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8322605 上传时间:2024-07-24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99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儒学宋理学ppt课件(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第一单元: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线索线索:儒家文化的演变、儒家文化的渗透、儒家文化圈的形成。n n重点重点:儒家文化对古代中国社会观念、行为规范、政治思想、法律制度的影响;“儒家文化圈”的特征。n n难点难点:儒学演变的时代背景;儒学的现代意义。(一一)、儒儒家家文文化化的的演演变变 儒家文化的演变三个阶段儒家文化的演变三个阶段(2 2)汉时汉时(两汉经学)(两汉经学)(3 3)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宋明理学)(1 1)春秋战国时期即春秋战国时期即(先秦儒学)(先秦儒学)1、创立:创立: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概念概念:由孔子创立,孟子继承、

2、发展的儒家学说,后人习称“孔孟之道”。思考:结合第二分册第五课和本课教材思考:结合第二分册第五课和本课教材多角度分析孔孟之道产生的背景多角度分析孔孟之道产生的背景背景背景: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春秋时期,社会处在变革、转型阶段;礼崩乐坏、动荡纷争礼崩乐坏、动荡纷争v社会:社会: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礼崩乐坏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礼崩乐坏v经济经济: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农地大量开垦;铁制农具、牛耕技术;农地大量开垦;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奖励农耕军功;私诸侯、卿大夫竞相占地;奖励农耕军功;私人手工业、商业活跃人手工业、商业活跃。v政治政治:富国强兵的改革涉及官吏、行政、财富国强兵的改革

3、涉及官吏、行政、财政、赋税、户籍、法律等范围政、赋税、户籍、法律等范围。v文化文化: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士士”最为活跃,最为活跃,对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方面有自己的方案。对治理社会、安定人心方面有自己的方案。孔孟以重振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下的孔孟以重振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制度。身份等级制度。孔孟之道产生的背景孔孟之道产生的背景v1、以“礼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v认为必须重建周礼的权威,遵循宗法制度的原则,使社会成员安分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v2、以“仁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儒家思想核心)v认为“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推而广之便

4、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人际关系的和谐;v3、以“义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v人们的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春秋时孔子的思想战国时儒学战国时儒学 孟子思想孟子思想va、“人性本善人性本善”(孔子未提孔子未提)v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v b 、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学说,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推行仁政,结束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局面。荀子思想荀子思想: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有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有荀子荀子一书。一书。同时也是同时也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认为人力能够,认为人力

5、能够战胜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战胜自然,应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A、从“性恶论”出发,更注重外在的社会规范和刑罚制度对人的制约作用, B、政治上主张礼法兼治,王霸并用。提出“君 舟民水”的民本思想2 2、汉时发展、汉时发展-儒学儒学的经学化的经学化概念概念:儒家典籍被称为:儒家典籍被称为“经经”,解释和阐发,解释和阐发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称为“经学经学”。思考:汉时儒学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参思考:汉时儒学地位迅速上升的原因?(参考第二分册第考第二分册第9课内容分析)课内容分析)1 1)“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

6、要。2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吸收大一统的思想。3 3)汉的强大)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无为”,推,推崇崇 “ “有为有为”而治。而治。新的儒学体系形成的原因新的儒学体系形成的原因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1 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 以以公羊春秋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2 2、主要思想、主要思想 A A、“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学说 在政治上:在政治上:倡导倡导“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7、”在伦理上:强调在伦理上:强调“三纲五常三纲五常” B B、大一统(、大一统(思想核心):思想核心): 大一统主张(大一统主张(“新新”所在)所在)建议建议“罢黜百家,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儒术”,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以思想上的一统维护政治上的统一。v措施措施:武帝规定武帝规定诗诗、书书、礼礼、易易、春秋春秋为为“五经五经”,设立,设立五经博士五经博士,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专事儒经的研究与传授。后又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教授五经,入学者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即可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配有经师授学,担任官职。郡县也设地方学校,

8、配有经师授学,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以培养官吏后备人选。v结果结果: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儒学在各家学说中获得“独尊独尊”地位,地位,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哲学成为统治者极力推崇的官方哲学。v影响影响: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于经学的教授、学习,为儒家学者置身于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仕途开辟了道路,通经致用成为古代学者的普遍追求;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遍追求;以五经为代表的儒学成为官员选拔、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第第2课课 宋明理学宋明理学3 3、完善、完善 : : 宋明时期宋明时期“理学理学” 程朱理学概念程朱理学概念:

9、“二程二程”、朱熹的学说经、朱熹的学说经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成为居于正统地位的官方哲学,世人习称方哲学,世人习称“程朱理学程朱理学”。程颢程颢程颐程颐朱熹朱熹宋朝理学的产生背景宋朝理学的产生背景1 1、唐代中期以来,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出现一系列重大变化和变革的影响2、佛教与道教的日益流行,冲击儒家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纲常3、儒学本身的缺陷和发展中的困境4、宋代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社会文化繁荣等理学内容理学内容:儒家学者重新诠释儒学经典,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探讨,创成新儒学体系理学一、程朱

10、理学一、程朱理学代表代表:程颢、程颐、朱熹主要思想“二程二程”: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理学正式形成) 认为天理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宇宙本原,主张万事万物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还将天理与礼治秩序和伦理纲常直接联系。v朱熹:完整理论体系核心是“天理论”(理学成熟与完成)v认为天理既是宇宙的本原,又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人世间的伦理纲常就是其具体体现。 “明天理,灭人欲”。阅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 , , ,归纳程朱理学的主归纳程朱理学的主归纳程朱理学的主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要内容:要内容:要内容: 材料材料1 1:宇宙之间一宇宙之间一理理而而已。天得之而

11、为天,地得之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又各得之以为性性;其;其张之为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理学的宇宙观:理学的宇宙观:“理理”是宇宙的是宇宙的本原。其实质是超本原。其实质是超越万物,永恒存在越万物,永恒存在的,先有理后有物。的,先有理后有物。“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就是就是“理理”的表现。的表现。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理学的宇宙观是什么?(2 2)主要思想观点)主要思想观点 阅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 , , ,归纳程朱归纳程朱归纳程朱

12、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理学的主要内容:理学的主要内容: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材料材料材料2 2 2 2: “ “ “ “所谓天理,复是何所谓天理,复是何所谓天理,复是何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物?仁、义、礼、智岂不物?仁、义、礼、智岂不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是天理?君臣、父子、兄是天理?君臣、父子、兄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理?理?理?” “ “ “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欲胜则天理灭欲胜则天理灭欲胜则天理

13、灭”。 理学的道德观理学的道德观是什么?是什么?天理即天理即“三纲五常三纲五常”.应存天理,灭人应存天理,灭人欲欲.一、程朱理学一、程朱理学 实质: “二程”和朱熹高度强调人们对天理的自觉意识,力图将外在的社会规范转化为内在的主动追求。他们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途径和“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要求人们通过体验、领悟,逐渐达到道德与天理一体的最高境界。(2 2)主要思想观点)主要思想观点 阅阅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读下列材料, , , ,归纳程朱归纳程朱归纳程朱归纳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理学的主要内容:理学的主要内容:理学的主要内容:材料材料2 2: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

14、,积习既多,然后脱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物道理。 怎么才能通达怎么才能通达“理理”?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理学的方法论理学的方法论通过通过“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的方法把握“理理”二、陆王心学v概念概念:由于陆九渊和王守仁都高度重视“心”的作用,世人习称这一学派为“陆王心学”。v陆九渊陆九渊: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v宣称“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认为道德修养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获得天理。v王守仁王守仁:理论体系中“心即理”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核心思想是“

15、致良知”。v,“心”作为一种精神实体,实际上已被视为宇宙最高本原;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阅读材料,探讨心学思想 材料材料材料材料1 1 1 1:陆九渊:陆九渊:陆九渊:陆九渊说:说:说:说: “ “ “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理理理” 材料材料材料材料2 2 2 2:一次,王阳明一次,王阳明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和朋友赏风景,朋友指着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岩中美丽的花树说,它们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生自长,与人心感觉并无关系,你认为呢?王阳明说:系,你认为呢?王阳

16、明说: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来看此花树,它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你不来时,它并不存在. .心是天地万物的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理在心中,本原,理在心中,“心心”就是就是“理理”。风吹旗动,一位僧风吹旗动,一位僧风吹旗动,一位僧风吹旗动,一位僧人说是旗动,另一人说是旗动,另一人说是旗动,另一人说是旗动,另一位说是风动,慧能位说是风动,慧能位说是风动,慧能位说是风动,慧能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过去跟这两位僧人说,既不是风动,说,既不是风动,说,既不是风动,说,既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是仁也不是旗动,是仁也不是旗动,是仁也不是旗动,是仁者心动。者心动。者心动。者心动

