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42738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DF 页数:36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中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涵盖全部知识点(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实数实数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考点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3 3 分)分)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实数负有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2、无理数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32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或化简后含有的数,如(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4)某些三角函数,如sin60o 等+8 等;3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考点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 3 分)分)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

2、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 b 互为相反数,则有 a+b=0,a=b,反之亦成立。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 a0;若|a|=-a,则 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倒数如果 a 与 b 互为倒数,则有 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 和-1。零没有倒数。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考点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3 31010 分)分)1、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

3、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跟) 。一个数有两个平方根,他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正数 a 的平方根记做“2、算术平方根a” 。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零的算术平方根是零。a(a0)a 0a2 a ;注意a的双重非负性: -a(a0)a03、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 a 的立方根(或 a 的三次方根)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注意:3 a 3a,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考点四、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考点四

4、、科学记数法和近似数(3 36 6 分)分)1、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右边精确的数位止的所有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2、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写做 a10的形式,其中1 a 10,n 是整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考点五、实数大小的比较(3 3 分)分)1、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

5、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求差比较:设 a、b 是实数,a b 0 a b,a b 0 a b,ab 0 a baaa1 a b;1 a b;1 a b;bbb(4)绝对值比较法:设a、b 是两负实数,则a b a b。(3)求商比较法:设 a、b 是两正实数,(5)平方法:设 a、b 是两负实数,则a b a b。22考点六、实数的运算考点六、实数的运算(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做题的基础,分值相当大)1、加法交换律a b b a2、加法结合律(a b) c a (b c)3、乘法交换律ab ba4、乘法结合律(ab)c a(bc)5、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 c) ab ac6、实数的运

6、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第二章第二章 代数式代数式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考点一、整式的有关概念(3 3 分)分)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单项式只含有数字与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注意:单项式是由系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构成的,其中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如 4a b,这种表示就是错误的,应写成次单项式。132132a b。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如5a3b2c是 63考点二、多项式考点二、多项式(1111 分)分)1、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

7、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注意: (1)求代数式的值,一般是先将代数式化简,然后再将字母的取值代入。(2)求代数式的值,有时求不出其字母的值,需要利用技巧, “整体”代入。2、同类项所有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3、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号。(2)括号前是“” ,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一起

8、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第 2 页 共 36 页24、整式的运算法则整式的加减法: (1)去括号; (2)合并同类项。整式的乘法:aa amnmn(m,n都是正整数)(a ) anmnmn(m,n都是正整数)22(ab) a b (n都是正整数)(a b)(a b) a b(a b) a 2ab b(a b) a 2ab b222222nn(m,n都是正整数,a 0)整式的除法:aa a注意: (1)单项式乘单项式的结果仍然是单项式。(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结果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因式中多项式的项数相同。(3)计算时要注意符号问题,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同时还要注意单项式的符号

9、。(4)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展开式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5)公式中的字母可以表示数,也可以表示单项式或多项式。(6)a 1(a 0);a0pmnmn1(a 0, p为正整数)pa(7)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单项式除以多项式是不能这么计算的。考点三、因式分解考点三、因式分解(1111 分)分)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2、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1)提公因式法:ab ac a(b c)(2)运用公式法:a b (a b)(a b)a 2ab b (a b)a 2ab

10、 b (a b)(3)分组分解法:ac ad bc bd a(c d) b(c d) (a b)(c d)(4)十字相乘法:a (p q)a pq (a p)(a q)3、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1)如果多项式的各项有公因式,那么先提取公因式。(2)在各项提出公因式以后或各项没有公因式的情况下, 观察多项式的项数:2 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3 项式可以尝试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4 项式及 4 项式以上的可以尝试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3)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222222222考点四、分式考点四、分式(810810 分)分)1、分式的概念一般地,用 A、B

11、 表示两个整式,AB 就可以表示成AA的形式,如果 B 中含有字母,式子就叫做分式。BB其中,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分式和整式通称为有理式。2、分式的性质(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3、分式的运算法则acac acadad;bdbd bdbcbc第 3 页 共 36 页3anan( ) n(n为整数);bbaba b;cccacad bcbdbd考点五、二次根式考点五、二次根式(初中数学的基础,分值较大)(初中数学的基础,分值较

