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457548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毒理学基础》名解、简答、问答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毒理学根底名解、简答、问答题毒理学根底名解、简答、问答题一一. .名词解析:名词解析:1.毒理学toxicology:的传统定义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损害作用的学科,现代毒理学已开展为所有外源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损害作用,生物学机制,平安性评价与危险性分析的学科。2.最大耐受剂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指化学物质不引起受试对象出现死亡的最高剂量。3.联合作用: 同时或先后接触两种或两种以上外源化学物对机体产生的毒性效应被称为联合作用4.致死剂量或浓度: 指在急性毒性试验中外源化学物引起受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通常按照引起动物不同死亡率所需剂量赖表示5.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2、:LD50 或 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6.毒性toxicity:是指化学物引起有害作用的固有能力。7.中毒poisoning:是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8.毒物poison: 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伤的物质。9.效应和反响:在毒理学研究中根据所测定的有害作用的生物学和统计学特点,将终点分为效应和反响两类。效应 effect 是量反响: 表示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反响 response 是质反响: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10、皮肤致敏试验

3、2 阶段:诱导接触和激发接触。11.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一次或24 小时接触屡次一定剂量外源化合物后在短期所产生的毒作用与死亡。包括一般行为、大体形态变化与死亡效应。12. chronic toxicity:慢性毒性。是指人或实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产生的毒性效应。13. 血/气分配系数:当化学物质在血液和肺泡空气之间的分配到达平衡时,其在血液中浓度和肺泡气中浓度的比值。14.生物转化Biotransformation:又称代转化,指外源化学物在体经历酶促反响或非酶促反响而形成的代产物的过程。115.危险度risk:又称危险或

4、危险性,指在特定条件下,因接触某种水平的化学毒物而造成机体损伤、发生疾病,甚至死亡的预期概率。16.可承受的危险度:可承受的危险度系指公众和社会在精神、 心理等各方面均能承受的危险度。17.细胞凋亡apoptosis: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完毕生命的过程,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18.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呈现一定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1 / 519.生物学标志biomarker:是外源化学物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后对该外源化合物或其生物学后果的测定指标。可分为暴露标志、效应标志、易感性标志

5、20.蓄积作用(accumlation):外源化合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而且吸收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转化排出速度或总量时,化学物质就有可能在体逐渐增加或贮留,这种现象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分为物质蓄积和损伤蓄积。21.癌基因Oncogene:一类在自然或试验条件下,具有诱发恶性转化的潜在基因。22.抑癌基因anti-oncogen:指机体正常细胞所具有的能致癌的遗传信息,在 DNA 加合物的作用下原癌基因突变、激活成为癌基因而导致疾病发生。23.促癌剂:促癌剂单独不致癌,却可促进亚致癌剂量的致癌物与机体接触后启动致癌,与致癌物起协同作用 。24.safety evaluation:平安性评价

6、,利用规定的毒理学程序和方法评价化学物对机体产生有害效应损伤、疾病或死亡,并外推和评价在规定条件下化学物暴露对人体和人群的安康是否平安 。25.阈值 threshold: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场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不发生,而到达阈值时效应将发生。25.染色体畸变分析chromosome aberration analysis:观察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改变。26.发育毒性(Developmental toxicity)指出生前经父体和母体接触外源性理化因素,引起的在子代到达成体之前出现的有害作用,包括:结构畸形、生长缓慢、功能障碍与死亡。27.母体毒性:指化学毒物对妊娠母体的有害影响,

7、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病症甚至死亡。28.遗传毒性致癌物:指进入细胞后与 DNA 共价结合, 引起机体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癌变的化学物质。29.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改变那么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 。二二. .简答、问答题简答、问答题01、发育毒性表现为:发育生物体死亡、生长改变、结构异常、功能缺陷。02、化学致癌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阶段、促长阶段、进展阶段。03、化学致癌物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可以分为:遗传毒性致癌物、非遗传毒性致癌物。04、危险度评价由四个因素组成: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定、危险度表征。05、I 相反响主要包括:氧化反响、

8、复原反响、水解反响。06、危险性分析包括三局部:危险度评定、危险性管理、危险性交流。07、终毒物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物、氧化复原性反响物。08、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微核试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09、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处置包括四个过程:吸收、分布、代、排泄。10、毒理学平安性评价程序的根本容为:毒理学试验前的准备、四个不同阶段的毒理学试验项目、人群接触资料。2 / 511、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12、书写 LD50 值时要标明:动物的物种和品系、染毒途径、性别、时间。13、基因突变

