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8323320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89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第七章第七章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道路交通安全保障与管理技术内容内容简介介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法道路交通安全的法规保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保障保障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道路交通宁静化道路交通宁静化驾驶人交通安全特性人交通安全特性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123451236驾驶人的人的视觉特性特性驾驶人的反人的反应特性特性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驾驶疲疲劳生物生物节律律对安全的影响安全的影响酒后酒后驾车7.1.1 7.1.1 驾驶人的人的视觉特性特性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

2、性人体静止时的视力,驾驶人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就是静视力。静视力1.视力视觉敏锐度机动车在行驶中,驾驶人观察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这时的视力就是动视力。动视力夜视力指夜间行车时,在无外部照明,只用汽车前灯照明的条件下,驾驶人能发现各种颜色的距离的能力。夜视力 由明亮处进人暗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暗适应。 暗适应,时间较长,通常要3-6分钟才能基本适应。 由暗处到明亮处,眼睛习惯、视力恢复,称为明适应。 明适应则可在1分钟内达到完全适应。 明适应2.2.视力适应人的眼睛对于光亮程度的突然变化适应的过程。7.1.1 7.1.1 驾驶人的人的视觉特性特性暗适应

3、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1 7.1.1 驾驶人的人的视觉特性特性 3.视 野静视野动视野 人的眼睛注视前方,头部和视线固定时,所能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静视野。如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时能够看到的全部范围称为动视野。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行车速度(km/h)40608095105注视点在前方距离(m)180330420540600视 野(o)90100756040407.1.1 7.1.1 驾驶人的人的视觉特性特性行行车速度速度对注注视点、点、视野的影响野的影响行车速度增加注视点远移动视野变窄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

4、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1 7.1.1 驾驶人的人的视觉特性特性4.4. 炫目5. 5. 颜色色视觉a.生理性炫目由于强光人射到眼球内,不仅在视网膜上形成亮度很高的辉点,而且在角膜和网膜之间的介质中发生散射,形成一种光幕,致使人的视觉感受到的亮度对比度大大降低,进而造成的视觉伤害,降低视觉功能的现象。b.心理性炫目由于在视野内经常出现高亮度光源的刺激,使视觉产生不舒适或疲劳感。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颜色视觉就是外界颜色的光线经过刺激视觉器官在大脑中所引起的生理反应。驾驶人对不同颜色的辨认和感觉是不一样的。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黄色亮度最高,反射强度最大,易唤起人

5、们的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但视认性较低。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2 7.1.2 驾驶人的反人的反应特性特性1.反应时间从驾驶人接受某种刺激开始,到作出相应的反应动作所需要的时间。 驾驶人制人制动操作操作过程程图示示制动反应时间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2 7.1.2 驾驶人的反人的反应特性特性2.影响反应时间的主要因素12345接受刺激的感觉器官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与背景的对比度运动器官驾驶人的状态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1.对距离的判断a.与对面来车相遇

6、点距离的判断试验表明,驾驶人不能根据迎面来车速度的变化正确估计相遇点的位置,而且还很容易把迎面来车的速度估计得与自己的车速相同。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1.对距离的判断b.对同向行驶前车距离的判断项目试验时的车速(m)80km/h112km/h试验一实际的车头间距30 91 15230 91 152驾驶人判断的车头间距21 55 8515 40 64试验二指定的车头间距30 91 15230 91 152驾驶人调接到的车头间距27 55 7318 40 55 在同向行驶中,驾驶人判断与前车的车头间距往往要比实际的距离小。美

7、国的洛克威曾经于1972年对12名驾驶人进行过两个试验,每次试验都做了140次观察,经过数据处理得出结果如下表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2.对速度的判断a.速度适应性对速度判断的影响试验条件驾驶人主观估计为40英里时速时的实际速度以70英里时速行驶5秒钟44.5英里/小时 (11.25%)以70英里时速行驶20英里50.5英里/小时 (26.25%)以70英里时速行驶40英里53.4英里/小时 (33.50%)速度适应性试验结果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驾驶人以70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5秒钟后,把车速减至44.5英里时就认为是40

8、英里/小时的速度了,实际上他把车速低估11.25。而且行驶的距离越长,低估误差的百分数越大。由此可见,速度适应性能够影响驾驶人对车速的正确判断,而这对于行车安全是非常不利的。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2.对速度的判断b.对迎面来车速度的判断驾驶人对迎面来车速度进行判断时,容易把高速估计过低,而把低速估计过高。而且年龄大的驾驶人比中青年驾驶人估计的速度更呈现出偏低的趋势。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2.对速度的判断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c.对本车速度的判断减速时车速判断 加速后的车

9、速判断d.对相对速度的判断这种判断的准确程度会随着驾驶经验和训练程度的增加而逐渐提高。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3.对超车时机的判断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 四种不同的超四种不同的超车方式示意方式示意图(1)超车时对向车道没有来车,从超车开始至结束都是从容不迫,因此超车距离可能较长。(2)超车时对向车道有来车,整个超车过程比较勉强,因此,必须加速完成超车过程,超车距离较短。(3)对向车道有来车,而且超车距离很近,因此开始超车时较困难,等对向车驶过后便可从容超车。(4)当有足够的超车距离时,单车超越车队,超车距离很长。7.1.3 7.1.3 驾驶人的

