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328477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积贫积弱的北宋 (3)(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积贫积弱的北宋知识点一贫弱的北宋(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提示:知识点二庆历新政(依据教材内容,自主梳理本知识点)提示:探究点探究点 北宋的北宋的积贫积弱弱材料研读材料朝廷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何谓三冗?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三冗不去,不可为国。宋史卷二八四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回答“三冗”现象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三冗”现象产生的社会影响。材料解读:本题考查北宋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材料中提到了“三冗”现象的表现:“天下有定官无限员,一冗也”“天下厢军不任战而耗衣食,二冗也”“僧道日

2、益多而无定数,三冗也”,这是导致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要点提示:(1)官僚机构膨胀;军队开支巨大;僧、道增多。(2)“三冗”导致了北宋财政开支的增多,使北宋的国家财政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名师精讲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及影响1.重文轻武、文人治国皇帝从直接控制军权入手,把地方军权、财权和行政权收归中央。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国家的统一,但对武将的过分防范造成军队战斗力下降。2.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这有利于国家统一、防止分裂,但也导致了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造成了财政负担。3.强干弱枝、守内虚外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效地镇压了地方的分裂势力和农民的反抗,但导致边境空虚,受到辽

3、、西夏的侵扰。1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杯酒释兵权材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北宋初年,军队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12(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自身?(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则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思路解析:第(1)问,材料一反映了宋太祖把军权集于一身。第(2)问,注意直接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第(

4、3)问,要注意理清集中军权、养兵政策与冗兵、积贫积弱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1)军权。(2)防止内患。(3)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知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1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忽必烈主持下的元初政治改革主要是附会汉法,以改革旧俗。他建国号曰大元,迁都于燕京。规定元朝的中央行政机构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枢密院掌军务,御史台掌监察;最高地方行政机构“行中书省”为中书省的派出机关

5、,枢密院和御史台在地方也有各自相应的机构。各级官员任免由朝廷掌握,以蒙古人为正、汉人为副,由蒙古长官掌实权。与此同时,废除造成地方割据倾向的汉族世侯制,但蒙古贵族的份地制仍然保留,仍可以享受份地上的经济利益,也可以任命监官。此外,元世祖还定奉秩、颁俸禄。于是,官有常职,位有常员,食有俸常,“一代之制始备”。摘编自漆侠主编中国改革史(1)根据材料,概括忽必烈政治改革的主要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忽必烈政治改革的影响。12参考答案:(1)迁都、建国号;建立并完善了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蒙汉分治;制定了俸禄制度。(2)积极: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进程,推动了民族融合;加强了中央集权;完善了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局限:改革不彻底;造成了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