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8235189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8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人类学研究part概述(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10-20中文系王霄冰1第六讲文化相对主义和文化人格学派2014年年 秋秋 季季 核核 心心 通通 识识 课(文化人类学)课(文化人类学)种族与文化有高低(级)之分吗?文化是否取决于种族基因?种族主义者认为种族间存在行为上的差别,认为不同种族的人具有不同的国民性格、精神和性情等。一种文化的模式与气质和种族的遗传基因有关。一些社会达尔文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白人在这场竞争中属优胜者。文化有高低优劣之分吗?进化论:把文化区分为不同层次,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传播论:欧洲中心主义,隐含着先天决定论的文化观,透露出白人的种族/文化优越感功能论:开始承认原始社会的内在

2、功能机制、认为是社会把个人塑造成文化的人功能主义者已开始强调种族和文化之间的平等关系与相对性很早以前,有人问一位权威:“土著的习惯和风俗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风俗吗?没有。习惯?像野兽一样。”这个有名的答案和现代民族志者的知识之间已是相去甚远了。现代民族志者用土著的亲属称谓表、谱牒、地图、示意图和图表,证明了一个广泛而庞大的组织的存在,呈现了部落、宗族和家庭的构造,展示了一幅土著人严格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图画,相比之下,凡尔赛宫或埃斯库里尔的生活却是散漫和随便的。”(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文化相对主义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1、人性是先天的,取决于种族血缘,还是后天的、由文化决定的?2、土著的

3、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比,是否存在高低优劣之分,还是只是不同的人类群体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所作出的不同选择而已?弗兰兹博厄斯(Franz Boas,1858-1942)“美国人类学之父”生于德国,祖上是犹太人1881年取得德国基尔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早年研究美国西北部的爱斯基摩文化,并留在美国工作。从1892年起在哈佛碧波地博物馆、芝加哥田野博物馆、美国自然史博物馆等任职(右图摄于1894年左右)1896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体质人类学讲师,三年后升任该校人类学教授,直至1937年。1900,入选美利坚国家科学院。1901-1905,兼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部门负责人。1902,参与创建“美国人类学学会”190

4、8-1924,任美国民俗学学刊主编1942年在纽约去世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1887-1948)“高挑的个子,苗条的身材,柏拉图式的女诗人的理想形象。”(维克多巴尔诺)“一位既象年轻姑娘,又象男人的人,虽然她本身一点也不年轻,也不带男子气。”(埃里克埃里克森)“超然美”,“一位古代的女预言家,一位神秘睿智的女人,既远离过去,又远离将来”(G.E.哈坎森)生平1887年生于纽约市,父姓Fulton,两岁时父亲去世,留下本尼迪克特的母亲、她和一个妹妹。大学学习英语文学,爱好诗歌写作,毕业后在中学任教。1914年与生物化学家、大学教授斯坦利本尼迪克特结婚。婚后十多年仍无子嗣,最终

5、于1930年离婚。因孤独的家庭主妇生活不能满足本尼迪克特的精神需求,她于1919年(32岁)又回到大学学习,开始对人类学感兴趣。1921年本尼迪克特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课程,成为博厄斯的学生。1923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为北美洲的保护神概念。1924-1932任该校人类学讲师。后来升等为副教授。1925-1939,兼任美国民俗学学刊主编。1934年发表名著文化模式。1937年任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执行主任。1941年创建“跨文化研究所”,开始在美国战争情报机构资助下研究欧洲和亚洲文化。1946年发表菊与刀。1947年当选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并获得一项美国高校成功女性奖。1948

6、年在纽约因冠状动脉血栓引起的疾病去世。(右图为1995年美国邮政总局为纪念她而发布的一枚邮票)人性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种族主义者认为人性是先天的生物决定论(进化论)文化人类学者(尤其是文化人格学派)认为人性是后天的,是由文化决定的文化决定论文化环境和教育对于人格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文化模式(PatternsofCulture,1934)第一章“关于习俗的科学”针对当时流行欧美世界的种族主义文化观提出两个观点:文化相对主义的观点:“文化习惯的相对性”“对于人类学家而言,我们的习俗与新几内亚的一个部落的习俗只是解决同一社会问题时的两种可能,是不同的社会范型而已,因此只要他是一个人类学家,他就