9、分为:碱基置换、移码突变;染色体突变分为: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异常。14、生物标记物的可以分为三类:接触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易感生物学标志。15、一般情况下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响曲线有三种类型:S 形曲线、直线、抛物线形16. 现代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容是什么?答:有三大研究领域:1描述毒理学:研究外源性物质的毒性鉴定,以期为平安性评价和管理法规与措施的制订提供根底资料。 2机制毒理学:识别和了解外源和源因素对生物系统产生损害作用的细胞、生化和分子机制。 3管理毒理学:根据前两者提供的研究资料进展科学决策,协助政府部门制订相关法规条例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化学品、药品、食品等进入市场足够平安。1

10、7.毒理学研究剂量-反响关系的前提和意义:前提:所研究的反响是由化学物接触引起的;反响的强度与剂量有关;要有定量测定毒性的方法和准确表示毒性大小的手段意义:有助于发现化学物的毒效应性质;所得到的有关参数可用于比拟不同化学物的毒性;有助于确定机体易感性分布;是判断某种化学物与机体出现某种损害作用存在因果关系的重要依据;是平安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重要容。18.什么是肠肝循环?有何意义?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是指有些脂溶性的、易被吸收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产物可在小肠重新被吸收,再经门静脉系统返回肝脏,并随同胆汁排泄。如葡萄糖醛酸结合物可被肠道菌群水解,脂溶性增强后

11、被重吸收入肝,形成肠肝循环。意义:需要的化合物被重新利用,例如各种胆汁酸平均有 95%被小肠壁重吸收,并被再利用。毒理学方面,可使毒物的生物半减期延长,在体停留时间延长,排泄减慢,因而毒作用增强。19.简述 LD50 概念、毒理学意义。答:LD50:引起一组收拾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意义:标准化药物毒作用强度,评价药物对机体毒性的大小;计算药物的治疗指数,药效剂量和毒性剂量的距离;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LD50/半数有效量ED50。为后续的重复给药毒理学试验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通过比拟不同途径的 LD50 值,获得生物利用度的信息;试验结果推测人类的致死剂量以与中毒后的体征,为临床毒副反响

12、提供监测参考。20.简述生殖细胞突变和体细胞突变的后果。答:突变的后果取决于化学毒物所作用的靶细胞。生殖细胞:致死性突变显性致死:杂合子就引起胚胎死亡;隐性致死:需纯合子或半合子才引起胚胎死亡;非致死性突变显性遗传:杂合子就出现疾病;隐性遗传:纯合子或半合子才出现疾病。体细胞:癌变体细胞突变是细胞癌变的重要根底;致畸胎;其他不良后果。21.发育毒性有哪些主要表现?答:发育毒性的主要表现有:发育生物体死亡:受精卵未发育即死亡或胚泡未着床即死亡,或着床后发育到某一阶段死亡。生长改变:生长缓慢,胎儿生长发育指标低于正常对照均值 2 个标准差。结构异常:胎儿形态结构异常,即畸形。功能缺陷:生理、生化、

13、免疫、行为、智力等方面的异常。22.剂量效应关系曲线主要有哪几种类型?有何意义?3 / 5直线型 效应或反响强度与剂量呈直线关系; 随着剂量的增加, 效应或反响的强度也随着增加,并成正比关系。但在生物机体,此种直线关系较少出现,仅在某些体外实验中,在一定的剂量围存在。抛物线型 剂量与效应或反响呈非线性关系, 即随着剂量的增加, 效应或反响的强度也增加,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但最初增高急速,然后变为缓慢,以致曲线先陡峭,然后平缓,成抛物线型。如将剂量换成对数值,那么成直线。剂量与效应或反响关系,换成直线,可便于在低剂量与高剂量,或低反响强度与高反响强度之间进展互相推算。S状曲线 此种曲线的特点是在

14、低剂量围,随着剂量增加,反响或效应强度增高较为缓慢,然后剂量较高时,反响或效应强度也随之急速增加,但当剂量继续增加时,反响或效应强度增高又趋向缓慢。曲线开场平缓,继之陡嵴,然后又趋平缓,成不甚规那么的 S状。曲线的中间局部,即反响率50%左右,斜率最大,剂量略有变动,反响即有较大增减。在剂量与反响关系中较为常见, 一局部剂量与效应关系也有出现。 S状曲线分为对称或非对称两种。非对称 S状曲线两端不对称,一端较长,另一端较短。如将非对称S状曲线横座标剂量以对数表示,那么成为一对称 S状曲线;如再将反响率换成概率单位,即成一直线。23.选择性毒性有哪些不同的水平?其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选择性毒性