10、判断人的判断4.对道路线形的判断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b.坡道错觉汽车在坡道下行驶时,如果坡度发生变化,驾驶人容易产生坡道错觉。a.弯道错觉在连续弯道上行驶时,由于视线需要向相反方向改变,当注视相反弯道时,驾驶人容易产生弯道更为弯曲的错觉。弯道错觉坡道错觉7.1.3 7.1.3 驾驶人的判断人的判断5. 判断不准确的原因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a a.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感知材料不全面、不正确 b b.知知识经验不足不足c c.侥幸心理幸心理 d d.思思维缺陷缺陷7.1.4 7.1.4 驾驶疲疲劳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

11、人的交通安全特性1.驾驶疲劳驾驶人在连续驾驶车辆一段时间以后,出现驾驶机能低落的现象为驾驶疲劳。2.驾驶疲劳原因a.睡眠与驾驶疲劳b.驾驶时间与疲劳c.驾驶人身体条件与疲劳d.车内外环境与疲劳3.驾驶疲劳的测量a.生理指标测量b.主观症状测量 c.直接观察4.预防疲劳的对策 a.确保睡眠 b.合理控制驾驶时间 c.调整心态 d.使用清醒带和 疲劳报警器7.1.4 7.1.4 驾驶疲疲劳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7.1.5 7.1.5 生物生物节律律对安全的影响安全的影响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生物节律变化示意图瑞士57.3%日本82%美国5

12、5%中国76.3%“临界期”不适应症的缓解:饮浓茶;药物调理;激素调理;放松训练。“生物节律”:人体内存在的生理循环。7.1.6 7.1.6 酒后酒后驾车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在欧盟国家,1%3%的驾驶人处于酒精的影响之中;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车祸死亡的驾驶人中有33%69%、受伤者中有8%29%的血液中检测出酒精;在南非,因酒精所致车祸死亡的驾驶人中有47%、非死亡的车祸中有27%、因车祸受伤者有52%的人的血液中可检测出过量酒精;在印度新德里,在送医院治疗的两轮摩托车驾驶人中,有1/3承认是酒后开车。国外自1996年至2002年的7年间,因饮酒所导致的道路

13、交通事故、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仍逐年大量增加,2002年因饮酒所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达到1996年的263.6%、180.4%、325.3%和144.3%。2004年统计,因酒后驾车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658人。特别是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酒后驾车肇事尤为突出。国内7.1.6 7.1.6 酒后酒后驾车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1. 酒精对人体的影响血液血液 中酒精中酒精含量含量(%)醉酒程度醉酒程度醉酒状态醉酒状态0.05未 醉外观无异常,表现兴奋愉快,有时哼唱0.10微 醉话多面红,反应迟钝,心神不定,自我感觉良好0.20轻 醉酒言酒语,走

14、路摇晃,情感失控0.30中 醉 呈现痴呆状,说话结巴,行走时东倒西歪,基本失去自我控制能力0.40深 醉动作失控,不能走路,各种反应显著迟钝,陷入麻痹状态0.50泥 醉 随地倒卧,陷入昏迷状态,体温下降,脉搏细微,皮肤湿冷,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如无医护,可能导致死亡7.1.6 7.1.6 酒后酒后驾车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2 .酒后驾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影响驾驶人的颜色视觉影响驾驶人的视野范围影响驾驶人的触觉反应能力影响驾驶人对距离、速度等的判断能力影响驾驶操作能力影响记忆能力7.1.6 7.1.6 酒后酒后驾车7.1 7.1 驾驶人的交通安全特性人的交通安全特性

15、3 .BAC(人体内血液酒精含量)的限度与检测欧洲,把四轮机动车成年驾驶人BAC的下限设为0.05%。在美国,各州自行规定其BAC上限0.08%0.10%不等,但从对l6个州的调查中发现,在BAC上限较低的州,酒精相关性车祸要低7%。国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2004年5月31日颁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 19522-2004)国家标准,即车辆驾驶人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毫克并小于80毫克为饮酒驾车,每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毫克为醉酒驾车。不再执行此前公布的“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100毫克为醉酒驾车”的规定。国内 主要内容主要内

16、容1.1.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的概述2.2.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3.3.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7.2.1 7.2.1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的概述1.交通静化的定义美国交通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ITE)这样描述交通静化:“交通静化是本着道路安全、人居环境及其它的公共目标而施行的,旨在降低车速、消解交通负荷的措施与技术,它通常包括道路线形的改变、安装隔离设施,或其它的物理性交通工程手段”。美国加拿大社区交通静化指南(Canadi

17、an Guide to Neighborhood Traffic Calming)将交通静化描述为:“交通静化包括了改变城市道路网络中机动车驾驶员行为的若干措施,它也包括了旨在改变一个社区内的交通出行路线、交通流空间分布等的交通管理措施”。加拿大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7.2.1 7.2.1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的概述2.交通静化的发展历程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a.欧洲的交通静化荷兰城市代尔夫特(Delft)的市民为了与无休止的机动车干扰相抗争,将社区道路的交通阻断。20世纪60年代20世纪60年代STEP 2出现了低速道路(设计时速为3