7、不应该对它们有轻重厚薄之分。”白种人“索性把人类本性看成是与他自己的文化准则等价的。”“总要把我们自己的局部行为等同于一般行一般行为,把我们自己的社会化了的习惯等同于人人类本性本性。”文化决定人格与个性“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整个世界上不管哪个民族都能够接受别的血统的民族文化。人的生理结构中并无任何东西去妨碍这种接受。人的行为有什么特殊变化,完全不取决于他的生理构造。人在不同的文化里所形成的解决各种社会问题诸如婚姻、贸易等的方法,虽有很大差异,但在人的原始能力的基础上都是同样可能的。文化不是一文化不是一种生理遗传的综合体。种生理遗传的综合体。”第二章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是由选择而造成的,

8、是一个社会/部落/族群面对各种行为的可能性而做出的不同选择。明智的人们应对文化的千差万别持宽容宽容态度。第三章文化的整合一种文化在选择了自身的行为方式、价值体系之后,通过各种习俗而成为一个整体。所以研究文化必须要把它看成是整体,而不能分割开来考察个别的习俗。(文化的整体观)第四章新墨西哥的普韦布洛人尼采悲剧的诞生:对日神和酒神气质加以区分;用“阿波罗”和“狄奥尼索斯”象征理性和非理性、梦境和现实、维持生命之力量和产生生命之力量。借用这一象征,本尼迪克特把普韦布洛文化描写成是“典型的阿波罗式文明”:“在北美的这样一个很小却又悠久历史的文化之岛上,他们创造了一种文明,其形式受那种典型的阿波罗式的选

9、择所支配,这里的一切愉悦都极拘谨,而这里的生活方式也是极有分寸,有节制的。”第五章多布多布:新几内亚岛(美拉尼西亚)的一个部族“多布的生活酿成了敌意与恶意的种种极端的形式。绝大多数社会都会靠自己的风俗把这类敌意与恶意限制到最小的程度,相反,多布的风俗却把这些东西推到极端。在他们看来,整个生活就是一场残酷无情的斗争,那些不共戴天的仇敌为了争夺每一份生活之必需而相互倾轧。在这样的争斗中,猜忌和残忍是他所信奉的手段,他绝不怜悯别人,也绝不想得到别人怜悯。”第六章美洲西北海岸酒神文化“除了西南部的普韦布洛印第安人,大多数美国印第安人都信奉酒神狄奥尼索斯,西北海岸的土著部落也一样。在他们的宗教礼仪中,他

10、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出神入化。主要的舞蹈者,至少在他跳得最兴奋的时候会失去正常的自我控制,而进入另一种境界。这时,他会口吐白沫,剧烈地不规则地颤抖,作出种种在常态下看来是很可怕的举动。”第七章社会的本质社会的作用就是整合文化,通过评价而使个体的行为趋于同化,协调各种冲突因素,整合出文化的完全形态。第八章个体与文化模式个体与文化模式:“社会与个体二者不是对抗的东西。个体所属的文化提供了构成他生活的原始材料。如果文化极贫,个体就遭殃了;如果文化极富,个体则有幸不错失良机。”菊与刀(ChrysanthemumandSword,1946)第一章研究课题日本1944年6月,本尼迪克特受命从事日本研究,

11、借文化人类学家能利用的所有方法,试图描绘日本民族的图像。“曾经与美国全面大战的民族中,日本应算是最生疏的敌人。美国首次发掘对强敌迥异的思想行为习惯有加以了解的必要。就像1905年(日俄战争时)的沙俄,我们所面对的是非属西方文化传统而军备战术优异的敌国。西方国家认为放诸四海皆准的战争原理,对日本民族是无法应用的。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并不只是一连串的岛屿登陆,也不只是一项棘手的军备问题,而是一个敌方民族性民族性究竟为何的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先设法了解他们的行为行为。”研究战争中敌对双方的文化,以相对主义的文化观了解敌方,从文化角度研究战争:“美日正在交战之中,而在战时,人们易于全盘归咎于