15、分别表现在器官水平和个体水平上。一、器官水平:某个特定的器官成为毒物的靶器官可能与毒动学 生物转化和毒效学等多种原因有关:1 器官的解剖位置和功能,毒物吸收和排泄器官2 该器官的血液供给 3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 4代毒物的能力和活化/解毒系统平衡 5存在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 6 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 7对损伤的修复能力 8对特异性损伤的易感性等。 意义:有针对性的缓解和治疗疾病。二、个体水平:高危险人群。构成这种易感性的生物学根底为:1年龄;2性别;3遗传因素;4营养与膳食情况;5疾病状况;6其他:有些因素使人体暴露污染物的时机增多。意义:由于高危险人群对环境因素的易感性,因此,在研究环境因

16、素对安康的影响和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时,均应以高危险人群为主要对象,力求保证全体人群的安康。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之间、群体间。24. 论述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运过程与影响因素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包括吸收、分布和排泄。一、吸收absorption :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吸收途径:1经消化道吸收:影响外源化学物经胃肠道吸收的因素: 胃肠道的酸碱度 化学物的结构和理化性质 胃肠蠕动情况:蠕动吸收 胃肠道的食物:稀释、吸附化学物 肠道中的细菌菌丛 2 经呼吸道吸收: 在呼吸道吸收与作用的部位主要取决于脂溶性和浓度;影响肺泡吸收速率的最主要因素为外源化学物在肺泡气中与肺

17、毛细血管血液中的浓度差或分压差 ;烟和粉尘的颗粒直径大小与其到达呼吸道的部位关系密切 3经皮肤吸收:影响经皮肤吸收扩散速率的因素: 化学物的相对分子量大小、脂/水分配系数和角质层的厚度 物种差异 皮肤的血流和组织液流动速度 角质层损伤 4其他途径。二、分布distribution):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影响因素: 血流量不同器官灌流速度 速率 ml/min 100g亲合性随时间延长,亲合作用再分布redistribution意义:研究分布有助于了解 靶器官target4 / 5organs毒性贮存库depot蓄积毒性蓄积部位。三、排泄 excretion

18、):外源性化学物与代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 是机体中物质代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排泄的主要途径 :1. 随同尿液经肾脏排泄 2. 经粪便排泄: 未吸收的外源化学物与未吸收的食物混合, 随粪便排泄;胆汁排泄:外源化学物与其代物由胆汁进入肠道; 肠排泄; 肠壁和菌群 3. 经肺排泄气态挥发毒物 4. 其他排泄途径 乳腺、脑脊液、汗液、唾液、毛发、指甲等 。25机体主要的贮存库有哪些?毒物在体贮存的生理学意义1贮存库:进入血液的外源化学物大局部积聚在特定部位,有的化学物对其积聚部位发生毒性作用靶器官;有的化学物对其积聚部位不发生毒性作用贮存库。与血浆蛋白结合作为贮存库: 外源化学物进入血液后

19、往往与血浆蛋白, 尤其是血浆白蛋白结合,使之不易透过膜进入靶器官,也影响化学物的排泄、转化与再分布,这种结合大多为可逆的非共价结合。肝、肾作为贮存库:含有特殊蛋白,如金属硫蛋白,可与 Zn、Cd、Hg、Pb 结合。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脂溶性外源化学物如有机氯农药、有机汞农药、 PCB 等易于贮存于脂肪组织中,并不呈现生物学活性,只有在脂肪被动用、外源化学物重新成为游离状态时,才出现生物学作用。4、骨骼作为贮存库:Pb、Si、Ba 可取代骨质中的 Ca 而蓄积在骨质中;F-可取代羟基磷灰石晶格中的 OH-而贮存。90%的铅存在骨中。2毒物在体贮存的生理学意义:对于急性中毒有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慢性

20、中毒的物质根底。26.简述四阶段毒理学平安性评价的主要容以与主要目的。答:第一阶段:急性毒性和局部毒性试验。目的:主要是测定 LD50 或 LC50,对受试物的急性毒性进展分级,为其他试验的剂量设计提供参数,根据毒作用的性质、特点推测靶器官。与皮肤、眼接触者需做刺激试验。第二阶段:重复剂量毒性、遗传毒性与发育毒性试验。目的:了解受试物屡次接触造成的潜在危害14 和 28 天,并研究是否具有遗传毒性与发育毒性致畸试验。第三阶段:亚慢性毒性试验、生殖毒性试验和毒动学试验。目的:亚慢性毒性试验是为了确定较长时间反复接触受试物所引起的毒效应强度、性质和靶器官,初步估计 LOAEL 和NOAEL, 预测对人体安康的危害性, 并为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的剂量设计和指标选择提供参考依据。生殖毒性试验观察对生殖是否有影响。毒动学试验了解生物转运和转化过程。第四阶段: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试验。目的:检测受试物与机体长期接触所致的一般毒性和致癌作用,确定靶器官,探讨中毒机制,获得 NOAEL 和 LOAEL,判断受试物能否使用,为制定拟使用者的卫生标准提供参考依据。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