12、大)1、二次根式式子a(a 0)叫做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必须满足:含有二次根号“” ;被开方数 a 必须是非负数。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和步骤:(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们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3、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4、

13、二次根式的性质2(1)( a) a(a 0)a(a 0)(2)a a a(a 0)(3)ab (4)2a b(a 0,b 0)aa(a 0,b 0)bb5、二次根式混合运算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三章第三章方程(组)方程(组)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考点一、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6 6 分)分)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2、方程的解能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3、等式的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

14、不能是零) ,所得结果仍是等式。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中方程ax b (0 x为未知数,a 0)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 是未知数 x 的系数,b 是常数项。第 4 页 共 36 页4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考点二、一元二次方程(6 6 分)分)1、一元二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 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2ax2 bx c 0(a 0), 它的特征是: 等式左边十一个关于未知数x 的二次多项式, 等式右边是零, 其中ax叫做二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15、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考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010 分)分)1、直接开平方法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a)2 b的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知,xa是 b 的平方根,当b 0时,x a b,x a b,当 b0 0 x的增大而增大。k0 y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 y 随 xb0随 x 的增大而减小 0 xK0 y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 yb0 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当 k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当 k0k0 时,函数图

16、像的两个分支分别当 k0 y图像 0 x二次函数y ax2bx c(a,b,c是常数,a 0)a0 y 0 x(1)抛物线开口向上,并向上无限延伸;(2)对称轴是 x=(1)抛物线开口向下,并向下无限延伸;bbbb,顶点坐标是(,(2)对称轴是 x=,顶点坐标是(,2a2a2a2a4ac b24ac b2) ;) ;4a4abb(3)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 x时,y 随 x 的(3)在对称轴的左侧,即当x时,y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即当 x时,y 随 x 的增2a2a随 x 的增大而增大,简记左减右增;(4)抛物线有最低点,当 x=大而减小,简记左增右减;bb时,y 有最小值, (4)抛物线有

17、最高点,当 x=时,y 有最大值,2a2a4ac b24ac b2y最小值y最大值4a4a22、二次函数y ax bx c(a,b,c是常数,a 0)中,a、b、c的含义:a表示开口方向:a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0 时,图像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当=0 时,图像与 x 轴有一个交点;当0 时,图像与 x 轴没有交点。2第 14 页 共 36 页14补充:补充:1、两点间距离公式(当遇到没有思路的题时,可用此方法拓展思路,以寻求解题方法)如图:点 A 坐标为(x1,y1)点 B 坐标为(x2,y2)则 AB 间的距离,即线段 AB 的长度为x1 x22y1 y222、函数平移规律(中考试题中,

18、一般占 3 分,但掌握这个知识点,对提高答题速度有很大帮助,可以大大节省做题的时间)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第八章第八章图形的初步认识图形的初步认识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考点一、直线、射线和线段(3 3 分)分) 1、几何图形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平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个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是平面图形。2、点、线、面、体(1)几何图形的组成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体:几何

19、体也简称体。(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直线的概念一根拉得很紧的线,就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直线是直的,并且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4、射线的概念直线上一点和它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这个点叫做射线的端点。5、线段的概念直线上两个点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个点叫做线段的端点。6、点、直线、射线和线段的表示在几何里,我们常用字母表示图形。一个点可以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一条直线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一条射线可以用端点和射线上另一点来表示。一条线段可用它的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来表示。注意:(1)表示点、直线、射线、线段时,都要在字母前面注明点、直线、射线、线段。(2)直线和射线无长度,线段有

20、长度。(3)直线无端点,射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两个端点。(4)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线面两种:点在直线上,或者说直线经过这个点。点在直线外,或者说直线不经过这个点。7、直线的性质(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它可以简单地说成: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第 15 页 共 36 页15(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4)直线上有无穷多个点。(5)两条不同的直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8、线段的性质(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21、(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9、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考点二、角考点二、角(3 3 分)分)1、角的相关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当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时,组成的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大于直角且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