18、0kmh的城市道路)。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丹麦与德国在小城镇间的道路上实行了静化设计的措施。7.2.1 7.2.1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的概述2.交通静化的发展历程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b.美国的交通静化美国联合使用交通岛与交通标志,有意识地改变行车道的宽度和方向,强迫车辆的正常行驶轨迹在这里发生改变。结合交通标志的使用,提醒驾驶员在这里实行一定程度的绕避行驶。7.2.1 7.2.1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的概述的概述3.交通静化的实施原则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a.以当地民众的期望和行为偏好作为指导原则b.降低机动车辆

19、的速度c.不但要提高机动车、自行车、行人以及居民的交通安全水平,还要 改善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感受e.交通量的控制纳入交通静化的目标中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a.减速路障 减速路障(Speed Hump),通常是一个圆拱型的突出设施,它横向贯通行车道,沿行车方向的宽度一般为35m,以此区别于停车场常用的更窄的条形路障(Speed Bump)。减速路障的纵断面形式可以是圆曲线、抛物线、正弦曲线,当接近路缘带时,应设置渐变段,以不影响纵向排水。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

20、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a.减速路障减速路障设置在需要降低车速的地方,并且这些地点对于噪声和尾气排放的要求不能太高。适用地点通常造价较为低廉,方便行人及自行车跨越,减速效果较好。优点对行车的舒适性影响较大;对于大型车辆,尤其是有悬架的车辆冲击较大;噪声及尾气污染较为严重;视觉上不美观。缺点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够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23,降低交通事故数量的幅度大约为1141。效果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b. 减速台减速台(Speed Table)与减速路障的区别在于它是一

21、种平顶的路障。经常采用地砖或其它的织纹材料修筑。其长度主要根据小汽车的轴距确定,以小汽车能够完全地停留在平台之上作为标准。它们在两端通过坡道与正常行车道相衔接;这个坡道通常要缓于减速路障,因此它所提供的减速效果要低于减速路障。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b.减速台适用地点:减速路障设置在需要降低车速,但对于大型车辆的行车顺适性也有较高要求 的地方。优点:大型车辆的行顺适性较好;有较好的降低车速的功能(当然低于减速路障)。缺点:如果不使用织纹性材料,则其识认性与视觉、美学效果都较

22、差,如果采用织纹材 料作路面,则造价会略高;与减速路障一样会造成噪声和空气污染问题。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够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18,降低45的交通事 故数量。 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c.突起型人行横道 突起型人行横道(Raised Crosswalk),是减速台与人行横道线配套使用的静化方案。通过将人行横道线突出于正常的行车道以上,渠化过街的人流,使驾驶员更容易察觉过街行人。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

23、断面速度控制设施c.突起型人行横道适用地点:行人经常随意穿行道路,并且机动车经常超速的交叉口。优点:同时改善了行人和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如果精心设计,则可以提供良好的视觉效 果;具有较好的减速效果(但无法超过减速路障)。缺点:如果采用织纹材料作路面,造价会略高;可能会影响路口的排水;与减速路障一 样会造成噪声和空气污染问题。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18,降低45的交通事故 数量。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d.突起型交叉口 突起型交叉口(Raised Intersectio

24、n),通常是一个突起的平台式交叉口,并且在每一个进口处设置坡道与道路平面相衔接。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d.突起型交叉口适用地点:行人流量较大的交叉口;无法缩减停车区域的交叉口。优点:同时改善了行人和机动车的交通安全;如果精心设计,则可以提供良好的 视觉效果;同时实现两条道路的交通静化。缺点:造价一般较高,这取决于选用的路面材料;可能会影响路口的排水;减速 效果较之前3种措施略差。效果:根据相关研究,该设施一般能够将85位运行速度降低10。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

25、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e. 织纹路面织纹路面,通常也包括彩色路面,主要是指采用压印图案的方法,或采用特殊的路面材料,创造一些参差的道路表面效果。这种措施可以用在一条人行横道上,也可以用在完整的交叉口,在有些情况下,还被应用在整个街区的所有道路上。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纵断面速度控制设施e. 织纹路面适用地点:行人流量较大的城市主、次干道的相关区域。优点:能够在一个较长的区段上对车速进行控制;如果精心设计,可以创造良好的美学 效果;在交叉口使用时,能够同时降低两条道路

26、的车速。缺点:造价一般偏高;如果在人行横道中使用,有可能会对轮椅的通过制造一定的 困难,也可能会给有视力障碍的用路者造成一定的麻烦。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a.街心花坛适用地点:需要进行交通静化的小型交叉口,经常出现在社区 内部。设置的前提是交通负荷较小,而降低车速与 保障交通安全是首要任务。优点:在控制车速方面非常有效,并且显著改善了交通安全性 能;如果精心设计,将成为一个很好的道路景观;可以 同时控制两条道路上的车速。缺点:大型车辆环绕较困难;环绕行驶的车辆可能侵入人行横道;可能会减少一部分路