12、对方,但要了解敌人对生命的看法,这可是寻非易事。难则难矣,我们却不能遇难而止。问题在于日本人会怎么办,而不是在于如果我们处在他们的地位,我们会怎么办。我试图把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做为了解他们的宝贵资料,而不是困扰的难题。我必须看清他们作战的方式,并且暂时不把这看做是军事问题,而是文化问题文化问题。”研究方法:“美日两国既在交战之中,这对研究工作必然有严重的不利影响。换句话说,我必须放弃文化人类学家最重要的研究技术田野调查。我无法前往日本,居住在日本人的家庭中,观察他们日常生活所遭遇的问题,亲眼看出那些重要的因素。我也无法观察他们达成一项决定的复杂过程,无法观察其儿女成长的经过。”“美国国内仍有

13、许多日本人,他们在日本受育成长,因此我可以探究他们体验的具体事实,发掘他们对这些事实的判断,并且借他们的描述来填补我们知识中的许多空白。如果我们从日本人之中去挖掘他们的文化,是获得答案的一条捷径。”“因为我是文化人类学家,在研究之初,我即假定,纵令最孤立的一项行为,也都与其他行为有相互的体系关联。我慎重的认为,几百项行为细节一可以构成几百项行为细节一可以构成一个统合的模式一个统合的模式。”第二章战争中的日本人“耻”的文化日本人“不断说世人的眼光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因此他们必须把日本精神发挥到极点。”“在俘虏营里,美国人的微笑是多么危险的事,而且如何令守卫的日军反感。在日本人眼中,这些俘虏已经

14、蒙羞,而美国人居然还不知道这一点这是令他们十分痛恨的。”“投降之耻深烙在日本人的意识中。与我们的战争惯例不相容的行为,他们却认为理所当然;我们的行为在他们看来,也是同样地不可理喻。有些美国战俘要求日军向美方报告他们的名字,以便家人能知道他们尚存于人间,日本人对这类人极为轻蔑。”第三章各守本位等级制度第四章明治维新自上而下的改革第五章历史和世界的负欠者东方人的义务感与报恩心理第六章万分之一的偿还忠与孝“在一般行政中,忠具有强制从死到纳税各种义务的力量。”“当日本于1945年8月14日宣布投降时,全世界目击了忠的力量几乎令人无法置信的一次发挥。许多对日本有所知的西方人,都认为日本不可能投降;他们坚

15、称,要那些散布在亚洲及太平洋诸岛上的日军和平的放下武器,不啻是妄想。这些美国论者没有把忠考虑在内。天皇一开口,说停战就停战了。收音机尚未广播之前,顽强的反对者在皇居前围成了一道人墙,想要阻止停战宣告。但是,一旦宣告之后,所有人都诚服。”第七章“最难承受”的偿报“义理”:日本独特的范畴,从旧恩的报答一直到复仇的义务,有“对世间之义理”(报恩)和“对名分之义理”(维护名誉)第八章洗刷污名“日本人应用各种礼节,来避免引起羞耻的事态,维护对名分之义理。”“运用这些以及其他更多的方式,日本人避免种种会因失败而引起羞耻的场合。虽然他们这么强调雪耻的机会。”第九章人情的领域“日本人并不视个人欲望的满足为罪恶