22、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叫做另一个角的补角。2、角的表示角可以用大写英文字母、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具体的有一下四种表示方法: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 等。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等。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 等。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 等。注意: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3、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 把一个平角 180 等分,

23、每一份就是 1 度的角, 单位是度, 用 “” 表示, 1 度记作 “1” ,n 度记作“n” 。把 1的角 60 等分,每一份叫做 1 分的角,1 分记作“1 ” 。把 1 的角 60 等分,每一份叫做 1 秒的角,1 秒记作“1” ” 。1=60=60”4、角的性质(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3)角可以参与运算。5、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4、考点三、相交线考点三、相交线(3 3 分)分)1、相交线中的角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得到四个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但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我们把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叫做临补角。临补角互补,对顶角相等。直线 AB,CD 与 EF 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CD 被第三条直线 EF 所截) ,构成八个角。其中1 与5 这两个角分别在 AB,CD 的上方,并且在 EF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相同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3 与5 这两个角都在AB,CD 之间,并且在 EF 的异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3与6 在直线 AB,CD

25、之间,并侧在 EF 的同侧,像这样位置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第 16 页 共 36 页162、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直线 AB,CD 互相垂直,记作“ABCD” (或“CDAB”),读作“AB 垂直于 CD” (或“CD 垂直于 AB” ) 。垂线的性质:性质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性质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考点四、平行线考点四、平行线(3838 分)分)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6、平行用符号“”表示,如“ABCD” ,读作“AB 平行于CD”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注意:(1)平行线是无限延伸的,无论怎样延伸也不相交。(2)当遇到线段、射线平行时,指的是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平行。2、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公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

27、等,两直线平行。(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4、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考点五、命题、定理、证明(3838 分)分) 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理解:命题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1)命题必须是个完整的句子;(2)这个句子必须对某件事情做出判断。2、命题的分类(按正确、错误与否分)真命题(正确的命

28、题)命题假命题(错误的命题)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3、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4、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5、证明第 17 页 共 36 页17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6、证明的一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题设、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考点六、投影与视图考点六、投影与视图(3 3 分)分) 1、投影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

29、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中心投影: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2、视图当我们从某一角度观察一个实物时, 所看到的图像叫做物体的一个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 俯视图、左视图。主视图:在正面内得到的由前向后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俯视图:在水平面内得到的由上向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俯视图。左视图:在侧面内得到的由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有时也叫做侧视图。第九章第九章三角形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考点一、三角形(3838 分)分) 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

30、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

31、:(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 A、B、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 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腰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斜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

32、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第 18 页 共 36 页18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证明线段不等关系。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推论: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8、三角形的面积1底高2考点二、全等三角形考点二、全等三角形(3838 分)分)三角形的面积= 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

33、图形叫做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全等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夹边就是三角形中相邻两角的公共边,夹角就是三角形中有公共端点的两边所成的角。2、全等三角形的表示和性质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 。如ABCDEF,读作“三角形 ABC 全等于三角形 DEF” 。注: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 SAS” )(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

34、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 ASA” )(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 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4、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一下三种:(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

35、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考点三、等腰三角形(810810 分)分)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 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 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 ,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 b,则ba2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 设顶角为顶角为

36、A, 底角为B、 C, 则A=1802B, B=C=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第 19 页 共 36 页180A219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 2:有一个角是 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中2、如果一个三角

37、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并且它们的交点线分这个边的对角)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形角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平边 (平分对边)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 并且它们的交点分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线角形是等腰三角形。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高分这条边的对角)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并且它们的交点和线形;

38、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 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 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

39、的三角形。结论 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 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 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第十章第十章四边形四边形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考点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3 3 分)分) 1、四边形在同一平面内,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的图形叫做四边形。2、凸四边形把四边形的任一边向两方延长,如果其他个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的同一旁,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3、对角线在四边形中,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四边形的对角线。4、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三角形的三边如果确定后,它的形状、大小就确定

