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32732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菌的形态学课件:17-18厌氧菌(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七章第十七章 梭菌属梭菌属 Anaerobic bacteria有芽胞厌氧菌有芽胞厌氧菌 梭菌属梭菌属无芽胞无芽胞厌氧菌厌氧菌拟杆菌属拟杆菌属其它无芽其它无芽胞杆菌胞杆菌G G- -杆菌杆菌: :普雷沃菌属普雷沃菌属 梭杆菌属梭杆菌属G G+ +杆菌杆菌: :乳杆菌属乳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属 丙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G G+ +球菌球菌: :消化球菌属消化球菌属 G G- -球菌球菌: :韦荣球菌属韦荣球菌属厌厌氧氧菌菌梭菌属梭菌属(Clostridium) 一群专性厌氧、能形成芽胞、一群专性厌氧、能形成芽胞、GG的粗大杆菌。的粗大杆菌。 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土壤中,有些可寄生在动物广泛分

2、布于自然界的土壤中,有些可寄生在动物和人体的肠道内。和人体的肠道内。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 (C.tetani):破伤风破伤风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气性坏疽气性坏疽 肉毒梭菌肉毒梭菌 (C.botulinum):肉毒中毒肉毒中毒 艰难梭菌艰难梭菌(C.difficile):假膜性结肠炎假膜性结肠炎一、破伤风一、破伤风梭菌梭菌(C. tetani) 破伤风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的病原菌。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 ,可因可因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G G 菌体细长菌体细长菌体细长菌

3、体细长 周身鞭毛周身鞭毛周身鞭毛周身鞭毛 无荚膜无荚膜无荚膜无荚膜 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形成芽胞后,使细菌呈 鼓槌状鼓槌状鼓槌状鼓槌状。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 严格厌氧严格厌氧严格厌氧严格厌氧 血平板上,有血平板上,有血平板上,有血平板上,有溶血溶血溶血溶血 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抵抗力抵抗力 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似。繁殖体的抵抗力与一般细菌相似。 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芽胞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 二二、

4、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条件致病条件 厌氧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厌氧环境是细菌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 1 1)伤口深而窄;)伤口深而窄; 2 2)混有泥土、异物,坏死组织较多、局部组织缺血;)混有泥土、异物,坏死组织较多、局部组织缺血; 3 3)同时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同时伴有需氧菌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tetanospasmin): 1 1)强毒性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强毒性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破坏。 2 2)由细菌质粒编码)由细菌质粒编码 轻链:具有毒性作用;轻链:具有毒性作用; 重键:能与神经节苷脂重键:

5、能与神经节苷脂 (ganglioside) 结合;结合; 3 3)神经毒素,)神经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高度亲合力。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细胞有高度亲合力。 4 4)具有免疫原性,经)具有免疫原性,经0.3%甲醛作用后脱毒成为类毒素。甲醛作用后脱毒成为类毒素。发病机理发病机理 破伤风梭菌及芽胞破伤风梭菌及芽胞 机体机体 局部生长繁殖局部生长繁殖 外毒素外毒素 脊髓前角,并可到达脑干脊髓前角,并可到达脑干 封闭抑制性突触封闭抑制性突触介质释放介质释放 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强直痉挛强直痉挛 伤口附近肌肉痉挛伤口附近肌肉痉挛 嚼肌痉挛嚼肌痉挛(引起牙关紧闭和吞咽困难

6、引起牙关紧闭和吞咽困难) 躯干及四肢肌肉强直躯干及四肢肌肉强直(呈特有的角弓反张体征呈特有的角弓反张体征) 膈肌痉挛、呼吸困难膈肌痉挛、呼吸困难 窒息而死窒息而死 创伤创伤神经纤维的间隙神经纤维的间隙淋巴液和血液淋巴液和血液免疫性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是典型的抗毒素免疫:破伤风免疫是典型的抗毒素免疫: 微量毒素即可致病,不足以引起免疫;并且毒素迅速与微量毒素即可致病,不足以引起免疫;并且毒素迅速与 神经组织牢固结合,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神经组织牢固结合,不能有效地刺激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应答。 获得抗毒素的途径:获得抗毒素的途径: 1 1)类毒素的预防注射而获得的自动免疫;)类毒素的预

7、防注射而获得的自动免疫; 2 2)注射抗毒素而获得的被动免疫。)注射抗毒素而获得的被动免疫。 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特有的体征。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结合创伤史和特有的体征。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一般不做。微生物学检查对早期诊断意义不大,一般不做。 必要时可取伤口渗出物或坏死组织染色镜检及厌必要时可取伤口渗出物或坏死组织染色镜检及厌氧培养,并做动物试验,以确定有无毒素产生。氧培养,并做动物试验,以确定有无毒素产生。 三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1.1.人工主动免疫人工主动免疫 注射精制破伤风注射精制破伤风类毒素类毒素。 部队战士、建筑工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人群部队战士、

