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330033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2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成才之路 地理地理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将上下而求索 必修必修1 人教版人教版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大气第二章第二章课标导航课标导航学法点拨学法点拨1.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程。2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影响。3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统的特点。4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述其发

2、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5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根据有关资料,归纳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章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以下学本章学习过程中应注意采用以下学习方法:习方法:绘图示意法。本章的大量概念、原理、绘图示意法。本章的大量概念、原理、过程都需要借助图像理解和应用,因此过程都需要借助图像理解和应用,因此需要我们养成动手作图的习惯。需要我们养成动手作图的习惯。案例分析法。如学习案例分析法。如学习“气压带和风带气压带和风带”这一节时,联系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这一节时,联系水平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偏向力、大气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认识气压带和风

3、带的形成。认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联系实际法。如学习联系实际法。如学习“常见天气系统常见天气系统”这一节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收听这一节时,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收听收看中央或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收看中央或当地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增强对天气变化、常见天气系统的感性增强对天气变化、常见天气系统的感性认识。认识。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二章第二章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探究2图表技能培养图表技能培养3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4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效果检测5课时作业课时作业6课前新知预习课前新知预习1课前新知预习课前新知预习1.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及大气保温作用

4、的基本原理。2掌握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3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对风的影响;不同情况下风的方向。4学会判读等压线圈;掌握在等压线图上确定风向的方法。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热源:_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_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2两个过程名称名称具体过程具体过程结果结果地面增温地面增温过程过程 大部分大部分A_透过大气到达地面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使地面增温温大气增温大气增温过程过程地面增温后以地面增温后以B_的形式向近地面的形式向近地面大气传递热量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使大气增温温太阳短波辐射太阳短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

5、 4主要影响大气的热状况、温度分布和变化,制约大气的_。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运动状态运动状态二、热力环流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高低纬度间的_。2形成过程(1)填图:在图中A、B、C三地的近地面与高空填注出高低气压。(2)绘图:在图中短线上添加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热量差异热量差异 答案(3)填空:完成下面热力环流的过程。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垂直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以北半球为例)1成因(直接):_。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作用力3.结果(1)高空风向与等压线_。(2)近地面风向与_成一夹角。字母字母作用力作用力特征特征A_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

6、低气压区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B摩擦力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_C_始终与风向垂直始终与风向垂直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减小地转偏向力地转偏向力平行平行 等压线等压线1.判断正误(1)近地面大气增温的直接原因是吸收了太阳辐射能。()(2)大气逆辐射就是大气辐射。()(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近地面各地的气压差。()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1(4)空气膨胀上升是大气运动,也是风。 ()(5)在同一幅图上,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6)影响风速大小的因素既包括水平气压梯度力,也包括地转偏向力。()答案(1)(2)(3)(4)(5)

7、(6)解析(1)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2)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中向下的部分。(3)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4)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而空气膨胀上升属于垂直运动,是大气运动,但不是风。(5)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说明单位距离内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6)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运动的方向,不影响风速的大小。2填绘图表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和、所表示的含义,尝试把、序号填写在下面的框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地面升温 大气升温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2答案课堂互动探究课堂互动探究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探究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 导学号导

8、学号07160183(1)从波长长短方面说出图中、波长特点。(2)地面和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否相同,为什么?(3)大气是如何实现为地面保温的?(4)运用图中原理解释为什么“高处不胜寒”?多云的夜晚为什么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答案(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和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三种辐射波长由短到长的排列顺序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2)不同。地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地球(地面和大气)能量最主要的来源。对流层大气通过吸收少量太阳辐射和大量地面辐射而实现受热过程,即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弥补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

9、,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4)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高处”离地面较远,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气温较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还给地面的热量多,因而气温较高。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需要把握图中的三个关键环节:受热过程受热过程具体说明具体说明地理意义地理意义环节环节1:“太阳暖大太阳暖大地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绝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增温地面增温地面增温太阳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热源环节环节2:“大地暖大大地暖大气气”地面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地面向外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射

