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8234646 上传时间:2024-07-23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30讲种群的特征和数量的变化课件(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0讲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 的变化 考点一考点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种群的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调查方法 1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有关种群特征的实际应用归纳。 (1)(1)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人口的剧增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造成的。迁出率造成的。 (2)(2)中国人口的增长中国人口的增长出生率出生率死亡率造成的,不能死亡率造成的,不能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单纯说是出生率高造成的。 (3)(3)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控制出生率,使增长率下降。 (4)(4)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利用性外激素诱捕雄蛾 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通过改变性别比例来降低出生率。降低出生

2、率。 (5)(5)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通过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将性外激素释放到大田里通过干扰雌雄蛾正常交尾尾降低出生率。降低出生率。 2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种群年龄组成的类型 (1)类型示例。类型示例。 模式图。模式图。 统计图。统计图。 曲线图。曲线图。 柱形图。柱形图。 (2)判断方法。判断方法。 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无论何种图形,均应注意各年龄段个体的比例。增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长型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稳定型中的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衰退型中的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年个体多。 3种群密度的调

3、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清错破疑清错破疑 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事项样方法的应用及应注意的事项 (1)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调查对象一般不选丛生或蔓生的单子叶草本植物,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而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2)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选取样方时,要随机取样,且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3)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选取样方的个数要依总面积的大小而定,总面积大的选取样方要多些。的选取样方要多些。 (4)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

4、乔木的样植物的大小不同,样方面积也应不同。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灌木为16 m2。 (5)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 (6)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四角只计左上角右,四角只计左上角”的原则,如图的原则,如图 (注:实心圈表示注:实心圈表示要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要统计或测量的

5、个体) 角度一角度一 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种群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的辨析 1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若某一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 100,年末时为,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

6、更高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率最高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出生率计算以及性别比例、性成熟时间、本题考查出生率计算以及性别比例、性成熟时间、年龄结构等对出生率的影响等相关内容。年龄结构等对出生率的影响等相关内容。 A项中,种群项中,种群年初个体数为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新生个体数为,一年新生个体数为20,出生率为,出生率为20%,死亡个体数为死亡个体数为10,死亡率为,死亡率为10%,种群年增长率为,种群年增长率为 10%,故错误;故错误;B项中,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雌雄比项中,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的动物,当

7、雌雄比为为11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时,每个个体都能产生后代,此时的出生率最高,越接近该比例,出生率越高,故正确;越接近该比例,出生率越高,故正确; C项中,调控环项中,调控环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境条件,使动物性成熟推迟,动物的繁殖时期推迟,会导致年平均出生率更低,故错误;导致年平均出生率更低,故错误; D项中,三种年龄结项中,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故错误。构类型的种群,增长型的出生率最高,故错误。 答案:答案:B 2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

8、出生到性成熟需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 (每月最后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错误的是 ( ) A该种群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 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着季节更替而变化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解析:解析: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

9、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此题考查种群特征与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由图示知,图示知,12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月份未成熟个体数目为0,又知该动物个体,又知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 6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个月,故该种群可能从 6月份开月份开始,出生率就为始,出生率就为0,A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正确;天敌倾向于捕食年老体弱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的动物,故天敌的迁入可能会导致衰老个体减少,使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种群年龄结构发生改变, B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正确;图示各月份中,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同年龄阶段的个体百分比不同, C正确;大量诱杀雄

10、正确;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性个体,会使该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发生改变,导致种群密度改变。种群密度改变。 答案:答案:D 角度二角度二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的选择和分析 3(2016武汉模拟武汉模拟)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 106条,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 91条,其中有标记的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条。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误差较大,

11、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是 (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解析:解析: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与捕捞的鱼的大小有关,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大小与捕捞的鱼的大小有关,网眼太大导致只能捕捉大鱼,种群数量估算的也只是网眼太大导致只能捕捉大鱼,种群数量估算的也只是大鱼的数量。如果被标记的鱼死亡,第二次捕获的被大鱼的数量。如果被标记的鱼死亡,第二次捕获的被标记的鱼数量将减少,则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两标记的鱼数量将减少,则