27、上停车的空间;花坛需要专门的养护。效果:可使85位运行速度降低11,平均降低交通事故的比率达到73。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b. 环岛真正意义的环岛(Roundabout)是设置在交通量较大的交叉口的交通控制设施(与街心花坛相比),它的通用规则是车辆在此需要逆时针环绕行驶,以便为各路的交通流分配路权。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c. 曲折式行车道适用地点:车速需要控制,噪声也同样需要限制,因此不能采用类似

28、减速路障之类设施的地点。 优点:曲折式行车道通过限制车辆的横向空间,实现对车速控制,与纵断面控制设施相比,是 一种更为平滑的方式;只要不是在交通负荷较大的环境下,它对于车辆的方向诱导都较 为容易实现。缺点:这种行车道必须精确设计,否则车辆会偏出行车道;重新布设路缘带有时造价较高。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平面速度控制设施d.弯曲交叉口适用地点:T形交叉口。优点:能够有效地降低T形交叉口的运行速度,在那些支路不易察觉的交叉口处,可以明显 地提高交通安全性能。缺点:如果采用路缘石的空间重构来实现线形的弯曲,造价较贵;对

29、“切角绕行”的那部 分车辆有可能需要额外分配一个通行路权。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a.交叉口瓶颈化交叉口瓶颈化(Neck down),其实就是指平面交叉转角的路缘扩展措施,这样就缩小了行车道宽度。它们是一种“行人化”路口,使穿行道路的距离缩短,并且通过抬高交通岛提高了对行人交通的关注。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a.交叉口瓶颈化适用地点:行人流量较大,并且噪声限制较 严格的区域。优点:扩充行人的活动空间;对于

30、直行、左 转的车辆不会造成转弯顺适性方面的 障碍;可以提供出受保护的路上停车 区;对右转车辆的速度控制效果明 显。缺点:如果不配合其它的静化措施,则对车 辆速度的限制效果较差;可能会降低 右转的急救车辆和其它应急车辆的速 度。 效果:85位运行速度般降低4。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b.中心岛窄化设施中心岛窄化设施(Center Island Narrowing)是设置在道路中线上的突起型交通岛,用以窄化行车道的宽度。它经常被设计成具有视觉上的愉悦感。适用地点:居住区的进出口处;行人穿越流量比较大的宽

31、阔街道上。优点:提高了行人的安全;如果精心设计,可以成为一个道路景观;能够控制车速及断面流量。缺点:如果没有其它的静化设施的辅助,该设施的降速效果比较有限;为了设置这种设施,可能 会减少一部分路上停车空间。效果:降低85位运行速度的幅度约为4。 7.2.2 7.2.2 速度控制措施与技速度控制措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3.行车道窄化设施c.人行道扩展的路障人行道扩展的路障(Choker)是指由路缘带扩展而形成的窄化行车道横断面的设施,经常用于居住区内部,它通过扩展人行道或设置绿化带来实现。如果该形式的路障与人行横道线相结合,则又称为“安全型人行横道(Safe Cro

32、ssing)”。适用地点:需要进行速度控制的地点,并且该地的停车空间并不紧缺。优点:有利于诱导大型车辆的行车方向;如果精心设计,可以成为路上的景观;可以限制车速 和控制断面流量。缺点:如果没有其它的静化设施辅助,在局部区段上,可能造成自行车与机动车混合行驶;可 能需要减少一部分的路上停车空间。效果:降低85位运行速度的幅度约为4。7.2.3 7.2.3 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a.全封闭设施全封闭设施(Full Closure)是一种横跨道路的隔离设施,完全阻断了过境车辆的穿行,只开放人行步道。适用地点:需要对

33、车辆驶入实行完全控制,并在其它静化设施毫无效果的情况下选用。 优点:由于隔断了机动车流,因此彻底保护了行人与自行车的安全。缺点:必须获得交通管理部门对封闭道路的支持;即使是居民区内部的车辆,以及救护车辆等,也必须要绕行;可能限制居住区内商业的开发。7.2.3 7.2.3 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b.半封闭设施是一种使用在双向道路上的隔离设施,在一个局部路段封闭了其中一个方向的车道,以起到限制车流的作用。交通量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较大,并且其它的非限制性静化措施难以发挥作用的地点。有效地减少了交通流;允许双向自行车

34、通行。即使是居民区内部的车辆及救护车辆等,有时也必须绕行;可能限制居住区内商业的开发;在某些方案中,车辆可能会绕避隔离设施。降低交通流量的幅度达到427.2.3 7.2.3 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c.中央隔离岛支路与城市主、次干道衔接处;主、次干道与支路之间左转交通流 不够安全的交叉口。通过禁止较不安全的转弯行为,提高了交叉口的安全性能;可以减少支路上的交通流。主要道路的宽度必须充足才能够设置这种设施;可能会对毗邻的居住区内的车辆及紧急救护车辆等造成不便。减少支路交通量的幅度达到31。7.2.3 7.2.3

