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8465111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部分必修1第三单元单元知识整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实的经济条件主体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注重公平一致性矛盾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社会公平人民生活合理平稳经济发展水平分配政策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物质基础偷税骗税监督意识关系类主观题【题型特点】关系类主观题一般有三种形式:1.结合所提供的材料分析 A 和 B 的关系。2.运用 A 与 B 的关系分析上述材料。3.运用某知识分析 A 与 B 的关系。【解题技巧】关系类主观题在答题过程中要全面分析 A 与 B 的关系,A和 B 既有一致性,同时又存在矛盾,如果缺乏辩证分析,只看到一个方面的

2、关系,就会失分。具体解题时一般分 “四步走”:第一步,“定”,即确定 A 和 B 分别指的是什么,并进一步明确 A 和 B 各自的内涵和外延。第二步,“分”,即对 A 和 B 结合材料进行分解。比如效率是什么,在材料中如何体现;公平又是什么,在材料中如何体现;效率和公平的矛盾体现在哪里,这些矛盾怎么解决。第三步,“联”,即寻找 A 和 B 一致的地方或者相统一的地方。比如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在材料中是怎么体现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在材料中又是怎么样体现的。第四步,结合上面的分析,联系材料总结答案。【典例】(2009 年广东卷T41第一问)根据下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回答问题。某村有

3、 30 亩河滩地,因常发洪水被各承包农户撂荒。村委会协调将其转包给一养蟹人,农户获得每亩 100 元补偿款。养蟹人每年净收益 8 万元。合同到期后,农户见有利可图要求收回土地,但农户无养蟹技术,好处无从实现。经村委会调解,养蟹人每年每亩再补偿 100 元。养蟹人之所以让步续约,是因为若不承包,收益为零,现每年只是减少了收益 3 000 元。一年后,农户获得更多的土地补偿并参与蟹场生产,收入增加。养蟹人与农户关系改善,经营成本下降,且蟹的消费量上升,养蟹人净收益反而增加了 1 000 元。结合材料说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题步骤本题以具体的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理解。本题设问属于“

4、结合所提供的材料分析 A 和B 的关系”型设问。第一步,确定知识点,即 A 和 B 分别指效率和公平。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 A 和 B 的对立:由于农户过分要求公平,而养蟹人过分强调提高效率,从而导致养蟹人和农户的利益冲突。第三步,结合材料分析 A 和 B 的统一:效率对公平的重要性,只有效率提高,即养蟹人的收益提高,才可能对农户增加补偿;公平对效率的重要性,只有农户的要求得到满足,也就是公平得到实现,才能够提高效率,否则就没有效率。第四步,总结答案。答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养蟹人收益的增加,才有可能对农户每年每亩再补偿 100 元。另

5、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农户获得了 100 元的再补偿,这不仅促进了财富的公平分配,而且随着农户收入增加,蟹的消费扩大,也增加了养蟹人的收入,进一步提高了效率。效率和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这表现在养蟹人与农户在利益上需要相互协调。【跟踪训练】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同时,投入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比上年增长 29.4%,把“保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

6、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解析本题设问属于“运用某知识分析 A 与 B 的关系”型设问。第一步,确定知识点,即矛盾的观点。第二步,结合材料分析A 和B 的对立: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第三步,结合材料分析A 和B 的统一: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第四步,总结答案。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在国家财力一定的情况下,二者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二者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经济为改善民生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

7、快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11:中国“减税进行时” 个税免征额提高、减免小微企业税负、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启动2011 年中国税改大幕开启,“结构性减税”不断进入公众视线。2011年9月1日起,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起征点从2 000 元提高到3 500 元,全国的个税收入全年减收1 600亿元。2011年11月1日起,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同时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为小微企业增添了活力。2011 年 11月 16 日, 营业税改征增

8、值税试点方案发布,决定从2012年1 月 1 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展开试点。从 2012 年1 月1 日至 2014 年12 月31 日,对小微企业免征注册登记费等 22 项行政事业类收费。经济学者认为,这些举措表明,我国正进入“减税通道”。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从材料中的“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起征点从 2 000元提高到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收入分配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政策,可能引起收入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带来

9、的影响?提示: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过度提高个税起征点,会造成国家财1经济生活角度3 500 元” 社会主义可联系哪 市场经济些知识点 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宏观调控差距的扩大,国家通过财入分配公平。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的目标。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政收入的减少,所以政、税收的再分配,促进收 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要确定恰当的标准。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 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个税起 公平的有效手段。个征点,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税起征点提高,减少了大多数工薪阶层的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并 纳税负担,有利于提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是 高人们的生

10、活水平,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提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述和探究问题从材料中的“减免小微企业税负、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启动”可联系哪些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增值税的作用。依法纳小微型企业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减免小微型企业税负,有利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劳动者收入和增加国家税收,增强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减少重复征税因素,降低投资成本,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提示: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续表知识点务增长。按照国家规定自行办理纳税本义务税是公民 有利于增加企业利

11、润,促进企 国家的兴旺发达、的基本义 业改进技术,促进生产的专业 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化,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 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纳税人要有依法纳税意识, 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申报,自觉履行依法纳税的基 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2.政治生活角度财政部、国税总局宣布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体现了国家的性质、政府的职能、政府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3.生活与哲学角度个税免征额提高、减免小微企业税负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启动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根据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

12、11年9 月1日起,个税起征点从现行的 2 000 元提高到 3 500 元。据此回答 12 题。1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将有利于()增加居民的劳动报酬 降低居民的缴税负担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AC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BD答案D2从政治生活角度看,材料体现了()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国家的根本属性是阶级性 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ABCD答案A3个税起征点的上调受诸多因素影响,下列选项中,影响此次个税起征点上调的因素有()社会收入分配状况人民币升值 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变化ACBD答案D4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决定,个税起征点将从现行的2 00

13、0 元提高到3 500 元,并于2011 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这是自 1994 年现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以来第三次提高个税免征额,2006 年,免征额从每月800 元提高到1 600 元;2008 年,免征额从1 600 元提高到2 000 元。此次修法涉及的减税额是最大的一次。(1)上述变化体现了税收的什么特征?(2)上述材料中的三次调整的依据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国家是如何通过税收来调节经济的。答案(1)在征税之前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体现了税收的固定性特征。(2)税收是通过对经济活动参加者的经济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的。材料中个税起征点的三次调整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作出的决策。国家以税收为手段,通过纳税人、征税对象、税率的确定和具体的税收征管,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实现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