16、,他们不是清教徒。他们认为肉身享乐是善的,是应该追求的。这种享乐被追求、珍重,但是却必须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侵入人生重大事务的领域。”“日本人最喜爱的肉身小享乐之一是热水浴;纵使最贫穷的农夫和最低贱的仆役,也像富裕的贵族一样,黄昏时在沸腾的热水里浸浴,是每天例行的事项之一。”“只有上层阶级才有供养情妇的能力,但大多数男人都曾一度找过艺伎或娼妓,而且这完全不是秘密的作为。”“同性恋的耽溺也是传统人情的一部分,在古代日本,这是武士和僧侣等高地位人士的正当享乐。”“醉酒是另一种被许可的人情。”第十章德性的困境“一旦日本人接受了支配美国人行为而较不繁琐的规则,不管其接受的程度多么微小,他们立刻发觉难于再

17、忍受往日在日本所过的严谨生活。他们最尖锐的体验了日本人德性的困境。”第十一章修养自我训练习俗,如打坐、禅宗等。第十二章儿童学习“日本与美国人的人生曲线正好相反,前者是个宽长浅底的U字型曲线,幼儿和老人享受最大的自由和从容。幼儿期过后,限制逐渐增加,到了结婚前后,个人自由达到最低程度。这条最低线在壮年期延续许多年,过后曲线又再度逐渐上升,到60岁之后,一个人就可以像幼儿一样不受耻辱的烦扰。美国人的曲线,正好与此倒反。幼儿必须接受严格的训练,随着小孩体力的增长,训练也逐渐松弛,直到一个人成家立业,就可以完全不受他人的掣(ch)肘。”“菊”与“刀”(“剑”)的象征意义“菊花养植在盆钵里,为了参加日本

18、的年度花展,栽植者用手把每一枚花瓣分开,而且常用看不见的小线圈架在花中,使之保持固定的形样。”“住在本国的日本人在新时代里,也可能树立一种不再要求昔日个人自制义务的生活方式。除去线圈、未经彻底修剪的菊花,也一样美丽。”“在这一转入较大精神自由的过渡当中,有一些传统的德性可以帮助日本人保持平稳。其中之一是自我负责的态度:亦即日本人所谓对身上的锈的责任这个比喻把身体看做一把剑。就像佩剑者有责任保持剑只的明亮,每个人必须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日本人对自负责任的解释远比美国人彻底。照日本人的看法,剑只并不是侵略的象征,而是理想的、自负责任者的比喻。”第十三章降服后的日本人“今天,日本人承认侵略战争是谬

19、误,是失据的主张,这是他们向社会变革迈出的第一大步。他们希望在和平国家间再度受到敬重,日本的行动动机是随情境而变的。如果情况允许,日本将在和平世界中取求位置;要不然,就在一个形成武装阵营的世界中求取位置。现在,日本人明白军国主义的光亮逐渐暗淡了;他们将注视军国主义是否也在其他国家暗淡下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日本可能重燃好战的热情,实现她对战争所能做的贡献。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日本则可以着手证明她铭记了一项教训:帝国主义的侵略企图并非求取荣誉之道。”思考问题从日本的国民性出发,你认为日本人为什么至今不肯为其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正式谢罪?这一情况在将来会不会有所改变?如有,改变的契机会是什么?玛格丽特

20、米德(MargaretMead,1901-1978)1901年,生于费城,父亲是大学教授(财经学),母亲拥有社会学博士学位1919年,开始在大学学习英语文学、心理学和人类学(师从博厄斯和本尼迪克特)1924年,取得硕士学位。1925-1926,在波利尼西亚进行田野调查1926,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任部门负责人助理1929年,取得博士学位。1946-1969,任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部门负责人1954-1978,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兼职教授1960年,当选为美国人类学学会主席作为女性主义者的米德三次结婚三次离婚-神学家和社会学家LutherCressman(19231928)-新西兰人类学家ReoFort

21、une(1928-1935)- 英国人类学家GregoryBateson (1936-1950)Sex and Temperament in Three Primitive Societies(1935)描述了原始母权社会的和平美好景象,被认为是女性主义运动的一块基石同性恋倾向?萨摩亚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ComingofAgeinSamoa,1928)基于1925-1926年间9个月的田野调查:美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萨摩亚人从童年到老年各个阶段的生活状况本书主要描述当地女孩们在青春期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出发点和中心问题“使我们青少年骚动不宁的青春期危机究竟归结于青春期本身的