35、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d.导向交通岛支路与城市主次干道衔接,并且支路的直行交通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的交叉口;主路左转至次要道路上的交通存在安全隐患的交叉口。通过禁止较不安全的转弯行为,提高了交叉口的安全性能;可以减少支路上的交通流。如果设计不当,容易造成车辆不遵守转弯规则的现象发生;可能会将安全隐患由一条道路转移至另一条道路。降低支路交通量的幅度达到31。7.2.3 7.2.3 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e.对角线导流设施连结交叉口

36、(Diagonal Diverter)的对向转角,将一个四路交叉口分隔为两个“L”型的区域,限制交通流向,引导居住区内的车辆选择迂回道路运行。居住区内部,交通量负荷较小的交叉口。其设计目标不是封闭车流,而是重新设置车流的路径;行人与自行车流不会受到影响。需要重新修建交叉口的转角区域;会对紧急救护车辆造成行车阻碍。减少支路交通量的幅度达到35。7.2.3 7.2.3 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1.交通量控制设施与技术f.其它交通流控制设施星形导流设施(Star Diverter)双向一单向导流设施(Two Way-One Way)部分对角

37、线导流设施(Truncated Diagonal Diverter)7.2.3 7.2.3 其他交通静化其他交通静化设施与技施与技术7.2 7.2 道路交通静化道路交通静化设计2.组合型控制措施与技术“纵向速度路障”与“人行道扩展的路障”组合“导流岛”与“封闭路障”组合“中心岛”与“行车道窄化”组合“中心岛”与“纵向速度路障”组合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1.道路交通标志的发展历程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190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届国际道路委员会会议,最早提出促进国家间交通标志统一化的尝试。1926年以后,欧洲各国、泛美国家以及非洲国家都提出了地区性的

38、交通标志统一协定。1949年联合国交通运输委员会首先提出交通标志的国际化。1952年提出的“道路标志及信号相关议定书”,有68个参加国签字,于1953年起生效。1968年,联合国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道路交通会议,通过了“道路标志与信号条约”,这是使道路交通标志逐步走向国际统一化的基础。2.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序号警告标志名称序号警告标志名称序号警告标志名称警1十字交叉警15左侧变窄警29渡口警2T型交叉(a)警16窄桥警30驼峰桥警3T型交叉(b)警17双向交通警31路面不平警4T型交叉(c)警18注意行人警32过水路面警5Y型交叉警19注意儿童警

39、33有人看守铁路道口警6环形交叉警20注意牲畜警34无人看守铁路道口警7向左急弯路警21注意信号灯警35叉形符号警8向右急弯路警22注意落石警36斜杠符号警9反向弯路警23注意横风警37注意非机动车警10连续弯路警24易滑警38事故易发路段警11上坡路警25傍山险路警39慢行警12下坡路警26堤坝路警40注意障碍物警13两侧变窄警27村庄警施工警14右侧变窄警28隧道警42注意危险警告标志的分类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2.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序号禁止标志名称序号禁止标志名称序号禁止标志名称禁1禁止通行禁15禁止货运人力三轮车通行

40、禁29解除禁止超车禁2禁止驶入禁16禁止人力客运三轮车通行禁30禁止车辆临时或长时停放禁3禁止机动车通行禁17禁止人力车通行禁31禁止车辆长时停放禁4禁止载货汽车通行禁18禁止骑自行车下坡禁32禁止鸣喇叭禁5禁止三轮机动车通行禁19禁止骑自行车上坡禁33限制宽度禁6禁止大型客车通行禁20禁止行人通行禁34限制高度禁9禁止小型客车通行禁21禁止向左转弯禁35限制质量禁8禁止汽车、拖、挂车通行禁X禁止向右转弯禁36限制轴重禁9禁止拖拉机运行禁23禁止直行禁37限制速度禁10禁止农用运输车通行禁24禁止向左向右转弯禁38解除限制速度禁禁止两轮摩托车通行禁25禁止直行和向左转弯禁39停车检查禁12禁止

41、某两种车通行禁26禁止直行和向右转弯禁40停车让行禁13禁止非机动车通行禁27禁止掉头禁41减速让行禁14禁止畜力车通行禁28禁止超车禁42会车让行禁令标志的分类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2.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序号指示标志名称序号指示标志名称序号指示标志名称示1直行示11环岛行驶示21直行车道示2向左转弯示12单行路(向左或向右)示22直行和右转合用车道示3向右转弯示13单行路(直行)示23分向行驶车道示4直行和向左转弯示14步行示24公交路线专用车道示5直行和向右转弯示15鸣喇叭示25机动车行驶示6向左和向右转弯示16最低限速

42、示26机动车车道示7靠右侧道路行驶示17干路先行示27非机动车行驶示8靠左侧道路行驶示18会车先行示28非机动车车道示9立交直行和左转弯行驶示19人行横道示29允许掉头示10立交直行和右转弯行驶示20右转车道指示标志的分类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2.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序号指路标志名称序号指路标志名称序号指路标志名称路1地名路22绕行标志路43紧急电话路2著名地点路23此路不通路44电话位置指示路3行政区划分界路24残疾人专用设施路45加油站路4道路管理分界路25入口预告I路46紧急停车带路5国道编号路26入口预告路47服务区预

