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847642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2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一历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课标要求列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和枢密院、宣政院。郡、国并行制;州县两级制;观察使;节度使;行省;宣慰司。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逐步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 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它的发展轨迹。 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

2、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三、重点难点重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的过程及对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四、知识结构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 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 西汉王朝建立后, 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通过综合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讲授新

3、课】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承秦制司马迁说“通古今之变”。汉承秦制,汉朝在注意总结历史经验上基本上沿袭秦朝制度。 汉朝继续推行皇帝制度。引用教材“学思之窗”的材料,说明皇帝的权威得到加强,上传下达的命令得到有效畅通,汉初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汉内朝与外朝汉武帝之前的西汉皇帝基本上是以黄老的清静无为思想制订国策, 只求遵守刘邦、 萧何定下的政策、法令、制度、皇帝垂拱深宫,由宰相主持日常政务。对宰相的要求不高,只要能照章办事就行。从汉武帝开始,这种局面无法继续下去了。 因为经过七十年休养生息,经济恢复,国力强大,汉武帝又是一个雄才大略、不甘寂寞的君主。在他的指挥下,内外政策发生剧变,清静无为转为积

4、极有为, 对主要辅佐宰相之要求也随之发生变化。 怎么变呢?是感到他们权力太大,加以削弱吗?是认为他们出谋划策太多,“权移主上”,而故意搁置不用吗?(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学思的兴趣,以达到进一步获取知识的目的)然后教师做一解释:否!恰恰相反,是更迫切需要统治经验丰富的宰相多行使权力,多出谋划策,以助自己大展宏图。然而,当时的宰相制度却愈加不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中朝是汉武帝设置了一个新的机构,是和以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宫廷系统相对立。丞相、御史大夫为首的这个系统被称之为外朝。 在中朝出现之前,丞相就是政府的行政首脑, 他参与国家方针大计的决策过程, 但是等到中朝一出现, 真正得到皇帝信任的和皇帝一起

5、参与决策的是中朝的官员, 而不再是以丞相为首的合法的政府系统的官员。 原来的合法政府官员被排斥出决策圈之外,成为一个政务的执行机构, 真正的宰相职权落入了中朝官手中。 中朝官的官员的构成起初是皇帝的文学侍从之臣,被称之为 “天子宾客”,即司马相如、东方朔、枚皋、严安、主父偃等这批人,后来,汉武帝把这个制度更完善化,吸收了一部分朝廷的大臣来参与。汉武帝动用了不同的手段, 使得丞相的实权被剥夺。 汉光武帝进一步剥夺了宰相的权限,扩大了尚书台的权力, 在这点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把大权实际有效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3隋唐三省六部辅导学生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及以下材料,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实行三省六部制的

6、背景, 并启发思考:隋唐创立的三省六部制有何特点?其实质是什么? 起到什么作用?背景材料:材料一: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间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 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随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材料二: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 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划

7、一敕字, 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在唐代,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中书省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各拟意见, 再由宰相 (中书省长官) 审核裁定, 送经皇帝画敕后, 再须送门下省, 由给事中 (门下省属官)一番复审,若门下省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宰相不能独裁。钱穆国史新论学生思考回答后, 教师讲述分析: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三省分掌议政、决政、行政三权,实际将秦汉以来的丞相之权一分为三,分隶三省,总与皇帝,从而大大加强了皇权。六部各自分掌行政、财政、军政、司法、工程等权利。各司其责,中央机构行政效率大大提高。通过讲述三省六部的职能、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分

8、析出其特点, 三省六部既有分工, 也有合作, 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是相互牵制和互相监督的;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要注意引导学生与秦汉时期的宰相制度进行比较, 使学生深刻理解相权被一分为三,皇权大大加强。实质是加强皇权,有效地维护了统治。由于上面的讲述已为分析这个问题做好了铺垫, 因此,教师在此只需稍加指点, 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出三省六部制的作用。最后,教师概括为: 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它标志封建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使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得以完善, 中央集权得以加强。这对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和

9、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4宋削弱相权三省六部制在宋朝演变,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宋朝建立的背景, 重点强调在宋朝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 “事无不统”的局面,皇权继续得到加强。5元中书省和枢密院而宋之后的元朝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封建国家, 为了进行有效的管辖和统治, 元政府建立了行省制度。提问: 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制度? (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行中书省的权力很大,引用一段材料“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表里。”(元史 百官志),让学生来概括元

10、朝设立中书省的目的。作为山东、山西、河北则称为 “腹里”,作为中央特区,由中书省直辖。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设立了枢密院为最高地军事机关; 设立宣政院通领宗教事物和西藏地区, 皇权继续加强。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西汉的郡国并行及刺史制度提问:西汉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采取了哪些与秦不同的措施?教师指出秦朝时, 设立郡县,设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汉朝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推行封国制。 这种郡国并行制又称郡国制。汉武帝时,为了加强监察地方的诸侯王和郡守县令,在各州均设置刺史,即监察官。教师首先可以利用晁错削藩策中的一段史料:“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社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

11、。引入汉初实行什么制度导致这一状况?为改变这一状况,汉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教师指出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景帝到武帝实行削番。刺史巡视制度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央监察地方的能力, 而且也在选用刺史过程中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治国之才。2隋唐的州县对于隋唐的州县制度稍加解释, 并指出唐又设立道,设监察使监察地方。 最后指出唐朝中后期,地方节度史权力的增大,直接导致了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出现。3宋朝的路州县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先作一交代: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要铲除其他割据政权,巩固自己的统治,必须强化中央集权; 赵匡胤本人是通过“兵变”的形式当上皇帝的, 在总结历史经验、 吸取历

12、史教训的基础上, 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重演,也必须强化中央集权。然后设问: “假如你是赵匡胤,建立政权之后你会怎么办? ”从而导入“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学习。宋初首先剥夺节度史的兵权,派文臣做知州,设路、州、线三级,来强化中央集权, 重点就是改变唐朝后期以来“君弱里强”的局面,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4元的行省制度设问: 元朝实行中书省制的目的和影响各是什么?元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还实行了哪些措施?(在学生看书的基础上,进行提问、总结分析)目的:为了吸取宋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管辖和统治辽阔的国家,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中书省

13、的省臣被派往地方执政,称为行中书省事。“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元史百官志)行省成为常设的地方行政机构,其辖区逐渐稳定下来,进而成为地方行政区划的名称。影响: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上得到了保证。这是我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变革, 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明清沿用此制,一直保留到今天。其它措施: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六、本课小结:汉至元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关系的特点及影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学生自己概括的基础之上, 教师可指导学生概括为: 中央严格控制地方,地方必须服从中央; 中央牢牢控制这地方官员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地方官绝对依赖中央和君主。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指出这种制度对历史和现实产生了哪些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