10、向宇宙空间外,除少数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和二氧化碳吸收大气增温大气增温地面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环节环节3:“大气还大大气还大地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量,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部分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还给地面热量返还地面热量返还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实现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保温作用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以后在地面与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过程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出,大气能量间接来自太阳辐射,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11、大气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的少,而对地面辐射强烈吸收;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关键是大气逆辐射的存在。1.(2014潍坊高一质检)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4A大气的温室效应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答案D解析从实验内容可知相同阳光照射条件下,有沙土的玻璃箱温度高,证明大气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结合“热力环流形成示意图”,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

12、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的形成 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5(1)根据图a分析,在地面受热均匀的情况下,等压面有何分布特点?(2)根据图b,在地面受热不均的情况下,分析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和气压分布的相应变化特点。(3)结合图c思考,空气在水平方向上如何运动?与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形成什么特征的大气运动?(4)仔细观察图b、c,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凸凹有何对应关系?冷热状况冷热状况垂直运动状况垂直运动状况气压高低变化气压高低变化A受热受热_B、C受冷受冷_答案(1)等压面平行分布。(2)受热上升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低压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高压(3)在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

13、流向低压,与垂直方向上气流运动形成闭合环流。(4)等压面向上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1.热力环流的形成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大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气压的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2等压面的形态变化在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中,因地面冷热不均,等压面也发生了如下图(abc)的形态变化。由图中等压面的变化可知:(1)等压面上凸为高压区,下凹为低压区。(2)同一地区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3)近地面: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4)近地面:等压

14、面上凸的地方多晴朗天气;等压面下凹的地方多阴雨天气。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2)山谷风(3)城市风2.如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6(1)图中至点,气压最高的是_,气压最低的是_。(2)A、B两地受热的是_地,空气_;冷却的是_地,空气_。(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答案(1)(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下面是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及受力分析比较表。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大气的水平运动大气的水平运动 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7(1)图中F1、F

15、2、F3分别表示影响风向、风速的哪三个作用力?(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什么?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哪个力?该力与风向的关系是怎样的?(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有何不同?为什么?(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南半球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并分别分析受力状况和最终风向。答案(1)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2)影响风力大小的最根本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则风力越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的是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3)高空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平衡下形成的;近地面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是水平气压梯

16、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平衡的结果。(4)画图略。(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1.近地面和高空风风向风速及受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但当大气按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开始做水平运动之后,马上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运动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当上述两种力达到平衡时,风向平行于等压线。实际上,近地面大气还受到摩擦力影响,最终使风向与等压线斜交。具体关系可表示如下:2等压线图上风速判断思路(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2)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3利用风

17、向判断地理问题技巧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方法技巧巧用左右手判别近地面风向判别近地面的风向,观察者可以用“左、右手定则”,具体方法如下:北半球用右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面或等压线),大拇指的指向即为风向。(如下图所示,单位:hPa)南半球用左手,掌心朝上,四指指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水平气压梯度力从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面或等压线),大拇指的指向即为风向。(如下图所示,单位:hPa)3.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导学

18、号导学号07160188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C风从南侧吹来 D风从北侧吹来答案B解析高空风的形成不考虑摩擦力。由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高空此时吹西风,而飞机正往西飞,故逆风飞行。图表技能培养图表技能培养近地面风向示意图的判读信息提取提取四大信息:等压线;高、低压情况;受力状况及力之间的关系;风向及其与等压线的关系。方法总结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判读方法(1)判断高、低压。根据等压线数值判断高、低压,数值大的则为高压。(2)判读风的类型。根据箭头b与等压线间成一夹角判断此角为风向与近地面的夹角,从而判断风的类型应为近地面风。(3)判断风向。根据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判断风向,如图中箭头b与等压线成一

19、夹角,则判断箭头b为风向。(4)判断三力。箭头a垂直于等压线,并且从高压指向低压,所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d箭头与b箭头(风向)相反,则d为摩擦力;c箭头与b箭头垂直,则判断c箭头表示地转偏向力。(5)判断南北半球。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判断风的初始方向,然后结合最终的风向偏转判断南北半球,如上图中风向右偏,应为北半球。4.读下面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_,_,_,_。导学号导学号07160189(2)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其方向是_。(3)若无,只受影响,则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时与的关系是_。(4)实际大气中的与等压线的关系是_。此图表示的地区在_(南或北)