43、告路6省道编号路27入口预告III路48停车区预告路?县道编号路28入口标志路49停车场预告路8行驶方向路29高速公路起点路50停车场路9交叉路口预告路30高速公路终点预告路51爬坡车道路10十字交叉路口路31高速公路终点提示路52车距确认路11丁字交叉路口路32高速公路终点路53道路交通信息路12环形交叉路口路33预告下一出口路54里程牌路13互通式立交路34出口编号预告路55百米牌路14分岔处路35出口预告路56分流 路15地点距离路36出口预告(两个出口)路57合流路16地点识别标志路37出口路58线形诱导标基本单元路17告示牌路38地点方向I路59基本单元组合使用路18停车场路39地点

44、方向路60两侧通行路19避车场路40地点距离路61右侧通行路20人行天桥路41收费站预告路62左侧通行路21人行地下通道路42收费站指路标志分类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2.道路交通标志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及设施分类道路施工安全标志及设施包括路栏、锥形交通路标、施工警告灯、道口标注、施工区标志、移动性施工标志等。辅助标志分类辅助标志是附设在主标志下起辅助说明作用的标志。其形状为矩形,白底黑字(黑图案),黑边框。辅助标志可分为表示车辆种类、表示时间、表示区域或距离、表示警告和禁令理由等四种。辅助标志不能单独设置。可变信息标志分类

45、可变信息标志是一种可以根据交通、道路、气候等状况的变化而改变显示内容的标志,多作为高等级公路、城市快速路上显示速度限制、车道控制、道路状况、交通状况、气象状况等信息的交通标志。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3.标志设置场所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4.标志设置方式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志a.路路侧式式b.门架式式c.悬臂式臂式d.附着式附着式5.标志设置位置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1 7.3.1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志

46、志标志位置的确定,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根据运行速度和文字高度等求出读完后到标志的距离l; (2)根据运行速度和判断时间求出判断距离j; (3)求出用于改变车道、减速等所需的距离(行车距离)L; (4)根据D=j+L-l求出前置距离D; (5)读完后到标志的距离l与消失距离m比较,应满足lm的要求; (6)对计算确定的标志位置进行视认性检查,看有无遮挡标志的障碍物,最 后决定标志设置位置。1.道路交通标线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2 7.3.2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线序号标线名称标线形式序号标线名称标线形式1双向两车道路面中心线黄色虚线8高速公路出入口标线直

47、接式平行式2车行道分界线白色虚线9停车位标线白色实线3车行道边缘线白色实线或虚线10港湾式停靠站标线白色斑马线4左弯待转区线两弧形白虚线11收费岛标线黄黑相间斜线5左转弯导向线白色弧形虚线12导向箭头白色箭头6人行横道线白色平行实线13路面文字标记黄色白色文字7高速公路车距确认标线白色平行实线指示指示标线及其形式及其形式禁止禁止标线及其形式及其形式序号标线名称标线形式序号标线名称标线形式1禁止超车线黄色双实线黄色虚实线黄色单实线8非机动车禁驶区标线黄色虚线2禁止变换车道线白色实线9导流线白色单实线V型线、斜纹线3禁止路边临时或长时停放车辆线黄色实线10中心圈白色实线4禁止路边长时停放车辆线黄色

48、虚线11网状线黄色网格线5停止线白色实线12车种专用车道线黄色虚线、文字6停车让行线白色平行实线13禁止掉头标记黄色实线7减速让行线白色平行虚线1.道路交通标线的分类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2 7.3.2 道路交通道路交通标线序号标线名称标线形式序号标线名称标线形式1车行道宽度渐变段标线白色实线黄色斑马线4减速标线白色虚线2接近障碍物标线颜色同中心线。v型线、斜纹线5立面标记黄黑相间倾斜线条3近铁路平交道口标线白色交叉线、文字警告警告标线及其形式及其形式除以上三种基本类型外,道路交通标线还包括用以指示道路方向、车行道边界的轮廓标和固定于路面上起标线作用的突起标记块

49、(突起路标)。1.安全护栏的功能及两面性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3 7.3.3 安全安全护栏2.安全护栏的分类a.功能保护作用、隔离作用、缓冲作用、导向作用。b.两面性护栏也是一种障碍物、对城市生活形成阻隔、存在安全隐患a.按护栏设置位置分类路侧护栏、中央分隔带护栏、桥梁护栏。b.按护栏结构特点分类刚性护栏、半刚性护栏、柔性护栏。c.按护栏的构造形式分类型钢护栏、钢管护栏、箱梁式护栏、钢缆护栏、混凝土护栏、隔离栅栏、隔离墩。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3 7.3.3 安全安全护栏3.护栏形式的选择设置地点护栏形式小半径弯道需要视线诱导的地