22、特性,还是归咎于我们西方的文明?在不同的条件下,青春期的到来是否会呈现完全不同的景象?”作者希望在萨摩亚人的文化中找到一个与西方文明不同的成长模式。经过研究她得出结论认为,萨摩亚的青年人不存在美国青少年青春期的各种问题,他们的成长是一个自然平缓过渡的过程。这个社会里没有嫉妒、纷争、强奸、愤怒、犯罪等。弗里曼-米德之争玛格丽特米德与萨摩亚:一个人类学神话的形成与破灭作者:弗里曼(TerryFreeman),原版于1983年。中文版;夏循祥、徐豪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弗里曼称米德有关萨摩亚的结论是“荒谬的”,据他自己的研究,那里充满了纷争、侵略、竞争、强奸、嫉妒和对贞节的普遍忧虑。“弗

23、里曼-米德之争”引发的问题:-米德对萨摩亚文化的理解是否正确?-从内在或者外在的证据出发能否得出这样的评估?-人类学的调查是否受制于科学调查的规则?-任何时候证明任何人错误是不是都是不可能的?田野的多元化、人类学家的主观性和对“人类学诗学”的反思推荐阅读1菊与剑:日本的民族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著,黄道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2文化模式,本尼迪克特,王炜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3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玛格丽特米德著,周晓虹等译,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电影SunriseDance日出舞导演:GianfrancoNorelli发行时间:

24、1994语言:英语内容: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Apache印第安部落,一位名叫莫琳(MaureenNachu)的13岁少女迎来了她的成年礼仪式。内容介绍故事发生在Arizona州的WhiteRiver,靠近Fortapache,也就是一百年前发生过最后一次印第安人(首领名:Geroemo)抵抗白人殖民者战争的地方。这里有一个印第安人的“自留地”(自治区,Reservation,美国共有310个),称“ReservationFortapache”,WhiteRiver是它的中心。本地拥有丰富的水资料和木材,因此也比较富裕。近年来,旅游业也相当发达,并由此发展起了各类公园、人工湖和滑雪场。但并非当地的

25、所有印第安人都受益于此,当地失业率高达50%。该部落也得到了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Apache部落以他们的文化为自豪,不管经济状况如何,他们都努力保留传统。影片所介绍的成年仪式以及其中的日出舞,就象征着女孩子从儿童到成年女性的过渡,同时也是女性对于继承部落的家庭传统所做的一个承诺。当女孩子第一次来月经后,就要举行跳“日出舞”的仪式。今年13岁的主人公MaureenNachu说:为了让祖母和父母高兴,她愿意举行这个仪式。她的妈妈LindaNachu负责安排,事先给女儿一些教育,希望她不要像别的女孩那样(辍学?),而是在从学校毕业后能拥有自己的事业。母亲Linda是个护士,还有两个女儿和1个男孩。她

26、得向别的孩子解释父母为什么要为Maureen的“日出舞”不惜化大价钱。父亲Leon是汽车修理工,也是部落的领袖之一。他在仪式之前的好几个月就开始进行身心的准备,所以看上去表情有点怪。他希望仪式顺利,不发生任何问题。Maureen的父母准备了一个空场地。仪式将要持续一个星期,对于邻居们来说这是个享受传统的集体生活的最好机会。按照传统,Maureen的父母为她在仪式之前找好了一对教父教母,是一对在部落很受尊重的夫妇,自己也有孩子。他们也要在自己的家中准备一个仪式用的营地,并准备一些食品。Mareen父母家及其教父母家的营地相距两英里。仪式开始的那天,教父母那边的亲戚跳着舞蹈前来祝贺,大家排着长队给