40、了,这是三角形的稳定性。但是四边形的四边确定后,它的形状不能确定,这就是四边形所具有的不稳定性,它在生产、生活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5、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第 20 页 共 36 页20四边形的外角和定理: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推论: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n 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 2)180;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6、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的计算公式设多边形的边数为 n,则多边形的对角线条数为n(n 3)。2考点二、平行四边形考点二、平行四边形(310310 分)分)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

41、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用符号“ABCD”表示,如平行四边形ABCD 记作“ABCD” ,读作“平行四边形 ABCD”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1)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对角相等。(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4)若一直线过平行四边形两对角线的交点,则这条直线被一组对边截下的线段以对角线的交点为中点,并且这两条直线二等分此平行四边形的面积。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定理 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定理 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定

42、理 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定理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5、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 平行四边形=底边长高=ah考点三、矩形考点三、矩形(310310 分)分) 1、矩形的概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2、矩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4)矩形是轴对称图形3、矩形的判定(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定理 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定理 2:

43、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矩形的面积S 矩形=长宽=ab考点四、菱形考点四、菱形(310310 分)分) 1、菱形的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菱形是轴对称图形3、菱形的判定第 21 页 共 36 页21(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定理 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3)定理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4、菱形的面积S 菱形=底边长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考点五、正方形考点五、正方形(310310 分)分) 1、正方形的

44、概念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正方形的性质(1)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4 条对称轴(5)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腰直角三角形(6)正方形的一条对角线上的一点到另一条对角线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3、正方形的判定(1)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先证它是矩形,再证有一组邻边相等。先证它是菱形,再证有一个角是直角。(2)判定

45、一个四边形为正方形的一般顺序如下:先证明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明它是菱形(或矩形) ;最后证明它是矩形(或菱形)4、正方形的面积设正方形边长为 a,对角线长为 bb2S 正方形=a2考点六、梯形考点六、梯形(310310 分)分)2 1、梯形的相关概念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梯形中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底叫做上底,较长的底叫做下底。梯形中不平行的两边叫做梯形的腰。梯形的两底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一般梯形梯形直角梯形特殊梯形等腰梯形2、梯形的判定(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

46、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3、等腰梯形的性质(1)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底平行。(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底的垂直平分线。4、等腰梯形的判定(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第 22 页 共 36 页22(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5、梯形的面积(1)如图,S1梯形ABCD2(CD AB) DE(2)梯形中有关图形的面积:SABD SBAC;SAOD SBOC;SADC SBCD6、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第十一

47、章第十一章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3535 分)分)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A=30可表示如下:BC=12ABC=90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ACB=90可表示如下:CD=12AB=BD=AD D 为 AB 的中点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 a,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 c 的平方,即a2b2 c25、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ACB=90CD2

48、AD BDAC2 AD ABCDABBC2 BD AB6、常用关系式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ABCD=ACBC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3535 分)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关系a2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3838 分)分) 1、如图,在ABC 中,C=90锐角 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 的正弦,记为sinA,即sin A A的对边a斜边c第 23 页 共

49、 36 页23A的邻边b斜边cA的对边a锐角 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 tanA,即tan A A的邻边bA的邻边b锐角 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 cotA,即cotA A的对边a锐角 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 cosA,即cos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 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sincostancot 0010不存在 30 45 60 9010不存在012323332222113212333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

50、(90A)tanA=cot(90A),cotA=tan(90A)(2)平方关系sin2A cos2A 1(3)倒数关系tanAtan(90A)=1(4)弦切关系tanA=sin Acos A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 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3535)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

51、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在 RtABC 中,C=90,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1)三边之间的关系:a b c(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3)边角之间的关系:222sin A ababbaba,cos A ,tan A ,cot A ;sin B ,cosB ,tan B ,cot B ccbaccab第 24 页 共 36 页24第十二章第十二章圆圆考点一、圆的相关概念考点一、圆的相关概念(3 3 分)分) 1、圆的定义在一个个平面内,线段OA 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 O 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 随之