50、方要求美观的地方冬天积雪处窄中央分隔带估计有不均匀沉降的路段需要耐腐蚀的地方长直线路段波形梁护栏管梁护栏箱梁护栏缆索护栏混凝土护栏路侧和中央隔离带护栏形式的选择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3 7.3.3 安全安全护栏3.护栏形式的选择设 计 条 件设置地点防撞等级适用范围车辆碰撞速度车辆的质量碰撞角度碰撞力(kN)(kmh)(t)(o)Z=0mZ=0.30.6m 路侧、 中央分隔带PL1般公路跨越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802.02012085705010.015PL2高速公路、汽车专用一级公路7010.015200160125PL3桥外特别危险,需要重点保护的特大

51、桥8014.015360280230桥梁梁护栏的防撞等的防撞等级及其相及其相应的的设计条件条件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4 7.3.4 防眩防眩设施施1.防眩设施形式的选择特 点植树(灌木)防眩板防眩网密集型间距型美观好好较差对驾驶员心理影响小大小较小对风阻力大小大积雪严重好严重自然景观配合好好不好防眩效果较好好较差经济性差好好较差施工难易较难易难养护工作量大小小横向通视差较好好好阻止行人穿越较好差较好好景观效果好好差不同防眩设施的综合性能比较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4 7.3.4 防眩防眩设施施2.防眩设施的设置原则根据规范,高速公路

52、、汽车专用一级公路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宜设置防眩措施:(1)夜间交通量较大,大型车混入率较高的路段;(2)平曲线半径小于一般最小半径的路段;(3)设置的竖曲线对驾驶人员有严重眩目影响的路段;(4)从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场的匝道或连接道进入主线时,对向驾驶人员有严重眩目影响的路段;(5)无照明的大桥、高架桥上;(6)长直线路段;(7)地形起伏变化较大的路段。防眩设施设置的一般要求:(1)防眩设施的设置应考虑设施的连续性,避免在两段防眩设施中间留有短距离间隙;(2)长距离设置防眩设施时,防眩设施的形式或颜色宜有一定变化;(3)防眩设施的设置应注意与公路周围景观协调;(4)防眩设施与各种护栏配合

53、设置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结合防风、防雪、防眩的综合要求,考虑组合结构的合理性。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4 7.3.4 防眩防眩设施施3.防眩设施的遮光角和高度a.遮光角结合经济和横向通视等方面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并考虑到国内外的使用经验,确定平直路段上防眩设施的遮光角以8为宜;由于植树树枝稀疏漏光,其遮光角则以10为宜。这一结果已在国内几条高等级公路上得到验证。b.不同车辆组合时的防眩设施最小高度超车道主车道防眩设施高度(m)超车道主车道防眩设施高度(m)小型车 小型车1.09大型车 大型车1.50小型车大型车1.27大型车小型车1.62大型车 大型车1.

54、50小型车小型车1.16小型车 大型车1.40大型车大型车1.687.3 7.3 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4 7.3.4 防眩防眩设施施4.植物防眩优点:具有防眩、美化路容、降低噪声和诱导交通等多重功能。方式:密集植物防眩、间隔植物防眩。国外推荐方式:自由栽种方式。基本依据:由于交通量一定时,在道路上行驶车辆的车头时距是连续型随机变量,并符合一定的统计分布,故由此联想到树木的栽种间距也可有大有小。做法:控制其平均值在56m,自由栽种,但疏密有序。优点:这种栽种方式比较接近于自然的随便栽植,符合人的心理和视觉特性要求,因而在日本和欧洲许多国家的高速公路上已流行开来。7.3 7.3

55、道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施7.3.5 7.3.5 视线诱导设施施1.轮廓标 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一级公路的干道及互通式立交、服务区、停车场等的进出匝道或连接通道,原则上规定在全线连续设置轮廓标,但是在有道路照明设施的路线上可以省略。2.分流或合流诱导标 分流、合流诱导标是指示交通流汇合和分岔的标志,原则上应在有分流、合流的互通式立交进、出口匝道附近设置。 分流诱导标设在减速车道起点和分流端部。合流诱导标设在加速车道终点和合流端部。3.线形诱导标 指示性线形诱导标一般在改变行车方向的曲线路段设置,如曲线半径在一般最小半径以下、曲线路段通视较差、在曲线路段有下坡等对行车安全不利的地点。 警告

56、性线形诱导标是一种前方有危险须改变行车方向的警戒设施。警告性线形诱导标一般在局部地段有道路施工或维修作业、需要行驶车辆改变方向、提请注意前方作业的路段前方设置。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 要实现整个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必须建立一套反应迅速的、行动有效的紧急救援机制,使事故的受害者得到及时的救助,对于减轻事故后果,提高交通安全水平无疑是十分必要的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快速反应与紧急救援 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在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中,约40人是当场死亡,其余60死于医院或送往医院途中,其中30的受伤者是因为抢救不及时而死亡。事实上,交