27、Maureen送上礼物。家族的每一个成员都要送给她礼物,不论轻重。在以后几年中,Maureen家人会慢慢地偿还给亲戚们这笔礼物。为了搭建帐篷和准备100多人的食物,Maureen的父母和教父母两家分别要花费掉大约1万美元。Maureen的教母叫PhoebeThomas,此前也有过三个义女。她说自己的职责除了教育之外,必要时还要在经济上帮助这些孩子。教父叫TommyThomas,说Maureen就和他自己的女儿一样,他要培养她好好成长。在森林中还有一个营地,是仪式的主要场地。一个“医者”在这里准备神圣的仪式。他做了一个手杖,一支木管和一把抓子,都是仪式用具。这里还准备了一个帐篷,给参加仪式的男人

28、们净身用,方式好似洗桑拿浴,即在滚烫的石头上浇水,制造蒸汽,把帐篷里的人闷出一身汗。Maureen的父亲、教父、“医者”等人在帐篷里唱歌,鼓手外面敲着蒙上湿皮的新制的铁皮鼓,因为鼓中所盛水分不同而发出不同的声调。帐篷里的男人们要唱16首歌,内容有关部族的起源神话,会提到一位名为changingwoman的女人,也是部落的最早的祖先。中间如果有人从帐篷中出来,就要从头开始再来一遍。男人们在唱完歌离开帐篷时都要顺时针转一次身。“医者”在里面要呆上数小时。仪式的目的除了净身之外,也是为了让人们精神集中。Maureen的父亲出来后说“感觉很好”。“医者”的职能类似于巫师,他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这些技能,父

29、亲患病后,他就继承了父业。星期五的夜晚,在仪式营地上,Maureen开始跳舞,要一直不停地跳上3天(夜间休息几个小时),中间不能洗澡,不能吃东西,只能用“医者”准备的神圣的木管吸取水分,用抓子挠挠痒。为了有充足的体力,女孩子提前准备了两个月,跑步,爬山。当晚她只睡了两个小时,又爬起来回到场地,她最好的朋友陪着她,一起面向朝阳祈祷。太阳升起后,教母按摩她身体的每一部分,共3次,先用手,后用脚,意思是要保佑她的身体强壮。14小时后Maureen已很疲乏,但下一个考验还在等着她。她要绕着神圣的营地跑四圈,后面跟着很多族人(四在印第安人那里是个神圣的数字)。场地中Maureen的父母领着大家跳起了集体

30、舞。有位在当地生活了10年的天主教神父也参加了舞蹈。Maureen被用一种植物粉末涂脸,意思是祝福她多子多福。她现在变身成了changingwoman,具有神力。人们纷纷上来接受她的降福或治疗。“医者”在一旁指点和帮助她。影片评论说:“日出舞”可以帮助Apache女孩成长为坚强的女性。过去男孩也有自己的仪式,但被美国政府禁止了。“日出舞”不仅是个人的仪式,也是部落为加强文化认同而举行的仪式,所以不管年龄和社会背景,大家都会来参加。星期六晚上,营地上举行一种神圣的舞蹈。五个舞者头上的饰品象征山神,在仪式之后要被藏匿起来。星期天也是最后一天的早上,教父成为主角。Maureen已经跳了30个小时的舞

31、,全身被涂上一种用水、花粉、沙土等混合起来的颜料。结尾:教父用两枝鸟羽拉她跳进一个四角框架内,象征着她未来的家。Maureen通过了全部考验,她没有摔倒,也没有哭泣。奶奶第一个上前祝贺她,父母也互相祝贺。又一个Apache女孩成长为了妇女!人类学/民俗学术语:“过渡礼仪”(法)阿诺尔德范热内普(Arnold van Gennep)过渡礼仪(Les Rites de Passage),副标题:门与门坎、待客、收养、怀孕与分娩、诞生、童年、青春期、成人、圣职受任、加冕、订婚与结婚、丧葬、岁时等礼仪之系统研究,张举文译,商务印书馆,2010年。讨论问题当代中国人有成年礼吗?高考可否算作是成年礼?你认为有无必要恢复或新构一个成年礼?或者你参加过成年礼吗?你想不想经历一次成年礼仪式?想或不想,都请给出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