8、建筑工人及其他易受外伤的人群 3 3个月至个月至6 6岁儿童:白岁儿童:白- -百百- -破破( (DPT)3DPT)3联疫苗联疫苗2.2.人工被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1 1)紧急预防)紧急预防 人源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源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抗毒素 (TAT) 2 2)特异治疗)特异治疗 早期足量用早期足量用TIg或或TAT治疗治疗 3.3.治疗治疗 大剂量青霉素或甲硝唑大剂量青霉素或甲硝唑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二二、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 两两两两端端端端平平平平切切切切的的的的G G G G粗粗粗粗大大大大杆杆杆杆菌菌菌菌,芽芽芽芽胞胞

9、胞胞位位位位于于于于次次次次极极极极端端端端,呈呈呈呈椭椭椭椭圆圆圆圆形形形形,不不不不大大大大于菌体于菌体于菌体于菌体。 无无无无鞭鞭鞭鞭毛毛毛毛,在在在在体体体体内内内内有有有有明显的荚膜明显的荚膜明显的荚膜明显的荚膜。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产气荚膜梭菌产气荚膜梭菌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培养物性培养物性 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 牛乳培养基: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汹涌发酵 (stormy fermentation) 分解乳糖产酸,可凝固酪蛋白,发酵糖分解乳糖产酸,可凝固酪蛋白,发酵糖

10、 类产生酸和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类产生酸和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 冲成蜂窝状,把培养基表层的凡士林向冲成蜂窝状,把培养基表层的凡士林向 上推开。上推开。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致病物质产气荚膜梭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产气荚膜梭菌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类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和酶类产气荚膜梭菌产生的毒素和酶类毒素或者酶类毒素或者酶类生物学活性生物学活性毒素(卵磷脂酶)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解红细胞、血小板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解红细胞、血小板毒素毒素组织坏死作用组织坏死作用毒素毒素具有通透酶活性具有通透酶活性毒素毒素组织坏死作用、组织坏死作用、ADPADP的核糖

11、基化作用的核糖基化作用毒素毒素溶解红细胞溶解红细胞毒素毒素溶血毒性和细胞毒活性溶血毒性和细胞毒活性毒素(胶原酶)毒素(胶原酶)胶原酶和明胶酶活性胶原酶和明胶酶活性毒素毒素蛋白酶活性蛋白酶活性毒素(透明质酸酶)毒素(透明质酸酶)透明质酸酶活性透明质酸酶活性毒素毒素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溶血毒性脱氧核糖核酸酶活性、溶血毒性肠毒素肠毒素增加肠粘膜细胞通透性增加肠粘膜细胞通透性神经氨酸酶神经氨酸酶改变神经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受体、促进改变神经细胞表面的神经节苷脂受体、促进毛细血管血栓形成毛细血管血栓形成所致疾病所致疾病l气性坏疽气性坏疽 主要由主要由A 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组织坏死、

12、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组织坏死、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上升 出血、水肿、局部坏死出血、水肿、局部坏死 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分解糖产气,压迫软组织、血管 加重组织坏死(捻发音)加重组织坏死(捻发音) 分解组织,病变迅速扩散,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分解组织,病变迅速扩散,引起全身中毒症状l食物中毒食物中毒:A A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生的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型产气荚膜梭菌所产生的肠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 气性坏疽发病急剧,后果严重,尽早做出微生物学诊断,争气性坏疽发病急剧,后果严重,尽早做出微生物学诊断,争取早期治疗:取早期治疗: 镜检:可发现镜检:可发现G G大杆菌,并伴有其他杂菌和少量形大杆菌,并伴

13、有其他杂菌和少量形 态不规则的白细胞。态不规则的白细胞。 培养基培养基 厌氧培养厌氧培养 进一步鉴定进一步鉴定 牛乳培养基牛乳培养基 生化反应生化反应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 标本标本三三、微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l l预防预防预防预防 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及时处理伤口,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l l治疗治疗治疗治疗 局部扩创,清创局部扩创,清创局部扩创,清创局部扩创,清创 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 抗毒素抗毒素抗毒素抗毒素 高压氧舱法高压氧舱法高压氧舱法高压氧舱法 三、肉毒梭菌三、肉毒梭菌