57、通事故死亡中的大多数是由于重伤而未得到及时救治所导致。法国曾经做过统计,同样伤势的重伤员,在30min内获救,其生存率为80;在60min内获救,其生存率为40;在90min内获救,仅为不到10。国外紧急救援医疗服务系统 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完善的“紧急救援医疗服务系统(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虽然该系统用于对交通事故中的受伤者提供紧急医疗救援,但更侧重医疗资源的配置和紧急预案的制定。德国则不同,它在现有的医疗资源和应急手段的基础上,单独形成了一套专门的交通事故快速反应与紧急救援机制。这种方式对于建立我国的交通事故快速反应与紧急救援系统可

58、能更有启迪意义。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德国的紧急救援系统4个环节:现场急救即第一时间自救与施救(Erste Hilfe)、紧急呼救系统(Notfallmeldung)、 紧急救援服务系统(Rettungsdienst)、医院救治(Krankenhaus)。min25710121520平均95占6.939.660.580.388.494.398.17.4分15.7分德国救德国救护车抵达抵达现场时间分布分布(19941995年年)德国救德国救护车抵达抵达现场时间分布分布(19941995年年)德国救德国救护车抵达抵达现场时间的城的城乡分布分布(19941995年

59、年)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德国的紧急救援系统紧急呼救系统:在高速公路上,每隔500m就有一个专供紧急呼救用的 装置。第一时间救护:每个申请考取机动车驾驶执照的人,在学习驾驶的同时,都必须接受由当地红十字会组织的至少8h的急救知识培训。紧急服务系统:与事故紧急呼救系统相配套的事故紧急救护站点,遍布全国各州、市、地区和乡镇,并且还覆盖了偏远山村。这些救护站点在全德国形成统一的网络。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ITS对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道路的智能安全保障技术a.环境监测器(Environmental Detectors)用以检测道路上

60、灾害性的天气状况,例如结冰、浓雾等。它使用传感器对道路交通环境进行监测,然后对出行者发布危险警告,必要时通知道路管理部门采取一定的措施改善道路状况。b.车道使用控制装置(LaneUseContr01)的作用是限制、警告、诱导出行者,控制道路中的某一条车道。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ITS对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c.可变隔离设施1.为实行“潮汐交通”而准备的可移动式隔离墩。如果一条道路的方向性系数比较大,并且早高峰和晚高峰的主要行车方向有规律地转换,则适用这种控制模式。2.遥控的开启型隔离栅栏。在高速公路中的隔离栅栏中,每间隔一定距离就会设置一处开口,以便让特许的车辆

61、,如交通管理车辆、道路施工车辆、紧急救援车辆等通过。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ITS对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车辆的智能安全保障技术a.利用ITS技术的交叉口防撞系统b.大型车辆的辅助驾驶技术7.4 7.4 道路交通安全的技道路交通安全的技术支持支持ITS对交通安全的保障作用交通管理的智能安全保障技术例子:悉尼2000年奥运会。1. 悉尼联合交通控制系统(Sydney Coordinated Adaptive Traffic System,SCATS)将3 000多个交叉口进行了协调控制。2.悉尼奥运会期间,对交通方向性特征非常明显的若干主干道、桥梁实行了潮汐交通管理

62、方式,并且设置了自动潮汐管理系统,它通过移动式中央分隔带以及相应的电子标志设施来实现。3.由400多个监视镜头构成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是悉尼实行事件侦测和紧急反应的重要管理平台。4.利用电子可变情报板,以及可变速度限制标志,悉尼实现了实时的交通信息发布,以及适时变化的速度控制方案。这个系统共包括1 000多个电子标志牌,将所获得的最新消息加以发布,并且根据天气状况等改变主要道路的速度限制方案。7.5 7.5 道路交通安全的法道路交通安全的法规保保证法规对于减少交通事故的国外经验德国7.5 7.5 道路交通安全的法道路交通安全的法规保保证我国道路交通法规的发展历程上海于1920年前后颁布了上海租

63、界内开车章程1934年内务部制定了陆上交通管理规则1950年3月20日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部交通法规汽车管理暂行办法颁布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7.6 7.6 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1.我国 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为了配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出版了一套共四本交通安全读本,分别为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中学生交通安全读本、老年人交通安全读本、村民、进城务工人员交通安全读本。2.德国a.全国性的交通安全教育与培训体系b.德国民间组织的交通安全教育方案7.6

64、7.6 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驾驶员培训体系报名 填写机动车驾驶员申报表医院体检合格交通法规培训和考试合格参加驾驶技术培训,要求通过1.场地驾驶考试2.道路驾驶考试领取机动车驾驶证7.6 7.6 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社会保障机动车检验体系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分为:初次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和特殊检验。机动车检验的内容:车辆标志、车辆外廓尺寸、车辆核载及其他。机动车辆保险体系a.我国2004年新版车险条款从4月1日起开始付诸实施。新版车险费率的调整,主要是以下各方面的因素直接影响着保费的数额:驾驶记录、汽车型号、使用汽车的方式、所在的地区、受保的项目、司机的年龄和开车的起步时间、是否连续投保。b.德国德国的机动车保险分为义务保险(Haftpfiicht)、部分保险(Teilkaskoversicherung)、全部保险(Vollkaskoversichemng)和乘客事故保险(lnsassenUnfallversichemng)4种类型。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