20、半球,理由是_。(5)M、N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地,理由是_。答案(1)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2)垂直由高气压指向低气压(3)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斜交北风向向右偏(5)NN处等压线密集,单位距离气压差大。解析先判断垂直于等压线的气压梯度力;然后判断风向;再判断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注意摩擦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的关系。根据风向与气压梯度力的夹角方向是否左偏、右偏,判断南、北半球。风力大小与单位距离气压差大小有关。等压线越密,则单位距离气压差越大,反之则小。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构建学习效果检测学习效果检测一、单项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和图,回答14题。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0地球的

21、大气圈对太阳辐射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其中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则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得很少,大部分可见光能够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上来,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很少的。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2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3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A氧、臭氧 B氮、氧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4大气

2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对应的字母主要是()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B大气的反射作用DC大气的吸收作用B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答案1.B2.A3.D4.D解析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CO2和臭氧分别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部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5(2015咸阳高一检测)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A地表不同纬度昼夜温差的不同B各地年降水量的差异C地表不同纬度获得热量的差异D地表不同经度获得热量的差异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导致了地表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不同,这也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1读图,回答67题。6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

23、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26如果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B温度:ABCD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D气压:DABC7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形成上升气流的B表示的可能是()白天的谷地 白天的山坡夜晚的谷地 夜晚的山坡ABCD答案6.A7.B解析第6题,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A处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B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因此,就气压而言,应是ABCD

24、,就温度而言,应为BADC。第7题,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气流上升,谷底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谷中因有较厚的大气保温,大气温度降低幅度小;山坡上的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幅度大,密度增大,因而气流沿坡下沉流入谷地,形成山风。(2015运城高一检测)下图中是M、N两地冷热不均引起的高空等压面状况,读图,回答89题。8下列关于图中各点气温、气压的叙述,正确的是()Aa处的气压高于b处 Ba处的气压高于c处CM处的气温比N处高 Dd处的气温高于c处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39下列关于图中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空气流由d处流向c处BM处盛行上升气流C高空c处气流下沉

25、DN处气流上升答案8.C9.B解析由图中等压面弯曲状况可知,c处为高压,d处为低压,a、b、c、d四处气压大小为cabd。近地面气压与高空相反。由此可知,近地面M处受热形成低压,盛行上升气流,N地冷却形成高压,气流下沉。10如下图所示,A点吹正南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这是高空等压线分布图B乙地为低气压C图示地区在南半球D甲地气流上升答案D解析A点吹正南风,说明甲为低气压区,气流上升,乙为高气压区,气流下沉。风向向右偏,应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4二、综合题11下图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5(1)图中表示大气辐射的是_,

26、属于短波辐射的是_,属于大气逆辐射的是_。(2)图中_和_对地面起了增温和保温作用。(3)图中A2仅占A的很少一部分,是因为大气对A的吸收具有_性。(4)到达地面的A1要比大气上界的A少,是因为_。(5)图中C1占了C的绝大部分,是因为_。答案(1)BAB1(2)A1B1(3)选择(4)一部分被大气中的O3、CO2和水汽所吸收,如紫外线、红外线;部分被大气反射(5)大气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射出的长波辐射。12读下图,图中B、C两地受冷,A地受热,回答下列问题。导学号导学号07160196(1)A、B、C三地中,空气下沉的是_;判断理由_;空气上升的是_。判断理由_。(2)近地面的三处中,形成高压的是_,判断理由_;形成低压的是_,理由_。(3)三处中高压是_,低压是_。(4)在图中用箭头标出空气运动方向。答案(1)B、C地表冷却,气温低,气体收缩下沉AA地受热,气体膨胀上升(2)大量气体下沉,密度大气体上升,近地面空气稀薄,密度小(3)(4)标注略课课 时时 作作 业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