52、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 叫做圆心,线段 OA 叫做半径。2、圆的几何表示以点 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读作“圆 O”考点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考点二、弦、弧等与圆有关的定义(3 3 分)分)(1)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 (如图中的 AB)(2)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如途中的 CD)直径等于半径的 2 倍。(3)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做半圆。(4)弧、优弧、劣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弧用符号“”表示,以A,B 为端点的弧记作“” ,读作“圆弧 AB”或“弧 AB” 。大于半圆的弧叫做优弧(多用三个字母表示)

53、 ;小于半圆的弧叫做劣弧(多用两个字母表示)考点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考点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3 3 分)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推论 1: (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推论 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垂径定理及其推论可概括为:过圆心垂直于弦直径平分弦知二推三平分弦所对的优弧平分弦所对的劣弧考点四、圆的对称性考点四、圆的对称性(3 3 分)分)1、圆的轴对称性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

54、是它的对称轴。 2、圆的中心对称性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考点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考点五、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3 3 分)分)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2、弦心距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做弦心距。3、弧、弦、弦心距、圆心角之间的关系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想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的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考点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考点六、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3838 分)分) 1、圆周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

55、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做圆周角。2、圆周角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第 25 页 共 36 页25推论 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推论 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推论 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考点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考点七、点和圆的位置关系(3 3 分)分)设O 的半径是 r,点 P 到圆心 O 的距离为 d,则有:dr点 P 在O 外。考点八、过三点的圆考点八、过三点的圆(3 3 分)分) 1、过三点的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2、三

56、角形的外接圆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3、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4、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四点共圆的判定条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考点九、反证法考点九、反证法(3 3 分)分)先假设命题中的结论不成立, 然后由此经过推理, 引出矛盾,判定所做的假设不正确, 从而得到原命题成立,这种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考点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考点十、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35 分)分)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具体如下:(1)相交: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割线,公共点叫做交点;(2)相切:直线

57、和圆有唯一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切,这时直线叫做圆的切线,(3)相离: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如果O 的半径为 r,圆心 O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那么:直线 l 与O 相交dr;考点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考点十一、切线的判定和性质(3838 分)分) 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考点十二、切线长定理考点十二、切线长定理(3 3 分)分) 1、切线长在经过圆外一点的圆的切线上,这点和切点之间的线段的长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2、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58、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考点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考点十三、三角形的内切圆(3838 分)分) 1、三角形的内切圆与三角形的各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2、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考点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考点十四、圆和圆的位置关系(3 3 分)分) 1、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如果两个圆没有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离,相离分为外离和内含两种。如果两个圆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切,相切分为外切和内切两种。如果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那么就说这两个圆相交。2、圆心距两圆圆心的距离叫做两圆的圆心距。第 26 页 共 36 页2

59、63、圆和圆位置关系的性质与判定设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R 和 r,圆心距为 d,那么两圆外离dR+r两圆外切d=R+r两圆相交R-rdr)两圆内含dr)4、两圆相切、相交的重要性质如果两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圆的连心线;相交的两个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考点十五、正多边形和圆考点十五、正多边形和圆(3 3 分)分) 1、正多边形的定义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2、正多边形和圆的关系只要把一个圆分成相等的一些弧,就可以做出这个圆的内接正多边形,这个圆就是这个正多边形的外接圆。考点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考点十六、与正多边形有关的概念(

60、3 3 分)分) 1、正多边形的中心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半径正多边形的外接圆的半径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半径。3、正多边形的边心距正多边形的中心到正多边形一边的距离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边心距。4、中心角正多边形的每一边所对的外接圆的圆心角叫做这个正多边形的中心角。考点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考点十七、正多边形的对称性(3 3 分)分) 1、正多边形的轴对称性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一个正n 边形共有 n 条对称轴,每条对称轴都通过正n 边形的中心。2、正多边形的中心对称性边数为偶数的正多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它的对称中心是正多边形的中心。3、正多边形的画法先用量角

61、器或尺规等分圆,再做正多边形。考点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考点十八、弧长和扇形面积(3838 分)分) 1、弧长公式n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l 的计算公式为l 2、扇形面积公式nr180S扇n1R2lR3602其中 n 是扇形的圆心角度数,R 是扇形的半径,l 是扇形的弧长。3、圆锥的侧面积S 1l 2r rl2其中 l 是圆锥的母线长,r 是圆锥的地面半径。补充:补充: (此处为大纲要求外的知识,但对开发学生智力,改善学生数学思维模式有很大帮助)1、相交弦定理O 中,弦 AB 与弦 CD 相交与点 E,则 AEBE=CEDE第 27 页 共 36 页27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圆的切线与经过切点的弦所

