之:用脚踢。 8.妻妾之奉:侍奉。9.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10.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性,天性。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舍生而取义者也。译:译: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3.呼尔而与之。 译: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译: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5.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译: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54、) ,在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6.此之谓失其本心。译:译: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译:译: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而取义者也。2.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本文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55、3.鱼我所欲也中体现 “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6.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 , 穷乏者得我与?穷乏者得我与?7.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人不屑也。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文中所指的比生

56、命更可贵的东西是什么?答:答: 指道义,指道义, 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比死亡更可怕的东西是指丧失道义。2.人的本心是什么?答:答:舍生取义。舍生取义。3.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答:答: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抉择; 用用“一箪食,“一箪食, 一豆羹”一豆羹” 和和“万钟”“万钟” 的事例论证的事例论证 “义”“义” 重于重于“生”“生” 的观点;的观点; 用用“乡”“乡” 与与“今”“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

57、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4.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答: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5.文中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答:答:鱼和熊掌对举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生与死对举 向与今天比较等。向与今天比较等。6.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答: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 在两者不可兼得

58、的情况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7.本文观点广为后人所赞同,请找出本文观点并写出与之一致的两句诗。答:答:舍生取义。舍生取义。 1.1.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2.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8.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人

59、生自古谁无死,“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丹心照汗青” 。 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 9.本文所强调的 “义”与市场经济下的 “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答:答:不矛盾,在市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0.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 答答:如抗洪: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

60、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 以身殉国。以身殉国。刘胡兰,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朱自清病危之际拒绝吃美国救济粮等。吃美国救济粮等。 11.列举奉行“舍生取义”这一行为准则的事例,并简要概述。答:答: 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南宋末年文天祥组织力量坚决抵抗外侵, 失败被捕后,失败被捕后, 面对元朝威逼利诱,面对元朝威逼利诱, 竟毫不动摇,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视死如归,最终被杀,这种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为正义而献身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12.本文主要阐述了“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61、21 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答:答: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13.本文主要赞扬了什么?批判了什么? 答:答:赞扬了“舍生取义”赞扬了“舍生取义” ,批判了“见利忘义”,批判了“见利忘义” 。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以什么方式引出论点?答:答:舍生而取义;比喻。舍生而取义;比喻。15.“鱼”与“熊掌”分别比喻什么?答:答: “鱼”比喻“生”“鱼”比喻

62、“生” , “熊掌”比喻“义”“熊掌”比喻“义”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重点字词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小惠未徧。徧:通“遍” ,遍及,普遍。(二)要明确1.齐师伐我:攻打。2.肉食者鄙:鄙陋,在文中指目光短浅。 3.又何间焉:参与。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作:振作。再:第二次。衰:衰减。竭:消失。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牺牲:指猪.牛.羊等。加:虚报。信:实情。6.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让信服。弗:不。福:赐福,保佑。7.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察:明察。以:根据。8.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凭借。9.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10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63、焉。测:估计。伏:埋伏。 11.公将鼓之:击鼓进军。13.彼竭我盈:旺盛。14.望其旗靡:倒下。 15. 公将驰之:驱车追赶。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译:译: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细察,也一定要依据实情来处理。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译:译:小恩小惠,还不能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明是不会保佑你的。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后,勇气就没有了。3.夫战,勇气也。译:译:作战,靠的是勇气。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译: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去打一仗。如果作战请

64、让我跟随你去。5. 5.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译:译: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6. 6.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译: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7. 7.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译:译: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将实情报上。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曹刿认为三鼓之后才能作战的理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本文的成语是什么:一鼓作气。一鼓作气。5.曹刿认为对于作战

65、而言最重要的的是: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阅读理解阅读理解 1.“忠之属也”具体指什么?答: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文中的“将鼓” “将弛”表现了鲁庄公什么?“未可” “可矣”表现了曹刿什么?答:答: “将鼓”“将鼓” “将弛”“将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表现了鲁庄公急躁冒进;“未可”“未可” “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从容不迫。3.曹刿分析取胜的原因有两条:一条是选择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即文中的哪一句?一条是把握有利于追击的时机,又是哪一句?答:答:彼竭我盈。辙乱旗靡。彼竭我盈。辙乱旗靡。4.曹刿认为“肉食者

66、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 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答:答: 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鲁庄公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的支持和神灵的保佑上。 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曹刿认为取信于民是获胜的保证。胜的保证。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 请找出其中一例, 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答:答: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战前:鲁:浅陋,曹:有远谋;战时:鲁:不作调查,急躁冒进;曹:实地调查,抓准时机;战后:鲁:茫然不知,曹机;战后:鲁:茫然不知,

67、曹 ; ;细说原委。好处: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细说原委。好处:通过对比,突出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能。6.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答:答:政治方面:政治方面: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认为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军事方面:善于把握进攻和追击的时机。 7.谈谈“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答:答: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为下文写庄公作铺垫衬托曹刿的远见衬托曹刿的远见卓识卓识 8.如何评价曹刿这一人物形象?答:答: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的勇他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军事家,论战表现出他

68、的勇气,作战“下视其辙”气,作战“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登轼而望” ,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充分体现了他审慎和丰富的军事经验。9.选文阐明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什么?请再举出一个我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答:答: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所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是: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成皋之战、昆阳之战。10.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能从曹刿或鲁庄公身上获得什么启示或明白什么道