12、对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两次捕获的数量较小,会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也会造成次捕获的数量较小,会带有较大的偶然性,也会造成估算结果较大的误差。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估算结果较大的误差。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故两次估算结果与实死亡,但得到的鲫鱼数量不变,故两次估算结果与实际误差不会太大。际误差不会太大。 答案:答案:D 4(2015课标全国课标全国 卷卷)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13、。 年年龄龄 个个体体数数 注注:表中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 1、小于小于 2,其他以此类其他以此类推。推。 92 187 121 70 69 62 63 72 64 55 42 39 264 0123456789101112 回答下列问题: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别 是是 _。研究表明:该鱼在研究表明:该鱼在 3时达到性成熟时达到性成熟 (进入成年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时丧失繁殖能力 (进入老年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成年和老年

14、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 ,由,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查方方法法是是标标志志重重捕捕法法。标标志志重重捕捕法法常常用用于于调调查查_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特点是_。 解析:解析:(1)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 稳定型。衰退型。幼年稳定型

15、。衰退型。幼年 (012)400个,成年个,成年(345678)400个,老年个,老年 (9101112)400个,比例为个,比例为111,故属于稳定型。,故属于稳定型。 (2)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动物的种群密度。 (3)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单向流动、动、 逐级递减。逐级递减。 答案:答案:(1)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增长型、衰退性、稳定型 111 保保持稳定持稳定 (2)活动能力活动能力(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6、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考点二考点二 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种群数量的变化及应用 1种群数量增长的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型曲线和“S”型曲线的比较型曲线的比较 清错破疑清错破疑 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 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1)增长率增长率。 初始数量初始数量(2)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增长速率一定时间内增长的数量 /时间。时间。 (3)“J”型曲线与型曲线与“S”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型曲线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曲线: 2K值与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在实践中的应用 清错破疑清错破疑 K值的易误点解读值的易误点解读 (1)K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值不是

17、一成不变的:K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值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变化,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值会下降;当环境条件状况改善时,况改善时,K值会上升。值会上升。 (2)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群数量会在K值附近值附近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上下波动。当种群数量偏离K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值的时候,会通过负反馈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调节使种群数量回到K值。值。 (3)K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值并不是种群数量的最大值: K值是环境容纳量,值是环境容纳量,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即在保证环境不被破坏

18、前提下所能容纳的最大值;种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群所达到的最大值会超过K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值,但这个值存在的时间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很短,因为环境已遭到破坏。 角度一角度一 “J”型增长和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型增长的比较 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时间的变化关系,在 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 N,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在t2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时种群个体的数量与在 t0时种群个体的数量时种群个体的数量相等相等 B在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时间内

19、,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型增长 C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N D在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时,该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解析:由题可知,由题可知,0t1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增大,到t1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时刻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K/2,t1t2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种群增长速率不断减小,到 t2时种群增长速率时种群增长速率为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即K值,故值,故A、D错误,错误,B正确;由于在正确;由于在 t1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 N,因此环

20、,因此环境容纳量境容纳量(K值值)约为约为2N,C错误。错误。 答案:答案:B 6(2014福建卷福建卷)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972 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 年低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

21、小值后取平均值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型增长增长 解析:解析:结合曲线图可知,结合曲线图可知, 1972年每样方北点地梅的种年每样方北点地梅的种子萌发数和幼苗数均比子萌发数和幼苗数均比 1975年多,说明北点地梅的种年多,说明北点地梅的种群密度在群密度在1972年较大,即生存斗争程度较高;由图示年较大,即生存斗争程度较高;由图示曲线可知,曲线可知, 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种群数量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即前一阶段的降幅度明显大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即前一阶段的死亡率高于