62、夹的角,叫做弦切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弦与切线夹的弧所对的圆周角。即:BAC=ADC3、切割线定理PA 为O 切线,PBC 为O 割线,则PA PB PC2第十三章第十三章图形的变换图形的变换考点一、平移考点一、平移(3535 分)分) 1、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2、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考点二、轴对称考点二、轴对称(3535 分)分) 1、定义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 如

63、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对称轴。2、性质(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轴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考点三、旋转考点三、旋转(3838 分)分)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 O 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

64、叫做旋转,其中O 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2、性质(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考点四、中心对称考点四、中心对称(3 3 分)分) 1、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第 28 页 共 36 页282、性质(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3、判定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

65、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4、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 3 分)分)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y)2、关于 x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 x 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 x 相等,y 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 P (x,-y)3、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的特征两个点关于 y 轴对称时,

66、它们的坐标中,y 相等,x 的符号相反,即点 P(x,y)关于 y 轴的对称点为 P (-x,y)第十四章第十四章图形的相似图形的相似考点一、比例线段考点一、比例线段(3 3 分)分) 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am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 的长度分别为 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或写成 a:b=m:nbn在两条线段的比 a:b 中,a 叫做比的前项,b 叫做比的后项。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ac若四条 a,b,c,d 满足或 a:b=c:d,那么a,b,c,d 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a,d 叫做比例外

67、项,线段 b,c 叫做比例内项,线段的d 叫做 a,b,c 的第四比例项。bd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例中项。2、比例的性质(1)基本性质a:b=c:dad=bca:b=b:c b ac(2)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2ab或 a:b=b:c,那么线段 b 叫做线段 a,c 的比bcab(交换内项)cdacdc(交换外项)babddb(同时交换内项和外项)ca(3)反比性质(交换比的前项、后项) :acbdbdac(4)合比性质:aca bc dbdbd第 29 页 共 36 页29(5)等比性质:acema c e ma(b d f n 0) bdfnb d f nb3、

68、黄金分割把线段 AB 分成两条线段 AC,BC(ACBC) ,并且使 AC 是 AB 和 BC 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 AB 黄金分割,点5 1AB0.618AB2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535 分)分)C 叫做线段 AB 的黄金分割点,其中 AC=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推论:(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 ,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

69、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考点三、相似三角形考点三、相似三角形(3838 分)分)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 。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DEBC,ADEABC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都有ABCABC;(2)对称性:若ABCABC ,则ABCABC(3)传递性:若ABCABC ,并且ABCA B C ,则ABCA B C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70、(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判定定理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

71、法以上各种判定方法均适用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第 30 页 共 36 页30垂直法: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5、相似多边形(1)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2)相似

72、多边形的性质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对应对角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中的对应三角形相似,相似比等于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6、位似图形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此时的相似比叫做位似比。性质:每一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都等于位似比。由一个图形得到它的位似图形的变换叫做位似变换。利用位似变换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及性质1 乘法与因式分解(ab)(ab)a2b2;(ab)

73、2a22abb2;(ab)(a2abb2)a3b3;(ab)(a2abb2)a3b3;a2b2(ab)22ab; (ab)2(ab)24ab。2 幂的运算性质naa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nn;bba-n1,特别:( )-n( )n;a01(a0)。an丨a丨;(a0,b0)。3 二次根式()2a(a0);4 三角不等式|a|-|b| |ab|a|+|b| (定理) ;加强条件:|a|-|b|ab|a|+|b|也成立,这个不等式也可称为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其中 a,b 分别为向量 a 和向量 b)|a+b|a|+|b|;|a-b|a|+|b|

74、;|a|b-bab ;|a-b|a|-|b|; -|a|a|a|;5 某些数列前 n 项之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6 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方程:ax2bxc0:2bb 4ac,其中b24ac叫做根的判别式。求