17、。 宋明理学的影响宋明理学的影响消消极极影影响响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 压抑、扼杀自然欲求。压抑、扼杀自然欲求。积积 极极 影影 响响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凸显人性的庄严。v春秋春秋:儒家学派兴起于春秋,由孔子创始。以“礼”的规范约束人们的一切言行,以“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v战国战国:孟子、荀

18、子分别从不同方向发展了儒家学说。孟子由“仁”发展出“仁政”。荀子熔礼、法于一炉。v汉朝汉朝:董仲舒采用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天人感应”;倡导“君权神授”,强调“三纲五常”;提出“大一统”,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v北宋北宋:程颢、程颐提出哲学意义上的“天理”观念;v南宋南宋:朱熹继承、发扬“二程”之学,融会贯通诸家之说,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提出“天理论”,“明天理,灭人欲”。陆九渊提出心理合一的观点。v明代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即理”,核心是除人欲、“致良知”v结论结论:儒学本身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它上承三代文明的智慧,在百家争鸣中得以丰富,经两汉魏晋南北朝的

19、流变,吸纳道教、佛教的思想精华,到宋明理学兴起,又提升了作为一种思想体系的哲学意义。不受不受重视重视压制压制 独尊独尊 强化强化空前空前强化强化利用利用全盘全盘否定否定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巩固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统治的需要(居于统治地位)(居于统治地位)深化提高深化提高1、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儒家思想的合理部分: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有教无类、学思结合、因材施教等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伦理道德:孝、仁义、诚信等(社会主义荣辱观)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业税)维护社会稳定:仁、德治、民本思想等(取消农

20、业税)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维护国家统一:大一统思想(统一祖国统一祖国)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个人修养:正身自省、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八坚持、反对)人等(八坚持、反对)2、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当代中国领导人倡导的“以德治国以德治国”、“以民为本以民为本”、“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的思想,是儒学在当代中国政治理念中的新体现。新体现。1、朱熹提出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其中“天理天理”主要主要是指:是指: (2002.天津文综卷)天津文综卷)A、天体运行法则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社

21、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天人感应”理论理论 2、从战国、从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西汉到西汉“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的转变体现了现了: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2002全国卷)全国卷)A、B、C、D2008年、年、2009、2010年高考儒家文明题目梳理年高考儒家文明题目梳理(2008上海高考)上海高考)11、“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可口唾。”这是在

22、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育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鼓励儿童活泼机智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突出地方教育特色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提倡父子教学相长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注重儒家伦理道德(2008上海高考)上海高考)20.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西周B.秦朝秦朝C.东汉东汉D.明朝明朝(2010上海高考)上海高考)4春秋战国时代,

23、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A儒家儒家B法家法家C道家道家D墨家墨家(2010上海高考)上海高考) 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这个新的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物本源出发从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从人的本性出发v(2009年高考题)年高考题)31西方学者常

24、常将中国称为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v问题:(问题:(12分)分)v(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分)v(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分)v(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分)v答案1、以仁

25、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v2、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大一统、三纲五常,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官方哲学;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朱熹提出“明天理、灭人欲”,建立理学体系,把儒学推向新高峰。 v3、新文化运动兴起,孔子及其儒家思想被视为旧文化、旧道德的代表遭到批判,开始走向衰落。但是在批孔的同时,也有人推崇儒家思想,这表明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具有影响。 讨论:如何看待“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文化现象?综合各家学说;(成功的重要原因)教育考试选官的结合,使儒家思想渗透社会各方面;政治与儒学的结合,初步形成儒家政治的历史传统;延续了封建专制主义文化政策,皇权(政治)干预思想

26、学术。政治上表现:政治上表现:“为政以德为政以德,譬如北辰,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居其所而众星共( (拱拱) )之。之。”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实行德治,爱惜民力,体贴民情,以德教化,反对苛政。以德教化,反对苛政。-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仁仁”的含义:的含义:“爱人爱人”-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是一种美德。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做人的道理v“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听”v“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v孔子曰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v孔子以孔子以“礼礼”规范约束言行的目的?规范约束言行的目的?v礼是社会的规范;礼是外在的约束。礼是社会的规范;礼是外在的约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