22、后一阶段的死亡率;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死亡率高于后一阶段的死亡率;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采集数据后应取其平均值,不能去除最大值密度时,采集数据后应取其平均值,不能去除最大值和最小值;由图中曲线趋势可知,和最小值;由图中曲线趋势可知, 5年间该种群数量越年间该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并非呈来越少,并非呈“S”型增长。型增长。 答案:答案:B 角度二角度二 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应用分析 7(2014浙江卷浙江卷 )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人为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

23、大小人为因素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冬季最大 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影响环本题主要考查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影响环境容纳量的因素主要是资源和空间。环境容纳量是指境容纳量的因素主要是资源和空间。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环境所能容纳的种群最大数量,并不是指种群数量的最高值,最高值,A错误。人为因素能改变环境等,因而会直错误。人为

24、因素能改变环境等,因而会直接影响环境容纳量,接影响环境容纳量, B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呈“J”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型增长,无环境容纳量, C错误。由于夏季是植错误。由于夏季是植物生长的季节,为植食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环物生长的季节,为植食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资源,环境容纳量应为夏季最大,境容纳量应为夏季最大,D错误。错误。 答案:答案:B 8(2016洛阳模拟洛阳模拟)资源的合理使用既可实现产量的资源的合理使用既可实现产量的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种群增长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自然种群增长曲线呈曲线呈“S”型。假设种群的型。假设种群的

25、K值为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点点 S1 S2 S3 S4 S5 N 20 50 100 150 180 (KN)/K 0.90 0.75 0.50 0.25 0.10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点时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点 D(KN)/K值为值为0.25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解析:解析:种群存在之初就有环境阻力,就会对种群的增种群存在之初就有环境阻力,就会

26、对种群的增长产生影响;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最少即长产生影响;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最少即S1点时进点时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 S3点即点即K/2;种群增长;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为速率最大为K/2即即S3点,点,(KN)/K值为值为0.50时。时。 答案:答案:C 考点三考点三 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 (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成分、空间、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

27、菌种群的增长呈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 “S”型曲线。型曲线。 2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清错破疑清错破疑 该探究实验的该探究实验的 5 个易失分点个易失分点 (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遵循“计相计相应两边及其夹角应两边及其夹角”的原则计数。的原则计数。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是使

28、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小误差。 (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表所示: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如下表所示: 时间时间(天天) 1 2 3 4 5 6 数量数量(个个)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 (1)酵母菌计数时,为什么只能是估算?)酵母菌计数时,为什么只能是估算? 提示:提示: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

29、估算。只能估算。 (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的目的是什么?管几次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提示: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差。 角度角度 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9(2015广东卷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如图表示在一个 10 mL封闭培养体系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正确的是 ( ) 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 B

30、可用数学模型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表示 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 DK值约为值约为120 000 个个 解析:解析: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 A项错误;由题图可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知酵母种群数量呈 “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 NtN0t表示表示“J”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误;在项错误;在10 mL培养体培养体系中培养到系中培养到50

31、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 000个,个,D项正确。项正确。 答案:答案:D 10(2016郑州模拟郑州模拟)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支支试管中进行培养试管中进行培养 (如表如表),均获得了,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型增长曲线。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根据预测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是( ) 试管号试管号 培养液体积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5 10 起始酵母菌数起始酵母菌数(103个个)

32、 10 5 A. 4支试管内的种群在支试管内的种群在K/2时增长最快时增长最快 B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值的时间 C试管试管内种群的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值与试管不同不同 D试管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开始下降开始下降 解析:解析: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时,若环境适宜生存,当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时,若环境适宜生存,由于起初种群数量不多,环境条件由于起初种群数量不多,环境条件(食物、空间食物、空间)优越,优越,天敌少,环境阻力小,种群表现出种群增长速率加快。天敌少,环境阻力小,种群表现出种群增长速率加快。一段时间后,种群数量增多,环境阻力使种群增长速一段时间