75、根公式是x2a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第 31 页 共 36 页31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当0时,方程有实数根。若方程有两个实数根x1和x2,则二次三项式ax2bxc可分解为a(xx1)(xx2)。以a和b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x2(ab)xab0。7 一次函数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b是直线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称为截距)。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直线从左向右上升);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直线从左向右下降);特别地:当b0时,ykx(k0)又叫做正比例函数(y与x成正比例),图象必过原点。8 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

76、 (k0)的图象叫做双曲线。当k0时,双曲线在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降);当k0时,双曲线在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从左向右上升)。9 二次函数(1).定义:一般地,如果y ax bx c(a,b,c是常数,a 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0时,开口向下;2a相等,抛物线的开口大小、形状相同。平行于y轴(或重合)的直线记作x h.特别地,y轴记作直线x 0。(3).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函数解析式开口方向对称轴x 0(y轴)顶点坐标(0,0)(0,k)(h,0)

77、(h,k)y ax2y ax2 ky ax h2y ax h k2当a 0时开口向上当a 0时开口向下x 0(y轴)x hx hbx 2a2y ax bx c(4).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2b4ac b2,()2a4ab4ac b2b 4ac b22(,)公式法:y ax bx c ax ,顶点是,对称轴是直线 2a4a2a4abx 。2a2配方法:运用配方的方法,将抛物线的解析式化为y ax h k的形式,得到顶点为(h,k),对称轴是直线x h。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x2, y)(及y值相同)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x1,

78、 y)、,则对称轴方程可以表示为:x 2y ax bx c中,a,b,c的作用(5).抛物线x1 x22a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这与y ax中的a完全一样。b和a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由于抛物线y ax bx c的对称轴是直线。22bbb,故: b 0时,对称轴为y轴; 0(即a、b同号)时, 对称轴在y轴左侧; 0(即aa2a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右侧。2c的大小决定抛物线y ax bx c与y轴交点的位置。2当x 0时,y c,抛物线y ax bx c与y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x 第 32 页 共 36 页32c 0,抛物线经过原点; c 0,与y轴交于正半轴;c

79、0,与y轴交于负半轴.以上三点中,当结论和条件互换时,仍成立.如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右侧,则(6).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一般式:y ax bx c.已知图像上三点或三对x、y的值,通常选择一般式.顶点式:y ax h k.已知图像的顶点或对称轴,通常选择顶点式。2b 0。a2交点式:已知图像与x轴的交点坐标x1、x2,通常选用交点式:y ax x1x x2。(7).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y轴与抛物线y ax bx c得交点为(0,c)。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二次函数y ax bx c的图像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x1、x2,是对应一元二次方程22ax2bx c 0的两个实数根.抛物线与x轴

80、的交点情况可以由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判定: a 有两个交点( 0)抛物线与x轴相交; b 有一个交点(顶点在x轴上)( 0)抛物线与x轴相切; c 没有交点( 0)抛物线与x轴相离。平行于x轴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同一样可能有 0 个交点、 1 个交点、 2 个交点.当有 2 个交点时, 两交点的纵坐标相等, 设纵坐标为k,2则横坐标是ax bx c k的两个实数根。2一次函数y kx nk 0的图像l与二次函数y ax bx ca 0的图像G的交点,由方程组y kxny ax bxc2的解的数目来确定:a 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解时l与G有两个交点;b 方程组只有一组解时l与G只有一个交

81、点;c 方程组无解时l与G没有交点。0,Bx2, 0,则抛物线与x轴两交点之间的距离:若抛物线y ax bx c与x轴两交点为Ax1,2AB x1x210统计初步(1)概念:所要考察的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其中每一个考察对象叫做个体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份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有时不止一个),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把处在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2)公式:设有n个数x1,x2,xn,那么:平均数为:xx1x2.nxn;极差: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减去最小值所得的差来反映这组数据的变化范围,