14、(Cbotulinum) GG粗粗粗粗大大大大杆菌杆菌杆菌杆菌。 芽胞呈椭圆芽胞呈椭圆芽胞呈椭圆芽胞呈椭圆,位于位于位于位于 近极端,近极端,近极端,近极端,使细胞呈使细胞呈使细胞呈使细胞呈 网球拍状网球拍状网球拍状网球拍状。 厌氧厌氧厌氧厌氧。形态与染色形态与染色 一、生物学性状一、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肉毒毒素 嗜神经性,作用于脑及周围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嗜神经性,作用于脑及周围神经末梢神经肌肉接头,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 * * 眼部肌肉麻痹眼部肌肉麻痹( (出现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出现复视、斜视、眼睑下垂、瞳孔散大

15、) ); * * 咽部肌肉麻痹(出现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和呼吸困难);咽部肌肉麻痹(出现吞咽困难、言语不清和呼吸困难); * * 呼吸肌、心肌麻痹而死亡。呼吸肌、心肌麻痹而死亡。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与免疫性所致疾病所致疾病 1.1.食物肉毒中毒食物肉毒中毒 2.2.婴儿肉毒中毒婴儿肉毒中毒 3.3.创伤肉毒中毒创伤肉毒中毒 主要是检出毒素:主要是检出毒素:第第1 1组:小鼠腹腔注入上清液组:小鼠腹腔注入上清液0.50.5mlml。如有毒素,一般如有毒素,一般 于于1 12 2d d出现中毒症状,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出现中毒症状,最后死于心力衰竭和 呼吸困难;呼吸困难;第第2 2组:小鼠注射

16、煮沸的上清液,一般不发病;组:小鼠注射煮沸的上清液,一般不发病;第第3 3组:小鼠注射不加热上清液组:小鼠注射不加热上清液 + + 多价肉毒抗血清,观多价肉毒抗血清,观 察保护作用。察保护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预防预防主要是加强食品管理和监督,定期抽样检查。主要是加强食品管理和监督,定期抽样检查。 食品进食前加热煮沸即可破坏毒素。食品进食前加热煮沸即可破坏毒素。 治疗治疗应尽早注射多价抗血清;同时加强护理及对症应尽早注射多价抗血清;同时加强护理及对症 治疗。治疗。四四、防治原则、防治原则艰难梭菌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艰难梭菌(C.difficile)为为G粗大杆菌,芽胞呈粗大

17、杆菌,芽胞呈卵圆形,位于菌体近极端。卵圆形,位于菌体近极端。 常规厌氧培养生长不好,对培养基的要求较高。常规厌氧培养生长不好,对培养基的要求较高。常用的培养基是以蛋黄常用的培养基是以蛋黄- -果糖琼脂为基础培养基,加入果糖琼脂为基础培养基,加入环丝氨酸和头孢西丁作为选择剂。环丝氨酸和头孢西丁作为选择剂。 艰艰难难梭梭菌菌是是人人类类肠肠道道中中的的正正常常菌菌群群。长长期期使使用用抗抗生生素素以以及及抗抗肿肿瘤瘤化化学学制制剂剂,耐耐药药的的艰艰难难梭梭菌菌因因药药物物的的选择作用而大量繁殖后产生毒素致病。选择作用而大量繁殖后产生毒素致病。 抗抗生生素素相相关关性性腹腹泻泻(antibioti

18、c-associated diarrhea); 假膜性结肠炎假膜性结肠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 治疗可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并口服调整正常菌群治疗可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并口服调整正常菌群制剂制剂。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拟杆菌属和其他无芽胞厌氧菌拟杆菌属和其他无芽胞厌氧菌拟杆菌属拟杆菌属生物学性状生物学性状G G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杆菌,长短不一,呈多形性。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牛心脑浸液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本属模式种为脆弱拟杆菌本属模式种为脆弱拟杆菌(B.fragilis)。致致 病病 性性 致病物质致病物质 内毒素、荚膜、菌毛及所产生的肝素酶和胶原

19、酶。内毒素、荚膜、菌毛及所产生的肝素酶和胶原酶。 拟杆菌主要引起拟杆菌主要引起颅内、腹腔和盆腔颅内、腹腔和盆腔的感染。的感染。 致病条件致病条件屏障作用受损:手术、拔牙和穿孔等使细菌侵入非屏障作用受损:手术、拔牙和穿孔等使细菌侵入非 正常寄居的部位;正常寄居的部位;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使体内一种或几种厌氧菌群失调:长期使用抗生素使体内一种或几种厌氧 菌得到优势增长,破坏了正常菌群的平衡。菌得到优势增长,破坏了正常菌群的平衡。抵抗力降低:在治疗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恶抵抗力降低:在治疗中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恶 性肿瘤、糖尿病和大面积烧伤等;性肿瘤、糖尿病和大面积烧伤等;局部组织供血障碍:

20、有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局部组织供血障碍:有助于厌氧菌生长繁殖。感染特点感染特点 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发生在口腔、鼻窦、鼻咽 部、胸腔、腹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疡及其部、胸腔、腹腔和肛门会阴附近的炎症、脓疡及其 他深部脓疡;他深部脓疡;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并有恶臭;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并有恶臭;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到细菌;而一般培养则无分泌物直接涂片镜检可见到细菌;而一般培养则无 细菌生长;细菌生长;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 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新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微

21、生物学检查法微生物学检查法标本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培养: 牛心脑浸液血琼脂牛心脑浸液血琼脂硫乙醇酸钠培养基硫乙醇酸钠培养基胰酶大豆琼脂胰酶大豆琼脂卡那霉素卡那霉素-万古霉素琼脂万古霉素琼脂培养基培养基37 2-3d 厌氧培养厌氧培养挑取可疑菌落挑取可疑菌落血平板血平板血平板血平板有氧有氧 48h不生长不生长无氧无氧 48h生长生长形态形态染色染色生化生化反应反应n n 减少条件感染的诱发因素减少条件感染的诱发因素n n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治原则防治原则其它无芽胞厌氧菌其它无芽胞厌氧菌普雷沃菌属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形态:形态:形态:形态:G G G G- - - -厌氧

22、、无芽胞、无动力的多形性杆菌。厌氧、无芽胞、无动力的多形性杆菌。厌氧、无芽胞、无动力的多形性杆菌。厌氧、无芽胞、无动力的多形性杆菌。 重要菌种:产黑色素普雷沃菌重要菌种:产黑色素普雷沃菌重要菌种:产黑色素普雷沃菌重要菌种:产黑色素普雷沃菌 二路普雷沃菌二路普雷沃菌二路普雷沃菌二路普雷沃菌致病性:牙周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脑脓肿;致病性:牙周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脑脓肿;致病性:牙周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脑脓肿;致病性:牙周疾病、上呼吸道感染、肺部和脑脓肿; 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同其他厌氧菌一起引发混合性感染

23、。梭杆菌属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 形态:形态:形态:形态:G G G G- - - -细长杆菌,两端尖细呈梭形。细长杆菌,两端尖细呈梭形。细长杆菌,两端尖细呈梭形。细长杆菌,两端尖细呈梭形。 常见菌种:核梭杆菌常见菌种:核梭杆菌常见菌种:核梭杆菌常见菌种:核梭杆菌 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坏死梭杆菌 致病性:与其他厌氧菌引发混合感染,是口腔、致病性:与其他厌氧菌引发混合感染,是口腔、致病性:与其他厌氧菌引发混合感染,是口腔、致病性:与其他厌氧菌引发混合感染,是口腔、 上呼吸道感染和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上呼吸道感染和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上呼吸道感染和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上呼

24、吸道感染和菌血症的常见病原菌。 乳杆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形态:形态:G+G+、无芽胞、细长有弯曲的杆菌,、无芽胞、细长有弯曲的杆菌, 球状或杆状。球状或杆状。 常见菌种:嗜酸乳杆菌常见菌种:嗜酸乳杆菌 主要分布在肠道和阴道,常用于制造微生态制剂。主要分布在肠道和阴道,常用于制造微生态制剂。 目前尚未发现该菌有致病作用。目前尚未发现该菌有致病作用。 双歧杆菌属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形态:形态:G G+ +杆菌,呈细杆状、球状、分枝状、链状杆菌,呈细杆状、球状、分枝状、链状 或棒状,无芽胞,无动力。或棒状,无芽胞,无动力。 无致病性,许多微生态制剂的

25、主要成分。无致病性,许多微生态制剂的主要成分。 丙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形态:细菌为形态:细菌为G G+ +、多形性杆菌,无动力、无芽胞。、多形性杆菌,无动力、无芽胞。 皮肤正常菌群成员。皮肤正常菌群成员。 临床常见:痤疮丙酸杆菌临床常见:痤疮丙酸杆菌 (P.acnes),可因外伤、,可因外伤、 手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手术引起皮肤软组织感染。 消化球菌属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 消化链球菌属消化链球菌属 (Peptostreptococcus) G G+ +、厌氧无芽胞球菌。、厌氧无芽胞球菌。 多为人体腔道、皮肤的正常菌群。多为人体腔道、皮肤的正常菌群。 常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混合感染常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混合感染 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韦荣球菌属韦荣球菌属(Veillonella)形态形态:G G- -小球菌,成双或短链,小球菌,成双或短链, 无芽胞、无鞭毛。无芽胞、无鞭毛。 常见菌种:小韦荣球菌常见菌种:小韦荣球菌(V.parvula) 主要寄生在人及动物的口腔、消化道及呼吸道。主要寄生在人及动物的口腔、消化道及呼吸道。引起软组织脓肿、血液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软组织脓肿、血液和上呼吸道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