33、后,种群数量增多,环境阻力使种群增长速率减缓,种群表现为率减缓,种群表现为 “S”型增长,在型增长,在K/2时时4支试管内支试管内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种群数量增长最快。K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值指的是环境容纳量,到达K值的时间与环境阻力的大小呈负相关,因此值的时间与环境阻力的大小呈负相关,因此 4支试管内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的种群达到K值的时间不同,值的时间不同,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号试管内的环境阻力最大,因此最先达到大,因此最先达到K值并积累有毒物质,导致种群数量值并积累有毒物质,导致种群数量最先开始下降,所以最先开始下降,所以 4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支试管内的种群达到 K值所用的值所用的时

34、间时间。 答案:答案:B 种群存活曲线与种群存活曲线与K值的不同方法值的不同方法 信息解读信息解读 (1)图图1表示种群三种存活曲线:表示种群三种存活曲线: 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型曲线:幼年期死亡率低,老年期死亡率高,即绝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大多数个体都能活到生理年龄,如人类和其他一些大型哺乳动物。型哺乳动物。 型曲线: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型曲线:种群各年龄段死亡率基本相同,如小型哺乳动物等。乳动物等。 型曲线: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型曲线:幼年时期死亡率较高,但一旦到达某一年龄,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等。龄,

35、死亡率就较低且稳定,如鱼类等。 (2)图图2表示表示K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值的不同表示方法,图中 A、B、C、D所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对应的种群数量为K值,值,A、C、D所对应的种群数量所对应的种群数量为为K/2。 解题技法解题技法 (1)辨析存活曲线的类型应从年龄组成角度分析,并结辨析存活曲线的类型应从年龄组成角度分析,并结合生活实际。合生活实际。 (2)明确明确K值的含义是确定值的含义是确定K值的基础,值的基础,K值是一定环境值是一定环境中种群数量的最大容纳量,在中种群数量的最大容纳量,在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值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为零。死亡率,增长率为零。 1图甲为种群数量增长的

36、图甲为种群数量增长的“ J”型、型、“S”型曲线,图型曲线,图乙是几种预期的乙是几种预期的“ J”型与型与“S”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种群增长速率随随 时时 间间 的的 变变 化化 趋趋 势势 曲曲 线线 , 下下 列列 判判 断断 正正 确确 的的 是是 ( ) A代表的是代表的是“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代表的是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B代表的是代表的是“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代表的是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C代表的是代表的是“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

37、速率,代表代表的是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D代表的是代表的是“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代表代表的是的是“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型曲线的种群增长速率 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增长本题考查种群增长 “J”型、型、“S”型曲线的增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增长速率的辨别能力。长速率,意在考查考生对种群增长速率的辨别能力。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理想状态下种群增长曲线呈“J”型,其增长速率曲线型,其增长速率曲线呈呈“J”型,如图乙中的型,如图乙中的;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型增长,“S”型曲线增长速率在种

38、群数量为型曲线增长速率在种群数量为 K/2时最大,种群数量在时最大,种群数量在 K/2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前,增长速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达到群数量达到K/2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后增长速率逐渐减小,种群数量为 K值时增长速率为值时增长速率为0,如图乙中的,如图乙中的。 答案:答案:A 2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如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

39、年龄组成不同 Ct3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时甲种群的密度最小,t4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时乙种群的密度最大 D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时防治的效果最佳时防治的效果最佳 解析:解析: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在 t2t3时间内大于时间内大于0,故此,故此时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t3t5时间内乙种群时间内乙种群数量一直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数量一直增多,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t3时,甲种群增时,甲种群增长速率为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数量保持稳定,年龄组成为稳定型,t3后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变成衰

40、退型;甲种后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变成衰退型;甲种群密度最大应在群密度最大应在t3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时,乙种群密度最大应在t5时;若乙时;若乙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种群为某种害虫,则在t4之前就应防治。之前就应防治。 答案:答案:B 1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例、出生率与死亡率及迁入率与迁出率,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J”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的倍数(倍倍)增长增长(数学模型:数学模型:NtN0t)。 3“S”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至平衡。 4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