82、用这种方法得到的差称为极差,即:极差=最大值-最小值;方差:数据x1、x2,xn的方差为s,21则s=n2x1x2x2x2.xnx2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数据x1、x2,xn的标准差s,则s=1nx1x2x2x2.xnx2一组数据的方差越大,这组数据的波动越大,越不稳定。33第 33 页 共 36 页11频率与概率(1)频率频率=频数,各小组的频数之和等于总数,各小组的频率之和等于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各个小长方形的面总数积为各组频率。(2)概率如果用 P 表示一个事件 A 发生的概率,则 0P(A)1;P(必然事件)=1;P(不可能事件)=0;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运用列举法(包括列

83、表、画树状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大量的重复实验时频率可视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12 锐角三角形设A是ABC的任一锐角,则A的正弦:sinAtanA并且sin2Acos2A1。,A的余弦:cosA,A的正切:0sinA1,0cosA1,tanA0A越大,A的正弦和正切值越大,余弦值反而越小。余角公式:sin(90A)cosA,cos(90A)sinA。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sin30cos60 ,sin45cos45tan30,tan451,tan60。h,sin60cos30,斜坡的坡度:il13 正(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 R

84、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c(2)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a2=b2+c2-2bccosA;c2=a2+b2-2abcosC;注:C所对的边为 c,B所对的边为 b,A所对的边为 a14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有关知识(1)对称性: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 ,则P 关于x轴对称的点为 P1(a,b) ,P 关于y轴对称的点为 P2(a,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 P3(a,b) 。(2)坐标平移:若直角坐标系内一点P(a,b

85、)向左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h,b) ,向右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h,b) ;向上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bh) ,向下平移h个单位,坐标变为P(a,bh).如:点 A(2,1)向上平移 2 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5 个单位,则坐标变为 A(7,1) 。15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外角和等于36016 平行线段成比例定理(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abc,直线l1 与l2 分别与直线a、b、c相交与点A、B、C和D、E、F,则有铅垂高度 设坡角为,则itan水平

86、宽度ABDEABDE BCEF,。BCEFACDFACDFADAE ADAEDE DBEC,DBECABACBCABACAEADED(2)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如图:ABC中,DEBC,DE与AB、AC相交与点D、E,则有:l1ABCl2DEFabcBCBC第 34 页 共 36 页3417 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直角三角形中的射影定理:如图:RtABC中,ACB90o,CDAB于D,222C则有: (1)CD ADBD(2)AC AD AB(3)BC BD ABADB18 圆的有关性质(1)垂径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具备以下五个性质中的任

87、意两个性质:经过圆心;垂直弦;平分弦;平分弦所对的劣弧;平分弦所对的优弧,那么这条直线就具有另外三个性质注:具备,时,弦不能是直径。(2)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3)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4)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5)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6)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7)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8)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反之,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90,直径是最长的弦。、(9)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19 三角形的内心与外心(1)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就是三内角角平分线的交点。(2)三角

88、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常见结论:RtABC 的三条边分别为:a、b、c(c为斜边),则它的内切圆的半径r abc;21S lr2ABC 的周长为l,面积为 S,其内切圆的半径为r,则20 弦切角定理及其推论(1)弦切角:顶点在圆上,并且一边和圆相交,另一边和圆相切的角叫做弦切角。如图:PAC为弦切角。(2)弦切角定理:弦切角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11如果AC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PAC AC AOC22BO推论: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作用证明角相等)如果AC是O的弦,PA是O的切线,A为切点,则PAC ABCC21 相

89、交弦定理、割线定理和切割线定理P(1)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弦相交,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图,即:PAPB = PC PD(2)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点到每条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如图,即:PAPB = PC PD(3)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如图,即:PC2= PAPBC CO OP PB BD DA A22 面积公式AC CO OA AD DB BP PC CO OA AB BP P第 35 页 共 36 页35S正(边长)2S平行四边形底高S菱形底高 (对角线的积),S1梯形2(上底下底)高 中位线高S圆R2l圆周长2R弧长LS扇形nr236012lr(l为弧长,r为半径)S圆柱侧底面周长高2rh,S全面积S侧S底2rh2r2S圆锥侧 底面周长母线rb,S全面积S侧S底rb第 36 页 共 36 页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