69、理?(结合文章说理由)明确:明确: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从曹刿身上获得启示:可从远见. .爱国爱国. .责任感等方面说责任感等方面说 ;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从鲁庄公身上获得启示主要是从纳谏要是从纳谏. .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领导与人民的关系方面说。11.有人说, “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 你的看法呢? 明确:明确:本题是开放题,本题是开放题, 可从可从“有“有功”功” “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无能”或“兼而有之”三个角度来答题,能自圆其说即可。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

70、,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 作为决策者,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有一定的功劳。也可从也可从“无能”“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 .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 “无能”结合起来答。“无能”结合起来答。

71、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1.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讽谏。纳:接受。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高。有:又。3.朝服衣冠,窥镜。朝:早晨。服:穿戴。窥:照。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5.明日,徐公来,孰视之。明日:第二天。孰:仔细。 6. 期年:满一年。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9.时时而间进.时时:不时,有时候。间:偶然。进:进谏。10.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认为 美。私:偏爱。11.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错。讥:谏。市朝:公共场所。重点语句翻译重点语句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译: 我同城北徐公相比哪个

72、更美丽? 2.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译: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3.徐公何能及君也?译:译:徐公怎么能比得上你呢?4.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译:译:第二天,徐公来了, (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认为不如徐公美丽。5.臣之美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译:译: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6.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译: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出我的过失的人,给予上等奖赏。7.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译:译:能在公共场所指责我,传到我的耳中来的,给予下等奖赏。8.令初下,群臣

73、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译:旨令刚下达,大臣们都来朝廷进谏,宫门口和院子里就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之后,常常断续有人来进言规劝,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理解性默写理解性默写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昳丽。丽。2.表现邹忌有自知之明的句子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3.邹忌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4.邹忌从妻妾客人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是: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

74、我者,畏我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也; 客之美我者,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欲有求于我也。 5.邹忌推断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句子是: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6.齐威王采取的纳谏措施是: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7.威王“广开言路”后出现了“门庭若市”“门庭若市” (成语)的局面,而“无可进者”后,会出现 “门可罗雀”“门可罗雀” (

75、成语)的场景。阅读理解阅读理解1.本文的标题应该如何理解?答:答:这是个兼语结构。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这是个兼语结构。邹忌用巧妙设喻的方式委婉劝谏齐威王,齐威王从谏如流,积极采纳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的大治。他的建议,实现了齐国的大治。2.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答:答:他认为妻他认为妻是“私我”是“私我” 、妾是“畏我”、妾是“畏我” 、客是“有求我”、客是“有求我” ,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3.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齐王的?答:答: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思考并提问。由一件家庭

76、琐事引起联想,然后围绕这件家庭琐事展开思考并提问。4.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答:答: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委婉进谏。5.邹忌是怎样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联系起来的?答:答:邹忌把妻、妾、客比邹忌把妻、妾、客比齐王的嫔妃、齐王的嫔妃、群臣及其他诸侯国;群臣及其他诸侯国;把自己与徐公谁美的事比齐王治理国家之事;把自己与徐公谁美的事比齐王治理国家之事; 把自己所受把自己所受的蒙蔽比齐王所受的蒙蔽。的蒙蔽比齐王所受的蒙蔽。6. 邹忌进谏时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

77、止,有什么好处?答:答: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君主,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就会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齐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君主,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就会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办,所以不需说多余的话。所以不需说多余的话。7.7. 请你谈一谈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答:答: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而有较强的说服力。8.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根据是什么?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答:答:根据是:勇气。此举说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根据是:勇

78、气。此举说明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9.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答:答:说明说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10. 讽谏的结果如何?答:答: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庭若市” ,继而“时时而间进”,继而“时时而间进” ,最后“无可进者”,最后“无可进者” ,终于“战胜于朝廷”,终于“战胜于朝廷” 。11.齐威王是怎样对待邹忌的进谏的?答:答:首先肯定“善”首先肯定“善” , “乃下令”完全采纳了邹忌的建议。“乃下令”完全

79、采纳了邹忌的建议。12.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却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想想,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答:答:历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等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等劝谏唐太宗而有“贞观之治” ;曹刿劝谏鲁;曹刿劝谏鲁庄公而大获全胜;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庄公而大获全胜;邹忌劝谏齐威王而齐国大治。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

80、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屈原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屈原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劝谏楚怀王连齐抗秦而被放逐; 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蹇叔劝谏秦穆公不要出兵伐郑而被嘲讽羞辱。 如果想要劝谏如果想要劝谏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成功,不仅需要臣子以国家为己任,敢于进谏,还需要臣子善于进谏,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委婉说理;更需要君主有容忍之量,从谏如流。委婉说理;更需要君主有容忍之量,从谏如流。13.邹忌成

81、功的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答:答:他的劝说方式,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乐于接受。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法。14. 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参考:参考:示例示例 1 1:喜欢邹忌他: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示例 2 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

82、的愿望等。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15.邹忌认为 “王之蔽甚矣” 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答:答: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 (私王、(私王、 畏王、畏王、 有求于王)有求于王) , 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16.“王曰善 。 ”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答:答: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17.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

83、之” ,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答:答: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 ,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 “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18.什么是“设喻”和“类比”论证? 答:答: “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设喻”是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 “类比”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类比”是一种根据两个同类事物某种属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性的相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推理方式。类比推理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其结论不是必然性的。两个同类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