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8240040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4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一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教材第 21 页例 1、22 页做一做及练习五 1-3 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 1 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 毫米”的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 1 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米和 1 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 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 mm 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 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 1 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

3、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 10 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 1 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 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 1 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 厘米=10 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毫米。(教师准备1 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 1 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 厘

4、米 7 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 3 厘米 7 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 3 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 7 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 37 毫米(3 厘米=30 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 1、2、题。第 1 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 明确先 1 厘米 1 厘米地鼠,不满 1 厘米的再 1 毫米 1 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 2 题让学生

5、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 2 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 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 厘米=10 毫米10 毫米=1 厘米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它们的面积。教学重点:熟悉所学实际测量的知识,能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1.口算。

6、P.145 页口算(四)。3.5+7.612-6.2-3.870.255.61.011.7+0.43+3.35.4-2.5-1.472.80.8(1.25+0.36)0.20.99+1.82.56-0.375000.0013.21.63.9+2.037.52.540.36120.7544.93.51.20.4+1.30.42.14-0.96.250.8二、复习指导1.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1)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测量地面上较远的两点间的距离时,应先测定一条直线。怎样做才能测定这条直线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看 P.86 页的插图及怎样做的步骤。(2)在进行步测时,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怎

7、样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长度是多少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看 P.87 页怎样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长度。(3)学生独立做练习二十第 7 题。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想的。2.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二十第 5 题。(1)明确各是什么图形?再动手量出计算它们面积所需的数据,并算出它们各自的面积。(2)比较它们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3)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说明, 这四个图形的形状虽然不同,但面积相等。它们的高都等于 2 厘米,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底1.5 厘米,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而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 3 厘米,比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扩大了 2 倍,但

8、按照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还要除以 2,所以它们的面积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三、课堂练习1.练习二十第 6 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2.练习二十第 9 题。在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师再强调:三角形的面积是由它的高和底确定的。如果两个三角形等底、等高,它们的面积就相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们的面积就不会相等。四、作业1.练习二十第 8 题。2.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做练习二十第 11 题及思考题。3四年级人教版数学教案优秀范文三教学目标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2、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

9、的产生过程中去。3、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2、难点:罗马数字的特点。教学工具ppt 课件教学过程一、 谈话激趣,引入情景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有认识的吗?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哲学家培根。 培根曾经说过一句话。 今天老师把它送给你们“读史使人明智, 数学使人周密” 。谈谈你是怎么理解的!二、展示交流,探索新知1、介绍古时候人们生活生产劳动中开始对数的初步理解(多、少)2、介绍三种计数方法:实物记数、结绳记数、刻道记数。3、介绍记数符号(数字)介绍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比较每一种数字的特点,重点介绍罗马数字,并分析罗马数字的特点。4、出示各国的数字,说明统一数字的必要性。5、听录音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6、教学自然数的概念。思考:这些自然数是怎么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三、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请给同学们一起分享吧!四、布置作业:1、读书第 16 页、第 17 页。2、写一篇关于“数的产生”的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